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各位觀眾、各位聽眾、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您現在收聽收看的是由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和北京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 推動高品質發展 守好百姓日子”直播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孫揚。我們今天搭建的又是一個全媒體的傳播平臺,您可以在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BRTV新聞頻道、人民視頻、北京日報客戶端、新京報客戶端、千龍網、首都之窗、北京發佈、北京時間以及聽聽FM實時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今天我們節目要聚焦首都城市現代化治理水準。這一時段我們請到的嘉賓是西城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東偉先生。劉區長,歡迎您。
-
嘉賓
劉東偉: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各位聽眾,大家晚上好!
-
主持人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它也是建成區,是老城區。我們知道有一個背景是“老城不能再拆了”,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西城區怎麼樣繼續深化精細化治理,推進城市的各項功能不斷地完善呢?
-
嘉賓
劉東偉:我們着眼落實北京城市總規、核心區控規,拿出的重要方案之一就是城市更新。我們通過建立起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機制,創新了土地、規劃、建設、財稅、金融等配套制度政策,統籌推進各類更新改造的項目,走出了具有西城特色的城市更新的路徑。可以概括為“兩個突出”“四個模式”。
-
主持人
“兩個突出”“四個模式”。首先突出的那兩點是什麼?
-
嘉賓
劉東偉:“兩個突出”就是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眾。我們牢牢把握核心區戰略定位,圍繞“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以“兩軸一環一城”為重點,強化中央政務功能保障,完善城市服務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更便利、更舒心、更美好的家園環境。比如,五年來,我們西城區共改造老舊小區685萬平方米,惠及50萬居民,佔目前我們區常住人口45%以上。我們還創新了城市體檢和動態評估機制,提升了城市環境秩序。
-
主持人
您剛才説還有“四個模式”,這個模式肯定也是很有創新的。
-
嘉賓
劉東偉:是的,“四個模式”也是我們結合區域的實際,探索總結出來的。第一個模式是減量提質並重的更新模式,西城區將城市更新與“疏整促”專項行動緊密結合起來,我們累計疏解騰退建築面積達152.1萬平方米,注重將這些疏解騰退的空間用於補足公共服務設施。目前已經利用了117.7萬平方米,利用率達到了77.4%。
-
主持人
有沒有什麼我們看得到的實際的案例?
-
嘉賓
劉東偉:像原來北京市職業學院廣外校區騰退後就轉型為三義裏小學,有效地緩解了廣外地區基礎教育的學位缺口。又比如,廣內街道將長期困擾周邊居民的歌舞廳、旅館升級打造成為面積達1865平米的市民文化中心,為居民提供了集親子教育、文化、科普於一體的一站式文化服務。再比如,之前天寧寺橋下空間陰暗、通行不便,按照區域居民們的意見,對橋下的空間進行了改造,優化了慢行系統,還建設了籃球場、兒童游樂區,用綠化隔離出一部分空間,進一步美化,織補了老城區的功能,這個項目也成為全市首個多元複合的既有橋下空間提升利用的工程。
-
主持人
剛才説的是減量提質並重,第二個呢?
-
嘉賓
劉東偉:串點連線更新的模式。我們採取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的保護更新模式,用風貌保護代替了大拆大建。比如,在舊鼓樓大街的更新中,60個點位的建築風貌,93%是通過“微修繕、微改善、微更新”完成的,一點點挖掘出曾經被淹沒的歷史形態。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我們注重發揮規劃師、設計師、工匠師、經濟師“四師”作用,充分發揮各方的智慧,保證城市更新項目在各美其美的同時,保持風貌的協調和一致。還有大家所熟悉的鼓西大街、平安大街、西安門大街,都是通過協同治理、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這種方式實現了精彩的亮相。
-
主持人
剛才説到的這些大街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是因地制宜,從小處去着手,煥發每個不一樣的精彩。第三個模式是什麼?
