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為落實北京城市總規和昌平分區規劃要求,今天我們邀請市規劃和自然環境委員會、市商務局、昌平區人民政府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昌平新城東區建設發展規劃實施和助力北京打造國際消費空間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朋友提問。
首先,介紹今天出席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陳少琼女士
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郭文傑先生
北京市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 劉曉東先生
下面,有請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少琼女士,發表昌平新城東區規劃實施情況。
-
嘉賓
陳少琼: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在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當中,昌平區既是“多點”也是“一區”,發揮着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作用,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
下面,我就昌平新城東區規劃實施情況作下簡要介紹:
一、堅持規劃引領,精準落實首都戰略定位
昌平區位於北京西北部,是首都重點發展的平原新城,上風上水、上善若水,素有“京師之枕”美稱。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昌平區將建設成為首都西北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一流科教新區;特色歷史文化旅游和生態休閒區;城鄉綜合治理和協調發展的先行示範區。
昌平新城東區作為昌平新城“一主三副、一帶一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昌平區南邵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人。該地區區位優越,自然環境瑰麗秀美,文旅資源得天獨厚,公服要素現代高端、産業發展生機勃勃、交通路網四通八達,擔負着提升新城綜合承載能力、激發城市發展動能的職責和使命,是實現昌平區規劃功能定位和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重點地區,不也是首都面向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門戶。
二、創新規劃編制,着力提升新城發展品質
2021年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與昌平區委區政府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總要求,緊抓北京“兩區”建設發展和北京國際消費中心示範城市建設新契機,創新採用“策劃+規劃+計劃”相融合的一體化編制方式和“開發運營單位+規劃設計單位”深度配合的工作模式,面向國際開展了新城東區中心區“産業策劃+項目運營+設計方案”一體化徵集工作。我委和昌平區按照“方案綜合、一體規劃、分步實施、多元參與”的工作思路,結合來自規劃、建築設計、商業地産及産業運營等領域知名專家意見,一起高標準完成了新城東區中心區城市設計。
按照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堅持規劃引領高品質發展,指導昌平新城東區街區控規與實施方案同步編制、互為支撐,精準確定了功能定位、業態佈局、規劃指標等要素,合理佈局“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城市功能,以高標準公共服務、高韌性基礎設施、高品質城市空間,整體打造山、水、城共融的宜居、生態、活力街區。
三、保障規劃實施,共同擘畫昌平美好藍圖
2022年12月12日,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批復了《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南邵組團)CP00-1002、1101、1201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1年-2035年)》的詳細規劃。
下一階段,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昌平區的功能定位,加強規劃戰略引領,指導昌平深入實施分區規劃,嚴格落實東區街區控規,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深化用地功能佈局、推動土地高效集約利用,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我委和昌平區將攜手將新城東區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範區、山水宜居典範城區、高水準綜合服務承載區、智慧産研創新園區。
當前,昌平新城東區已經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和區委區政府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昌平新城東區將會被打造成為全市平原多點新城地區高品質發展的一個先進典範,成為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陳女士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文傑先生發佈昌平新城東區助力北京打造國際消費空間的有關情況。
-
嘉賓
