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下午好,歡迎您收看由首都之窗與北京市直機關團工委聯合推出的《市直機關青年忠誠教育》系列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李曉。
2021年7月至9月,北京市直機關工委和團市委共同主辦北京市機關第五屆青年技能大賽之“光影看中國——紅色精神傳承人”影評寫作能力競賽。通過組織青年撰寫影評開展競賽,讓青年們在觀看電影、撰寫影評過程中重溫歷史記憶,感受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初心與使命,了解和傳承紅色歷史,激發愛黨、愛國熱情。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了“光影看中國——紅色精神傳承人”影評寫作能力競賽獲獎選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重溫紅色記憶 感悟初心使命”。
先來認識一下今天到場的幾位嘉賓,首先是北京海關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青年幹部高聞悅。
-
嘉賓
高聞悅:大家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市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林生。
-
嘉賓
王林生:主持人好,各位朋友好,我是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王林生。
-
主持人
主持人:市國資委企業改組處青年幹部姜浩瀚。
-
嘉賓
姜浩瀚: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來自市國資委的姜浩瀚。
-
主持人
主持人:市交通委北京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青年幹部、工程師陳曉。
-
嘉賓
陳曉: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市交通委的陳曉。
-
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我們邀請到的4位嘉賓全部都是“光影看中國——紅色精神傳承人”影評寫作能力競賽一等獎的獲得者,首先我們請大家各自介紹一下參賽的作品吧。
-
嘉賓
高聞悅:"繼先賢之忠 盡許國之才"是我看完《守島人》這部電影有感而發創作的一篇影評。全文從情節處理"鐵馬冰河入夢來"到人物情感"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是價值堅守"一片忠心惟赤誠",從三個方面展開。縱向來看,從形式到內容,再到思想,也就是以感官、感情、感悟來建構體系。從橫向來看,每個部分都有藝術處理、藝術創作和藝術想像的分析。從縱橫交錯的視角來欣賞這部電影,能夠把它想要傳達的這種精神感受得更加到位。
-
嘉賓
姜浩瀚:我的作品是《英雄兒女》的敘事傳統和綜合表達賞析。作品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王成犧牲以後,他的妹妹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生活、工作很多方面,自己不斷進步,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戰場上團圓的故事。我這篇作品主要是對《英雄兒女》的電影文本和電影敘事節奏和背後美學理念進行了分析,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觀影的體會。
-
嘉賓
王林生:我參賽的作品是關於電影《懸崖之上》的一個評論。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覺在這部電影裏主要是突破了以往在諜戰電影裏的敘事方式,通過講述特工任務組一個小隊集體的形象,為我們構建起了一種群像敘事的模式。特工小隊以革命者的名義,描繪出特工組任務小隊集體的形象。集體英雄主義是電影《懸崖之上》最深層次的文化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在當代電影裏應該反覆講的一個電影主題。
-
嘉賓
陳曉:我這次參賽的作品名稱叫做世上有朵最美的花,我選取了三部電影,《1921》、《革命者》、《守島人》。這次影評重點放在這三部電影比較出彩的女性角色。重點放在了她們高貴的品格以及對於新中國建立,以及建立之後事業中的獨特貢獻上。
-
主持人
主持人:我看幾位的作品,有選擇上世紀60年代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的,也有新電影《守島人》、《1921》《革命者》的,大家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幾部電影?打動自己的是什麼?
