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郭守敬紀念館的前身是匯通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位於積水潭北岸。1988年,在此建成北京郭守敬紀念館並對社會開放,是北京市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之一。

郭守敬是元朝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畢生從事天文、水利、測量、曆法、算學研究和實踐,以及天文儀器儀錶製造等科學技術活動,取得巨大成就,有10多項領先於當時世界水準的發明創造。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水利方面,一生完成對大小百餘處河渠泊堰的治理,對大都水利的建設貢獻尤為突出。他開創的永定河、白浮泉引水方案,奠定了北京城市供水格局。

他以什剎海東岸作為北京城起點,將北面高梁河水系和永寧宮附近水域接通,向東南開鑿一條人工河接通已有的大運河。這樣不但解決漕運船在城裏停泊的問題,還給大都城找到了足夠水源。

此外,郭守敬還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河道、通惠河等工程,將隋唐時期東西走向為主的運河,改造成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真正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

今天,人們為了紀念郭守敬,賦予了匯通祠另外一個身份——郭守敬紀念館。

紀念館分為5個展廳,分別是“世界名人郭守敬”、“大都水利開新篇”、“通大運河樹豐碑”、“前賢遺珍惠後⼈”、“科普教育展廳”。

展廳在佈局上因地制宜,使游客游覽後,對郭守敬、大運河、元大都、積水潭、忽必烈等有了更加全面立體的認知。

匯通祠歷久彌新,大運河縱貫千年。如今北京城的水利格局,與郭守敬以及那個時代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