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專場
-
-
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發展情況
-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這次新聞發佈會。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發展的有關情況。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要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包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支援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的機制,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推動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指明瞭方向,給予了極大的鼓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産業發展,將其作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從2018年起全市堅持高位部署,滾動實施醫藥健康三年行動計劃,在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議機制下,各單位緊密配合,不斷增強工作合力,2023年全市醫藥健康産業總體收入規模達到9761億元,為今年實現萬億級躍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繼上半年我市先後出臺第三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支援創新醫藥發展的32條措施”等政策之外,近幾個月以來,我們先後或者即將出臺合成生物製造、醫療器械、細胞基因治療、腦機介面等領域的專項政策,並推出“優化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的工作方案”,着力打造産業發展的新優勢。
今年以來,我們更加注重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的協同,着力壯大藥械基礎板塊,積極佈局新興賽道,不斷提高開放創新水準,紮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一是多項前沿突破性技術領跑國際。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鄧宏魁榮獲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其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化學重編程技術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成果正在加速轉化。中國科學院遺傳所高彩霞團隊開發的大片段DNA精準定點插入的基因編輯新工具入選英國自然雜誌“2024年值得關注的七項技術”。腦科所羅敏敏團隊開發的“北腦二號”,在國際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對二維運動目標的腦控攔截。北京大學高家紅團隊研發的新一代腦磁圖儀,實現國際首例無線腦磁檢測,為腦重大疾病診斷提供了新工具。
二是加速醫學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步伐。依託市自然科學基金非共識創新項目,首次啟動實施臨床醫生與基礎領域科研人員“雙負責人”模式,開展臨床需求導向的前沿協同攻關。推廣醫學創新和成果轉化改革試點經驗,組織開展第二批試點工作,為了提高試點醫院的科技成果轉化水準,依託8家醫藥健康領域的標桿孵化器和試點醫院一對一結對子,共同開展有轉化前景的創新成果梳理,並且探索通過“一家醫院+一家專業孵化器+一個主承載區”的模式,推動醫學科技成果批量轉化落地。此外,高博研究型醫院順利運作,已經開展和推進100余項罕見病、腫瘤等領域創新品種的臨床試驗。
三是全流程服務創新藥械發展。我委會同衛健、藥監、醫保、經信等部門建立了分段負責、握手接力的服務機制,已將200余項創新品種納入首批服務範圍,在臨床前沿研發、臨床研究、審評審批、産業落地和入院應用等環節,各部門按照職責牽頭負責相應環節,通過專人“一對一”跟蹤品種創新落地的進展,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和需求。在進入下一環節前,由上一環節責任部門提前三個月主動與下一個部門溝通銜接,確保各階段的服務順暢高效。
四是深化開放創新,帶動一批知名外資企業在京投資佈局。今年8家知名外資藥械企業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主體。其中輝瑞新設北京研發中心、丹納赫新設北方創新中心、滬亞生物設立中國總部,均為首個在京實體。阿斯利康新設全球研發北京中心,實現提級擴容。禮來新設中國醫學創新中心、創新孵化器,拜耳新設開放創新中心,默沙東新設默沙東研發中國創新合作中心,美敦力新設數字化服務創新基地,助力本土創新藥械品種轉化、上市和出海。
五是優化創新要素,産業生態能級進一步提升。在園區建設方面,北部也就是在昌平的生命科學園三期首發項目生命谷國際精準醫學産業園預計年底完工,將開啟生命科學園的新征程。南部,加快規劃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也就是Bio Park,打造連結全球創新資源的生態圈。在平臺搭建方面,着力打造OpenCGT孵化平臺,佈局合成生物製造技術創新中心,重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創新機制加強監管科學等領域的前瞻佈局;此外,正在着力完善臨床CRO、銷售推廣平臺等方面的佈局,進一步提高第三方平臺對産業的支撐作用。在人才引育方面,加強引進具有國際背景的項目經理人、首席醫學官、生物統計學、醫院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緊缺人才。推出服務科學家創業的CEO人才特訓計劃,連續舉辦十二期醫藥健康高研班。在資金保障方面,積極發揮醫藥健康産業投資基金的作用,圍繞早期研發和産業化落地的“兩頭”,預計年底前完成項目投決46個,投決金額和帶動社會投資新增近90億元。在經開區探索設立並購基金,加強重點項目的引進落地。在數據流通方面,率先為外資醫藥企業申報數據出境建立綠色通道。推動拜耳、賽諾菲等公司數據合規出境。
下一步,我們將緊密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深化改革,深入落實醫藥健康三年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發揮好統籌聯席會的作用,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努力成為推動首都經濟創新發展的強勁引擎,並且惠及人民生命健康。
我就介紹這些情況,謝謝大家!
