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談“建設健康北京”
文章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17-07-27 20:56
訪談時間:2017年7月27日
訪談嘉賓:雷海潮 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
簡介:“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由市政府辦公廳主辦,北京廣播電視台所屬北京電台、北京電視台、北京新媒體集團“北京時間”和首都之窗、千龍網、北京發佈聯合製作播出。
北京市醫藥分開、醫聯體建設、婦幼兩孩保障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哪些進展,市衛計委主任雷海潮將在本期節目中為您詳細解讀。
主持人(范奕):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各位網友、各位聽友、大家好!您現在收聽收看到的是“市民對話一把手,砥礪奮進的北京”系列直播訪談節目,各位好,我是北京電視台主持人范奕。
主持人(張錚):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廣播節目主持人張錚。這次直播搭建的是全媒體的傳播平臺,所以大家可以通過北京城市廣播、BTV新聞頻道、首都之窗、北京時間、千龍網、北京發佈實時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並和我們一把手進行互動溝通交流。
主持人(范奕):説到這一時刻來到我們現場做客的一把手是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雷海潮主任。雷主任,歡迎您來到現場。
雷海潮:大家好。
主持人(范奕):北京時間的網路新媒體的主持人丁丁也來到現場。
丁丁:主持人好、嘉賓好,今天我就是大家的話筒,所有的問題都由我帶給一把手。
主持人(張錚):除了丁丁,在現場也請來兩位市民代表,他們過一會兒會有問題向雷主任提問。
主持人(范奕):剛才也説到,今天請雷主任來到現場,我們今天主要説的是看病就醫方面的話題,北京市的醫改是從今年4月8日開始,算起來到現在差不多三個多月的時間,首先我們通過一個小片一塊來了解一下上半年醫改取得的成就。
(VCR)
主持人(范奕):看了之後這個數字有的觀眾覺得有點生硬、晦澀,請雷主任更生動的給我們介紹一下三個多月以來的成果?
雷海潮:我們在110天改革過程當中,取得了這樣的成效,一方面是變化積極的,改革的效果是逐步顯現的,所有的變化也是符合我們的預期的。各方的反響也是比較良好的,所以這個可以説是我們對改革的總體印象和判斷。
當然上半年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圍繞着健康北京的開放,深化醫改和優化計劃生育服務等等這幾條也是同時展開。
主持人(范奕):像分級診療給我們介紹一下?
雷海潮: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方面成效明顯,比如説在改革過程當中可以看到大醫院當中的門診量出現了一些變化,差不多下降了12%左右;二級醫院也有一些變化,但是下降的幅度比較小,大概下降了4%。社區和一級醫院則上升了11%,所以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居民選擇在自己身邊的醫療機構就診,大家都知道在社區就診是相對比較方便的,所以對於便利性方面居民和百姓會感覺是更加方便了。
主持人(范奕):您剛才説到一個基層社區衛生中心,説到這個電視機前的觀眾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切身的感受,大家也會有問題,社區衛生中心的服務怎麼樣,老百姓能不能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的記者也來到了德勝衛生服務中心觀察一下,在那兒醫改之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VCR)
主持人(范奕):通過片子我們看到,北京醫改的成效還是十分顯著的。有兩個問題,總結一下,第一個熱心觀眾提出的問題是:覺得能不能一次性把藥全開夠,省得我來回跑,有這個可能性?
雷海潮:開藥問題是老百姓比較關心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是藥三分毒,開藥是專業服務的過程,要求醫生在自己的執業範圍內為患者提供服務,到底應該開多長時間的藥量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決定,如果患者的病情是穩定的,而且是慢性病患者,這樣開藥時間可以長一些,現在新的政策老百姓最長可以開到2個月的藥量,但是是限於病情比較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等這些患者可以去社區開到2個月長處方的藥量,這樣可以減少大家往返醫療機構的次數,方便患者還是比較有利的。
主持人(范奕):第二個問題,是一個阿姨説的,社區醫療結構比較好,但是地方能不能大一些?
雷海潮:社區衛生機構建立的時間不長,一般來説建在我們城六區一些老的機構,相對來説建築面積方面比較跼踀一些,而且設施年代比較長了,但是相對來説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硬體設施、服務條件會更好一些,面積也會更寬敞一些。
我們現在也注意到有一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劑科現在有更多的人去拿藥,由於面積所限,提供不了更多的藥品服務,現在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會予以改善。
主持人(范奕):問一個小問題,能不能告訴我們,可能會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寬敞的就醫環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沒有一個標準?
