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可以了解到,豐台區分別於2016年11月、2016年12月、2017年11月、2018年4月與內蒙古林西縣、河北省淶源縣、青海省治多縣和內蒙古扎賚特旗正式建立攜手奔小康結對關係,並肩戰鬥、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共同開展扶貧支援工作。截至2020年底,13.2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林西縣更是成為內蒙古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累計投入市、區財政資金7.8億元
豐台區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投入。自結對以來,累計投入市、區財政資金7.8億元,支援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資金使用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統籌整合用於産業就業、“兩不愁三保障”、人才支援等領域,實施市區扶貧項目319個,切實發揮資金最大效益,惠及貧困人口6.2萬人。“2021年2月,豐台區幫扶資金支援的淶源縣玖興肉雞養殖扶貧産業項目首批入選國務院脫貧攻堅成功案例觀摩試點。”區發改委支援合作科杜偉光説。
2018年以來,豐台區累計向林西縣、扎賚特旗等受援地區撥付扶貧支援資金1.44億元。會同林西縣、扎賚特旗等受援地區實施市區兩級扶貧項目249個,累計惠及貧困人口5.4萬人次。另外,動員社會各界奉獻愛心,形成脫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累計向林西縣、扎賚特旗等受援地區捐款捐物4351萬元,進一步增強受援地區貧困群眾的獲得感。
助力10304名貧困人口就業
豐台區堅持把産業合作作為扶貧協作的首要任務,從輸血向造血傾斜,從幫扶向合作拓展,增強受援地區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先後引導19家企業到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共建産業園區、扶貧車間,累計在當地投資24.5億元,助力10304名貧困人口就業。
“2018年以來,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蒙同興實業有限公司等29家企業在林西縣、扎賚特旗等受援地區投資興業,實現投資19.5億元,惠及貧困人口2.2萬人。”杜偉光説。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於2018年3月27日建成投産,取得了建設速度、滿産達效、扶貧成效三項第一的成績。
豐台區堅持按需幫扶、精準發力,按照“一個安置片區配套一個産業園區”的原則,利用北京扶貧協作資金支援産業園區建設,會同淶源縣實施白石山搬遷片區與扶貧産業園區“兩區同建”工程,並引導豐台區企業北京綠山谷芽菜有限責任公司入駐。真正實現了貧困群眾“打工不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生活生産兩不誤、就業創業穩增收”的願望。
累計選派幹部人才265人次挂職幫扶
“剛到淶源,我們也曾迷茫過,這對口幫扶到底怎麼幫?我們挂職幹部花了3個月到淶源縣17個鄉鎮調研,深入貧困村、貧困戶,摸清貧困百姓的需求。”
豐台區曾經到淶源縣挂職的幹部芮元鵬説,“關鍵是要明確幫扶思路,按需幫扶,對症下藥。要依靠産業扶貧硬闖出一條路來。”
如今,走進淶源易地搬遷的小區,能夠看到搬遷區貧困群眾一張張笑臉,問到他們的感受,大家異口同聲地説:現在的生活真是好,打工不用往外走、掙錢就在家門口、生産生活兩不誤、創業就業穩增收,關鍵是黨的政策好、北京的親人好啊!
來自豐臺的挂職幹部,治多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盧華德説:“9月16日,是我到達青海玉樹的第59天。近兩個月的時間裏,在遠離首都北京2500公里的治多縣,熬過了呼吸困難、夜晚失眠等高原反應和思鄉之情,我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共同守護着這片雪域高原,為實現鄉村振興、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貢獻力量。”
豐台區堅持扶貧扶智,把脫貧攻堅作為培養鍛煉幹部人才的重要陣地,組織幹部人才雙向挂職,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交流。豐台區累計選派幹部人才265人次赴受援地區挂職幫扶,接收受援地區幹部人才550人次。組織開展扶貧業務及各類專題培訓132次,累計培訓1324人次,着力打造了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幹部隊伍以及素質高、能力強、技術硬的專業人才隊伍。
豐台區曾經在林西挂職的幹部張傳力,孩子出生不到10天就義無反顧地奔赴林西,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白天奔走在田間地頭,晚上空閒拿出手機通過視頻看看家人和孩子。還記得2019年7月18日,在林西縣官地鎮新民村村口,可以看到20來個村民穿着乾淨整齊,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原來,岳各莊市場以土地流轉的模式承租了這裡的400多畝土地,並將其打造為綠色蔬菜種植基地。這些村民就在蔬菜種植基地裏上班,那天剛好是他們發工資的日子。
“我剛領了4200塊錢,打算買點營養品給自己和老伴補補身體。”新民村村民曾令海攥着手中的錢高興地説,“來這上班方便,走路五分鐘就到了。我今年58歲啦,平時工作就是拽水管澆地,幹這活沒問題。”“拿着錢開心啊,我得顯擺夠了再裝回口袋。”新民村村民徐麻利大姐晃着手中的一摞錢開心地説,“我掙着土地承包費,又種着自己的地掙工資,這裡外裏掙兩份錢的好事讓我給遇上了。”
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
豐台區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現政府、企業、社會與支援合作地區的協作聯動,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政府力量,與支援合作地區在街鎮層級建立29個結對關係,實現鄉鎮結對幫扶全覆蓋。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動員區內50家企業和26個社會組織參與精準幫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到支援合作地區投資興業,累計實現企業實際到位投資額16.5億元。
慈銘體檢集團積極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為治多縣黨政幹部提供志願體檢服務,建立健康檔案,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健康保障。充分發揮首都優勢,與林西縣、扎賚特旗等地區簽訂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幫扶協議,引導雙方學校、醫院開展手拉手幫扶活動,全面促進支援合作地區的持續發展和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
豐台區種子協會依託北京種子大會的品牌,開創種業扶貧模式。2019年,60多家參展種子企業針對北京市對口幫扶的內蒙古、河北54個地區捐贈了價值500余萬元的蔬菜、瓜果和大田作物196個品種種子,可種植面積達16000畝,54個貧困旗縣區直接受益。
實現消費扶貧金額9.7億元
“豐台區統籌協調新發地、岳各莊等大型批發市場多次組織商戶到淶源縣收購農産品,加大消費扶貧,助力淶源脫貧攻堅。”芮元鵬説。
豐台區作為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依託區內新發地、岳各莊市場等大型市場優勢,探索創新“黨建引領消費扶貧”等多個消費扶貧特色亮點,實現消費扶貧金額9.7億元,為助力受援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新發地市場在河北淶源縣、內蒙古林西縣等全國多個貧困地區投資建設了87.2萬畝的標準化種植基地,惠及35.89萬貧困人口,幫助當地農産品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創新形成了“政府、龍頭企業、批發市場、銷售大戶合力抓兩頭,農民幹中間”的新型産銷對接模式。2019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家獲得“組織創新獎”的先進單位。
豐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四五”時期,豐台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嚴格按照“三個保持”“四個不摘”工作要求,與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興安盟扎賚特旗及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建立結對幫扶關係,保持幫扶力度不減、隊伍不散、工作不斷,緊密結合受援地區實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