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李楊薇: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您現在收聽收看的是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聯合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 提案辦理面對面》直播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李楊薇。我們搭建的是全媒體傳播平臺,您可以通過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BRTV新聞頻道、人民視頻、北京市政府門戶網站、北京發佈、市政協官網、千龍網、北京日報客戶端、新京報客戶端、北京時間、聽聽FM實時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今天我們這一期的主題是“優化公交線路站點管理”。這個題目也是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民主監督的重點議題,今年,市政協是創新開展了“各界委員齊參與 每月一題聚共識”民主監督活動,各界委員是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成效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調研,實現了政協履職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頻共振。今天依然是有兩位政協委員做客我們的演播室,他們就是北京市政協委員黃軼,歡迎您黃委員。
-
嘉賓
黃軼: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
-
主持人
李楊薇:我知道黃委員一直以來非常關注交通出行,那今年您的提案重點關注的是哪方面內容?
-
嘉賓
黃軼:今天我提交的提案關注的是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的話題。
-
主持人
李楊薇:這也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一會兒聽您具體來聊,再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北京市政協委員王秀英,歡迎您,王委員。
-
嘉賓
王秀英: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我的提案也是關注出行方面。
-
主持人
李楊薇:確實,衣食住行,“行”必不可少,也是大事!那今天,參與我們直播節目的政府部門一把手,就是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徐會傑,徐主任,歡迎您。
-
嘉賓
徐會傑:主持人好,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
-
主持人
李楊薇:同時,今天還有直播現場請到的各位嘉賓,他們有網路名人、模擬政協的學生代表以及市民代表,也歡迎大家的到來。
在今天一個小時的節目當中我們將一起聊聊北京城市交通,特別是地面公交體系的發展,並且回答市民關心的問題,首先我們還是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近年來北京城市交通的發展變化。
-
主持人
李楊薇:短短的兩分鐘是為我們濃縮了10年來北京交通發展的成果,而這些變化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當然,作為一個普通的北京市民,我也有切身的感受,我發現現在綠色出行的環境真的是越來越好了,而且舒適度、便利性、安全性也越來越高,徐主任目前咱們北京的綠色出行建設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
嘉賓
徐會傑: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特別是對交通運輸一系列重要講話的精神,着力解決咱們海量人口的交通出行問題。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慢行優先、綠色優先和公交優先的理念,應該説我們目前綠色出行的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們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您也知道,我們地鐵年年有開通的新線,十八大以來,地鐵新增365公里,市郊鐵路增加了292公里,應該説我們整個軌道交通的線網達到了1172公里,居全國第一。
-
主持人
李楊薇: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
-
嘉賓
徐會傑:軌道交通客運量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們地鐵工作日日均客運量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地面公交的線網覆蓋全市域,在中心城區500米站點覆蓋率現在達到百分之百。
-
主持人
李楊薇:這很了不起。
-
嘉賓
徐會傑:村村通公交達到了百分之百。
-
主持人
李楊薇:出行不愁了。
-
嘉賓
徐會傑:線網覆蓋比較廣泛,所以我們的公共交通為超大城市海量人口的出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主持人
李楊薇:沒錯。
-
嘉賓
徐會傑:第二,在慢行系統方面,我們這幾年也加大了投入,我們改造了3200公里的慢行系統,然後開通了全國第一條自行車的通勤專用道,並且建成了一批慢行的示範街區,可以説我們的慢行系統逐步地連片成網,這也助推了“騎行熱”,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共用單車的騎行量近10億次。
-
主持人
李楊薇:既低碳環保、綠色出行了,而且還強身健體了。
-
嘉賓
徐會傑:這是很好的出行方式。
-
主持人
李楊薇: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回天地區的自行車專用道,非常好。
-
嘉賓
徐會傑:這是2019年開通的自行車專道,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解決了回龍觀地區和上地之間通勤族的通行問題,每天大概有5000人次通過這條專用道騎行,解決上下班的問題,所以説還是非常方便的,兩地之間的通勤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縮短到現在的20分鐘。同時這個專用道周末的時候還成了周邊居民騎行健身的一個好去處。所以説,這個專用道是一舉多得。
-
主持人
李楊薇:確實一舉多得,這也是得益於綠色出行環境的建設,剛才徐主任介紹當中還提到了現在“公交+地鐵”每天要服務1600多萬人次的出行,從公交的角度來説是怎樣確保每天海量人口出行的呢?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北京公交這些年的發展變化。
(播放VCR)
-
主持人
李楊薇:徐主任,剛才我們一看地面公交真的是在城市交通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這樣説吧?
