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您現在收聽收看的是由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系列直播訪談節目,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黃彥。我們依然是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全媒體傳播平臺,您可以通過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BRTV新聞頻道、人民視頻、北京日報客戶端、新京報客戶端、千龍網、首都之窗、北京發佈、北京時間、以及聽聽FM實時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今天是第四期,聚焦保障人民健康,來介紹一下今天做客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我們對話的政府部門一把手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鐘東波。鐘書記您好。
-
嘉賓
鐘東波: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
嘉賓
鐘東波:感謝你們給我們記錄了這麼多數據,過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對於黨和國家而言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産黨迎來了建黨一百周年的華誕。
2021年,對於衛生系統來講,我們努力奮鬥、勇毅前行,全力保障首都人民健康安全,是衛生健康事業在高品質發展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和新成效的一年。
這一年中,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人民健康需要,統籌重大活動保障、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建黨一百周年保障任務以及冬奧會保障任務順利圓滿完成,常態化疫情防控卓有成效,衛生健康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老百姓在健康方面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所以説確實是特別不容易的。
還有這一年中,北京40多萬衛生健康工作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偉大的抗疫精神,醫者仁心,白衣執甲,很好地履行了我們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
主持人
主持人:真的不容易。
-
嘉賓
鐘東波:而且涌現出了很多先進典型,比如大家熟知的時代楷模李桓英、最美防癆人馬玙,還有我們的“疾控網紅”龐星火。
-
主持人
主持人:大家都很熟悉了,老在新聞發佈會上看到她。
-
嘉賓
鐘東波:此外還有北京榜樣童朝暉教授等等,他們都是我們衛生戰線的先進代表,借此機會向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廣大工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你們辛苦了!
同時在疫情防控和衛生健康工作中,人民群眾是真正的主體,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援,我們的工作很難取得成效,在此,我代表市衛生健康委,向廣大市民朋友表示感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要向醫務工作者表示感謝,你們辛苦了!
接下來説一説冬奧會,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冬奧會就要開幕了,在醫療防疫方面做了什麼準備?
-
嘉賓
鐘東波:按照中央確定的“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我們全系統也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保障工作。目前可以説,我們各項工作都已經準備就緒,我們準備好了,北京準備好了。
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方面,高標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我們這次辦賽的最大考驗,我們總的策略就八個字兩方面,一個是“遠端管控”,另一個是“閉環管理”。我們要加強遠端管控,最大限度阻斷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全過程地加強閉環管理,確保疫情風險不外溢到城市面,保障首都安全,同時保障賽事順利進行,運動員健康安全。為此,我們制定了11個方面的防疫技術文件。
-
主持人
主持人:11個文件?
-
嘉賓
鐘東波:對,選拔了一些公共衛生人員進行保障,為了工作做得更細緻,我們指導各場館細化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方案,做到“一館一策”、“一場一策”、“一店一策”。同時,我們堅持冬奧防疫和城市防疫全面融合,一體化推進,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輸入性聚集疫情,不造成本土傳播,這是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
第二方面,全力做好醫療保障工作,大家知道冰雪運動是一項高風險的運動。
-
主持人
主持人:對,運動員發生損傷的概率還是蠻高的。
-
嘉賓
鐘東波:很高,像鋼架雪車時速能達到140公里,所以一旦受傷對於運動員的身體損害是非常大的。
-
主持人
主持人:要及時救治。
-
嘉賓
鐘東波:及時救治是冬奧會保障的重要工作。場館救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場館的醫療保障,我們確定了17家場館保障醫院,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積水潭醫院等,派駐了超過1300名的醫務人員。
-
主持人
主持人:這都是咱們北京的好醫院的好大夫。
-
嘉賓
鐘東波:沒錯,在場館內我們設置了88個醫療站,配備了74輛救護車,其中54輛是負壓救護車,做好場館醫療保障。
另外一方面,有的情況當場處理不了,必須要到醫院,我們又確定了18家定點收治醫院。
-
主持人
主持人:送醫救治?
