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佈會。"十四五"時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關鍵五年。進入新發展階段,北京主動在戰略前沿和尖端領域搶佔發展制高點,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和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8月11日,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今天的發佈會,對發展規劃進行發佈和解讀,並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姜廣智先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彭雪海先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會一級巡視員沈金坤先生,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林劍華先生。下面,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姜廣智副局長介紹《規劃》的主要內容。
-
嘉賓
姜廣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已於8月11日以市政府名義正式發佈實施。今天,我重點就《規劃》的核心內容、主要亮點等作簡要解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競相涌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等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並要求"騰籠換鳥,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在轉變動力、創新模式、提升水準上下功夫"。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北京必須擔當起國家賦予的戰略使命和歷史責任,主動在戰略前沿和尖端領域搶佔發展制高點,率先形成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産業方陣,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
作為全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的發展藍圖,《規劃》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城市總體規劃為遵循,推動産業"換核、強芯、賦智、融合",加快産業基礎再造提升、産業鏈條優化升級、智慧綠色全面覆蓋、製造服務深度融合、區域發展開放聯動"五個突破",推進動力轉換、效率提升、結構優化"三大變革",力爭到2025年,高精尖産業佔GDP比重30%以上,培育形成4-5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基本形成以智慧製造、産業網際網路、醫藥健康等為新支柱的現代産業體系,將積體電路、智慧網聯汽車、區塊鏈、創新藥等打造成為"北京智造""北京服務"的新名片,為我國提升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更好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網路強國和數字中國做出北京貢獻。
一、《規劃》延續一條主線
即面向全球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聚力發展高精尖産業,加快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近年來,北京主動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變革、産業變革,深度對接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北京的科技、人才密集優勢,在構建高精尖産業體系方面持續探索與實踐。2017年底發佈新一代資訊技術、醫藥健康等10個高精尖産業發展指導意見。針對5G、智慧網聯汽車、工業網際網路、機器人、超高清視頻等細分方向出臺了具體行動計劃和方案,加快前沿新興領域佈局。
"十三五"時期,高精尖産業逐步成為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0年高精尖産業實現增加值佔GDP比重27.4%,較2018年提高2.3個百分點。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特種機器人、創新藥、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領域處於國內甚至全球領先地位,涌現出一大批行業標桿企業。
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強化資訊、生物技術對産業變革的創新引領,搶抓積體電路、智慧網聯汽車、區塊鏈等新興産業發展機遇,進一步聚焦十大高精尖産業中的重點領域或關鍵細分,提出構建"2441"新型産業體系,打造高精尖産業2.0升級版,即做大新一代資訊技術和醫藥健康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産業,做強積體電路、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四個特色優勢的"北京智造"産業,做優區塊鏈與先進計算、科技服務、智慧城市、資訊內容消費四個創新連結的"北京服務"産業,加快佈局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雙碳技術等一批未來産業。
從産業地位上看,上述這些方向有的是為當前經濟增長提供硬支撐,有的是為未來發展積蓄新動能。從産業形態上看,體現了我市把握産業轉型升級和變換發展賽道機遇,培育跨界融合、協同共生的新業態;促進産業上下游貫通,構建研發、製造、服務等各環節聯動迭代的新鏈條;強化數字化賦能,打造創新驅動産業發展的新範式,是對十大高精尖産業內涵的進一步豐富和昇華。
二、《規劃》體現了"五個突出"
該《規劃》是一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規劃,是一個體現創新驅動發展的規劃,是一個強調産業鏈韌性和安全的規劃,也是一個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規劃。
一是《規劃》突出了高端智慧綠色方向。保持疏解一般製造業和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戰略定力,以更高、更優標準推動一般製造業企業疏解,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慧+"産業,促進産業節能減碳,提高産業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在發展指標上,提出到2025年,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70萬元/人,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達到3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均較2020年下降5%等目標。具體路徑上,開展産業競爭力評估,加快全産業鏈優化升級,加快生産範式智慧化、促進高端製造服務化、實現發展方式綠色化、推進産品服務品質化。
