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一把手發佈·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邀請豐台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進行專場發佈,本場的發佈主題是:豐臺·豐華正茂 機遇之城。
近年來,豐台區積極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全力以赴守好首都前院、扮靚城市門戶,打造文化客廳,構築生態屏障,共建幸福家園。全區協同發力,深入實施倍增計劃和發展夥伴計劃,推動經濟社會保持穩健發展,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下面,我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豐台區委副書記、區長 張艷林先生
豐台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牟曉春女士
豐台區委常委、副區長 尹航先生
豐台區副區長、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黨工委書記 崔向華先生
同時,我們還邀請到基層工作代表和企業工作代表,他們是:
豐台區玉泉營街道“先豐港”工作人員 錢露女士
北京昱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 栗旭錦先生
首先,有請豐台區委副書記、區長張艷林先生,圍繞“加快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城市 共築機遇之城主題,向大家介紹豐台區相關工作情況。
-
嘉賓
張艷林: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高興在這裡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豐台區委、區政府,對參加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大家長期以來對豐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
豐台區是首都中心城區,有暢達八方的區位優勢。北京豐臺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三大火車站客流量佔全市75%,連通國內31個省級行政區;麗澤城市航廈是全市唯一“五線換乘”交通樞紐,建成後可實現23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豐臺是首都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的重要保障區,新發地批發市場承擔了全市80%農産品供應任務,年交易額超過1300億元。豐臺已經成為人流、物流、商流交匯,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之地。2025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14.2億元,同比增長5.1%;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90億元,同比增長14.2%。
近年來,豐台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融入和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大局,全力以赴守好首都前院、扮靚城市門戶、打造文化客廳、構築生態屏障、共建幸福家園,在“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個維度協同發力,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發展潛力加速釋放,發展機遇更加廣闊。
一、集聚完備的産業發展要素,加快建設“創新豐臺”
一是産業空間充足優質。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2035年豐台區有建築規模增量3500萬平方米,佔中心城區建築規模凈增量的62%。其中,産業空間達2400萬平方米,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臺園、南中軸首都商務新區、永定河以西地區佈局優質産業空間超過1500萬平方米,為創新資源、産業發展提供有效承載。
二是創新生態多元融合。我們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行動,國高新企業達到37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2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17家,國家級、市級科技創新平臺超過300家。實施科技企業築基行動,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企業9975家,同比增長2.3倍。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積極佈局低空技術、智慧醫工、人工智慧等新賽道,現有低空核心重點企業200余家,掛牌成立中關村(豐臺)低空技術産業園;建設天壇智慧醫工産業園,佈局腦科學、口腔醫學等八大細分領域;集聚人工智慧重點企業150余家,垂類大模型中標數量全市第二。
三是營商環境高效便利。我們實施“倍增計劃”和“發展夥伴計劃”,攜手88家鏈長單位、809家發展夥伴,合力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二條”,落地全市首個“外籍人員簡化流程註冊企業”場景,外資企業最快1天完成註冊登記。全區市場主體超過23.8萬家,今年1—8月新設企業超過2.85萬家,同比增長136%,增速全市第一。
