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歡迎您收看由北京市直機關團工委與首都之窗聯合推出的《市直機關青年忠誠教育》系列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李曉。
2021年7月至10月,中共北京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和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共同主辦北京市機關第五屆青年技能大賽之——“魅力北京冬奧—冰雪文化介紹人”視頻製作能力競賽。競賽以介紹冬奧會、冬殘奧會比賽項目為主要內容,各單位動員機關青年進行VLOG短視頻創作,介紹冰雪項目的起源、發展歷史、比賽規則等,影響和帶動更多青年積極參與冰雪運動、熱愛冰雪運動、投身冰雪運動,有序參加冬奧會志願服務行動計劃,進一步在機關青年中弘揚奧運精神、推廣冰雪運動、宣傳冬奧文化,以實際行動助力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
今天我們演播室非常高興的邀請到這次“魅力北京冬奧——冰雪文化介紹人”視頻製作能力競賽的部分獲獎代表為大家一起聊一聊“冬奧我介紹 一起向未來”的相關話題。
先來認識一下今天現場的幾位嘉賓,市臺辦青年幹部祁跡,歡迎您。
-
嘉賓
祁跡: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市經濟信息化局青年幹部陳藝璇,歡迎您。
-
嘉賓
陳藝璇: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年幹部王泰瑞,歡迎您。
-
嘉賓
王泰瑞: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市公園管理中心青年幹部李夢嵐,歡迎您。
-
嘉賓
李夢嵐: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北京電視台體育廣播中心主持人劉鯨澤,歡迎您。
-
嘉賓
劉鯨澤: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請各位嘉賓來談談各自代表的參賽團隊。
-
嘉賓
祁跡:大家好,我來自於北京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的祁跡。在這次比賽當中我與我的團隊成員“吳璇、 景滕子、畢晟”一起創作了一部名為“突破冬日”的短片,這部片子在於展示整個冬奧會當中跳臺滑雪中最驚心動魄男子大跳臺的故事,展示了運動員突破自身重力,翱翔於天際的這種詮釋奧運精神的感覺,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這部影片。
-
主持人
主持人:一定會的。
-
嘉賓
陳藝璇: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來自於經信局政務資訊安全中心的陳藝璇。我的搭檔是大數據中心的“王業超”,這次我們介紹的項目是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的項目。今天很開心來到首都之窗直播間來和大家分享,具體的項目介紹和心得一會兒在後面跟大家分享。
-
嘉賓
王泰瑞:大家好!我是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王泰瑞,我們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8年10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我們一共有4位同事,主要是負責視頻解説的“劉曉娜”同志,負責撰寫視頻解説詞的“紀嬌蘭”同志,負責視頻拍攝和後期剪輯的“陳博星”同志,我是負責視頻的策劃和輔助拍攝的工作,希望我們的製作視頻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
嘉賓
李夢嵐:大家好,主持人好,我是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景山公園的李夢嵐。我的團隊全部來自於景山公園的青年幹部職工,他們也都是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我們一起完成了這部作品。大家也都是沒有經過主動的學習,都是一些興趣愛好,我們走到一起,做了一個視頻的短片,劇本的討論、視頻的內容都是我和我的團隊一起完成的,我們一共有5個人。
-
嘉賓
劉鯨澤: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北京體育廣播申奧之聲的記者劉鯨澤,我們團隊一共有3個人,分別是公關部的“吳易洋”、新媒體部的“葉春磊”以及我。我們三個人分工是組織策劃、拍攝,還有我是出鏡,我們三個人來到了位於首鋼園區的滑雪大跳臺,並且上到滑雪大跳臺60米高的地方給大家呈現了一個小短片,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滑雪大跳臺的歷史,包括首鋼園區的歷史,包括這個項目介紹,一會兒和主持人一起聊聊這個項目。
-
主持人
主持人:劉鯨澤今天確實是比較特別,應該説你是科班出身的電視人、傳媒人,你有沒有覺得通過做短視頻的方式給大家推薦冬奧會的項目,是不是特別的得心應手?
-
嘉賓
劉鯨澤: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説,因為我們是廣播人,可能對於這種拍視頻的機會並不是非常多,但是我們是一個融媒體大環境,所以我覺得拍視頻一定要有的,我們是通過廣播、短視頻和多種多元化的傳播方式給大家介紹冬奧會的體驗的項目。所以,我覺得我們並不是所有的拍攝過程中都是得心應手的,可能比如出鏡,因為作為廣播人出鏡比較少,拍視頻,我們對於設備選擇、腳本設計在以前都沒有非常、非常多像電視台一樣的經驗,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之旅,也是一個學習之旅,對於我們來説。
-
主持人
主持人:其實還是跨界,從廣播跨到視頻的專業?
-
嘉賓
劉鯨澤:我覺得是一個轉型,是一個逐漸的轉型,在融媒體之下,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有這麼一個轉型。
-
主持人
主持人:對。我們在參加這次視頻製作能力競賽之前,大家對冬奧會的項目大概是怎麼樣一個認識呢?
