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新聞發佈會。
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自2023年舉辦首屆以來,亮點紛呈,成果豐碩,國際影響力和關注度極大提升,已成為世界農業領域頂級盛會之一。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委農工委、平谷區人民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大會基本情況,並回答媒體朋友關注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大會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孫其信先生
北京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陳連武先生
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董事 樊勝根先生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彭石先生
下面,有請大會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先生介紹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基本情況。
-
嘉賓
孫其信:謝謝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發佈會。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落實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推動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和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最新部署,搭建全球農業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由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共同主辦,北京市平谷區世界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承辦的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於今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平谷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下面,我就今年大會的有關情況向今天大會的媒體朋友們作一些介紹。
大會背景。2021年7月,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到平谷考察農業中關村建設,他強調:“要辦好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升影響力”;2025年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指出,“要辦好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等國際會議”。
2023年11月,首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舉辦,來自61個國家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圍繞“糧食安全與未來農業”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大會取得良好成效,躍升為世界農業領域的頂級盛會之一。
接下來到2024年10月,我們又舉行了第二屆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第二屆大會聚焦“氣候變化與農食系統轉型”主題,有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等近800名代表參會,大會亮點紛呈、成果豐碩,國際影響力和關注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所以在連續成功舉辦兩屆大會的基礎上,我們系統規劃了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總體框架和模式。本屆大會將對支撐農業強國戰略實施、推動建設世界一流農業中關村、推動中國農業大學落地平谷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建設、全球攜手共同促進糧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前,在大會組織委員會的領導下,在大會諮詢委員會的指導下,在大會執行委員會的高效籌備下,在各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援和積極參與下,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有序,在此,我向各位媒體朋友就今年大會的一些基本情況作一些通報。
今年大會的主題,我們確定為“踐行大食物觀,共建韌性食物供應體系”,大會以“1+7+1+N”的模式,將舉辦1場盛大的開幕式及全體會議、7場專題會議、1場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多場平行會議以及國際交流活動。其中,專場會議包括舉辦世界農業高校校長論壇、世界農業科學家論壇、農食行業創新與投資論壇、農食行業企業家論壇、國際交流與合作論壇、全球青年論壇、全球女性農業與創新論壇。大會匯聚全球智慧,構建多元場景,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同時本屆大會堅持“低碳辦會、智慧辦會、人文辦會”的理念,我們預計今年大會將取得以下重要成果。
第一,持續擴大大會影響力。力爭實現線上關注超2億人次、線下觀展人數達到3萬人次。各位媒體朋友去年如果參加了大會,去年我們線上觀展超過1.5億人次,這個數字規模在全球所有的農業分會裏面都是遙遙處於第一。
第二,今年大會將再次聚集全球的科技智慧,發佈一系列重大成果。這次大會將發佈《農業中關村2.0》《世界農業高校A20聯盟成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創新目錄》《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2025創新報告》等一系列高端智庫報告和全新的全球創新聯盟和科技教育聯盟,充分展示農業科技創新與産業發展的重大新成就。
