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一把手發佈·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通州區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出席發佈會,聚焦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主題,圍繞“十四五”時期通州區高品質建設發展成就,向大家共同解讀城市副中心從“規劃藍圖”邁向“實景畫卷”的發展歷程。
我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 鄭晧女士
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 李先俠先生
通州區副區長 林正航先生
通州區委中關村科技園區通州園黨工委副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 高炳仰先生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周穎輝先生
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盧長才先生
首先,有請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晧女士介紹通州區“十四五”時期高品質發展建設成就。
-
嘉賓
鄭晧: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通州區委、區政府,對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向一直以來關心關注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我們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品質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十四五”期間,預計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超6%,今年前三季度增長10.9%、全市第2。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開,行政辦公區全面投用,市級行政機關完成搬遷,運河商務區初具規模,文化旅游區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顯著。下面,圍繞五個方面,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第一個方面是,以千億投資構築高品質的城市功能。
2016年城市副中心啟動建設至今,累計固定資産投資超過96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千億元以上,建安投資總量連續6年全市第一,實現了投資結構優化、功能系統重構、承載能力躍升,主要表現在:一是從政府主導向社會主導轉變的多元投資格局,社會投資佔比增至七成以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在30%、近五年投資規模超1500億元,2025年先進製造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等産業投資規模達到415億元。二是從空間拓展到品質提升的結構性優化,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引領優質資源集聚,六環高線公園縫合城市空間,大運河生態文明帶歷史性煥發新活力。三是從功能承接到集聚發展的內涵式提升,市級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促進公共服務質的飛躍,“十四五”期間新增學位6萬餘個,全區醫療機構床位數較2020年增長50%。區域協同推動更大範圍共建共用,36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十四五”期間,我們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快速拉開城市框架,構築起城市的“四梁八柱”。廣渠路東延、東六環入地改造等基礎設施領域的重大工程接續建成。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民生領域的重點項目建成投用。環球影城年接待游客突破千萬人次,“灣裏”商業娛樂綜合體年底開業,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頂點公園加快建設,北投集團總部大樓、首旅集團總部大廈落成投用,實現了“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今年,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將具備投運條件。這個區域未來將成為引領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門戶節點和動力引擎,主要有三個亮點:一是産城融合,聚焦國際化商務區功能定位,區域內規劃産業空間143萬平方米,華夏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國資公司等8家市屬國企總部選址落地。二是職住平衡,這裡居住空間建築規模近百萬平方米,將建設“好房子”“好社區”,打造花園式的“好街區”。新建優質學校,配建沉浸式商街,小街區、密路網確保出行暢通,3條地鐵線路高效換乘。今年,樞紐周邊推出了總建築規模22萬平方米的商品住宅項目,9月份項目一期一經上市,就創下當期北京新房市場首開成交紀錄,展現了副中心的吸引力和市場關注度。三是水岸融合,構建區域慢行系統,串聯六環高線公園、站前公園、社區公園。結合大運河“四橋六岸”世界級魅力水岸建設,設置運河碼頭、景觀平臺,植入運河夜跑、水景演藝等場景,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和活力節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保持每年千億級投資規模,重點投向産業升級、文商旅體、城市更新等各個領域,做好市政交通、公共服務等保障,滾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推動城市功能提質升級。
第二個方面是,以內生動力倍增提升産業發展能級。
我們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先進製造、現代金融、數字經濟、醫藥健康等産業快速發展,加速佈局未來産業。“十四五”期間,全區規上單位達到2800家,較2020年增長52%。年均新設企業2萬餘家,平均每個工作日就有80多家市場主體選擇到副中心投資興業,企業主體規模躍居全市第3。總部經濟實力躍升,累計落地央企、市屬國企子公司175家。以先進製造為代表的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千億元,較2020年增長70%,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81%、全市第1。汽車製造、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現代金融、文化旅游躍升為支柱産業,金融業增加值、稅收佔比穩定保持在10%左右,文體娛樂業增加值較2020年增長10.5倍。今年前三季度,批發零售業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排名均為全市第1。內需活力持續增強,累計落地首店154家,商業面積達到107萬平方米,形成萬象匯、運河西岸、月亮河市集、運河大集等一批有特色、聚人氣的消費新場景。創新指數不斷攀升,2024年規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收入同比增長57%、居全市首位,基本形成以信創與網路安全、數據要素為重點的數字經濟産業集群。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文商旅體融合、醫藥健康、“人工智慧+”等發展機遇,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産業生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努力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第三個方面是,以綠色基因融入城市發展底色。