-
嘉賓
祁跡:我一開始的時候,幾年前我還是一個對於滑雪和冬奧項目真的是一個小白,後來真正與其結緣是通過有一次參加“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的活動,我們去了喬波室內滑雪場,第一次認認真真有人教學的情況下嘗試自己滑雪的技術,到這個時候才發現,我發現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自己就開始去有規律的學習,去練習滑雪。當你有了這樣一個愛好之後,發現原來冬奧這麼有意思,很多賽事每個裏面都有非常多的閃光點,自己會多去看相關的,比如像平昌冬奧會以及關注北京的冬奧會,一點點就真的變成一個冬奧迷了。
-
嘉賓
陳藝璇:對我來説印象比較深刻的是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那個時候對於短道速滑、高山滑雪、冰壺冰球這類的運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2015年的時候,我們成功申報了冬奧,從那個時候開始,北京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座冬奧之城。所以現在我們家門口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還是非常期待的。再有就是像我們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北方城市,我覺得能夠接觸到冰雪運動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像什剎海滑冰場、南山滑雪場等等這些場地非常多,資源也很豐富,真的是一到冬天人山人海的,現在男女老少各類社會人群都可以看到,也能看出隨着冬奧的推廣,我們的涉獵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廣的,我其實也是作為冰雪運動的初級入門愛好者,在有空閒的時候也會多多去參與其中,體驗冰雪項目。
-
嘉賓
王泰瑞:我對冬奧會的了解主要通過電視轉播,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幾個項目,比如短道速滑、高山滑雪、跳臺滑雪等等。在此之前我也了解到,國家速滑館就座落在奧林匹克的西側,也是我們2022年冬奧會唯一一個在城區新建的場館。我們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位於延慶賽區,跳臺滑雪場地“滑雪大跳臺”則位於首鋼工業園區之內。我平時也會參加市局工會所組織的冰雪體驗活動,這個活動受到了市局廣大幹部職工的一致好評。
-
嘉賓
李夢嵐:之前對冬奧會的了解還真不是特別的多,可能只是一些皮毛,類似於它的什麼時候開,或者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比賽,只是簡單了解這些東西。隨着冬奧會的腳步逐漸臨近,我能感受到身邊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我們公園管理中心在加大冬奧會宣傳和普及,比如景山公園包括頤和園、玉淵潭等很多公園現在都會有冬奧會的知識宣傳展板,真的挺感謝團市委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我覺得這是一個以賽促學的形式,看上去是一個比賽,但其實是在幫助我們學習,我們很多知識和很多東西都是通過這次比賽學來的,才能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冬奧會相關的知識。
-
嘉賓
劉鯨澤:對於我來説,可能對於我們北京體育廣播來説是全程參與冬奧會的籌辦。2015年,我剛來到北京體育廣播實習,當時正好是在我們小小直播間見證了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2016年我城市成為了北京體育廣播的一員,開始參與這個冬奧會的報道。作為這個冬奧會的駐會記者,我參與了像冬奧會倒計時一千天、倒計時一百天,我們作了很多關於冬奧會的活動,無論是廣播的,還是融媒體的,還是短視頻的,我們都是在全程的向首都的市民、向更多的市民跟我們一起見證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辦,包括像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發佈,包括冬奧會會徽“冬夢”的發佈,包括現在火炬也來到了北京,從遙遠的希臘再次來到了申奧之城北京,對於我們來説就是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冬奧的火苗逐漸的就點燃了我們所有人的心,我覺得冬奧對於我來説是幾年當中一直持續的圍繞在我身邊,持續的讓我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一起來關注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口號叫“三億人一起上冰雪”,在這幾年當中從滑雪愛好者,在雪場上就非常能非常感受到這一點。可能在很早以前,可能20年前,北京的雪場沒有什麼人滑雪,可能連滑單板的都看不見,雪場也很少,不管是面積還是設施都沒有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因為我們申辦了冬奧會,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向雪場,而且越來越多的初學者開始願意體驗滑雪,這是我們舉辦冬奧會的意義,我們在傳播當中非常欣慰,就是大家越來越喜歡冰雪了。這是我對冬奧會的一種理解。
-
主持人
主持人:聽你説完之後我很羨慕,參加了很多冬奧相關的活動,也是很好的一個體驗。我想,五位嘉賓參加這次視頻製作能力競賽都是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大家是不是在比賽之前已經作了很多這方面的準備了?
