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為讓社會各界第一時間了解我市數字經濟發展最新成果,加深對數字經濟的認識,進一步助推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市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大家解讀當前我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出席發佈會的發佈人: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
朝陽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中關村朝陽園黨工委書記舒畢磊;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武凱;
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範文仲;
下面首先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介紹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總體情況、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
嘉賓
姜廣智:各位媒體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今年以來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的情況。
今年以來,北京市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攀升,發展活力不斷顯現,內生動力日益增強。前三季度全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佔GDP比重為44.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實現增加值8226.7億元,增長10.6%,為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是標桿政策首發首創,形成數字治理新體系。大力開展制度創新,建立以《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今年以來,我市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發佈《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發佈《數據清洗、去標識化、匿名化業務規程》技術規範。
二是超前佈局數字基礎設施,築牢智慧城市新底座。以智慧城市建設為着力點,以新基建為抓手,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出臺《“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2023-2025年)》,高效發揮光纖通信網路基礎支撐和融合賦能作用。截至三季度,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10.4萬個,當年新建2.7萬個;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累計千兆固網用戶200.7萬戶,當年新增66.3萬戶。初步統計,本市已形成1.2萬P的總算力供給規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智慧算力3402P,超算算力340P。我市雲服務商在津冀、晉蒙區域部署的智慧算力約為4082P。
三是標桿技術鞏固戰略性優勢,催生孕育數字化産業新集群。全國人工智慧頂尖研究機構在京聚集,自然語言、通用視覺、多模態交互大模型等關鍵演算法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微芯研究院獲批牽頭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夥伴計劃,發佈總量612TB的大模型高品質數據集,算力券政策10月份發佈以來,為模型創新企業提供了1076P的智慧算力。百度“文心一言”、智譜華章“智譜清言”等15個大模型産品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並正式上線,在全國佔比達80%。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3.0已啟動500平方公里建設,部署智慧網聯乘用車、智慧網聯客運巴士、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等八大場景739台自動駕駛車輛在區內測試使用,構建新一代數字出行一張網。
四是試點突破數據資産化關鍵環節,初步形成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本市“數據二十條”,率先創建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佈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方案和政策清單。出臺數據資産首登記、首交易、首入表和首開放等創新的獎勵措施,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發放27張數據資産登記憑證,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北京測繪設計院完成全國首筆空間數據交易。六家醫院數據流通交易在全國率先破冰,其中積水潭醫院實現骨科手術機器人數據估值1000萬元入股。
五是開放場景推進産業數字化,賦能城市運作、産業發展和市民新生活。加快實施“新智造100”工程,全市已有103家企業完成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生産效率提高10%以上。全面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智轉型”行動,支援551家專精特新企業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水準,發揮示範效應,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看樣學樣”,推動昌平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推進回天地區和城市副中心數字化社區建設,打造基層治理“大平臺、小前端、富生態”的北京模式。“京通——京城辦事通”註冊用戶已達1900余萬。
六是搭平臺促合作,聯動優化數字營商新環境。以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為主體構建了立體化、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體系。在13家市級委辦局和各區探索推進首席數據官制度,在全國率先打造政産學研協同的企業首席數據官培育模式,現有企業首席數據官150餘人。海淀、朝陽、通州、石景山、門頭溝等區加快建設人工智慧、數據交易、元宇宙等特色産業園區,數字經濟“一區一品”的産業佈局基本形成。