-
嘉賓
劉東偉:是增強發展動能的更新模式。着眼城市現代化的未來,將城市更新與産業提升緊密地結合,鼓勵低效樓宇改造升級。我們在有限的空間條件下,向立體要發展、向空間要效益,發展金融、金融科技、資産管理、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高精尖産業。比如我們持續推進首個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的建設,金科新區核心區中心廣場、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等樓宇都改造完成,我們新投入了高品質産業空間16萬平方米。首創新大都獲中國樓宇經濟北京論壇“中國城市更新新地標”的稱號。目前已經有155家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在金科新區落戶發展,註冊資本金合計超過1100億元。此外,我們還先後推出了服務北交所十條和文化産業十條等“六個十條”的産業政策,構建起産業類城市更新的政策的支撐。
-
主持人
您一説我感覺西城區好像在我們印象當中是一個老城區,但是其實有很多新的動能在其中孕育,它是古今融合的地方。怎麼樣來讓這些更新能夠實現呢?哪些力量能夠匯聚起來?
-
嘉賓
劉東偉:這就是第四個模式,就是多元力量參與的更新模式。我們吸引市場的力量、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使得城市更新更可持續。比如我們開展了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也啟動了全市首例“申請式換租”工作,都是引入市場化力量,降低了更新成本,讓老城區、老衚同的居民們過上現代的生活。同時,我們堅持政府引導,注重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保護傳統的街巷、院落和民居,也保護好老磚、老瓦、老物件,並完善相應的配套功能。
-
主持人
通過畫面我們也感受得到,西城區有很多非常有古都風韻的老物件,説到保護原有的古都風韻,又想城市得到提升、百姓生活得到提升,這種挑戰西城區是怎麼應對的?
-
嘉賓
劉東偉:挑戰還是有的。舉一個“申請式換租”的例子,這是去年完成的。白塔寺東門口東西岔片區的項目,我們當時與每戶居民溝通違建拆除、門窗更換、立面修繕這些細節,也邀請古建、磚雕專家擔任顧問現場指導,保留了擁有百年曆史的老門扇、老磚墻、西洋門樓等古建築,最大程度保留歷史痕跡和衚同文化,同時引入書房、咖啡等業態。現在,這裡紅墻綠樹相映成趣,是北京最美街巷之一,也歡迎大家來“賞白塔古韻”。
-
主持人
特別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可以來逛一逛,感受這種面貌。當地的老百姓其實是很有發言權的,我們的記者也是來到了東中衚同,讓他帶我們看看老百姓是怎麼説的。
-
嘉賓
劉東偉:好的。
-
主持人
區長,剛才這個小片記者還是夏天去拍的,那個時候是綠樹紅墻,真的非常愜意。從剛才的小片中我們感受到老百姓對這種改造是滿意的,美好的院落帶來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環境好了,生活品質也就上來了。
-
嘉賓
劉東偉:是的,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是我們城市更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開展了“最美院落”的評選活動,就是下功夫解決群眾的環境問題,幫助群眾打造生活舒適的空間,剛才的東中衚同22號院就是“最美院落”之一。我們還以點帶面推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進一步走向精細化。比如西長安街街道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道路架空線的入地工作,原先這裡一些衚同的上空,各種線交織,既影響了城市的形象,也存在安全的隱患。我們從居民的需求出發,保障施工周期的短平快,當天挖溝當天回填,最大程度減少對大家生活的影響,並同步解決了電線老化、地下管線堵塞問題。現在這裡衚同空中的“蜘蛛網”已經成為了歷史,亮出了乾淨清爽的天際線。
-
主持人
通過畫面一下很直觀地感受到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確實西城區是老城區,所以更要有很多的耐心、細心,就像您剛才説過的以繡花功夫去進行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其實我們今天的節目還有一個第二現場,就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我們的主持人石雨濛和當地的工作人員會用大數據的方式統計一下咱們的市民服務熱線當中,老百姓對西城區有哪些關注的熱點話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連線石雨濛,一起看看市民最關心的西城的哪些熱點話題。
