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是我市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對於健全本市應急管理工作體系、指導突發事件應對、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日前,新修訂的《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現已正式印發實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市總體預案》的修訂情況,今天我們專門邀請到了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的領導,向大家發佈並解讀《市總體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情況,並回答我們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出席本場新聞發佈會的各位發佈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韓耕先生,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錢山先生。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北京市水務局水旱災害防禦處劉洪偉處長,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衛生應急辦公室曹昱主任。首先,有請北京市人民政府韓耕副秘書長髮布並解讀《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21年修訂版)》總體情況和修訂要點。
-
嘉賓
韓耕: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北京應急管理事業的關心、支援和幫助。新修訂的《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21年修訂)》(以下簡稱《市總體預案》)已於7月9日正式印發實施,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市總體預案》的修訂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加快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國家和本市應急管理經歷了理念的革新和體制機制的重塑。《市總體預案》作為本市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是應對四大類突發事件的整體制度安排,自2004年印發實施以來,對於健全本市應急管理工作體系,指導突發事件應對,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重大活動舉辦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相繼於2005年、2010年、2016年進行了修訂。今年恰逢黨的百年慶典,值此繼往開來,向着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重要歷史節點,修訂《市總體預案》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新版《市總體預案》的修訂,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精神的實際行動。新版《市總體預案》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等新時代應急管理理念為指引,突出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對預案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進和完善,進一步強化了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第二,新版《市總體預案》的修訂,是適應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重大調整的具體舉措。本市於2018年底成立市應急管理局,在持續加強黨對應急管理工作各領域、全過程領導的同時,相關部門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職能也有了新的調整,新修訂的《市總體預案》重新梳理明確了相關專項應急機構和部門的突發事件應對職責。同時,將近年來陸續規範的各類應急機制,納入《市總體預案》有關章節,進一步突出首都特色和首善標準,更加注重事前預防,強化風險控制、落實各級責任,把預案的實操性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加以細化完善,提升實用性和科學性。
第三,新版《市總體預案》的修訂,是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特大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一次經驗總結。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北京市在防控工作中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等創新做法,是首都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和豐富發展,《市總體預案》將疫情防控中黨的堅強領導體制、科學決策機制、社區防控做法等加以總結固化,進一步健全完善了本市應急管理制度。
在修訂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蔡奇書記、陳吉寧市長等市領導多次審議修改,全市應急體系各單位積極參與。修訂後的《市總體預案》共8個部分、149小節,其中83小節進行了修改,佔總數的56%。8個部分包括:總則、組織機構與職責、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恢復與重建、應急保障、預案管理、附則與附件等,其中新增預案管理部分。
具體來講,新版《市總體預案》重點針對以下9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一是構建了“黨委領導、統分結合”的應急指揮組織體系。進一步突出了市委對應急管理全領域、全鏈條、全流程的統領地位,把強化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到實處。明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條塊結合,專業處置、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構建了在市委統一領導下,市應急委、市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市委平安北京建設領導小組等機構分別負責,統分結合的首都應急指揮組織體系。結合疫情防控經驗,完善了巨災條件下的應急體制機制。
二是完善了“協同聯動、反應靈敏”的首都特色應急機制。根據多年來實踐經驗,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堅持區域協同、聯防聯控,健全完善首都地區和京津冀地區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明確啟動條件和基本內容,強化與國家有關部門、駐京部隊、中央在京單位以及周邊省區市的聯防聯控,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層面和本市層面的應急指揮關係。
三是更新了相關機構和部門的應急工作職責。調整市應急委領導成員,強化市應急委的統籌和執行能力。將市應急委下設的市級專項指揮部由19個增加至21個。增加了鄉鎮(街道)關於開展風險排查、組建基層應急隊伍的職責。依據機構改革後各部門和單位“三定”職責,調整四大類、52小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基本分工,明確市級主責處置部門。結合近年來重大活動應急服務保障經驗,總結和固化了重大活動應急管理機制。