綠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鮮明的特色。“十四五”期間,我們全面推進實施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的141項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含綠量”持續提升。聚焦生態惠民,PM2.5累計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較2020年同期改善24%。重點河流水質達到三類以上。相繼建成8個萬畝生態公園、600公里綠道,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平原地區國家森林城市。藍綠交織、生態向好,引來370余種野生鳥類棲息,每年上萬隻水鳥停留過冬,城市副中心已經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勝地。聚焦節能降碳,完成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170.5萬平方米,實施超低能耗建築67.3萬平方米,居全市前列。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實現百分百綠電供應,86個項目獲綠色建築評價標識。聚焦綠色賦能,落地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中心、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北京市綠色能源和低碳産業投資基金,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3家。
在剛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地方領導人論壇上,北京城市副中心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項目,從45個國家160多份申請中脫穎而出,榮獲2025年“地方氣候領袖”獎,是唯一獲獎的中國城市,彰顯了我國城市氣候治理的國際認可度、北京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的務實與創新。通州堰基本建成,2024年海綿城市達標面積佔比達48.2%,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碳排放強度下降20%左右,這些都體現了城市副中心圍繞氣候韌性提升和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為世界提供了超大城市綠色轉型的北京方案、副中心經驗。“綠色發展看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態勢加快形成。
下一步,我們將緊抓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完善綠色要素交易機制,推進生態價值實現,完善支援綠色低碳發展的制度體系,實現生産、生活、生態更高水準的和諧交融。
第四個方面是,以優質供給增進民生福祉。
我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較2020年增長27.1%,高於全市4.1個百分點。“十四五”期間,圍繞建設教育強區,陸續引入了北京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6家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累計達到20家,2024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數為102.8、全市第1。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正式投用,北京服裝學院通州校區正式啟用,清華大學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即將建成。圍繞強化醫療保障,已經建成投用三級以上公立醫院7家,北大人民醫院、友誼醫院、安貞醫院相繼開診,首兒所通州院區預計2027年投用。圍繞促進職住平衡,針對疏解企業、醫院、高校職工住房需求,專門制定租、購、建結合的居住保障方案,提供集租房、保租房、人才公寓5000余套。“十四五”期間,各類保障性住房項目惠及群眾超45萬人,“住有所居”評價全市最優。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全面推行“秒接速辦”工作機制。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2024年以來,實施城市更新項目451個,推動老舊小區改造。205條背街小巷實現精細化整治全覆蓋。率先發佈《城市傢具設置導則》,今年規範治理各類設施1.18萬處,城市空間秩序明顯改善,市容環境持續優化。圍繞加強交通保障,“十一橫九縱”的骨幹路網體系基本形成,五年間城區道路路網密度增長28%。軌道交通線路達到7條,是除中心城區外線路最多的區,線網密度、站點800米範圍人口覆蓋率在平原多點中最高。未來,隨着軌道交通平谷線、M101線開通運作,春明路、姚家園路東延的建成投用,以及內部路網的不斷完善,副中心交通便利性將進一步提升。
第五個方面是,以改革創新賦能高品質發展。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本就是一項改革創新之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心關切,先後批復了副中心控規,出臺支援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批複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同時,我們也正在推進副中心立法,形成保障一張藍圖幹到底、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
特別是今年9月份,國務院批復了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及實施方案,副中心成為全國十個試點城市之一,從六大要素領域為副中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在技術要素上,激發創新勢能。推進技術與資本要素融合,完善創業投資監管體制和發展政策。在人力資源要素上,引導合理流動。完善綜合薪酬、社會保障等全鏈條服務體系,大力引進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在資本要素上,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同時,促進土地、數據、資源環境要素等方面,全面提高要素協同配置效率。
“十五五”新征程即將開啟,通州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努力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努力將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感謝鄭皓區長的介紹。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謝謝,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提問。城市副中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十四五”時期成效十分顯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紮根副中心,與副中心共同成長。請李先俠區長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副中心營商環境優化為大家介紹一下?謝謝!
