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自9月8日發佈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為了更好地讓大家了解《實施方案》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為大家詳細解讀,並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下面,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 仝海威先生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一級巡視員 袁立洪先生
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頡換成先生
此外,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創新創業服務處處長 楊鵬宇先生,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交流合作與人才工作處處長 崔定宇先生等相關負責同志在台下就坐,屆時也可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仝海威先生介紹《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總體情況。
-
嘉賓
仝海威: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感謝長期以來對首都創新發展工作的關心、支援和幫助。為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謀劃並佈局一批未來産業,近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下面,我就實施方案的編制背景、主要內容、重點工作等情況向各位媒體朋友作簡要介紹。
一、《實施方案》編制背景
未來産業代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發展方向,在經濟發展、産業競爭和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是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關鍵抓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求“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搶佔未來産業競爭制高點”,並明確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前瞻謀劃未來産業進行了總體部署。
北京發展未來産業優勢明顯,依託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稟賦,聚焦高精尖産業,培育形成了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科技服務業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醫藥健康、智慧裝備、人工智慧、節能環保、積體電路五個千億級産業集群,産業基礎堅實可靠。“十四五”時期及今後一段時期是北京全方位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謀劃佈局未來産業,對推動北京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施方案》編制考慮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對北京發展未來産業進行了系統研究。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對未來産業進行部署。
一是突出銜接國家戰略。實施方案與國家和我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緊密銜接,緊扣未來産業發展圖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得到深入貫徹落實。
二是突出發揮北京優勢。依託北京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頂級科學家團隊、領軍企業“X實驗室”等創新力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未來産業的發展動力,瞄準前沿領域顛覆式創新機會,下好未來産業戰略佈局先手棋。
三是突出發展路徑創新。聚焦“産品”創制,工程化推進“技術-産品-標準-場景”聯動迭代,系統構建技術産品化、産品産業化、産業規模化的全鏈條未來産業培育生態。
四是突出廣泛多元合作。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與産業分工合作體系,開展廣泛的國際國內合作,以創新優勢高水準融入雙迴圈發展格局,提升北京在全球未來産業體系中的能級,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三、《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主要包括總體要求、六大領域、八大行動、四大保障措施四個部分,概括為“1+6+8+4”。
一是總體要求。以前沿技術的能力供給引領新場景、創造新需求,工程化推進“技術-産品-標準-場景”聯動迭代,系統構建技術産品化、産品産業化、産業規模化的全鏈條未來産業生態,爭取到2035年聚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形成若干全球佔先的未來産業集群,引領全球未來産業發展。
二是六大領域。提出了面向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六大領域,打造未來産業策源高地。並明確了重點細分領域。
在未來資訊領域,面向未來資訊通信和先進計算需求,支援海淀、朝陽、石景山、門頭溝、通州、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重點發展通用人工智慧、第六代行動通訊(6G)、元宇宙、量子資訊、光電子等細分産業。發揮我市數據要素資源與應用場景豐富優勢,加大算力統籌力度,打造多模態化、具身化生成式大模型並加快在産業化場景落地應用;前瞻佈局通感融合、智慧無線電、智慧超表面、太赫茲、空天地一體化等6G網路技術儲備,加快探索6G技術商用;加快推動量子物態科學、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測量等科技創新,推動建設量子資訊産業生態。