-
主持人
石雨濛:好的孫揚,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也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更新的重點區域。在12345熱線的大數據當中,市民對於西城區有哪些熱點的問題呢?接下來由請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副主任馮穎義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
嘉賓
馮穎義:主持人好,就像剛才主持人講的,西城區是我們核心區一個重要的區域,西城區並不是很大,所以它從2022年整體數據看有28萬件,涉及西城區各式各樣的反映,我們都派到西城區來協調處理。這裡面既有派給各個區屬部門的,也有派到各個街道的,在這裡面我們綜合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小區配套設施、物業服務、環境整治,特別是像西城區這樣的,區不大,還有一些老城區、衚同,所以停車管理問題、停車難問題也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此外,從去年的情況看,道路的綠化美化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西城區可能相對於其他區來講特色也比較明顯,比如説中軸線保護的問題,還有老城整體保護改造的問題、城市更新,這都是高頻出現的市民對西城區的期待。
-
主持人
石雨濛:好的,非常再次感謝馮主任。孫揚我這裡的情況現在就是這樣。
-
主持人
感謝石雨濛,剛才我們從熱線當中也感受到中軸線保護這是北京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同時老百姓也是非常地關心,這是我們家門口的事、自己的事、咱們這座城市的事。中軸線保護和城市更新,西城區是怎麼把它們結合起來?
-
嘉賓
劉東偉:中軸線保護是通過遺産保護推動區域功能優化、民生改善、環境提升,這與城市更新目標高度契合。因此,中軸線保護是我們城市更新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抓手,近年來我們也是重點加強與中軸線相關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像2021年完成了北海醫院降層工作,是全市第一個完成降層的項目,也是恢復中軸線景觀視廊第一個拆除項目。2022年,我們完成了萬寧橋周邊環境整治、地外大街品質提升、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品質提升。
-
主持人
鐘鼓樓好像是北京非常有標誌性的城市景觀和傳承。剛才説到第五立面,中軸線不是一條抽象的線,不是平面,而是生動的、立體的。剛才您説到的第五立面怎麼理解?
-
嘉賓
劉東偉:第五立面是一個建築學的概念,如果把屋子的前後左右分別看做四個立面,那麼第五立面是從屋頂俯瞰的角度。在整治之前,如果在衚同裏面看的話,當時這部分不容易被關注,但是如果從鐘鼓樓上往下眺望,看到的屋頂不再是青磚灰瓦,可能是一些違建、一些雜物,會比較大地破壞中軸線的整體風貌,也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我們就開展第五立面整治工作。在尊重歷史痕跡的基礎上,“一戶一策”地進行修繕改造、降層拆違,並更換了一些鴿子籠,與周圍風貌融為一體。此時如果登上鼓樓憑欄遠眺,紅墻黃瓦、青磚庭院,錯落有致、盡收眼底,再配上不時傳來的鴿哨聲,構成了老北京獨有的煙火氣。
-
主持人
老百姓的味道、老百姓的魂兒也回來了。而且我發現不是一拆了之,比如鴿子籠也沒有完全禁止,而是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
-
嘉賓
劉東偉:和周邊的風貌融為一體。
-
主持人
還有沒有生動的案例?您剛才説到降層,很多的改造都是升高、擴建,咱們西城怎麼改造的時候會降?
-
嘉賓
劉東偉:會有限高,也是為了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像半個月前,去年的12月31日,有70年曆史的地安門商場也完成了降層改造,化身"新地佰"重新與大家見面了。沿街一面降低至地上2層,臨前海一面還是地上4層,更好地呈現了"前朝後市"的特色韻味、呈現了北中軸線風貌。我們注重中軸文化推廣宣傳,舉辦"中軸非遺·遺脈相承"主題的非遺"五進"活動,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出了“萬象中軸”數字體驗項目,為市民、游客朋友們呈現出一幅連珠成串的數字文化長卷,提供沉浸式的體驗。
-
主持人
我很想去西城逛一逛,生活在這種城市裏面,有的時候城市變化還不容易感知,但是通過一些推廣宣傳,通過一些展覽,讓很多生活在別的城市、別的區的老百姓也能夠感受到西城的變化,這種變化、這種保護、這種傳承能夠被感知,讓我們能夠體會到。今年我們做什麼工作?