-
嘉賓
高聞悅:首先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機緣巧合。7月底,單位轉發了影評大賽的啟動儀式通知。當看到這個通知時,我挺心動的。因為它的地點設置在了中國電影博物館,就觀影設備硬體角度來講,良好的觀影設備能提高我們觀影的生動感。還請了主創團隊和市直機關交流,我當時想如果能聽一下團隊的構思和演員的參演感受會讓我對電影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同時也能把握它的線索。另一方面,一直以來非常感動王繼才守島的英雄事跡。在黃海前哨,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沒有水、沒有人,而且荒草叢生,光靠聯想就能感受到它的艱苦環境,但是王繼才夫婦還能32年如一日莊嚴守衛國旗、守衛國土,這種精神值得我佩服,這也是我選擇這部影片作為素材的原因。
-
嘉賓
姜浩瀚:吸引我的還是高品質,因為真正高品質的電影是不會因為時間流逝受到影響。很多老電影的創作水準很高,雖然在技術、工業水準上可能沒有更新到最新的技術,但是在電影的表達手法、影像修辭和藝術水準上,已經達到很高的高度。早在彩色電影誕生以前,我們的電影人就已經探索出獨屬於影像的講故事的方法,成熟的時間很早,早於這些後面新技術的産生。這是第一點。其次還是老電影的情懷,在小的時候看了很多老的電影,包括像《馬路天時》、《上甘嶺》,也有一些外國的電影。老電影的那種優美,裏面的幹部群眾、革命戰士,展示出的感人至深的品質和故事非常打動人,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這次在看到諸多電影,要作出選擇,我還是選擇了老電影。
-
嘉賓
王林生:因為紅色電影非常多,這次活動在展播和推薦過程當中,也有很多紅色電影。我之所以會選擇《懸崖之上》,主要還是和我自己的興趣有關。第一,我個人比較喜歡懸疑類和諜戰類的電影,電影本身從表現説法上來講比較吸引人,情節比較曲折,對於休閒和放鬆來説,能夠很好地填補閒暇時間。第二,我比較喜歡新的電影。本身做文化這樣的職業,要求你必須關注最新的動態。綜合以上兩點,《懸崖之上》剛好契合我的興趣點。從這部電影來講,打動人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包括演員於和偉的表演,對細節和動作的拿捏都是非常好的。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是因為在眾多電影之中,它表現出了一種集體英雄主義的精神價值,這是電影比較難能可貴的一點。
-
嘉賓
陳曉:今年是我們建黨一百周年,今年也是涌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的文藝作品。我自己也是經常跑電影院,看了一下新上映的電影。我覺得這些我看過的電影中,我選擇的這幾部電影,其中對於女性角色的比較深刻細膩的描摹很打動我。讓我作為同樣是女性的身份,有很深的共鳴,所以我就選取了這樣一個角度,來切入,來描摹這些女性她們的角色。
-
主持人
主持人:對於這次寫影評,應該是一次命題作文,大家是不是手到擒來。部分電影主創團隊有跟我們做一些交流,也給我們做了一些培訓的活動,這些活動對於提升我們寫影評的能力是不是也會有一些幫助呢?
-
嘉賓
高聞悅:雖然看起來像是個命題作文,但實際上還是通過看電影的方式,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初心和使命的感悟。而且看完之後,把它抒發出來,也能夠激勵我們去感受紅色精神,吸收思考和傳承。在影評創作過程當中,首先肯定是基於前期在中國電影博物館的良好觀影體驗。當時畫面當中一些場景讓我非常震撼,眼前浮現起了一句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是我寫作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有感於電影中非常細節的人物情感的刻畫,讓我覺得不由得隨影動情了。從王繼才守島故事本體來看,忠孝難兩全的矛盾點,本身就是感動人心的淚點,再加上演員分享的參演感受,會讓我更加覺得這是經過了藝術的和專業的演技處理,讓演技和情感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既現實,又超現實,非常讓人有感而法。
我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對於影片價值理念的闡述。因為整部影片都展現了王繼才他的忠誠、愛國、廉潔、奉獻等精神。在最後一部分,我也會從初心和使命的角度出發,立足自身崗位,吸收王繼才這些愛國的品質和精神,能夠隨着價值的昇華和理念的不斷遞進,讓我回歸到現實,立足自身崗位,多加思考。
-
主持人
主持人:關於《英雄兒女》,電影咱們是從小就看,創作起來有什麼感悟?