北京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始終處於引領者和先行者的角色。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數字時代,機遇與挑戰同在。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我們還需進一步完善以《條例》為統領的規則制度體系,超前佈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不斷突破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培育壯大數據要素市場規模,大力發展量子資訊、網際網路3.0等未來産業,持續提升數字人才的規模和品質。
下一階段,我們將攜手各區各部門凝心聚力謀發展,發揮好數字經濟在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的“壓艙石”和“發動機”作用。重點完成以下任務:
一是加速提升數字經濟治理能力,制定智慧網聯汽車等數字經濟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數字跨境流動便利化制度建立,對接高水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數字經濟全産業鏈開放。
二是加速打造國家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推動數據訓練基地、區塊鏈樞紐節點等重大項目落地,在自動駕駛、醫療和大模型訓練領域推行監管沙盒和市場准入白名單機制,預計明年會有更多央國企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的數據總部在這裡落地。
三是加速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能級提升,努力在交易量、交易規模、交易品種等方面全國領先,支援市屬國企開展數據資産化試點,培育更多的數商、數企。
四是加速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京津冀算力廊道,形成以智慧算力為主、通用算力和超級算力多元協同的首都地區算力供給體系。
五是加速實施人工智慧大模型夥伴計劃,打造基於自主軟體框架+晶片的AI産業圖譜,推動通用大模型實現國際對標和生態構建,促進垂類大模型在政務、醫療、金融、工業領域商業化落地。
六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提升智慧城市“七通一平”數字化底座支撐能力,在“三醫”數據聯動、數字化社區、超高清顯示等領域謀劃推出新一批標桿工程。
應當説,每一分成績的背後,都離不開新聞媒體朋友們的大力支援,在此向大家致以誠摯的感謝和敬意,希望大家繼續群策群力,與我們共同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創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城市的“北京樣板”。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朝陽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朝陽園黨工委書記舒畢磊先生介紹朝陽區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經濟産業方面的工作進展和成果。
-
嘉賓
舒畢磊: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朝陽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相關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朝陽區深入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以朝陽園體制機制改革為契機,着力重構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數字經濟核心區創新能級,以數實融合推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一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築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基於全區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算力需求,支援電控集團建設1000P的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明年一季度完成200P建設。參與京蒙協作“倍增計劃”,與行業企業共同成立數道智算公司,採用國産自主GPU晶片和大模型技術,為大模型企業提供算力支援。聯合華為、北京鯤鵬聯創建設朝陽區信創適配攻關基地,柏睿數據、華琨振宇、鯤鵬聯創共同發佈智算一體機。
協同推動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經營資質順利落地,建成全國首個工業數據資産登記確權平臺、全國首個數據資産交易中心、國內首個可支援企業數據跨境流通場景的數據託管服務平臺,首次實現北京與香港徵信數據的合規出境。成立朝陽大數據公司,與福建大數據集團合資設立京閩數科(北京)有限公司,先行開放政務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試點應用場景,提升城市治理數字化水準。編制《朝陽區“城市智慧大腦”建設總體規劃》,初步形成“一網、一雲、一數、一圖、一安全”的基礎設施及資源支撐體系。“經濟大腦”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歸集融合政務及社會數據近2億條,建成綜合經濟、企業服務等10個功能模組,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效數據支撐。
二是聚力推動“3+X”數字經濟細分産業發展。
重點聚焦産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數字安全三個主導産業,前瞻佈局網際網路3.0、數字醫療、光子積體電路等未來産業。
落實網際網路3.0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與專項支援政策,支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示範解決方案打造、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等一批重點企業項目,第一批支援資金超過8000萬元。形成工體元宇宙、通盈中心元宇宙等七大消費應用新場景,建成XR虛實互動、光場採集、數字人存證平臺等一批共性技術平臺。持續推進中關村網際網路3.0産業園和北京數字人産業基地建設,京港網際網路3.0産業中心暨青年人才創新基地落地,打造京港網際網路3.0産業創新集聚區和青年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區。
網易(北京)數字産業中心落地並全面投入使用,引入北天極採、非凡時代等網易生態企業。全區網際網路3.0産業鏈企業近700家,形成涵蓋政策服務、標桿場景、特色園區、領軍企業、投資基金等全鏈條創新要素的産業生態。加強與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合作,建設北京工業軟體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壯大區域工業軟體産業集群。建立智慧技術企業評級和智慧技術篩選體系,搭建智慧技術産品貨架;建設智慧城市創新實驗室,以智慧儲能、智慧工業質檢等示範性應用場景“小切口”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行業的落地應用。