四是重點功能區快速發展。麗澤金融商務區作為新興金融産業集聚區、首都金融改革試驗區、北京國際法商融合示範區,樓宇出租率達86%,入駐企業1374家,其中金融、科技、商務服務類佔比超80%;稅收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中關村豐臺園被納入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註冊企業近2.4萬家,科技類企業佔比55%;上半年總收入近2500億元,在中關村一區十六園中排名第三。南中軸地區加快打造展示國家形象和中華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中央芭蕾舞團業務用房擴建項目將於年內亮相,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首都規劃展覽館加快開發建設,國家博物館南館、中國地質博物館等一批國家級重大文化設施加速落地;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提升、産業轉型等領域重大項目62個,總投資超750億元。永定河以西地區成為承載首都功能新的前沿陣地,以“兩園一河”聯動發展戰略為牽引,7個項目納入啟動區項目清單,投資額佔“兩園一河”啟動區項目總投資額46.5%;圍繞園博園規劃建設18萬平方米花園總部,加快構建産研融合科創灣區。
二、構建紮實的民生保障體系,加快建設“宜居豐臺”
一是建造居民滿意的“好房子”。我們深入實施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去年以來啟動兩批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總投資1053億元,項目數及投資額均居全市第二;“十四五”期間完成102個、近3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4.8萬戶。將保障性住房納入“好房子”標準體系,統籌使用功能、居住體驗、新技術應用,讓群眾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
二是營造街坊喜歡的“好街區”。我們着力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建成7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開展“豐彩城市藝術季”系列活動,在26個街鎮、3個園區開放“集中連片創作街區”,持續提升公共空間藝術魅力。開展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創新實踐,打造共建共治共用基層治理生態。
三是提供群眾需要的“好服務”。我們實施基礎教育、衛生健康“強基工程”,構建13個學區、24個教育集團,覆蓋95%以上中小學,人大附中園博園校區加快建設,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等一批優質教育資源實現落地;2025年全區高考本科上線率92.1%,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依託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口腔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成立數智醫藥大健康産業基地,構建6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群眾提供一體化、網格化、連續性醫療服務。持續完善“老老人”“小小孩”服務,累計建成15個街鎮級養老服務中心、304個養老助餐點,普惠托育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
三、營造優美的城市環境品質,加快建設“美麗豐臺”
一是持續擦亮生態名片。我們堅持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品質發展,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連續提升,成為全市首個非生態涵養區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今年1—8月全區PM2.5累計濃度降至2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5.3%。全區森林總面積超9400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8%。河西地區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園博園、北宮國家森林公園、千靈山公園等優質生態資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形成萬畝集中連片景觀體系,正在建設3307畝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點靚涼水河”南中軸先行啟動段、石榴莊段精彩亮相;持續推進永定河流域生態治理,建成13公里親水綠道,串聯沿線五大公園,形成360公頃高品質藍綠空間。
二是加快“花園城市”建設。我們利用城市邊角地見縫插綠,打造“金角銀邊”359處。建成“樂學公園”33個,讓綠色空間成為“生態育人”的實踐基地。統籌花卉産業和城市發展,建成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與全國8個城市成立“總部+基地”花卉産業創新聯盟;利用花卉文化裝點城市面貌,打造北京首個“花街夜市”,開展“家庭園藝嘉年華”等特色花事活動,草橋街區成為全市首個花園城市全場景街區。