第三,促成一批合作簽約。本屆大會邀請了眾多國內外農業企業、投資機構、基金會以及銀行的負責人參會,會議期間將舉辦英國、法國、日本、烏拉圭、埃及、德國以及非洲國家的專場國際交流,共同探討在“雙碳”目標下,如何轉型農業食物系統,實現糧食安全和綠色低碳的共贏發展。會前我們還將組織實地考察交流活動,舉辦“平谷之夜”全體招商大會,安排重點企業洽談,實現産業合作創新新突破,有效促成多邊及雙邊合作和簽約。
第四,引入更多主體參與。本次大會我們邀請了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國家相關部委參與;同時,吸引蓋茨基金會、世界資源研究所、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等國際組織以及拜耳、巴斯夫、科迪華、北京首農、廣西揚翔、上海華維等企業舉辦平行會議或提供會議贊助。
第五,持續打造WAFI品牌。常態化舉辦WAFI對話、創新秀等閉會期間活動。各位媒體朋友可能已經關注到,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舉行了3場WAFI高端對話,吸引了全世界和國內主要媒體的高度關注。我們將舉辦“世界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深化與平谷區“50畝地創業大賽”的聯動,拓展品牌傳播維度。
第六,高品質舉辦博覽會。優化博覽會佈局與展示內容,解鎖博覽會新體驗,設置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國際合作、京津冀協同創新展、科研院校等主題展銷。依託“一鎮一花卉園”、百千工程等特色項目打造田間展,組織實地考察,為與會者提供沉浸式的深度體驗。
以上是我們預計這次會議會取得的部分標誌性重大成果。
今年大會我們認為它跟往屆比又有一些新的特點:
一是全球參與的深度與廣度顯著提升。本屆大會共計邀請了來自94個國家和地區的280位外賓,匯聚了世界級科學家、教育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代表、優秀青年人才代表,以及産學研各界領袖,共同研討農業科技前沿議題,搭建産學研融合平臺,進一步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和企業落地平谷。
二是活動形式更加多元,創新場景持續拓展。會議期間將舉辦多場次平行活動、國際交流、邊會、閉門會議,涉及41家會議主辦單位,這裡麵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世界資源研究所、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亞洲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美國環保協會等。同時還與平谷區特色産業聯動,實現會議與産業實踐、區域發展的深度融合,促進創新思想在多元場景中碰撞融合。
三是國際影響力和資源集聚力進一步增強。大會將集中發佈一系列重磅倡議、重磅聯盟和重磅創新方向,提供農業發展的“中國方案”,提升國際話語權,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源聚集,推動農業中關村升級為“全球農業創新樞紐”的地標性平臺。通過全球直播和多語種報道,樹立農業科技創新的“風向標”。
四是堅持“低碳辦會、智慧辦會、人文辦會”的理念。繼續我們去年已經實施的“5R”原則,“5R”原則分別是:一是減量,二是再生重復利用,三是迴圈,四是廢棄物處理,五是聚焦不必要的浪費。舉辦WAFI低碳跑、WAFI公益林、WAFI農食市集等特色活動,為參會嘉賓提供更加綠色、智慧的參會體驗。
今天是9月5日,現在距離大會開幕還有30余天時間,我們大會組委會將以更高的標準促進大會籌備工作,精益求精、注重細節,確保各項籌辦任務落實得更紮實、更周到,全力呈現一屆更高水準、更有影響力的世界農業科技創新盛會。我們也誠摯地期待各位專家、各界人士,特別是我們各位媒體朋友繼續更大力度地關注大會的最新進展,共同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發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更多展示中國為助力世界糧食安全、農食系統提出的倡議,為推動全球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匯聚智慧、貢獻力量。
我就説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大會諮詢委員會聯席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去年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成功吸引了多家農業科技企業落地北京,並且推動了現代種業、智慧裝備等領域的資源集聚。請問北京市在農業科技企業培育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北京市委農村工委委員、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連武先生來回答。
-
嘉賓
陳連武:首先感謝北京日報記者對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以及北京市農業科技企業和“三農”工作的關注。
關於培育農業科技企業的具體舉措,我總結起來應該有三條:
第一,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生態。我們充分發揮首都科技資源的集聚優勢,聯合相關委辦局紮實落實市政府出臺的《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的十條措施》落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各類人才計劃,在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為企業高端人才引進提供保障,出臺了《關於加強金融支援北京市鄉村全面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業領域的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出臺了《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等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了“政銀擔企投”一體化機制,引導我們金融機構支援現代種業、農業科技等農業産業來發展,安排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去年超過3億元、險種超過40個。