持續推動360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360智腦通用大模型通過4+級別模型開發、模型能力驗證。推進數字醫療國際創新中心、中醫藥大學“北京數智中醫藥谷”建設,引進心醫、深科技等10余家數字醫療領域企業。電子城IC/PIC創新中心光電晶片封測驗證平臺、積體電路研發服務平臺建成使用,引進落地40余家優質積體電路/硅光企業。
三是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創新生態體系持續完善。
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的資本供給,聚焦人工智慧、網際網路3.0、積體電路等領域,設立範式人工智慧、網際網路3.0、光電融合等産業基金。構建政産學研協同創新體系,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啟動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為朝陽南部崛起注入新動能。挖掘健翔園中國科學院優質創新資源,謀劃打造朝陽北部科技創新發展帶。全市首個中關村社區·數字産業創新中心投入使用,引進30余家科技企業入駐。依託國際創業投資集聚區2.0,建成創投生態賦能中心及“全國股轉系統北京證券交易所朝陽服務基地”,截至10月底,共註冊創投機構53家,落地創投項目243個。
衷心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朝陽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關心和支援。下一步,朝陽區將繼續秉持“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理念,持續優化政策支援,營造開放包容創新生態體系,為數字經濟創新要素、創新主體集聚提供更專業的生態服務和更舒心的工作生活環境。
也歡迎更多的企業、人才棲息朝陽,共謀發展。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朝陽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中關村朝陽園黨工委書記舒畢磊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武凱先生介紹海淀區在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産業打造方面工作進展和成果。
-
嘉賓
武凱: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們: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淀區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品質數字化發展為主線,持續築牢數字經濟底座,着力提升數字經濟創新引領水準。
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海淀區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超50%。其中,軟體和資訊服務業起到“壓艙石”作用,1-9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收入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16%,佔全市收入比重64%,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強支撐作用。海淀區圍繞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推動引領性數字技術攻關和高端特色數字産業發展。
人工智慧領域,制定印發《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和《中關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加快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算力。支援智源研究院打造飛智大模型開放體系,構建涵蓋大模型關鍵演算法、數據集和數據處理工具、大模型評測平臺等一站式、高品質共性技術平臺和開源軟體生態。建設“中關村人工智慧大模型産業集聚區”,對入駐人工智慧企業提供專班式服務。今年,海淀區人工智慧産業獲評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優秀等級。
積體電路領域,聚焦人工智慧晶片、通信晶片、新型存儲晶片、模擬晶片、車規級半導體等方向推動創新突破,持續完善積體電路測試公共服務能力。支援RISC–V架構處理器研發,開源晶片研究院發佈第二代“香山”(南湖架構)開源高性能處理器核。建設RISC-V産業創新中心,服務企業落地發展,持續打造RISC-V創新生態。
基礎軟體與網路安全領域,以國産作業系統、軟體開發工具為核心,打造全棧式自主軟體創新平臺。搭建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北京中心,支援攻關突破工業軟體“卡脖子”難題,推動核心工業軟體在設計、倣真、控制系統、生産全流程自主可控。加快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建設,核心區主體大樓預計明年建成落地。
網際網路3.0領域,支援微芯研究院打造區塊鏈開源開放軟硬體技術體系“長安鏈”,發佈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晶片等重大成果,推動建設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舉辦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3.0科創大賽,打造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和新業態的交流展示平臺。
未來産業領域。空天方向聚焦通信、導航、遙感等衛星研發及應用,實現首顆使用大型柔性太陽翼平板堆疊式衛星技術突破,推進衛星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前瞻佈局6G、量子、腦機介面、 Al +健康等,夯實未來産業發展基礎。
同時,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正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加快建設,後續海淀區也將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等政策疊加優勢,深化落實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多措並舉匯聚政策、空間、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要素,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産業服務能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凝聚各方力量,開放協作,助力全市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武凱先生的介紹。
