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項科技成果轉化為提質增效的原生動力,一個個果農收穫新技術,一批批綠色果品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大興區持續加強特色林果産業的發展,重點將區域特色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重點來抓,逐步調整林果業種植、經營模式,多措並舉全力推動林果産業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打造産業發展“新”引擎,走出一條符合大興區産業發展的“新”路子。
優化佈局,産業發展後勁足
從六七月開始到十月,大興林果就迎來了豐收季。碩大飽滿的桃子挂滿枝頭,芬芳甜蜜的氣息瀰漫在田間地頭。一排排整齊的葡萄在架上散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果肉多汁,香甜如蜜。豐收將至,田間地頭瓜果飄香,特色林果“遍地開花”。
近年來,大興區立足新發展、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持續鞏固林果産業資源,致力打造“兩帶、百果、百園”産業佈局。通過打造龐採路農業産業帶、永定河生態文化帶,挖掘櫻桃、桑椹、杏、桃、葡萄、梨、棗等100個特優品種資源,不僅實現四季有果,周年供應,還讓産業發展後勁“強起來”,讓農民“富起來”。着力實現“小果子”變身“金果子”,“小果子”撬動“大發展”。
示範區建設破解關鍵技術難題,叫響叫亮老北京果品品牌
如何種出好果品?基於林果産業的發展現狀,大興區努力構建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為林果産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配套服務建設。
2022年,大興區推動龐各莊鎮“金把黃”鴨梨示範基地、魏善莊鎮精品梨園示範基地、安定鎮禦林古桑園示範基地、採育鎮潘鐵營村玫瑰香葡萄示範基地、長子營鎮赤魯村老梨樹園5個示範基地的建設,以科技為引領推動果品産業轉型升級,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大興全區果樹産業提質增效。
“往年,遇到極端天氣,對葡萄造成的傷害是比較大的,會出現枝斷葉碎、花序果穗脫落,設施受損,樹體傷口較多以及免疫力下降等現象。”一位果農説道。
為增加果園的防災抗災能力,在示範區內增設“防雹網”,運用科學技術,為果樹穿上“防護衣”,減少災害發生,在提升果品品質的同時,還能增加果農收入。
除增加防雹網外,大興區在提高品質上下足功夫,示範區內還將增加監控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採取高接換優,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控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關鍵技術。通過示範區建設,為老北京果品帶來新改變,注入新活力。
強化科技支撐,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産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推動。通過強化林果産業科技支撐,引進研究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進一步提升管理水準,在軟硬體兩方面提升管理經營水準,邁入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推廣懸挂“迷向絲”、防蟲黃板綠色防控技術5000畝,推廣果園生草、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果樹有機化栽培技術20000畝,完成常規果園改造提升以及高效密植果園提質增效3000畝,完成“兩田一園”高效節水灌溉建設9000畝……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引入,為持續推進林果産業健康高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2年,全市首家園林綠化專家工作站在龐各莊鎮韓家鋪村正式掛牌成立,以“金把黃”鴨梨等老北京果品為主要研究方向,在龐各莊鎮韓家鋪村建設示範基地約190畝,重點解決在生産管理和儲藏保鮮過程中影響果品品質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
在果樹春季管理、果品儲藏保鮮、病蟲害防治等工作中,邀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的老師、專家,現場指導果農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防治、“金把黃”鴨梨的採後儲藏保鮮等各項管理技術。2022年上半年來,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培訓3000人次,引導果農由傳統栽培到現代化技術轉變。
加強果品品質監管,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注重解民憂、紓民困,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大興區在改善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上有何新招?據了解,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更安全、健康的果品,大興區不斷加強果品品質安全監管,全面提升林果業品質效益。
隨着不同月份果品的成熟,陸續進行櫻桃、杏、桃和梨等果品的食用林産品安全檢測,市區鎮計劃檢測500批次以上。另外,在食用林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的試點推廣工作中,已選擇3個果品生産基地進行試點推廣。抓好安全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在果園環境、生産檔案管理、新技術應用、産品認證等方面進行示範推廣。組織協調開展全區林地、園地共70個點位土壤品質情況的抽樣檢測工作,為下一步高效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大興區將繼續以構建林果産業新業態,打造精品林果為目標,全面提升特色林果産業綜合生産能力和經營效益,帶動全産業鏈優化升級、協調發展,為鄉村産業興旺、農民富裕富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