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隗斌: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首都“十四五”規劃高品質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本場是國際交往中心專場。
首先,我來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委外辦、市政府外辦副主任 馮劍先生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 楊浚女士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來現余先生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 宋冬娜女士
朝陽區副區長 張梅女士
北辰集團董事、副總經理 魏明乾先生
下面,請北京市委外辦、市政府外辦副主任馮劍先生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總體進展與成效。
-
嘉賓
馮劍: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北京的光榮使命,是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的戰略選擇,也是北京落實“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履行“四個服務”基本職責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北京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履行大國首都責任,以首善標準成功服務保障了15場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累計接待國賓和重要外賓近2萬人次,規劃佈局了78個設施項目,新設外資企業超過8000家,累計佈局國際學校100余所,啟用國際醫療試點機構18家,城市國際化環境顯著改善,首都的國際影響力、吸引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上個月剛剛發佈的《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2025》,北京排名全球第6,連續3年在中國參評城市中保持第一。下面,從五個方面向大家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主要成效。
一是元首外交服務保障能力邁上新臺階。北京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承載地和元首外交的首要舞臺。我們始終將服務習近平總書記重大外交議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在全國首創建立元首外交綜合服務保障機制,持續健全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長效機制,按照“平會結合”原則推進服務保障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會務服務、禮賓接待、城市運作、環境保障、志願者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水準,持續擦亮“北京服務”金字招牌。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任務,得到國內外與會嘉賓的高度讚譽。深入挖掘首都厚重文化底蘊和創新科技成果,建設“參訪北京”外事接待資源體系,456個接待點位全方位、多角度向來訪外賓展現新時代首都發展成就。
二是國際交往承載能力實現新突破。“十四五”時期,持續優化“一核、兩軸、多板塊”國際交往空間格局,加快推進重點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國際交往綜合承載能力。出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明確承載國際交往功能的重點街區289個、重點鄉鎮14個、重點優化設施66處、規劃新建設施15處,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體系不斷向基層延伸。天安門地區、中南海周邊等傳統國事活動重點區域專項整治穩步推進,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的國際交往功能實現提升,結合中軸線申遺保護,持續完善中軸線及其延長線國際交往功能,天壇、正陽門、先農壇等歷史文化遺産外事活動場景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第一、二、三使館區綜合整治和第四使館區規劃建設紮實推進。高標準推進重大設施項目建設,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雁柏山莊、棲湖飯店、記者之家建成投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開門迎展,全市室內展覽總面積較“十三五”時期翻了近一番。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文化設施外交外事活動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國際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國際門戶開放引領功能進一步強化。
三是高水準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加速釋放國際交往中心蘊含的經濟能量,下大力氣搭平臺、暢渠道、聚資源,將對外資源渠道優勢轉化為服務高品質發展的現實生産力。着力打造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不斷提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北京文化論壇的國際化水準,習近平總書記為“四平臺”活動4次發表視頻致辭、7次致賀信,引發國內外熱烈反響。積極探索具有國別特色的開放實踐,支援北京中德國際合作産業園、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做大做強,累計引入外資及關聯企業286家。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國際科技及産業交流活動成果豐碩。用好國家出入境政策紅利,加快恢復國際跨境人員往來,2024年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及地區航點數量超過120個,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員48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萬人次,同比增長188%。