下面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女士介紹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情況。
-
嘉賓
劉力:各位媒體朋友:
下午好!非常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經開區在推進北京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上的政策舉措。
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高精尖産業主陣地,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推動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建設。在智慧網聯汽車領域,搭建城市級創新場景應用,推動網聯雲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發佈了全球首個開源開放的智慧網聯路側作業系統智路OS、全球首個基於真實道路場景的時序車路協同數據集,形成了車路雲融合的智慧網聯汽車“中國方案”。已部署22家測試車企739輛自動駕駛車輛,實現了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等8大類應用場景(Robotaxi、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巡邏、無人接駁、Robobus、幹線物流和自動駕駛環衛),累計為大眾提供常態化出行與生活服務超200萬人次。示範區建設3.0階段正在向全市範圍有序推進。在信創産業領域,在部、市、區共同支援下,率先制定實施信創十條,計劃出臺新一輪新創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國家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産業基地(通明湖信創園)已集聚了全國90%以上、近270家資訊技術頭部企業,推進20余個國家信創項目攻關,已形成專利千余個,轉化産品千餘款,為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持續貢獻亦莊力量。截至目前,經開區企業規模超過8萬家,匯聚了10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155個項目,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實現2456億元,每人平均GDP達84.7萬元/人。
在市委、市政府支援下,在市經信局等市級部門指導下,經開區將在以臺湖區域為核心的32平方公里範圍內開展數據先行先試,在北投臺湖産業園建設數據先行區管理服務中心和數據跨境服務中心,在國家信創園建設數據訓練基地,促進數據的合規流通和價值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我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安全可信的數據基礎設施,為先行區建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我們率先推出國內首個“算力資源+運營服務”一體化建設工程。依託於區內信創産業聚集優勢,加快推進1000P(1P約等於每秒1000萬億次的計算速度)規模公共智慧算力中心建設,計劃於明年初上線運營,為自動駕駛、智慧交通、健康醫療、智慧製造等高精尖企業,提供靈活便捷、彈性安全的可信算力供給。建設國內首個超大規模、多源異構、多算一體的算力調度服務平臺,已聯合京東、華為、首信、長城超雲等行業龍頭企業完成平臺試點建設,可開展通算、智算、超算等累計9000P以上算力資源的統籌調度,實現京津冀算力資源優化配置。基於先進架構的“城市一張光網”,在數據先行區範圍內規劃建設一張高效互通的先行區專用的“數據專網”,滿足數據要素在安全可信環境內開展接入匯聚、加工處理、託管和應用。
二是我們創新制度安排,加快構建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為先行區建設發展提供根本保障。作為北京市“首席數據官制度”首批試點單位,我們率先啟動首席數據官制度建設工作,構建“首席數據官+數據專員+部門聯繫人”的三級工作制,32個部門95人被納入首席數據官的組織架構,建立起政府側上下貫通的數據治理組織體系。印發實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共數據管理辦法》,實現公共數據“採、存、匯、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援亦莊控股智慧院註冊成立北京國際算力服務有限公司,將作為北京市算力資源調度服務運營主體,全面支撐北京基礎制度數據先行區的制度突破創新和要素高效流通。支援市屬國企亦莊控股開展數據資産入表試點,圍繞熱力、水、物業、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數據資産開展先行先試。
三是我們突出政策引領,加快形成促進數據相關産業發展政策,為先行區建設發展提供有力抓手。支援數據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數據安全等)重大前沿創新突破,實施“白菜心工程”,給予項目承擔單位最高5000萬元金額支援。支援數據要素型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申報國家、北京市重大專項,給予最高2000萬元配套資金支援。支援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對先行區範圍內新引進或新獲批國家級創新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等資質的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援。支援信創企業做大做強,率先制定實施“信創十條”,加快打造信創産業高地。支援企業引聚高精尖人才,升級迭代“人才十條”,對先行區內用人單位自主聚才、用才實施最高500萬元綜合資助,授權自主認定人才,“一業一策”支援人才引進。下一步,將圍繞智慧算力補貼、算力晶片應用、數據開放共用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推動先行區數據要素市場高品質發展。
經開區將緊緊把握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這一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綜合改革試驗田的作用,不斷探索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的新路徑和新模式,為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跨越發展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女士的介紹。