-
嘉賓
徐會傑:沒錯,公交的作用是越來越大,我們剛才説的,線網覆蓋得比較廣泛,服務的人群也是每天在600萬人次以上,應該説我們公交為廣大市民的便利性服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通方式。
-
主持人
李楊薇:確實,我深有感觸,雖然我不是老北京,但是我來北京也有十七八年的時間了,跟十多年前相比,現在坐公交,這個速度真的是快了很多,而且安全性、舒適性也都大大地提升了,我相信兩位委員也都有同樣的感受吧?王委員。
-
嘉賓
王秀英:對,的確是這樣主持人,現在公交出行線路挺多的,去哪兒都是比較方便的,車況好,乾淨又整潔,坐著還挺舒服的,現在家人和很多朋友都喜歡坐公交綠色出行,既方便又環保。
-
主持人
李楊薇:對,還能游覽一下咱們北京的街景,真的是一種好的選擇。黃委員,您可是老北京了,什麼感受?
-
嘉賓
黃軼:從小在北京長大,父母帶着出去坐公交車是一件很興奮的事,確實這幾十年感覺到北京的變化,特別是從咱們車型的改變、公交車設施的完善,包括公交線路規劃得越來越科學,所以感覺咱們公共交通為北京市民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隨着咱們公交和軌道交通的發展,乘客對咱們接駁有一些新的要求,所以在這裡我就想問問徐主任,咱們對公交和地鐵的接駁有什麼新的舉措?
-
嘉賓
徐會傑:當前市委、市政府正在加快推進公交、地鐵融合發展,為廣大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務。主要採取下面幾個措施:
一是推進線網融合,就是公交線路和地鐵線路還要進行優化調整,特別是公交線路的調整,因為地鐵主要是服務於中長距離的運輸。
-
主持人
李楊薇:對,很便捷、高效。
-
嘉賓
徐會傑:公交主要服務中短距離的運輸。
-
主持人
李楊薇:尤其是接駁。
-
嘉賓
徐會傑:我們這幾年着力優化公交線路,還做一些加法和減法。
-
主持人
李楊薇:怎麼加,怎麼減?
-
嘉賓
徐會傑:在減法方面我們主要的是把跟地鐵重復的一些長距離公交線路,效率不是很高的公交線路要進行調整、減少。
-
主持人
李楊薇:做減法。
-
主持人
徐會傑: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增加一些與地鐵接駁的公交線路,解決地鐵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所以説我們近年來公交集團也是加大這方面的力度,近幾年來已經調整增加了200多條與地鐵接駁的公交微迴圈線路,方便市民的接駁換乘。
二是做好站點融合,我們的目標就是公交站點和地鐵站點的換乘距離不超過50米。
-
主持人
李楊薇:這個很方便了。
-
嘉賓
徐會傑:今年到目前為止公交地鐵接駁換乘距離在50米之內的佔比已經達到了85%,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加大這方面的工作,來提高比例,提高老百姓接駁換乘的便利性。
-
主持人
李楊薇:我們期待早日達到百分之百。
-
嘉賓
徐會傑:我們努力。三是我們要打好公交、地鐵的“組合拳”,就是要發揮公交和地鐵各自的優勢,來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
主持人
李楊薇:我總結一下,就是“公交+地鐵”,出行更高效。
-
嘉賓
徐會傑:沒錯。
-
主持人
李楊薇:王委員是不是有“公交+地鐵”的出行體驗?感覺怎麼樣?
