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於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平谷舉辦,為更好地讓大家了解本次大會的特色亮點和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相關單位的負責同志為大家詳細解讀,並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首先,介紹今天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一級巡視員 馬榮才先生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劉堃先生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 杜太生先生
下面,有請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堃發佈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相關情況。
-
嘉賓
劉堃: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向大家介紹今年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相關情況。
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和黨的二十大關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促進全球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更好連結全球智慧、聚合農業科技力量,助力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我們將舉辦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一、大會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和人類生活,世界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全球糧食安全與食品健康受到多重風險因素影響。因此,農業食物系統亟須向着營養健康、綠色低碳、優質高效、有韌性和包容性的方向轉換。同時,我們也更加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積極融入全球農業創新網路,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全球性重要挑戰的途徑和方法,為全人類面臨的農業領域問題挑戰提供“中國智慧”,作出“北京貢獻”。
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中關村建設,從2020年開始就着力推動各項建設發展,目標旨在建設具有全國引領作用和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與農業農村部正式簽署《農業農村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合作框架協議》;2022年市政府出臺《北京市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6年)》和《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的十條措施》;今年6月,教育部和北京市簽署《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中,將支援建設農業中關村列為部市合作內容之一。農業中關村建設進入了快車道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此大背景下,我們在去年籌備基礎上,對本次大會總體框架和模式重新進行了規劃,以“創新農業 共用未來”為口號,定位農業科技創新高端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與國際組織、國內外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知名農業企業、商會協會及各國駐華使館深度合作,邀請在全球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以及優秀青年代表,共同探討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最前沿問題,共用農業科技創新最新成果,推動全球農業科技、政策、模式創新,推動産學研深度合作與成果轉化,培育農業科技發展新動能。此次大會對於推進服務農業強國建設,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大會組委會領導下,在諮詢委員會指導和執行委員會積極籌備下,在相關單位的廣泛參與和支援下,大會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順利推進。本次大會基本情況和特色亮點如下:
今年我們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於11月2日至4日在中國北京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次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平谷區人民政府、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聯合承辦,獲得了農業農村部、教育部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國內外涉農高校、涉農企業等單位的大力支援。大會主題為“糧食安全與未來農業”,大會以“1+4”為主體框架,將舉辦開幕式及主論壇,以及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世界農業企業家論壇、世界農科創投論壇和國際農業交流合作論壇4場專題論壇,同期還將舉行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及若干分論壇。
其中開幕式將邀請主辦單位和相關國家部委領導,及國際組織負責人致辭,並開展全球性農業科技成果重大政策發佈等討論。主論壇圍繞着“未來農業食品的發展趨勢,農食系統如何轉型以更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減碳工作,如何保障人民的營養健康與膳食”等議題開展主旨演講和交流對話。
4場專題論壇,分別圍繞農業科學創新與大學使命,企業在農食系統轉型中的責任、機遇與挑戰,創新驅動與資本賦能未來農業,以及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開展深入探討。
分論壇,包括全球青年論壇、未來食物與營養健康論壇、智慧農業論壇、低碳農業與可持續發展論壇、設施農業論壇等,同時設置各領域的閉門會、邊會等環節。
大會將同期舉辦農業科技博覽會,博覽會設置國家與世界知名農業獎項展區、國際展區、現代農業成果展區、全球知名農業企業展區、科研院校展區、智慧農業展區等特色展區,將聚焦於京內外、國內外農業科技前沿成果、重點項目、尖端技術、創新産品中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二、大會亮點特色
一是服務建設農業強國。大會聚焦農業科技尖端領域並開展深入研討,將發佈農業中關村、北京市、全國乃至世界農業科技領域的重大成果、重大項目等,充分展示現代種業、智慧農業、智慧裝備等領域(農業)科技創新最新進展,服務國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影響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北京方案”。
二是加強産學研合作。本次大會將面向全球農食系統轉型的機遇與挑戰,結合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實際需求,邀請國內外農業産學研的頂尖代表,圍繞主題開展深入交流討論,與國際組織、國內外涉農高校、科研機構以及知名農業企業、商會等深度合作,依託各方優勢,加快創新要素集聚,加強産學研合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健康,打造具有全國引領作用和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三是共同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會擬邀請影響世界農業發展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以及優秀的青年學生學者匯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討面向世界和未來的議題和內容,打造中國面向全球農業科技領域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名片”,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截至目前,大會已邀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Kenneth M. Quinn(肯尼思·奎因)、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校長Arthur Mol(亞瑟·莫爾)、先正達首席執行官Erik Fyrwald(埃裏克·費爾瓦爾德)等為代表的160余位國內外嘉賓,其中,國際嘉賓佔比超過50%,涉及荷蘭、英國等61個國家。會期還將開展一系列重大發佈、路演、簽約等亮點活動,包括發佈大會共識、全球農食系統國家科學與政策指南、全球低碳農業CEO手冊、世界農業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等預期成果,發起成立世界農食行業低碳可持續合作中心、世界農食行業獨角獸研究中心、世界農業科創投資人聯盟等機構,開展世界農業創新創業項目路演,農業中關村相關推介發佈等一系列活動,同時也將舉辦一系列重大合作成果的簽約儀式。
現在,距離大會開幕還有40余天,我們將進一步精心組織、精細籌劃,把各項籌備工作做得更加紮實、周到,把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辦好。也在此希望各位專家、各界人士及媒體朋友們能夠持續關注支援大會,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為推動全球農業科技交流合作交流貢獻智慧和力量。
再次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的聆聽和支援。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劉堃副區長的介紹。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
記者
農民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想請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馬榮才巡視員介紹一下,舉辦本次大會對推動農業中關村建設有哪些意義?謝謝!