-
嘉賓
李先俠: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十四五”時期是城市副中心從“規劃藍圖”加速邁向“實景畫卷”的關鍵五年,我們始終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賦予的職責使命,以區域協同發展拓寬企業成長空間,以優質營商環境夯實發展根基,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作介紹:
首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我們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攜手津冀兩地,多領域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助力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示範區、先行區。
一是生態協同實現新突破,繪就了跨區域綠色發展的共美畫卷。我們全力推動生態環境共建共保共用,讓藍天白雲、清水綠岸成為區域共同的生態福利。全面建成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3.2萬畝的綠色生態空間構築起京津冀地區生態屏障。62公里的北運河京冀段全線通航,成功入選北京市“美好生活”主題游線路。
二是交通協同實現新突破,構建了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路。我們着力打通跨區域交通“大動脈”、暢通“微迴圈”。2022年底,京唐城際鐵路正式運作,去年9月,廠通路全線通車,潮白河特大橋提前兩個月完工,全程體現着“協同速度”。白廟南、白廟北檢查站已經完成升級改造,大幅提升了通勤效率。平谷線、M101線加快建設,通州區“十一橫九縱”的路網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産業協同實現新突破,打造了優勢互補的産業發展生態。我們圍繞京津冀“六鏈五群”産業圖景,精準繪製了7大産業集群圖譜,推動産業資源整合共用。“十四五”以來,連續舉辦通州與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206個,意向投資額超過1285億元,實現了“1+1>2”的産業協同效應。
四是公共服務協同實現新突破,提升了人民群眾觸手可及的民生溫度。我們着力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跨區域延伸。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等一批優質教育分支機構相繼建成,安貞醫院、友誼醫院與北三縣醫療機構開展深度技術合作,北三縣養老機構累計接納服務京籍老人超6000人,協同發展的紅利更加可感可及。
第二是在營商環境方面。我們全力打造“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營商品牌,提出了21個方面、107項改革舉措,全面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以機制創新為切入點,全力打造活力迸發的市場環境。我們不斷迭代升級“1+1+N”産業政策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精準政策支援。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讓企業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安心發展。
二是以護企安商為支撐點,努力夯實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我們重點聚焦執法監管領域,引導市場主體誠實守信經營。全面推廣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清單,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三是以企業需求為落腳點,科學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我們始終把企業需求放在首位,全面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就在上個月,我們成功辦理了全市首張“個轉企”登記的全程網辦業務,過程中,我們創新採用整合服務模式,將煙草專賣許可、食品經營許可和營業執照換發等多個事項整合在一起,大幅縮短了審批時間。同時,我們用好市政府賦予的308項市級管理許可權,真正實現了“副中心事副中心辦”,企業辦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四是以開放合作為連接點,積極構建自由便利的國際化投資貿易環境。我們高標準推進“兩區”建設制度創新,組建外資企業服務專班,簡化外商投資准入流程,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共新設外資企業149家,外資企業總量已達1725家,這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副中心營商環境的認可和信心。
五是以資源整合為着力點,構建京津冀産業協同賦能的營商生態。我們升級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機制,73個政務服務大廳、2.7萬餘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區域通辦”聯動圈,今年已協同解決企業跨區域訴求376件,實現企業“一地落戶、三地受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培育營商環境軟實力,打造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硬支撐。
我就介紹這些,再次感謝大家的關心、關注與支援!
