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相關情況。千年大運河,錦繡貫古今,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積極構建一核兩道三區的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在即,今天我們邀請了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物局、通州區有關領導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首先我介紹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各位發佈人: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傑群女士;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先生;
北京市通州區二級巡視員、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王立生先生。
下面首先有請王傑群副部長髮布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的總體情況。有請。
-
嘉賓
王傑群: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北京的秋天,恰是老舍筆下的天堂。我們將在這最好季節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為北京的秋天更賦意蘊,為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更添色彩,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更增氣象。
一、活動背景和意義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流動的、活着的精神家園,是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橫跨七區,以白浮泉、玉泉山諸泉為水源,注入甕山泊(今頤和園昆明湖),經長河,引入積水潭(今什剎海),經玉河(故道)、通惠河,最終流入北運河。俯瞰今夕,大運河依然靜靜流淌,從過去流向未來,水岸間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保有古都風貌的現代化大都市,正展現着和諧美麗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蘊藏着富集的文化遺産和文化旅游資源,建設着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産業。舉辦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主要有三點考慮。
第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傳承重要批示精神和《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做好大運河的統籌、保護、傳承、利用意義重大,有利於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去年,大運河作為我國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試點之一,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落實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大運河文化活動,深化文化價值研究,加強專題文藝創作,開展宣傳教育,講好大運河故事,努力把大運河建設成為一條文化之河、生態之河、發展之河、人民之河、融合之河。
第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不僅按下了經濟發展的暫停鍵,人們交往交流的重要載體--文化活動也停擺多時,雖然線上活動豐富多彩,但對線下活動的重啟也是眾望所歸。大運河文化節通過增加戶外活動比例、同步開展線上線下活動等方式,探索後疫情時代文化活動舉辦的新方式新模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積極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探索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新模式新方法。建設國家文化公園,不僅要有統籌的規劃,還要發掘大運河文化價值,整體沿線資源優勢。北京作為沿線8省市之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理應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我們舉辦大運河文化節,就是要從內涵入手,深入挖掘大運河的文化價值,盡顯千年運河厚重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同時,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涉及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順義、通州七個區,我們整合沿線7個區的資源優勢開展文化節活動,有利於深入推進沿線各區創新協同發展,有利於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利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有利於推動文化和旅游高品質發展。