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堅持向“綠”而行,發佈綠色發展十大行動,加強工業、能源等多領域協同治理和綠色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全區新開工綠色建築面積達1451萬平方米,公共建築節能綠色化改造面積超195萬平方米;並網投運公共充電場站349座,電動汽車公共充電設施服務半徑顯著優化。
四、築牢穩固的城市安全基底,加快建設“韌性豐臺”
一是科學繪就城市安全發展藍圖。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實現31個街區控規編制全覆蓋,從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協同治理等多個維度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持續完善規劃實施動態維護機制,形成覆蓋全域的實施項目庫和規劃“一張圖”,確保規劃始終貼合城市安全和發展需求。
二是不斷完善城市安全硬體設施。我們着力優化交通出行環境,“十四五”期間開通道路(路段)94條、101公里,區域路網密度提升3.5%,完成道路疏堵及大修工程45項。深入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更新老舊供熱管網1105公里;供水管線、污水管線、再生水管線總長度分別增加8.9%、7.6%、9.4%,為城市安全平穩運作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穩步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準。我們持續深化安全生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建築施工、電動自行車、平房區等領域深化專項治理,在全國首批試點推廣企業內部安全監督檢查機制,為每個街鎮配備“安全責任師”專家,推動問題精準識別、隱患及時消除。在全市率先推動農村自建房投保安責險試點工作,限額封頂提升至4000萬元,更大限度提供理賠保障。
五、傳承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快建設“文明豐臺”
一是賡續紅色文化血脈。我們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高品質完成抗戰主題片區核心區保護提升,實現“抗戰館—盧溝橋—宛平城—抗戰雕塑園”一體化運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題展覽參觀人數突破75萬人次。實施盧溝橋文物保護修繕及亮化美化,成功舉辦“勝利之光”亮燈儀式。積極推進“宛平博物館之城”建設,打造文綠融合、古今輝映的活態博物館聚集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完成基礎設施優化和智慧導覽升級,更加生動呈現不屈不撓民族精神。堅持紅色基因鑄魂、實幹行動築基,打造“長辛先鋒”黨建品牌,用黨員幹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
二是充分激發人文活力。我們挖掘文化潛力豐富消費新場景,舉辦首屆“文旅休閒生活集”、水岸國際藝術節等主題活動,長辛店老鎮“國潮時尚街區”全面開街,全國規模最大京東MALL成為文化潮購新地標,連續3個月蟬聯京東線下店銷售額全國第一。成功舉辦2024年北京中秋國慶綵燈游園會和2025年京彩新春綵燈嘉年華,燈會規模開創北京燈會歷史之最。成立全市首個戲曲文化聯盟,連續舉辦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彰顯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三是營造良好社會風尚。我們持續築牢“大氣、硬氣、銳氣、和氣、雅氣”的強大精神內核,發佈“感動豐臺”十大人物,選樹“豐臺好人”1145人,匯聚永善豐臺正能量。因地制宜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455個,開展“文明豐臺365直通車”宣講等群眾性活動,把關懷與便利帶到群眾身邊。充分發揮“四路通”“北方的紅星”等志願服務隊作用,構建志願服務品牌矩陣,用行動傳遞文明新風尚。
六、優化精細的城市治理模式,加快建設“智慧豐臺”
一是智慧政務更加便捷。我們加強智慧決策平臺建設,匯聚重點區域、應急調度等多維場景數據4.5億條。建成數據應用創新中心、北數所豐臺數據要素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數據要素服務。以技術創新優化群眾辦事體驗,建成“網際網路+政務”一網通辦平臺,推出“豐小政”數智助手,率先將DeepSeek應用於政務領域,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
二是為民服務更加貼心。我們以黨建引領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在全區383個社區建立為民服務“先豐站”,在重點園區、商圈、樓宇建成15家營商服務“先豐港”,為居民和企業提供黨務、居務、人才等領域綜合服務。着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豐鈴行動”,出臺物業管理、停車管理等行業問題工作指引,接訴即辦8月考評進入全市優秀檔次。建立“民生項目池”機制,完成597項清單任務,加快構建“民聲速應、難題速解、長效惠民”服務新格局。
各位媒體朋友們,“豐華正茂”是豐臺當下發展態勢的真實寫照;“機遇之城”是豐臺面向未來發出的誠摯邀約。今天的豐臺,正以更大魄力開拓創新、以更實舉措聚力前行。我們真切期盼與各位朋友攜手並進、共用機遇,共同鑄就璀璨未來、並肩開創美好明天!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張艷林區長的發佈。