-
嘉賓
劉東偉:元旦之後第一次雙調研,就是圍繞中軸線保護工作,進行現場辦公,當時我們站在正陽門箭樓南望永定門,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中軸線貫穿城市的恢弘和壯闊,為能參與中軸線遺産保護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深感使命在肩、責任重大。我們也會按照工作計劃,挂圖作戰,倒排時間表,加快推進一些項目的修繕工作,像楊椒山祠、晉江會館,這些文物的修繕工作都在計劃內。同時我們繼續推動文化生活同遺産空間相融合,發揮“白塔夜話”“我在中軸修文物”這些品牌的效能,用新方式讓文化遺産可讀、可看、可聽、可游。我們也將全力保護、傳承、利用好中軸線這份特別寶貴的遺産,擦亮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以匠心守護好千年古都。
-
主持人
新的一年到來了,我們更關心的是,在未來西城區會給我們帶來哪些身邊的變化?
-
嘉賓
劉東偉:是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3月1日將正式實施,為城市更新工作也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們西城區將堅持首善標準,加強頂層設計,重點抓好五類城市更新。第一類是以群眾居住條件改善為重點的居住類城市更新,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圍繞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今年計劃新啟動老舊小區改造45個,面積60萬平方米,預計到2025年會完成178個老舊小區改造的工作。
-
主持人
西城區還有很多的衚同。
-
嘉賓
劉東偉:對。二是圍繞衚同居民的住房問題,繼續拓寬這些資源的項目,引入一些社會資本,為大家改善居住環境提供更多的選擇。今年我們將開展不少於1000戶的“申請式退租”,預計到2025年將完成“十四五”時期5000戶申請式退租、3000戶修繕的目標。三是圍繞簡易樓騰退,計劃每年啟動簡易樓騰退20棟左右,到2025年全部啟動,一共涉及176個小區、217萬平方米。四是圍繞棚戶區改造,我們將穩步推進光源裏項目、菜園街及棗林南裏項目、百萬莊北裏項目、車公莊大街3號項目的建設工作。所以預計到2025年底將基本完成全區棚戶項目的改造工作,以及4113戶回遷戶的安置工作。
-
主持人
剛才説的是居住空間,公共空間呢?
-
嘉賓
劉東偉:第二類是以存量空間資源提質增效為導向的産業類城市更新。在産業空間品質提升方面,我們將啟動西直門外文化休閒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通過改造將該區域打造成集文化休閒、體育娛樂、城市配套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空間,實現金科新區核心區域品質的再提升。還將盤活“天寧1號”、北京出版集團等園區中的老舊廠房,建設數字文化産業園區和特色基地。在低效樓宇改造方面,我們完善産業支援政策體系,有效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支援大成大廈、百盛大廈、西單新一代商城、四川大廈裙樓等一批重點改造提升項目,打造安全、智慧、綠色的智慧樓宇。
-
主持人
看來西城區以後有很多的網紅打卡地。其他方面還有什麼熱點?