制定出臺國際組織落戶便利化措施,全球服務貿易聯盟、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落戶北京,設立全國首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在京登記落戶國際組織數量增至127家,較“十三五”末增長了32%。精心策劃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北京之夜”等品牌國際性活動,每年組織重要外事活動超過300場,推動阿斯利康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德勤大學等一系列標誌性、引領性外資項目落地。在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271家,外資研發總部279家,外資企業總量超3.5萬家。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47家,連續13年居全球城市榜首。
四是拓展國際“朋友圈”取得新成效。積極鞏固老朋友、廣交新朋友,為服務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路貢獻首都力量。持續拓展對外交往渠道,提升對外交往質效,市區兩級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增至287個,形成了遍佈全球的國際“朋友圈”,北京市榮獲2024年“國際友好城市傑出貢獻獎”。在疫情期間,北京與這些好朋友、好夥伴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先後向27個國家55個城市和地區捐贈物資,同44個國家83個城市開展抗疫合作,共同築牢抗擊疫情的全球防線。精心打造“北京日”“北京周”等境外活動品牌,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架起了民心相通、交流互鑒的“連心橋”。支援人民團體、社會組織、高校、企業、媒體、智庫等各類主體參與民間外交,進一步厚植中外友好的社會民意基礎。密切與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城市20”、宜可城等國際組織聯繫,參與會議議題設置和標準規則制定,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塑造力。支援在京近700家全國性行業商會協會開展對外交往,北京社會組織積極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金磚國家民間社會組織論壇、二十國集團民間社會會議等多邊活動,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的民間主體累計達26家。
五是城市國際化環境實現新提升。國際交往中心是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促進人員往來、要素流動、文明交流是其中的應有之義。近年來,積極築巢引鳳、開渠引水,優化城市國際化環境,讓北京成為“近悅遠來”的魅力之都。出臺《北京城市國際化服務工作方案》,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推出優化支付服務便利化措施,編制《境外初次來京人員城市服務指南》《外國人入境及居留指南》《外國人游北京攻略》。設立“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為外籍人士提供20余項高頻便利服務。發佈“BEIJING PASS”實現交通出行、景區購票、商超購物“一卡通行”,開通地鐵外卡全球“五大卡”拍卡過閘,推出銀行卡和通信卡“兩卡”融合産品,有效打通了支付、交通、通信等小微堵點。推動外籍人才“兩證聯辦”全覆蓋,外國人永居證在20余個領域實現便利化應用,率先實現外資企業開辦“全程網辦”,發佈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首次實現職業資格中外雙向互認。頒佈《北京市國際交往語言環境建設條例》,上線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和英文版微信公眾號,編制北京市英文地圖,全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準確率超過99%。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外籍人士在京經商、學習、旅游的便利性持續提升。
回顧“十四五”時期取得的成績,最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這些成績的取得也離不開中央部門的指導支援,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全市全體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十五五”時期,我們將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持續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更加積極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做出新的貢獻。
我就先介紹到這裡,謝謝!
-
主持人
隗斌:感謝馮劍先生的介紹。
下面請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楊浚女士介紹優化“一核、兩軸、多板塊”國際交往空間佈局,實施《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等方面情況。
-
嘉賓
楊浚:各位媒體朋友,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工作。“十四五”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組織編制《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和《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規劃》,明確了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戰略任務、功能體系和空間佈局,擘畫了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發展藍圖。在此基礎上又於2025年3月印發實施《北京國際交往中心規劃實施指引》,進一步為紮實推進國際交往重點區域與設施規劃建設提供堅實規劃支撐。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介紹有關情況:
一、印發實施《專項規劃》,以“一核、兩軸、多板塊”空間格局為引領打造國際交往亮點區域和設施