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北京日報的記者提問,我了解到豐台區始終堅持“全域人才”工作理念,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構建青年友好生態城區。能否請詳細地介紹一下,豐台區支援人才成長發展的具體舉措?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個問題有請豐台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女士回答。
-
嘉賓
牟曉春:感謝您對豐台區人才工作的關注。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當前的豐臺,新質生産力蓬勃發展,為各類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廣闊舞臺。近年來,豐台區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推動倍增追趕、合作發展,以伯樂之心敬賢禮士,為人才提供堅實保障。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介紹豐台區的人才工作。
一是制度機制創新激發動能。堅持“一盤棋”思想,以先行先試之姿,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中主動作為。2024年,率先整合成立區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構建區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職能部門協同、街鎮和功能區支撐、全域資源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聚焦不同層次人才發展需求,煥新升級“豐澤人才”計劃,重磅推出“豐才十條”政策,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獎勵補助、安居保障等方面落地務實舉措,讓政策“組合拳”成為人才發展的“助推劑”。積極推進校地合作,設立校地合作辦公室,推出《校地合作行動計劃》,建立“街鎮+部門+高校”工作模式,組織“校地懇談會”“科創匯”等對接交流活動,目前已與50余所高校建立“一對一”合作關係。持續推動高校與頭部企業共建産教融合基地,實現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形成“政産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豐臺模式”。
二是品牌效應持續增強。連續三年開展“豐臺·學子回家”教科人一體發展品牌行動,2025“學子回家”推出70余項系列活動,吸引80余所海內外高校學子深度參與。今年我們升級了“豐”賦青年服務計劃,推出“六個一批”工程,即發佈一批專屬政策、打造一批聚才平臺、開展一批青創活動、推出一批優培崗位、落地一批教科人一體發展成果、樹立一批青年友好生態典範,特別是加大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和就業的支援力度,持續優化“三生有緣”品牌,為實習生、見習生和實訓生提供成長平臺,共推出實習就業崗位6.4萬個,培養實訓人才2.1萬名。深耕“青創苗圃”,為青年科創人才提供優惠創業空間1.7萬平方米、免租減租工位300余個,讓更多青春夢想在豐臺萌芽生長。
三是優質服務賦能發展。以需求為導向,完善“有感有效”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構築暖心留才港灣。建強全市首家集“政務+文化+市場+生態”要素於一體的“國際人才港”服務主陣地,整合14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開展“豐臺人才大講堂”“豐才·企業惠”等特色活動。成立“人才服務管家團隊”,圍繞政策支援、政務服務、人才賦能等方面,提供“50+1”清單式服務保障。支援各領域打造服務子陣地,建好“學者之家”“麗澤金科書院”,發揮營商服務“先豐港”等陣地效能,用好“民企會客廳”“新發地鄉創會客廳”等交流平臺,讓城市與人才“相遇、相聚、相融”。
四是區域協同活力迸發。加快建設北京-雄安人才科創走廊先行示範區,以“一港一灣一平臺多支點”為支撐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徑,相關內容已納入豐台區“十五五”規劃整體研究佈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建設京雄軌道上的創新創業基地——北京10號線“青創村”,發佈“新村民”計劃,聯動地鐵10號線周邊中關村、國貿等青年創新創業聚集地,打造極具市場活力的“草根”創業者“村落”,讓過去三環邊上的“倉儲洼地”加速蝶變為青年“創客聚落”。
五是青年友好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聚焦“青年友好生態城區”建設目標,創新“青年+”基層治理模式,開展“請來小先生,會診大豐臺”“扮靚家園”等活動,邀請青年學子深度參與城市治理。秉持“收藏學術青春,矢志報國偉業”理念,建設“學子眾閱館”。打造青年活力街區,在長辛店老鎮、中關村豐臺園、麗澤、南中軸等活力區域重點佈局,建設“共生創新創業者聯盟”。創辦“北京未來企業家實訓營”,建立“百人·一季”“三平臺·五步走”培訓體系,即每期集結100名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利用三個月時間,搭建大咖會客廳、標桿研習會、場景模擬艙“三平臺”,實施政策解碼、破界對話、智行研學、實戰領航、成果共用“五步走”,多維助力人才發展。
