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2025年北京市全國科普月活動新聞發佈會。
根據2024年12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每年9月是全國的科普月,北京市將於今年9月開展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屆時將聯動中央在京優質科普資源,動員科協組織以及首都地區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全領域活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用的首都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
下面,我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市綱要實施辦副主任 孟凡興先生
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新聞發言人,北京科學中心主任 蘇國民先生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 高祥陽先生
昌平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柳強先生
平谷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彭石先生
首先,有請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市綱要實施辦副主任孟凡興先生介紹2025年北京市全國科普月活動的整體情況。
-
嘉賓
孟凡興:各位媒體朋友,廣大市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科學技術普及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科普與科技創新緊密協同,聚焦青少年、農民、産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五類重點人群,實施五項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等六大重點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的科學文化活動,全面科學素質建設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不斷提升,連續三年居全國之首。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公佈施行,規定每年9月為全國科普月。根據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統一部署要求,北京市將於9月開展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主題為“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由市綱要實施辦牽頭主辦,屆時將聯動中央在京優質科普資源,動員綱要辦的成員單位、市學協會、企業(園區)、高校院所等科協組織,以及首都地區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用的首都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以高品質科普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追求創新的社會氛圍。
今年科普月活動將組織開展科普報告、科文沙龍、展覽展示、互動體驗、科普表演、科普閱讀、科普市集等各類科普活動近3000場次,市綱要實施辦各成員單位將舉辦一系列主題特色活動,16個區分別舉辦區域主場活動,近百所高校院所科協、200多個市級學會,以及1000余家企業、園區科協將結合各自領域的資源優勢開展不同形式的科普主題活動,還將重點推動一批高校、企業、園區的實驗室、生産線和展館展廳,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聯動,聯動120家出版機構、圖書館、書店參與開展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線上線下融合,全市協同聯動,做到日常有活動、周周有重點,為首都群眾帶來一場場精彩的科學文化盛宴。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開展:
一是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要論述,推動《科普法》貫徹落實,強化科普社會共同責任。聯合市委組織部,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等重要論述,以及前沿科技、科普法等內容納入市委黨校、各區委黨校培訓班次教學計劃,着力提升領導幹部的科學素養和履職能力。
二是組織開展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展示科技資源科普化成果,助力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圍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舉辦系列主題專場活動。依託北京科學中心聚焦青少年群體,推出北京青少年科學教育大會暨北京科學中心青少年科學教育體驗主場活動;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在國際種業會展中心舉辦農業科普活動;會同市國動辦在紅領巾公園舉辦國防科普展覽展示活動;與市社科聯在北京大觀園聯合主辦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首次在北京地壇書市舉辦主題為“探秘科學,悅讀未來”京津冀科普閱讀嘉年華活動;在昌平區、平谷區開展科普專場活動,推動優質科普資源進基層。