首都功能核心區圍繞天安門廣場、故宮等傳統國事活動場所,加強重點地區綜合環境整治,推動慶成宮、神樂署等設施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多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新時代風貌的國際交往場所和環境。
中軸線及其延長線、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國際交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增進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向世界充分展現北京獨有的壯美空間秩序、極富韻律的城市空間格局和東方建築美學價值。北中軸地區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建成,成功保障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全球婦女峰會等重要外交外事活動。南中軸地區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形成中軸線上“北有奧森、南有南森”新格局。大紅門博物館群一期整體規劃方案制定出臺,大國文化會客廳建設加快推進。長安街西端的首鋼園伴隨冬奧會、服貿會等一系列大型活動的舉辦,已成為國際交往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在北京CBD商務中心區帶動下,國際交往功能從朝陽區向更東側的城市副中心延展。
東部地區,第四使館區外交用地完成劃撥手續辦理,週邊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實現18公里濱水綠道全線貫通,成為中外人文交流、民間交往的“靚麗新名片”。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築建成投用,成功舉辦“愛在陽光下”——中非兒童手拉手夏令營活動。首都國際會展中心(新國展二期)正式投入運營,成為北京現代服務業擴大開放的展示窗口。
北部地區,雁棲湖國際會都紮實推進擴容提升,在舉辦APEC會議、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基礎上,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任務,截至2024年底成功舉辦G20能源部長會議、世界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2.5萬場次,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預計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將作為長城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示範基地和八達嶺高峰論壇永久會址。
西部地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作為中關村論壇的永久會址已經成為匯集科技論壇、展覽展示、技術交易及成果發佈等複合功能為一體的高水準國際前沿科技交流平臺。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進入內部裝修階段,建成後將推動文化遺産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具有故宮特色的文化展覽空間。
南部地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6年,通達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深度融入“空中絲綢之路”,國際交通樞紐客貨運能力與航空資源配置進一步增強。大興機場臨空區規劃建設抓緊推進,橫跨京冀兩地的綜合保稅區控規獲批並已經建成封關運作,會展片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獲批。
二、深化規劃實施指引,不斷強化國際交往功能佈局的空間逐級保障
為進一步推動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體系與空間規劃銜接融合,規劃實施指引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任務要求細化分解到各區、各鄉鎮街道,推動各區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將國際交往功能建設與本區發展定位融合銜接,通過發揮各區各鄉鎮合力作用,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國際交往服務能力,促進高水準開放發展。
一方面,實施指引以規劃街區為基本單元前瞻性統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佈局。首次明確289個國際交往功能承載重點街區和14個重點鄉鎮,進一步強化空間承載、交通體系等支撐保障。以金盞中區街區控規為例,結合第四使館區建設,通過佈局國際組織集聚區,完善國際教育、醫療等配套資源,提升打造“第二個三里屯”國際交往新場景。另一方面,以實施指引為抓手精細化引導國際交往中心設施建設。依託重要會議會展、文化設施、風景名勝、商業空間等,推動“平會結合”功能提升,通過建立重點設施協同推進機制,在方案設計、建設實施和運營管理中充分融入外交外事活動需求,培育打造更多高品質、特色化外事活動空間。
目前,“兩園一河”地區啟動區項目進展順利,國際醫藥創新公園城市設計方案在北京南部地區規劃打造連接全球創新資源的醫藥創新中心。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核心區建設規劃設計方案國際徵集評審結果出爐,正在進行方案綜合優化,標誌着實證北京三千年建城史的重大文化工程即將進入實質性深化推進階段。下一步我們還會以規劃街區為基本單元統籌謀劃和推動建設更多國際交往亮點項目和設施。
回顧“十四五”,北京全面加強國際交往重要設施和能力建設,不斷提升重大外交外事活動保障能力和服務水準。“十五五”時期,我市將繼續堅持規劃引領,持續完善“一核、兩軸、多板塊”國際交往空間格局,打好文化牌,提升國際范兒,弘揚中國風,打造多元國際交往場景,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首都高品質發展作出新貢獻!
-
主持人
隗斌:感謝楊浚女士的介紹。
下面請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來現余先生介紹強化國際門戶開放引領功能,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等方面情況。
-
嘉賓