-
嘉賓
祁跡:準備作了三點:一是我們拿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項目是跳臺滑雪,男子大跳臺,它的舉辦點在張家口崇禮區。這個地方如果真實拍攝就要出京,所以我們和領導、跟機關黨委書記、主任一起溝通,主任拍板説你們一定要去現場拍攝,這樣才能拿到最真實的素材。獲得領導的支援,這個特別重要,因為疫情期間,尤其大家一起出京拍攝,真的有難度和風險的。但是,我們抓住這個機會,找了一天的時間去完成了拍攝。二是有自己的技術儲備支撐,我們臺辦有一個叫“精彩台灣”的融媒體的平臺,它是我們融媒體中心舉辦的,融媒體青年幹部很多,我們團委積極和他們合作,讓他們為我們做技術支撐,展開聯動,這樣把我們很多好的想法變成現實,能夠在畫面上展示給大家看。三是在徵訂腳本上發揮團支部的能力,跟北京電影學院青年教師一起溝通,讓他們幫我們潤色分鏡,讓整個影片更有電影感、讓大家喜歡。
-
主持人
主持人:真的很專業,僅僅一個短視頻,我們做了分鏡和腳本。
-
嘉賓
陳藝璇:我們確定了項目,在素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們畢竟在這個方面經驗確實比較少,查閱了很多關於短道速滑資料,了解歷史、起源等等,還看過很多比賽的視頻尋找靈感。包括我們在視頻中截取了一些真實比賽片斷,用於解説和比賽現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麼一個展現。在選景方面,辦公區在數北大樓。
-
主持人
主持人:和我們一個樓,好在我們離場館非常近。
-
嘉賓
陳藝璇:在數北大樓找了一個視野開闊地方,可以特別清楚看到主場館鳥巢、冰立方以這個來作為視頻背景。另外一方面,我和搭檔在視頻當中都有出鏡,我們兩個提前需要對詞進行磨合,因為畢竟這也是第一次合作,也是一個比較新的體驗,前期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
-
嘉賓
王泰瑞:非常榮幸,我們團隊製作的這個視頻“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賽”,獲得了我們此次競賽的一等獎,這離不開我們市局黨組領導對我們青年幹部的指導和培養,離不開我們機關黨委、機關團委的同志們做得精密的籌劃和詳細的部署,也是離不開每一位同志在視頻製作當中高效的分工合作和交流。在接到競賽通知之後,我們市局的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大家開始組建團隊,我們機關黨委的同志則是幫我們溝通協調,讓我們能夠走到冬奧組委辦公地,走進首鋼園區進行實地拍攝。另外我們每一位同志蒐集大量相關素材,學習了大量的冰雪知識,極大加深了我們每一個同志對冰雪文化的了解。
-
嘉賓
李夢嵐:我們前期的準備主要是一些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的資料機蒐集,這件事就是我們單位領導非常重視,非常支援我們參加這個比賽,包括我們在説想要用身邊的團隊,包括選擇演員的時候,領導基本都是説隨便挑。我們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一下冬奧會的相關知識,我們這次拍攝的主題是一個冬殘奧會項目“單板滑雪的坡面回轉”,在網上這些東西相對來説資料比較少,我們也是查了大部分的比賽視頻,包括一些我們國家的運動員是如何參加這種項目比賽的,我們都有查閱。基本上這就是我們前期的準備。
-
嘉賓
劉鯨澤:我覺得我們單板滑雪大跳臺的拍攝是一個群策群力的合作方式。首先是我們的拍法,無論是拍什麼樣的視頻,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資源和業源聯繫到現場,我們一定要去現場拍攝短視頻。之後“吳易洋 ”“葉春磊”和我,我們三個組成一個小組,想了想,最終決定拍攝首鋼滑雪大跳臺,因為這個大跳臺對我們北京這個城市來説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因為第一個它是冬奧會當中北京賽區唯一一個雪上項目,並且建成以後是北京的包括整個世界唯一一個永久性保留的大跳臺,之前我們看國外的一些大跳臺比賽都是臨建,這在首鋼又是在我們工業的遺址公園建立這麼一個大跳臺,對我們京西網紅打卡地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包括“飛雪”這個項目其實進入北京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這個賽事對我們北京人,對我們老百姓來説也非常熟悉,也非常具有代表性。2019年第一次來到首鋼滑雪大跳臺進行比賽,全世界的運動員都聚集到了首鋼,他們對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大跳臺覺得非常棒,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美,雪質這麼好,環境又這麼好的大跳臺。所以我們覺得這是可做的一個項目,也是可做的地方,所以選擇了首鋼滑雪大跳臺作為我們一個項目進行創作。
-
主持人
主持人:因為説近幾年,視頻的行業發展的非常、非常的迅猛,尤其是短視頻製作呈幾何量級發展。我們這次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有沒有一些短視頻製作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還有技巧方面的。
-
嘉賓