-
嘉賓
劉東偉:第三類是以維護城市安全為基礎的設施類城市更新。我們將立足“韌性城市”建設,按街區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提升,開展德勝門內大街空間品質綜合提升,啟動天橋廣場公共空間以及環境改造更新。立足“海綿城市”建設,打造南長河、北護城河濱水綠道,提升海綿城市品質和環境品質。
-
主持人
我們還關心的是城市的環境會怎麼樣。
-
嘉賓
劉東偉:第四類是以綠色為底色的公共空間類城市更新。綠色生態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方面。我們將着眼花園城市建設目標,提高公共綠色空間的規模和品質。正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一樣,西城區是建成區,“留白增綠”“見縫插綠”都是我們綠色鋪滿街巷的方式和思路。像大家知道,口袋公園雖然小,但是卻比較大地能夠增加居民的綠色獲得感,增強綠地的可達性。所以這些年來,我們新增了70余處口袋公園,像大家知道的西二環邊的荷香園、平安裏地鐵站街角的口袋公園、以茶文化為特點的馬連道第三區口袋公園,大家都非常喜愛。
-
主持人
是的,我覺得口袋公園是特別能讓大家感受到城市綠起來、美起來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它好像是每個人家的延伸,因為就在家門口幾百米就走到了。可不可以為我們透露一下西城區在今年還會建多少口袋公園?還會用什麼方式來豐富我們街邊的綠色?
-
嘉賓
劉東偉:今年我們還計劃再新建一批,按照現有的空間改造,打造更多的綠地。
-
主持人
推門見綠、出門見綠,豐富了公園的生活,比如我們會不會對原有的公園進行改造,讓我們的公園也能夠更加便民一些?比如大家做一些體育運動,比如休閒旅游,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説老年人,老年人去公園的時候,我們以前建設的公園有可能適老化的設施不是很完善,有沒有做這方面的?
-
嘉賓
劉東偉:這也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西城區的老年人也比較多,西城區的老年人60歲以上有28萬人,比例是26%,所以對這一塊老年人群體,我們也是特別地關注,適老化改造也都是在計劃之內。
-
主持人
我聽説還有全齡友好型的公園也在建設當中。説完了公園、説完了居住環境,我們整體的城市更新方面有沒有一些片區方面的計劃?
-
嘉賓
劉東偉:這個是第五類,也是最後一類的城市更新的方式,就是以片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區域綜合性城市更新。我們會在今年同時圍繞什剎海地區、南中軸天橋北部等平房集中的區域引入一些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推進一批可持續發展的成片區域更新的項目,促進整個區域綜合協調發展。
-
主持人
確實城市更新其實是需要很多的耐心的,是一個大話題,又是一個長久的需要久久為功的話題。西城區這方面對於城市更新未來是不是也充滿着信心?希望能夠把這個繡花功夫能夠紮實、做到老百姓心間?
-
嘉賓
劉東偉:城市更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載體,西城區將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紮實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打造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品質城市高地,我們也歡迎大家一起來攜手共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
主持人
謝謝區長。其實城市更新不是政府一方的努力,包括各方的參與,包括就像現在正在收看我們的節目的觀眾朋友也一樣,他們既是城市更新的受益者,同時也應該是城市更新的參與者,只有多方共同參與,共同建設我們和諧、美好、文明的家園。感謝劉區長做客我們的演播室,我們也希望新的一年我們的西城區能夠有更多的2023的藍圖能夠順利地繪就。感謝劉區長來到我們的演播室。
接下來參與我們的節目的是海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傑,稍事休息,馬上回來。
-
主持人
歡迎回來,各位聽眾、各位網友、各位觀眾,您現在收聽收看的是“市民對話一把手”直播訪談節目,這時段我們請到的嘉賓是海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傑先生,李區長,歡迎您。
-
嘉賓
李俊傑:主持人好,大家晚上好!
-
主持人
李區長,我們都知道海淀區是全國聞名的經濟強區、科技強區,而且在剛剛閉幕的海淀“兩會”上,您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特別提到,2022年海淀地區生産總值達到了1萬億元,這個消息我是在朋友圈裏看到的,好多媒體、朋友都在轉發,大家也非常提氣,您應該也是非常自豪吧?
-
嘉賓
李俊傑:是的。
-
主持人
怎麼樣評價這樣的成績?