來現余:各位媒體朋友,國際交往中心是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首都核心功能。作為服務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載體,“十四五”期間,北京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門戶開放引領功能進一步強化,在保障國家總體外交、服務北京國際交往、輻射帶動區域發展、便利市民群眾出行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支撐和重要引擎作用,實現了從交通樞紐到國際交往門戶的跨越,為高水準對外開放注入了新的動能。
一是以北京兩場為開放引領門戶,高品質服務保障重大國事活動。北京市始終堅持首善標準,與國家民航局深化協作、凝聚合力,持續優化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水準,充分發揮“第一國門”“新國門”作用,圓滿完成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北京冬奧會等10余場國家主場外交、重大國事活動和文體賽事的服務保障任務,首都城市對外交往示範引領功能顯著提升。
二是以通達五洲的航線網路為載體,推動國際交往“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十四五”期間,北京兩場在全球航線網路節點中的影響力日益攀升,國際“朋友圈”不斷拓展,已構建形成通達五洲、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線網路體系,通達6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余個航點,航線覆蓋廣度全國第一、航班厚度全國第二,首都高水準對外開放及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2024年,北京兩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1.17億人次,時隔5年再次破億,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二、全球第五。北京口岸全年入出境外籍人員48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全年接待入境外籍游客321萬人次,同比增長188%。貨郵吞吐量達到176.95萬噸,同比增長30.1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0.91個百分點。
三是以打造空中絲綢之路核心樞紐為抓手,助力北京更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優化區域開放佈局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援北京等航空樞紐城市加快發展空中絲綢之路,推動北京打造空中絲綢之路核心樞紐。北京市緊跟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戰略步伐,編制印發《北京市加快推進空中絲綢之路核心樞紐建設實施方案》,積極推動北京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人文交流心聯通。目前,北京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航點達70個、航線94條,航點數量與航線密度均位居全國城市首位,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員往來與物資運輸提供了高效通道,切實強化了北京在“空中絲綢之路”中的節點地位。支援在京相關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航空樞紐等項目建設,先後承接馬爾地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改擴建、坦尚尼亞多多馬姆薩拉托國際機場新建等標誌性工程,帶動中國基建標準與技術、航空規劃設計、運營管理等中國服務“集體出海”,累計為項目所在國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
四是以民航“連結全球”的優勢為依託,提升北京經貿國際化水準。民航作為全球化體系中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連接紐帶,對“時空距離”的突破、對“要素流動”的高效支撐,以及對“全球網路”的深度融合是其獨特優勢。北京兩場作為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樞紐,在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接等方面做出了示範表率,吸引了27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北京,外資研發中心超279家,外資企業增至3.5萬家。依託北京兩場,積極打造以航空服務、國際醫藥物流、智慧裝備等為主導産業的雙臨空經濟區。“十四五”以來,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1%,2024年達到3515億元。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對全國154家綜保區2024年發展績效評估結果,大興機場綜保區綜合排名較上一年度上升47位,排名增幅居全國首位,保稅業務進出口值增幅排名全國第三。
“十五五”時期,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以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以強化北京兩場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功能為重點,以高水準建設空中絲綢之路核心樞紐為抓手,持續增強門戶開放引領功能,以北京航空樞紐的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隗斌:感謝來現余先生的介紹。
下面請北京市政務和數據局副局長宋冬娜女士介紹加強涉外服務體系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國際化環境等方面情況。
-
嘉賓
宋冬娜:各位媒體朋友,近年來,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始終熱情歡迎全球的朋友。聚焦境外人員在京經商、工作、學習、旅游和生活的各項需求,各相關單位共同努力,持續深化境外人員服務便利化改革,不斷優化城市國際化服務環境,希望各位來賓能夠感受到“北京服務”的細心與暖心。
一是持續優化抵京首站服務,實現“落地暢行”。我們落實入境免簽、240小時過境免簽、口岸簽證等來華簽證政策,進一步便利國際旅客往來北京。在首都和大興兩大國際機場設立了北京服務(機場服務點),整合金融、通訊、交通、旅游等領域多項服務功能,為國際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務。聚焦初次來京人員最基礎、最重要的服務需求,編制發佈了《境外初次來京人員城市服務指南》《外國人入境及居留指南》等指引,助力外籍人士快速適應本地生活。