祁跡:我先來給大家拋磚引玉一下。我覺得,第一個是要真實性,第二個要大眾性,第三個是要有審美性。首先,拍攝一個影片,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生活都有閃光點,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把它真實展示出來,不要過多包裝,用真實的故事展現精彩的影片。第二個是大眾性。很多時候大家自己拍攝的一些短片和一些影片的時候,實際就是一個很大眾的東西,不要把它門檻想的過於高,這幾年短視頻的迅速發展,實際有一點,影片有點跌下象牙塔的感覺,每一個人可以輕鬆的做,全民都在做。所以大家需要的是我們有勇氣拿出手機來,拍攝自己的影片,這是非常重要,剪輯這些也都是,只要做進去了,真的不難。
還有一個就是審美,任何一個好的作品,都是從模倣開始的,一點點,先去發現美的東西,然後逐漸去模倣它的方式,然後一點一點才能拍出自己風格的影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大家平時多去看優秀的影片,然後一點一點琢磨其中的拍攝手法,這樣才能做出自己好的作品來。
-
嘉賓
陳藝璇:這次我們的視頻製作沒有很強的藝術性,也沒有特別高的技巧,就是一個直白,簡單的呈現方式,要説分享經驗的話,我覺得可以給作為新手,給大家共用幾個我們怎麼來做好一個視頻。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取景畫面一定要正,橫平豎直的,讓畫面如果有移動的話,要保證穩,我們拍攝的時候會用到手機支架、三腳架的工具進行輔助,這樣可以保證鏡頭給觀眾帶來一個好的觀感,除非是炫的轉場,如果比較晃的話,會給人感受不好,容易看了眼暈。第二點,新手的採音設備,各種可能跟不上,那我們就選取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然後把我們想要説的東西清晰的表達出來,保證我們視頻可以有比較好的聲音品質,清晰的人聲。我覺得做到這兩點,基本上就是能夠保證一個完整的視頻呈現出來了。還有就是一個好的視頻作品,只要能夠把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去清晰的展現出來,真情實感,這樣就是一個成功的,也很容易做成一個視頻作品。
-
嘉賓
王泰瑞:近年來新媒體發展可以説是突飛猛進,在我看來短視頻的製作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比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這些年一直在採用“兩微一端”的平臺對市場監管工作進行宣傳。在我們這個視頻的拍攝當中,因為我們項目的場館也是不在北京,在張家口,我們由於疫情防控的原因沒有能夠出京實地進行拍攝感受,所以我們選取了出鏡解説和比賽視頻相結合的方式,用更為直觀的方式把我們的所介紹的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賽”展現給大家,向大家介紹。
-
嘉賓
李夢嵐:我覺得視頻製作主要工作一個是前期的拍攝,還有一個後期的剪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説你們要拍視頻的話,一定要拍攝之前要知道自己想要一個什麼畫面,想得到一個什麼效果。在腦海裏一定要有一個自己想拍的理想的畫面。當然,如果説我們拍攝的內容無法達到我們自己的預期效果,可以適當的做一些減法,比如我這塊怎麼運鏡、怎麼轉場,如果效果想的和我不太一樣,我就不要,就可以用很直接的方法拍攝。包括後期的剪輯,市面上現在有非常好用、非常直觀的剪輯軟體,包括手機、電腦的,都有,可以先用這些軟體試着,上上手,如果自己有足夠的興趣,可以再去學一些相關專業的軟體,它們看上去會複雜一些,但其實學進去以後也不是很難。基本就這樣。
-
主持人
主持人:有時候化繁而簡,可能會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
嘉賓
劉鯨澤:我想説的是在拍攝之前,我們在腳本的準備方面是最下功夫的,也是花的時間比較長的。在此之前,我可能在拍視頻的時候,只能是隨手拍,想到什麼拍什麼,但是現在這是一個知識類的小食品,我們更想第一是專業性,第二是準確性,第三是美觀度。所以我們腳本的準備方面,比如什麼時候記者該出鏡,什麼時候後期需要配旁白,包括新媒體的人員會跟我們説一些在拍攝和想要的一個什麼樣的視角,都會給我們前期溝通,所以我們在前期這個腳本的準備上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三個人一起改了兩三遍,包括讓我們的臺長來審,包括讓我們的同事看一下,就是數據是否是準確的,介紹的語言是否準確的,並且是通俗易懂的。在拍攝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一個很小巧的拍攝的大疆的OSMO,我們不知道你們用的是什麼樣的設備來拍攝,但是我覺得這個對於現在的這種拍攝的自媒體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它比較小巧,比較輕便,並且它的自己系統裏也有這種製作的方式,我覺得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拍攝和腳本方面是我們這次學到的知識點。
-
主持人
主持人:不同的題材大家在製作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應該會注重拍攝的還是注重後期的剪輯,或者像剛才劉鯨澤説的更注重本的製作過程。我們在這次比賽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特別難忘的經歷?