豐華正茂正當時,今日之豐臺,發展機遇無限。我們誠邀海內外優秀人才認識豐臺、加入豐臺、紮根豐臺,成為豐臺發展的“智囊團”、建設征程的“同行者”、未來藍圖的“合夥人”,努力實現區域高品質發展與優秀人才成長相向而行、雙向奔赴!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牟部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華社記者:您好,新華社記者提問,我了解到,豐台區在城市環境提質增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請問豐台區如何將城市環境提質增效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宜居性和幸福感?後續還會有什麼讓人期待的美麗豐臺藍圖設計?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個問題有請豐台區委常委、副區長尹航先生來回答。
-
嘉賓
尹航:感謝您的提問。
豐台區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系統謀劃,推動生態環境與城鄉發展深度融合、協同增效,凝心聚力繪就美麗豐臺新畫卷。
綠色築基蝶變,生態賦能發展,豐臺聚力實現生態價值與城市品質雙提升。豐台區作為首都西南部的重要功能節點和生態屏障,先後成功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森林城市,如今,這份綠色底蘊正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有機更新。我們深化倍增追趕、合作發展,着力營造環境、塑強功能,實現街區控規編制全覆蓋,持續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及耕地保護紅線。積極推動城市更新街區試點工作,方莊街道編制全市首個街道層級的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東高地街道以航太航空産業升級帶動區域更新,豐臺站地區通過站城一體化改造建設帶動周邊存量資源提質增效。南中軸地區高效利用13家騰退市場100萬平方米産業空間,全國最大、北京首家京東MALL開業運營,大紅門數智産業大廈預計2026年上半年煥新亮相。以創新機制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舉辦豐台區綠色發展大會,發佈十大專項行動。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掛牌成立全市首個博士林場,引進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四個博士團隊,落地百草中藥示範園等項目。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出8種可推廣模式、12個“兩山”轉化典型案例,實現生態價值高效轉化,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百姓的幸福靠山。以系統保護構建生物多樣家園。生態環境品質指數穩中有升,綠視率達27.26%,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12.44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覆蓋率達91.69%。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與保護,營造近自然的城市生境,為百餘種國家重點動植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樂園。未來,我們還將打造中軸線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型藍綠空間、中心城區內最大候鳥棲息地與觀鳥勝地。
花園營城聚勢,花卉融入生活,豐臺精心繪就錦繡花城美麗畫卷。豐臺始終以“三生融合”為目標,以“綠城九法”為路徑,將“兩山”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中,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豐富“花園+”場景。打造“五育並舉”自然教育陣地,建成首批33個“樂學公園”,創新“學校管園-園林助教-協同共治”模式,開展公園內活動和跨學科課程實踐304場,3萬師生參與其中。實施“三站一廊一城”綠化美化,全力打造兼具古都風韻與現代氣象的“城市會客廳”。落地全市首個園藝師工作站,草橋街區成為全市首個花園城市建設全場景街區。做足“花卉+”文章,成立“總部+基地”花卉産業創新聯盟與“花漾京南”工作營,引入“特色經濟+航空樞紐”即時零售服務,成功激活樞紐經濟。將鮮花、美食、文創深度融合,舉辦“花街夜市”等活動,上半年花卉銷售額超5億元。拓展“花韻+”景觀。完成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燕景臺等標誌性景觀建設,精心構築小龍河至大泡子水迴圈系統,濕地景觀規模顯現。深入實施“點靚涼水河”行動,建成48.86公頃的“榴香森林”親水公園。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建成開放,麗澤商務區累計建成高品質綠地1322畝。未來,我們還將實現涼水河濱河步道全線貫通,打造“看丹之眼”高品質濱水空間,建設106公里城市公園環綠道豐臺段,持續推進“金角銀邊”“三道”工程建設,讓城市角落煥發新機。
生態文旅聚核,歷史煥新門戶,豐臺蓄勢推動“兩園一河”聯動發展。“兩園巧織錦,一河妙串珠”,豐台區精準把握戰略機遇,將生態底蘊、歷史文脈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打造首都西南部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引擎。項目牽引,激活發展新動能。謀劃園博園鷹山區域基礎設施提升、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綠道(豐臺段)等2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實施永定河園博湖輪渡等一批重點工程,助推“兩園一河”濱水空間互聯互通。園博數字經濟産業園創新中心一期工程收尾,推動生態、科創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傳承發展,古城煥發新活力。把老城更新同保護歷史遺跡和賡續歷史文脈有機統一,全面開展盧溝橋宛平城保護提升,實施盧溝橋亮化美化和雕塑園景觀提升工程,實現“館橋城園”一體化運營,以全新面貌接待八方來客。文旅賦能,打造區域新名片。北京園博園舉辦京城史上最大燈會“京綵燈會”,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長辛店老鎮曹家口路“樣板區”開放以來,成功舉辦首屆國潮國貨節、北京長辛國潮演藝生活節等活動,吸引客流超150萬人次,成為老城復興與文旅消費共振的亮麗名片。
