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新聞發佈會。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在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了北京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佈會。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邀請北京市有關單位和區的負責同志、基層單位負責人介紹北京市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的有關情況。邀請一線優秀共産黨員代表介紹他們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幹事創業的情況。今天是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首場,主題是黨史地方誌工作。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市有關單位領導同志,向大家介紹北京市黨史地方誌工作總體情況,發佈北京史志宣傳月有關安排,並回答媒體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出席本場發佈會的各位發佈人。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副主任陳志楣先生;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副主任趙鵬先生;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二級巡視員劉岳;北京市西城區史志辦主任朱靜偉先生;北京市密雲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郭生河先生。
首先,有請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二級巡視員劉岳先生介紹北京市黨史地方誌工作總體情況,發佈北京史志宣傳月的有關安排。
-
嘉賓
劉岳: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真誠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黨史地方誌工作暨史志宣傳月新聞發佈會。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誌辦,對大家多年來的關心和支援,表示衷心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地方誌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科書,要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説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近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關心支援下,全市黨史地方誌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地方誌工作重要論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積極主動作為,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一是跟蹤記錄成果豐富。緊跟首都發展,履行首要職責,每年組織編輯《習近平關於北京工作論述摘編》,編寫《中國共産黨北京執政紀事》《中國共産黨北京歷史大事記》《京津冀協同發展大事記》,編纂《北京年鑒》,完成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事記和資料彙編,出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圖志》,忠實記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二是服務大局成果豐富。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積極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圓滿完成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有關任務,深度參與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梳理提出盧溝橋和宛平城周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建議,推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片區建設。影印再造北京地區舊志30種200卷,點校明嘉靖《通惠河志》和《萬曆通糧廳志》,出版《北京市地名志》《長城文化縱覽》《城門內的外國人:北京使館區》,助力“一城三帶”建設。三是研究編纂成果豐富。持續深化黨史研究,紮實推進黨史基本著作編撰工作,16區黨史基本著作全部進入出版環節;細化專題研究,形成《牢記囑託 砥礪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發展紀實》《中國共産黨北京歷史》《脫貧攻堅偉大歷程》(北京篇)等研究成果。持續做好地方誌編纂,完成87部第二輪規劃志書編纂任務,市區兩級綜合年鑒實現當年編纂、當年出版,協調推進鄉鎮(街道)、社區(村)志書編纂工作,《北七家鎮志》《採育鎮志》《水峪村志》入選中國名鎮名村志文化工程。四是精品力作成果豐富。立足資源轉化利用,把握重要時間節點,持續謀劃精品項目,打造精品力作。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出版《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歷史叢書》;圍繞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出版《北京文化書係·紅色文化叢書》《國際友人在北京》;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出版《戰疫:人類歷史上的悲壯記憶》《北京歷史上的自然災害》;圍繞迎接建黨100周年,編寫《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創建歷史叢書》。《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歷史叢書》獲評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精品教材,以及《北京文化書係·紅色文化叢書》中3本獲評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創新教材,3本榮獲北京市第16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五是宣傳教育成果豐富。整合優質資源,每年舉辦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史志宣傳月活動,高揚主旋律。創新方式方法,聯合有關部門推出黨史慕課、廣播劇、評書等,取得較好社會效應。擴大宣傳渠道,“史志北京”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及“北京市方志館”等新媒體多點開花,在“喜馬拉雅”播出黨史故事系列有聲書,《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絲路書香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北京市提升出版業國際傳播能力獎勵扶持項目,正陸續翻譯成波蘭語、白俄羅斯語、義大利語,面向海內外讀者講好中國故事。
上面是對近年來北京史志工作的簡要回顧。6月我們將要舉辦以“共用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為主題的北京史志宣傳月,下面我介紹一下宣傳月系列活動的開展情況。