二是聚力打通一批服務堵點,實現“便捷無憂”。我們在全國率先實現外籍人士憑護照網上辦理社保、醫保、公積金、金融、通訊等各類事項。支援外籍人士通過“線上預約、線下取卡”方式辦理SIM卡。全面優化“食、住、行、游、購、娛、醫、學”等重點場景支付環境,推出了BEIJING PASS一卡通國際卡、“暢游通”和“冪方卡”兩款支付通信融合産品,讓外籍人士支付更便捷。編制全國首個英文地圖Beijing Map,同時支援使用維薩、萬事達等境外銀行卡“拍卡過閘”乘坐地鐵,讓外籍人士出行更順暢。提升國際化醫療水準,發佈英文版外籍人士在京就醫指南,開設英文版114預約掛號平臺,便利外籍人士在京就醫。
三是重點打造特色服務舉措,實現“體驗升級”。為提升入境游體驗,我們開發了世界遺産游、特色衚同游、中軸騎行游等特色旅游産品,和“北京新發現”“City Walk”城市漫游等主題線路,編制了《外國人游北京攻略》;優化離境退稅服務,全國首創“全城退稅,一點通辦”服務新模式,將“即買即退”納入銀行網點服務,提高“即買即退”限額,增設多樣化退付渠道。鼓勵外商投資興業,全國首發雙語版《外商投資公司登記註冊辦理指南》及其常見問題解答,上線中英雙語版企業服務“e窗通”平臺,實現外資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促進外籍人才在京就業,升級擴容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推動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與社會保障卡的融合整合。擦亮“留學北京”品牌,發佈“留學北京+”行動,打造留學北京一站式服務平臺,促進優秀國際學生在京學習和創新創業。
四是不斷健全涉外服務體系,實現“精準觸達”。我們持續加強城市資訊服務供給,建立以北京國際版網站為總門戶的網上服務體系,網站提供9語種服務,集資訊發佈、公共服務、諮詢交流於一體,匯聚500余項政策,提供300余項友好型辦事指南;創新推出“外國人走流程”視頻指南,覆蓋外籍人士在京高頻辦事場景。英文版微信公眾號BeijingService和“京通”英文版小程式,既有資訊服務,又有辦事服務,幫助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北京生活。提升政務服務國際化水準,將“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審批與開戶”“外國人來華工作”兩大場景納入2025年“高效辦成一件事”清單,持續優化服務體驗;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等配備外語服務人員和智慧設備,提供多語言業務諮詢、事項辦理等服務。打造國際化城市熱線,北京12345熱線可接聽8種語言的外語來電,國際版網站推出12345online專區,BeijingService微信公眾號設有留言板塊,便利外籍人士快速反映各類訴求。為幫助外籍人士更好了解所需政策和服務,我們以接訴即辦改革論壇、市民熱線“開放日”活動、紀錄電影《您的聲音》等多種形式,搭建交流交往平臺。此外,我們已連續兩年開展城市國際化服務調研,傾聽有意來京和在京外籍人士的需求和聲音,針對性優化各類服務舉措。
“十五五”期間,我們將持續提升城市國際化服務水準,努力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城市國際化服務。借此機會,真誠地感謝各位朋友對北京國際化服務工作的關心支援,也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
主持人
隗斌:感謝宋冬娜女士的介紹。
下面請朝陽區副區長張梅女士介紹推進區域國際交往功能建設,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等方面情況。
-
嘉賓
張梅:各位媒體朋友,“十四五”期間,朝陽區錨定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戰略部署,堅決扛起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重要承載區的使命擔當,以國際化為主攻方向,圍繞區域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中心任務,在場景開發、機制創新、國際傳播等領域精準發力,持續提升區域國際化環境和服務能級,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五宜朝陽”。
一是我們完善主場外交服務能力,為大國外交貢獻朝陽力量。圓滿完成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等國家級重大國際交往活動屬地服務保障任務,主場外交常態化保障水準與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積極構建並完善水上、空中、商務、科技、法治、生態六大國際交往會客廳體系,高效承接國家及北京市各類外交外事任務的同時又成為中外居民與游客青睞的城市地標。“十四五”期間,朝陽區累計接待黨賓國賓及友好訪問團組240余批次、4990餘人次,主場外交“窗口”作用充分發揮。
二是我們持續築牢國際交往硬體基礎,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成功承接多場高規格國際會議活動,充分釋放高端會展服務業效能。第四使館區徵地及土地整理工作已全部完成,金盞中區街區控規已經獲得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批復。持續提升第一、二、三使館區環境品質,三里屯路打造慢行友好街區,朝陽公園路改造換新升級,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項目獲倫敦國際設計金獎。今年年底,朝陽區將開通壩河15公里遊船航線,可直達城市副中心,成為區域國際化形象的亮眼名片。
三是我們用好全球資源助推經濟發展,打造國際化要素集聚高地。“十四五”期間朝陽區累計落地外資項目369個,預計吸引外資金額達253.7億美元,總量位居全市前列。建成8家全球招商聯絡站,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突破170家,規模全市第一,彰顯區域對全球優質企業的強大“磁吸力”。吸引渣打證券、安顧方勝保險經紀等金融機構落戶朝陽,國際金融聚集區建設成效顯著。高水準建成全國首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13家國際科技組織入駐。
四是我們建強全域交往矩陣,拓展對外開放聯動維度。朝陽區與世界25個國家的31個城市、城區及國際組織建立友好關係,覆蓋全球五大洲,友城數量在全市各區中排名第一。做強“雲外事”交往品牌,與法國商務投資署、羅中經貿促進會等機構開展線上交流活動,帶動中東歐跨境電商合作等一批項目落地。邀請外國駐華使節乘船感受亮馬河治理成果,聯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開展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駐華使館共植中拉友誼林活動,支援泰國駐華使館舉辦北京泰國風情節、支援智利使館舉辦智利周活動,連續舉辦北京朝陽外籍人士招待會,國際交流合作的“朋友圈”持續擴大。