-
嘉賓
王秀英:我們辦公室有一位同事每天出行的模式就是“公交+地鐵”,從朝陽門坐地鐵2號線到長椿街A口,出地鐵就是公交站臺,到六里橋方向還有五六條線路可以選擇,出地鐵就上公交,確實非常方便,無縫銜接。
-
主持人
李楊薇:是啊,所以你看現在很多的上班族“公交+地鐵”已經變成了一種常態化的選擇了,而且大家在享受便捷的同時其實還有更多的期待。今天我們的直播現場就邀請到了一直關注我們交通事業的網路名人,看看他為我們帶來了哪些網友關注的問題,有請。
-
網路名人
劉雪峰:大家好,日常出行我很喜歡坐公交,相比地鐵,公交更舒適,但是公交有時候慢,不準時,停靠站點多,遇上堵車,時間更保證不了,在這兒想問一下徐主任,針對這一情況,交通部門有哪些舉措?
-
嘉賓
徐會傑:謝謝,公交不準時的問題也是市民反映比較多的問題,有各方面的原因,我們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我們綜合施策,不斷提升公交的準點率。
-
主持人
李楊薇:有哪些措施?
-
嘉賓
徐會傑:第一做好線路的優化,公交還是要服務於中短距離的運輸,所以我們把跟地鐵重復的這些長大線路優化成中短運輸線路,這樣的話咱們的運作時間相對較短,運作過程相對可控了。
-
主持人
李楊薇:對,做好減法,我們的出行也就更加的高效了。
-
嘉賓
徐會傑:準點率就提高了。第二個是採取靈活的調度措施,一個是我們公交要增加直達快線和大站快車,這樣的話公交的速度就提上來了。
-
主持人
李楊薇:對,是的。
-
嘉賓
徐會傑:另外公交還要實行區域的跨線運營和跨線調度,比方説當一條線路出現擁堵的時候,它的間隔就比較長了,這樣的話我們就從相鄰的線路調度公交車,快速地投入本線運營,減少乘客的等候時間,準點率也提上來了。
-
主持人
李楊薇:之前有過案例嗎?
-
嘉賓
徐會傑: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努力,有的線路已經實現了跨線調度。
-
主持人
李楊薇:這是一個好辦法,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
嘉賓
徐會傑:對,我們要繼續擴大範圍,來進一步地提高區域調度、跨線調度的範圍。第三個方面是我們繼續優化公交專用道,現在公交專用道還是有一些中斷點,所以我們要打通這些中斷點,推動公交專用道連續成網,來提升公交的準點率和運作速度。
總體來説,提高公交的準點率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我們要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做好這項工作。
-
主持人
李楊薇:確實,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同時還要有靈活的調度,我對這個印像是最為深刻的。除了我們進行靈活的調度之外,城市公共交通實時監測調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滿足北京超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群體的需求,交通部門又是怎麼進行監測調度的呢?我們還是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播放VCR)
-
主持人
李楊薇:這“智慧大腦”也是在為我們的智慧出行保駕護航,説到了智慧出行不能不提到咱們北京推出的“實時公交”服務,之前在我們的節目徵求網友提問的過程當中也有網友們特別關心,下一步咱們北京的“實時公交”服務有沒有什麼優化提升的計劃呢?徐主任能不能跟大家介紹一下?
