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一把手發佈·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門頭溝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進行專場發佈。本場的發佈主題:京西福地門頭溝。
門頭溝區作為首都西部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是一片底蘊深厚、宜居宜業的京西福地。近年來,門頭溝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之路,持續鞏固生態底色,大力發展三大産業,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福地的幸福成色。
下面,我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門頭溝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 呂鳴先生
門頭溝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 崔旭龍先生
門頭溝區委常委、副區長 曹子揚先生
門頭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麗輝女士
門頭溝區副區長 王垚先生
智子引擎(北京)資訊科技有限公司CEO 高一釗先生
首先,有請門頭溝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 呂鳴先生向大家介紹門頭溝區高品質發展的總體情況。
-
嘉賓
呂鳴: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十四五”期間,門頭溝區始終牢記總書記來區視察殷殷囑託,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緊扣城市總規賦予的功能定位,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實現。生態涵養能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動能加快轉換、文旅休閒魅力日益彰顯、安全韌性水準全面增強、城鄉融合發展縱深推進、民生福祉保障持續改善,首都發展重要門戶功能更加強化,正成為讓“在者舒心、來者傾心、未來者動心”的“京西福地門頭溝”。
五年來,我們堅守“生態立區”之本,聚力建設“綠水青山門頭溝”。
積極融入美麗北京建設,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樣板,加快建設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天然氧吧,成為全國首批“深化氣候適應型試點城市”和生態環境部“2024年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
污染防治攻堅,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平均濃度降至23.6微克/立方米,較2020年下降了26.3%。順利完成了永定河山峽段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百泉復涌”和生態補水,地下水水位連續7年回升,最高點位達近25米,地表水市考斷面優良率達100%。強化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齊抓共管,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如今的門頭溝,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景致宜人,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連續保持優級。
厚植綠色本底,生態品質大幅提升。堅持綠色空間擴容提質,實施“中國山水工程”系列項目,推進百萬畝植樹造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和廢棄礦山修復等系列工程。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比分別達到了48.6%和93.9%。以舉辦國際月季大會為契機,整合永定河沿線生態資源,實施公園綠地提升改造和無界公園規劃建設,下足“繡花功夫”盤活城區金角銀邊,推動“山水園地城”融合共生,塑造“春新彩、夏濃綠、秋斑斕、冬銀墨”的四季景觀,“人在景中游”的花園城市躍然呈現。
創新引領實踐,“兩山”轉化成效彰顯。聯合周邊區縣,推進“跨流域、跨區域、跨領域”的生態共保聯治。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指標核算體系,探索構建“GDP與GEP同部署、雙增長”機制,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態小鎮成為全國首個VEP核算市場化應用案例;2024年可比GEP-R達到359.7億元,同比變化率居生態涵養區首位。主動服務北京打造國際“生物多樣性之都”,成為聯合國公約締約方大會“自然城市”平臺,百花山順利通過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預考察。
五年來,我們堅持“文化興區”之策,聚力建設“詩情畫意門頭溝”。
積極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發揮文物大區和文化強區的優勢,依託“古村、古寺、古道”歷史文脈和十大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以及全市最多的紅色文旅點位,推動“文旅農林商體學”融合發展,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入選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和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統籌保護利用和傳承。加強文物保護、守護傳承載體。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京西古道躋身全市首批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東胡林人遺址入選北京市考古遺址公園,沿河城長城陳列館落成開放。抓牢非遺傳承、守護歷史文脈。打造金隅文化創意園,生態燒造琉璃渠重燃千年窯火;建成紫石硯等多個非遺保護基地和妙峰山國家級“民俗學研學基地”。抓牢以文惠民、以文潤城,創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每人平均文化設施面積、體育場館面積分別較“十三五”末增長6.9倍、13.2倍。京西歷史文化“如春風細雨,浸潤百姓日常”。