-
主持人
葉昶:中國李先俠副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社記者:您好,北京日報社記者提問,當前通州正加速崛起為文旅大區、文旅強區,剛剛在發佈中有提到,文化旅游已經躍升為副中心的支柱産業。請介紹一下,副中心在推動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標誌性成果?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通州區副區長林正航先生來回答。
-
嘉賓
林正航: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文化旅游是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載體,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3+1”主導功能的核心支撐。近年來,副中心文旅發展駛入快車道,産業活力持續增強,規模體量不斷擴大,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接下來,我來詳細彙報一下。
一、産業提質增效,規模與效益同步提升
副中心文旅市場更加活躍繁榮,消費與客流實現雙增長。2024年全區旅游消費總額達197億元,同比增長19.6%,較十三五末增長3.7倍;今年上半年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旅游消費同比增長12.7%,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凈游客量已達2380萬人次,同比增長10.1%。
文旅産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顯著提升,拉動作用日益增強。文體娛樂業産業增加值四年間增長超10倍;佔全區GDP比重從0.5%提升至4.7%,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支柱。收入規模實現量級突破,四年間增長14倍,年均增速高達93.4%;截至2025年8月,規上文體娛樂業企業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6.5%。
二、創新激發活力,文旅場景煥發新顏
我們堅持“文化引領、賽事引流、旅游連結、商業轉化”的融合發展路徑,推動空間業態持續升級。
大運河5A級景區內涵不斷豐富,運河西岸項目正式運營,成為年輕人的潮玩打卡地。三大文化設施濱河空間核心區建成,新增超10公頃濱水活動空間,為北京國際電影節鋪就水上紅毯,揚起光影風帆。“水韻·新生”2025運河文化時尚大賞創新舉辦,以運河為舞臺,水幕為背景,水上表演、光影藝術與交響樂相融合,打造了“運河時尚秀場”。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開放運作,形成“館園一體”文化體驗新場景。
“演藝之都”建設提速。持續打造“運河有戲”品牌,陸續推出12家演藝新空間。臺湖演藝小鎮音宇宙項目即將開業首演;宋莊藝術創意小鎮積極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蜂糖藝術街區、青年藝術家工坊等項目加快推進,藝術與演藝産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三、強化服務保障,文旅紅利惠及於民
融合效應日益深化。“運河上的通州”文商旅體農共創聯盟成效顯著。端午龍舟嘉年華、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等賽事聯動非遺手作市集、運河美食節等活動,構建文商旅體農融合新場景。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潮流嘉年華以“聲浪運河、煙火運河、躍動運河”為核心,打造“文化體驗+商業消費”新範式。今年,北京大運河音樂節吸引了近7萬人次參與,同比增長15%;北京環球度假區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看·見殷商”展累計接待觀眾超19萬人次。圍繞“運河大集”推出的14條農文旅融合線路,有效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成為傳播運河文化、激活鄉村活力的新引擎。
公共服務持續升級。文博場館活力迸發,截至目前,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已累計開展文化活動4805場,國際知名大戲、非遺文化大展與文博頂級盛宴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國家級文化活動接連落地副中心。“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北京國際非遺周、中國文化館年會與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採購大會精彩亮相大運河畔。實體書店佈局持續優化,年底將超175家以上,“城市書香”與繽紛花香完美融合,城市副中心正成為文化潮流打卡地。
游客體驗顯著提升。我們持續升級寵客服務,在消費、服務、文化等多維度推出惠民舉措。推出主題旅游線路,推動文博場館聯動開放,打造非遺市集、惠民演出等特色活動,不斷豐富游客選擇。結合“公共藝術扮靚城市”行動,千余件藝術品點綴街頭巷尾,營造“步步是景、處處有藝”的美學空間,讓游客在城市副中心收穫舒適、便捷又有溫度的旅行體驗。
各位朋友,運河西望是北京,北京希望在運河。我們將與灣裏的潮玩星河、頂點公園的繽紛童夢、海昌海洋公園的蔚藍奇境一道,歡迎您的到來。誠邀您來大運河畔走一走,全年走大運,來環球影城看一看,有求必應,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通州區副區長林正航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華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新華社記者提問,想請問高主任,我們關注到“十四五”期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産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想請問您,副中心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最突出的轉變和成效是什麼?謝謝!