-
嘉賓
姜浩瀚:要聊起《英雄兒女》的創作過程,首先要感謝咱們的活動,這是原點。有了這個由頭,首先還得把這個電影重新找出來再看一遍,重新拉一遍。因為小的時候,看的隔的時間比較久了。以前是以純觀眾的視角,這次要寫影片就需要詳細地拆解一下,但是拆解過程也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比如以相對比較專業的視角來看,能看到導演很多的調度,讓你感覺到很開心。在《英雄兒女》裏,王芳剛剛創作完《英雄讚歌》這首歌曲,唱給廣大的志願軍戰士的時候,音畫結合、相互調動,這個時候音樂和畫面兩種手法一起使用。最後電影中有一個類似的術語,電影畫面是第一位的,通過先展示王芳,到志願軍戰士,最後王芳和志願軍戰士演唱者和觀眾合二為一,達到了鏡頭的統一,情感上的統一,達到了水乳交融價值觀的統一。這是一個很融合的過程,這個獨有的過程是通過影像來展現的,很好看。這是第一點。
其次,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提煉定影背後的美學理念和傳統。題目是分析電影表達的傳統和原流。第一個傳統,一開頭是蘇聯電影視覺的理念,一開場和幾個轉場我們都可以看到用了空鏡頭,用了詩的語言和方法,比喻、寓意、象徵、主觀情感性。有的時候直接建立景物和英雄概念之間的聯繫,比較好地體現了文學的形式、詩歌的韻味。還有對比,電影一開場的時候,並沒有直接展現出來戰爭片,我們傳統理解的比較殘酷,打得山河滿目瘡痍的景象,它展現出來的是古老的鄉間小路,以及遠處時不時傳來的鳥叫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生了生死較量。還有英雄為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時候,也切了一個中景鏡頭,也構築了英雄和山河之間的對比關係。這是蘇聯美學視覺理念的傳統。
這裡不光有蘇聯視覺美學理念,還有我國自己的傳統,比如解放時期電影蔡楚生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裏面來回切換,講述了抗戰爆發從解放區、淪陷區到國統區多個範圍,具有一定的史詩性,敘述視角非常宏觀。《英雄兒女》也是敘述的從後方到前方,從司令員到戰士,是一個廣闊的敘述空間,讓我們感覺到跨度很大。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在分析創作傳統原流的時候,需要理清楚一些概念,得有一些取捨。比如在電影一段劇情看到最後的時候,電影的高潮部分,王成犧牲的那部分,鏡頭的運用和音樂達到一個極致。多種技巧同時用,體現出了英雄崇高的統一的美學感受。當我重新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回憶到在美術史上有一個關鍵的流派,叫至上主義,我就想這是不是和我説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我下去做功課,發現至上主義是從抽象表現主義脫胎出來的一個創作理念,講的主要還是突破理性上的枷鎖,和我們講的英雄的崇高性並不是一回事。通過理清一些概念,去粗取精,最終形成這篇影評。
-
主持人
主持人:真的是很仔細,幾乎是仔仔細細看到了每一組鏡頭,仔仔細細地聽到了每一段音樂。
-
嘉賓
王林生:我想從公文寫作能力的角度來講,公文寫作和命題作文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從寫作過程當中破題。如何破題可能是一切寫作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對於一個電影評論來講,在電影當中表現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們如何在眾多的表現內容裏面抓出一條主線來,我認為這是破題的關鍵。如果説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寫完了,我們可能就陷入如數家珍的困境裏,可能我們都寫了,但是每一個點都沒有寫深入。
就《懸崖之上》電影而言,我認為它最主要的主線是高度弘揚了集體的英雄主義價值理念,我認為這是一條主線。以往我們在批評的時候也好,在對中國電影進行評論的時候也好,經常講一句話,中國電影不會講故事。其實在不會講故事之前,我認為它應該是講一個什麼樣的主題,然後才是怎麼講。《懸崖之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的體會是它知道了我們要講什麼內容,基於英雄主義的價值理念,而且這種價值理念不僅僅是在《懸崖之上》這一部電影裏。包括最近我們推出的很多電影,都是在有意無意走進這個主題,都是在弘揚集體英雄主義的一種價值理念。再有從組委會組織這場活動角度來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高寫作能力的平臺和機會。參加活動過程當中,和周圍的很多朋友、同事做過交流。在交流過程當中,也是針對寫作環節和具體的內容都會做深入的交流。交流的本身,也是我們提高自我能力的一種途徑。
-
嘉賓
陳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影評的活動,我覺得對於我來説,可能命題作文不難,難的是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去正確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次我參與了組委會組織的觀影活動。我當時看的時候比較關注王仕花女士,被他們這對夫婦的事跡深深打動了。在觀影之後,雖然我的影評最後一個分析的角色才是王仕花女士,但是其實她是我成文的起點,這次觀影活動給了我很大的 啟發和靈感。所以我當時也是由她的名字發散出去,想到了“花”的意象,在整個文學史中或者平常的使用習慣中,不僅用花來比喻品格的高潔,也經常用花來比喻美好的女性。所以,當時我看到組委會影評要求裏,也説到可以選取幾部不同的影片,我就靈機一動選了幾部影片,並且選擇女性角色來做角色分析。
-
主持人
主持人:剛才提到《英雄兒女》,像80後、90後這一代人,那個年代電影作品也不是非常多,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革命電影,我們都非常喜歡。寫這樣一部電影的影評,可能好寫,也不太好寫。浩瀚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寫這部電影影評的時候,找到的獲獎的點是什麼?哪些環節你覺得是打動了評委的?
