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與首都之窗聯合推出的線上訪談欄目。今天我們一起來關注2023年市管城市道路橋梁大修工程的進展情況。您也可以通過首都之窗快手號以及首都之窗抖音號收看並參與本期話題討論。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本次做客我們直播間的兩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 臧宏陽老師,歡迎您。
-
嘉賓
臧宏陽: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
主持人
傅辰林:以及北京市城市道路養護管理中心 陳鑫超老師,歡迎您。
-
嘉賓
陳鑫超: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
主持人
傅辰林:首先歡迎兩位老師做客我們的直播間。首先,在節目將開始的時候我想請二位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2023年市管城市道路橋梁大修建設的一些情況呢?
-
嘉賓
臧宏陽:好的,主持人,我給各位網友介紹一下。
今年的大修工程道路大修工程、橋隧大修工程和專項工程,道路大修工程一共分成15項,包括朝陽門內大街、東四西大街、太平橋西大街、鬧事口北街、宣武門內大街、南宮南路、旱河路、安林莊東路、清華東路、豐寶路、科技大道、張儀村路、蓮西路、南苑路,還有四環輔路的海淀橋到四季青橋北,總的維修面積有152萬平方米。主要的施工內容包括路面和步道的維修,還有交通標線恢復,以及其他道路附屬設施的維修,並且同步完善道路的慢行系統。
目前除了朝陽內門內大街以及東四西大街,以及四環輔路外,其餘12項道路大修已經完工,剩下3項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橋隧大修共計兩項,分別是蓮花池立交橋係和慧忠路隧道。
專項工程有1項,是市管城市橋梁抗傾覆治理專項工程。
主要情況就是這樣。
-
主持人
感謝您的介紹。能不能再和我們聊一聊今年的大修任務和往年相比有哪些特點呢?
-
嘉賓
陳鑫超:今年的大修任務和往年相比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突出以人為本。今年大修項目安排主要聚焦在群眾反映出行體驗不佳,維修呼聲較高的呼籲。在大修之前,有些路口行人過街距離較長,不方便老人、兒童及殘疾人過街,為提高行人過街的便捷性、安全性,我們在大修過程中對全線的無障礙系統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排查,完善步道坡畫,規範盲道設置,優化路口轉彎半徑,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尤其是殘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出行權益。
第二,精細化設計施工。精細化的交通環境治理離不開細緻的現場調查,只有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依據不同的出行需求對市管城市道路進行維修更新。
比如太平橋大街的白塔寺路口,由於修建地鐵19號線的時候,需要臨時佔用東側部分人行步道,導致步道同行到該區域的時候行人只能借用自行車道通行,存在較大地安全隱患。我們中心針對這項問題會同西城區交通支隊和屬地街道、城管等部門在本次太平橋大街道路大修實施過程中,對該區域的圍擋進行了騰退,方便了行人出行。
再比如説,通過現場調查,我們發現原來南苑路與大紅門西路交叉口,主路車輛左轉排隊長度長,輔路車輛匯入主路左轉需要跨越三條車道進入左轉區域等待,存在安全隱患。並且在南苑路道路上缺少交通標誌牌和車輛引導資訊,人行道設置比較傾斜,增加了行人過街的距離。在南苑路大修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拆除隔離帶,更改車道組織,避免輔路左轉車流與主路車流交織,增加二次過街安全島等方式優化了這個路口的組織,提升了車輛和行人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三,着眼綠色出行服務。同步整治慢行系統。在道路大修的同時,結合大修工程對各道路沿線的慢行系統進行綜合治理,解決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缺失、不連續及寬度不足等問題。增設非機動車路口一次性左轉,提升道路整體的滿行品質和服務效果,為市民打造便捷的慢行系統,讓想慢行的人可以舒適地慢行,讓城市交通的各個參與者都能從慢行系統中獲益。
第四,節能減排,低碳環保。隨着近幾年對環境建設方面的需求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作為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的養護管理者,我們不斷提高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能力,從前期道路材料的比選,到施工過程中的揚塵排放都進行了嚴格控制,努力達到低碳施工、變廢為寶、迴圈利用的目的。
第五,多部門協同聯動,減少馬路拉鏈。為減少馬路拉鏈,避免重復建設,我們與城管委、公交、熱力、自來水等市政基礎設施單位建立了溝通機制,在道路大修前向各部門通報大修計劃,與各部門召開隨路管線建設協調會,共同研究制定調整大修方案,將地下管線隨道路大修一併實施,確保了道路大修與隨路管線的同步建設,同時加強隨路管線工程的監管,有效減少了馬路拉鏈現象。
-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謝您給我們的介紹。剛才您提到和綠色出行慢行相關的整治,能不能請二位和我們介紹一下,今年的項目在綠色出行方面有哪些改進呢?