-
嘉賓
高炳仰: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很榮幸向大家彙報“十四五”期間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中的實踐與成效。
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産業發展模式深刻轉變,走出了一條以新質生産力為引領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一方面,産業發展成效顯著。
一是主導産業加快培育。“十四五”時期,規上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速23.7%,位居全市第1;産值規模從全市第9升至第5,佔全市比重從2.8%提升至6%以上。其中,汽車製造業産值在全市穩居第3,都市工業、醫藥工業産值分別位居第3、第4,裝備製造業産值位居第5。2025年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收入同比增長116%,增速全市第1,落地首筆數據資産質押貸款。
二是創新平臺持續集聚。全區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35家、市級科技創新平臺132家,其中,生物醫藥領域41家,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38家,高技術服務領域36家,這三大領域佔比突出,合計佔比近七成,成為驅動我區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主體方面,累計培育掛牌上市企業33家、“小巨人”40家、“專精特新”企業534家,高新技術企業1255家,梯度培育體系不斷健全。
三是重點項目壓茬落地。“兩區”建設持續發力,2025年新增在談項目790個,落地“兩區”項目398個、外資項目68個。重點項目接續落地,北京未來設計實驗室開始運作,博格華納新工廠滿産運作,天納克新廠區開業,北大人民醫院醫産協同創新港、安貞醫院未來醫學創新谷等醫産項目有序推進。
四是特色園區加速發展。推進18個特色園中園培育,實施“一園一策”,目前已培育3個中關村特色産業園區,加快推動産業園區從空間集聚到生態賦能的新格局。依託張家灣設計小鎮的設計産業與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的基礎,獲評市級“兩業融合”示範區,加快副中心“未來設計+大健康”融合創新發展。
另一方面,發展模式深刻轉變。
一是産業動能向創新轉變。我們按照“強化源頭創新、企業主體創新、平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的思路,加快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2024年1—8月份,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增速26%,推動臨床試驗立項44項,不斷加速創新藥械上市。
二是産業體系向現代轉變。積極推進産業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聚焦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和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區(通州園)發展,加快佈局謀劃“一區一品”,推動“人工智慧+”發展。聚焦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全市首個綠色技術與商務服務低碳園區,全面梳理綠色産業圖譜,擴大場景應用示範,推動傳統産業綠色轉型。聚焦醫産協同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副中心醫療機構資源優勢,研究制定“一院一策”工作方案,2024年醫藥領域轉化成果92項。
三是産業形態向集群轉變。聚焦綠色産業、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出臺産業政策,靶向招引龍頭企業、總部項目與高能級産業平臺,加速培育産業集群。在中關村通州園、運河商務區、臺馬地區等區域形成集聚效應。
站在新起點,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更高站位謀劃“十五五”産業規劃,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副中心産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高主任的回答。最後兩個問題。
-
記者
北京商報記者:北京商報記者提問,當前副中心正全力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髮展,現代金融等重點産業迎來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期。想請郵儲銀行北京分行分享一下,在副中心享受到了哪些實打實的政策支援和服務便利?這些又助力企業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效?謝謝!