第二個方面是保障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援農業科技企業深度參與重大科技創新決策,提高企業在農業科技項目方向的確定、任務的遴選、認證諮詢等環節的話語權,創新了揭榜挂帥等科研攻關的組織形式,支援企業牽頭和參與農業科技項目,目前在研北京市鄉村振興科技項目中有70%與我們的企業在參與,涉及資金大概有2.2億元。同時,我們支援一些科研龍頭企業承擔國家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我們統計了一下目前有16個在研,涉及到中央財政支援資金是25億元,這是到“十五五”末期。同時,我們也支援一批高速成長型農業科技企業牽頭實施北京市鄉村科技振興項目,統計一下目前有74家農業科技企業參與破解我們市裏面的農業方面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以及當前産業發展面臨的一些瓶頸問題,投入的財政資金超過1億元。
第三個方面,我們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的深度融合,鼓勵企業聯合咱們科研院校等共同開展産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支援企業主導組建咱們的創新聯合體,如:大北農農業生物製造與飼料的創新聯合體;打造以企業為主的研發中心,比如説首農由北京自育的生物種業創新中心、蘇陀科技替代蛋白的研究中心,這些都是企業自主承辦的,未來主要是通過建立科企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機制。同時,我們局裏面還與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範與生産服務體系作用實施方案》,主要是為了實施智慧農業提升、蔬菜産業提升等八項行動,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推動研發、示範、推廣、應用全鏈條的連結,來助力企業深度融合到産學研體系裏面來,加速創新科技成果的落地應用。
總之,北京市將持續優化我們農業科技的創新生態,來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業科技創新體制,提升農業科技的創新效能,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的“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大會來搭建全球農業科技合作的平臺,來吸引更多的農業科技企業紮根北京,共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為首都農業的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們對大會、對北京農業科技工作、對北京“三農”工作給予持續的關注和報道。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陳局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我們都知道,青年群體在農業科技創新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次大會有沒有針對青年科研人員和創業者的特色活動或支援政策?另外,如何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到農業科技領域?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中國農業大學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樊勝根先生來回答。
-
嘉賓
樊勝根:新聞媒體界的朋友,上午好!這個問題問的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青年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所以吸引和培養青年人也是我們WAFI(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論壇)一個重要的議題,過去兩年我們多有專門針對青年人的論壇。
首先,今年大會將繼續舉辦專題會議之一的“全球青年論壇”,論壇將以“面向未來的農食系統”為主題,將邀請傑出國際專家、行業領袖、政策制定者、科研創新者等,凝聚全球青年“知識探索、協作實踐、成長輻射”思考與實踐。通過精彩紛呈的展示與互動,共同探尋並回答“未來將有什麼樣的農食系統”,這個必須要青年人來回答,因為未來是青年人的,就這一關鍵議題,以激發青年一代和社會各界的行動。同時,我們還將同聯合國農食系統轉型協調中心共同主辦青年人早餐會,把全球跟中國的青年人聚集在一塊來探討未來農業食物系統的轉型和創新。另外,大會還將進一步落實對青年人才、創業人員的實質性支援,就是不能只是説,必須要有實質性的支援。比如,在平谷專場招商推介會上,將發佈“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為有志於在農業科技領域深耕的優秀青年提供支援。
如何吸引青年人投身農業科技領域?這個也非常關鍵,我們想有這幾個方面:
一是搭建高能級平臺,也就是高端平臺,讓青年被“看見”,不僅僅是讓青年人看見別人,而是青年人被看見、被看到。WAFI(World Agrifood Innovation Conference/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論壇)本身就是一個匯聚全球頂尖智慧的舞臺。在這裡與國際專家、行業領袖來對話,展示才華,本身就是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青年人的聲音能被聽到,成果獲得認可,將極大地激發他們的使命感。
第二是提供全方位支援,讓創新有“支撐”:從科研指導到項目競賽、創業扶持,要以解決青年人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為出發點,讓他們專心地追逐夢想,我們不僅要“扶開工”,而且要“送一程”。
第三是樹立新時代榜樣,讓奮鬥有“方向”:通過和青年傑出代表、企業家、科學家以及在行業方面的青年參與者互動,讓大家看到現代農業的運用,比如説人工智慧、基因編輯、合成生物等創新技術去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的前沿事業,讓青年人充滿成就感和社會價值。
總而言之,我們希望通過WAFI的一系列活動,向全球青年傳遞一個重要資訊,農業科技這片廣闊藍海,渴望青年人的加入,因為未來是他們的,並且已經為他們準備好展示才華的舞臺,就在平谷這片熱土。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樊院長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提問給彭區長,請問舉辦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對於平谷區推動農業中關村核心區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謝謝!