-
嘉賓
鐘東波:是,像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慶院區、還有安貞醫院等等,為避免不同風險傷病員流線交叉,18家定點收治醫院採取精準分類收治措施,每個醫院都配置了很強的隊伍,設置了專區、專室、專用診療設備,這樣既保證服務順暢高效進行,同時也便於閉環管理,防止疫情外溢到城市面。我們這方面應該説做得還是很充分的。
同時我們在北京冬奧村和延慶冬奧村開設了兩個綜合診所,設置了18個科室,滿足賽時每日16小時基本門診和24小時緊急救治需求。
另外,我們建立了賽時急救轉運統一調度指揮、血液保障供應等機制,確保醫療救治萬無一失。
-
主持人
主持人:可以説已經準備得非常周全了,我們靜等冬奧會的勝利召開。
接下來我們再來説一説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提升傳染病監測預警和防控能力建設方面還是做得很不錯的,還是有經驗跟大家分享的。
-
嘉賓
鐘東波: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始終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堅持“防範在先,動態清零”的總方針。
首都疫情防控概括起來就是“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防控、有效救治”,如果要加再加個“人文關懷”。
為了做好這些工作,核心就是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完善全市監測預警機制,確保我們能夠及時發現病例,實現“動態清零”。為此,我們在全市680余家傳染病診療機構開展傳染病報告,有80余家發熱門診、150余家腸道門診開展病例監測,28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發熱篩查哨點,全市診所、門診部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了11種症狀監測報告系統,我們整合了超過1000家藥店,監測患者採購四類藥品的情況。
另外,社會面上我們也建立了多個方面的監測體系,包括口岸、機場、車站、市場等場所,都建立了監測預警機制,構建了覆蓋七大交通樞紐、各中小學校的傳染病動態監測系統。建立了冷鏈食品、生産經營環境及快遞等行業人員常態化監測機制,確保疫情及時發現。
第二方面,提升快速處置和精準防控能力。我市建立了“百名流行病學調查專家”隊伍和全市3600人的流調隊伍,我們綜合運用流行病學調查、大數據比對、核酸檢測、基因組測序分析,及時查清傳播鏈條、查清疫情源頭,確保及時切斷疫情的傳播。我們精準劃分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我們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目前每日檢測能力達到了156.3萬單樣本,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全員篩查。
-
主持人
主持人:可以很迅速地展開?
-
嘉賓
鐘東波:對,全市核酸採樣點有316個,有44個檢測機構可以提供全天24小時檢測服務。北京加強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截止到昨天下午,全市各區共配備預防接種人員1.8萬餘人,醫療救治人員3100多人,急救車近300輛,全市累計接種5725萬劑、2247.8萬人。這個在全國應該是第一陣營的。
-
主持人
主持人:疫苗接種的普及率非常高。
-
嘉賓
鐘東波:對。另外我們也加強人文關懷,疫情防控有力度也要有溫度,讓大家感覺到溫暖。我們在隔離點和管控區、封控區等做好生活保障,保證醫療服務需求。尤其是對於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人群提供醫療保障,另外我們還做了一些心理方面的撫慰工作等等,這樣讓大家能夠團結一心、共同抗疫。
給大家講一個案例,去年年初順義區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有一個年輕的母親確診,送到地壇醫院進行治療。她的先生和她8個月大的嬰兒作為密接進行隔離,但這個嬰兒不吃奶粉。
-
主持人
主持人:等於媽媽確診了,沒有辦法給孩子喂奶了,孩子吃什麼呢?
-
嘉賓
鐘東波:當時順義區衛健委和區婦聯在全區動員年輕媽媽捐獻母乳,大概收集了200余袋,保證這個嬰兒的口糧。
-
主持人
主持人:寶寶的口糧有了。
-
嘉賓
鐘東波:對,又加強育嬰的指導,整個過程都非常順暢,應該説體現了人文關懷。
-
主持人
主持人:真的是非常溫暖,剛才您提到了有效救治,去年10月份的疫情北京市出現了危重症的病例,經過醫務人員的全力救治,轉危為安了,醫療救治方面有哪些措施?