郭文傑: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按照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求,昌平區立足融合消費創新示範區的定位,構建“一核、兩帶、多片區”空間結構,打造京北最大的融合消費聚集地。2021年,昌平區人口數量是227萬人,排名全市第3,平原新城第1;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2萬元,排名全市第8,平原新城第1;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3.5萬元,排名全市第7,平原新城第1。人口數量和居民消費能力領跑平原新城。2022年,昌平區印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融合消費創新示範區若干促進措施,帶動新設商業市場主體8000余家居全市第一,社零總額規模和增速均居平原新城第一。北京市商務局將積極發揮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職能,推進昌平新城東區建設。
下面,我分別就落實全市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優化昌平區消費空間佈局和支援昌平新城東區建設等情況作以介紹。
一、加強統籌協調,高標準實施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
2022年,北京市商務局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共同編制了《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全市構建“四級兩類多維”的商業消費空間體系,全市打造“4+29+84+N”的總體空間佈局。打造王府井×西單×前門、CBD×三里屯、環球影城×大運河、麗澤×首都商務新區四片國際消費體驗區,重點彰顯中國傳統文化,接軌國際時尚潮流,提升國際消費魅力,整體提升北京的國際知名度和商業的吸引力。打造29個城市消費中心,重點打造多元複合的公共活力中心,同時緊抓文化體育、生態景觀等特色的資源優勢,塑造新消費、新業態的多元消費場景。打造84個地區活力消費圈,帶動地區活力提升。建設若干個社區便民生活圈,重點塑造社群鄰里交往空間,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礎保障型和品質提升型商業需求。
壓實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市級部門的統籌引領與組織實施,緊抓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實施的契機,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動,“一區一單”推進專項規劃實施,“一圈一策”推進商圈的品質提升。到2025年,在鞏固上一輪22個商圈三年改造提升效能基礎上,完成新一輪三年54個商圈改造提升工作。2023年,要重點推動崇文門、五棵松等15個重點商圈品質提升,確保商圈客流、銷售額穩定增長,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二、堅持市區協同發力,共同優化昌平區商業消費空間佈局
昌平區是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三城一區”承載區,既承擔着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開展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任,又肩負着承接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和産業化的職責,發揮着促進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銜接聯動的樞紐作用,具有獨特地位和優勢。按照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昌平區規劃建設1個城市消費中心,7個地區活力消費圈。重點任務是:促進新型消費優質供給,推動消費向體驗化、品質化、數字化發展,大力引進國內外高端知名品牌,推動品牌首店、旗艦店落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節點。依託昌平新城城市消費中心,聯動昌平新城東區地區活力消費圈,打造昌平新城東西向的商業服務軸線,建設時尚魅力高、消費氛圍濃的城市消費集聚區。優化完善科創服務功能。在未來科學城內圍繞“兩谷一園”新增培育型的地區活力消費圈,做強時尚消費引領功能,增強商業配套服務功能,提升商業消費集聚區數字化、智慧化服務水準,打造高品質、特色化的科創服務商業消費集聚區。積極推動現有商業消費集聚區品質提升。結合回天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社區治理,進一步完善龍德、龍澤、龍域等地區活力消費圈的消費功能,提升消費體驗,打造多元時尚的區域消費中心,並帶動形成一批高品質的社區便民生活圈,提升社會現代化治理水準。
北京市商務局將與昌平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昌平區“科教引領、文旅融合、宜業宜居”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八達嶺奧萊-樂多港的消費集聚作用,打造高品質的昌平新城城市消費中心。以城市更新為抓手,促進回天地區商業消費集聚區改造升級,增強區域發展活力。聚焦新城東區、未來科學城等發展潛力區域,建設一批科技化、時尚化、特色化的新消費地標,提升地區消費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三、着力全方位多渠道,支援推進昌平新城東區建設
昌平新城東區建設,是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務,是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佈局規劃落地的生動實踐,是昌平區打造京北體驗式消費示範區的重要支撐。在新城東區規劃方案中,昌平區着力構建“一核、兩帶、多片區”的空間結構,目前世界級的“醫養活力社區”泰康之家、清華附中昌平學校均已建成落地,將啟動建設近12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商業主導區,打造京北最大的“MALL+街區式”複合消費聚集地,通過一條景觀軸和四條望水廊道,充分融合蟒山等生態資源,形成商業內街、空中平臺、濱水步道的慢行系統連結,有機疊加消費空間、景觀空間和活力空間,提供京北首個水城共融的濱水商業消費體驗新地標。