在未來健康領域,面向未來生命健康和醫療需求,在海淀、石景山、門頭溝、通州、昌平、大興、平谷、密雲、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基因技術、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腦機介面、合成生物等細分産業。發力創新藥、新器械、新健康服務,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體藥物、國産高端醫療設備、細胞和基因治療等方面構築領先優勢,推動醫藥製造與健康服務並行發展。統籌發揮腦科學、資訊科學、電子技術、材料科學等創新資源優勢,探索神經網路、大模型等技術突破在腦機介面領域應用,推動新材料、新型製造技術、神經科學等交叉融合發展。
未來製造領域,在石景山、門頭溝、房山、順義、昌平、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類人機器人、智慧出行等細分産業。依託一批創新實力強、産業基礎好、市場成長快的骨幹企業,打造通用、開源人形機器人平臺,通過機器人通用大模型、運控系統、工具鏈等關鍵技術突破支撐面向多個垂直應用領域的本體研製與進化。圍繞智慧出行場景,支援智慧網聯汽車、通用航空及無人駕駛航空器等的産業技術互相融合,打造未來産業新賽道。
未來能源領域,圍繞新型能源系統建設需求,在房山、通州、昌平、大興、懷柔、延慶、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氫能、新型儲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細分産業。加強先進氫能技術、材料和裝備研發,實現氫能在交通、工業、發電、供熱等多領域全場景示範推廣應用。加強先進儲能技術、材料和裝備研發,實現新型儲能在發電側、電網側和需求側全場景示範推廣應用。推動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在京津冀區域火電、鋼鐵、化工、水泥等行業示範應用。
未來材料領域,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在海淀、房山、順義、大興、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石墨烯材料、超導材料、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等細分産業。加快先進研發、測試和驗證等創新服務能力建設,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着力提高關鍵原材料、高端裝備、先進儀器設備等的支撐保障,推動上下游産業協同發展。
未來空間領域,面向未來太空探索需求,在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經開區等區域,重點發展商業航太、衛星網路等細分産業。加快大推力可重復使用全流量補燃迴圈發動機、商業載荷返回艙等研發生産,突破火箭垂直回收等關鍵技術和産業化應用。推動實現星地異構網路互聯融合,建設光學及雷達遙感星座、低軌物聯網星座、低軌導航增強星座。
三是八大行動。組織實施八大行動,構建未來産業發展生態。
實施原創成果突破行動。依託在京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顛覆性技術原創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實施中試孵化加速行動。構建涵蓋驗證中心、中試平臺、技術標準的全鏈條式未來産業公共服務網路,建設品質驗證類中試平臺和工藝驗證類平臺,探索成立先進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打造未來産業技術和産品創制高地。
實施産業梯度共進行動。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甄選並引進一批有實力、有潛力的大型企業予以重點培育和扶持,加大技術驅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力度。
實施創新夥伴協同行動。推動建立“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投資家”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和利益共同體,支援建立未來産業聯盟。支援“鏈主”企業牽頭組建産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
實施應用場景建設行動。加大未來産業應用場景建設,探索“未來場景+試點示範+推廣應用”的全周期場景設計機制,開展應用場景實測和市場驗證。建設若干未來産業先導試驗區,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示範基地。
實施科技金融賦能行動。加強技術成果轉化落地支援,將未來産業納入高精尖資金支援範圍。發揮市區兩級政府産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未來技術創新與産業化落地。
實施創新人才聚集行動。遴選支援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充分賦予科學家自主權和決策權,在一線自由探索中培養造就人才。加大未來産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力度,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熱情。
實施國際交流合作行動。鼓勵聯合全球創新主體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在未來産業領域開展務實交流。
四是保障措施。通過加強組織保障、注重戰略研究、推動機制創新、落實監督監管等工作措施,推動方案順利實施。
各位媒體朋友們,實施方案的發佈,標誌着北京市未來産業發展進入了實施部署的新階段。在這裡,我們誠邀海內外時代英才,積極投身到未來産業發展的時代洪流中,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宣傳報道,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和支援未來産業發展壯大,讓我們攜手在京華大地的創新沃土上,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仝海威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們,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未來産業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我想請問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楊鵬宇處長,下一步北京市在加強科技創新,打造未來産業策源地方面有哪些佈局和考慮?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請楊處長回答。