一是圍繞中心深挖內涵。跟蹤記錄新時代的生動實踐,編寫《中國共産黨北京大事記(2020)》《北京年鑒(2021)》,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深入挖掘史志內涵,挖掘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創建的歷史內涵,編寫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創建歷史叢書。挖掘“一城三帶”文化內涵,編寫《北京老城的故事》《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北京大運河的故事》《北京長城的故事》《北京西山永定河的故事》,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西城區編寫《初心故事》《紅色密碼》《砥礪前行》《光輝歷程》,石景山區編寫《石景山紅色記憶》,昌平區編輯印製《誰染關山戰血紅》《初心之地——昌平紅色遺址遺跡全記錄》,密雲區編寫《密雲紅色故事》,集中展示中國共産黨領導各區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歷史畫卷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各區的生動實踐。
二是部門聯合立體宣傳。開辦專欄持續宣傳,與《北京日報》合作每週推出“踏尋北京紅色印記”專欄,圖文並茂展示北京紅色遺存承載的紅色文化。東城、門頭溝、昌平、懷柔、密雲等區史志辦,在區屬報刊開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專欄專刊,反映各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成就。廣播電視矩陣宣傳,與北京廣播電視台聯合推出《見證初心·百集京華黨史故事》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反映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北京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新聞廣播、交通廣播、城市廣播、體育廣播和京津冀之聲五大頻率、聽聽FM客戶端及各頻率新媒體矩陣播出。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廣播電視台聯合推出百集微紀錄作品《京華紅色 百年曆程》,在《北京新聞》《北京您早》《特別關注》等欄目隆重推出,展示黨的百年光輝歷程,突出展現十八大以來首都取得的巨大成就。豐臺、門頭溝、大興、平谷、延慶等區史志辦聯合區屬廣播電視台,分別推出微紀錄片《北方的紅星》、專題片《話説紅色門頭溝》、評書《千年風雨話大興》、評劇《紅谷頌》、評書《平北烽煙圖》及廣播劇《京北火種》等。線上發力創新宣傳,在市委組織部帶領下,聯合推出《北京黨史》百集慕課,在公交、地鐵移動電視、樓宇電視、戶外大屏、“北京長城網”智慧TV系統5個電視平臺,北京組工、北京長城網、北京幹部教育、網易政務網等5個PC端網路平臺,北京組工、北京長城網、史志北京、各區組工微信公眾號以及學習強國、北京日報、抖音、快手、今日頭條、B站等40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步推出。門頭溝、房山、順義、懷柔等區史志辦在新媒體平臺推出系列專欄及短視頻。
三是史志知識深入百姓。舉辦知識競賽,與市委宣傳部合作舉辦《北京市“永遠跟黨走”黨史知識競賽》,引導全市黨員、群眾、學生,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東城、門頭溝、通州等區也開展具有本區特色的黨史知識競賽,海淀、豐臺、門頭溝等區還開展徵文比賽。推出專題展覽,西城舉辦“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專題展”“她們從這裡出發——北京革命運動中的女高師”主題巡展,朝陽推出“黨史話百年——回憶百年黨史,檔案見證初心使命”專題展覽,石景山舉辦“紅色迴響·石景山”主題展覽,門頭溝推出“紅色宛平”專題展,通州舉辦“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暨紅色通州百年紀實展覽”,懷柔舉辦“薪火相傳科學城 ‘五態’引領鳳凰飛”主題展覽,密雲推出“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黨史主題展覽。推動黨史“七進”,與市關工委合作,開展“咏誦心聲給黨聽”系列活動,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承。編寫黨史學習輔助教材,推進黨史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路。豐台北京十中等學校組建志願黨史宣講隊伍,在革命舊址開展黨史宣講。懷柔用好區委宣講團、百姓宣講團、道德模範宣講團、勞模宣講團等資源,廣泛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百姓宣講活動。延慶推選100名紅領巾講解員,做革命老區的“小代言人”,講述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身邊優秀共産黨員的故事。重走紅色之路,海淀採用“地圖+黨史”形式,設計初心之旅、抗戰之行、趕考之路等主題紅色線路,實現一圖暢游紅色海淀。延慶開展重走平北抗戰路活動,聯合駐區部隊重走八路軍挺進平北路線,重溫平北抗戰史。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主要工作情況和主要活動內容,在這裡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謝。謝謝各位。
-
主持人
感謝黨史地方誌辦劉岳主任的介紹,通過劉主任的發佈可以看出,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黨史工作成果豐碩,充分發揮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積極作用。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在座的媒體記者,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想請問陳主任,黨史地方誌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在首都文化建設上有什麼新的成果?謝謝。
-
嘉賓
陳志楣:我很願意回答記者朋友的這一問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地方誌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和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北京“一城三帶”歷史文化內涵,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我室精心謀劃、充分論證,經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啟動編寫“北京‘一城三帶’歷史叢書”。
叢書緊緊圍繞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三條文化帶”傳承保護利用和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深入挖掘北京老城、中軸線、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充分發揮黨史地方誌以史鑒今、資政育人重要作用,立足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展現首都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生動鮮活講好北京歷史故事,引導人們知北京、愛北京。
叢書作為傳承保護北京歷史文化遺産,彰顯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重要載體,一套共5本,包括《北京老城的故事》《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北京大運河的故事》《北京長城的故事》和《北京西山永定河的故事》。
《北京老城的故事》講述北京老城自燕薊封國歷經遼、金、元、明、清、民國至新中國成立,歷代營城建都的故事。重點講述元、明兩朝的都城營建,清代北京老城的變化以及民國舊城的改造。
《北京中軸線的故事》講述圍繞“執中守正”的營造理念和金、元、明、清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重點講述中軸線上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等建築歷史與人文故事。