-
嘉賓
臧宏陽:好的,主持人。綠色出行其實就是一種出行理念,包括委裏也提出了慢行優先、綠色優先,以及現在網際網路上比較火的city ride或者是city work綠色出行,都是老百姓越來越接受綠色出行的一種表現。我們大修過程中也是針對綠色出行的理念,針對現有道路進行了一些梳理,完善了它的一些步行和非機動車車道不完善的痛點。比如説今年慢行系統繼續以到底為導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痛點,比如人行道寬度不足,包括自行車通行不便的問題。
我這裡有一組數據,我們今年大修工程解決步道寬度不足16處,拓寬人行步道約417平米,完善自行車道126延米,重新修繕人行布道12.6萬平米,解決沿線的騎沿井86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我們的解決方式,比如説針對自行車車道寬度不足的問題,通過調整機動車道的寬度,去壓縮一些機動車道,讓出空間來給城市中騎行的人們,保障非機動車道的最低寬度2.5米,讓自行車的出行有更好的條件。同時為了更好地提升非機動車的路權,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容易出現交織的位置,設置了彩鋪,來提示過往的機動車,保障非機動性的路權。同時,有些道路的人行步道端頭、路沿石與道路路面也存在較大的高差,比如説我們一些老人拉着小車,或者一些殘疾人通行非常不便,包括一些盲道設置可能不太規範,我們今年針對這也做了一些優化,在設計階段就按照新的無障礙規範,對各條道路的無障礙進行了統一的梳理,把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統一解決。首先就是人行步道端頭和瀝青路面實現了零高差的目標,優化調整的盲道,減少繞行,讓盲道更加地順直,提升老年人和殘障人士以及其他一些弱勢群體的出行體驗。今年大修工程一共完善了人行道端頭無障礙坡化213處。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通過您的介紹了解到我們在針對綠色出行和慢行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其實這樣也是為了保障我們的弱勢群體的出行方便,也是倡導市民可以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來進行出行,低碳環保。也是讓咱們綠色出行的理念能夠深入人心。
剛才二位介紹今年除了道路養護方面還有包括橋梁這方面的養護,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橋梁獨柱墩抗傾覆專項工程,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可以説一説呢?
-
嘉賓
好的,主持人。橋梁,作為現在交通網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也是市民所關注的一個對象。尤其是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發生了幾起獨柱墩失穩傾覆破壞的案件,也給我們老百姓的心中可能是蒙上了一層陰影,有疑問,就是我們的橋梁到底安不安全。
基於這個,按照交通部的部署以及委裏面的相關要求,我們對全市的市屬橋梁獨柱墩進行了逐一的梳理,尤其是單連大於3個獨柱的橋梁。根據我們的統計,北京市現在有85座橋梁,123連需要提升抗傾覆的穩定系數。計劃是分兩年我們完成這些橋梁抗傾覆的治理工作。今年主要是完成44座橋、57連的加固工作。44座橋梁涉及12個橋係,分別是麗澤橋係、十八里甸,還有岳各莊立交、四豐立交(就是咱們説的豐北立交),玉泉營立交、南沙窩立交、四惠立交、健翔立交、定慧寺立交和四元立交,東北城角聯絡線立交和德勝門,這12座橋係。而且上面提到的44座橋梁要結合橋梁的所處位置,以及它的結構形式,以及地形條件,包括和綠化或者説橋下空間治理的一些相關的工作,“一橋一策”合理的制定改造的方案。
抗傾覆加固,我們目前主要是採用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增設小蓋梁的方式,另一種是採用增大截面的方式。輔以比如説增設調高製作、包括邊墩設置拉拔裝置,以及部分邊墩更換支座等一些輔助手段,一起來增加抗傾覆的安全系數。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也可以了解到,我們通過採取了很多的方式讓我們的市民出行能夠更安心、更方便。我們也了解到除了結果介紹的道路方面的養護,以及橋梁方面的養護,我們今年還對隧道進行了大修,這方面能不能和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呢?