五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朝陽”傳播效能。持續舉辦北京朝陽國際茶香文化節、北京朝陽國際燈光節等朝陽特色品牌活動,通過系列文商旅體融合的國際化活動生動傳遞朝陽對外開放的活力與魅力。持續推進“外國人眼中的北京朝陽”短視頻項目,邀請駐華大使、國際組織駐華代表以及各行業外籍人士參與視頻錄製,通過短視頻傳遞朝陽對外開放最強音。組織外媒專場京劇賞析活動、雜技觀演活動、走進中國電影博物館等活動,讓外媒深度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和現代科技進步成果。
六是我們深耕國際化服務場景,打通外籍人士來華堵點。編制英文版《北京朝陽外國人手冊》並投送至涉外酒店、國際社區等多個服務點位,為外籍人士提供全方位生活指引。打造“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推進無障礙支付服務商圈建設。區內各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設立56個外語服務窗口。正式啟動望京國際人才公寓配租項目。發佈國際化服務醫療機構清單,優化外籍人士就醫流程。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資訊宣傳冊,持續提升區域宜學環境。朝陽區現有13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35所國際學校,9家中外合資醫療機構、46家多語言服務醫療機構,為外籍人士提供優質便捷的教育醫療服務。
七是我們關注外籍人士融入體驗,打造國際化宜居家園。優化外籍人士社區服務體系,持續舉辦“中外居民過大年”“國際文化季”等社區活動超400場,促進中外居民文化交流,增強外籍人士歸屬感與認同感。組織涉外社工參與國際化素質提升專題培訓,建強涉外社工隊伍。搭建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國際化示範服務窗口”,破解外籍人士辦事難題。大力推進公園綠地、口袋公園等生態空間建設,城市國際化宜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以上就是朝陽區在“十四五”期間推進區域國際交往功能建設優化國際化環境和服務方面的情況。
最近正值北京朝陽國際燈光消費季,我們熱烈歡迎海內外游客來到朝陽,暢游亮馬河,欣賞璀璨燈光,體驗夜經濟活力,感受朝陽區的國際化氛圍和建設成果。
-
主持人
隗斌:感謝張梅女士的介紹。
下面請北辰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魏明乾先生介紹打造“國家會客廳”以及服務保障重大國事活動、承辦高級別國際會議展覽等方面情況。
-
嘉賓
魏明乾:各位媒體朋友,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家以會展為主業的市屬國企,北辰集團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助力首都發展為己任,全力推動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和會展産業高品質發展。歷經35年深耕細作,形成較為完備的會展産業鏈佈局,在國家主場外交活動服務保障、高能級會展主承辦、場館及酒店運營管理、會展行業標準制定、産業研究諮詢以及數字賦能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十四五”期間,北辰集團積極融入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大局,全力構建國際交往的服務載體,切實履行國企責任擔當。
一是錨定“國家會客廳”定位,築牢硬體基石,提升首都國際交往活動承載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北京新版城市總規明確了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要着眼承擔重大外交、外事活動的重要舞臺,服務國家開放大局。作為首都會展行業金字品牌、承載國際交往中心職能的北辰集團,充分發揮在會展專業化運營管理方面的優勢,舉全集團之力,超前謀劃,自籌資金,建設了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兩大市級重點項目。今年,這兩大場館相繼投用,為北京國際交往注入新動能,北京市室內展覽總面積躍升至67萬平方米,位列全國第三,國際交往硬體設施水準和會展承載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其中,首都國際會展中心以21萬平方米室內展覽面積,成為北京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展覽場館,重點承接超10萬平方米的大型以展為主的綜合性專業展會。今年已成功保障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中國國際汽車服務用品及設備展覽會等多個重磅展會——機床展首次與新國展一期聯動,實現超31萬平方米展覽規模,刷新北京展會歷史紀錄。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與一期聯動,形成總建築面積約130萬平方米的全球最大會議展覽綜合體,成為國事政務活動與高能級國際會議的核心承載地。2024年5月承接的國際金融大會成為全球金融界會展活動的里程碑,今年的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第十屆亞投行理事會年會、世界燃氣大會,到剛落幕的全球婦女峰會,我們持續以一流硬體與服務,擦亮“國家會客廳”金字招牌。
二是秉持首善標準,提升軟體服務,扛牢重大國事活動保障重任。“十四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國資委領導下,北辰集團始終按照“精精益求精,萬萬無一失”的要求,圓滿完成二十余場重大國事政務活動保障任務。從北京冬奧會的“冰雪之約”,到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絲路同心”;從2023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睦鄰互信”,到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南南合作”,再到連續五屆服貿會的“開放共贏”——這些總書記親自出席或致賀信的重要活動中,我們累計接待中外部長級以上嘉賓超1000位。2021年8月,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北辰集團聯合國內外領軍企業組建首都會展集團,作為服貿會的市場化運營主體,連續多年全面負責服貿會的招商招展、市場開發、專業觀眾組織、服務運營保障、常態化活動舉辦等工作,以專業化運營和會展全産業鏈優勢,推動服貿會全面持續提質升級。