四是貫徹了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應急工作理念。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的理念,增加風險管控有關要求。同時,提升預警資訊發佈的及時性、權威性和覆蓋面,特別明確對特殊群體的覆蓋,對老、幼、病、殘、孕等群體,以及學校、醫院、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偏遠地區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發佈預警;在社會救助與撫恤中也新增了對特殊群體的重點關注,強化基本生活保障。進一步理順了應急、民政、商務、財政、突發事件主責部門等開展應急救助的職責分工。
五是強化了突發事件資訊報送和發佈有關工作要求。對於能夠判定為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等級的,事件本身比較敏感或發生在重點地區、特殊時期的,可能産生較大影響的突發事件或突出情況,相關機構或單位要立即報告市委總值班室和市應急辦,詳細資訊最遲不得晚於事件發生後2小時報送。遇有重大突發事件,主責部門要加強網路輿情的監測與響應,第一時間通過權威媒體向社會發佈資訊,最遲應在5小時內發佈。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24小時內組建新聞發佈中心,及時、準確、客觀發佈突發事件資訊。
六是建立了更加科學的突發事件分級響應機制。進一步強化先期處置聯動機制,力爭做到“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將本市應急響應由高到低劃分為四級。原則上,四級由區委、區政府啟動;三級由市相關專項指揮部啟動;二級由市應急委、市委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市委平安北京建設領導小組等領導指揮機構根據市相關部門建議啟動;一級由市委、市政府啟動。根據多年來實踐經驗和首都定位的特殊性,對各級響應的啟動條件進行了突破創新,不再與突發事件的等級劃分標準完全對應,而是以事件等級標準作為重要參考,充分考慮應急資源與能力狀況實行分級管控。同時,結合疫情防控經驗補充了衛生領域等應急處置措施。
七是完善了更加貼近實戰的現場指揮處置機制。基於對近些年各類突發事件現場應對處置的復盤總結,針對突發事件現場的快速組建、秩序管控、協調聯動等重點事項,對原有內容作了進一步完善,使之更加貼近實際。落實科學應急的工作理念,規範現場指揮部運轉機制,明確提出現場指揮部應維護好事發地的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員救治與疏散、群眾安置等工作。
八是健全了應急保障工作體系。汲取疫情防控中物資管理工作經驗,明確本市建立健全平時服務與災時應急相結合、實物儲備與産能儲備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機制,實現應急物資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撥,並建立了由市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的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體系。首次明確了應急物資産能儲備機制,明確産能儲備工作環節和責任主體。此外,還優化了技術保障、力量保障、法治保障等其他應急保障相關內容。
九是加強了應急預案管理有關要求。新增“預案管理”章節,進一步完善了本市應急預案體系構成和職責分工。明確政府及其部門應急預案由總體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部門應急預案、應急保障預案、巨災應急預案,以及為應急預案提供支撐的應急工作手冊、事件應對行動方案等組成。將市級專項應急預案目錄由41個增加至48個。同時,強化了各級制訂修訂預案和開展演練的具體要求。
關於《市總體預案》修訂情況,我就簡單地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再次向今天到場的媒體朋友們表示感謝,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繼續關心支援北京市的應急管理事業。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歡迎和願意回答各位記者朋友的問題。
再次謝謝大家。
-
主持人
感謝韓耕副秘書長的發佈,下面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各位媒體記者朋友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有一個問題想請問錢局,咱們這個新修訂的《市總體預案》中,增加了預案管理這一章,請問具體新增了哪些要求?包括今後如何推動這個《市總體預案》的貫徹落實?謝謝。
-
嘉賓
錢山:謝謝你的提問。關於你提的第一個問題,在新修訂的市總體預案當中,專門增加了預案管理一章,這主要是將原來分散在原總體預案當中的預案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整合與優化,本着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原則,將預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協調、編制、銜接、備案、演練、評估和宣教等各個要素環節進行了系統歸納,並作為總案的重要章節體現出來,這樣做,使得我們預案體系建設工作更具有系統性和嚴謹性。具體到新增了哪些內容,我想我們總的思路是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防範意識,牢牢把住防範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預案體系更加完善。修訂前,市級應急預案包括了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三類內容,新修訂後,我們增加了應急保障預案、巨災應急預案兩類,這樣使得我們預案分類更加全面。同時,各類預案編制要制定與其配套的應急工作手冊和應急應對的行動方案等支撐性文件,防止和避免出現預案“上下一半粗”的情況。
二是應急預案管理的職責更加清晰。明確了市應急辦負責統籌預案體系建設,綜合協調市級專項指揮部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的銜接工作,各區、街道、鄉鎮根據上級應急預案體系和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事件的應急預案。
三是預案編制更加科學。各級各類的預案要在編制前開展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的調查,涉及重點領域的預案制定,還要開展情景構建,這樣做使得我們的預案編制更加貼近實際,從而進一步增強預案的實用性、操作性和時效性。
四是預案動態管理更加趨於規範。各級各類預案要按照要求做好備案、宣傳、培訓、評估和持續更新修訂,保持預案的生命力。各部門、各區要制定檢查應急預案工作的落實情況。
五是應急預案演練更加凸顯。要求市各相關專項指揮部和部門每年要進行綜合性的應急演練和單項的應急演練,不斷地檢驗預案的品質,並加以改進和改善。
關於如何推動《市總體預案》的貫徹落實,當前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宣傳培訓。以此次新聞發佈會為契機,開展系列宣傳報道,做好預案全文的公開發佈,召開覆蓋整個應急工作體系的視頻會議,讓社會公眾了解預案,各級政府部門熟悉預案,各級應急工作人員掌握預案。
二是制定印發《北京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該計劃從健全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完善應急預案管理機制、優化提升應急預案制定和使用品質、提高應急演練針對性和時效性、提升應急預案宣傳培訓水準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4項工作任務,並明確了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我想,這24項任務的實施是落實《市總體預案》的具體抓手。