北京市商務局將緊抓“兩區”建設政策優勢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新機遇,全方位多渠道支援推進昌平新城東區建設。重點支援昌平新城東區打造品質時尚消費新高地,打造本土文化消費新品牌,打造産城融合消費新空間,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會同昌平區積極導入商業資源,逐步實現“現代之城”“活力之城”“品質之城”“宜居之城”的發展目標,推動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我就發佈這些內容,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文傑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劉曉東先生發佈昌平新城東區建設發展情況。
-
嘉賓
劉曉東: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昌平工作的關心和支援。今天我們舉辦新聞發佈會,主要是圍繞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加快昌平新城東區建設,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
昌平區是首都重點發展的平原新城,也是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上風上水、上善若水,被譽為“京師之枕”。這裡古今輝映、富於魅力。北京“三大文化帶”在這裡交匯,坐擁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等世界文化遺産,長達百里的山前暖帶滋養着這片沃土,北京的母親河——溫榆河發源於此,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位居五個平原新城首位,空氣品質排在全市前列。
區內的未來科學城是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臺,擁有國家實驗室、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大國重器,聚集了41所高校本部和分校區,是創新創業的人才聚集高地,形成了以醫藥健康、先進能源、智慧製造為支柱的現代産業體系。這裡文旅交融、充滿活力。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有17家A級景區,區內的小湯山是“中國溫泉之鄉”,圍繞打造京西北旅游重要節點,推出了“五彩”主題旅游線路,旅游收入排在十個遠郊區第一位。這裡深化改革、聚合引力。生命科學園及周邊地區納入北京自貿試驗區,“兩區”政策紅利加快釋放,城市開放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形成拿地即實質開工的“昌平速度”,建立了高效能、高品質的營商環境。這裡機遇空前、極具潛力。疊加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臺、“兩區”建設主窗口等重大戰略機遇,享有首都北部創新産業帶、先進智造産業聚集區等新的發展定位,在首都發展大格局中地位更加重要。聚焦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構建“一帶三組團”的全域消費空間格局,開展消費融合創新“十大工程”,加快打造融合消費創新示範區。
新城東區位於昌平區南邵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人。作為昌平新城“一主三副、一帶一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生態與發展相得益彰,是新城的市民服務中心和文化産業集聚區,承載着織補城市功能、激發發展動能的職責使命。目前,正在立足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以創新型生活服務業作為突破,加快建成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服務優良、商務商業發達、居住品質一流的魅力新城。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大家作一個介紹。
第一個方面,昌平新城東區具備顯著優勢。昌平新城東區是新一版北京城市總規中昌平新城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首都打造發展新增長極的關鍵支撐點,也是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腹地。從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方面看,昌平新城東區擁有一系列發展優勢。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優”上:
第一個“優”是區位優越。昌平新城東區緊鄰北京中軸北延長線,毗鄰沙河高教園、生命科學園等未來科學城功能組團。作為昌平軌道交通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新城東區緊鄰首都北部的北六環,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市郊鐵路懷密線穿城而過,地鐵昌平線縱貫南北,設有兩處微中心站點,從這裡向南連通地鐵8號線和10號線,能夠直達三環;昌平線南延已通車至海淀西土城,可以快速連接北京中心城區,是名副其實的“軌道上的新城”。區內近80%的主次幹路已按規劃實施,擁有昌崔路、懷昌路兩條一級公路和南豐路、南環路兩條城市主幹路以及貫通南北的回昌路,實現了與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六環路的無縫連通,特別是緊鄰北六環的回昌路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工、明年通車,將直連六環路,直通回天地區,交通出行高效快捷。