-
嘉賓
楊鵬宇:謝謝您的提問。未來産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創新性、顛覆性、融合性等特點。當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已經具備發展未來産業的先發優勢。一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為未來産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國家科研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北京蓬勃發展,圍繞“四個佔先”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重大原始創新科技成果。例如人工智慧悟道3.0系列模型、單晶片比特數最高的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臺、全球最大區塊鏈開源存儲引擎“泓”、更加快速高效的人體細胞化學重編程體系等,這些前沿技術成果為未來産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源頭。二是政策和機制創新為未來産業加速發展提供了“助推器”。發揮中關村改革創新“試驗田”作用,今年先後出臺《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與經開區、海淀區、大興區、昌平區簽訂《共建細胞與基因治療産業集群的工作協議》,出臺“獨角獸10條”“外資研發中心16條”等一系列政策。三是打造服務未來産業發展的專業化空間載體。充分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定出臺新時期推動大學科技園、特色産業園、標桿孵化器提升發展的政策措施。聚焦硬科技企業孵化,首批支援22家標桿孵化器,推進10余家高品質園區和載體建設,北航空天科技未來産業科技園、北理工國防與資訊安全未來産業科技園入選國家首批未來産業科技園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化落實《實施方案》:
一是持續加大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注重發揮國家實驗室引領作用、科研機構建制化組織作用、高水準研究型大學主力軍作用和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在前沿領域持續推動一批原創性、顛覆性重大成果産出,積極搶佔未來産業發展先機。
二是持續開展先行先試,全面貫通前沿技術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和産業化的全鏈條。深入推進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評價、職務科技成果管理試點等政策實施,着力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全市孵化器分層分類、梯次培育,探索未來産業孵化新範式、“超前孵化”新模式,打造一批標桿孵化器,提升硬科技企業孵化能力。市區合力支援高品質特色産業園區建設,佈局大學科技園、未來産業園,強化園區對未來産業的專業服務能力。
三是支援未來企業和未來産業加速發展。落實好獨角獸企業政策,加強對“獨門絕技”“硬核科技”的獨角獸企業發掘。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支援服務體系,支援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顛覆性創新。統籌全市應用場景全流程創新體系,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高水準重大應用場景,服務新技術的迭代創新。
四是進一步提升開放創新合作水準。深入落實外資研發中心支援政策,研究推出國際開放科學計劃;高水準籌辦2024中關村論壇,支援舉辦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活動、中意創新合作周等高規格的國際科學會議、前沿領域全球性高端峰會,持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行業聯盟、外資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國際科技服務機構等在京集聚發展,促進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路。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楊鵬宇處長的回答,下面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人民日報《中國時報》記者: 謝謝主持人。這個問題提給頡換成區長,我們在《實施方案》中注意到,在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製造領域都提到了門頭溝,我想了解一下,門頭溝已經在這三領域已經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如何進一步地發力?謝謝!
-
嘉賓
頡換成: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門頭溝區作為首都發展重要門戶,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以“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將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確定為地區着力培育的“三大産業”。我區的産業發展方向、路徑和優勢與未來産業領域深度契合。具體來説:
未來資訊領域,重點發展人工智慧産業,建設要素齊全、生態豐富的“京西智谷”。在算力設施方面,我區與中關村發展集團、華為公司深化合作,今年2月率先落實北京市關於公共算力中心建設的一體化佈局,建成100P昇騰智算中心,並成為華北地區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二期300P算力建設已啟動;在産業空間方面,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項目一期工程進展順利,竣工後可提供30萬平米産業空間;在演算法應用方面,聯合北京市知識産權局揭牌成立了北京演算法交易服務中心,促進大模型生態開放繁榮。智算中心已成功引入及適配盤古、GLM、LLaMA等國內外主流大模型,支援中科視語、醫渡雲等龍頭企業打造行業大模型;在數據協同方面,門頭溝與懷來、涿鹿對口協作工作年初正式啟動,以我區智算中心為依託,聯動張家口市大數據産業園區,構建京冀産業協同發展模式;在引才聚智方面,發佈全市首個人工智慧演算法領域專門人才政策,與北京市教委共建的人工智慧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投入運作;在金融支援方面,設立10億元的人工智慧産業引導基金,建立2000萬的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池;在産業IP打造方面,堅持“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亮點,季度有峰會”,今年共舉辦“首屆北京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大會”等高規格論壇活動4場,11月份還將與華為聯合舉辦千人參與的“昇騰AI開發者創享日暨“京西智谷”AI生態大會”等活動。
未來健康領域,我區不斷完善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産業鏈,着力打造國際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高地。阜外醫院西山園區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加速打造國內首個健康方式醫學中心,成立“阜外醫院—華潤醫藥聯合創新中心”。“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正式啟用,醫用直線加速器等重點項目成功轉化落地。我區將聚力推動以阜外醫院作為基礎研究平臺,百洋醫藥作為成果轉化平臺,精雕集團作為工程技術平臺,華潤和同仁堂作為商業轉化平臺的四平臺協同發展模式,實現醫療器械産業的“建鏈、強鏈、補鏈”。
未來製造領域,我區重點推進精雕科技中試驗證中心建設,實現製造業高端化升級。隨着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的創新應用,達到更加精細化和智慧化管理水準。通過中試、驗證及技術支撐等體系建設,最終形成驗證需求引領、檢驗技術驅動、失效機理分析、過程系統優化的一體化驗證中心。此外,我區還將在類人機器人領域持續深耕,以遨博科技等優秀企業為代表,在工業運輸、養老助殘、醫療救助等多個應用場景方面探索建設機器人中試平臺和共用工廠。
下一步,門頭溝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着力推進“未來資訊、未來健康和未來製造”三大領域優質産業資源聚集,為全市未來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效穩步提升貢獻力量,高水準建設首都西大門。
-
主持人
主持人:好,謝謝門頭溝區副區長頡換成先生的回答。下面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京報記者:北京市《實施方案》中明確的6大未來産業領域在經開區都有佈局,作為發展未來産業的重要區域,經開區在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在空間佈局上有什麼安排呢?空間佈局在促進未來産業發展方面所考慮的重點又有什麼呢?
-
主持人
主持人:好,這個問題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一級巡視員袁立洪先生回答。
-
嘉賓
袁立洪:感謝您的提問。
感謝您的提問。按照《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經開區已完成涵蓋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未來産業的20個細分領域的産業空間部署。
一、佈局空間情況
《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後,亦莊率先發力,第一時間把《方案》轉化為推動未來産業落地的實際行動,將未來産業“新藍圖”變成“施工圖”。為此,我們詳細梳理了區內所有産業空間載體情況,結合各空間中的重點企業、産業生態、服務配套能力等情況,通過系統謀劃、重點佈局,在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內,形成了承載未來産業20個細分領域的18個産業空間載體。
二、佈局空間所考慮的重點
未來産業具有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等顯著特徵,需要空間、規劃,尤其是政策支援、精準服務。北京亦莊作為首都高精尖産業主陣地,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獨具“五區”政策疊加優勢(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形成了完善的産業鏈群、開放的創新生態、精準的政策體系和一流的營商環境。圍繞積體電路、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汽車和智慧製造等四大産業及其細分領域,成立實體化運作的四大産業專班(積體電路産業專班、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專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專班、汽車和智慧製造産業專班),精準服務重要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根據經開區工委、管委會要求,我們將産業園區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主體培育的重要空間載體。在空間佈局、政策疊加、産業基礎、産業配套及精準服務的催化下,20個細分領域在北京亦莊均已具備一定的發展勢能,並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産業集聚的發展生態。
比如,未來資訊領域的光電子産業,就是要依託北方積體電路創新中心打造的産業空間,佈局積體電路及半導體技術創新平臺,開展硅光整合、光電融合等技術的研發和産業化。信創園在通用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等細領域有非常堅實的基礎和優勢,目前已落地240余家信創領域企業。依託這裡優良的産業生態,我們在量子資訊産業發展方面也初現成效。