-
嘉賓
姜浩瀚:我覺得是這樣的,影評寫作有幾種寫作的方式,可以就作品本身談電影,就作品談作品,也可以跳齣電影談電影。在這裡我想尋找的一個點是對電影技術文本進行一些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探尋一下在電影創作背後它體現出的藝術原流,儘量提供一些寬廣的視角,來看我們的紅色電影。把它放在一個歷史的長河中、歷史的脈絡中去看它,這樣能夠體現出更多的思考,對於我們不論是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還是電影藝術發展的路程,都有更好的理解。我是這麼想的。
-
主持人
主持人:其他的幾位,我們選擇的是幾部新的電影,在新的電影當中,又是選擇了什麼樣能夠打動自己的點?既感動自己,又感動了評委。小高。
-
嘉賓
高聞悅:《守島人》是今年6月份上映的一部新電影,這部電影的藝術處理和美學構想都挺符合現在的主流審美的,而且它成功地把一個英模故事轉化成了影片故事,也讓我們這些觀眾對於藝術形象的接受和認同更加提高。打動我的點是,當我看到一些走私分子登上開山島,想要通過種種威逼利誘的方式讓王繼才為他們的不法提供便利,王繼才堅守底線永不退步。也可能是因為打擊走私是我們海關的工作職能之一,當我看到王繼才能夠堅守底線時,我當時心裏也暗自在想,我們站在國門一線,也要在這裡抵住風險,為人民保衛平安。這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
-
嘉賓
王林生:我參加這個活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得獎,得獎純屬意外,當時寫評論的時候,也沒有完全迎合評委的喜好來寫。之所以寫這個評論,我認為主要是看了這部電影以後,這個電影真的是打動了我。最感動我的是,在電影裏描寫了這麼一個群體,身處險境,為了完成任務、保護同志都做出了自己的犧牲,當這種犧牲連在一起的時候就構成了集體的犧牲精神。由此我想到在過去的革命和現在的建設當中,正是有了無數先輩做出的這種自我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犧牲和奉獻並不僅僅是一個人,我認為它是一個群體。當我們把這種群像呈現出來的時候,我感覺它才真正具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正是這個群體所匯成的蓬勃力量,才構成了我們國家從落後走向繁榮,從貧窮走向富裕的動力。我認為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我們寫出的東西沒有真正打動自己,可能也不會打動評委。所以電影最打動我的是電影呈現出來的集體的英雄主義,它打動了我,它也有可能會打動評委。
-
主持人
主持人:就像您説的,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評委。陳曉。
-
嘉賓
陳曉:我覺得最打動我的一點,也可能會打動評委的一點是這些新上映的電影給了我一個獨特的角度。這些電影跟以往的電影不同,對於我們曾經在電影中可能會忽略掉的女性角色給予了關注,這些女性角色她們及時也是歷史的主角,她們值得被關注、被看見、被讚美,我當時想我要用自己的筆觸去歌頌她們。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通的、互通的,所以我覺得我只要用自己真誠的態度去表達我想表達的,寫出我想寫出的東西來,我覺得打動評委的真正的應該是她們,而不是我。
-
主持人
主持人:您的寫作內容跟大家是有一些區別的,大家都是從影片本身的題材來出發,您是從影片裏面的角色作為出發點的。我想問一下大家,平常大家都喜歡看哪些類型的電影?也會碰到好的電影寫一個影評發到自媒體或者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嗎?