三是發揮科協組織優勢,動員全社會開展“有組織的科普”,營造科學理性、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今年科普月活動除舉辦啟動式、閉幕式和系列主題專場活動外,市綱要實施辦重點動員學協會、企業、高校(院所)科協、科技館之城成員單位等組織開展科普聯合行動,推動構建社會化協同科普大格局。“科創科普·大家説”活動,通過舉辦沙龍、講座、研討會和技能培訓等形式,為學協會、高校、企業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交流平臺;“科普月探館新體驗”活動,將設置科普主題體驗路線,吸引公眾探館、直播、打卡,全新體驗近在咫尺的科技魅力;開展“智繪科普·京彩有我”IP創科普活動,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科普月主題,運用新媒體手段開展科普內容創作;科學文化進基層活動,動員學會、高校、企業和科技科普志願者走進學校、鄉村、社區,為基層群眾提供科技展覽、科普表演、科普市集、科學實驗互動體驗等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科普服務。
四是推動國內外科技科普的交流合作,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舉辦歐亞國際量子科學合作與科普交流系列活動、北京中外科技館館長對話會、國際科學節圓桌對話會,同時與天津、河北兩地共同舉辦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京津冀科普閱讀推廣等活動,推動三地科普資源的共建共用。
此外,今年全國科普月活動期間,中國科協將聯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中國科技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共同舉辦“2025年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市綱要實施辦將推薦優秀的科技成果和科普展品展項亮相主場,並做好活動報備、公眾組織、交通保障、宣傳傳播、氛圍營造等保障工作。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做好活動的整體宣傳傳播工作,重點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引領和新媒體的傳播矩陣效應,策劃宣傳主題、把握宣傳節奏,推出宣傳精品,多維度展示北京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科技成果、科普成效,大力宣揚首都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科普事業的良好精神風貌。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孟凡興副主席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新聞發言人,北京科學中心主任蘇國民先生介紹北京青少年科學教育大會暨北京科學中心青少年科學教育體驗主場活動有關情況。
-
嘉賓
蘇國民:各位媒體朋友,2025年全國科普月活動期間,市科協將舉辦北京青少年科學教育大會暨北京科學中心青少年科學教育體驗主場活動,活動以“愛北京·愛科創——植根科學教育、啟迪科學夢想”為主題,依託科技場館資源優勢,打造青少年科學教育品牌,堅持“展教結合、以教為主”的工作理念,集中開展1000余場科學教育實踐活動,探索“以競賽為牽引、以名師為重點、以課程為依託”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選拔、培養工作體系,通過國際化交流、數字化傳播、科教志願服務等,促進學術研討引領下的展教實踐提質升級。
2025年北京青少年科學教育大會將在北京科學中心原有日常展教活動的基礎上,新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動區域,展現“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和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的科學教育創新實踐。
一是煥新“生存”常設展區。對北京科學中心“三生——生命 生活 生存”主題展教空間進行升級,全新的“生存”展區聚焦科學、技術、社會和生存環境的關係,包含科學認知、技術創新和社會協作三個板塊,展現人類上下求索的歷史進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每個展項群都配套有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探究任務清單和課程活動教案等,進一步提升觀眾體驗感。
二是新增國際交流合作展區。集中展示北京國際城市科學節聯盟發展歷程,以及40余個機構的特色,邀請多家境外成員機構來到現場,開展科學教育及展教工坊活動等,促進聯盟成員單位之間及與其他國內外機構之間的交流。該展區是本次大會的國際化交流合作窗口,也將成為常態化國際科教交流的平臺。
三是新增“科學圓環”青少年科學教育戶外展示區。開設以科學教育為主題的戶外展示空間,融入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內容,集中展示優質科學教育資源,打造開放式科學教育應用場景,呈現以競賽、名師、課程為主體的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科學中心主場所有展教活動將形成有機聯動,呈現“室內+室外”“理論+實踐”“觀摩+體驗”的立體化科學教育應用場景。所有展區將於9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陸續對公眾開放,期待廣大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的熱情關注與積極參與!具體活動預告與預約方式可以關注“數字北京科學中心”公眾號。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蘇國民副主席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祥陽先生介紹2025年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的有關情況。
-
嘉賓
高祥陽:各位媒體朋友,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向各位簡要介紹2025年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的有關情況。