二、活動的內容和特點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由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主辦,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文聯、市廣電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通州區委、通州區人民政府承辦,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委宣傳部和文旅局協辦。開幕式將於11月7日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舉行,但從11月1日開始,一些戶外的文化活動已經陸續開始,大家可以積極關注並參與其中。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主題為“行走運河,賦能小康”,主要內容體現在“2+8+N”活動體系。其中,“2”即11月7日的開幕式,11月15日的閉幕式;“8”代表八大板塊系列活動;“N”代表各區推出的文化節活動。我具體介紹一下這8大板塊的內容。第一個板塊,文藝創作,推出6項活動,分別是《大運河o京劇》北京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話劇《白鷺歸來》、舞劇《曹雪芹》、民族音樂會《流淌的旋律--大運河隨想》、舞臺劇《九歌》、大型原創歷史評劇《守敬龍泉》;第二個板塊,公眾參與,推出3項活動,分別是大運河主題視頻創作大賽、“雲游什剎海,品味四九城”專題講座和線上攝影作品評選、2020年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第三個板塊,文體融合,推出3項活動,分別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主題半程馬拉松賽、“行走千年運河,感受魅力北京”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徒步活動、“騎行大運河,領略副中心”運河沿岸騎行活動;第四個板塊,非遺活動,推出4項活動,分別是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一城三帶”優秀劇目展演、帆影弦歌萬千重運河非遺器樂劇、融會貫通 南北對話--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非遺絕活兒o百姓擂臺”評選;第五個板塊,專題展覽,推出4項活動,分別是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展、蕭太后河主題展、大運河圖片展;第六個板塊,雲端展示,推出3項活動,分別是“雲上運河”系列活動、《“打卡”大運河》系列電視節目、《運河之上》系列廣播節目;第七個板塊,學術講座,推出3項活動,分別是“大運河-玉河故道的前世今生”主題講座、“碧水悠悠大運河”主題講座、“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及其文化遺産”主題講座;第八個板塊,延展活動,這是從各區推出的若干精彩活動中再精選出的5項,分別是東城區大師之師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西城區“縱觀書店變遷,點亮城市之光”主題講座、西城區“探秘多彩非遺,堅定文化自信”、朝陽區《二十四節氣》大型民俗文化系列演出、朝陽區芳香中華文化朝陽四季歌會之“冬至頌”。
2020大運河文化節從特點上看,實現了三個首次。一是首次打造市級層面的大運河活動品牌。我們將聚合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的資源,匯聚力量,形成聲勢,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市級層面的大運河品牌活動。二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出後,北京首次舉辦大運河文化節慶活動。北京作為大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上,不僅要打造國家級標誌性項目,而且要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活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任務提出後,作為以“節”命名的市級大運河文化活動還是首次。三是首次以線性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活動實現首都核心區和副中心的文化連接。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城三帶”的空間格局中,大運河文化帶是穿城而過的線性世界文化遺産,也是唯一串聯起首都核心區和副中心的文化帶。通過開展大運河文化節活動,有效增強城市區域間的文化連接,帶動城市文化氣氛不斷提升。
三、活動的目的和效果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旨在更好地發揮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展示首都北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時尚創意相得益彰的城市特色,凝聚全社會積極參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熱情,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推動北京向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脈標誌的目標不斷邁進。在活動設計中,我們強調“五個注重”。