二是《規劃》突出了創新引領數智賦能。提出全面對標全球産業創新前沿,着力發展引領技術創新、帶動能力強勁的行業,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知識産權的全球頂尖企業,主動佈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前沿技術,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在創新體系方面,將釋放三大科學城及國家科技設施建設形成的創新資源,以及近幾年我市在人工智慧、腦科學、新藥研發等領域超前佈局的重大科技設施平臺的創新勢能,促進産業鏈創新鏈高效協同。同時,我們統籌推進高精尖産業發展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標桿企業,實施一批標桿工程,構建基於數字化智慧化驅動的競爭新優勢。
三是《規劃》突出了聚焦産業鏈發展新集群。在智慧製造與裝備、醫藥健康、産業網際網路、智慧網聯汽車等領域,繪製産業鏈圖譜,找準並補強短板弱項,培育形成一批兼具規模體量與核心競爭力的萬億級産業集群,實現産業能級再上新臺階。支援企業梯次成長躍升,加快構建以産業鏈"鏈主"企業帶動、單項冠軍企業跟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聚梯次有序、融通發展的産業生態。支援"鏈主"企業整合上下游資源,帶動産業鏈關鍵核心配套企業就近佈局,形成若干具有"竹林效應"的産業集群。
四是《規劃》突出了跨區域深度協同。《規劃》提出推動區域特色化、差異化、聯動化發展,構建"一區兩帶多組團"空間佈局,即在經開區和順義深入推進創新型産業集群示範區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示範區;在北部地區對接三大科學城創新資源,推動海淀、昌平、朝陽、順義等區打造研發創新與資訊産業帶,南部地區依託經開區,推動豐臺、大興、房山等區打造先進智造産業帶;建設通州網路資訊安全、石景山虛擬現實、懷柔高端科學儀器和感測器、延慶無人機、平谷智慧農業等多個産業組團。具體到各區層面,《規劃》既明確了各區重點發展的2-3個産業方向,鼓勵各區保持發展定力深耕細作,也支援豐台區和房山區在軌道交通領域、海淀區和昌平區在智慧終端領域、豐台區和經開區、大興區在航空航太領域、朝陽區和順義區在智慧製造與裝備領域,開展跨區"研發+高端製造"的協同試點示範。同時,立足京津冀整體謀劃重點産業鏈佈局,以新興産業作為突破口,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聯動,協同推進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改造升級。
五是《規劃》突出了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既強調卡脖子技術和顛覆性領跑技術的自主攻關,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專利,逐步提升國産化産品的配套比重;也強調開放創新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發揮"兩區"建設政策疊加優勢,深度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組,推動國際産能合作提質升級。包括高水準推動數字貿易示範區建設,增強北京在全球數字領域的先導性、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中日、中德等國際合作産業園建設,集聚一批國際化經營的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努力建成我國對日、對德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推動本市高精尖産品、技術和服務主動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提升産品品質;鼓勵企業加快海外知識産權佈局,參與國際標準研究和制定。
三、《規劃》提出了明確的推進路徑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重點實施"八大工程"。一是萬億級産業集群培育"五個一"工程,按照每個集群"一本實施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支産業基金、一批重大項目、一組重點承載區域"的思路,再造2-3個萬億級産業集群、2-3家萬億級市值企業。二是産業"築基"工程,制定並滾動實施高精尖産業"卡脖子"攻關清單,力爭10個核心技術産品基本滿足高端裝備製造和國家重大工程需要。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接棒"工程,依照創新項目成熟度整合研發、轉化、産業化、應用場景資源分段接力支援,引導"三城"重大創新成果在京落地。四是企業"登峰"工程,建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新增500家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企業、10家産值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50家單項冠軍企業和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一批能夠進入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第一梯隊的頭部企業。五是産業鏈強鏈補鏈工程,選擇10個産業鏈開展強鏈補鏈示範,探索形成以"鏈主"企業為頭雁引領、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緊密跟隨的"産業雁陣"。六是"新智造100"工程,推進"十百千萬"升級計劃,打造10家産值過百億的標桿性"智慧工廠",建設100個智慧工廠,推動1000家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企業智慧化改造升級,培育萬億級智慧製造産業集群。七是服務型製造領航工程,支援先進製造企業由産品設備生産商向智慧化産品與服務提供商轉型,新增100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20個示範平臺和一批示範項目,創建全國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八是京津冀協同智造示範工程,實施10個京津冀協同智造重大示範項目,建設京津冀聯通共用的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雲平臺。
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市高精尖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先進製造業和軟體資訊服務業高位開局。今年1-7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9%,兩年平均增長17.1%,增速繼續位列全國第一;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29%左右。重點産業投資同比增長33.8%,快於全市平均增速,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80.5%。我們預期今年高精尖産業發展將取得"開門紅",為"十四五"時期高品質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以上,就是我對高精尖産業規劃的介紹,最後再次感謝關心支援北京高精尖産業發展的媒體界、産業界的各位朋友,希望我們一起攜手努力,共同推動實現"十四五"北京高精尖産業發展藍圖!