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創辦於2001年,每年9月舉辦,是由市委宣傳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科協、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以及西城區委、區政府等相關單位聯合主辦的重要的社會科學普及活動。作為推進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載體,已經納入《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
今年的社科普及周以“賡續中華文脈,繁榮首都社科,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區”為主題,將於2025年9月中下旬舉辦,為期一週。主會場設置在西城區北京大觀園,在許多個社科普及基地設分會場,實現主會場、分會場聯動。在光明網、人文之光網、北京社科新媒體矩陣上開設網路服務專題,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力求為廣大市民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科服務。
線上社科普及周服務的專題設了六個版塊:
第一版塊是“社科專家”每日談,內容涵蓋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AI賦能社科發展、非遺文化傳承、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主題。
第二版塊是“探尋北京”五日行,將打卡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梅蘭芳紀念館、首都博物館等地,以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讓公眾沉浸式體驗北京的文化魅力。
第三版塊是精品展播,集中展示近年來社科聯、社科規劃辦組織製作以及相關社科單位提供的大量社科宣傳服務精品。
第四版塊是線上看展,特別推出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製作的“烽火抗戰——抗戰時期的人民軍隊”主題展。
第五版塊是西城社科專題,推出西城區社科聯會同西城區文化中心等十多個單位提供的社科普及內容,充分展現西城區社科聯在社科普及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工作成效。
第六版塊是“書香京城 社科薦書”,結合社科普及進校園等活動,開展讀書推薦活動,引導青少年愛上閱讀、健康成長。
線下活動,我們將邀請北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專家,以及酈波、呂舟、梅瑋等學者舉辦知名專家學者專題講座,展出歷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質成果獎獲獎作品,以及各社科普及基地提供的豐富展覽內容;與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基金會合作,在主會場展演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邀請法律、金融、教育、保險、心理健康等方面專家為市民提供現場諮詢服務、社科專家簽名贈書,以及猜燈謎獲精品科普讀物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2025年“北京社科普及周”作為北京市首個全國科普月的重要活動,創新融合了科學技術普及與社會科學普及,必將為公眾奉獻內容豐富的聯動科普盛宴。為提升全民的科學素質和社科素養、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區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裡,我們也誠摯邀請社會各界朋友,積極參加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社會科學的魅力,共同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高祥陽副主席的介紹。
下面,有請昌平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柳強先生介紹全國科普月期間昌平區活動的有關情況。
-
嘉賓
柳強: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在全國科普月活動啟動之際,向大家介紹昌平區科普工作的實踐成果,展望科普事業發展新藍圖。首先,我謹代表昌平區委、區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昌平科技創新與科普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昌平作為北京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始終將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雄厚的創新資源為科普工作築基賦能。當前,全區已入駐41所高校、64家央企研究院、88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10個工程技術中心,清華南口國重基地、北大全重集群、未來大學科技園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構成了昌平的“創新矩陣”,2025中關村論壇發佈的十項科技創新重大成果中昌平獨佔四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五年保持在6%以上。這些科技創新資源不僅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引擎,更成為科普工作的“活教材”,為公眾打開了走近科學、理解科學的大門。
近年來,昌平區始終堅持“科普惠民、科技興區”理念,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普工作體系。聚焦青年科學素養培育,2024年精心策劃了20項科技競賽活動,吸引2萬餘名學生直接參與;組織71名科學家走進校園,為青少年播撒科學火種。針對産業工人,建成22個區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帶動5000余名産業工人參與科學素質競賽,掀起技能提升熱潮。深入實施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組建“科學教育館聯盟”,聯動70家科研機構舉辦18場科普活動,進一步打通科研資源向公眾科普的傳播通道。