-
-
發揮科協組織人才優勢推動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情況
-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感謝大家參加新聞發佈會。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北京市科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要求,發揮科協組織人才優勢,推動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情況。主要介紹四個方面情況:
一是突出學術引領,創造良好創新生態。
今年以來,依託中關村論壇、服貿會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等重大平臺,組織動員北京醫學會、北京中醫藥學會、北京慢性病防治與教育研究會等醫藥健康領域科技社團,舉辦6場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8場首都前沿學術成果報告會。在第二十七屆北京科技交流學術月130余場學術活動中,25場涉及醫藥健康領域。支援學協會主辦京津冀第二屆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第十五屆協和臨床內分泌代謝論壇等品牌學術會議。在第二十七屆京港洽談會上舉辦“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在第二十七屆京臺科技論壇上主辦“未來科技與健康産業融合發展論壇”,有效連結了京港澳臺四地生物醫藥領域優勢資源。組織實施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支援Medicine Plus《醫學+》《微生物與宿主健康》、中華醫學雜誌等中英文期刊發展。
二是突出科學普及,提升公民科學素質。
充分發揮市綱要實施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議事機制,加強協同聯動。組織實施《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綱要》,按照清單化、項目化、責任化推動年度重點任務落實。2023年北京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27.68%,居全國首位。發揮全國科普日示範引領作用,組織生物科技企業、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廣泛開展衛生健康科普系列活動,組織醫療專家深入社區和鄉村開展義診和健康諮詢。積極發揮“科技館之城”平臺作用,發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5家單位為科技教育體驗基地。支援首都醫科大學、朝陽區預防醫學會等單位進行科技資源科普化研發。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突出應急避險、食品標籤辨識、近視防控等內容科普。
三是突出人才匯聚,激勵科技人才作為。
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自2017年實施以來,資助培養醫藥健康領域青年科技工作者322人,發揮人才舉薦的激勵和導向作用。醫藥健康領域在2024年推薦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中佔比8.2%,在2024年北京優秀青年工程師創新工作室佔比15%,在2024年北京市科協卓越工程師成長計劃佔比25%,在北京市科協卓越青年工程師培養計劃中佔比5%,在首屆北京市先進科技工作者中佔比30%,在科協推薦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中佔比41%,在近三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獎人員中佔比11%。
四是突出科技服務,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發展。
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推動醫藥健康産業發展。聯合中國胰腺病學會等單位建立5家區域科技服務團、産業科技服務團、創新聯合體,深入實施北京市“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産業特派員隊伍達3500餘人。其中,醫藥健康領域562人。2024年,先後支援昌平生命科學園、通州醫藥健康産業園建設區工作站點,服務區域企業近300家。支援産業特派員與醫藥企業對接並形成轉化,“可生物降解醫用膠的産品開發”“貞玉膠囊(降脂康)治療高脂血症的臨床應用研究”等重點項目均已落地。依託科創中國·北京創新薈2024年組織醫藥健康領域活動28場;展示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生物技術及系統與裝置等領域的47項成果。
朋友們,醫藥健康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會的支援。下一步,北京市科協將繼續發揮組織網路優勢、人才密集優勢,加強與生物醫藥健康領域創新主體的合作,共同服務首都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發展。
我要介紹的情況就這些,謝謝大家!
-
-
北京市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情況
-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立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參加今天下午的發佈會。
目前,全球醫療器械行業正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産業變革,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其發展的核心動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材料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正在實現醫療器械智慧化發展,引領這個關乎人類生命健康的行業不斷向前。
下面,我介紹一下北京醫療器械創新高品質發展的情況。
一、北京突出的區位優勢為創新醫療器械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創新生態體系日趨完善。北京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醫療資源豐富,擁有眾多標誌着中國頂尖(科研)水準的科研院所,匯聚眾多産業領域的領軍研究人才。昌平區、經開區、海淀區、大興區在醫藥健康領域形成了錯位發展、功能互補、集群共進的良好格局,前沿技術的突破和高精尖企業的孵化與産業化項目落地的功能定位相呼應,形成了基礎研究、中試研發、生産流通、終端醫療的全産業鏈創新生態體系。
二是創新優質企業高度聚集。醫療器械作為本市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産業之一,總體呈現“創新快、産品優、賽道新”的特點,在國家、北京市政策的支援下,醫療器械産業創新發展勢頭強勁,正在加速從製造向創造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本市共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092家,規模以上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49家,上市企業23家。
三是創新成果高端特徵明顯。本市創新醫療器械具有顯著的領先優勢,第二類、三類有效産品註冊證數分別為7128個和2561個。今年,我市共新增8個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累計獲批71個,佔全國近1/4。此外,本市還獲批42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數量也居全國第一。在影像輔助診斷等AI+醫療器械新賽道上表現優異。
二、北京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創新醫療器械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政策的出臺為創新提供支撐。自國務院《支援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發佈實施以來,北京市藥監局積極推進“兩區”建設任務落實,會同市醫保局等九部門聯合發佈《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2024)》,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北京市醫療器械産業提質升級行動計劃(2024-2026年)》,會同市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發佈《北京市促進臨床急需藥械臨時進口工作實施方案》。