-
主持人
謝謝姜廣智副局長的發佈。下面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金坤一級巡視員介紹"十四五"時期經開區規劃的相關情況。
-
嘉賓
沈金坤:根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及《"十四五"時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建設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規劃》,我委制定了高精尖産業規劃。目前,高精尖産業規劃已完成了與市級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的深度對接、與經開區"十四五"發展規劃的緊密銜接,確保專項規劃具有前瞻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一、編制情況及總體思路
産業規劃工作整體上圍繞"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的發展要求,按照"破立創新、快速迭代、專業分工、緊密協同"的工作思路,先後調度課題組開展規劃溝通、專題座談十余輪,並組織課題組共同與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兩區八鎮等相關部門座談,吸收建議百餘條。現已形成較為系統的規劃成果。
"十四五"産業規劃是開發區首次從國家高精尖産業自主可控發展站位推進的重要規劃,産業治理模式首次從産業鏈調度向産業生態營造轉變的創新規劃。亦莊新城當前處於225平方公里城市再構重塑的關鍵階段,有條件、有能力為高精尖産業的發展定制打造開放之城、創新之城。在總體思路上,圍繞"擔綱戰略、創新破立、聚焦高端、集群倍增"的産業規劃核心主線,將自上而下的國家戰略支援和自下而上的創新要素聚集聚合起來,通過龍頭帶動、集群聯動、平臺推動、政策驅動的組合拳,持續輸出"中國技術""中國體系""中國方案",實現産業集群"提級、提速、提質、提效"發展。在發展目標設定上,我們圍繞"重點項目-産業鏈-産業集群-創新生態"點線面體的整體策略,提出到2025年,基本確立國際一流水準産業代際優勢,累計新增投資2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8000億元。
二、《規劃》主要內容
"十四五"時期,按照"4+2+1"産業發展格局,高精尖産業規劃進一步聚焦四大主導産業,在體現國家使命、首都職責下,聚焦"生態引領、代際突破、開放融合、群體躍進"的發展思路,展示經開區發展高精尖産業的新擔當和新作為。
一是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領先發展。專項規劃重點突出"四新",順應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明確新定位、提出新路徑。點上聚焦突破,強化國家戰略擔當,以積體電路"雙1+1工程"等新代際重大項目為帶動,瞄準新一代資訊技術領域重點"卡脖子"環節精準發力突破,增強前沿代際儲備。此外,以培育信創體系為主線,構建"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引領、模式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國家資訊技術應用創新基地。面上整體升級,注重産業之間的交叉融合創新,推動人工智慧、下一代移動通訊、物聯網和雲計算等産業形成多極支撐,帶動基礎材料、關鍵晶片、高端元器件、新型螢幕件、關鍵軟體集群升級,打造數字經濟的標桿區。通過推動資訊産業提級發展,力爭到2025年,産值規模達到2000億元,形成積體電路、信創千億級産業集群。
二是推進新能源汽車與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協同發展。"十四五"期間是全球汽車産業邏輯轉換的關鍵時期,逐步由"整車-零部件"的單一鏈條組合向多元、多維、多鏈的産業生態轉型。經開區汽車産業不僅要鞏固高點、更要佔領前端,需要依託智慧網聯汽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注重發揮優勢、補充短板,推進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並行發展,保持高端汽車産能穩步擴大。大力培育智慧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無人駕駛等新興産業,加快培育智慧交通等接續産值,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交通-車聯服務"的開放共用、跨界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到2025年,産業集群總規模突破3200億元,為我國新能源高端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是推進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躍遷發展。把握"融合""前沿""交叉"三個關鍵詞,一是要在225平方公里基礎上,推進醫學、醫療、醫養、醫藥、醫械"五醫融合"發展,為生物技術和大健康創造更加完備的創新生態;二是聚焦幹細胞治療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等生物科技前沿,通過對標國家/北京高精尖産業生物醫藥規劃,我們鎖定了與三大科學緊密銜接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和創新醫療三大領域,以賽諾菲新一代胰島素等創新疫苗、體外診斷與檢測試劑、抗體藥物等重大項目為帶動,促進代際領先發展;三是發揮電子資訊、智慧裝備多元産業與生命健康交叉創新的網路優勢,支援醫學虛擬現實技術、醫療康復機器等交叉前沿項目發展。到2025年,突破1200億元的産值目標。