每一次保障都是“大考”,我們在實踐中打磨“國賓服務隊”的工作標準,淬煉一支“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的服務保障隊伍,形成覆蓋前期籌備、現場執行、後續復盤的標準化流程體系。“國賓級”服務不僅贏得各級政府與主辦方的高度認可,更成為“北京服務”的標桿典範。
三是打造“會展+”生態圈,搭建全球合作平臺,發揮會展業賦能千行百業平臺作用。會展産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産業、促進貿易、推動經濟交流的關鍵平臺。北辰集團主動擔當“連結世界,促進合作”的紐帶,全力推動高級別國際展會落地北京。上面提到的Sibos2024全球金融年會、2025世界燃氣大會,是我們“十四五”期間籌辦的代表性行業標桿展會,打造對外開放國家級平臺;還深度對接英國勵展集團、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法國智奧會展集團、英國DMG集團等10余家國際會展龍頭,引入優質國際展會資源;推動服貿會電信技術服務、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板塊、中國製冷展等“出海”,拓展國際市場。同時,我們推動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中國代表辦事處落戶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實現會展職業資格證書國際互認;聯動朝陽區在奧林匹克中心區打造朝陽數據要素産業園和人工智慧會展産業園,推動設立一站式涉外服務中心,切實提升辦展辦會國際化水準與外籍人員往來便利度。
同時,積極探索會展創新發展新範式。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自今年5月正式投運以來,在高標准保障多場重要活動的同時,圍繞場館多業態經營,積極實踐音樂演出、藝術展覽、時尚發佈等應用場景,激發“一展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共建會展産業協同發展新生態。
此外,作為亞奧區域的“首任建設者”與“深耕者”,北辰集團牽頭成立了亞奧商圈新消費創新聯盟,積極探索“會展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努力把亞奧商圈打造為國際消費新地標。我們還聯合多方力量倡議成立人工智慧會展生態聯盟,推動會展産業數智化升級,為全球會展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站在“十四五收官、謀劃十五五”的關鍵節點,北辰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國資委及各相關單位的持續指導與支援下,以更高標準推動首都會展業高品質發展,為塑造大國首都國際形象和“四個中心”建設貢獻更多北辰力量。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隗斌:感謝魏明乾先生的介紹。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們,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您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北京日報記者提問。馮主任您好,剛剛您介紹了過去5年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成效,請問下一步,特別是“十五五”期間北京還將從哪些方向繼續發力呢?謝謝!
-
嘉賓
馮劍:謝謝您的提問。“十五五”時期是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將聚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國際交往中心總體目標,堅持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兩條主線,牢牢扭住功能設施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兩大抓手,持續完善國際交往中心功能體系,當好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地方排頭兵和服務國家國際交往的領頭雁,為新時代首都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主要聚焦以下五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服務國家國際交往。強化空間保障、服務提升和科技賦能,高標準做好高級別外交外事活動綜合服務保障,更好滿足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國際交往需要。
二是更加注重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深刻把握全球經濟格局演變形勢,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推動高水準“引進來”和高品質“走出去”相互促進,大力引聚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國際會展等高端要素,用好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進一步提升資源融通配置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優化提升“雙樞紐”機場設施和服務,持續建設便利化涉外服務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國際化城市環境,讓中外居民共用城市國際化發展成果,切實增強廣大市民和在京、訪京國際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更加注重彰顯大國首都國際風範。挖掘深厚歷史文化資源,展現前沿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友好城市渠道、民間外交主體等,立體化塑造城市形象,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全面提升北京城市魅力、國際吸引力和全球影響力。
五是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積極應對複雜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將安全發展貫穿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全過程各環節,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謝謝!