-
嘉賓
高聞悅:我比較喜歡看傳播主流文化和娛樂功能巧妙結合的電影,一般這種電影能讓我感受到不同時代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同時也能喚起我們對家鄉的眷念和思念。另外,可能有時候會有一些喜劇元素和軟科幻元素,使得趣味性和科學性兼具,也能呼喚我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締造者的敬佩和緬懷。如果有感而發的話,我也會寫一些影評。在這次影評創作過程當中,我就首先仔細感受了這部電影,在過程當中聽了主創團隊的介紹,自己在對王繼才守島故事再繼續進行研究和挖掘,最終有感而發,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當中,形成了我的這篇影評,也形成了我對自己之前影評的一种經驗上的總結。
-
主持人
主持人:最初寫影評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這真的是很大的挑戰,會有難度?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
嘉賓
高聞悅:還是會有的。畢竟對於王繼才的精神和主創團隊做的這部電影,它是精心設置的一部電影,對於這種宏大的精神和製作過程的回應,我想僅僅用我的一篇文字來表達,可能還僅僅是我心中敬佩之情的一部分,所以這可能是一些存在的挑戰。
-
嘉賓
姜浩瀚:平常看的電影種類比較博雜,也會跟朋友分享,發現了一部好的電影。我對中國電影也是寄予非常高的感情的,每當看到一部好的中國電影都是很高興的。大家平時工作比較繁忙,不會用分析的方法帶着腦子一一把它拆解來看。因為寫相對專業一點的影評,需要看的時候一邊追着劇情,一邊分析作者的創作。相對於普通的觀影體驗來説就會更累一些,所以平常不會做大量的這樣的寫作。
-
主持人
主持人:這次創作當中,您覺得最大的難點或者挑戰是在哪個環節?
-
嘉賓
姜浩瀚:最主要的挑戰是一個漫長的歷史原流之中,尋找到一些坐標,看哪些和我們的電影是相匹配的,從中吸收營養。有的經過分辨,它確實是我們的一部分,有的經過分辨,不是我們的一部分。當你經歷過這個過程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覺到收穫很多。對於電影這種藝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就有了一個更系統的梳理。
-
嘉賓
王林生:看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個人而言,我可能比較喜歡一些紅色的,包括古裝的、玄幻的內容。但是因為電影的種類比較多,電影能看的片子也比較多,但是並不是每個片子都會去看,在看的過程中可能就會跳着看,或者看一些自己想看的情節。看完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想,但是這些感想對於我本人來講,可能不會發在一些自媒體上,可能是自己的職業習慣也好,或者職業要求也好,會把它轉化為我能用的科研成果,比如寫作成一些論文,寫一些評論發表在報紙上。
-
主持人
主持人:所以對您來説,這次的寫作能力競賽,是不是駕輕就熟?
-
嘉賓
王林生:也不是這樣。因為每寫一篇文章或者寫一篇評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過程,並不是寫完就可以了,肯定有反覆推敲的過程。比如這部電影,我剛才也講了,首先要破題,怎麼破題?找哪個點去破題?這都是需要反覆斟酌的過程。包括剛才幾位嘉賓在説的過程當中,我也聽到了,之前我也看了幾位嘉賓評論的文章,我感覺他們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對詞語的使用都會經過反覆的推敲。所以每寫一次可能都是對自己的挑戰。
-
嘉賓
陳曉:我平時很喜歡看電影,當然看的電影類型也比較寬泛比較多。我比較喜歡的概括來説應該是故事性比較強的電影,像今年上映的有很多主旋律、紅色電影我都非常喜歡。看完之後,我也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面發表短評,就是有感而發,或者看完之後,當時心裏面一時之間的閃念,或者像隨筆這樣的類型。影評對於我來説,其實是很熟悉的,但是另一方面來説也是比較陌生的。這次寫作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在想怎麼符合競賽的要求,肯定不能跑出這個範圍之外信馬由韁地寫。其次,怎樣開好頭。雖然平時也經常會發表一些短評,但是從來沒有正式地寫過比較長的影評。所以當時就在想如何給影評開一個好頭。好頭也是刪了改,改了刪,也在想用什麼樣的技巧才能把它寫得更好。最後發現用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去寫就好了。
-
主持人
主持人:通過這樣一次比賽,對我們工作能力和生活的感悟有沒有什麼影響?