-
嘉賓
祁跡:因為我們有實拍,到張家口實拍,印象最深得是實拍當天,我們去了一個地方叫崇禮區的太子城,這是一個群山環繞的京北小鎮,它在鎮裏建設了跳臺滑雪的場館“雪如意”,我們剛到“雪如意”的時候,天已經開始微微下雨,大家就開始緊張的拍攝過程,一會兒這個雨逐漸變大,所有人立刻衝過去,保攝影機,自己都不要傘了,給攝影機打傘,一直這樣堅持到中午。後來雨停了,我們當時想,終於可以正常進行拍攝了,結果下午的時候整個山裏開始大霧瀰漫,霧已經大到二三十米看不見人影,當時我們所有人想著這個是不是還要再補拍,一直一直這樣堅持到晚上,趕緊又去冬奧村拍一些場景,直到片子拿回來的時候,我們一看好在素材還不錯,沒有因為惡劣的天氣影響。當時我最擔心的是大家去的幾個人,大家淋了一天,也沒有吃飯,擔心大家會感冒,萬幸一切很順利,把這個成片做出來,然後呈現給大家。
-
嘉賓
陳藝璇:我聽到剛才祁跡的這些介紹,我覺得讓我很感興趣,我以後如果自己有機會的話也要多去嘗試各種的拍攝方式,也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們這次的視頻製作對我來説,比較有趣的一個小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選取視頻封面的時候一開始在腦海中想到很多炫酷畫面,最後還是覺得秉持我們樸實、直白的畫風,選用了最簡單的方式。一遍遍的跑,我的搭檔在一遍遍跑,我們連拍,抓拍,選取了一個最接近於短道速滑運動員在冰場上丰姿的鏡頭,放到我們的封面上。我就是想説,不管我們用什麼形式,只要是我們努力去做、認真去做,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很寶貴、很有意義的一次經歷。
-
嘉賓
王泰瑞:我們這次視頻拍攝中,由於無法去實地拍攝,最後我們決定去走進首鋼園區進行拍攝。當我走進首鋼園區的時候,令我最難忘的。因為眾所周知,我們滑雪大跳臺座落在首鋼園區的北區,據北京冬奧組委會工作人員講,它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座與工業遺産的利用直接相結合的競賽場館,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帶動我們城市更新和發展,這也是充分體現出了我國一直所堅持和倡導的綠色辦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是充分的彰顯出了我們的中國智慧。
-
嘉賓
李夢嵐:我們這次最難忘的經歷主要就是返工。我們前期的準備和後期的拍攝都遇見了返工這個問題,像前期我們在做腳本,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實地拍攝,沒有專業演員,沒有辦法到專業場地去,後來我就想了一個中和的辦法,還得自己的技術水準可以達到的辦法,我們可以完成這個腳本,寫着寫着發現寫不下去了,就推翻重新寫,寫着寫着又寫不下去了,因為達不到,拍不了,最後我們定了演員少、場景少,然後又能表達出自己想拍攝的主體的劇本呈現了出來。一開始定的是我們用一天的時間把所有素材都拍完,後來發現腳本上有一些硬性的問題,改變不了,還得回頭重新寫,我們就暫停了,當天説先不拍了,各自回到各自崗位,過一天全部補拍。後來人齊以後,發現那天天氣和陽光完全不一樣,有些陰影,包括還有一些颳風。我們就説今天也拍不了,後來説怎麼辦?我們一致同意,當時真的沒有一點的猶豫説把之前的東西補拍一些,以今天的天氣為主,當天的天氣還説得過去,沒有人説算了吧,再等兩天,因為時間也不多了。當初對我感觸很深,當時是臨時組建的團隊,大家都有這份心,他們都覺得如果要做的話,盡可能做的好一些,團隊是1+1大於2的狀態,我當時挺感動的,大家一起努力把當時的全部拍完,晚上回去看了一眼,素材都可以用,整體完成了拍攝工作,比較讓我難忘。
-
主持人
主持人:過程很曲折,好在我們結果很驚喜。
-
嘉賓
劉鯨澤:我覺得我們大家所有人的心願都是想小團隊做到最好的,不管是拍攝還是後期,都想要做到能力所及的最高處,我們也是這麼想的。對於我來説最難忘的我要上到60米高的大跳臺最頂端去拍攝,我是恐高的。開始兩個男生跟我商量,説要不要去60米高的運動員出發區去拍視頻,剛開始我很猶豫,因為我知道那種站在高空,雖然腳站在上面,但是心裏可能已經不知道飄到哪去的感覺,然後還要出鏡,還要説主持詞,我當時真的猶豫了一下,但是想到真的想讓這個視頻呈現出最好的狀態,無論是拍攝狀態還是我自己的狀態,我一咬牙,一跺腳,我説我行,我去。因為上去的時候我都是閉着眼睛,因為我不太敢看自己從地面一點一點上到高處,直到看到跳臺頂端有一個“冰墩墩”和“雪容融”在迎接我,我看到這兩個吉祥物的時候我突然覺得,看到了家人一樣,我覺得心突然安靜了下來,也不再説想看到地面的什麼情況,站在了我們這個大跳臺的最頂端的出發區,基本上我們有一半的視頻都是在上面拍攝的,包括在後來給我提了其他的要求,説我們換一個場景,比如換到大跳臺旁邊有一個樓梯區域,都是工作人員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又站在了樓梯區拍攝了很多場景,這是對我來説是一個非常難得和非常好的體驗,就是戰勝了自己,然後也為我們這個小團體作了一點自己的貢獻。
-
主持人
主持人:付出了很多,完全是在挑戰自己,又恐高的人能夠站在那麼高,像你自己説得那樣,還能把自己的主持詞全部説出來,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嘉賓
劉鯨澤:腿都哆嗦。
-
主持人
主持人:通過這次比賽,大家對冰雪運動和冰雪文化有一些什麼樣新的認知?