擴大“三地”品牌影響力。強化文旅聯動融合,將更多的流量轉化為消費量。聚焦“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接續舉辦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環門頭溝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致力打造“騎行聖地”,潭王路、妙峰山路入選“中國騎行地圖”精品線路。聚焦“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推出南石洋大峽谷、百花山觀星勝地等文旅新地標,“潭柘休閒旅游度假區”晉級市級名錄。聚焦“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持續擦亮“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品牌,打造“小院有戲”演藝新空間,檀谷商圈憑藉“城市山居”資源稟賦和獨具匠心的品味調性,演繹着“大山版的三里屯”和“京西的阿那亞”。“住門頭溝小院、賞山水盛景、享悠閒時光”日益成為市民擁抱自然、放鬆身心的慢生活新選擇。2024年,全區旅游收入達41.3億元,較2019年增長88%。
聚力建設詩畫鄉村。實施“百千工程”,通過“鑄魂、塑形和振興”,統籌推進鄉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整治和經營業態轉換,構建“一水系八溝、古道聯百村”的空間格局,成為全國首批“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區”。樹立“鄉村經營”理念,試點“強村公司”,引進“鄉村CEO”,深化集體經濟組織改革,實現農民致富、鄉村振興。創建溝域黨委,以黨建引領山區轉型,善用“靈水八德”村規民約驅動賦能鄉村治理。
五年來,我們築牢“科技強區”之基,聚力建設“專精特新門頭溝”。
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聚焦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醫療器械“三大賽道”,高品質建設中關村門頭溝特色産業園,推動科技創新策源,實現高端産業引領。較“十三五”末,專精特新企業增長24倍,目前達到225家,高新技術企業增長15.8%,目前達到55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增長50%,目前已經有9家。園區年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地均産出率達每平方公里236億元,勞均産出率達到334萬元。
發展人工智慧産業,全力打造“京西智谷”。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開園運營,目前已建成700P國産自主算力集群,獲得全國首批“國智牌照”;先後落戶了北京演算法登記服務中心、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産服務中心,引入北京前瞻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連續三年承辦北京AI創新發展大會,已形成“算力、演算法、數據、場景”全要素協同的創新生態。“京西智谷”成為全市人工智慧重點佈局區、數智安全先行區以及全市重點建設的E級智算高地,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
深耕計算視聽賽道,全力打造“央視界”。攜手央視總部打造超高清示範園,共建XR沉浸視聽聯合實驗室。陸續引入AGI聯合研究中心、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以及數智人産業基地等多個功能服務平臺,推出“潭柘智空”大模型,“AI+計算視聽”納入全市“一區一品”佈局。成立“京西智映影視科創中心”,與北京廣播電視台、紅果短劇共同發起“永定河畔微短劇共創計劃”,聯手推出“AI+微短劇”數字視聽應用新範式。
聚焦心血管藥械領域,全力打造“中國心谷”。依託國家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以及阜外醫院的科研實力、臨床資源,搭建研發與轉化功能性平臺,建設中關村(門頭溝)創新藥械産業園。落地國家重點實驗室,阜外醫院西山研究型院區即將建成投用,百洋生物入選全市首批未來産業育新基地,全球領先的人工心臟、醫用直線加速器等多個成果加快轉化,“中國心谷”正成為守護生命健康的“心”陣地。
五年來,我們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聚力建設“安全韌性門頭溝”。
堅決扛起維護首都安全重任,持續增強城鄉安全韌性,着力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和社會治理水準,努力實現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的良性互動。