今年昌平區科普月活動將圍繞“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主題,精心策劃一系列特色活動,讓科學魅力真正融入群眾生活。
重要活動方面,我們定於9月12日在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舉辦開幕式,開展科普主題文藝匯演,同時設置科技成果展示與互動體驗區,邀請AI、新能源、生物醫藥領域的50家企業及機構參展,集中展現昌平區強勁的科技創新活力與産業發展實力。
特色活動方面,我們將在“未來智谷”碳主題公園推出“碳索未來·綠動昌平”活動,將“雙碳”戰略與綠色生活理念轉化為可感可及的科普體驗。與中國儀器儀錶學會、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合作開發系列實踐課程,讓青少年沉浸式參與“北斗導航應用探秘”“無人機技術創新實踐”,在互動中播撒科學種子、培育創新思維。打造“科技助老”品牌,依託機器人互動體驗、VR/AR技術,開展52場次“科技助老”活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圓桌會議方面。聯合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舉辦沙龍,聚焦機器人産業提智向新,邀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話技術突破與産業前景。圍繞慢病防治、急救防範、中醫養生主題,組織30場健康科普,在20個社區推進“健康科普進萬家”,邀請三甲醫院專家開展義診諮詢,將專業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昌平區將以此次全國科普月為契機,進一步整合科創資源,優化科普服務,讓科學知識走進千家萬戶,讓創新理念融入城市血脈。在此,我們誠摯邀請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科普月活動,共同感受科技魅力、擁抱科學生活。也懇請媒體朋友們繼續關注昌平、宣傳昌平,助力我們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普高地。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昌平區副區長柳強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平谷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彭石先生介紹全國科普月平谷區活動有關情況。
-
嘉賓
彭石: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2025年全國科普月活動期間,第十五屆北京科學嘉年華將在平谷舉行。活動以“科普向未來 共築高大尚”為主題,以高品質科普賦能生態涵養區發展、縮小城鄉科普服務差距、助力高大尚平谷建設。
本屆科學嘉年華活動突出賦能基層、突出區域特色、突出科協特點,聚焦高大尚平谷發展路徑,發揮科協組織優勢,通過組織化動員,調動高校企業園區等基層科協組織、學協會、科技教育體驗基地的積極性,同時,通過社會化協同,統籌各方資源,並聯動京津冀科協系統,構建多方參與、廣泛覆蓋的大科普工作格局。
圍繞農業中關村建設,集中展示現代農業、食品科學等領域發展成果;圍繞首都物流高地建設,集中展示智慧物流、中央廚房等領域發展成果;圍繞世界休閒谷建設,集中展示寵物經濟、花卉園藝等領域發展成果。在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還將宣傳推介世界三大農業盛會之一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為科技企業和科技工作者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優質科普資源共建共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活動共設置“智慧星球、勤勞星球、美味星球、美麗星球、萌寶星球、綠色星球”六大星球主題,集中展示前沿科技、現代農業、食品科學、花卉園藝、寵物經濟、生態環保等方面的科技成果,打造場景式、互動式、體驗式的基層科普嘉年華,為廣大市民提供集“科學性、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於一身的科普服務。
目前,平谷區已啟動“科翼講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京平物流科普月、科普文化巡演、科普大篷車巡展等系列活動。明天(8月22日),在平谷金海湖將舉辦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歡迎廣大市民朋友和媒體朋友到平谷,體驗北京機器人之都科技感的同時,接“地氣”、嘗“鍋氣”、聚“人氣”,體驗可以吃、可以品,還可以打包“有煙火氣”的機器人文化。
科普月期間,平谷區還將圍繞公民科學素質提升,聚焦青少年、農民、産業工人、老年人等重點人群,開展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科普産業對話、科學游科普主題路線發佈,科普劇展演、科普好書推廣、流動性科技館巡展、科普文化專場演出、科技文化進商圈等系列活動。
下一步,平谷區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整體部署和要求,加速推進高大尚平谷建設,以高品質發展的實際成效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讓首都因平谷而更美好,讓首都因平谷而更安全。在此,誠摯邀請廣大市民和媒體朋友蒞臨活動現場,感受有溫度的高大尚平谷,共用北京科學嘉年華科普盛宴。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平谷區副區長彭石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想請問科協的領導,今年是首個全國科普月,和以往全國科普日活動有什麼不同?這次全國科普月活動在整體籌劃上是如何考慮的?謝謝!