-
嘉賓
彭石:感謝香港經濟導報對大會和對平谷的關心。
作為世界農業領域的三大盛會之一,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已經在平谷成功舉辦了兩屆,大會第一屆和第二屆分別迎來了來自61個和76個國家和地區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教育家和企業家的到場參與。
今年,伴隨着中國農業大學雙甲子校慶輝煌紀念日的到來,2025年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將於10月12日-15日在平谷金海湖和中國農業大學舉辦。
今年大會已邀請94個國家和地區的280位外賓到場參加,預計線下觀展人次達到3萬人,線上關注超2億人,參與人數和國際國內影響力持續攀升。大會的舉辦將對北京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平谷農業中關村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一是大會的成功舉辦,是北京平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農業科技中心的必然要求。
黨中央明確賦予北京“四個中心”建設的城市功能定位。在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科技創新城市的進程中,平谷肩負着國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任務。根據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同志“平谷要打造一流農業中關村,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平谷區堅決扛起農業中關村建設主戰場、主陣地的使命擔當,全力打造農業強國的首都窗口。
自首屆大會成功舉辦以來,平谷農業科技發展成效顯著。中國農業大學新址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順利開工,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建成投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蔬菜生物育種、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道地藥材品質保障與資源持續利用等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陸續入駐。平谷區為打造北京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而持續努力。
二是大會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持續提升是平谷打造農業科技強國首都展示窗口的必然體現。
今年3月和7月,劉國中副總理和農業農村部主要領導分別到平谷調研,兩位領導均從不同方面對平谷進一步提升國際國內影響力、辦好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求。4月17日,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實施意見》,明確將“辦好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納入文件。自首屆大會成功舉辦以來,平谷累計接待國內農業科技考察團近萬人次、國際考察團千餘人次。
通過本次大會,平谷農業中關村將進一步深化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資源研究所、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等國際組織的對接,後續將持續推動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機構的參與,為農業中關村建設匯聚全球資源注入強勁動力。通過《平谷共識》等成果發佈,讓農業中關村的實踐經驗納入全球農業科技發展議題,推動農業中關村成為農業科技強國首都的展示窗口。
三是大會與農業中關村建設的深度融合是平谷區落實市委、市政府功能定位與要求的必然結果。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赴平谷調研時明確指出,平谷要重點發展“中央廚房”、功能性食品等産業,要為首都安全運作保障、市民身體健康貢獻力量。2025年大會以“踐行大食物觀,共建韌性食物供應體系”為主題,正是落實市委、市政府賦予平谷功能定位的具體體現。
平谷區將借本次大會舉辦4場全體會議,同步設置“膳食纖維創新論壇、大食物觀下的可持續膳食轉型論壇、新蛋白産業創新論壇”等多場專題會議。通過精準搭建對接平臺,有效連結國內外專家、優質企業及資深投資者,圍繞行業前沿熱點話題開展深度研討交流。
四是大會對各方資源積極高效的整合承擔着推動産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使命。
大會始終堅持通過會議推動科技創新、帶動行業建設、聯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工作目標。依託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項目路演等環節,科研企業主體和組織將展示全球最新農業科研成果,平谷農業中關村將整合全球前沿技術成果與創新主體,推動科研成果在農業中關村實現“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轉化。大會將深化“政産學研用”金三角模式,完善農業中關村創新生態。
在政府層面,農業農村部將在大會期間召開企業重點實驗室座談會,北京市將舉辦推動農業中關村高品質發展會議,介紹相關政策、發佈重大農業科技成果。
在高校與科研機構層面,多所高校將深度參與專題會議、成果發佈,成立世界農業高校A20聯盟,推動全球涉農高校與農業中關村開展人才聯合培養、科研聯合攻關。
在企業層面,國內外領軍企業將深度參與大會,溝通發展訴求,形成“科研端-産業端-政策端”的閉環聯動。
綜上,本屆大會不僅是一次全球農業科技的交流盛會,更是農業中關村建設的重要推手,我們期盼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北京建設具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交上平谷答卷。屆時歡迎廣大媒體朋友到會指導。
謝謝大家!我就説這麼多!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平谷區副區長彭石先生的回答。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到場,感謝各位發佈人對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的介紹。歡迎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注和報道。
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