築牢安全韌性根基。積極推進“六水聯通”、環山截流等防洪防汛工程,全面完成中小河道治理;城區供水實現門城水廠、城子水廠雙保障,深山區落實“山泉水、地下水”雙水源,供水安全系數達1.25;依託京蔚高速和109國道,佈局建設堡壘基站、輸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實現山區路網、電力、通信“雙回路”。完善應急管理,建成全國領先的永定河官廳山峽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京西哨兵”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和全市首個區級應急廣播系統。組建民兵、專業搶險隊伍和駐京部隊聯動的三道應急響應力量,搭建“安全夜校”培訓載體,試點巨災保險機制,“校園安全島”平急兩用新範式獲中央改革辦和教育部全國推廣。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搭建“紅色暖心室”,成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統籌推進信訪源頭治理和歷史積案化解。深化依法治區,法院調解平臺實現網格全覆蓋,“府檢聯動”機制獲第七屆“法治政府獎”。深化基層治理,創新探索“揭榜挂帥”“三事分流”“微網服務”等治理模式。完善接訴即辦,設立“身邊事”基金,市民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分別提升至97.8%和98.1%。成功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區,城市顏值和市民素質實現了雙提升。
五年來,我們圍繞民生改善根本目標,聚力建設“團結奮進門頭溝”。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增強民生保障能力,努力“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聚焦讓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工程”。門頭溝正日益成為安居樂業的福地和投資興業的熱土。
着力繪就民生改善幸福畫卷。推動就業增收,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達到5.5%以上,2024年增加到6.8萬元,位列遠郊區首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同比增長32.7%,城鄉收入比降至2以下。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率先實施“1+3”貫通培育招生改革,創新“共用教師”“銀齡計劃”等師資配置模式,成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攜手北京同仁醫院,以“區辦市管”,打造“家門口的好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晉陞三級醫院,依託3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持續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加快建設多元融合型養老服務體系,社區養老驛站和老年助餐點實現所有鎮街全覆蓋,打造城區“無圍墻的養老院”和山區“養老幸福村”,馬欄等3村獲評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村)。“十四五”確定的棚改建設任務和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今年將全面收官,累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579套,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率提升至83.9%。
不斷優化助企惠企舉措。健全“重點企業服務包”和“服務管家”制度,持續提升政策有效性和服務精準度。首創政務大廳貸款模式,推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相關舉措入選全市創新案例。設立10億元的産業扶持資金和30億元的産業投資基金,全力支援企業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面向“十五五”,門頭溝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抓“兩園一河”聯動發展機遇,錨定加速,奮力趕超,以更強決心、更大擔當高水準建設首都西大門。
我們將着力在七方面下功夫:一是始終把保障首都生態安全擺在首位,夯實綠色發展根基,更好保水保土保生態;二是持續激發地區科創活力,做強高新技術産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三是深入推進京西特色文化,加快塑造文旅大區形象,持續擴大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四是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築牢京西安全韌性防線,支撐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五是統籌建設詩畫鄉村和精品城市,推動城鄉發展深度融合、美美與共;六是着力增進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水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七是深化開放協同與重點領域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轉型發展動能。
朋友們,門頭溝是一方“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歷史、能觸摸到未來”的“福山福水福地”。我們將充分發揮“城區位置、郊區成本、新區機遇、景區環境、老區熱情”這五大優勢,堅定不移走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之路,全面塑造“京西福地門頭溝”新形象。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感謝呂鳴區長的介紹。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人民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人民日報記者提問:我們關注到,門頭溝區近年來在人工智慧、數字視聽和創新藥械三大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我們在營商環境塑造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來吸引和壯大這些新興産業?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門頭溝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 崔旭龍先生來回答。