雷海潮:現在新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在3000平方米之上,現在有一些老的機構在面積方面還不一定符合這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各個區政府都在這方面做積極的努力,為大家更多的到社區去就診提供更加良好的就診環境。
主持人(張錚):不經常得病和拿藥的朋友,偶爾走進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還是感覺挺氣派的。這次醫改老百姓最大的獲得感是醫藥分開獲得的,您認為醫藥分開之後到目前為止效果怎麼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醫療費用和門急診量有什麼樣的變化?
雷海潮:剛才已經提到在門診量發生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主要是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門診量減少,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量有所上升。我們看到醫師就診結構,更多患者開始選擇普通號,看專家號的情況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説我們注意到副主任醫師號、主任醫師號下降了10%,甚至20%,更多患者選擇到普通號看病,這是我們倡導的,專家號更多用疑難重症的就診,如果大家按照這樣的規律去看病,專家資源可以節省出來,看危重症患者,這樣的情況也是好的。
從費用角度來看,所有參與改革的機構都取消了藥品加成,15%的藥品加成都沒了,對患者和社會都是很大的節省。我們算了一下改革110天在藥品費用目前方面已經節省了14.4億,藥品的陽光采購我們是採購了181億,節省的費用達到了14.4億。從整個醫藥費用減少和控制的幅度來看,也是成效明顯的。110天,我們節省的費用大概是在37億左右,應該説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主持人(范奕):不知道電視機前的觀眾有沒有注意一個數字,剛才雷主任説了時候我心裏打了一個問號,三級醫院門診量下降12%,基層了醫院上升了11%,還有1%去那兒了。
雷海潮:這次改革之後,更多患者看病更加理性了,以往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價格費用是比較低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服務資源浪費和濫用的情況,這次改革之後,大家看病的行為更加理性,真是有病,真是得了疾病之後才會在醫療機構就診所以我希望也注意到服務量方面總體有所減少。
主持人(范奕):剛才是我提出的一些問題,現在網友有一些帶來的問題。把時間交給丁丁。
丁丁:接下來來到新媒體的時候,北京時間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對於醫療衛生話題發現網友對如下幾大關鍵詞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大屏來了解一下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社區衛生、家庭醫生式服務簽約、醫聯體建設、門診預約診療服務、婦幼保健及助産服務等通過字號的大小重新進行了排列組合,就是字號越大越關注的話題,大家可以猜測一下,我們關注的是什麼呢?最後得出的關鍵詞就是分級診療了,也就是説我們最關心的還是在哪兒看病,能不能在社區醫院享受到同樣的福利呢,網友對此也有自己的提問,下面我們通過視頻看看網友有什麼提問的。
(VCR)
丁丁:這位網友就是心臟不舒服,照了片子,心電圖、骨科片子,我在基層醫院做了檢查了,照完片子了,又想讓專家幫我看下,現在能讓專家幫我看看嗎?
雷海潮:在這方面應該説有好消息和大家分享的,從今年開始市裏面在建設臨床會診中心,現在已經有10個醫院願意開展這方面的服務,而且有能力承擔這方面的服務,比如説像阜外醫院、協和醫院和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兒童醫院等等,這些醫院是可以為大家提供一些臨床的全市會診服務,我們叫全市臨床會診中心,如果大家在基層不方便或者是沒有時間,當地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我們的基層機構把有關臨床資料傳到我們的市級以上醫院來,由專家給出一些會診意見。
主持人(范奕):這樣會方便很多。
主持人(張錚):沒錯,除了臨床會診中心之外,大家一直期盼家庭醫生在我們的身邊,家庭醫生是大家足不出戶享受到優質便捷高效的定制的醫療服務,還能夠幫助有需要的患者完成上下的轉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我們通過一段小片來看一下。
(VCR)
主持人(張錚):通過小片了解的是醫聯體,本市的情況怎麼樣,下一步又是什麼樣?
雷海潮:從2013年開始嘗試建立醫聯體,現在全市有550多所醫院參與了醫聯體,建成的有53個醫聯體,可以上下轉診,上級的醫生可以培訓和帶教一級醫院和二級醫院的醫生,所以對於提升服務能力帶來很大的便利性。下一步我們也在考慮,怎麼能夠把北京的醫聯體往前走一步,主要是發展緊密型的聯合體,另外更好地發揮在醫聯體內,上級別醫院、大醫院的作用,此外發揮專科醫聯體,把大醫院的專科優勢發揮出來,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務。
按照國家的要求,公立醫院都應該參與醫聯體的建設,未來在醫療聯合體的覆蓋方面會更加無縫。
主持人(范奕):今天有兩位熱心觀眾有備而來,帶來自己的關心問題。
市民代表:雷主任你好、主持人好。我是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的居民,今天想提一個以後問題,就是掛號難的問題,現在我們老年人手機和電腦用得不是特別好,現在掛號就覺得挺困難,希望給我們一下幫助,怎麼能夠解決?
