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新聞發佈會。
醫藥健康産業是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方向,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也是昌平區三大優勢主導産業之一。以“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即將在昌平區舉辦。同期將聯合中國醫藥資訊中心舉辦第42屆全國醫藥資訊年會,今天發佈會我們專門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大家作相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顧瑾栩先生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屈浩鵬先生
北京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昌平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趙仕偉先生
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副院長 陸偉根先生
首先,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先生介紹北京市推動醫藥工業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
-
嘉賓
顧瑾栩: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出席本次新聞發佈會。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市醫藥工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援!
醫藥工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近年來,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醫藥工業高品質發展的決策部署,北京市明確將醫藥健康産業作為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堅持高位調度、系統推進。2024年全市醫藥健康産業規模達到1.06萬億元,實現萬億級産業躍升。其中,醫藥工業規上企業436家,完成産值約1850億元,實現平穩增長;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6億元,連續4年超過120億元規模。上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上榜企業12家,數量居全國城市之首。為加快醫藥工業高品質發展,我們主要開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創新工作機制,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建立起市領導挂帥的市級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工作機制,由科技管理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共同牽頭,實現了科技創新、産業創新與衛健、藥監、醫保“三醫”的高效協同。滾動實施三個“醫藥健康協同創新三年行動計劃”,連續兩年發佈促進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的“32條”措施,聚焦醫療器械、合成生物製造、腦機介面、細胞與基因治療等賽道出臺了專項政策,搭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政策體系。
二是培育重點品種,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設立醫藥創新品種規模化獎勵專項政策,制定創新藥器械全流程服務的工作方案,打通早期研發到定價入院全鏈條。今年以來共4款創新藥獲批,鉑生卓越的國內首款幹細胞藥物已開出首張處方;7款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愛博諾德的有晶體眼人工晶狀體打破進口壟斷,累計獲批79個創新醫療器械,佔全國近1/4;跨國外企加速品種引進,拜耳醫藥落地首款醫療器械,諾華制藥的2款藥品年産值突破50億元。
三是落地重大項目,産業能級不斷提升。建立市級高精尖産業項目庫,市區協同做好項目落地服務。全市已建成標準廠房超300萬平方米,2024年完成500畝工業用地供應;設立規模達200億元的市級醫藥健康産業投資基金,市區聯動打造專業並購基金。復星醫藥、恒瑞醫藥等醫藥工業領軍企業加速來京佈局,阿斯利康、賽諾菲、諾華制藥等外資重大項目成功落地,其中,阿斯利康將投資25億美元建設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及國內首個疫苗生産基地,賽諾菲10億歐元規模的生物原料藥項目入選我國第八批重大外資項目。
四是深化協同發展,集群效應不斷凸顯。強化“南北聯動”,南部高品質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聯動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共同打造産業升級新引擎。北部依託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連通海淀區與昌平區,深耕國際醫療器械城、合成生物製造集聚區和美麗健康産業園,建設原始創新與未來産業的“策源地”。京津冀圍繞生命健康合力打造三地首個國家級産業集群,謀劃四大主導産業廊道,協同開展卡點攻關、堵點招商,提級建設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産業園,集群已集聚企業超6000家、年産值超過4000億元。
下一步,北京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政策部署,加快促進醫藥工業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是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醫藥工業全鏈條的智慧化、綠色化水準。
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産業競爭優勢,聚焦生物藥、醫療器械等賽道加速創新成果産業化和規模化。
三是搶先佈局未來産業發展方向,瞄準合成生物製造、腦機介面等前沿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醫藥工業高品質發展。
我就先向大家介紹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顧瑾栩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屈浩鵬先生介紹北京市藥品監管領域的創新政策。
-
嘉賓
屈浩鵬:感謝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下午好,今天的發佈會,我向大家介紹今年北京藥品監管領域創新政策的實施情況。