近期,我們還將舉辦盧溝曉月中秋文化活動、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全民太極大會、萬人狂歡彩色跑等系列活動,特別值得期待的是,我們將開放宛平城城墻。在此,也誠摯歡迎大家金秋相約活力京西,近距離感受魅力永定。謝謝,我就介紹這些。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尹航副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央廣網記者:謝謝主持人,總台央廣網記者提問,我了解到近年來豐台區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在培育新質生産力,促進産業創新,近年來在這方面豐台區有哪些進展和成果,未來還會在哪一方面重點發力?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豐台區副區長、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黨工委書記崔向華先生來回答。
-
嘉賓
崔向華:感謝您的提問。
近年來,豐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着力打造“三個高地”。
一是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組織體系,打造科技企業集聚高地
我們實施科技企業築基行動,建成全市首個民營企業科創中心,設立企業服務先豐港,打造10號線青創村,1-8月新設企業超2.85萬家,同比增長136%,增速全市第一,其中科技型企業增量佔全市比重14%,每8分鐘就有一家科技企業誕生在豐臺。我們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擴容行動,國高新企業增至3710家,總量躍居全市第二。2024年全區有效發明專利量3萬件,“十四五”以來年均增速超過20%,獲國家和北京市科技獎22項,科技創新展現“硬實力”。今年上半年技術合同成交額788億元,總量全市第二,同比增長23%,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我們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優行動,市、區、企共同設立自然科學基金豐臺聯合基金,支援300多個校企聯合攻關項目,形成全球首個城軌列車L4級自動駕駛系統等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有效賦能軌道交通、商業航太領域領軍企業創新發展。
二是建設以創新為驅動的新質生産力培育體系,打造新興産業發展高地
出臺新質生産力培育行動計劃,設立10個産業促進中心,加快佈局智慧製造、智慧醫工等新興和未來産業。在智慧製造領域,建成全市首家智慧硬體標桿孵化器和規模最大的智慧硬體概念驗證平臺,上線20款工業大模型,集聚核心企業200余家,成功舉辦數智美食和數智供應鏈生態大會。在智慧醫工領域,出臺醫藥大健康産業專項支援措施,深化與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等“一校十院”合作,落地天壇醫工創新中心和西門子醫療醫工轉化平臺,打造腦健康、中醫藥等八大數智醫藥健康産業基地。在商業航太領域,集聚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星網網路系統研究院等40多家大院大所和6萬多名科研人員,成為航太領域科研機構和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區,全國每發射10枚火箭就有8枚是“豐臺箭”,星網GW星座7月以來6批衛星密集升空。在低空技術領域,打造全市首個低空技術産業園和低空飛行管控研究中心,集聚核心企業超過200家。
三是建設以成果轉化為導向的創新生態體系,打造科技服務賦能高品質發展高地
我們推動科技服務業增量提質,“十四五”時期行業收入增長超過40%,佔GDP比重達14%,是科技服務業佔比最高的城區。我們推動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與西南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共建一批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打造國內首個商業航太共用測試服務中心。我們推動高水準成果轉化體系建設,與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推動一批成果轉化為100余家硬科技企業。我們推動高價值孵化能力建設,建成各類孵化器80家,在孵科技企業超2600家,孵化器和在孵企業數量全市第二。我們推動高品質應用場景開放,發佈“企業能力、企業協作、政府需求、政府政策”四張清單,促成場景項目訂單6.5億元。我們推動高效能融資服務建設,設立百億級政府投資基金,落地知識産權質押貸、産業鏈集群貸等一批金融産品。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營造一流創新生態,以全域場景開放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我們將全力打造最優創業生態,以高效科技服務釋放硬科技創業活力;我們將加快構建“數智+”産業生態,以人工智慧應用賦能平臺經濟、供應鏈經濟發展,為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豐臺力量!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崔向華副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前線雜誌社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先豐港”為企服務平臺建設,能否介紹豐台區通過“先豐港”在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和提升為企服務水準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請“先豐港”工作人員錢露女士來回答。