-
嘉賓
徐會傑:好的,剛才介紹的這個“實時公交”服務是一種可以實時查詢公交車輛位置資訊、到站時間的一個智慧化、信息化服務。這個服務已經覆蓋了大部分的公交線路,市民可以通過“北京交通”App來使用這個服務,看看我們要乘坐的公交車還有多長時間到站。這樣的話可以合理地安排出行時間,避免乘客長時間在公交站臺等車。
-
主持人
李楊薇:對,比如遇到下雨或者暴曬的天氣,其實晚出來一會兒就多一份舒適度。像您説到這兒我感觸也特別深,我記得有一次我弟弟去我家,因為很晚了,他要趕末班車走,我一直催他,我説你還不走,趕不上車了。他跟我説姐姐你別着急,我看著App呢,上面顯示了現在末班車到你家樓下這一站還有8分鐘時間,所以我再過5分鐘出門就來得及,説的時候特別得意。
-
嘉賓
徐會傑:對,你舉的例子非常好,實際情況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服務很受市民的歡迎。同時,我們把“實時公交”服務也開放給一些社會化的出行平臺,比方説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進一步拓展了實時服務的使用場景。
-
主持人
李楊薇:開放共用的模式也方便大家使用。
-
嘉賓
徐會傑:下一步我們還要依託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平臺,剛才我們在短片裏説到的MaaS平臺,我們MaaS平台下一步要進行升級,現在是MaaS1.0,下一步要升級到2.0版本,結合MaaS平臺的升級,“實時公交”也要進行升級,我們將構建一個綜合的交通出行導航系統,助力市民出行更便捷、更綠色。
-
主持人
李楊薇:這真的是科技賦予我們生活更多的便利。當然我們交通部門也是利用科技的手段幫助大家來提升出行的便捷性。
-
嘉賓
徐會傑:沒錯。
-
主持人
李楊薇:當然,我們知道交通部門優化提升措施逐年升級,一方面是在於交通部門的努力,另外一方面也是有賴於熱心市民的關注。在我們這期節目進行直播之前,我們就從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了解到,2023年以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涉及到地面交通運作服務管理等訴求多達1.2萬件(次),今天在我們進行這場直播的同時,我們也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設置了第二現場,我們的主持人石雨濛就在那裏,現在我們就來連線一下石雨濛,看看大家都關注哪些問題。
-
主持人
石雨濛:我現在來到了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中心,公交站點其實是整個公共交通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公交站點的優化其實不僅僅影響着公共交通的運輸和效率,同時也影響到大家每天的出行以及整個城市環境,對於公交站點優化措施,咱們市民朋友們有哪些集中的訴求呢?接下來有請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 馮穎義主任為我們詳細介紹一下。
-
嘉賓
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 馮穎義:今年受理的各種關於公交服務方面的訴求,大致集中在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剛才講到的公交站點的設置、線網優化,第二類是關於公交專用道,廣大乘客其實特別關注公交專用道的設置,當上下班時間乘坐專用道上通行的公交車,大家都會感覺到特別快捷、方便、節省時間,但是到了節假日,公交出行需求減少,我們很多市民就建議能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去科學、合理地利用好公交道,或者是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範圍內開放公交道,讓更多的社會車輛通行,提高整體的通行效率。
-
主持人
石雨濛:感謝馮主任的介紹,我這裡的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把話題交還給演播室。
-
主持人
李楊薇:公交專用道話題最近確實很受關注,黃委員比較關注公交專用道的提案,黃委員多説一點吧。
-
嘉賓
黃軼:作為公共交通的參與者,我比較注重公交專用道的使用效率,一方面提高了公交的通行效率,而有時候由於發車數量比較少,造成了公交車道空置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聲音都會出現。所以我也參與了一些實地調研,也把自己日常出行過程中的體會梳理了一下,在今年兩會的時候我就提出了關於如何優化提升公交專用道的使用效能的提案。
-
主持人
李楊薇: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黃委員的調研情況。
(播放VCR)
-
主持人
李楊薇:剛才看了黃委員的調研,其實這個提案本來我也想提來着,後來咱們提案委説了,説已經有委員提交了,原來被您搶先了,但確實可見這個話題是關注度非常高的,而且也是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重視。剛才我還注意到,您這個提案是今年1月份開北京市兩會的時候提出的,但是你看6月1日的時候,具體的措施就已經落地實施了,所以這個回應和處理的速度相當之快,我覺得體現了政務服務的“北京速度”,現在距離6月1日實施已經過去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了,您覺得這些優化調整的措施怎麼樣?有什麼感受?