一是不斷提升“創新藥械”服務質效。為進一步加速研發成果轉化,推動重點創新品種上市應用,北京藥監局在全國首創設立省級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和首個由藥監與科技部門共同建設的(國家級)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北部站點落地昌平、南部站點落地經開區,另有兩站點正在籌建中。創新服務站輻射周邊,搭建諮詢、溝通平臺和指導、支援的綠色通道,為産品的研發、註冊、生産、使用全環節提供個性化服務。截至目前,昌平服務站點已服務企業1373家,解答諮詢問題2185個,問題解決率達到97%;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註冊審評平均用時由法定120個工作日壓縮到47個工作日,提速61%。今年以來,昌平區獲批2款國家三類醫療器械,累計獲批32個産品,數量位列全市第一。
二是推動生物製品跨境分段生産試點。今年4月,發佈了《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2025)》,提出新的“32”條改革創新措施,其中提到:支援境外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産,開展生物製品分段生産試點。今年4月14日,國家藥監局的支援幫助北京,北京藥監局主動靠前服務、優化資源配置、制定專項方案,成功推動強生制藥的尼卡利單抗注射液跨境分段生産試點順利獲批。該産品是全球同步申報上市的創新産品,原液在國內生産,製劑和包裝工序在境外生産,是北京首個獲批的生物製品分段生産試點産品,也是全國首個獲批開展原液境內分段生産試點的進口生物製品,同時還是首個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罕見病“全身型重症肌無力”的生物製品,實現了“3項”首個突破。另外,還有2個品種已經啟動了申報程式,正在完善資料。
三是持續提升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能力。北京在全國率先實現臨床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械即收即檢,今年以來,共完成即收即檢項目9個品種,共19個批次,貨值接近1億美元。藥械檢驗機構正在不斷擴充檢驗項目,優化註冊檢驗流程,持續儲備檢驗能力,加速産品上市進程。目前,全國首個疫苗檢驗中心——北京市疫苗檢驗中心將於今年11月投入使用,可以滿足每年4000批次疫苗批簽發檢驗需求,為全市疫苗提供從研發到生産全周期技術支撐服務。綜合性醫療器械檢驗基地二期項目已經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檢驗能力,無源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檢驗時限平均壓縮到60個工作日,有源醫療器械檢驗時限平均壓縮到90個工作日;超大型創新放療設備檢驗周期已經由初期的5年壓縮到現在的4個月,北京的檢驗能力持續領跑全國。
四是鼓勵支援藥品流通環節合規發展。今年2月,《北京市藥品零售企業許可管理規定》正式發佈,出臺“不再限制連鎖總部對下轄門店的持股比例、連鎖總部可設立遠端審方中心補足藥學服務能力、降低門店面積和連鎖總部配送中心面積要求”等多項政策,鼓勵企業連鎖合規發展。同時,支援藥品批發企業整合資源,構建多倉協同物流管理模式,正在推動國藥物流在京津冀區域內多地倉庫協同,整合供應鏈資源,打通三地倉儲、配送壁壘;服務藥品批發企業和零售連鎖總部在天津、河北設置倉庫,目前已有8家北京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置倉庫和委託存儲,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運輸成本。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産業創新服務力度,圍繞深化落實改革措施,積極爭取先行先試政策,持續提速審評審批,提升檢驗效率,賦能北京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屈浩鵬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昌平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趙仕偉先生介紹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總體情況。
-
嘉賓
趙仕偉: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各界朋友對昌平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援。7月5日-7日,我們將在昌平區石油科技交流中心舉辦“2025北京·昌平科學論壇”,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論壇的總體情況。
北京·昌平科學論壇創辦於2022年,以“探索生命 共創未來”為永久主題,旨在搭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高端對話平臺,匯聚頂尖科學家、産業領袖,共同探討前沿科學問題、産業發展趨勢和政策創新路徑,為北京市生命科學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貢獻昌平力量。
目前,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已成功舉辦3屆,總計開展的平行論壇和配套活動上百場,累計有數萬名嘉賓和觀眾參與,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成為推動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平臺。
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等(部門)共同舉辦,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等組織也給予了大力協助。
今年論壇將採用“1+6+1+N”模式,即1場開幕式及主論壇,6場平行論壇,1場主題推介,多場閉門研討會,行業招商及投資考察活動,涵蓋行業交流、産業對接、政策發佈等多個維度,上百名演講嘉賓將齊聚一堂,共議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産力,為醫藥健康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總體來看,今年的論壇年會有三個特點:
一是兩會融合,開創協同新模式。我們聯合中國醫藥工業資訊中心,與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共同舉辦,兩會融合促進前沿科技創新理念與百強醫藥工業企業資源交融,積極推動醫藥産業創新發展,為醫藥行業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內容豐富,開展多場特色活動。為增強論壇的參與性和實效性,匯聚國內百強醫藥工業企業、頭部創新藥企以及醫藥産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在論壇期間及前後組織政策解讀、産業對接等系列活動,深入探討前沿科技和産業發展趨勢。
三是突出實效,提升産業影響力。聚焦前沿技術、醫療器械、AI+藥械、合成生物、美麗健康等賽道,集中呈現昌平醫藥創新成果,推動科研機構間科技合作對話,廣泛邀請國際、國內科技組織及全球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等參與,連結全球創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各位媒體朋友,距離“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開幕還有10天時間,我們也誠摯邀請國內外嘉賓齊聚昌平,共話創新生態,連結産業未來。在此,也向媒體朋友發出誠摯的邀請,(歡迎)蒞臨論壇現場採訪報道。