接下來有請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範文仲先生介紹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的發展情況。
-
嘉賓
範文仲: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作為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六大標桿工程之一,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是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重要部分,承載着建設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交易樞紐的任務。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援下,在市經信局統籌指導下,北數所以全面提升能級,爭創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為核心目標,以落實北京數據二十條、推動北京數據先行區建設為重要方向,重點聚焦做大交易規模、做廣交易場景、做強生態建設、做好機制保障,在推動數據資産登記、數據進場交易、場景落地、機制建設、系統保障、生態培育等方面實現業務突破與提升,打造了涵蓋數百家機構和企業的數據交易生態圈,推動建設引領全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北京樣板”。
截至2023年11月,北數所數據交易備案規模已超過20億,交易主體500余家,近期主要在以下五個領域推進重點工作。
一是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創新。
成立以來,北數所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公共和社會數據融合的數據專區模式,實現高效對外賦能。與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共同建設全國工業數據專區,目前已為工業領域300余家企業進行工業數據登記;與北京科學院打造全國首個科學領域數據專區,促成北科院與北京智源研究院達成首筆大模型訓練數據集交易;推動時空數據進場交易,形成北京市首筆空間數據入場交易;建設算力交易專區,上線東數西算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支援寧夏自治區算力交易落地;在全國率先建成了首個“數據資産登記中心”,落地了首批“數據資産評估試點”;與北京知識産權局、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形成基於數據産權保護的框架合作,建成了基於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型數據知識産權登記服務平臺;在市委網信辦支援下,推動完成國內首個以訂立標準合同實現個人資訊合規出境的案例在北京率先落地。
二是率先在市屬國企開展數據要素試點創新
今年7月,北京數據二十條發佈,市國資委、市經信局組織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針對市屬企業率先開展落實北京數據二十條先行先試工作,組織市管企業先行先試,探索圍繞數據資産登記、數據流通全流程進場、數據分類分級和確權授權、數據資産金融創新、數據資産入表、數據要素新業態、數據場景新應用等八個領域開展試點工作。截至目前,超過30家市屬企業參與其中,加速推動了全市國有企業數據資産的高品質供給和進場交易,為市屬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資産化工作開闢了創新路徑、積累了有益經驗。此外,在市經信局、市醫管中心正在組織指導北數所開展北京市醫療健康數據流通試點工作,推動北京市首批6家醫院開展數據登記、評估、流通、入資等工作。
三是積極推動數據登記、評估、託管、入表等數字經濟中介産業發展
在2022年設立數據資産登記中心之後,北數所堅持在數據資産化進程中持續發力,今年北京“數據二十條”中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被明確為社會數據的登記主體。為提升數據流通和交易的全流程服務能力,北數所構建了全鏈條專業化服務體系,培育了數據合規、數據品質評價、數據資産評估、數據入表服務等一大批第三方服務機構。
四是建設數據要素服務中心,助力北京數字經濟一區一品建設。
作為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的重要參與單位,北數所在先行區設立北京社會數據資産登記中心,支援落地數據跨境服務中心,牽頭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北京數據資産質押融資服務中心,支援數據品質評價、數據資産評估機構設立北京數據評估服務站,為數據先行區運作提供日常支撐和服務保障。
同時,北數所全力服務全市“一區一品”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目前已與朝陽區、順義區、石景山區、房山區等多個區域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合作。在朝陽區設立CBD數據跨境流動服務中心,服務跨國企業數據合規流通;11月20日,北京市首個區級數據要素服務中心落地順義區,正在圍繞新一代數字化出行、智慧製造和工業、地理資訊、創業者數據服務等領域加強合作,培育一批數據商。
五是合作交流,培育北京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生態圈
2021年以來,北數所連續三年舉辦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峰會高峰論壇併發布相關工作成果,同時積極參與中關村論壇、服貿會等大會及重要成果發佈。作為北京市數字經濟標準委數據交易工作組牽頭單位,聯合40余家成員單位共同推進北京市地方標準制定,參與了十余項國家標準、數據要素白皮書和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
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北數所建設得到了市經信局的大力支援和指導,近期《2023年北京市高精尖産業發展資金實施指南》正式發佈,其中專門發佈了面向數據要素市場的示範獎勵。鼓勵企業通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進行數據交易、數據資産登記、數據開放與數據資産入表、算力交易等工作,我們相信在市政府指導下,北數所將會為北京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以上是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的發佈內容,感謝各位。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範文仲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
-
記者
我是來自新華社記者,各位領導下午好,我的提問是提給劉主任的,經開區已經圍繞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在制度措施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咱們在推進先行區建設經開區有哪些優勢?
