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溝橋是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宛平城是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蘆溝橋)事變,就發生在這裡。(攝影:原梓峰)

盧溝橋、宛平城不但記錄着盧溝曉月、永定河水,也見證着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怒吼,這是一部鐫刻在永定河畔的紅色長卷。(攝影:趙智和)

在這裡,可以撫摸宛平城墻的彈坑,可以聆聽盧溝橋的獅吼,重溫那段悲壯的歷史,緬懷抗戰英烈,賡續紅色血脈。(攝影:趙智和)

抬眼望去,就是宛平城的南城墻,只見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彈坑清晰可見,滿目瘡痍、傷痕纍纍,記錄着侵華日軍的滔天罪行。(攝影:趙智和)

宛平城東邊的城門叫順治門,沐浴在陽光下,巍峨雄壯。穿過順治門,就是宛平城裏,臨街基本上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築,飛檐鬥拱、雕梁畫棟,別有一番景象。(攝影:趙智和)

著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坐落在城裏,這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攝影:趙智和)

往西穿過威嚴門就出了宛平城,隔路相望,便可以看見享譽盛名的盧溝橋。

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十分推崇這座橋,説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攝影:原梓峰)

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説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攝影:原梓峰)

盧溝橋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橋,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這座獅子多得數不清的橋,建於1189年。這是一座聯拱石橋,總長約266米,有28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着獅子,總共是501隻。(攝影:趙智和)

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遠方長吼。(攝影:趙智和)

有的低着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裏,好像正在熟睡……(攝影:趙智和)

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時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過盧溝橋,得此良辰美景。(攝影:趙智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的石獅子和宛平城的城墻上,彈孔至今清晰可見。硝煙雖然散盡,但那段歷史卻並未走遠。晚霞映射下的盧溝橋盡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