-
嘉賓
陳鑫超:好的,主持人。
我簡單介紹一下慧忠路隧道的基本情況。慧忠路隧道全長1753米,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隧道內是雙向八車道,全線為曲線段,於2008年6月通車,隧道的主體結構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凈空是4.5米,隧道內有供配電系統、通風系統、照明系統、監控系統、消防系統及各類附屬設施。隧道運營從2008年到今年已經運作了15年了,其中有一些機電設備已經嚴重地超過了産品的使用周期,各機電設備的故障也比較多,現已經不滿足原設計和技術規範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對隧道進行大修。
-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謝您的介紹,和咱們剛才提到的道路、橋梁的大修工程相比,隧道的大修工程具體的措施方面有沒有哪些區別?因為我們知道隧道不論是在結構還是內部的電器線路方面,和橋梁道路都有很大的區別,對嗎?
-
嘉賓
陳鑫超:對,主持人剛才説的非常對。相比於傳統的道路橋梁大修工程,隧道大修工程除了對隧道本身的結構進行維修,更需要對隧道內部的機電設備進行維修。以往我們對城市道路橋梁更看重它們自身的結構是不是存在病害,隧道大修工程就像咱們去醫院看病,除了身體骨架是不是存在問題之外,我們更要看看各器官是不是存在什麼問題。隧道的主體結構就相當於人的骨架,它提供的各個機電系統就相當於咱們人體的各個器官。我們本次隧道大修工程的主要工作就是對隧道的各個機電系統進行徹底維修,恢復它的使用功能。比如説隧道的供配電系統,慧忠路隧道,一共設有3座變配電站,採用雙路10千伏供點,兩路電源同時工作,互為備用,這些變配電站共有壓開關櫃26台、低壓配電櫃42台、變壓器8台,這些設備都是為整個隧道的機電設備提供動力基礎,我們本次大修除了更換老舊的設備外,還在配電室加裝了電力監控管理系統,通過科技化的手段實時監控電力運輸和電力運作、電器安全。
再比如説隧道的消防系統,由於慧忠路隧道是一個相對來説比較封閉的區域,如果發生起火會對人員和設施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隧道的消防一直是我們最關注的地方之一。慧忠路隧道所採用的消防系統和咱們樓宇中的消防系統相差不太大,主要是採用消防栓系統、雨淋自動滅火系統、滅火器這三類。其中雨淋滅火系統是最重要的系統,它有雨淋噴頭、信號閥、空壓機以及氣壓維護裝置等組成,我們在本次大修工程中除了對隧道內的消防系統進行更新,還增加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進一步提升隧道的安全性,它可以通過探測器,迅速的可靠的穩定的進行火災報警工作。
在做好這些機電基礎設施維護的基礎上,我們還對慧忠路隧道進行了數字化升級。我們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可視化管理平臺,整合隧道內照明系統、監控系統、通風系統、消防系統,各分系統,實現系統間聯動運作。通過物聯網、雲技術、感測器實現無需干涉的實時狀態檢測,結合雲存儲、數據可視化和資訊自動分析評估,實時監控隧道的各種異常狀態。在打好設備基礎的同時提升隧道運營的軟實力。
-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謝您的介紹。其實剛才聽了您的介紹,無論是自動滅火裝置,包括雲存儲相關這些技術的引入,其實都是在科技創新方面給我們的工作有了新的助力。除了您剛才介紹的之外,在科技創新以及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來説,咱們今年的大修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
嘉賓
臧宏陽:好的,主持人,您提這個問題非常好,也非常尖銳。養護行業其實是一個傳統的行業,它的存在可能有許多年了。您剛才説的科技創新以及精細化養護,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挑戰和難題,我想從四個方面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現場施工組織方面。因為我們道路大修多半是在城市的主幹路和快速路,車流量也比較大,而且地理位置也比較重要。我們與高德地圖的廠家合作,設置了高德精靈,就是我們在夜間施工的時候,在道路施工段的首尾各設置一個高德精靈,通過北斗衛星系統就可以精準地向用戶提前推送我們道路佔道施工資訊,可以起到一個遠端提示的作用,給他們推薦一個新的繞行方案,把我們道路大修對城市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二,方案設計方面。這個就呼應您剛才説的精細化養護,我們對大修工程的道路病害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比如説按車道按需設計,在路口和公交車站以及主輔路出入口經常發現車轍病害的地方,採用了高溫性能更好的使用抗車轍改性瀝青混合料,在其他一些車道我們採用比較減排的溫拌技術的改性瀝青混合料,從而減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的排放。