-
主持人
葉昶:有請劉主任回答。
-
嘉賓
武凱:謝謝你的提問,海淀區的“兩區”建設具有開源開放的顯著特徵,這恰好為大模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契機。具體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優化政策體系。出臺《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和《中關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針對大模型所需底層技術、算力、數據、場景等關鍵要素給予精準引導和資金支援,多維度營造開放安全、包容審慎的産業發展環境。
二是強化算力支撐。加快建設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建設,發佈人工智慧大模型算力補貼專項,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1000萬元資金補貼。對於重大項目,原則上可根據研發迭代情況,連續支援兩年。
三是推動核心技術創新攻關。通過揭榜挂帥方式支援人工智慧晶片、高效數據處理、模型構建、訓練、調優對齊、推理部署應用等核心技術攻關。根據項目技術創新性和投入情況,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援。
四是全力打造中關村人工智慧大模型産業集聚區。以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路、北至清華西路-清華東路,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在核心區內,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慧産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慧産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慧産業園、清華科技園等4個人工智慧特色産業園,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未來將繼續拓展引領區和發展區。
五是積極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聚焦政務服務、政務辦公、城市治理、醫療衛生、醫保、教育、産業服務等領域,首批建設7個標桿場景。
希望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也給予關注和支援,再次感謝您的問題,謝謝。
-
嘉賓
劉力:感謝您的提問,經開區一直按照市裏對我們的要求當好首都高品質發展的開路先鋒職責定位,貫徹落實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們將全力推進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的建設。
特點和優勢我們有以下四個:
一、我們有豐富的産業資源,經開區已經集聚一批數字經濟的龍頭企業,我們已經形成以京東方顯示、小米電子為代表的數字産品製造業,也有以京迪信、國信通達為代表的數字産品的服務業,還有以比特大陸、聯通數科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應用的企業,還有以京東世紀貿易、中建電子為代表的數字要素驅動的企業。産業集聚效應還是比較顯著的。
另外一方面經開區匯集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超40萬名的人才,累計認定“亦麒麟”人才約2600名,形成了以“亦麒麟”人才為領銜,各行業技術技能人才為支撐的人才梯隊來保證數據制度先行區的建設。
二、我們具有完善的數據基礎設施。在打造可信空間基礎設施上我們正在建設IPV6+光網傳輸先進架構城市一張光網,可基於現有的城市光網為先行區專門劃分一張數據專網波道無需重新鋪設管道光纖,在保證安全穩定基礎上,快速便捷最低成本實現完成多個專網的搭建,可以為自動駕駛、三醫政務等領域的數據匯集、加工託管應用來提供安全可信的網路通道。
三、我們具有良好的産業承載空間。
在先行區範圍內,我們已經佈局建設信創園、北投臺湖産業園等12個特色産業園以及京東集團總部、亦莊小米産業園等兩個數字經濟頭部企業的基地,可利用面積超過26萬平米,以信創園為例,在部、市、區的支援下,起步區53萬平米已全面投入使用,這兩年我們也投資超過百億元基金,正在建設信創園一期定制化産業空間,大致規模在120萬平米左右,目前項目工程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明年6月份將逐步投入使用。
最後一個特點經開區具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在全面開展政務服務便利化和極簡化改革過程中,率先落地一枚印章管審批、告知承諾、首席審批師等一批改革措施在全國都是先行先試,同時我們也會依託服務包機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一站式管家式專業服務。
今年我們還上線政策對線的綜合服務平臺,在北京市率先實現惠企政策的精準推送,免申即享,將為數據先行區的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女士的回答。
-
記者
中新社記者提問。這個問題提給舒區長,近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正式啟動運作,提出到2030年完全建成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打造“2+5+N”的數據先行區基礎架構,請問在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方面,朝陽區下一步有哪些考慮?