四是推進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示範發展。聚焦發展智慧機器人、智慧製造裝備、航空航太(軍民融合)産業,從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發力,培育"優勢産品+標桿工廠"的亦莊智慧製造新模式新業態。優勢産品輸出方面,以創新為驅動、以企業為主體、以應用為支撐,以機器人、智慧化裝備建設智慧化工廠,衍生智慧化高端産品,延伸智慧化服務,形成智慧化産業生態。標桿工廠建設方面,以(中法)智慧製造産業示範園、博世力士樂智慧工廠等重大項目為帶動,加快推動智慧工廠和應用生態示範區建設,為經開區構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精尖産業主陣地奠定堅實基礎。力爭到2025年産值突破1000億元。
五是推進未來新興産業創新發展。以"補短板、促協同、譜新章"為主線,主動切入顛覆性、前瞻性、融合性産業創新領域,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一是圍繞産業安全、産業可控、産業自主,提升對新賽道的敏感性和判斷力,積極培育模式領先的節能環保産業集群,推動新材料新能源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太融合發展,打造研用互促的新能源産業集群;二是圍繞"底層創新、融合創新、顛覆創新"三個層面,加強量子技術、奈米技術、超導技術等前沿成果的跟蹤轉化,持續拓展未來産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四大主導産業,堅持"生態引領、代際突破、開放融合、群體躍進"的發展理念,以産業規劃為引領,以産業落地為支撐,以産業高品質發展為着力點,展示經開區發展高精尖産業的新擔當和新作為。
-
主持人
謝謝北京經開區沈主任的介紹。下面請海淀區林劍華副區長,介紹"十四五"時期海淀區的相關情況。
-
嘉賓
林劍華: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按照發佈會安排,我簡要彙報海淀區"十四五"高精尖産業發展的核心內容。
一、高精尖産業總體情況
近年來,海淀區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深入聚焦建設中關村科學城,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聚焦大資訊和大健康産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高精尖産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全區十大高精尖領域營收2.65萬億元,佔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的八成以上;新一代資訊技術、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人工智慧、科技服務業的營收佔全市同産業的比重均在50%以上。在全區8500億的經濟總量中,大資訊産業佔比40%,科技服務業達到18%,金融業佔比12%。區域內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04家、獨角獸企業48家、上市企業247家。
到2025年,高精尖産業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努力超過60%,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軟體和資訊服務業營收達2萬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00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2%,獨角獸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未來五年,海淀區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力爭培育1-2傢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五千億級企業和3-5家千億級企業,培育10家左右高成長、高價值數字經濟隱形冠軍、獨角獸企業,發展壯大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骨幹型創新企業,打造1-2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形成國際一流的高精尖産業集群。
二、高精尖産業發展思路
前面發佈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將新一代資訊技術和醫藥健康列為全市國際引領支柱産業,佈局積體電路、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高精尖産業。我們將按照規劃,充分發揮海淀資源資源稟賦,加強底層技術創新和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從以下三個方面促進産業發展:
一是集中力量鞏固大資訊産業發展優勢。海淀區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營收已佔全市該産業總營收的77%,龍頭帶動效應非常明顯。近年來,海淀區持續緊抓大資訊創新平臺建設,積極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推動智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啟元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援智源計算與訓練平臺、區塊鏈算力實驗平臺等平臺建設,研發出"悟道2.0"、長安鏈等一批重大成果。培育了字節跳動、小米、百度、美團等一批領軍型龍頭企業,涌現出兆易創新、中科創達、第四範式等一批知名創新型企業;支援了國産晶片寒武紀思元、靈汐天機芯、龍芯,自主開源框架百度飛槳、曠視天元、一流Oneflow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落地了榮耀終端、紅棉小冰、奇岱松、阿波羅智慧技術等高精尖企業。