-
嘉賓
崔旭龍:感謝人民日報記者的提問。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服務”實施意見,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門頭溝區將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工程”作為提高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今年,我們制定了“2+10+N”營商環境改革體系。該體系聚焦公共營商環境與垂直營商環境兩大方面,圍繞市場、法治、政務、人才、生活服務、規劃、場景、孵化、金融、園區配套等十個維度,配套N項專項政策與創新舉措,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續構建系統性、精準化、全鏈條的區域營商環境生態。
我們着力構建讓企業辦事順暢、後顧無憂的服務體系。
一是三級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構建了區、鎮街、村居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實現服務事項進駐率和一窗通辦率“雙百”目標。在中關村門頭溝園區設立服務站點,提供1800余項諮詢幫辦服務,配備自助終端辦理京津冀三地事項,讓企業“足不出園”辦成事。二是辦事流程更加便捷智慧。創新推出全市區級大廳首個“貸款服務窗口”,13家銀行機構進駐並提供相應服務。將人工智慧大模型深度融入“門小政”智慧諮詢平臺,實現“聽得懂、答得準、全時辦、有溫度”的精準服務。全面推廣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經營範圍規範化登記,去年有3.1萬家經營主體通過告知承諾制快速登記,外資企業設立變更實現“全程網辦”。三是服務體驗更加貼心。政務大廳首創“首陪負責制”,提供幫辦代辦、免費刻章郵寄等增值服務。民生大廳推行“早晚彈性辦、周末不打烊”延時服務,設立銀行社保服務網點,打造15分鐘便捷服務圈。
我們着力營造讓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的法治環境。
一是法律服務更加精準。成立京西首個跨區域、跨領域的“京西法律智谷”智囊團,通過“法治體檢”“法治吹哨”“法治監督”三大專項行動,為“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産權、勞動用工等全鏈條公益法律服務,已為200余家重點企業深度“把脈問診”。二是監管執法更加柔性。持續擴大“無事不擾”企業清單至20800余家,推行“風險+信用”監管、“雙承諾”“非現場監管”等模式,特別對新業態給予執法“包容期”,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三是權益保障更加高效。創新運用執行和解、活封緩扣等執行措施,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建立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做實“源頭減量”“‘三進’強基”“多元增效”“智慧訴服”和“訴非銜接”五大工程,大幅縮減結案時間。建立“法治管家”小程式和“法治驛站”,線上線下一體化響應企業訴求。
我們着力厚植讓企業茁壯成長、活力迸發的産業沃土。
一是惠企政策更加精準。完善惠企政策體系,多措並舉支援工業、創新藥械、商務、旅游等産業高品質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設立了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京西産業引導基金、“京西瑞瓴基金”投向硬科技,2024年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額達13.8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了60%。二是産業賽道更加聚焦。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開園,成為全市人工智慧重點佈局區和重點建設的E級智慧算力京西“一極”;超高清數字視聽領域掛牌全市唯一的創新應用示範區;心血管藥械領域入選全市7個産業集聚區,百洋醫藥育新基地躋身市級未來産業名單。三是場景開放更加務實。開放涉及智慧城市和智慧産業兩個方向的七大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在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新數字場景落地、開拓新領域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為企業新技術新産品提供“試驗田”和“首秀場”。
面向未來,門頭溝區將持續深耕“2+10+N”營商環境改革體系,聚焦企業獲得感,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強化保障,讓每一項惠企政策都能精準滴灌。承載着“綠水青山”生態底蘊與“京西智谷”創新活力的門頭溝區,誠摯邀請廣大企業家朋友投資興業!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崔旭龍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科技日報記者:您好,科技日報記者提問:上個月,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正式開園,我們想繼續了解一下,咱們園區目前的建設成果,以及門頭溝區在“三大産業”方面一些建設最新進展?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門頭溝區委常委、副區長 曹子揚先生來回答。
-
嘉賓
曹子揚:感謝您的提問。
作為全市唯一一個位於長安街延長線上的高科技産業園,中關村門頭溝園堅持自主創新、改革專業、真誠共贏的主旋律,全力展現未來之門、科創源頭、彌合距離數字鴻溝為內涵的新時代京西轉型的全新門頭溝形象。錨定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創新藥械“三大賽道”,塑造“京西智谷”“中國心谷”“央視界”等特色産業IP,用心谷之心、智谷之智,打造特色“心智”引擎,築就發展福地。2025年1至9月全區信軟業增速53.2%,全市信軟分區增速暫排首位,2025年度中關村示範園區綜合評價排名生態涵養區首位,園區總收入兩年時間實現翻兩番,首破千億,地均産出連續兩年保持同組分園首位。