主持人(范奕):謝謝,選擇多了反而困難了,不知道怎麼辦了?
雷海潮:現在網路條件已經非常發達了,年輕人、中年人開始用手機預約等等這樣的網路連接方式,確實對於老年人來説不太熟悉網路技術的應用,我們也注意到這一點,一些傳統的方式仍然是存在的,比如説大家可以打114來進行電話預約掛號,另外可以用傳統的方式到醫療機構去就診,有志願者幫助中老年人掛號就診的環節。如果老年人患了一些慢性病可以在醫院預約下一次就診時間,就是這次看病的時候把下次看病、醫生都預約下來,所以是存在多種方式。
另外,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看病就診的小竅門,醫院當中周一是最繁忙的,大家儘量避開,如果是急性病可以避開周一的時候就診。另外一般來説周五看病人比較多,大家可以選擇錯開。一般下午就診的病人也比較少,所以不是急性病、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患者完全可以更加從容一些。
主持人(張錚):身邊的兒女也要上上心。
主持人(范奕):接下來説的是社區醫生,另外一位觀眾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身份,是一位大夫,社區醫院的大夫,崔京京,她會提什麼樣的問題呢?
市民代表:雷主任您好,我是來自海淀區薊門裏社區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我想代表我們基層的廣大社區醫務人員問一個我們都很關心的問題,隨着醫改的深入,我們社區的服務能力也提升的越來越快,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大,我們都很關心,衛計委有哪些利好政策能夠讓我們這些專業技術人才更好地留在社區和基層?謝謝!
主持人(范奕):比較關心的是自己的待遇如何提升?
雷海潮:醫務人員,尤其是在基層,現在承擔的工作量非常繁重,特別是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之後,門診量和服務量又出現了明顯的上升,所以大家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政府也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對於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這種待遇,也給予了相應的調整。從去年開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績效工資方面可以上浮20%,上個月我們聯合市人力社保局和財政局已經到各個區督導這項政策的落實。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如何對他們的績效工資建立一個穩定的、正常的增長機制,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這樣的原則。
在這裡再分享一個好消息,現在正在進行基層醫務工作者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準備在朝陽區試點,取得經驗之後在全市鋪開。
主持人(張錚):這是一個好消息,辛苦不會白費。
主持人(范奕):剛才説到醫聯體和醫藥分開的話題就到這兒結束了。現在這幾年二孩的也是比較熱的,我們的周宇來到了120中心。接下來把時間交給周宇。
(VCR)
主持人(范奕):怎麼定義高危孕産婦?
雷海潮:年齡來看,35歲以上容易發生複雜的問題,另外一些在懷孕過程當中如果伴隨其他的疾病會帶來一些更嚴峻的問題,這些我們在臨床上都説這是高危孕産婦。對這部分人群來説,關鍵是要尊重醫學的規律,要按照規律去辦事。
我們有一個建議,大家發現懷孕之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建冊,建立手冊之後專家人員可以給大家一些指導,從而發現一些是不是存在高危危險因素,另外要及時到助産機構去建檔,在醫生、專業人員指導下可以更好的安排生活,一旦出現情況和問題可以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
主持人(范奕):像我同事説的一樣,最近周圍考慮二孩的人特別多,但是他們存在高齡的狀況。説完生育小高峰説到一個前沿的陣地,北京婦産醫院的産科,大家可以有幸進去産房裏看一個一個小生命的到來。
(VCR)
主持人(張錚):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到世界總是很興奮的,但是建檔難也特別讓大家頭疼,現在這個問題問一下雷主任,現在建檔難的問題,未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雷海潮: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由於全面二孩的政策實施,分娩量有了比較大的增加,往年的時候北京平均每年産婦在22萬-24萬之間,但是去年一年是28萬,這個量增長是非常明顯的。
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市裏面從兩方面着手解決:一個是增加助産人員、我們通過培訓、延遲退休、返聘等等多種方式,去年增加了800名助産人員,現在全市有7100名助産人員,另外同時用調劑助産床位的方式,增加了1300張助産床位,這樣全市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家分娩的需求。從最近幾個月的監測情況來看,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不像去年那麼緊張了。
在這裡我也提醒我們的居民朋友們,其實到二級醫院去分娩,甚至到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去分娩也是安全的,這些地方産床的資源沒有三級醫院那麼緊張,所以這是大家可以考慮的渠道。
主持人(范奕):剛才説到年輕,身體狀況比較良好的可以考慮到二級醫院去分娩。
現在又到了新媒體時間了,接下來把時間交給丁丁。
丁丁:接下來再次回到新媒體板塊,現在看這一環節關注的關鍵詞就是醫藥分開,我們來聽一下網友對這次的醫藥分開有什麼樣的話題呢?