第三,施工工藝。隨着近幾年我們這個環保意識的增強,包括作為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者,我們也不斷地提高養護工程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能力。我們從道路材料的比選到施工過程中的揚塵排放,都有比較嚴格的控制。比如説我們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銑刨機都是具有負壓洗塵和水無噴淋的功能,集於一體的機械,能夠最大限度滿足我們目前的環保要求,降低在作業中揚塵的排放。
從原材料方面,拿剛才我提到的銑刨料來説,我們瀝青養護肯定會伴隨着把舊路銑刨料去鋪新料,舊料如何利用對我們來説也是一個難題。目前,我們大修工程對舊路的瀝青銑刨料基本上都進行了回收,運用再生技術又把它們重新鋪回到路面上,實現這個材料的迴圈利用,就相當於道路領域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上就是這些情況。
-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謝您的介紹,也可以了解到這也是科技走入了我們的工作之中,同時精細化管理也給我們的養護工作以助力。
剛才也了解到今年年底前完工的城市道路橋梁大修工程18項之多,可以説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有很多的路段是在交通繁忙的地段,或者是在非常繁華的街區。那我們在施工過程當中如何保證咱們的品質和安全呢?能不能二位和我們介紹一下。
-
嘉賓
臧宏陽:好的,主持人,您這個問題可以分解成兩個,一個是針對安全,一個是針對品質。
首先,安全是我們的紅線,也是底線,務必要保證過往車輛以及我們作業人員的安全。所以我們在現場進行導行的時候,要求所有的項目都設置防撞緩衝車,最大限度減少,如果意外災害真的發生了,減少我們的傷害。
大修工程主要集中在夜間,包括我們的反光背心、施工機械貼反游標識等等這些都是必須的。法而且我們現場會配備專門的安全員進行現場的安全指導,包括我們作為建設單位每天對工程的安全管理情況進行巡視檢查,確保施工作業和交通通行的雙安全。
品質方面,由於我們的工程主要由參建人員、工程材料和施工環境來決定施工品質。首先,針對參建人員,在進場前要對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培訓之後還要進行技能考試,施工技術交底等前期的準備,然後過程之中會加強對各個參建單位的品質保證體系的檢查,確保這個體系能夠正常運轉。
合格的工程材料也是我們良好品質的基礎。我們在施工之前會組織各方進行聯合考察,對材料的生産廠家進行考察,考察這個廠家的資質、生産能力、生産條件、産品性能等許多方面是否能夠滿足北京市城市道路大修的要求。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對材料生産廠家進行抽檢,確保材料生産過程中的質控體系能夠正常運轉,保證材料品質的合格。我們還會配合我們的工程品質監督部門,在工程實施過程之中對工程進行抽檢抽查,層層把關,嚴格把控品質,有效的保證工程的實施效果。
而且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在環境方面可能天氣比較冷了,比如説我們在道參鋪的過程之中,我們會縮短每一段的工作段落長度,來降低溫度的損失。包括適當的提高瀝青的拌和溫度以及出場和到場的溫度。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混合料的運輸車輛進行好苫蓋,保證溫度的散濕達到最小,而且攤鋪的瀝青混合料要及時的完成碾壓,進行出壓、中壓和負壓,循序往復,做到現場管理有序,也是能夠最大的保證我們施工品質。
-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謝您的介紹。您剛才提到我們是通過了多種方式來保證我們的安全和品質。在佔道施工當中,其實不可避免的會對交通以及周邊的居民産生一些影響。比如説在施工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灰塵,夜間會有施工的情況,如何避免噪聲影響到周邊的居民,這些情況我們在施工的過程當中有沒有採取哪些措施來盡可能減少對交通和周邊居民的影響呢?