《北京大運河的故事》講述在中國大運河歷史發展背景下,北京大運河發展概貌和歷史文化內涵。重點講述與北京大運河各歷史時期相關的重要人物和史實故事。
《北京長城的故事》講述北京長城文化帶所蘊含的軍防村鎮文化、寺觀廟宇文化、交通驛道文化、陵寢墓葬文化。重點講述長城關隘發生的戰事、民族交流和融合等具有典型性與趣味性的故事。
《北京西山永定河的故事》講述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自然生態、皇家苑囿、古剎寺廟、商旅古道、紅色印記的故事。重點體現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生態之基、文明之源、歷史之根、文化之魂,揭示西山永定河孕育塑造北京人北京城的自然本底和文化底蘊。
經過前期調查研究,策劃叢書選題,召開專家論證會,制定編寫工作方案和編寫大綱,成立編委會及辦公室,編寫團隊目前正在進行初稿撰寫。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內部修改和組織專家多輪審改不斷完善書稿,來提升書稿品質。預計8-12月份完成叢書出版。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
主持人
感謝陳志楣主任的回答。繼續提問。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請問郭主任,據我們了解,密雲區紅色宣講比較有特點,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
嘉賓
郭生河:謝謝記者朋友提問。非常高興回答這一問題。密雲是一片紅色沃土,一代又一代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從2012年起,密雲區委黨史研究室按照人人都是宣講員的要求,圍繞黨的建設時代主題、密雲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每年一個主題開展黨史宣講活動。黨史宣講已經成為我們的品牌。
一是圍繞中心明確定位,精心策劃主題。
根據時代主題,區委中心工作我們精心策劃宣講內容,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中國夢”之後,我們組織開展了紅色密雲中國夢主題宣講。2014年,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主題宣講活動。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開展了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宣講。去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我們開展了“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宣講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為隆重慶祝建黨10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今年我們推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宣講。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為區委區政府理論學習中心組作了專題宣講報告。
二是集體備課嚴把關,導向正確史實準。
堅持黨史姓黨,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正確處理黨史研究與黨史宣傳教育的關係。每次宣講都統一編寫宣講提綱、統一製作多媒體課件。宣講提綱完成後,由撰稿人在市內試講,徵求全體同志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報區委宣傳部,有時報區委主要領導審定。宣講時,每位宣講員立足宣講提綱,結合受眾群體,補充具體事例,適當增減宣講內容,確保導向正確、史實準確。
三是建立主題宣講庫,提供訂單式服務。
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我們結合幾年來開展的黨史主題宣講的實踐,認真總結經驗,建立了主題宣講庫,變以往送課到府為提供訂單式服務。各單位可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和工作需要,選擇宣講主題,比如清明節前後,可選《英雄母親鄧玉芬》《抗日英雄白乙化》《戰鬥英雄劉東武》等等宣講主題。七一前後,可以選擇中國共産黨在密雲、密雲地區的抗日鬥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等宣講主題。同時,我們與區委組織部、黨校、機關工委以及人保局等部門合作,將黨史宣講納入區委黨的建設,推進黨史黨性教育進入區、鎮兩級理論學習中心組,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黨員培訓班,全區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培訓班,農村支部書記培訓班,科技幹部任職培訓班,新任公務員培訓班,大學生村官培訓班等等。在今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中,區委將黨史宣講作為全區重點工作之一,組成了區委宣講團,統籌安排宣講活動,擴大影響力。
近十年來,密雲區委黨史研究室深入區直各部門、各鎮街、農村、社區、學校、企業、軍營等近1000場次,直接受眾8萬餘人,不直接受眾,通過視頻觀看等方式20多萬人。受到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的歡迎。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
記者
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西城是馬克思主義傳播較早的區域,西城區在黨史教育宣傳上有哪些特色亮點?請為我們大家做一介紹。
-
嘉賓
朱靜偉: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今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西城區史志辦精心推出了《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專題展,目前這個展覽正在巡展之中。這個展覽主要通過回顧李大釗同志光輝短暫的一生,激勵更多黨員幹部和群眾從先烈身上汲取力量,銳意進取、無私奉獻,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城篇章而努力奮鬥。
首先是堅守初心,精心編制專題巡展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用熱血和生命詮釋了為國為民擔當盡責的初心,以“鐵肩擔道義”的革命精神奏響了一個共産黨人不朽的生命樂章。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我們聯合北京李大釗故居管理處,製作了《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專題展,從“刻苦求知立志,尋求救國良策”“創新文化思潮,投身五四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産黨”“發展黨團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促成國共合作,全力策應北伐”“從容舍生取義,革命精神永存”6個部分,回顧李大釗光輝的一生,為在廣大黨員幹部中弘揚先烈精神、學習宣傳黨史營造了良好氛圍。
二是創新形式,講好西城紅色故事
西城區史志辦認真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積極開展黨史“七進”活動,史志幹部深入挖掘展覽背後的故事,精心製作課件,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把區域內最鮮活最生動最親切的紅色故事講好,讓工作生活在西城的黨員幹部群眾,進一步熟悉黨在西城的光輝歷史,用鮮活的感人事跡豐富精神世界,引導大家到革命先驅奮鬥過的地方去學習感悟。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觀看展覽後切身感受先烈們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學習他們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為新時代新發展貢獻力量。