-
嘉賓
馬榮才:謝謝!
建設農業中關村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重要任務。農業中關村承擔着服務國家高水準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首都鄉村振興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使命。經過三年多的建設,農業中關村的總體架構基本形成,進入了夯基築臺、資源導入的快速發展階段,其吸引力、影響力都在不斷增強。當前階段,迫切需要搭建一個面向全球的農業科技交流平臺,製造近距離、高密度的創新合作機遇和經驗共用載體。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情況。早在2021年7月,蔡奇同志到平谷考察農業中關村建設時強調,“要辦好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升影響力”;同年10月,農業農村部與北京市簽署《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合作框架協議》,將辦好農業國際國內交流活動,推動北京市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世界農業科技大會納入協議任務內容;《北京市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6年)》也部署了舉辦農業科技合作國際交流活動,打造國際知名農業交流合作平臺的重點任務;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唐仁健部長明確支援平谷區承辦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打造國家級農業交流合作平臺。經過2年多的籌備,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於11月2-4日在平谷區如期舉行。
剛才劉堃副區長詳細介紹了大會情況,本次大會將與國際組織、國內外涉農高校和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商會協會深度合作,邀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教育家和企業家以及優秀青年學生代表,共話科技前沿議題,共用科技創新成果,共謀科技發展未來,將對農業中關村建設提供有力地支撐。通過深入交流,將進一步凝聚智慧力量,為農業中關村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借鑒;通過增進共識,將進一步加快資源集聚,推動産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吸引更多頂尖科研機構、企業、人才落地農業中關村;通過集中展示,分享北京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中關村建設成就,將吸引國內外更多關注,服務打造農業中關村響亮品牌。
我們將全力以赴辦好本次大會,助力農業中關村建設。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一級巡視員馬榮才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這個問題我想請問中國農業大學的杜太生副校長,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本次大會將邀請哪些國內外的嘉賓及機構參會呢?謝謝!