-
嘉賓
黃軼:從今年年初兩會期間我提出這個提案,沒想到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咱們市政府、市交通部門反應特別及時,不光做了大量的調研,而且在5月份就推出了一些調整優化的措施,我確實特別感動,第一體現了政務服務的北京速度和效率,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也是反映了通過協商平臺、政協平臺民主協商的過程,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民主協商平臺發揮巨大的作用,所以感覺到特別地有價值的提案,我就想在這兒也想追問一下徐主任,咱們推出及時優化的提案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
嘉賓
徐會傑:應該説公交專用道在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高公交運作速度和安全性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隨着公交專用道逐步成網,剛才説全市現在1000多公里了,也基本上形成一個網了,所以説如何統籌提高道路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所以説今年2月份開始,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要求,組織進行調查研究,一方面我們進行現場的勘查,對全市公交專用道,特別是一些重點路段的專用道,不同時段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
主持人
李楊薇:就是車流量是多少。
-
嘉賓
徐會傑:運作的車流到底怎麼樣,使用的效率到底怎麼樣,對平時、雙休日進行全方位的(勘查),比如高峰時候、非高峰時候的使用效率都進行統計分析,這是現場的調研。另外一個我們結合政協委員的提案進行問卷調查,廣泛地聽取市民的意見和建議。
-
主持人
李楊薇: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
嘉賓
徐會傑:因為大家天天都走在路上,都深有感觸。收回的調查問卷3萬份,還有市民的留言3000多條,經過反覆的調查研究和論證,我們今年5月份就推出了第一批優化調整的措施。我們這次的優化調整還是堅持公交優先發展的戰略前提下,兼顧效率和公平,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用好我們的道路資源,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來提升道路資源的使用效率。按照“漸進、穩妥、有序”的工作原則分步推進,成熟一批,實施一批。
-
主持人
李楊薇:這也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了。
-
嘉賓
徐會傑:沒錯。
-
主持人
李楊薇:根據每一個不同的地方設置不同的調整方案。對於這些調整方案,廣大的網友也是非常關注的,特別是剛才您也説了大家也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今天現場也有一位網路名人李霞,她也為我們帶來了網友關注的問題,有請。
-
網路名人
李霞:徐主任您好,公交專用道政策推出以後,受到大家的廣泛歡迎,因為這是市民期待已久的調整,也一度成為熱搜,從政策推出到現在快2個月的時間,網友都很關心調整以後的效果如何,謝謝。
-
嘉賓
徐會傑:謝謝。
-
主持人
李楊薇:大家都關注效果到底怎麼樣。
-
嘉賓
徐會傑:6月1日第一批公交專用道措施實施以來,我們也非常關注實施的效果,組織了專門的隊伍進行跟蹤和評估,同時也結合各方面的反映,進行了分析,應該説從總體來看,第一批公交專用道措施實施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一方面,我們把一些公交專用道在節假日放開以後,社會車輛的運作更加順暢了。
-
主持人
李楊薇:特別是在周末、節假日的時候很明顯。
-
嘉賓
徐會傑:對,特別順暢,我們統計了在三環路上社會車輛在高峰時候的運作速度提高了21%。
-
主持人
李楊薇:提高了1/5。
-
嘉賓
徐會傑:所以説還是比較明顯的。
-
主持人
李楊薇:對,提速很快,公交車有沒有受到影響?
-
嘉賓
徐會傑:公交車我們也進行了跟蹤分析,整體對公交車的運作速度影響不大,雖然有所降低,但是總體來説影響不大,可控的。
-
主持人
李楊薇:這是最高效的實施方案。
-
嘉賓
徐會傑:整體道路通行效率得到了提升。
-
主持人
李楊薇:所以我覺得這真的是一種好的調整優化措施,因為既堅持了公交優先的理念,也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當然對於這些優化調整的措施,其實我們了解到的,包括媒體、社會各方的反應都是積極正面的,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所以真的要給交通部門出臺這樣的政策,而且落地這麼迅速、及時點個讚。但是徐主任,其實大家還有更多的期待,今天我們的直播現場就請到了市民代表,也來聽聽市民代表怎麼説。
-
市民代表
市民代表:徐主任您好,6月1日北京市第一批公交專用道已經落地實施了,市民對這個事很關注、很關心,想問您下一步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的措施還有哪些?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