二是做強做優重點培育産業體系。,加強醫藥健康、智慧製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産業頂層設計和規劃,加快推動創新孵化平臺和項目落地。推動國際氫能中心、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正式啟動百放、巢生、聯影等一批專業孵化平臺。培育了科興、納通、騰盛博藥等一批龍頭創新型企業;圍繞數字化倣真設計、數字醫療、氫燃料電池、前沿新材料等底層技術方向進行佈局;落地了克諾爾、思靈機器人、華航唯實、醫療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多個創新項目。
三是前瞻性佈局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準確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大勢,前瞻性謀劃未來産業發展,瞄準"四個佔先,四個突破",聚焦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光子晶片、衛星航太、變革性材料開發等領域,打造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策源地,形成新的産業梯隊和增長點。持續推進量子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建設,打造"星谷"空天産業聚集區。對接衛星網際網路領域國家重大項目落地,引入星網網路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0余家創新型企業。
三、下一步重點工作
圍繞上述産業發展,下一步海淀區將充分發揮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5G等數字産業優勢,不斷提升創新能級,不斷強化底層技術佈局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數字經濟作為抓高精尖産業發展的基礎,利用數字經濟賦能海淀區高品質發展。今年5月我們還發佈了《中關村科學城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五個方面、15項重點任務。
未來海淀區將充分發揮"三區"政策疊加優勢,深入落實今日發佈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加快佈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謀劃引進一批高精尖産業標誌性項目,推動重大項目與空間資源精準匹配,深度參與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構重組,發揮好動力源作用,以數字經濟引領産業高能級發展,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精尖産業新體系。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海淀區林劍華副區長的介紹。下面請各位媒體記者們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
記者
新華社記者:"十四五"時期北京市綱要提出要精準推動疏解整治促提升,請問産業領域北京將如何統籌好疏解一般製造業和發展高精尖産業的關係?謝謝。
-
嘉賓
彭雪海:疏解一般製造業和發展高精尖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一體兩面",本質上是內在統一、相輔相成的。我們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2016-2020年全市累計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154家,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發展高精尖産業騰出了寶貴空間。高精尖産業的勞産率、單位要素産出量和研發創新能力都明顯高於全社會平均水準,單位能耗水耗和排放量顯著低於全社會平均水準,我們大力發展高精尖産業,將進一步降低對傳統要素資源的依賴,本身就是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的關鍵舉措,也是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內容,符合減量集約發展的要求。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保持疏解一般製造業和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戰略定力,一方面,優化調整存量,我們將從是否符合我市禁限目錄和退出目錄、是否達到環保排放要求、是否具備一定的智慧製造能力等維度研究建立存量製造業企業評估機制,實施製造業企業疏解提質的動態管理,更精準地推進存量企業調整退出、綠色化轉型和智慧化提升,支援存量企業轉型升級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優選高精尖增量,我們將全面對標全球産業創新前沿,着力發展引領技術創新、帶動能力強勁的行業,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知識産權的全球頂尖企業,主動佈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前沿技術,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
謝謝。
-
記者
《中國科技資訊報》記者:按照規劃,海淀區在推進人工智慧領域佔了先機,並且在前沿理論和關鍵性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我想問一下,下一步海淀區將推進哪些更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推進人工智慧?