二是機制的改革為創新增添活力。北京市藥監局持續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全程網辦率達100%。第二類醫療器械註冊審評用時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壓減率達75%;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註冊審評平均用時47個工作日,其中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首次註冊審評平均用時13個工作日,相比法定時限分別壓縮了61%與89%。將提質增效措施由行政審批環節延伸到技術審評環節,促進審評審批效率“雙提升”。
三是服務的升級為創新增添助力。北京市藥監局已設立3家“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專注於本市醫療器械的研發、臨床和生産全鏈條服務。今年以來,創新服務站已(累計)服務企業超過1000家次,共解決諮詢問題超過2000件。指導本市企業對接國家藥監局牽頭成立的3個創新平臺。促進優勢項目轉化,對本市獲准註冊的創新等高精尖産品推薦納入《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産品目錄》,加快産品推廣應用,提升産品行業認知度。
三、突出“三個堅持”,全力打造全球創新醫療器械發展新高地
一是堅持國際視野。對標國際領先地區,深挖我市創新資源潛力,鼓勵科研機構參與醫療器械産業發展,加大對轉化平臺建設支援力度,指導企業參與醫學中心、重點學科建設,及早發現和鎖定新技術新産品,促進産業迭代升級。
二是堅持臨床價值導向。加快形成“以臨床需求為主導,産、學、研、醫交叉融合發展”的聯動式創新模式,積極開展部市合作、委局聯動,最大限度實現審評前置、服務前移、創新産品優先,擴大“兩區”政策惠及面,加速推進新技術、新産品的轉化應用。
三是堅持“三醫”聯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一系列鼓勵醫療器械産業發展的政策,充分運用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議工作機制,重點圍繞發展醫用生物材料、腦科學與腦機介面、人工智慧、數字療法、手術機器人、高端影像設備、基因檢測試劑等新領域,做好全鏈條協調溝通,確保服務的銜接性和連貫性。
朋友們,醫療器械領域不斷涌現出的新興技術為未來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首都醫療器械産業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一步,北京市藥監局將結合北京發展實際,聚焦高精尖醫療器械領域,持續做好監管與服務,讓更多創新産品早日上市,惠及患者,推動匯集形成新質生産力。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
-
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總體情況
-
北京未來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昌平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柳強: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將於11月22日在昌平舉辦。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論壇總體情況。
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創辦於2022年,已成功舉辦兩屆,是我區以開放姿態融入醫藥創新的重要交流平臺。當前,生命科學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新引擎,是當代最尖端的科技之一,北京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明確提出將昌平建設成為具有全球領先水準的“生命谷”,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高地。
今年,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以“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為主題,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市藥監局與昌平區政府共同主辦,採用“1+8+1+N”的模式,將舉辦近25場活動,20余家外國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機構等受邀參會,上百位頂尖專家將圍繞醫藥領域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發展、生態構建等議題,共話開放創新,共謀發展機遇,為推動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是舉辦一場開幕式。我們將邀請國家部委領導、北京市領導、駐華使節,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國內外知名科學家、科研機構負責人,國際組織和商協會代表,醫藥健康領域企業負責人、投資人等出席。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將首次發佈2024全球生命科學集群創新發展報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將發佈成立醫學裝備外科技能培訓中心,這將是荷蘭阿姆斯特丹醫學技能中心在中國合作的首個智慧化外科技能培訓中心項目。
二是舉辦八場平行論壇。圍繞醫藥健康前沿賽道舉辦先進醫學裝備創新發展論壇、國際藥物研發論壇、合成生物製造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圍繞科技服務産業生態舉辦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醫學裝備知識産權保護論壇;圍繞健康産業國際合作舉辦産品出海跨國連線論壇、中俄醫藥人才培養與市場准入研討大會、國産醫學裝備國際化發展研討會等活動。
三是舉辦一場展覽展示。以“聚焦前沿技術引領創新發展”為主題,廣泛邀請醫藥健康企業參展,同時設置前沿技術、美麗健康以及重大醫療裝備等集中展區,對“生命谷”發展成果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創新進行綜合展示。
同時,本屆論壇得到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商務部國際商報社等專業組織以及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所、北京生命健康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援,通過連結創新資源,搭建交流平臺,為我區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生態圈”注入新的活力,具體將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豐富內涵,促進融合。主論壇加系列配套活動共計20余場,首次設置學術大會、産業論壇、項目交流、文化活動4大板塊,圍繞前沿技術、醫療器械美麗健康、合成生物製造等優勢賽道,以及醫藥研發、金融投資、産品出海等重要環節,進一步促進“政産學研醫金介”融合發展。
二是聚焦前沿,引領創新。瞄準生命科學顛覆性技術,通過行業論壇、創新項目大賽和路演、産品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探討生命科技創新趨勢,搶佔賽道制高點、培育新質生産力,打造生命科學創新和未來産業發展的“風向標”。
三是對標國際,開放合作。圍繞國際合作和産品出海、醫藥企業國際化發展等話題設置平行論壇,並首次設置海外分會場,開展跨國連線交流,進行醫藥健康産業國際合作項目簽約,推動醫藥健康企業走向國際。
各位朋友,距離2024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還有10天,我們期待與各界嘉賓相聚昌平,廣泛交流、增進共識,把本屆論壇辦成一屆精彩紛呈、卓有成效的醫藥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盛會。
借此機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昌平的關心支援,誠摯歡迎大家到會採訪和報道。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