-
嘉賓
高聞悅:作為一名國門衛士,我從王繼才身上學到了他的忠誠衛國的精神。他説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對於我們每一位海關官員而言,守國也是守家,口岸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我們更應當把這種價值堅守當成一種追求,讓我們能夠從內心去做一名讓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國門衛士。只有守牢國門一線,國民才能安居樂業。從生活的角度來講,我認為就應當多給親人一些理解支援。當忠孝難兩全的時候,要更多地追求大愛,多一些溫情陪伴,多一些換位思考。
-
嘉賓
姜浩瀚:我平時在國資委從事物業管理和垃圾分類的工作,這些工作都具有比較強的群眾性,平時也都是指導企業服務人民群眾。這樣的工作經歷,對於我理解電影中幾次出現的軍民魚水情的場景,對於我對朝鮮族群眾、幹部和官兵人物形象的理解都有幫助。從電影開頭,王文清政委政委坐著的車途徑的地方道路失修,人民群眾幫助他抬車,到王成犧牲以後,王芳有一次慰問表演的時候,突遇美軍轟炸,為了掩護同志,王芳自己受了傷。來接王芳的只有一名戰士,朝鮮族的金大爺義無反顧和幾名朝鮮族群眾抬起了擔架,運回王芳。通過參加這次影評活動,增強了自己為人民服務的一種信念。其次,對於工作的感悟。王芳在創作的過程當中,她幾次提交了自己的創作成果,給王文清,但是都被王文清提出的一些不同的問題給問到了,歷經多次修改,最終一躍完成了昇華。這與我們日常工作有相通之處,我們政府機關的公務員做文字工作並不是簡簡單單寫文字資料,寫文字材料本身既是做事情,是用文字來做事情,寫文字和王芳的創作是有相通之處的。文件政策聯繫着千家萬戶,一定要慎之又慎。只有把背後的事情思考清楚了,真正理解了這個事業,找到了辦法,從頭到尾要捋成一個很順的邏輯,這樣出現的文件才是合格的。這就是我的兩點體會。
-
嘉賓
王林生:活動的主題是紅色教育,通過這個活動,對我本身有一種精神的洗禮。在寫評論過程當中,也是對自己心靈洗禮的總結。我總是在想,它對於我們工作能力,包括生活有哪些影響,我認為在精神洗禮完之後,還是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對先輩最好的紀念。
-
嘉賓
陳曉:經過這次競賽以後,對我工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個很大的提點。首先非常感謝組委會能夠讓我獲獎,既是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但是也看到其他獲獎者的作品,認識到在文字方面我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方面,要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雖然我們是做交通工作的,可能跟文字並不是特別緊密,但是每天都要跟文字打交道,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着重地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文字工作能力。在生活方面,經歷過這次競賽之後,讓我更加深刻理解和認識到,我們黨和祖國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這種幸福生活。我覺得對這些革命先輩最好的報答就是要積極向上地過好每一天。
-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參加這次影評寫作能力競賽,最深刻的感受和最深的印像是什麼?
-
嘉賓
高聞悅:作為一名剛加入海關隊伍一年的新人,我從這次比賽當中重溫了紅色記憶,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們,他們的紅色精神。同時也能激發我堅定理想信仰,立足工作崗位,用行動來詮釋人民海關為人民的價值理念,堅決守好國門安全,能讓我在國門一線綻放我的青春力量。這就是我對此次比賽最大的一種感觸。
-
嘉賓
姜浩瀚:這次最深的感受是重溫老電影它是重溫理想信念,再次被感動的過程。理想信念就像精神之鈣,共産黨人的鋼筋鐵骨是靠精神之鈣鑄就的。共産黨人有了堅定的信念,就能經受血與火的考驗,經受名與利的誘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標前進。今天共産黨人要完成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崇高事業,更加要堅守理想信念,堅定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永鑄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魂。這些老電影它們的內容往往與我們的理想信念很一致,價值觀和創作理唸有一種內在的統一,潤物細無聲地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些問題。看紅色老電影對於我來説,是牢記初心使命、增強理想信念非常好的自我陶冶,同時也是一個藝術上的享受,歡迎大家常看常新,與諸君共勉。
-
嘉賓
王林生:從研究的角度來講,我認為最大的感受是電影産品、文化産品一定要回歸它的文化本體。在以往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太多娛樂化的內容。很多娛樂化的內容,背後有資本的控制。所以有很多娛樂化不良的引導,在很多文化産品裏面是真實存在的。在未來文化市場、文化産業發展過程中,我認為回歸文化的本體就是文化産品本身一定要有一種正能量、一種正向的理念在裏面,這是我參加這次活動最大的體會。