-
嘉賓
林劍華:未來,海淀區將進一步深化落實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部署,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人工智慧産業發展。一是強化基礎前沿研究和人才引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打造人才高地,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方面産出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成果;二是支援企業加強底層技術創新佈局。通過"揭榜挂帥"、"賽馬"等方式,支援企業圍繞人工智慧晶片、作業系統及基礎軟體、核心演算法、創新平臺等重點方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三是推動人工智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訓練平臺等一批重點項目,研發具有技術先進性、國際引領性的系列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和高精度生物智慧模擬系統,超前部署通用人工智慧,服務科研及産業發展;四是大力推進人工智慧應用場景落地。深化人工智慧在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金融、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賦能産業轉型升級;五是優化産業空間佈局。聚焦未來科技大廈、藍潤大廈等核心主題樓宇和重點片區,聚集高端創新要素,承接頂尖科學家成果落地轉化;聚焦上地、軟體園、東升周邊,加速人工智慧企業總部建設;圍繞中關村壹號節點,延伸北清路沿線,聚集人工智慧標桿企業,超前部署通用智慧。
-
記者
中國交通廣播記者: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三地在園區共建和項目對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想請問"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如何推動京津冀協同向縱深發展?謝謝。
-
嘉賓
彭雪海:京津冀産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個重點突破領域之一,也是推進"五子聯動"的重要內容。在全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我們聯合河北、天津建機制搞對接抓共建,産業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聚焦一個核心、用好兩類主體、打造三個圈層、加快三大産業突破,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邁向更高層次、更高水準、更高品質。
圍繞一個核心,即完善京津冀産業創新生態。支援産業鏈"鏈主"企業整合上下游資源,帶動産業鏈關鍵核心配套企業就近佈局,形成若干具有"竹林效應"的産業集群。
用好兩類主體,即龍頭企業和政府引導基金。鼓勵龍頭企業特別是市屬國企到津冀地區投資強鏈補鏈項目,加強三地産業引導基金聯投聯動,支援龍頭企業設立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對京津冀産業協同項目的互認支援。
打造三個圈層。一是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打造環京産研一體化圈層,加強與廊坊北三縣等周邊地區發展協作,吸引一批北京"擺不開、放不下、離不遠"的産業鏈配套環節就近佈局。深入推進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二是北京向外100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産業功能互補圈層。圍繞疏解和承接,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兩翼"聯動、比翼齊飛。強化京津聯動,唱好"雙城記"。三是北京向外150公里左右,借助快捷高效的現代化交通體系,打造節點城市産業配套圈層。
率先突破三大産業。一是推動京津冀氫能全産業鏈佈局,以跨區域氫能貨運示範專線為牽引,加快氫能在能源、工業、交通、民生等多領域示範應用,帶動全産業鏈技術進步與産業規模化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産業城市群。二是完善以智慧網聯汽車為核心的京津冀汽車産業生態圈,推動場景、政策、佈局協同,提升區域內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新能源、智慧網聯加高端汽車的"2+1"零部件供應新體系。三是建設京津冀工業網際網路協同發展示範區,構建供需企業高效精準對接平臺,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和標桿示範項目。此外,在生物醫藥、都市産業等領域將繼續完善三地已構建的協作生態,探索分佈製造、協同製造等新模式。
謝謝。
-
記者
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我們看到《規劃》中提到市委對經開區有"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的發展要求,請問經開區下一步有哪些主要的謀劃和工作安排?謝謝。
-
嘉賓
沈金坤: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聚焦四大主導産業,聚焦"生態引領、代際突破、開放融合、群體躍進"的發展思路,展示經開區發展高精尖産業的新擔當和新作為。
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為例,經開區擬依託行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疫苗、細胞治療、基因治療、腫瘤靶向藥、高端醫療器械和人工智慧大健康等國家規劃的重點領域。
正在推進的重大項目有艾美疫苗、恒瑞北方總部、福貝創新藥物、永泰生物等,涵蓋了創新藥物、新型疫苗、細胞製劑等高精尖領域。
為推進經開區生物醫藥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在生物制藥領域,擬集中突破和引進大規模、高表達抗體生産技術,抗體偶聯藥物、雙功能抗體等新型抗體製備技術,細胞治療、基因治療製備技術等,鞏固現有疫苗産業優勢,佈局新型疫苗開發。
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重點發展結合3D列印技術、新材料技術的植/介入醫療器械。
在醫藥創新服務領域,佈局CRO、CDMO、臨床研究型醫院等公共服務平臺。
未來將繼續優化産業資源,根據産業鏈梳理薄弱環節,對標國際國內頭部企業,推動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戶經開區。同時,在亦莊新城內,規劃集中連片約1500畝工業用地用於支撐産業發展,打造新型製劑、新型抗體、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高端植入介入産品等高端製造新片區。
謝謝。
-
主持人
謝謝沈主任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提問就到這裡。感謝各位領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大家發佈並解讀《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同時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繼續對首都的高精尖産業發展給予關注和報道。本場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