-
嘉賓
錢露:感謝您的提問。
我是來自豐台區玉泉營街道營商服務“先豐港”的企業服務專員。我們街道地處南三環和南四環之間,交通優勢明顯,企業活力蓬勃。我們以“長辛先鋒”精神為引領,堅持服務為先,示範打造營商服務“先豐港”,以嵌入式服務推動資源力量向企業身邊延伸,依託黨群服務和政務服務體系,形成“一刻鐘營商服務圈”,吸引和助推各類市場主體在豐臺成長壯大、繁榮發展。一年來我們累計走訪企業1900余次,解決訴求109項。這些努力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今年1-8月街道凈增企業560家,同比增長13%;實現稅收16.5億元,同比增長10%。
回顧這一年,我有三點體會想與各位分享。
一是全能+精準,當好最貼心的“金牌管家”。在日常工作中,“先豐港”就是我開展企業服務的主要陣地。通過“先豐港”,能夠提供涵蓋黨務、群團、政務、企業、人才、數據的“六全”服務,也能提供與金融機構、群團組織、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對接的精準服務,以“有形載體”激活“無形力量”。例如,轄區有一家數字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面臨資金缺口,我們通過“吹哨報到”機制協調區級部門,對接金融機構,幫助其獲500萬元天使輪融資,併為其提供辦公場地、政策諮詢等“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産品迅速完成迭代升級,獲國內外10余項技術獎項,2025年營收有望破千萬。此外,我還通過定期回訪等機制,持續優化服務流程和內容。
二是專員+專家,當好最可靠的“參謀助手”。為了給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我們在“先豐港”組建了一支既有專門服務人員,也有技術專家的團隊。通過專員與專家的協同配合,不僅能夠精準解讀各類政策,還能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在走訪企業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初創企業的創新産品缺少應用場景。尤其是在北京10號線“青創村”中,有不少研發成果還沒有轉化為市場價值,於是我和“先豐港”的專家們多次研討,最終設計出了一套“技術+場景”的模式——“村AI+”邀請賽應運而生。如今,這一面向初創團隊的賽事,已吸引了全國近200個優質項目參賽,以賽引才、以賽促産成效顯著。“村AI+”邀請賽的獲獎項目,來自清華大學的創業團隊,憑藉自主研發的“具身智慧+心理引擎”産品,展現出巨大市場潛力。該項目落地效果初顯,與兩家校園簽約,每季度服務學生超1000名,企業成立僅一年,預計營收可達400萬元。在“先豐港”內,我們還定期開展各類專業化培訓、交流,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資源+生態,當好最優質的“合作夥伴”。作為“先豐港”服務專員,我也結合街道的特色和主導産業,因地制宜開展企業服務。像我們玉泉營街道擁有800多年花卉種植史,花卉年銷售額近十億。如何更好地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提升呢?帶着這樣的思考,這一年我多次走訪六大花卉市場和花鄉花木集團等傳統優勢産業,也走訪了各類型優質企業。我發現各種産業資源間缺乏整合,可以通過有效連結,實現互利共贏。於是,在我們與企業的共同推動下,今年5月花木集團和京港地鐵展開闔作,新型自動鮮花售賣機——“花艙”進入多個地鐵站點,既滿足了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也為傳統花卉企業開闢了新的盈利模式。此外,我們還整合“政、企、銀”多方資源,推出“青創一卡通”,促進多方協作,實現資源共用與優勢互補的良好生態。
在豐臺,像我這樣的“先豐港”企業服務專員還有近百人,遍佈在20多個街鎮以及麗澤、南中軸等重點功能區。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真誠的、專業的、細緻的服務陪伴企業成長。一年來“先豐港”的服務經歷,既忙碌又充實,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豐臺人,我在為家鄉貢獻自己力量的同時,也與機遇無限的豐臺共同成長。我相信,“先豐港”將成為更多企業成長的港灣,為豐台區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錢露女士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人民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人民日報記者提問,近年來豐臺在引進和培育科技企業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請問栗總,作為豐臺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您認為豐臺在科技企業培育方面有哪些獨特優勢,眾多科技企業願意長期紮根豐臺的原因是什麼?