-
主持人
隗斌:謝謝北京市委外辦、市政府外辦副主任馮劍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我的問題想提給來主任,來主任您好!其實剛剛您有介紹,過去這五年,北京航空樞紐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績也是有目共睹。您能請您再簡單介紹一下,未來北京航空樞紐的重點建設任務是哪些?謝謝!
-
嘉賓
來現余:謝謝您的提問。“十五五”期間,我們將積極協調民航局、海關總署、國家移民局、首都機場集團以及相關航空公司等相關單位,圍繞北京航空樞紐建設,將加快推進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持續強化北京兩場樞紐功能。全面落實北京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與全球主要航空樞紐、重要首都城市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網路連接。力爭到2030年,北京兩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6億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達到250萬噸以上。
二是加快推進航空樞紐重大項目規劃建設。加快推進首都機場提質增效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第一國門”綜合保障能力。積極推動大興機場衛星廳項目早日開工,滿足目標年容量保障需求,增強國際旅客接納能力,積極發揮大興機場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作用。繼續完善兩場地面集疏運體系建設。
三是注重內部服務提升。持續提升運營服務品質,進一步縮短航班截載和地面滑行時間,提高放行正常率和靠橋率,打造國際航線空鐵聯運試點産品。不斷提高國際轉机效能,進一步簡化優化通關流程,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增強轉机通程聯運能力。
四是大力推動航空與城市深度融合發展。優化完善“航空+商圈”發展模式,打造航空樞紐消費橋頭堡,不斷完善入境游服務工作機制,研究籌辦空中絲綢之路相關活動,支援企業參與機場商業運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機場服務和商業生態。着力培育臨空經濟新動能,建設引領全球的泛航空總部基地、亞太領先的航空維修基地,強化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鞏固擴大跨境醫藥健康産業集群領先優勢,聚力打造民航科教創新基地,持續發展壯大臨空智造産業集群。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
主持人
隗斌:謝謝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來現余先生的介紹。下面請繼續提問。
-
記者
解放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解放日報記者提問。國際化服務品質是北京朝陽區對外開放的突出優勢,請問朝陽區在進一步強化這一優勢、提升國際化服務水準方面,將採取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
嘉賓
張梅:感謝解放日報記者的提問。
接下來,我們將立足區域國際化資源稟賦,從三方面入手,進一步鞏固並擴大國際化服務優勢:
一是深化國際化資源整合,構建國際合作長效機制。一方面,建立國際組織、駐華使館商務處與重點外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確保各方需求及時響應、合作事項高效推進;另一方面,已與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吸引更多高端國際會議、會展活動落地朝陽,提升區域國際會展經濟影響力。此外,針對外籍商務人士在舉辦國際會議、展覽、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我們精心編制了《北京朝陽國際城市交往會客廳指南》,讓朝陽的“開放姿態”與“友好溫度”可感知、可觸及、可使用、可融入。
二是聚焦外籍人士人文融入,打造多元文化共生場景。在消費服務方面,我們着力打造首都“入境消費”的第一站、首選區。在文體生活領域,持續舉辦文商體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活動,豐富外籍人士在京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區服務層面,探索創新“社區特色+國際化服務”模式,定期開展外籍人士融入社區系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連續舉辦外籍人士座談交流活動,併為在朝陽區推動中外交流合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外籍人士頒發“鳳凰友誼大使”稱號,旨在吸引更多外籍朋友參與到朝陽國際化建設進程中,為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多國際智慧與力量。
三是創新國際傳播敘事方式,拓展全球傳播輻射矩陣。一方面,持續打造以外籍人士為視角的品牌項目與特色活動,讓國際社會更直觀地了解北京朝陽發展。另一方面,做好境外媒體的邀請與接待工作,通過實地走訪、深度交流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朝陽“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五宜”城市風采。此外,我們還對外發佈“2025外國人眼中的北京朝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將為朝陽區激發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的高品質城市空間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與科學的決策參考。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
主持人
隗斌:感謝朝陽區副區長張梅女士的回答。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今天的首都“十四五”規劃高品質收官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對系列發佈會繼續予以關注和報道,大家如有進一步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