-
嘉賓
李俊傑:我想用三個詞來形容去年取得的成績,就是好於預期、來之不易、堅定信心。
好於預期。去年是極不平凡也極具挑戰的一年,疫情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還是完成了GDP跨越萬億元的目標。
-
主持人
確實是來之不易。
-
嘉賓
李俊傑:令人振奮。
-
主持人
來之不易怎麼理解?
-
嘉賓
李俊傑:來之不易,就是説海淀區的GDP基數比較大,産業很多,我們的主導産業資訊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這兩大支柱産業去年體現了強勁的韌性,實現了逆勢增長。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充分説明我們堅持科技創新這條路是走對了,我們也堅定地在未來要走一條科技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路子。
堅定信心,主持人剛才提到了,海淀GDP過萬億發佈以後,各大媒體都在轉載,大家也在討論。我想在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後,我們需要一針強心劑,就是需要給大家信心,通過“GDP過萬億”我覺得這個信心有了,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
主持人
確實是,海淀區是大家心目中的標桿,取得這樣的成績給大家一種精神的力量。我們對於2023年、對於未來都充滿了信心。這樣成績的取得是全區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
嘉賓
李俊傑: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們去年也頂格落實了國家、北京市和海淀區的各項助企紓困的政策,我們通過減、免、緩交各項稅費超過500億元,也就是説我們給今年也蓄好了力,充分讓利於企業。在去年那樣的情況下,我們GDP破萬億,所以,今年我們更加有信心。
-
主持人
大有可為。
-
嘉賓
李俊傑: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在城市治理方面我們也有信心,我們想把更多的科技成果應用到我們的城市治理當中,讓群眾、讓市民能夠享受到這些成果。
-
主持人
讓全民共用。您剛才特別提到了科技在城市治理當中的作用,我們知道海淀科技是非常強的,在城市治理方面,海淀是怎麼把科技創新融入到城市治理中的?
-
嘉賓
李俊傑:我想先給大家説一個數字,就是2028萬億。
-
主持人
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們怎麼理解它?
-
嘉賓
李俊傑:是的,這個數字的意義就是我們的城市大腦,也就是我們用於城市治理的科技平臺,它每一秒鐘運算的次數。我們已經把這個算力應用到了很多場景,我們構建了一張“時空地圖”,就是把人、事、地、物統一到這張“時空地圖”上,通過“時空地圖”可視化地展現出來,來服務於我們的城市管理。
-
主持人
您剛才説到這是城市大腦的算力,那麼城市大腦是什麼概念?
-
嘉賓
李俊傑:城市大腦是用於城市管理的科技平臺,把遍佈於全區的20余萬個感測器的數據實時收集上來,匯聚到我們的雲平臺上,通過形成的數據池進行快速數據分析和運算,然後得出我們的決策數據,支撐我們的決策。
-
主持人
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了嗎?
-
嘉賓
李俊傑:是的,現在已經在城市安全、環境、交通等領域都已經應用了,而且大家已經能感覺到它的變化。通過體現以人為本,從老百姓的角度來感受,就是生活更加便利了,居住更加安全了,環境更好了。
-
主持人
聽起來好像城市大腦這樣的話題比較科幻,但是其實這樣的科技賦能城市治理已經成為一個個案例。我們大家已經能夠感知到了,已經照進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是我們也知道很多的科技應用、很多的科技發展需要一個應用場景來實現,海淀區有沒有一些具體的實例讓我們可以感知城市大腦是怎麼運作,怎麼樣讓我們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的?
-
嘉賓
李俊傑:我想給大家舉一個水的例子。
-
主持人
海淀水多。
-
嘉賓
李俊傑:“海淀”都是三點水,説明都是水比較多的地方。在南部地區像玉淵潭湖、八一湖,像三山五園地區的圓明園、頤和園、南北長河、萬泉河、金河等等,北部的南沙河。
-
主持人
這跟科技有什麼關係?