-
嘉賓
孟凡興:謝謝您的提問。以往全國科普日活動,基本上是利用每年9月的第三周一週左右時間,組織開展群眾性的科普活動。主要突出的是示範引領性。此次新修訂的《科普法》把每年9月設立為全國科普月,更加明確了科普地位、職責和社會責任,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穩定、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更有助於匯聚整合科普資源,提升科普服務的效能,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緊密協同,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今年科普月活動,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一是高舉科技科普的旗幟,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科普法》的貫徹落實,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展現首都科技界優秀典型、生動實踐和成就經驗。
二是建強科普之翼,準確把握“首都群眾性科學文化活動”的定位,組織科技成果走進公眾系列活動,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有效提升。深入挖掘科技創新成果背後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推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等重點領域科研成果科普化,舉辦2025年首都前沿學術成果報告會,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和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採用公眾易於接觸、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開展科普,推動科普資源下沉基層,精準觸達目標人群。
三是開展“有組織的科普”,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匯聚優質的科普品牌,推動“科技館之城”等陣地建設的整合提升全覆蓋。依託綱要實施辦成員單位匯聚優質科普資源舉辦區域主場或行業的特色主題活動,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沙龍論壇、展覽展示、互動體驗、成果發佈等;依託“科技館之城”主陣地打造主題體驗路線,推動園區、企業、高校院所、展館展廳和重點實驗室等設立公眾開放日,開展科技文化進商圈活動,打造科普促進新消費的場景;組織流動科技館巡展,推動一批優質科普品牌活動服務社區鄉村,進一步探索推動區級綜合科普場館的全覆蓋。
四是加強國際國內科普交流,拓寬科技人文交流渠道,推動科普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舉辦北京國際科學傳播交流周,開好北京國際城市科學節聯盟年會,推動科普月活動走進“一帶一路”國家駐華使領館活動,加強京津冀與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的互動交流,舉辦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和北京科學傳播大賽,推動優質科普資源的共建共用,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助力京津冀的協同發展。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市科協孟凡興副主席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華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提給蘇主任,想問一下本次活動新增展區當中,有一個叫“科學圓環”的戶外展區,它作為其中的一個創新亮點,在課程銜接和師資配置上有什麼特殊的設計?謝謝!
-
嘉賓
蘇國民:感謝您的提問。
本次活動中“科學圓環”青少年科學教育戶外展區,這次也匯聚了豐富多彩的互動板塊和科學教育內容,是“以競賽為牽引、以名師為重點、以課程為依託”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選拔培養工作體系的一次系統性的集中展示。
一是以競賽為牽引,展示科協系統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交流科學教育優秀案例成果,搭建青少年創新成果的展示平臺。
二是以名師為重點,匯聚了一批科學教育名師,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不僅有基礎學科的名師引領,更有科學教育志願者的傾情參與。
三是以課程為依託,集中展示北京科學中心特色科學課程,特別推出北科學堂、北科展教坊等“北科”系列品牌,更有流動科技館、春華秋實自然繪,以及針對3-8歲兒童開展的北科童行等特色課程活動。
“科學圓環”青少年科學教育戶外展示區將於9月12日至21日在北京科學中心對公眾開放,屆時大家可從“數字北京科學中心”公眾號上預約參與。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市科協副主席、北京科學中心主任蘇國民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中國科學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想請問一下,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有什麼樣的特色和亮點?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請北京市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祥陽先生來回答。
-
嘉賓
高祥陽:謝謝記者的提問。
本屆社會科學普及周有以下亮點和特色:
第一,就是以科學普及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搭建專家與公眾對話平臺,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北京實踐、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賦能文化創新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熱點議題,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直播講座,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凝聚社會共識,倡導市民參與科普活動,提升人文素養,強化學習在北京、工作在北京、生活在北京的主人翁意識。
第二,是採用“小切口、大道理”的闡釋方式,以北京的鮮活案例,激活社科理論認知。在“五日行”版塊中,帶領市民群眾“雲游”三山五原文化藝術中心、梅蘭芳紀念館、首創·郎園Station等文化地標,通過社科普及活動,有效整合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現代文化的資源,通過實際探訪和多種活動,用社科視角講好北京的故事,讓社科理論可感、可知,有貼近性、有親和力。
第三,是強化互動式、體驗式的場景設計,讓社科普及“活”起來。設置了線上社科知識競賽,線下開展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展示體驗、主題展覽、猜燈謎等活動,以多種形式推動科學普及,特別是社科知識的普及從“單向傳播”向“多元互動”升級。
那麼,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北京首個全國科普月的重要活動,本屆社科普及周創新融合了科學技術普及和社會科學普及,我們知道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二者對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同樣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次科普月,通過工作統籌推進科學技術普及和社會科學普及的協同聯動,既以科技探索自然規律、揭示宇宙奧秘、強注發展動能,又以社科解讀社會邏輯、提供價值引領,特別是為我們的發展凝聚人文力量,提升精氣神,為公眾帶來兼具科技影響和人文溫度的科普體驗。那麼“協同聯動、相互賦能、融合提升”我想也是當前科普活動重要的也是鮮明的工作特點。
借此機會,我還要特別感謝社會各界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關注和支援,希望大家通過參與科普周活動,有些意見和建議及時向我們反饋,我們不斷加強改進和提升我們的工作。
我就説到這兒,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高祥陽副主席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青年報記者:謝謝。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昌平區領導,剛才您在介紹中提到昌平區集聚一批高校和科研機構,下一步昌平區計劃如何利用好這些科研資源,以更好地賦能科普事業發展?謝謝!