(VCR)
丁丁:這位網友問的是掛號的問題,挂的號太多也太麻煩了,能不能挂一個號開很多藥呢?
雷海潮:我覺得針對這種情況給大家的意見是盡可能到基層醫療機構、二級醫院,因為三級的分類是比較細,到三級醫院是為了看專科、專家,但是臨床上也有要求,專業分的過細,大家只在自己的本專業範圍內開藥,而到基層、二級醫院分科不像三級醫院那麼細分,大家也方便一些,但是開的多與少都是品質、安全第一,不是開藥越方便、開的越多,帶來的健康結果是好的。
主持人(范奕):感謝雷主任給我們的回答。術業有專攻,還要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一位網友有一個提問。
(VCR)
主持人(范奕):請雷主任幫我們解答一下?
雷海潮:我們現在正在和保定市衛生計生委、河北衛生計生委正在商談三地之間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合作協議,預計今年下半年能夠簽署,這樣會有更多北京的醫療機構、會有我們的專家到保定去提供醫療衛生方面服務。在這裡補充一下,北京兒童醫院在幾年以前已經到保定的兒童醫院,幫助那裏的醫務人員去提升技術。
主持人(范奕):是技術交流還是到醫院工作?
雷海潮:一方面是提升醫生的技術水準,另外是面向病人看病,兩種情況都存在。從我們監測的情況,河北的患者到北京來的在最近三四年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河北患者的比例在下降證明對於河北地方的幫扶在發揮着作用。
主持人(張錚):剛才雷主任講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協同發展最大的變化降低了北京醫療就醫人口的密度,同時也縮小了三地之間的醫療水準的差距。雷主任給京津冀三地的朋友介紹介紹,未來一體化發展還會怎樣惠及三地的民眾?
主持人(范奕):來展望一下。
雷海潮: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和廊坊、唐山的曹妃甸、河北的承德以及張家口四個地方簽署了這方面的合作協議,而且在這四個地方都有北京的醫療衛生機構的專家去幫助支援有關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對於提升當地的水準,確實發揮了有效作用。今年中央又規劃了河北雄安新區,所以現在我們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去籌劃對河北雄安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支援,所以屆時會幫助雄安新區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能力,醫療服務方面的能力,所以河北的患者和周邊的患者將會得到更多北京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和指導。
主持人(張錚):我們看到一些北京的老年朋友要到天津或者是河北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養老,未來這部分的老年北京人到那些地方去就醫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雷海潮:現在河北燕郊的燕達醫院,我們在2013年開始,北京的朝陽醫院就去河北支援燕達醫院的發展,現在已經實現了北京的患者在燕郊醫院、燕達醫院可以實時刷卡就診,費用方面可以結算報銷,所以在河北、在北京的周邊地方醫療方面的服務會更多的輻射到那裏去,屆時大家會得到更多的便利條件。
主持人(范奕):不光我們想的是周邊的居民朋友想要到北京來看病,跟您所説的一樣,很多北京的朋友也想到周邊環境好的地方去看病。接下來的問題回到今天的主題,就是建設健康北京,有一個《健康北京2030年規劃綱要》馬上正式發佈,新的《綱要》繼續大力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我特別想問一下雷主任,這個理念怎麼來理解,我們推行健康北京建設還有沒有其他的構想?
雷海潮: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分析,影響人的健康所有因素當中生活方式的因素大概佔了60%,所以我們説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因為生活方式如果是不健康的、不良好的,很容易影響到自己的健康狀態。
主持人(范奕):所以提倡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張錚):對自己負責。
雷海潮:除此之外,我們也注意到像飲食安全、環境的安全,這些都會對人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包括我們的醫療衛生服務,同樣也會對健康發揮直接的影響作用。
因此,我們在《健康北京》構畫過程中既優化我們的醫療衛生服務,又要強調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要優化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這些都是市委市政府從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這個角度出發,去謀劃的整體佈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市裏面已經召開了全市的衛生與健康大會,而且制定了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意見,現在這些政策措施都在陸續的實施。
前不久,市裏面剛剛研究通過了《健康北京2030年規劃綱要》,這個《規劃綱要》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健康北京2030年規劃綱要》優化健康服務、優化環境和發展健康服務業、增強健康保障方面都進行了政策設計。而且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措施,涉及到48個政府有關部門,也設計了96項具體服務內容,所以《健康北京2030年規劃綱要》實施之後,可以説北京老百姓在獲得健康方面的條件會更加優越。當然,現在居民的健康水準已經到了82歲。
主持人(范奕):非常感謝雷主任做客我們的演播間。稍後我們休息一下是北京文物局的舒小峰走進我們的演播間。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