-
嘉賓
鐘東波:我們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集中全市最好的醫療資源確保“零死亡”。
2021年全年地壇醫院收治的確診病例是224例,本土病例全部康復出院,實現“零死亡”。我們做了幾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救治網路,提升救治能力。按照軍地央地協同、平戰結合的原則,我們構建了傳染病救治網路,我們有三家定點醫院,包括地壇醫院、佑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兩家後備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小湯山醫院,建立了分級響應機制。去年很幸運,我們防控特別好,我們全年僅動用了地壇醫院,其他幾家醫院都沒用上。
-
主持人
主持人:備用的都沒用上?太好了,説明咱們北京做得好。
-
嘉賓
鐘東波:我們準備了1420間負壓病房,還有197輛負壓救護車,組建了由國家和市級專家組成的醫療救治專家組,特別是專門組建了危重患者救治專家組。
第二方面,我們堅持中西醫並重,科學精心救治。我們按照中央要求實行“四集中”,患者、專家、資源和救治“四集中”原則,所有的病例都在地壇醫院,這樣可以提供高水準、專業化的救治服務,確保救治的效果。我們實行多學科專家集體會診和會商,制定“一人一策”診治方案,因為基本上單個學科是沒有辦法有效救治的。我們堅持中西醫並重,中醫治療參與率100%。另外,我們根據患者臨床分期,早期、發展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每個期間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和原則,精準地實施治療手段,確保治療效果最大化。
第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統籌全市專家資源,我們成立了包含重症、呼吸、內分泌、中西醫等學科的專家組,必要的時候還邀請國家級專家參與遠端會診,給予精準個體化治療。
對於個案救治,市領導也很關心,在我們內部的疫情防控調度會上市領導特別關心,還有市領導專門到醫院去探訪,鼓勵患者要配合醫生救治。另外,我們地壇醫院也非常給力,他們專門有ICU團隊,密切監測病人的生理和病理指標變化,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所有的危重症患者全部轉危為安,康復出院。
-
主持人
主持人:太棒了,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是承擔着百姓健康“守門人”的職責,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基層防控網的重要性,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記者到北京市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看一看。
(播放短片)
-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朋友,您現在收聽收看的是我們在兩會現場為您直播的“市民對話一把手”系列訪談節目,今天我們對話的一把手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鐘東波。
剛才我們看了這個短片,馬家堡社區服務中心非常好,很多朋友可能就想問我們家附近有沒有這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呢?目前咱們北京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機構的覆蓋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
嘉賓
鐘東波:基層衛生機構其實就是我們講的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是我們身邊的醫生。同時也是我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我們抓住“強基層”這個重點,按照動態覆蓋、築牢網底、提升能力、強化服務、普惠居民的思路,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做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動態實現基層衛生服務全覆蓋。我們按照每個街道、鄉鎮設置一個衛生服務中心,兩個社區設置一個基層衛生服務站,這樣的標準來建設我們的網路,這樣老百姓就可以就近獲得衛生健康服務。可以這麼説,在城鎮是15分鐘,遠郊平原是20分鐘,在山區是30分鐘,大家就可以享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
主持人
主持人:比較方便。
-
嘉賓
鐘東波:對,去年特別值得點讚的就是在市領導的推動之下,對原來沒有村衛生室的650個村,通過一年的努力,已全部完成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站的建設並投入使用,配備了922名醫務人員,這些村的群眾就可以就近享受到服務。
第二個方面,努力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一方面我們通過持續培訓提升專業能力。另外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病特色科室建設,2021年圍繞高血壓病等七個專病建設完成100個標準化的專病特色科室。
我們還針對群眾反映的社區缺藥問題,所有的社區服務中心建立了藥品登記制度,去年有5934名患者做了用藥需求登記,對其中符合條件的,社區都為他們採購了藥品。
還有一項,我們社區叫推動基層預約轉診,全市100余家二三級醫療機構為基層優先提供號源,這樣患者在基層就可以挂到大醫院的號,這樣方便了患者就醫,提高了居民基層首診率。
還有,我們穩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重點人群的簽約率保持在90%以上,而且像你剛才提到的馬家堡,通過“智慧家醫”,服務就更加精準,可以講它不僅可以在醫療機構,在家裏也可以進行動態監測和管控,這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
主持人
主持人:也很方便。
-
嘉賓