再比如,在北京亦莊新藥研發生産基地佈局基因技術産業,依託該園區正在建設的細胞CDMO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GMP細胞間,可以為免疫細胞治療藥物、幹細胞治療藥物、通用現貨型細胞藥物,提供從研發到臨床階段的全鏈條産業生態,加快細胞基因産品成果轉化進程,助力基因技術産業成熟,打造經開區生物醫藥産業新的增長極。
經開區作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開路先鋒,我們將依託獨厚的産業優勢、豐富的創新資源、專業的服務配套,促進未來産業在經開區落地、成長和做優做強,努力推動經開區成為未來産業發展的新高地。
-
主持人
主持人:好,謝謝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一級巡視員袁立洪先生的回答。下面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青年報記者:主持人好,我們剛才關注北京市《實施方案》明確的多個未來産業在海淀區都有佈局,那麼作為發展未來産業的“重磅區”,海淀區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已經具備了什麼樣的基礎?接下來又將拿出什麼樣的舉措呢?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這個問題請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交流合作與人才工作處處長 崔定宇先生回答。
-
嘉賓
崔定宇:感謝您的提問。按照《北京市促進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部署,海淀區重點發展未來資訊、未來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四大領域。
未來資訊領域。通用人工智慧方面,産業基礎紮實,集聚人工智慧企業近千家,佔全國1/6。匯聚超70家大模型企業和機構,支援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發的“悟道”系列大模型連創“中國首個+世界最大”記錄,支援北京通用人工智慧研究院建設通用智慧體平臺,多技術路線佈局通用人工智慧。6G方面,高速可見光通信晶片實時速率達國際領先水準。元宇宙方面,自主研發産品在全球VR和消費級AR市場出貨量位居前列。量子資訊方面,依託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在量子計算、量子直接通信、精密測量等領域取得突破。光電子方面,加快建設光電封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造全流程封測服務能力。
未來健康領域。細胞與基因治療方面,佈局CAR-T、TCR-T等細胞藥物和環狀RNA、ASO等核酸藥物以及以基因編輯為手段的基因治療産品,全市首個CAR-T細胞藥物即將獲批,建設細胞與基因治療孵化器和中試平臺。腦機介面方面,自主研發國內首個具備侵入式技術能力的腦機介面平臺,推出世界領先的無液氦腦磁圖系統。合成生物方面,搭建綠色小分子化學原料藥和重組蛋白兩個共性平臺。
未來材料領域。支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開發大尺寸超潔凈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單晶晶圓等。在骨植入材料、膠原基骨修復材料等高端醫用材料領域取得關鍵技術突破並臨床應用。
未來空間領域。商業航太方面,擁有亞太空返回式飛船商業服務能力,探索空間碎片清理技術,研發出大尺度長航時臨近空間飛行器。衛星網路方面,建設9個商業衛星星座,發射我國首顆使用大型柔性太陽翼平板堆疊式衛星。
在錨定以上四大領域的同時,海淀區在全市佈局的未來製造和未來能源兩大領域也將主動而為。比如類人機器人方面,協同北理工、北航、中科院等,佈局建設新一代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共性技術平臺。氫能和新型儲能方面,加快建設國際氫能中心、中英可持續創新中心等平臺,推動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固態電池等技術突破。為未來産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
圍繞促進以上未來産業創新發展,海淀區將全面落實市級方案明確的八大行動。突出政策驅動。發揮“四區”疊加政策優勢,深化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落實中關村科學城大模型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慧實施方案,研究制定醫藥健康和機器人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挂帥專項政策。突出場景牽引。建設醫保智慧客服大模型、高端醫療器械臨床應用、低軌衛星星座通遙應用、融合感知與車路協同等科技應用場景。突出平臺支撐。搭建大模型開源開放平臺、細胞治療生産平臺、蛋白質研發生産平臺、二代主動靶向脂質體遞送平臺、細胞治療中試平臺、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醫療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平臺等。突出空間保障。圍繞中關村、知春路、學院路等周邊地區打造39平方公里的大模型産業集聚區。加快建設上莊國際醫谷、飛馳綠能醫藥健康園、巨山科技園等,打造120萬平方米的醫藥健康産業聚集區。規劃建設空天、機器人、氫能、儲能産業園。全力打造一批高品質的特色高科技園區,推動未來産業集群發展。加快構建未來産業發展生態,搶佔未來産業發展先機,為北京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産業策源高地貢獻硬核力量。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崔定宇處長的回答。下面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想問一下經信局的仝海威總工,《實施方案》形成了北京發展未來産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請問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聚焦六大未來産業領域如何推動實施?謝謝!