-
嘉賓
李俊傑:有關係,這些水通過我們多年的治理,南部地區已經實現了三類水,北部地區已經消除了劣五類水和五類水,我們怎麼把這麼好的水保護好?就應用到城市大腦的一部分,就是水務大腦,這也是我們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
主持人
城市數字基礎設施?我們一般理解基礎設施,比如路、橋、水、電、汽、網,這種基礎設施是我們看得到的嗎?
-
嘉賓
李俊傑: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比如剛才講的水務大腦,我們把重點的河湖區域當中布了一些水質監測器,我們稱之為“水質偵察兵”,能實時監測到水的數據,比如説氨氮的含量等等。過去測水質需要人到現場提取出來,然後回到實驗室化驗,然後得出結果。現在我們用這個水質監測器已經能實時獲取這些數據,我們用的技術叫“量子點光譜技術”,就是能實時獲取數據以後發回到我們的平臺上,平臺進行運算,然後得出實時的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就進行預警,派出相應人員及時到現場進行處置。
-
主持人
科技賦能城市治理,確實我們可以杜絕人工去採樣的那些滯後性,而且又能夠24小時全天候地實時地去監控。可以看得出來,這種可以説是護水神器,確實讓我們海淀區的水環境越來越好,一個好的環境要有碧水,還要有藍天,我們海淀區的藍天也是用高科技在守護嗎?
-
嘉賓
李俊傑:這個也是這樣的。
-
主持人
用了什麼樣的大腦?
-
嘉賓
李俊傑:這些年大家都有感觸,藍天多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數據。
-
主持人
我們來看看。
-
嘉賓
李俊傑:這個就是我們從2013年到2022年,我們污染物的年均濃度。
-
主持人
這是海淀區均值的數據表。各個色塊代表什麼?
-
嘉賓
李俊傑:最上面的是PM10,再往下是PM2.5,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數據。再往下就是二氧化氮,最底下的是二氧化硫,大家能看到,這個數據趨勢性非常明顯,一直是往下走的。
-
主持人
而且是不是創下了歷史的低點?
-
嘉賓
李俊傑:是的。2013年大家看這個數字,PM2.5已經達到了頂峰。2022年已經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這個數據已經連續幾年在城六區處於第一位。我們叫“一微克行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很多人付出了心血。我們怎麼把空氣品質一直保持下去,把它維護好?舉一個例子,我們跟國家電網一塊兒做了一個智慧能源的管理系統,這個包括兩個板塊,一個板塊是“電力+環保”,一個是“電力+雙碳”。
-
主持人
電力和環保,我們在以前覺得它是兩個部門,不相干,怎麼結合在一起,來助力環保的?
-
嘉賓
李俊傑:我們手裏面有100多家重點排污企業的名單,我們對他們的用電量情況進行監測,能夠實時掌握用電情況。在重污染天氣應該減産、限産的時候,如果出現異常或者沒有限産,就會發出預警,然後相關部門也會快速行動起來,從而有效地提升監管的效能。另外,在“電力+雙碳”板塊,可以用於碳排放測算,作為碳達峰、碳中和的依據,將來在碳匯交易方面對我們也會有很多的幫助。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這個應用場景可以推動減污和降碳共同發力,實現1+1>2的效果,我們的目標是守護百姓頭頂的藍天白雲和繁星閃爍。
-
主持人
給了我們很多想像空間,原來各個部門各自為戰,但是可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在科技的連接之下,他們可以1+1>2,協同作戰,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前進,為了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其實我們剛才聽區長聊天的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科技在海淀無處不在,而且這種智慧技術可以説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海淀區的方方面面。説到海淀,我們要説它的一個明星,中關村西區,應該説那裏是高科技滿滿,接下來我們要通過一個短片一起來看看那裏科技縮影。
-
主持人
區長我們剛才看到是中關村西區的智慧靜態停車管理場景,其實我很有感觸,因為這也是我們經常苦惱的一個問題,就是出去的時候不知道去哪兒停車、不知道什麼地方有停車位,這個系統是可以解決我們這樣的痛點嗎?
-
嘉賓
李俊傑: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