-
嘉賓
陳曉:我參加這次活動最深刻的一個感受是現當代有很多優秀的文藝作品,跟我們以前一些經典的作品有一點點不同,它們把目光放到了曾經的歷史人物作為普通人的一面。我們經常在看很多經典電影的時候,會對其中歷史人物特別崇敬,但是無形當中也有一種距離感。但是尤其是今年的很多優秀作品,拉近了我們與歷史人物的距離,會讓人覺得他們這些人也曾青春年少曾經真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和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在這種精神感召下,更讓我們覺得現在這種和平安定的日子得來不易,也讓我覺得這些人物他們變得豐滿了起來、立體了起來。最深刻的印像是和很多的青年朋友一起去觀影。看《守島人》這部電影,電影結束之後,現場很多的青年朋友都是紅了眼眶,或者被感動得淚水漣漣。使我覺得青年朋友對於這種奉獻精神都是能夠有共鳴的,也讓我看到了我們國家可以永遠相信這樣的中國青年,有這樣的中國青年,我們一定會有強大的祖國。
-
主持人
主持人:最後時間留給各位嘉賓,帶我們重溫一下這些經典的電影吧。
-
嘉賓
高聞悅:《守島人》這部電影處理得非常好的是,把自然環境的影像呈現出了自然真實和藝術真實的辯證統一,感官震撼力非常強,讓人們有感於心,而且讓觀眾實現影像的文字化和情感化的轉化。尤其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在電閃雷鳴之夜,也是王仕花在島上産子之時。那個時候王繼才沒有接生經驗,島上缺少醫療條件,而此時王仕花已經疼到無力説話。這種情景本身就非常讓人揪心,而此時窗外暴風驟雨的聲音也是非常大,在電話裏聽接生指導也是非常不清楚。此時自然場景的處理是白浪翻天、大雨滂沱,動者是外面疏密急浪的雨點,靜者是王仕花咬牙停頓的疼痛。動與靜的結合,營造出雙重的壓迫感,非常具有藝術處理的專業性。背後是王仕花汗液濕透的被褥,眼前是狂風搖擺的燈光,這種時候風雨的力量真的是直抵人心,讓我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
嘉賓
姜浩瀚:剛才聊了這麼多鏡頭和表現手法,我們重溫一下電影經典的一幕,相互認親的一幕。最後電影的高潮是王芳和王文清、王復標兩位父親在一塊相認。電影改編自巴金的小説《團圓》,《團圓》也就是它的主題,這個懸念伴隨着整個電影的始終。自始至終好像有一個矛盾解決了,另一個矛盾解決了,但是始終有一個大的懸念沒有揭曉,這個懸念一直保留到最後一刻。當這個懸念揭曉的時候,王復標作為一個工人階級的父親,跟一位戰士的父親站在了一起,這一幕具有極強的震撼力。他們通過這樣一種革命關係以及父女親情,體現出了革命戰士的矢志不渝。這是第一方面。同時在兩位父親和王芳這樣的一種關係裏,體現出了一種血緣的傳承和親情的傳承,同時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前後繼承性。我們的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也好,還是後續的建設也好,前赴後繼的精神,始終綿延不覺的精神,與中華民族內在的精神也有一定的呼應。我覺得這是非常經典的一幕。
-
嘉賓
王林生:電影裏有幾個點大家應該關注一下,它塑造了幾組對比的形象。第一,人物之間的對比。任務小隊和間諜人員之間的對比。一方面是為了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是敵對分子不讓你完成任務。第二,顏色之間的對比也非常鮮明。整個背景是在東北大雪天的背景下寫的,我們的特工人員穿的都是黑色的衣服,包括敵對勢力也是穿的黑色衣服,形成了視覺刺激。第三,正義和非正義信仰和力量上的對比。在完成這些對比之後,最值得關注的是電影本身到最後把精神導向了一種對信仰和希望的堅持,尤其是當周乙把兩個失去父親的孩子領到了母親身邊,本身就有一種寓意在裏面,我們的事業還有我們的孩子來繼承。最後周乙在電影裏把叛徒也是解決掉了,給我們傳遞的一個資訊是,我們一定要為我們的信仰來為之奮鬥、來為之犧牲。謝謝。
-
嘉賓
陳曉:我想給廣大青年朋友推薦《1921》和《革命者》這兩部電影。《1921》是一個群像的電影,以全景式的鏡頭為我們描述了中國共産黨建立的過程。其中有很多有閃光點的時間節點。在這部電影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青春年少的革命人物,這是一部青春的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青春年少的青年們,是如何用星星之火來燎原的,為濃重的黑夜撕開了一個明亮的未來。《革命者》這部電影則是聚焦了李大釗先生,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時光。這部電影它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展現的不僅是一個為了革命奔走呼號的革命先鋒的形象,同時也是給我們展現了一位敦厚謙和的守常先生,我們生活中能夠親近可感的人物形象。所以我想推薦給廣大青年朋友。
-
主持人
主持人:感謝四位嘉賓,今天我們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幾位嘉賓,也感謝螢幕前的網友們對我們今天節目的關注。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