一、全力打造“三大産業”融合發展新範式
在人工智慧領域,京西智谷成為全市人工智慧重點佈局區、重點建設的E級智慧算力京西“一極”,納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示範區,入選全市首批10家未來産業育新基地創新名單。在啟航的1.0時代,建成國內自主創新人工智慧算力集群,推動北京演算法登記服務中心和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門頭溝數據資産服務中心實體化運營;進入“人工智慧+”的2.0時代後,以“大算力+大模型+大應用”人工智慧産業生態為支撐,點亮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在市經信局的指導下,成立北京前瞻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研究院,發佈5000萬創新應用引導基金,落地多個大模型標桿項目;建設音視頻、氣象等數據專區,引進Iceland Lab“供應鏈+MCN+AI”基地。在網信辦的支援下,實體運營大模型備案生態服務站;在市科委、市經信局、市廣電總局的領導下,成功承辦三屆北京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大會,聯合中國鐵人三項協會舉辦“智谷潮鐵”中國首屆城市鐵人三項賽等産業活動。人大高瓴人工智慧學院産學研基地落地京西智谷。
在超高清數字視聽(計算視聽)領域,建設北京市超高清視聽創新應用示範區。發揮“央視界”資源優勢,與總台共建AGI聯合研究中心,多個網際網路大廠落地計算視聽創新中心。與央視網共同打造內容安全審核大模型,在市發改委支援下,發佈“潭柘智空”文生視頻大模型,差異化建設數智人産業基地。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超高清內容製作能力共用平臺,音視頻文本類數據基地,XR沉浸視聽聯合實驗室即將建成,落地京西智映影視科技創新中心,聯合北京電視台、紅果短劇組建AI+微短劇産業發展聯盟平臺,形成以京西智谷計算視聽産業園為主的“一園多基地”創作聯動空間。發佈6個“AI+微短劇”場景資源,集聚抖音係筆墨留香、閱讀無線等企業。
心血管創新藥械領域,躋身全市七個醫療器械産業集聚區,形成以阜外醫院京西園區為醫療科技策源地、精雕集團為醫械精密加工中心、落地泰格捷通為代表的CRO快速轉化平臺、做大做強百洋醫藥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為藥械産業源頭創新提供市場化平臺。強化京津冀協同,規範實施軍莊鎮及河北省涿鹿縣等為生産製造基地的全産業鏈生産承載空間建設。掛牌中關村(門頭溝)心血管創新藥械産業園,全球領先醫用直線加速器SPECT/CT、國內首創經自然通道手術機器人等項目實現密集轉化,落地同心醫療加快研發第四代人工心臟,佈局北大醫學——凱斯利康器官晶片、百洋智心人原代心肌細胞和百洋唐科糖基分析前沿醫藥創新實驗室等重點項目,多個科學家團隊入駐園區,實現高價值醫療藥械“心谷研發”“北京新製造”等獨特品牌。
二、構建多層次創新發展服務體系
園區堅持以企業需求為牽引,用速度、溫度、加速度打造服務大前臺。與中發展、京西建設共建AI Park産業園;建設科技金融京西試驗區,升級10億元政府産業引導基金,成立京西瑞瓴、百洋鑄心子基金,推動北京銀行設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共建“京西科技金融研究院”,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門頭溝園區服務基地,落地自然景物數據資産抵質押融資和“創新積分貸”等金融産品。構建産教(融合)創新生態,聯合多個網際網路大廠、多家大模型企業,訊方、清華、北大、人大、北工大、北工職、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等多家企業單位,推動生態企業建設。成立京西智谷中國人民大學人工智慧與智慧治理研發中心、北京人工智慧安全與治理實驗室和北京國際數字經濟治理研究院數據合規與治理服務中心,開展華為ICT、“昇騰AI創新大賽”,推動人才創業團隊引進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目前,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正式開園,阜外醫院西山院區二期即將完成建設,央廣總台超高清示範園區“央視界”項目、軍莊醫療器械生産製造基地等項目正在加快啟動。總體看,園區已實現“三大産業”要素集聚、主體活躍、活動密集、生態優良的實景畫面。展望“十五五”,“精而美、專而優”的新質生産力園區正在逐步綻放。
再次感謝媒體朋友的提問。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曹子揚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我們知道,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保障和支援,我們注意到今年門頭溝區發佈了針對高新産業青年人才“三個一”計劃,舉辦了首屆京西人才山地徒步大會,想請各位介紹一下門頭溝在人才發展生態方面的一些情況?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門頭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李麗輝女士來回答。
-
嘉賓
李麗輝:感謝北京日報記者的提問。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人才是地區發展的第一資源。自然生態好則萬物生長,人才生態好則群賢畢至。近年來,門頭溝區把涵養自然生態的理念應用到人才領域,圍繞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系統實施“靈山計劃”“智谷計劃”“百花計劃”“永定計劃”四大專項計劃,打造“熱帶雨林式”的人才發展生態,為人才發展提供“好空氣、好土壤、好陽光、好雨露”,實現十四五時期人才快速聚集,人才總量增速位居全市生態涵養區前列,為地區綠色高品質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文化底蘊滋養“好空氣”。門頭溝自古以來就有“開放包容”的文化基因。這裡現存38段京西古道,總長684公里,自元明時期就商賈雲集,孕育了門頭溝重商親商的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這裡有著名的“靈水舉人村”,明清時期共走出22位舉人,生動詮釋了門頭溝“崇學尚文、尊賢重能”的傳統。這裡是革命老區,新中國成立前中共黨員總量超過當時全市黨員總量的一半,60名共和國將軍曾在這裡戰鬥過,紅色基因鑄就了門頭溝淳樸熱情的民風,讓每一位來到門頭溝的人才都如沐春風,能夠快速融入和成長。