第二個“優”是生態優美。新城東區北倚燕山,西側萬畝濱河森林公園盡收眼底,與南側7000畝沙河濕地公園遙相呼應,構建起大尺度的“生態綠肺”,空氣品質一直位居全市前列。新城東區與昌平老城區中間夾着一條東沙河,一河兩岸、隔河相望;東沙河、孟祖河、京密引水渠三條水系環城而過,背山面水,林水相依,靈動詩意的水系、漸次變化的街景,勾勒出氣清水綠天藍、人傑地靈城秀的大美畫卷,為能工巧匠們塑造豐富多樣的城市景觀提供了絕佳的舞臺。新城東區內部規劃生態空間202公頃,每人平均綠地面積高達16.4平方米、遠高於中心城區,正在規劃建設一批公園綠地、廣場綠地和景觀游憩綠地,將塑造集生態、休閒、觀光於一體的城市景觀。
第三個“優”是文化優厚。久經時光雕琢與歷史饋贈,昌平新城周邊積澱了豐富的文旅資源:“三大文化帶”在這裡交融匯聚,十三陵、居庸關長城馳名中外,西側緊鄰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龍山、鳳山點綴其間,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已全面建成即將向社會開放,二期計劃明年啟動建設;東側有軍都山滑雪場、小湯山溫泉、大地藝術園等休閒度假節點;南部有沙河濕地公園、未來智谷“碳中和”主題公園和42公里綠道等綠色生態資源;北部有十三陵水庫、七孔橋花海、國家級森林公園等特色觀光休閒空間。昌平新城東區處於同一規劃組團的老城區,建於明代景泰年間,至今已有約600年的建城史,仍保留有城隍廟、獻陵衛衚同等歷史遺存和歷史街巷,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交相輝映,塑造了昌平新城既有文化風貌又不失城市煙火的神韻魅力。
第四個“優”是空間優裕。昌平新城東區是中關村昌平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昌平區創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創新成果的重要承載地,也是優勢産業集群發展的主陣地、創新成果就地轉化的首選地。佰仁醫療、新雷能、康比特等企業在這裡牢牢紮根、發展壯大,愛博諾德、陽光諾和等企業在這裡落地總部、深耕細作,愛康宜誠、智芯半導體等企業在這裡擴大佈局、蝶變升級。9家上市企業在此選址落位,已建成的43萬平方米生命谷産業基地和規劃61萬平米的TOD辦公、花園式商務辦公空間,將助力企業加速成長。昌平新城東區是與未來科學城、回天地區以及周邊區域協同融合發展、産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板塊,這裡既有匹配高精尖産業發展的工業用地虛位以待,也有建成的樓宇空間方便企業“拎包入住”。昌平新城東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建築總規模1068萬平米,待實施面積還有6.2平方公里、總建築規模622萬平米,其中,待實施的産業空間279萬平米,特別是商業面積達到190萬平米。作為全市範圍內極其稀有的大面積集中待開發用地,昌平新城東區寶貴的産業空間大部分位於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地處近山臨水區域,成片分佈、成團佈局,成熟度高、成長性好。鮮明的産業特色、充足的産業空間、巨大的發展潛力,造就了昌平新城東區成為一方科技創新高地、成果轉化福地,投資興業沃土、創新創業熱土。
第二個方面,昌平新城東區已經全面起勢。為把新城東區優勢和潛力最大程度地發掘出來,支撐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去年以來,我們圍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統籌推進規劃編制、開發建設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規劃框架全面穩定。在市規自委的支援指導下,我們創新採用“策劃+規劃”的方式,開展“産業策劃+項目運營+方案設計”的一體化國際方案徵集,最終選出3個高水準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我們充分吸納設計方案成果編制街區控規,推動規劃佈局與城市空間、産業需求有機融合,去年控規已正式獲批。按照控規定位,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京北體驗消費示範區、山水宜居典範城區、高水準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産研創新園區。其中:打頭的就是消費示範區,目的就是按照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部署要求,以發展多元融合體驗式商業為核心,構建體育、文化、時尚等體驗式消費場景,融入豐富的消費新模式和消費新業態,帶動區域加快建設、全面發展。
二是開發建設加速推進。去年我們在加快規劃編制的同時,加緊推進拆遷、徵地等工作,目前待開發地塊已基本完成徵拆工作,大批地塊具備上市條件。其中:三期住宅地塊作為今年全市首批供地項目,已於今年2月正式掛牌,預計3月底正式成交;中心區城市綜合體二、四、五期地塊正在推進供地前期工作,規劃用地面積66.8公頃、建築規模151萬平米,主要用於規劃建設商業Mall、濱水商街、露營公園等項目,打造一批獨具特色、多元時尚的消費綜合體和休閒打卡地,共同構建面向全北京、輻射首都圈的消費新地標。