-
嘉賓
舒畢磊:感謝您的提問,朝陽區是我國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區裏面擁有近40萬家的市場主體,規上單位1.3萬個,這裡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52家,近2000家的醫療機構以及100余家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業這些科研院所以及醫療機構等各類主體已經形成了大量高級職的數據資源,同時也有非常旺盛的數據使用需求。
剛才文仲董事長也介紹了,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落地在朝陽,而且在周邊已經聚集了大量國內最好的數據評級評估相關機構,朝陽區我們有條件,也應該理所應當支援好北京來培育壯大數據要素市場,以及推動數據服務等相關産業的發展。
下一步我區將按照北京數據二十條以及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相關要求,研究出臺朝陽區培育壯大數據要素市場以及打造數據服務産業集群的工作方案,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支援和服務好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在朝陽區的發展,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做強、做優、做大和爭創國家級數據交易所提供從空間、要素、場景、數據服務生態全方位支援。
二、積極推動並開展全區公共數據開放體系建設,開展公共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建設全區公共數據開放目錄,採取多種方式向社會開放公共數據,同時支援和鼓勵社會數據進場的流通交易。
三是更好發揮北數所數據要素集聚樞紐作用,促進數據服務相關産業的集聚發展。健全全鏈條數據流通交易服務生態,打造數據服務産業生態,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型領軍企業。
四是深化數據要素創新應用。在智慧城市、醫療健康、工業、商業、交通等領域打造一批標桿數據應用場景,全面推進數據要素賦能城市建設、産業發展和民生生活。
這是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朝陽區副區長、中關村朝陽園黨委書記舒畢磊先生的回答。
-
記者
記者:謝謝主持人,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提問,這個問題提給武凱副區長的,我們都知道海淀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區域,在數字經濟領域方面的表現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海淀區在資訊産業、人工智慧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績。未來海淀區下一步將如何繼續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謝謝。
-
嘉賓
武凱:謝謝你的提問,海淀區的“兩區”建設具有開源開放的顯著特徵,這恰好為大模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契機。具體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優化政策體系。出臺《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和《中關村科學城通用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實施方案》,針對大模型所需底層技術、算力、數據、場景等關鍵要素給予精準引導和資金支援,多維度營造開放安全、包容審慎的産業發展環境。
二是強化算力支撐。加快建設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建設,發佈人工智慧大模型算力補貼專項,對技術創新性強、應用生態豐富的大模型,給予相關創新主體最高1000萬元資金補貼。對於重大項目,原則上可根據研發迭代情況,連續支援兩年。
三是推動核心技術創新攻關。通過揭榜挂帥方式支援人工智慧晶片、高效數據處理、模型構建、訓練、調優對齊、推理部署應用等核心技術攻關。根據項目技術創新性和投入情況,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援。
四是全力打造中關村人工智慧大模型産業集聚區。以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路、北至清華西路-清華東路,約9.5平方公里的區域率先建設集聚區核心區。在核心區內,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慧産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慧産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慧産業園、清華科技園等4個人工智慧特色産業園,總建築面積約67萬平方米,未來將繼續拓展引領區和發展區。
五是積極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落地。聚焦政務服務、政務辦公、城市治理、醫療衛生、醫保、教育、産業服務等領域,首批建設7個標桿場景。
希望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也給予關注和支援,再次感謝您的問題,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武凱先生的回答。
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記者:謝謝主持人,鳳凰衛視記者提問。剛才通過領導們的介紹也關注到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為北京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重要的助力,我的問題下一步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發展目標是什麼?
-
主持人
葉昶:這個問題有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範文仲先生回答。
-
嘉賓
範文仲:謝謝媒體朋友的問題。
下一步,北數所將以提升能級,做大交易規模,全力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為核心主要目標,建成國內領先的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和國際重要的數據跨境流通樞紐。
主要體現在全面提升北數所能級,推動構建協同聯通、內外並存、輻射全國的數據交易市場。匯聚各類數據資源,激活各類交易市場參與主體,建設數據流通規則體系,打造場內場外交易連結,建設集數據資源、數據産品、數據服務、數據資産等多種形式的數據流通服務體系。
力爭到2026年,累計交易備案規模突破300億元,圍繞政務、金融、教育、醫療、電力、交通、氣象等領域,引進培育不少於1000家專業行業數據商,數據交易生態上下游企業突破5000家。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範文仲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今天提問環節就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也請大家對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這項工作給予關注和支援。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