一是注重提高市民廣泛參與程度。我們舉辦大運河文化節,就是讓市民和游客都來參與到我們的節慶活動中來,共用大運河治理和發展成果,從而進一步共建共治我們的城市家園。在活動設計中,推出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同時,我們還將線上徵集、開幕式現場推介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各區“網紅打卡地”。大運河文化節主題的半程馬拉松、徒步活動、騎行活動等都將是廣受市民喜愛的活動。這些異彩紛呈的活動將點燃市民參與到大運河文化節的熱情。
二是注重提升參與者文物保護的意識。文化遺産保護離不開社會公眾的參與,也需要營造人人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的社會氛圍。通過舉辦大運河文化節,不僅搭建專家“科普”文物保護的平臺,同時,也讓市民親身參與到發現體驗文物之美的過程中來,如,以尋找古跡為主題的直播節目將會吸引更多線上線下的市民游客參與,從而帶動更多的市民游客提高對文物遺産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逐漸在全社會形成保護傳承利用文化遺産的良好氛圍。
三是注重增強活動體驗效果。結合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我們推出“雲上運河”和“律動運河”兩大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手段開展線上傳播宣傳,激發更多市民參與線上不限人數的活動,與線下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市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參與大運河文化節活動。同時,旅游是文化實現的形式之一,我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介大運河沿線各區特色運河點段資源、開放景區、紅色文化、精品民俗等,讓游客充分體驗大運河的魅力。
四是注重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我們強調大運河文化節形式是活動,但重在文化,因此,我們將打造一場文化盛宴,在活動中推動全面保護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遺址遺跡,講述對水源、水閘、橋梁、碼頭、倉庫、古遺址、古建築、石刻等各類遺産的保護修繕過程、承載的歷史故事,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歷史文化精髓,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在活動中,大家也能親身體驗一場場文藝精品演出,如,音樂會、話劇、舞劇、評劇、舞臺劇等。
五是注重提高安全節儉辦節理念。大運河文化節體現了安全和節儉兩大理念。堅決執行疫情防控要求,確保防疫安全、人身安全、文物安全、防火安全、輿情安全。同時,活動重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務實節儉,倡導市區聯動、多方參與,倡導市民勤儉節約,保護生態。
最後,歡迎大家都積極參與大運河文化節活動,從中感受大運河文化無窮魅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傑群部長全面詳實的介紹,通過傑群部長的發佈可以看出本屆大運河文化節是亮點紛呈,非常值得大家期待,下面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
-
記者
《中國青年報》記者:剛才王部長提到這次文化節要做好文物的文章,我想請問陳局長,近年來,我們北京在大運河沿線的文化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謝謝。
-
嘉賓
陳名傑:非常感謝《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剛才傑群部長把2020大運河文化節的情況作了介紹,我想從文物的五個方面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第一個考古。我們知道這幾年北京市文物局主持在大運河白浮泉、玉河故道和大運河沿線的包括路縣故城等9處遺址點取得重要發現,遺址類型包括閘、堤、橋、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這些考古發現進一步增強大運河文化的歷史信度,豐富了文化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舉個例子,在副中心的綠心範圍,我們就發現了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以前的大運河故道,這就成為元、明、清三朝大運河漕運興衰的明證。旁邊的小聖廟遺址是大運河北京段首次考古發現的祭祀河神的廟宇遺址,對研究漕運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當然,大家更關注的就是路縣故城,已經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現在已經開工建設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
第二方面是文物保護修繕。大運河沿線很多的文物,我們集中進行了修繕。上游重點指導昌平區在打造白浮泉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實施白浮泉遺址都龍王廟壁畫保護、都龍王廟圍墻、九龍池碑亭等修繕。在中游,在海淀區的萬壽寺中路、西路、東路進行全面修繕,已修繕古建築70玉座,有效消除了古建築存在的安全隱患,為萬壽寺、延慶寺、五塔寺集中連片保護創造了有利條件。下一步,文物的保護傳承利用也是很重要的內容。在下游,重點指導通州區,幫助通州區燃燈塔成功申報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運河),“三廟一塔”文物保護與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特別是把路縣故城、通州古城、漷縣古城共同打造成為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