二是多元載體深耕“好土壤”。門頭溝系統佈局多元産業平臺,正在從“千年煤城”蝶變為“産業新城”,為人才提供成長發展的沃土。目前,三大主導産業(人工智慧、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實現“從0到1”的歷史突破,已建成了全市最大700P國産自主可控智算集群,率先落地北京演算法登記服務中心、數據資産服務中心,引入華為計算視聽創新中心,建設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AI智空間等,先後佈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企業技術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等30余個平臺載體;着力打造“三地”品牌,即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和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建設一批文旅綜合體與新型文化空間,形成了蓬勃發展、多元共生的新興業態,全區新增就業2.7萬人,為各類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三是政策賦能提供“好陽光”。門頭溝把生物多樣性的理念延伸到人才領域,以政策多樣化促進人才多樣性,系統設計了覆蓋多領域、全周期的“1+3+N”的人才政策矩陣。率先推出全市首個“演算法人才10條”,在創業空間、算力使用、演算法交易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援,兩年來認定了18位“演算法人才”,平均年齡33歲,其中最小的僅有24歲;推出“詩畫鄉村”建設産業人才支援政策13條,圍繞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給予精準扶持,最高給予鄉村産業人才500萬元的專項獎勵;推出全市首個社會領域專項人才支援政策,為社會治理人才在能力提升、職業發展、職稱評定等方面提供系統保障;在教育、衛生健康等領域,也出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每個領域的人才都能在門頭溝沐浴陽光、競相綻放。
四是精準服務滴灌“好雨露”。門頭溝始終把人才“放在心上,捧在手上”,以服務精準滴灌溫潤人心。我們針對高新産業青年人才的發展需求,創新推出“三個一”支援計劃:即安居保障“一免兩補”(即第一年租金全免,第二年梯次補貼,第三年統一享受50%補貼)、創業支援“一金共贏”(即設立總規模5000萬元的“智谷計劃”創業發展基金,支援100個初創企業或團隊,最高可獲50萬元等值的綜合支援,包括辦公空間、算力資源、資金投入和創業輔導等)、評價認定“一卡通享”(即為納入“京西聚智計劃”的人才發放“京西人才永定卡”,憑此卡可享受超過20項高品質服務),構建起覆蓋人才發展全周期的服務鏈條;我們聚焦人才關心的“關鍵小事”,打造“京西人才之家”,升級“京西人才永定卡”,引入北京八中、清華附中、景山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與北京同仁醫院共建門頭溝醫院,營造了安心安業的發展環境;我們積極搭建交流平臺,舉辦“北京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人才論壇”“首屆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會”等活動,建設“瑪麗居裏學者華人學會會客廳”“京西智谷海外人才服務中心(香港站)”等交流載體,為人才打造高品質朋友圈,努力以最優的生態、最好的政策、最暖的服務,熱忱歡迎天下英才齊聚京西福地,為首都西大門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李麗輝部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人民網記者:今年門頭溝區發佈了全新“京西福地門頭溝”區域品牌,在區域品牌發佈會上也發佈了“古村古寺古道,福山福水福地”的全新文旅口號,我們都知道,門頭溝是擁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想請介紹一下:近年來門頭溝區在文旅産業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人民網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門頭溝區副區長 王垚先生來回答。
-
嘉賓
王垚:感謝記者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十四五”以來,門頭溝區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立足於京西特色歷史文化旅游休閒區的功能定位,緊扣“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戰略,文旅融合成果顯著,京西特色愈發凸顯。
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守護京西文脈“根與魂”
堅持保護為先,守護文化遺産“生命線”。文物數量持續擴大。全區擁有不可移動文物563項,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258處。非遺傳承有力。非遺傳承人達100人,各級非遺項目達145項,較十三五末(2019年)增加102項。實現多項新突破。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成為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區首例。“京西古道”入選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東胡林人遺址入選北京市第一批考古遺址公園。