-
嘉賓
陳鑫超:主持人,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為了減少大修工程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按照交管局的批復,我們一般採取夜間施工。因為白天北京市的交通大家都知道,非常的繁忙。路上行人還有車輛過街也非常多,所以説日間的施工基本上是屬於不可能的狀態。所以説一般都選擇路面車輛行人比較少的夜間進行施工。我們的施工時間一般為晚上12點到凌晨的5點,但是夜間施工又會對周圍的居民造成影響,以及對周圍的環境,市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們也只能竭盡全力來減少施工帶來的影響。
第一點,我們在施工之前會和屬地街道,還有咱們道路維修周邊的單位、小區、居民委員會,提前聯繫,提前告知我們的施工計劃和施工資訊,建立接訴即辦的聯動機制,協助社區、街道做好溝通解釋工作,爭取到道路大修工程周邊居民的理解。
第二點,我們會優化施工組織,將施工造成的影響儘量控制在最小。比如説道路的銑刨、拆除,還有檢查井加固等噪音較大的施工工序,我們合理的安排施工工藝還有施工時間,比如説增加單日的施工人員和機械投入,儘量從整體上縮短噪聲對周圍居民造成的影響。比如説一條道路總共有兩三百個檢查井需要進行加固,按照原定的計劃可能每天需要30個,如果這條道路有300個,也就需要10天。但是我們通過合理的組織人員、機械、設備,每天加固60個,就會縮短一半的噪聲污染的情況。
-
主持人
傅辰林:我們根據現實的情況來調整我們的工期和工作的進度,盡可能減小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是吧?
-
嘉賓
陳鑫超:對。對於道路銑刨面和步道拆除影響居民出行的工序,我們儘量做到隨拆雖建,減少銑刨面和拆除面的外露時間。在銑刨路面上施畫臨時的交通標線,方便居民通行。最後,施工揚塵污染的工序,我們會配備水車、霧炮車,採取灑水降塵等措施。當然現在處於冬季,一般冬季的施工降塵工作是比較弱的,因為冬季夜間都很冷,基本上處於零下。如果再進行灑水降塵的話道路會結冰,所以一般我們採用跟家庭用的吸塵器,大功率的洗塵器,有道路的幹洗車,和環衛部門溝通,我們一起對道路銑刨面還有拆除的步道做好揚塵管控工作。
-
主持人
傅辰林: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不但是根據周邊的情況,也是根據我們的天氣情況都做了非常精細的準備工作。
-
嘉賓
陳鑫超:我們除了在揚塵控制方面下了很大的措施之外,還在施工機械方面也進行了很嚴格的要求。按照北京市的環保要求來説,基本上在城六區要求非道路移動機械必須是國三標準以上的,我們也會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道路的機械進行嚴格的檢查,首先會檢查機械是不是在環保部門進行了相關的備案。如果取得了相關備案,我們會在現場去掃它的環保的二維碼,然後看一下它是不是真正的進行了備案。
-
主持人
傅辰林:進行一個細緻地檢查。
-
嘉賓
陳鑫超:對,目前通過我們檢查,所有的市管城市道路橋梁大修工程,所有的施工機械都是符合咱們環保局的相關要求的。
除了使用環保達標的機械之外,剛才我的同事也説了,我們在市管城市道路中也會使用溫拌瀝青、凈味瀝青,這些新的環保相關的材料,減少施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相信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也可以了解到我們真的是為城市道路、為了方便市民的通行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但是影響確實還是存在的,在這兒也希望市民給予理解。
-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謝您的介紹。我們剛才通過您的介紹了解到,我們在消除對於道路和周邊居民的影響方面真的是下了非常非常多的功夫,相信觀看直播的觀眾朋友們也能夠從中感受到咱們這樣一份工作的努力,相信他們會多一分理解。
節目進行到這裡已經到了尾聲了,再次感謝兩位老師做客我們的直播間給我們帶來這麼詳細的介紹,也感謝螢幕前各位網友朋友們的守候,本次的節目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