-
嘉賓
栗旭錦:大家好!我是昱櫟公司的創始人栗旭錦。我們是一家人工智慧硬體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創辦於2013年,團隊有120人,專注人工智慧硬體研發驗證、中試製造和企業孵化,是服務科技成果在京轉化和硬科技企業孵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的服務對象包括高校院所、研究型醫院、龍頭企業、大模型企業,以及一大批AI硬體初創企業,已經幫助2100多個創新創業主體開發8500件具身智慧、商業航太、醫工健康、能源環保等領域的智慧硬體産品。同時,通過疊加成果轉化、投融資、創業輔導、知識産權等服務,已經從0到1孵化了100余家硬科技企業。我們和許多夥伴之所以願意長期紮根豐臺,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豐臺是人工智慧硬體企業孵化的高地。為什麼説是高地?一是“政策好”。豐臺是全市首批孵化器誕生地之一,區裏孵化器和科技企業支援政策優厚,我們作為其中一員受惠頗多,經過多年努力,全區孵化器和在孵企業數量已經全市第二,正在引領孵化行業朝着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二是“鏈條全”。豐臺正在圍繞細分賽道,加快形成AI硬體産業集群。例如,在工業智慧賽道,集聚了通用、通號、華電、旭陽、國聯等龍頭企業,以及300多家核心企業,落地了穀倉標桿孵化器、昱櫟概念驗證中心、航太科工增材製造基地、國測檢測認證平臺、八月瓜知識産權平臺、二七智造産業園等服務機構和載體,形成全市要素最全、服務最優的工業智慧産業生態,項目到了豐臺,足不出區就能找齊所需資源。三是“條件優”。豐台區位、交通優勢明顯,三個火車站和兩個航廈構成超級TOD,能夠節約AI硬體企業團隊出差和客戶來訪的時間和管理成本,再加上區裏高性價比的空間資源,成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正因如此,近年來豐臺新註冊科技企業數量、國高新企業增量全市領先,大家都在不約而同選擇豐臺。
其次,豐臺是政府秉持合夥人精神、真心關愛企業、真誠善待創業者的福地。我和許多夥伴紮根豐臺數十年,對區裏的服務意識、扶持措施、辦事效率體會頗深,不但有研發、平臺、場景、基金等全周期扶持政策,每年還將近百名人才納入“豐澤計劃”,給予資金、戶口、子女入學、醫療等保障。同時,涉企事項辦理便捷高效,無事不擾、有事必到、一次告知、馬上辦理,企業遇到困難,各部門也會想盡辦法幫助解決。正是有這麼好的營商環境,我們決心今年新拓展7000平方米場地,投入上千萬資金升級平臺和服務。我們7月底提出施工申請,通過區裏跨部門聯審綠色通道,僅5天就辦完手續,施工過程各部門實時保障,原本150天工期,50天就能完成,再過8天我們將搬入新址。同期,我們新孵化的10多家企業也將一起落地豐臺。正因豐臺的貼心服務,大家願意不約而同地投資豐臺。
此外,豐臺是産業生態活躍、要素高效融通、企業攜手同行的寶地。近年來,區裏大力實施倍增夥伴計劃,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院所、金融機構、社會組織深度合作。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豐臺聯合基金,幫助我們敲開高校院所的門,技術攻關有了“好幫手”。未來企業家實訓營為我們“充電”,首期還促成多家參訓企業達成合作。企業鏈長制引領我們攜手前行,昱櫟公司作為智慧製造鏈長單位之一,與眾多夥伴一起在“民企會客廳”密集開展産業鏈對接、産品推介、人才招聘等活動,已有近1000余家大中小企業上鏈抱團發展。每一個創新主體,不論規模大小,都能在豐臺獲得歸屬感,都能快速找到“好夥伴”,都能立足豐臺、輻射全國、通達全球。正因如此,我們和眾多創業者、企業家能夠贏在豐臺。
下一步,昱櫟公司將始終秉持“創新驅動、服務産業”的初心,爭做新質生産力排頭兵。在此,我以切身經歷,誠摯號召廣大企業家和創業者,關注豐臺、選擇豐臺、投資豐臺,相信在這片熱土上,我們必將攜手前行、實現價值、逐夢未來。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昱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栗旭錦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我們提問環節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今天的“一把手·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豐臺專場,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一直以來的關注和報道。
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