搭建展示平臺,煥發文化遺産“生命力”。助力“博物館之城”建設。京西石刻博物館、琉璃渠琉璃藝術館等微型博物館、類博物館相繼開放。舉辦妙峰山廟會、千軍臺莊戶幡會等特色民俗活動,賦予文化遺産新的時代意義。
推動活化利用,激活文化遺産“新動能”。打造“京西物語”文物品牌,實施京西太平鼓等數字化項目,推出非遺數字人IP“鼓小仙”,推動文化遺産“活”在當下。非遺傳承賦能鄉村振興案例作為北京首例入選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繪就文化惠民“新圖景”
打造公共文化空間,織密公共文化“服務網”。推進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構建區級、13個鎮街、若干個村居文化服務陣地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組成的“1+13 +N+M”文化空間矩陣,在北京市範圍內率先實現13個鎮街文化中心100%社會化運營。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56.2 萬平方米,每人平均 3.93 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
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擦亮公共文化“金名片”。以“京西文化大篷車”流動配送品牌,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實施“京西民間藝術家”培育計劃,挖掘基層文藝骨幹330人、精品文藝團隊1073支。建立門頭溝區公共文化服務配送資源庫,實現文化服務精準配送。
豐富文化産品供給,充盈群眾文化“生活圈”。年均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演出3500余場,惠及40萬餘人次。推出《永定河史話》文化書籍、“小院裏的將軍們”、“老單游京西”專題片等文藝精品,持續講好門頭溝故事。
多維發力賦能文旅産業,跑出高品質發展“加速度”
持續優化文旅産業佈局,發展路徑更加清晰。門頭溝區依託“生態+文化+區位”獨特優勢。明確提升文旅發展“四力”即:承載力、吸引力、影響力、帶動力,謀劃構建“一岸兩帶兩環”文旅發展格局、集中建設三個文旅集散中心、打造“兩超四強”文旅目的地、實現“兩個突破”等具體任務,區文旅産業總體佈局已基本構建。
不斷激活文旅消費潛力,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十四五”期間全區旅游人次較“十三五”增長45.8%,旅游消費增長40.6%,每人平均消費1034元,位列全市第五。2024年入區旅游總人數達374.6萬人,旅游總收入41.3億元,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57%和88%,增速位列全市第三和第二。2024年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1.1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全市第一,成為增收致富新引擎。服務品質優勢突出,景區好評率96.4%、酒店好評率93.7%,分別位居全市第一和第五。
探索文旅融合發展路徑,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實施潭戒兩寺管理體制改革,成立潭柘戒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推動區屬國有文旅資産整合併入京西山水公司。設立文旅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推出“民宿貸”等産品,率先推動精品民宿“一照、兩證、一系統”辦理改革。創新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新模式,成功納入全國首批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深入推進鄉村旅游高品質發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聯合河北省8地成立“大京西文旅聯盟”,推動更深層次融合發展。
全力構建文旅品牌矩陣,京西魅力更加彰顯。聚焦打造“三地”品牌和“京西福地門頭溝”區域品牌。國際級活動接連落地。成功舉辦第九屆國際月季大會、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環門頭溝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品牌活動賽事。精品民宿品牌持續打響。形成以3家全國甲級民宿為龍頭引領,涵蓋162家民宿的“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體系。消費場景不斷煥新。全區等級景區達20家。打造檀谷、上岸等活力商圈以及谷山村、白瀑雲景等市級網紅打卡地。潭柘休閒旅游度假區獲評北京市級旅游度假區稱號,檀谷旅游街區獲評北京市級旅游休閒街區稱號。
展望新征程,門頭溝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緊扣國家“旅游強國建設”和北京市“兩園一河”、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把文化旅游産業打造成支柱産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門頭溝華章。
誠摯歡迎各界人士走進“京西福地門頭溝”,漫步古村古寺古道,品味福山福水福地,打包一身“福氣”,帶回滿程順意!
我就介紹這麼多。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王區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央廣網記者:謝謝主持人,央廣網記者提問,我的問題想提給企業,剛才崔區長已經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作了介紹,作為一個科技創新類企業,您為什麼會選擇在門頭溝創業?能不能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談談門頭溝的創業環境?謝謝!