-
嘉賓
祁跡:我覺得我的認知點跟劉鯨澤很類似,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拍攝的是男子大跳臺,翻了一倍,足足120米高的大跳臺。
-
主持人
主持人:場館都很嚇人啊。
-
嘉賓
祁跡:當時走到“遠橋中心”它整個“雪如意”是依山而建的,你真的被震撼到了,一個是它的美,另外一個就是它的高,因為剛才我説了,當時天氣有霧,上面有一個頂峰區的霧是忽隱忽現的,你仔細去看出發區,發現跳臺出發區真的好小,那個時候我就覺得我覺得這些運動員真的好厲害,他們真的是充滿勇氣,因為在那個地方想自己一個人孤獨坐在出發區,然後開始往下滑的時候,每次跳臺的時速得超過百公里以上,我們自己開車在高速上,那種迎面的風,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才能支撐他完成這個。我們可能只是一次感受,對於人家來説,是每天一日復一日的練習,我真的非常敬佩這些運動員們,敬佩他們這種精神。
-
嘉賓
陳藝璇:隨着這次對項目的深入了解,我對冰雪運動確實更感興趣了,我想在今後有機會多去嘗試更多元的冰雪項目,也接觸一些實戰技巧,讓我的愛好不止停留在平時的娛樂,也更體會一下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心情。這次能夠以冰雪文化介紹人的方式參與到冬奧中來,來推廣冰雪運動,弘揚奧運精神,響應3億人參與冰雪的號召中,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冰雪文化我覺得不僅僅是反映了我們國人當前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我們現在不畏困苦的意志品質,更是以本次冬奧會作為契機,展現我們大國風範,加強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今後我也想在冰雪完全傳承和發揚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嘉賓
王泰瑞:通過這次比賽,可以説是讓我們團隊每個人都加深了對冰雪文化的了解,像祁跡老師説的,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對運動員愈發崇拜的感情,他們真的非常不容易,也是讓我們大家都深刻的了解到冰雪文化當中所蘊含的東西,它是那些鼓舞我們,不光是運動員,也是我們每個人,鼓舞我們直面困難,敢於挑戰,超越自我,超越自身的優良的品質,可以説是通過這個活動,讓我們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得到了極大的昇華。
-
嘉賓
李夢嵐: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比較震驚的是冬奧會其實沒有你想想的項目只有咱們了解到的一些滑冰滑雪的普通項目,它有很多的分項,是非常細化,有上百個小項目。再一個就是我這次對殘奧的相關知識了解的更多一些,因為我們這次拍攝主題是殘奧項目,我也更加了解到他們很多運動員的不容易,他們很多生活上也好,還是訓練上也好,都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是在比賽當中完全看不出來。我在比賽的視頻中看到他們那些身影,都是非常的速度非常快,也是身影非常矯健的。還有我們國家很多項目之前沒有參與到項目中來,後來我們參與到了很多冰雪項目裏,再到後來我們國人走上了最高領獎臺,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祖國的一個強大的路線,能夠讓我們在很多東西了解到。而且這次我可能會更加的關注和期待這次冬奧會,因為我覺得我也為這次冬奧會出了一份力,我很自豪,所以我可能會把我了解到的很多講給我身邊的朋友們聽,讓他們也加深對這方面的認識,他們肯定也會非常感興趣。
-
嘉賓
劉鯨澤:這次我覺得是讓我更深的了解了奧運文化和北京的文化、城市文化,應該如何更好結合起來進行宣傳和報道。因為,首鋼滑雪大跳臺雖然是一個比賽項目,是一個大跳臺,但是所坐落的園區是首鋼園區,在之前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來到這個園區他就曾經説過,這是我覺得北京最好的一個遺産。這種奧運的遺産對於我們北京的這座申奧之城來説是意義非凡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奧運會,讓世界看到我們北京這座城市的丰采。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了,我們繼續用之前的場館,比如鳥巢、水立方、首都體育館,都是我們的場館再利用,也是我們北京2008年奧運會遺産,如何把北京下來的遺産和現在的奧運會進行一個更好的結合一個宣傳,對於我們來冬奧的傳播者來説是一個很好的選題,如何能夠把這個申奧風采包括申奧人能夠結合進來,進行更好的宣傳,我覺得這是拍攝的更深的感悟。
-
主持人
主持人:我們經過這樣一場比賽以後,大家有沒有覺得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好,還是生活感悟也好,有一些影響?我想最起碼可能是不是等到我們開冬奧會的時候,一定會跟家裏人在一起看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介紹自己這次短視頻比賽裏宣傳的這些項目?對不對。
-
嘉賓