-
嘉賓
柳強:感謝您的提問。
豐富的科創資源是昌平區科普事業的核心優勢。下一步,我們將從三方面推動科研資源與科普深度融合:
一是深化科研資源開放共用。發揮未來科學城的科技資源優勢,積極開放國電投中央研究院儲能平臺、北新建材未來建設館、三一重工燈塔工廠等企業資源,發揮科普效能。依託未來科學城入駐企業開展的青年科技人才學術交流、知識産權沙龍等系列活動,促進科普和科技融合。
二是探索發展“科普+”新業態。促進科普與科技、文化、旅游、農業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培育消費新市場,發揮“科普+”的合力效力,促進昌平科技與文化資源融合發展,在碳主題公園、回天“城市大腦”等公共文化場所,開放創新成果展示、高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應用場景。
三是建設高水準科普人才隊伍。立足昌平人才高地優勢,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廣大科研人才作用,建立科普專家庫,組織科技工作者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圍繞區域産業發展和企業需求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服務品牌。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柳強副區長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解放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請問平谷區科學游科普主題路線都有哪些?謝謝!
-
嘉賓
彭石:您好,非常感謝您的提問,感謝對平谷和對科普月的關心。
近年來,我們圍繞高大尚平谷“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閒新時尚”打造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館之城”的科技教育體驗基地,目前已認定市區級基地共35家。為了給廣大市民提供更優質的科普服務,今年我們和北青報、百度地圖、科大訊飛科普研究院、北京科普促進會、首旅旅行合作,聯合開發了平谷區科學游地圖。聚焦農業中關村建設成果,打造“農業高科技”科普主題路線,帶領廣大市民走進農業科技創新園區,近距離感受農業科技的魅力;聚焦首都物流高地建設成果,打造“物流大流量”科普主題路線,帶領廣大市民走進智慧城市物流谷,感受通邊達海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風采;聚焦世界休閒谷建設成果,打造“休閒新時尚”的科普主題路線,帶領廣大市民走進花園城市、萌寵樂園,感受國家森林城市和寵物友好城市的溫度。
同時,我們正在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設昆蟲博物館,以昆蟲為主題,建設集科普教育、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科學傳播、成果轉化於一體的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昆蟲博物館,通過“一核多點、一蟲多態”的主題發展模式,結合平谷區“一鎮一花卉園、一鎮一寵物園”和高品質的休閒綜合體,建成多個點位的昆蟲主題樂園,如螢火蟲谷、鳴蟲谷、蜜蜂谷、蝴蝶園等,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科普休閒新場景。
平谷區科學游路線將在科普月期間正式發佈,屆時可通過官方渠道獲得詳細資訊,誠摯邀請廣大市民和媒體朋友蒞臨平谷,共同探索農業科技的奧秘、智慧物流的高效、休閒生活的愜意。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彭石副區長的回答。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出席2025年北京市全國科普月活動新聞發佈會,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的活動繼續給予深入報道,大家如果有採訪需求可以和我們聯繫。
上午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