第三是遺産監測管理不斷完善。這幾年,我們不斷對標國際組織、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對《世界遺産公約》締約國遺産地履約情況和對遺産地保護管理工作的要求,持續推動大運河的保護管理工作向精細化、專業化和綜合性的方向發展,加強和國際組織、專家團隊、專業機構的多方合作,指導屬地政府做好對大運河遺産區及緩衝區的日常監測,包括文物本體保存狀況、核心區和緩衝區內的自然、人為變化、周邊地區開發對文物本體的影響、游客承載量等方面。配合相關部門落實相關規劃,依法管控大運河沿線建設活動,保護大運河沿線景觀環境。組織專業機構開展遺産保護評估和體檢,特別是用數字化手段來提高我們對遺産監測的水準等等。
第四是文化價值的闡釋挖掘。這一塊特別注重以研究為基礎,充分挖掘大運河文化遺産價值,配合相關部門編纂《大運河文化辭典。北京卷》,為搭建數據平臺做好相關基礎工作。舉辦張家灣文脈梳理與設計小鎮建設研討會。成立了文脈梳理工作專班,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大運河文化挖掘。舉辦了“曹雪芹在京遺跡保護與傳承”專題論壇。大家知道曹雪芹很年輕的時候,十幾歲從南方來,就是在張家灣,從這裡到了北京,在北京創作了文學巨著《紅樓夢》。開展古橋專項保護,啟動了以大運河為重點的全市古橋調查及檔案編制,開展八里橋退役及修繕,萬寧橋也是非常重要,既是大運河的遺産點,也是中軸線的重要的遺産點,這一塊正在做方案。總書記講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就要把它的價值挖掘好。
第五是遺産的展示。近年來文物保護理念逐漸從文物本體向周邊環境,文化遺産,由點到面的轉變。遺産地更加重視遺産環境的保護,通過實施環境整治、考古發掘,進一步恢復遺産歷史環境,提升展示和闡釋能力,使公眾更好地感悟遺産歷史格局。剛才傑群部長髮布的時候專門講到了,讓廣大游客關注,感受到文物之美,這一塊我們這兩年重點加強了博物館建設。大運河的幾個博物館,比如説首都博物館的東館,比本館還要大三分之一多,設計是把運河的元素貫穿其中,把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使之成為鑲嵌在城市林海中的“古韻風帆”“運河之舟”。路縣故城博物館,未來會成為熠熠生輝的一個很有特點的博物館。再比如説我們在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等等,沿着大運河邊上有一批博物館,也是我們在整個北京,在打造博物館之城,都是為了更好把遺産展示好,傳承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文物之美,在感知文物之美中增強文化自信。我就從這五方面作介紹,謝謝。
-
記者
北京廣播電視台新聞廣播記者:這次在大運河文化節當中,通州區有什麼樣的特色活動讓市民參與?謝謝。
-
嘉賓
王立生:非常感謝記者對通州區在文化節期間舉辦的活動的關注。朋友們都知道,通州位於京杭大運河的北端,自古就有一枝塔影認通州之説。今年大運河文化節期間,通州區在全市安排總體活動的基礎上,安排了15項豐富多彩的活動。特色來説,一個是突出運河特色,第二是突出通州區的本土特色,第三是突出廣大市民的參與。可以概括為“三個主題講座、兩個專題展覽、兩個文體融合活動、運河沿線網紅打卡地、京津冀非遺絕活百姓擂臺活動以及2020年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
下面我作一下具體的介紹。
三個主題講座。其中兩個是關於大運河的歷史和非遺的講座。除了運河講座。這次還安排了一個關於古琴和大運河融合的講座,這是三個講座。
另外文化節期間安排了兩個專題展覽,一個是中國大運河圖片展,該展覽通過大運河畔的圖片展示運河沿線的遺産保護、傳承、引發大家對運河的鄉愁回憶。第二個是舉辦古琴·運河文化展。主要講述中國歷代發生在運河兩岸的琴家、琴主、名琴的傳奇故事。朋友們都知道,古琴和運河都是世界級文化遺産,這次展覽首次把大運河和古琴有機融合起來,以大地為琴,運河為弦,奏響文明之樂。
另外是兩個文體活動,一個是”行走千年運河,感受魅力北京“,另外一個是”騎行大運河,領略副中心“,剛才傑群部長已經作了詳細介紹,這裡不再贅述了。
除了以上活動,我們線上活動也在網際網路平臺一併發起,線上上徵集網紅打卡地、非遺絕活兒以及創意設計大賽,號召全民身體力行參與到大運河文化節中來。”運河沿線·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擬定線上上平臺發起,徵集並由網友投票選出大運河沿線七區最具人氣的”網紅打卡地“;”非遺絕活兒·百姓擂臺“評選活動同樣是線上上平臺發起,徵集大運河沿線各區”非遺“絕活兒,並舉辦民間非遺藝術絕活展示,邀請民間非遺傳承人同場競技並進行線上直播,讓非遺文化實現”活態“傳承及傳播。另外,安排了2020年大運河文化創新創意設計大賽,以”傳承千年文脈·煥彩運河文化“為主題,也準備線上上發起,深度挖掘整合資源,匯聚設計力量,為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品牌、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博物館、文旅景區進行定制化設計,下一步要對成果進行市場化轉化。
文化節期間,通州區將積極組織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一同感受到副中心天藍、水綠、環境美,謝謝。
-
主持人
謝謝立生書記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傑群部長、名傑局長、立生書記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我們介紹大運河文化節的情況,並回答大家的問題。再過兩天文化節就將正式開幕,也歡迎媒體朋友屆時採訪報道,在採訪中有什麼需求,也可以和市政府新聞辦,和主辦單位聯繫,我們為大家進行安排。本場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