祁跡:我這裡感受最深的是一種敬佩,因為我們在去張家口拍攝的過程中對接的很多都是冬奧組委的同志,那個時候大家不知道,9月份他們在崇禮宿舍裏,實際上已經用上電熱毯了,天氣非常冷,而且住在山上,所以很多人想去簡單的購物,都實際上有困難的。另外,他們在河北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因為冬奧很長時間沒有回家了,所以我心中這一點的敬佩必須要給他們的。而且很多時候這些人就是我們身邊的同事,大家可能都認識,為冬奧默默的付出,我們可能大家在影片上看見的是壯麗的場館,這些運動員們,但是這些背後的,他們是真正的幕後英雄,這一點敬佩是我這次最大的一個感觸,他們真的太不容易了。
-
嘉賓
陳藝璇:我覺得在觀看這些比賽項目的時候,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説,給身邊的朋友、家人,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因為畢竟自己也作了很多功課。另外一方面,最直觀的對我的提升就是拓展了一項技能,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現在我們的工作當中其實也是這樣的,我們會面對一些冬奧,像一百周年、70周年重大活動保障的時候,我們要做7×24小時監測保障,這個過程中是離不開我們團隊當中每一個人協作力和責任心。所以,每一件事都是相輔相成的,有它的意義存在。另外在生活方面,我覺得短視頻是特別好的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哪怕我沒有任何的專業設備,就只有一部手機,隨手拍下來一些零碎片斷都可以幫我們留下當下最美好的、最有意義的片斷,同時也能幫我們養成樂於分享的好習慣,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
嘉賓
王泰瑞:在此次競賽當中,我們團隊“劉曉娜”同志深入淺出的講解,“陳博星”同志專業的拍攝和剪輯,“紀嬌蘭”同志的優質編寫,以及領導和同志們的大力支援,使得我們獲得了此次競賽的一等獎。我們大家把它看成是一種歷練、一次成長,更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大家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的幹好每一份守土為民的市場監管事業,我們也會以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的精神踐行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使命和責任。
-
嘉賓
李夢嵐:我們這次感悟就是拓展了一項技能,真的可以發現很多東西很有意思,我們大家也都很感興趣。再一個提升了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的凝聚力,我們互相有了彼此的更加的了解,我們以後可能再湊在一起拍攝其他的東西,畢竟大家都對這個有興趣。還有我們對冬奧的知識儲備有了一定的增加,在以後真的到比賽的時候還會像之前那樣講給身邊的朋友們聽,跟大家分享我們知道的這些知識。
-
嘉賓
劉鯨澤:這次拍攝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我們拍完以後,整個小團隊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突然發現還可以這麼拍冬奧的場館。於是在那之後,我們就拍了一系列的叫“虎仔逛冬奧的”的“虎仔探館”的系列短視頻。
-
主持人
主持人:為什麼叫虎仔
-
嘉賓
劉鯨澤:因為出鏡的不再是人了,而是一隻布老虎,就是一個老北京的小玩具布老虎,上面有一些紅、綠的花圖案。明年冬奧會的時候是一個虎年,這個小老虎帶着我們所有人逛這個冬奧場館。所以,非常感謝這個比賽,讓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思考,就是我們視頻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拍攝方式,可能我們以前更注重的是廣播端,更注重的是今天發了幾篇稿,我們稿子有多精彩。但是現在有了更多讓大家觀看的方式,或者和我們的聽眾和交流交流的一個方式,我們現在在北京體育廣播的微信公眾號,包括抖音,我們時常發這個虎仔 逛冬奧的視頻,大家覺得太可愛了,這是一個創新的視角,作為我們媒體人來説,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讓我們媒體源源不斷有動力,更加的有創新,我們覺得這個需要持續下去的。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各位。最後,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嘉賓帶我們一起走進各自介紹的比賽項目。
-
嘉賓
祁跡:我的項目感覺和劉鯨澤稍微衝突了一些,我們是跳臺滑雪男子大跳臺。
-
嘉賓
劉鯨澤:我們是兩個項目。
-
嘉賓
祁跡:男子大跳臺是一個叫K120的有120米高的跳臺,這個項目是所有的男子跳臺滑雪當中最高的,也是速度最快的一個項目,最早的時候跳臺滑雪起源於挪威,1924年在法國的冬奧會正式成為奧運的項目。我們現在拍攝的實際上處於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啟動區,第二個是助滑道,第三個是飛行段,第四個是着陸區。運動員從120米高的臺上起跳,滑行的時候最大速度可以達到110公里/小時,等到斷開的時候需要雙臂緊緊夾緊自己的身體,然後像離弦的箭一樣,然後跟自己學板呈平行的狀態,這樣進行一個飛躍。這個之後,地上會鐳射打出一個K線,這個K線代表着大家的平均成績,當然他會以這個為基準,來進行比賽分數的衡量,分數的評定主要分為兩塊,一個就是運動員空中飛行的姿態,另外一個飛行距離的遠近。是這樣一個比賽項目。