三是加強對全市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統籌管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綜合協調,分類指導和監督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推動市級總體預案的落實落細落地,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請問衛生健康委的曹主任,這次的《市總體預案》在修訂過程中,從疫情防控中直接汲取和獲得的經驗有哪些?謝謝。
-
嘉賓
曹昱:謝謝你的提問。新冠疫情爆發以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應急處置、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等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本市在防控工作中採取的組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建立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等創新做法,是首都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和豐富發展。為進一步健全本市應急管理體系帶來了重要的啟示。《市總體預案》,多方面都根據疫情防控經驗進行了完善:
一是在指揮及協調聯動方面,將市委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納入市委領導、統分結合、首都應急領導機構總體佈局中,當本市啟動一級響應時,可吸納必要的國家有關部門、駐京部隊、中央的在京單位以及京冀等周邊省市區的相關單位負責同志進入市級指揮機構,必要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請示黨中央、國務院,經批准後啟動首都地區應急協調機制,協調國家有關部門、軍委辦公廳、中央在京單位和周邊省(區、市)等有關方面,共同參與突發事件防範與應對工作。
二是在應急處置措施方面,根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具體列出了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在市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機構的統一指揮下,事發地的區政府重點地區管委會或市相關部門、有關單位可採取的四項措施,如停工、停業、聽課、限制或者停止使用有關的公共場所、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活動等。
三是在物資保障方面,根據疫情應對中的物資管理經驗,明確本市建立健全平時服務與災時應急相結合,實物儲備與産能儲備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實現應急物資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撥。各相關部門分別建設本行業、本區域的應急物資監管、生産、採購、儲備、更新、補充、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確保突發事件應急所需物資及時能夠供應。
我的解答結束,謝謝。
-
記者
《北京青年報》記者:請問水務局,今年以來,包括鄭州等多地都發生了極端的天氣,請問如果北京發生類似的事件,將如何應對?謝謝。
-
嘉賓
劉洪偉:今年全國各地發生了極端天氣,我們也是高度關注,深刻進行反思和復盤,對一些暴雨洪水及時不斷總結我們在應對過程中的不足,汲取經驗教訓。今年北京汛期的降水偏多,入汛以來,到7月底,全市平均降雨量有482毫米,是去年同期降水量的2.8倍,是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的1.7倍。北京的主汛期就是“七下八上”,防汛抗旱的形勢也是複雜嚴峻的。《市總體預案》發佈實施之後,實際上為洪澇災害的應對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也是在市防汛指揮部、市應急委領導下,立足於最不利的情況、最惡劣的形勢,堅持底線思維,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各項工作,來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城市運作的安全。我們做幾項工作:
一是強化監測預警和會商研判。以預報、預警、預演、預案這“四預”的措施為抓手,針對重大災害性天氣的過程,加強洪澇風險的會商研判,提前對洪水、山洪、積水內澇等風險進行預測預報,努力提高預報的精準度,延長預見期。及時發佈洪澇災害的防禦提示資訊和預警資訊,提醒提前做好防範應對。我們也通過模型和數字化技術,對洪水的發生、發展進行預演,科學合理地安排洪水出路,並且不斷地修正、訂正防禦洪水的方案預案。
二是強化水工程的調度。我們按照流域單元、超前準備、系統安排、固守底線的原則,充分發揮流域內防洪工程體系的主和弦作用,把各項工作準備落實在洪水發生來臨之前,強化全過程防禦。雨前提前對水庫、河道、排水管網進行預泄調度,為暴雨洪水騰出排泄空間。雨中科學地精準實施水庫、河道、閘壩、蓄滯洪澇區的水工程聯合調度,精細的實施城區“廠、網、河”的聯合調度,雨後做好超汛洪水的調度,充分利用好雨洪的資源,發揮好水利工程防洪減災的綜合效應。
三是強化巡查防守。我們強化河道行洪的管理,及時清除河道內的行洪障礙物,對河道提防、水庫的塘壩等等加強巡查防守,提前在重點一些部位預置物資物料和搶險救援力量,努力做到險情早發現、早處置,及時派出工作組和技術專家,來指導洪澇災害的應對,做好搶險技術支撐和保障。
四是突出防禦重點。着重抓好三個方面的重點難點薄弱環節,主要是水庫的安全渡汛、山洪災害以及城市積水內澇三個方面,強化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上崗履職,我們也加強培訓,加強工作監督,嚴格控制水庫違規的超過汛限水位運作。
山洪災害方面,着力提升預警的準確性和資訊傳遞的及時性,提前做好受影響區域的人員轉移。積水內澇方面,還是細化城市防洪排澇措施,加強易積水點的佈防布控,統籌安排搶險裝備和應急力量,迅速處置積水險情。
我們在做好上述四項措施的基礎上,還是要根據洪澇的發生發展演變的整體過程,在實際防範應對中及時調整和細化相關的工作措施。做好重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的應對工作,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單位和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只有大家共同來參與了,才能最大程度地減輕洪澇災害的風險,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城市運作的安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謝謝。
-
主持人
好,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就到這裡。通過剛才各位領導的發佈和答問,我們可以看出,新修訂的北京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構建了“黨委領導、統分結合”的應急組織體系,完善了“協同聯動、反應靈敏”的首都特色應急機制。在此,我們再次感謝韓耕副秘書長、錢山局長,還有劉洪偉處長,還有曹昱主任來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我們介紹相關的情況。同時,我們各位媒體記者會後如果有什麼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市政府新聞辦進一步聯繫。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