-
嘉賓
杜太生:好的,謝謝。
截至目前,我們共邀請到來自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的162位國內外重要嘉賓出席大會,其中國內嘉賓74人、國際嘉賓88人,他們將在開幕式、主論壇、專題論壇以及分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參加圓桌論壇、參與主題邊會等環節。目的已經確認的有24個國際組織、26所國內外高校、11個駐華使領館、437家國內外涉農企業以及108家國內外媒體參與大會。大會邀請的重要嘉賓,包括:全球頂級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以及優秀的青年學生和多國的外交使節。
下面我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其中科學家包括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農業昆蟲學家吳孔明院士,作物基因資源與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萬建民院士,植物營養學家張福鎖院士,農業信息化專家趙春江院士,還有世界糧食獎得主、土壤學家Rattan Lal(拉坦·拉爾),水産養殖學家Shakuntala Haraksingh Thilsted(莎昆塔拉·哈拉克辛·蒂爾斯泰德)等;大學校長,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另外還有全球涉農高校的一些校長,包括: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校長Arthur Mol(阿瑟·摩爾),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黛博拉·卡耶姆貝,匈牙利農業與生命科學大學校長谷伊夫塔(音),紐西蘭林墾大學校長愛德華,哈薩克國立農業大學校長伊斯波洛夫,吉爾吉斯斯坦國立農業大學校長RysbekNurgaziey,還有坦尚尼亞Sequin大學校長Spenda等等。另外我們還邀請了越南前農業部部長、現任越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曹德發等;企業家,包括北大荒集團董事長王守聰,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夥,先正達首席執行官Erik Fyrwald(埃裏克·弗瓦爾德),還有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等。
另外,我們還邀請到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先生,以及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Kenneth M. Quinn(肯尼斯·奎因)先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副主席Patrick Caron(帕特裏克·卡隆)先生,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執行副總裁Diane Holdorf(黛安·霍爾多夫),非洲綠色聯盟總裁Agnes Kalibata(阿格尼絲·卡利巴塔),以及聯合國駐華協調員Siddharth Chatterjee(常啟德)等國際組織負責人。
還有世界經濟論壇、糧食星球獎、食物與土地利用聯盟等國際組織,國際玉米和小麥改良中心、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等農業科研機構,聯合利華、雀巢、達能、科迪華、中化集團、中農發集團、中糧集團、新希望集團,以及通威集團等世界知名農業和食品企業參與大會。
關於嘉賓和機構的參會情況,這是截至目前的情況,還有一些我們陸陸續續還在增加,我就介紹到這裡。如果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可以查看大會的官方網站。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謝謝杜校長詳盡地回答,下面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部市合作已經有兩年的時間,請問劉堃區長,我們這兩年以來農業中關村取得了哪些進展,以後還有哪些打算?謝謝!
-
嘉賓
劉堃:非常感謝您的提問。
部市協議簽訂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援下,農業中關村開展了多層次的探索實踐,趟出了新路子,塑造了新動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一是核心引擎初見成效。以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為載體,不斷完善的“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金三角”模式,構建了全球開放共用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和國際交往平臺。目前京瓦中心示範園區已初步建成,具備了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孵化的基礎條件。
二是創新要素不斷加速集聚。中國農業大學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項目已獲批立項,正大研究院、北京農林科學院微生物國際研究院、中國農科院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相關重點項目正在相繼落地。推動科企創新合作,首農食品集團、新希望集團、拜耳作物集團等國內外領軍企業相繼入駐,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研發平臺、工程技術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資源和創新要素正在加速向農業中關村集聚。持續創建“博士農場”“科技小院”,目前已創建“博士農場”117個,建設“科技小院”13個,目前正通過揭榜挂帥全球招商的方式另選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高效設施農業建設實施主體,攻關整合國內外高校設施先進技術和裝備,目前已有10余家龍頭企業確認揭榜。
三是技術創新實現不斷突破。峪口禽業培育的“京紅”“京粉”5個蛋種雞品種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沃德系列3個白羽肉雞品種填補國內空白。今年6月,峪口禽業與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希望公司簽訂種雞出口合同,首批自主培育的1.5萬隻“京紅1號”高産蛋雞和1000隻沃德188塊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運達坦尚尼亞,實現我國自主培育的種雞走出國門。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蛋雞DNA晶片“鳳芯壹號”、奶牛凍精市場佔有率等都達到了相當水準。北京油雞選育出4個專門化品係,培育出1個肉蛋兼用型配套係。大豆品種“中黃203”試種成功,畝産超過500斤,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援下,加快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在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上下功夫。緊緊抓住創建國家農高區的重大機遇,借鑒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先進經驗,在科技管理、體制機制、生産要素、優化配置、財政金融支援、高端人才引進培養、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加大改革力度,推動形成一批創新性的制度成果。
二是在建設和培育科技創新平臺上下功夫。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平臺建設,提升現代種業、生物技術、智慧農業、智慧裝備、營養健康等農業領域高精尖産業發展水準,進一步發揮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打造農業企業科技創新的示範標桿。
三是全力推進農業科技應用場景建設,推動打造孵化加速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提供集約化、專業化、社區化的創新創業服務。加快推進“博士農場”建設,轉化一批農業科技成果,孕育一批農業科技企業,形成一批商業模式,促進農業科技轉化為生産力。
本次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我們也將全面展示農業中關村的建設成果,平谷區作為大會東道主和承辦方,將做好細緻周到的服務保障,期待與大家在今年的大會上相聚。誠邀大家走進平谷,體驗平谷山水人文之美。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劉區的回答,提問環節到此結束。
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今天的發佈會,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精彩紛呈、大咖雲集,屆時我們歡迎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到現場採訪報道。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