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遲、梟首、刺字……提起這些酷刑,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聯想到電視劇裏出現的血腥畫面,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中國傳統社會沿襲幾千年的酷刑是因沈家本的一力主張才得以廢除的。

在宣武門附近有一個金井衚同,衚同因一口金井而得名。順着衚同往北走,頂端有一處雅致的四合院。院子曾經的主人便是我國近代法律史上赫赫有名的法學家沈家本先生。

進入院裏,房子坐北朝南,呈長方形,三進格局。整個院落乾淨整齊,紅墻墨瓦,陽光暖人,如此美景,真應了那句“鬧中取靜獨風雅”。

序廳以沈家本奏章及代表性法律著述中的法治名言為背景,沈家本半身銅像由著名雕塑家曾成鋼製作,雕塑目光如炬,形神兼備,展現了沈家本先生的精神風骨。

展廳內以大事記的形式展現沈家本的生平紀年,將沈家本這一生發生的大事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二廳介紹了清末修律及其對中國法治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展館分別從修律背景、修律準備、翻譯西法、研究整理傳統法律、改造舊律和制定新律等方面對清末修律的內容進行展示。

枕碧樓為故居內最著名的建築,利用部分展廳還原了沈家本生前生活在這裡時的場景,同時陳列了部分沈家本生前曾使用過的文物。

枕碧樓二樓為書房,曾藏書三萬餘冊五萬餘卷,名噪一時,沈家本晚年的著述,均出於此。

沈家本故居設置了變法修律人物館和中國古代法治人物館。用幻影成像技術對清末著名的“禮法之爭”進行場景再現,展示了中西方法律文化從衝突、對立走向初步整合,融合的過程。

2021年上半年,沈家本故居對枕碧樓進行展陳升級,建立“閱讀空間”,添置法治類圖書。

開館至今,沈家本故居從法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多方面開展黨建、團建、學術交流、志願服務等教育活動。

不少團隊組織曾來到這裡重溫入黨誓詞,參與黨建知識問答,觀看黨建專題影片,借助創新形式,賡續紅色基因,感受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法治教育之旅。

沈家本故居通過豐富翔實的史料,充分展示沈家本生平及成就,通過介紹中國歷代法制人物,反映中國法制發展歷程,展示中華法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