-
嘉賓
周穎輝: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作為首家入駐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國有大行首都分行,過去一年多,我們紮根北京城市副中心,深耕區域發展,深切感受到這片熱土的發展活力和政策的溫度,真正實現了企業成長和區域建設同頻共振、雙向賦能。
一是政策全鏈覆蓋,讓我們發展更有底氣、更感暖心。
在服務保障上,“一站式”幫辦服務真正做到了“急企業之所急”。當初分行籌備入駐時,涉及遷址、備案等多項跨部門事務,相關工作人員主動靠前對接,全程跟蹤協調,這種“保姆式”服務讓我們得以快速紮根、迅速啟動業務,省去了大量的溝通與時間成本。
在政策執行上,副中心持續簡化行政審批環節,提升政務服務效率,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城市副中心速度”;更難得的是政策供給與郵儲需求高度適配,讓我們能夠精準承接發展紅利,穩健成長。
在情感認同上,作為唯一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條例》立法的銀行,我們有機會深度參與政策制定、貢獻金融行業的專業智慧,這種被認同、被重視的歸屬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服務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是乘勢深耕,以金融賦能區域高品質發展。
在重點領域支援方面,分行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副中心的核心建設需求,累計服務相關項目80余個,貸款餘額超過630億元,今年新發放的相關貸款超過200億元,為區域交通、産業、生態等領域注入了金融動能。同時,我們還以北京郵儲大廈(副中心)為中心,掛牌G20青年企業家聯盟國際會客廳和北京國際商會國際會客廳,打造新質生産力、新型國際化、文商旅體融合的新生態。
在金融業務創新方面,我們緊扣金融“五篇大文章”,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於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産品和服務。在科技金融領域,我們落地全國首個鴻蒙生態銀行,打造“U億算”算力貸平臺,創新推出“新質創富大賽”,作為聯合牽頭行成功落地了摩爾線程等重點優質的企業銀團貸款,對摩爾線程我們是首家放款,我們深耕積體電路、算力、民用航太、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以金融創新來助力科技産業的升級。
在綠色金融領域,按照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建設我們位於副中心五河交匯處的北京郵儲大廈,成立綠色支行,創新“降碳貸”産品,獲得中國氣候環境委員會“氣候友好型金融機構”;普惠金融領域,我們推出了全流程線上化“小微易貸”,為西集櫻桃農戶定制“櫻桃貸”,助力鄉村振興與特色産業升級;在養老金融領域,我們打造“金暉驛站”與“安享金暉”品牌,服務10萬名老年客戶,為全區50%養老金客戶提供代發金融服務;數字金融領域,依託雲櫃模式,實現99%高頻業務遠端雲端辦理,年均交易量超過13萬筆,打造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激活區域消費潛力。
在副中心的大力支援下,郵儲北京分行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截至三季度末,我們對公貸款增速在行業中排名第一,科技金融增速也是領跑行業的前列,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實現了自身價值與區域貢獻的同步提升。未來,郵儲北京分行還將繼續努力,為副中心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樣板貢獻更多的郵儲力量。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周行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人民網記者。首旅集團是較早紮根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屬國企,請介紹一下目前在副中心整體産業佈局相關情況?另外,請介紹一下灣裏項目的最新進展以及項目有哪些亮點?謝謝!