三是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目前,昌平新城東區已建有世界級標準的“醫養活力社區”——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百年名校清華大學附屬12年制中小學校已建成開學。我們正在緊密對接引入一家高水準三甲綜合醫院,將於年內落地,形成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供給。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規劃建設一批教育、文化、體育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總建築規模不少於50萬平米,進一步提升該區域的公共服務水準。同時,我們加快規劃交通路網建設,積極推動幹路“大動脈”和支路“毛細血管”內暢外聯,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吸引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四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近年來,我們持續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特別是去年在全區開展“作風建設年”主題活動,着力打造服務企業的“昌通辦”營商環境品牌,聚焦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多點發力優化營商環境,在拿地即開工的“小米模式”基礎上,又創造了拿地到預售的“昌平新速度”,打破審批部門階段劃分、條塊分割的工作模式,再次提速形成了拿地即實質開工的“昌平模式”,即將上市的新城東區三期地塊將再次刷新“昌平速度”。同時,建立健全建設工程審批服務機制,進一步優流程、縮環節、壓時限,實現從“拿地即開工”“交付即辦證”的全流程服務體系。去年全區新設市場主體排名全市第一、總量躍居全市第三。隨着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很多市場主體都看好昌平,特別是看好昌平新城東區的發展前景。從去年我們開展國際方案徵集活動的情況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當時,活動共吸引了40余家國內外知名單位踴躍報名、深度參與,這裡面既有國內龍頭的開發企業,也有國際一流的設計單位,形成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總的來看,在過去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規自委、市商務局的大力支援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昌平新城東區各項工作都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勢頭,即將進入到一個蓄勢待發、活力迸發的全面建設時期。
第三個方面,昌平新城東區需要合力成勢。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根據2021年召開的區第六次黨代會部署要求,我們對昌平新城東區規劃建設作出了總體安排,計劃分三步走,即三年成勢、五年成形、十年成城,也就是説:從2021年開始,第一步到2023年底,全面形成開發建設勢頭;第二步到2025年底,基本完善城市功能形態;第三步到2030年底,初步建成一座現代化新城。按照“三步走”的工作思路,今年要完成第一步目標任務,全面推進開發建設,讓昌平新城東區“塔吊林立”。
為此,我們將重點加快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中心區城市綜合體建設。今年計劃再供應商業、住宅等地塊5塊以上,共計用地面積380畝、建築規模44萬平米,以商業MALL、濱水商街、金融商務等體驗式商務功能為核心,先期構建功能複合、核心引領、疏密有致的活力中心,引領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同時,豐富藍綠空間,塑造山水共融城市,最終形成蟒山腳下、東沙河畔,山水融合、消費多元、服務完備、宜業宜居的整體形象。
二是推動産城融合發展。加強與未來科學城、回天地區以及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和産城融合發展,加快中科雲谷園開發建設,進一步拓展産業發展空間,更好承接一批創新成果轉化落地。依託建成的高品質樓宇,打造TOD辦公、花園式辦公、智慧産研創新區等空間。聚焦科技創意、文化創意産業相容的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培育和聚集一批頭部企業、初創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實現以産帶城、以城促産、融合發展。
三是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在抓好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落地建設的同時,重點推進交通路網建設,進一步提高規劃道路實施率。特別是將聚焦聚力回昌東路昌平新城東區至北六環段的建設,力爭儘快建成通車,進一步暢通與北京中心城區之間的連接。堅持小街區、密路網、林蔭化,依託濱水空間和城市道路,構建“慢行環+景觀廊”的通山達水慢行系統,塑造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間。結合承載人群特點和需求,依據5分鐘生活圈服務半徑,構建民生服務環,推廣社區治理“五方共建”模式,打造共商共治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四是加強配套政策保障。強化政策整合和要素保障,創新採用“策劃+規劃+計劃”的開發模式和“商業+住宅”的捆綁供地策略,確保土地精準供應的基礎上,實現商業綜合體、濱水商業街、高品質酒店和住宅等項目整體開發。繼續保持“拿地即實質開工”的“昌平速度”,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提供最優越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
借此機會,我們也誠邀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有志之士,走進昌平、了解昌平、投資昌平,與我們一道把握機遇、攜手同行,將昌平新城東區儘快打造成為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更好地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撐。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劉曉東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交給媒體朋友,請大家提問。中區第五排。
-
記者
新華社:感謝主持人,我是新華社的記者。首先感謝各位負責人剛才非常詳盡的介紹。我們的問題是在新總規的引領下,昌平新城東區規劃如何有效落地,加快推進區域高品質發展,謝謝。