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趙仕偉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副院長陸偉根先生介紹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相關情況。
-
嘉賓
陸偉根:謝謝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的有關情況。
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是醫藥界的年度盛會,自1959年首次召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41屆,不僅見證了新中國醫藥發展的歷程,也記錄了新時期醫藥科技創新的進步與成果,被譽為“醫藥界的風向標”。
會議邀請行業主管部門、醫藥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及産業鏈的優秀代表,通過政策解讀、學術研討、趨勢分析和資源對接,共探産業創新路徑,推動醫藥生態圈高品質發展。大會同期還發佈《中國醫藥工業統計年報》綜合冊收錄的主營業務收入前100位企業的客觀數據,樹立行業標桿;並揭曉“中國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將於2025年7月5日至7日在北京昌平召開,並與“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雙會聯動,旨在通過學術峰會與行業峰會的雙向聯動,打造“學術峰會+産業盛會”融合典範。期待通過學術與産業的雙向賦能,加速行業科技成果的産業轉化,激活發展新的動能,並推動北京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的深度融合,而全球資源也將助力昌平建設“政、産、學、研、醫、用、金”一體化的國家級醫藥健康生態高地。
當前,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在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細胞治療等前沿技術的驅動下,中國醫藥産業加速向創新化、高端化邁進。值此“十四五”與“十五五”交匯的關鍵節點,第42屆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將以四大核心舉措,賦能産業高品質發展:
一、學術交流:構建産業生態圈。通過舉辦“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等專題論壇,匯聚“産學研醫”意見領袖,共探AI、RNA等前沿技術應用,設立中藥産學研融合創新專場,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二、資源協同:打造産業共同體。組織對外貿易座談會、生物醫藥園區論壇,搭建政企對接平臺;通過開展精準招商、産融對接等活動,促進産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協同。
三、政策導航:把脈發展的方向盤。一系列政策研討會將圍繞醫藥産業發展政策進行深入解讀與探討;與此同時,配套産業推介、實地考察,將助力企業把握政策紅利。
四、趨勢洞察:繪製行業路線圖。聚焦産業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趨勢,通過主題發言、主旨報告、案例展示等解析産業的底層邏輯;同時,通過客觀數據解讀與標桿案例分享,激發産業動能,明晰行業高品質發展路徑。
本屆全國醫藥工業資訊年會將以全方位賦能體系,助力中國醫藥産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全球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中國智慧。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陸偉根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新華社記者:謝謝主持人。問題提給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請問在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方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今年有哪些舉措?謝謝!
-
嘉賓
顧瑾栩:謝謝您的提問。
我市醫藥工業數智化基礎紮實,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27家、先進級智慧工廠20家,GE醫療北京基地成為國內醫療裝備領域首個“燈塔工廠”;共有48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33個手術機器人獲批上市,2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和國家藥監局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揭榜優勝單位,數量均居全國首位。今年,我們將落實《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要求,推動醫藥工業數智化水準再上新臺階。
一是加速數智技術賦能。支援龍頭企業、平臺機構與大模型企業協同開發醫藥行業大模型和通用智慧體,對引領性的産品給予算力支援。推動擴展現實、柔性感知、腦機介面、類腦智慧等關鍵技術突破,探索具身智慧發展新形態。重點開發輔助診斷、治療決策、手術規劃等智慧診療産品,組織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中試平臺和柔性生産線,促進醫療機器人等高端醫療器械智慧化和個性化發展。
二是打造數智轉型標桿。梯度培育智慧工廠,建設一批先進級智慧工廠,培育卓越級、領航級智慧工廠和“燈塔工廠”,對標桿智慧工廠給予獎勵。實施一批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引導企業使用先進設備,提高生産效率和技術水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AI智造貸”等工具,為企業智慧工廠建設、智慧産品部署提供貸款服務。徵集標桿案例並開展宣傳推廣,促進數智轉型經驗交流。
三是完善數智服務體系。支援醫藥企業及科研院所開展數據採集、匯聚、清洗、標注等工作,形成一批高品質數據集,對數據首登記、首入表、首交易、首開放等給予獎勵。鼓勵企業探索人工智慧數據沙盒首試政策,對首次使用沙盒訓練的企業給予免費服務。徵集遴選一批公共數據治理服務商和人工智慧服務商,為醫藥企業提供對接服務。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顧瑾栩副局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京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提給北京市藥監局領導,因為我們了解到昌平區國際醫療器械城現在正在建設,業內都非常關注,想問一下:未來這個國際醫療器械城的下一步規劃以及它的定位?謝謝!