-
嘉賓
盧長才:謝謝您的提問。
首旅集團是以旅游商貿服務業及相關産業為核心的戰略性投資集團,致力“打造精彩生活方式服務商”,為促進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2021年4月,首旅集團已遷入城市副中心辦公,邁出了服務首都發展、深耕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關鍵一步;今年6月,首旅大廈1號辦公樓建成啟用,首旅總部及所屬相關企業一併遷入辦公,2號樓首旅建國酒店於9月份正式營業,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在城市副中心的資源配置能力和産業帶動能力。
目前,為承接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外溢效應,我們在環球度假區的東側佈局“灣裏”項目,在張家灣設計小鎮佈局“苡荷live”項目,覆蓋了文化休閒、商業、住宿、産業配套等領域,助力城市副中心文旅産業發展。
其中,“苡荷”項目位於通州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由首旅集團利用自有存量工業用地進行轉型升級,更新改造為商業服務綜合體,為設計小鎮提供服務配套。該項目已於今年9月正式開業。
北京環球度假區作為我們在城市副中心的核心項目,自2021年9月20日開園以來,年接待客流量千萬人次,成為了“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標”;環球影城城市大道更是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同時,環球項目的溢出效應非常顯著,城市副中心文娛、住宿、餐飲、商業等相關産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環球度假區的建設為區域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産生了積極影響。
對於大家十分關注的“灣裏”項目,是我們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實踐主場,首旅集團聯合所屬王府井集團和首旅酒店集團一起與京投集團、城建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城市微度假中心,是北京第一個以大型文旅商融合配套為核心的新一代TOD示範項目。目前,“灣裏”項目已完成竣工驗收,部分區域進入試運營階段,將於今年年底正式向公眾亮相,與環球度假區僅一街之隔,和環球度假區“日購夜娛”無縫銜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多元全新的城市微度假選擇。
説到亮點,我認為“灣裏”項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灣裏”項目是以“軌道+文旅商”重構空間的邏輯,激活了區域文旅動脈,依託京投集團的軌道基因,城建的建設能力,讓“抵達”更便捷,延長了項目深度體驗的停留時間。
其二,“灣裏”項目發揮了首旅集團全産業鏈的資源優勢,打造王府井Well Town、諾嵐酒店、汀雲小鎮三大特色業態,構建“全時、全域、全齡”的文商旅體驗新範式,實現對家庭、年輕群體、商務出行等多層次客群的全方位覆蓋。
其三,超百家首店入駐“灣裏”項目,截至目前,“灣裏”項目引入了山石榴、柳真真、黑明、慧炊等多家北京首店品牌,以及ARMANI、COACH、BALLY、雅詩蘭黛集合店、杏花堂、三克映畫、太空人爬行動物博物館、曼聯夢劇場等多家通州首店,為打造北京潮流消費新地標增添新的勢能。
灣裏·王府井WellTown,打破傳統奧萊“只賣貨”的刻板印象,營造“藝術+商業+自然”的多元體驗綜合商業形態。18.7萬平米空間當中,國際名品與文化藝術展覽共生,滿足當下主流客群對體驗感、文化感的消費追求,為城市副中心注入了潮流與藝術的活力。
灣裏·諾嵐酒店則突破傳統度假酒店框架,以空中花園為靈感打造垂直生態空間,十層無邊泳池直覽環球影城全景與燈光秀,既承接了環球外溢的高端客群,更重新定義了京城旅居的全新體驗。
灣裏·汀雲小鎮,通過“親子研學+青年社交+夜間經濟”的全維度佈局,汀雲商街、汀雲旅居、全齡適配、逛住皆宜;小鎮將開設小王子主題樂園、中國國家地理探索中心、環灣一瓢私湯酒店、URIDE友滑滑板場、蕓暢夢田livehouse、開心麻花餐秀劇場等眾多體驗業態,為不同需求的客群提供多樣化的休閒度假選擇。
我們計劃在明年舉辦百餘場活動,各節假日等重要節點,策劃運動、音樂、寵物、文化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消費體驗,為此,我們誠邀廣大消費者來這裡尋找屬於自己的“灣裏”時光。
未來,首旅集團將在副中心管委會、通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繼續深耕城市副中心,推進環球度假區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持續為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貢獻首旅力量。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首都旅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盧長才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是北京落實國家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為我們作的詳細介紹。誠摯地歡迎社會各界繼續關心支援城市副中心的建設發展,也請各媒體繼續關注報道我們的“一把手發佈·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如果有採訪需求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