三、打造品牌,巡展足跡遍佈京津冀
從2017年開始,西城區史志辦就圍繞李大釗的光輝業績和人格魅力,結合李大釗英勇就義90周年、李大釗誕辰130周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先後開展了“李大釗在京津冀的光輝足跡巡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紀念李大釗誕辰130周年專題展覽”“西城黨史初心繫列故事專題展覽”等,陸續走進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中學、天津美術學院、北京市監獄系統、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衛戍區一師、北京金融街街道、西城區二龍路政府辦公區、天寧1號文化創新科技園等80余個單位,舉辦展覽100多場次,直接受眾近10萬人次。今年4月,“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專題巡展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正式啟動,目前已在慈善寺文物保管所、北京市魯迅中學、永定河文化博物館等單位巡展,此外還在北京時間、今日頭條、百度、新浪新聞、愛奇藝等5家網站進行直播,引起較大反響。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
記者
《中國青年報》記者:請問趙主任,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各區全年在黨史教育中有哪些新的創新點?謝謝。
-
嘉賓
趙鵬: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現在由我來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在我們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全黨正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北京市各區黨史基本著作已經全部完成編撰任務、進入出版程式,即將於“七一”前後出版發行。這對於各區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學習黨在本區活動的歷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北京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我從編撰過程、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三個方面介紹區級黨史基本著作的情況。
一、編撰過程
北京市區級黨史基本著作編撰工作於2014年正式啟動。市委高度重視編撰工作,市委常委會專門聽取工作進展彙報,市委主管領導多次就高品質編撰區級黨史基本著作提出明確要求。
各區均成立由區委書記任主任、區委主管黨史工作的領導任副主任的編審委員會,編輯部設在黨史部門,具體負責資料徵集、編撰和出版工作。
為做好編撰工作,我室專門制定編寫方案、編寫規範、審查驗收程式規定等文件,加強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督促檢查等工作,嚴把好區級黨史著作品質關。
在市、區黨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黨史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援下,截至2021年3月,16區黨史基本著作經過本區廣泛徵求意見和初審、複審、終審審核程式編撰完成。在歷時七年的編撰過程中,全市有近700人參與相關工作。
二、基本內容
北京市區級黨史基本著作共16本,約600萬餘字。記述時限一般從各區黨組織創建或有黨員活動起,至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主要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個時期的歷史。
記述內容主要有:該區黨組織的創建、發展,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歷程;該區黨委結合本區域實際,貫徹落實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和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的情況;該區黨委及其所屬黨組織的自身建設情況;黨中央、市委及其領導的職能部門和重要黨史人物在該區的活動情況等。
三、主要特點
一是堅持黨史姓黨。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堅持以我們黨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堅持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全面反映各區黨組織的不懈奮鬥史、自身建設史以及地方黨委重大決策過程,以史鑒今,資政育人。
二是體現地方特色。地方黨史作為中國共産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編撰過程中,注重突出各區在黨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東城、西城區是中國共産黨北京早期組織的重要孕育地,早期黨組織活動的主要地點也大都集中於此;海淀區的香山是籌備新政協、籌建新中國的所在地;豐台區的長辛店是馬克思主義同早期工人運動的結合地,盧溝橋是全民族抗戰的起點;平西抗日根據地在門頭溝區齋堂村的建立,拉開了開闢平郊抗日根據地的序幕;房山區的霞雲嶺是《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創作地;順義區的焦莊戶被稱為“人民第一堡壘”;昌平打響了全民族抗戰以來平北抗日第一槍;平谷區是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核心區;等等。
三是彰顯時代特徵。注重突出各區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奮鬥歷程。比如,朝陽區緊抓奧運、CBD、綠化隔離地區建設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石景山區的首鋼、石景山發電廠等工業,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通州區從古韻通州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百年巨變;密雲區圍繞北京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保水、富民、強區;延慶區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綠色北京示範區等等。
我們期望通過出版北京市各區黨史基本著作,積極服務黨史學習教育,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以更加奮發有為的昂揚姿態,進一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形成生動實踐,建設好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
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
主持人
感謝趙鵬主任的回答。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今天的首場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北京市黨史地方誌工作,我們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接下來繼續關注和報道北京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系列發佈會的各項內容。在此期間,大家如果有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