鐘東波:對。另外還有包括五類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阻肺,提供長期處方服務,去年服務量達到了375.7萬人次,可以講是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網底作用發揮得特別充分,比如去年我們新建了28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哨點,有效地發揮了探頭作用。疫苗接種的醫務人員中,有醫院派的,也有社區派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派的人員達到了103.8萬人次,社區管控的密接者、高風險人群累計達到16.5萬人,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醫學觀察的達到了97.1萬人次。
另外,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對藥店銷售四類藥品要有一個跟蹤隨訪,也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來開展。去年對購買比如説退熱、咳嗽藥品,進行電話的隨訪大概有165.1萬人次,其中後來到府採樣的有5萬人次,轉至發熱門診的有2119人次。應該説基層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主持人
主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北京是名副其實的“老”北京了,2025年北京的老年人口將達到500萬,進入一個中度人口老齡化的時期,老年人對現在的診療服務是不是滿意?又有哪些需求希望得到滿足呢?我們也跟隨記者一起到街頭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
主持人
主持人:老年人健康需求是綜合的、連續的,他既要有日常就近的健康管理,也有轉診的需求。應該説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北京市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發展得怎麼樣?尤其是醫養、康養的要求現在也是比較多,怎麼樣得到滿足?咱們在這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呢?
-
嘉賓
鐘東波:你説得非常對,老年人的第一需求就是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所以我們也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構建了“六位一體”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即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
這其中有幾項工作比較突出,一個是我們做好老年人的預防保健,重點開展了老年健康知識宣傳教育、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居家到府醫療服務等等,目前全市有2536所醫療機構登記了巡診、家庭病床服務方式,可開展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免費為16個區老年人開展腦健康體檢服務。
-
主持人
主持人:這是預防健康方面的保健?
-
嘉賓
鐘東波:對,去年是完成了27.86萬人,應該説數量不少。其中對3.67萬名認知損害高風險老年人,進行了健康干預,這是一方面。
-
主持人
主持人:那麼看病就醫方面怎麼解決呢?
-
嘉賓
鐘東波:看病就醫方面,我們主要是積極推進綜合醫院來設老年醫學科,到目前為止,我們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科的設置率達到49%,將近一半都設立了,這個比全國水準要高21個百分點。
-
主持人
主持人:好棒。
-
嘉賓
鐘東波:另外,還要讓老年人看病更方便,我們率先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老年健康規範化建設。全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成218家,累計達到47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老年規範化建設完成了275家,這些機構為老年人開設掛號、就醫、無健康碼等綠色通道,提供多種方式的預約掛號,方便老人看病就醫。
此外,我們加快涉老醫療機構的建設,比如像康復護理方面,我們目前全市有18家康復醫院,248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康復醫學科,各類床位數達到了8432張,比前幾年有明顯的提高。
在護理機構方面,全市登記設置了護理院8所、護理站20所、床位520張。在安寧療護方面,我們確定了北京協和醫院和北京醫院作為全市的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另外確定了9家醫院作為北京市首批安寧療護示範基地,目前在全市開展安寧療護的機構達到74家,開放安寧療護床位901張,比2019年年底增加了近40%。
第四個方面,深化醫養結合,促進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服務銜接。我們依託北京老年醫院建設北京市醫養結合遠端協同中心,對全市的醫養結合工作進行指導。截至2021年底,全市醫養結合機構總數達到200家,醫養結合床位6.15萬張,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實現了全覆蓋。
-
主持人
主持人:好,我們也在這裡祝願大家都能夠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共同來建設健康北京。
今天也非常感謝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鐘東波做客我們的節目,謝謝您。
-
嘉賓
鐘東波:謝謝,謝謝大家的支援。
-
主持人
主持人:朋友們,您也可以通過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BRTV新聞頻道、人民視頻、北京日報客戶端、新京報客戶端、千龍網、首都之窗、北京發佈、北京時間、聽聽FM回聽回看我們的節目。
由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主辦的“市民對話一把手”系列直播訪談節目,今天是2022年“兩會”上的最後一期了,我們今天再次感謝鐘書記做客我們的演播室,謝謝您。也感謝各位朋友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朋友們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