-
嘉賓
仝海威: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感謝記者提問,我們將進一步調動現有産業基礎和創新資源,新增佈局新的産業創新載體,充分發揮政府戰略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強未來産業培育路線指引。實施方案是我市未來産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技術路線圖,我們將瞄準方案確定的未來産業細分賽道産業發展方向,開展未來産業發展的戰略性研判,從路線圖到施工圖進行逐層分解細化,科學實施戰略性、儲備性、突破性的未來技術研發項目。在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轉化、示範應用等方面探索先行先試,完善未來産業的梯度創新孵化體系,支援未來産業創新項目轉化。
二是加強未來産業創新平臺建設。依託現有科研機構和科技資源,加快未來産業領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顛覆性技術原創成果。加大未來産業基礎研究項目的資金支援,開展未來産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強化未來産業技術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等新型創新平臺建設,構建涵蓋驗證中心、中試平臺、技術標準的全鏈條式未來産業公共服務網路。通過各類創新平臺承接基礎科研成果實現未來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産業化。
三是加強未來産業創新生態構建。圍繞全産業鏈攻關加強政府部門政策協同,實施八大行動,加快“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構建“科研、教育、産業、資本“四位一體”的産業創新生態體系。從人才、資本、技術等方面為未來産業提供全要素支援,持續完善企業創新成長環境,加快未來産業優勢領域集群化發展。
目前我市在部分領域已經加速形成較為完善的産業生態,例如在腦機介面領域,全球腦機介面相關企業752家,中國150余家,佔比20%,半數以上為民營企業。在産業鏈上游,推動核心器件技術攻關,植入式晶片樣片流片成功,實現了首代産品成功量産。中游,推動設備和工具軟體適配,攜帶型腦活動傳感設備技術指標上處於國際先進水準;在國內率先建立微觀腦圖譜的高通量技術體系。下游,研究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目前在工業安全監測領域、神經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領域、輔助生活和康養等方面均實現廣泛應用。圍繞腦機介面産業發展,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將深度推動新材料、新型製造技術、神經科學等交叉融合發展,聚焦多模態腦信號、腦機交互智慧控制設備等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攻關,率先推動醫療康復、工業安全、教育等標桿場景建設,全力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
四是加強市區協同工作合力構築。加強對未來産業集群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市區兩級未來産業發展。堅持全市統籌、差異佈局、協同發展,挑選優勢區域建設若干未來産業集聚區,分區打造未來産業核心承載區,優化整體佈局,合理規劃産業發展,提升全市未來産業發展能級。各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發力未來産業,如門頭溝區作為首都發展重要門戶、我市人工智慧産業的重點佈局區域,圍繞未來資訊、未來製造、未來健康等領域確定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為主導的三大細分産業賽道。經開區通過系統謀劃、重點佈局,針對未來産業20個産業方向,細化推進落地方案和空間佈局。海淀區將突出政策驅動、場景牽引、平臺支撐、空間保障,全面落實方案明確的八大行動。
以上是我們擬重點採取的措施,圍繞未來産業發展,我們將各部門一道,協作營造優越的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環境,不斷開闢産業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推動北京成為全球未來産業發展的引領者。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仝海威先生的回答。
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佈人的介紹,也感謝各位媒體記者的到場,在採訪中有什麼需求也可以跟我們聯繫。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