-
嘉賓
陳藝璇:説到短道速滑,大家可能會好奇,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一個在比賽規則不同,另外一個在服裝、冰鞋、冰刀都不一樣。我們短刀速滑特點這個冰刀是短的,因為場地特別小,全長只有111.12米,我們一般的操場400米、800米這種標準,它只有111.12米,所以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直道更短,彎道更急。所以,短道速滑運動員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尤其在一千米的比賽中,可以説是速度和耐力的雙重考驗,因為他不僅要保持像500米那種全程衝刺的狀態,更要分配調節好體力,還要保證在比賽過程中不能犯規,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選手的影響。因為短道速滑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家可以隨時超越對手,隨時變道,沒有賽道的限制。所以,這是一個策略、膽識和刺激並存的一場較量。在2022年的冬奧會上,我們短道速滑場館在首都體育館,我們的短道速滑男子隊裏也有很多像武大靖、韓天宇、許宏志這樣實力強勁的選手,希望在這次家門口的比賽能夠看到他們的突破,讓我們一起來拭目以待。
-
嘉賓
王泰瑞:我們這次介紹的“自由式滑雪障礙追逐賽”,是上世紀90年代被列為冬奧會的項目。它的運動員大多數都是由原來的高山滑雪的專業運動員轉向而來,在比賽當中的最高速度有可能達到70公里每小時,是一個非常快速、非常驚險的一個項目,所以在這個比賽當中,儘量減少一些身體的觸碰,對身體觸碰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有可能會被判為犯規。從這兒就深刻體現出了我們的運動員真的是面臨着很高的風險,也是更加的讓我們對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嘉賓
李夢嵐:我這邊的項目叫男子的單板滑雪坡面回轉。它是一個技巧性的比賽,最早出現在索契冬奧會上,在第十二屆平昌冬殘奧會上從高山滑雪的項目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比賽大項。我們2022年冬殘奧會單板滑雪比賽在張家口賽區的雲頂滑雪公園進行,坡面回轉其實是一個不規則的地形,它是有一定的斜坡,垂直落差在100米到200米之間,賽道長度是400米到1000米不等,它雪道寬度至少25米,賽道寬度至少4米,平均坡度是15度上下。他們大部分運動員會採用一種競速類的滑雪板,這種滑雪板的速度更快,而且穩定性更加強。坡面回轉是單人計時賽形式,每名運動員滑行兩輪,用時最短的一輪成績最後決定最終排名。殘奧會單板滑雪是個競速項目,它需要要穿越旗門,在起伏不平的賽道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滑行,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在這個項目上已經拿到了金牌,我從網上了解到,他們已經投入到非常緊張的訓練,每天時間的安排非常嚴格,已經正在準備這個比賽了。
-
嘉賓
劉鯨澤:先回答祁跡老師的問題。我們兩個項目很像,但是有很多不一樣,祁跡老師的項目叫男子跳臺滑雪。
-
嘉賓
祁跡:跳臺滑雪男子大跳臺。
-
嘉賓
劉鯨澤:我這個叫男子滑雪大跳臺項目,就是祁跡老師的項目是比誰飛的更遠,我這個是技巧類的項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谷愛凌和蘇翊鳴兩位小將正在美國滑雪世界盃的表現,這就是我們滑雪大跳臺的項目。
單板滑雪大跳臺一共4個小項,會産生四枚金牌,分別是男子單板滑雪大跳臺、女子單板滑雪大跳臺,還有男子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和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在大跳臺有一個區域,一個是助滑區、還有起跳區,在起跳臺上要脫離起跳臺,翻越在天空,轉很多圈或者做很多翻轉的轉體動作,然後裁判進行打分。裁判打分的關鍵點就是難度怎麼樣,完成度如何,翻越的高度怎麼樣,落地是否穩當,通過這四點給選手打分。這個比賽資格賽分兩輪進行,決賽是三輪,取最好的兩輪成績疊加進行排名,最終進行總成績,100分制,基本上是得分越高,兩項兩輪疊加起來分數越高,你就是排名就越高。剛剛在滑雪大跳臺世界盃上蘇翊鳴和谷愛凌分別奪得了冠軍,這是滑雪大跳台中國的兩個希望之星,希望他們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去的更好的成績。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希望各自介紹的比賽項目我們中國隊都能取得好的成績。另外,我們的比賽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們依然希望各位在座的嘉賓能夠在未來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短視頻。
謝謝各位嘉賓,也謝謝螢幕前的您們,一直觀看我們的節目,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了,大家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