-
嘉賓
陳少琼:首先非常感謝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本次昌平新城東區的規劃最大的創新點就是堅持規劃引領的區域發展,直面區域發展的需求,有效支撐規劃的精準實施,全面加速昌平新城東區美好藍圖的實現。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昌平區委區政府深入落實街區控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過程引導,有序推進規劃實施,進一步用好規劃引領項目生成的實施機制,引導項目建設時序與空間資源配置、土地供應計劃、資金投放安排相協調,切實發揮空間規劃的要素承載作用,引導要素跟着項目走,項目跟着規劃走。
二是統籌落實近期建設的項目清單,編制好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傳導街區控規要求,明確更精細化的規劃設計方案管控指標,三大設施佈局、資金測算,以及實施組織,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三是在實施過程當中加強路徑推演、成本核算和時序安排,實施增減掛鉤和耕地佔比平衡,優先利用存量資源,降低開發建設成本,有序推進土地儲備和土地一級開發等工作,不斷補充完善城市的功能。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陳少琼女士的回答。下面請繼續提問,第四排的女士。
-
記者
北京日報:謝謝主持人,北京日報記者提問。我想問的是昌平新城東區建設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的發展定位是什麼樣的?謝謝。
-
主持人
葉昶:這個問題請郭局回答一下。
-
嘉賓
郭文傑:謝謝您的提問。昌平區有獨特的科教産業,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的資源,是北京北地區重要的增長極,區裏人口多,平均年齡輕,消費能力和潛力都比較強。但是從目前看,商業設施不夠、商業供給不強、商業品質不高,和商業活力不足的短板與區域的功能地位、居民的需求期待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所以補短板、促融合、提品質,應該是下一階段昌平區參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融合消費示範區的重要任務。
昌平新城東區因為緊鄰昌平老城區,在北京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中被定位為新增培育型地區活力消費圈,將建設時尚魅力高、消費氛圍濃的新城商業消費新地標。如果建成以後,將與昌平新城城市消費中心能夠聯動一體化發展,形成昌平新城東西向連通的商業服務軸線。應該説建成以後,將整體提升京北體驗式消費的能級和消費水準。
所以,下一步結合這個定位,商務局和昌平區委區政府將加快推動昌平新城東區的培育建設工作,應該説還是要對標國際范兒、彰顯北京味兒、突出多元化、提升體驗感,力爭能夠讓昌平新城東區成為京北地區的一顆消費明珠。
謝謝,我就回答這些內容。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文傑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勞動午報:謝謝主持人,勞動午報的記者提問給昌平區的領導。
剛才我們通過介紹初步了解了昌平新城東區在區位、生條、文化、空間等一系列的特點。請問劉曉東副局長,在下一步昌平區有什麼具體規劃,利用上述優勢打造昌平新城東區服務首都經濟發展。謝謝。
-
嘉賓
劉曉東:好,非常感謝記者的提問。
總的計劃就是要將昌平的新城東區打造成為北京首都北部的消費新地標,也要塑造山水共融、活力共用的生態宜居之城。服務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未來發展新的增長極。
具體來講,在今年昌平區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指出,我們也明確要推進新城東區控規落地,實現“策劃+規劃+計劃”開發模式,來探索“商業用地+居住用地”的混合供應,以城市綜合體為核心,來打造成為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
同時,也要加快生命谷産業基地三四期等項目建設,提速國際一流綜合性醫院等項目,打通回昌路、南環北路等道路,治理濱河森林公園水系,塑造山水共融、活力共用的生態宜居之城。這是區政府結合新城東區區位、生態、文化、空間等一系列的優勢對今年的新城工作相關工作作出的總體的部署。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安排,全面推進昌平新城東區的開發建設,重點是圍繞服務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突出抓好商業項目設施。工作當中將充分發揮東區的空間優勢,堅持“産業+住宅”的供應原則,將中心區的20余萬平米的住宅地塊和20余萬平米的商業地塊捆綁供應,努力實現以商引産、以産引人。特別是將依託新城東區優越的自然稟賦來精心打造商業Mall、濱水商街、露營公園等一批獨具特色、多元時尚的消費綜合體和休閒打卡地。也為市民朋友們提供一個集生態宜居、購物消費、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高品質功能片區。
我就回答這麼多。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劉區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
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到場,感謝市規劃和自然環境委員會、市商務局、昌平區人民政府的領導,為我們分享昌平新城東區建設發展情況。希望通過這次發佈會和各位記者的宣傳報道,進一步擴大昌平新城東區“一核兩岸”影響力,助力新城東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
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