-
嘉賓
高一釗:感謝您的提問。
今天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如何在門頭溝區的支援下,從落地生根到枝繁葉茂。智子引擎於2024年正式落地門頭溝區京西智谷,創始團隊主要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慧學院。自落地至今,我們深切體會到:選擇門頭溝,就是選擇與一個懂産業、重創新、有溫度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同行。以下我將結合企業切身經歷,從三個方面闡述門頭溝區在企業孵化、發展過程中提供的關鍵性支援。
一、全周期護航:算力、資質、舞臺“一步到位”
作為一家聚焦多模態大模型的AI企業,我們深知技術突破需要産業土壤,創新落地需要生態支撐。門頭溝區佈局算力“打好地基”,前瞻性建設全棧自主可控人工智慧算力中心,提供“即申即用”的普惠算力支援,連結大模型生態集群,開放多元、豐富的應用場景等,依託這些支撐,智子引擎深度融入門頭溝區“低成本算力+精準服務+開放場景”的産業生態,自主研發Awaker等一系列多模態大模型,在攜手申報市級項目、落地應急領域場景化應用等全方位賦能下,實現了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的雙向提速,成為政企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在這樣的協同創新生態下,公司已將自主研發的多模態大模型與攝像頭、無人機、機器人等硬體設備結合,形成了成熟的、軟硬一體的多行業産品與解決方案,讓我們的技術快速從實驗室走向了城市治理、應急消防、智慧巡檢、智慧旅拍等等真實場景。資質申報“一路綠燈”,從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到科技型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獲批入庫,再到現在全力衝刺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與“專精特新”資質,這些不僅是榮譽,更是實實在在的“通行證”,為後續爭取更多針對性的研發補貼與項目機會奠定了堅實基礎。區裏的大力支援,使我們能無縫對接中關村示範區的創新資源與政策紅利。創新舞臺“量身定制”,今年我們受邀參加了第三屆北京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大會、北京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人才論壇等,還在北京衛視《專精特新研究院》專題頻道展示了最新的核心技術。更驚喜的是,區裏主動牽線搭建平臺,組織“智谷咖啡”“企業沙龍”,讓我們和園區內的上下游企業坐在一起“喝咖啡、談合作”,與園區企業共同研發“AI+”解決方案。
二、人才服務暖心:構建“引育用留”矩陣
企業的核心是人才,而門頭溝區把“留人”這件事做到了心坎上。落戶+住房“雙保障”,構建立體人才服務格局,落實高新産業青年人才“三個一”支援計劃,為我公司符合條件的優秀人才開闢了落戶綠色通道;人才租賃住房政策為我公司年輕員工提供了穩定、優惠的居住條件,周邊地鐵、商圈一應俱全,解決“後顧之憂”,讓人才能夠安心紮根。成長+關懷“兩不誤”,門頭溝區聚焦人工智慧等主導産業,發佈全市首個人工智慧演算法領域專門人才政策——“演算法十條”,開展了演算法人才等專項評定。我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獲得“演算法卓越人才”及“演算法優秀青年”榮譽,這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官方認可,更為員工的職業發展開闢了新的晉陞通道。更貼心的是,考慮到公司地理位置,園區專門協調開通了員工班車,連“最後一公里”的通勤問題都幫我們解決了。
三、生態賦能給力:不止“扶開工”,更要“送全程”
在門頭溝,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孤立的政策,而是一個“活起來”的創新生態。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建立科技金融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北京銀行設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共建“京西科技金融研究院”,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門頭溝園區服務基地等,區裏通過這種方式帶我們對接銀行授信、推薦市級基金,還組織了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宣講會等,現在這些金融工具,我們已經用得得心應手了。交流氛圍“熱氣騰騰”,從“青年夜校”的AI技術沙龍,到“1024程式員節”的代碼大賽,再到首屆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會——這些活動不僅讓技術團隊“走出去”交流,更讓我們和區域內的企業成了“朋友圈好友”。
智子引擎的發展只是門頭溝區培育創新企業的一個縮影。這裡有全周期的政策護航,有“比企業更懂企業”的服務團隊,更有“把企業當自家人”的真心實意。最後,我想説:選擇京西福地門頭溝,企業創新有底氣,發展有福氣!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智子引擎首席執行官高一釗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和媒體朋友出席今天的“京西福地門頭溝區”專場發佈會,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實地探訪,對門頭溝區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各項舉措做進一步報道,大家如果有採訪需求可以和我們聯繫。
本場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