-
嘉賓
屈浩鵬:感謝您的提問。
昌平國際醫療器械城,建設的目的是:聚焦高端醫療設備、高值醫用耗材、高效體外診斷試劑、人工智慧醫療器械這些重點領域,承載企業全周期發展需求,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産業發展高地。
昌平國際醫療器械城,將逐步形成示範性産業發展模式。其中,重點建設的“中國高端醫療裝備創新與高品質發展交流中心”,將建設全場景智慧手術室,展示“具有突破性技術、實現國産替代以及滿足臨床急需”的高端醫療裝備,展現醫療器械技術創新點和臨床實用價值。
下一步,北京藥監局將積極開展市區協作、部門協同,強化創新服務站建設,大力支援昌平國際醫療器械城的建設,通過構建協同高效的服務鏈,助力創新成果轉化。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屈局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是關於昌平區近年來在醫藥健康領域發展成效顯著,尤其是在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藥研發方面有很多亮點,我的問題是關於在這個領域的工作和進展,咱們有哪些工作成效可以介紹一下?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日報記者。我們有請北京未來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昌平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趙仕偉先生來回答。
-
嘉賓
趙仕偉:首先感謝您的提問,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昌平在創新藥方面作的一些工作和成效。
按照産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我們是統籌了全區産業空間資源,圍繞“一核一帶三片區”的空間佈局,加快打造生命科學創新走廊。其中“一核”就是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創新核”,“一帶”即前沿技術産業帶,以G6、G7高速為主軸,由生命園一直向北延伸,梯次佈局一批産業示範基地、加速基地和轉化基地。“三片區”,一是醫療器械片區,以中關村昌平園為重點,打造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增長極。二是美麗經濟片區,以小湯山美麗製造園、美粧創新園為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美城。三是合成生物製造片區,以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為起步區,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製造産業集聚區和未來産業的育新基地。此外,我們還集中佈局了國際醫療器械城、沙河醫藥健康産業園等一批重點的産業組團。
未來3-5年,我們還可以新供應高品質的醫藥健康産業空間約500萬平方米,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高地提供充分的空間保障。
除了這個空間保障之外,我們還圍繞實現醫藥健康産業,尤其是基因細胞治療等創新藥物的發展,我們還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比如《昌平區醫藥健康産業倍增行動計劃》《中國(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昌平組團促進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支援辦法》等産業政策,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新一代抗體、創新化藥、數字醫療、高端診療設備、美麗健康、合成生物等賽道,從臨床研究到獲批上市、從産業化到産品出海,給予政策全鏈條資金支援,最高支援資金可達3億元。
同時,參與起草了《北京市高品質建設細胞與基因治療産業集群實施方案》和《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的若干措施》,先後設立了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北京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爭取各項政策試點。
我們也在不斷構建完善創新生態,聚焦藥物發現、實驗動物、CDMO等關鍵環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聚集”的方式入駐共性服務平臺近60家。
通過建立市、區聯合投資支援機制,已向市級醫藥健康大基金推薦了124個項目,10家企業累計獲得了10.6億元的市級投資。昌平母基金投資醫藥健康企業457家次,累計投資163億元,實現了從審評審批到資金支援的全方位“護航”。
經過這些努力,昌平區醫藥健康産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過去三年,全區醫藥健康産業收入年均增速8.14%,2024年達到了1040億元,同比增長14.3%。
創新産品也不斷涌現,誕生出中國首款“十億美元分子”新藥澤布替尼和國內“十億美元分子”新藥奧布替尼,全區累計獲批1類創新藥11個,在研在審82個;累計獲批國家創新醫療器械32個,佔全市超40%、全國近10%。
同時,我們聚焦創新轉化,搭建了“基礎研究-科學發現-分子與機制驗證-工藝轉化-臨床試驗-生産空間-商業流通-終端醫療”全産業鏈的生態體系,世界級的科學發現和前沿技術陸續誕生。
細胞焦亡與炎症反應機制、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重編程等成果領先全球,不斷提升産業能級,初步建成了前沿技術和全球産業態勢感知體系,與國內外超過20家頭部藥企建立聯動機制,科學家創辦的企業超過了110家。
在未來先進治療藥品領域,40余家CGT重點企業深耕前沿,180余條在研管線蓄勢待發,近30個註冊臨床批件佔全國CGT領域IND獲批數量的1/20,10余個項目即將申報臨床。AI賦能腫瘤新生抗原、體內原位CAR-T等熱點領域。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完善的産業生態和專業的産業服務方式,支援和保障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的理論創新和科學發現,借助央地聯動和市區聯動新機制,為企業新藥的申報提供幫助和服務。持續加強外引內育,引導産業梯隊形成有序滾動發展的態勢,儘快形成産業的增量,早日惠及民生。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趙區的回答。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歡迎各媒體繼續關注報道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的發展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學論壇的相關情況。如果大家有進一步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