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北京博物館季新聞發佈會。
國際博物館日將至,北京市將全新打造北京博物館季,依託“博物館+”多業態協同發展模式,為廣大社會公眾奉獻一場博物館的饕餮盛宴,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
今天的發佈會,我們專門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宋豪傑先生
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 郭京寧先生
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尹圓女士
海淀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楊海林先生
通州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林正航先生
下面,有請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豪傑先生介紹北京博物館季的總體情況。
-
嘉賓
宋豪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即將到來的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將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辦中國主會場活動,同時啟幕首屆北京博物館季。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強調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博物館如何明確自身角色,與時代同頻共振,不僅是歷史的守護者,更要成為未來的建構者。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搭建橋梁,激發創新,凝聚共識。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在北京,一方面是對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成效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為北京博物館更好地適應時代、融入城市、服務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編制實施《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4-2035)》,推動博物館立法,開展文物單位改革試點。推進館城深度融合,持續激發北京這座博物館之城的活力。目前,北京已具有備案博物館和類博物館近300家,2024年舉辦展覽超2000場,線下活動超3萬場(次),持續接待觀眾約1億人次。
面對持續升溫的博物館熱,去年我們舉辦了北京博物館月,推出了以百館千人萬人觀、博物館文創市集,博物館電影周、閱讀周等為代表的眾多惠民文化活動,受到了廣大市民游客的熱烈歡迎。今年我們將博物館月升級為博物館季,攜手北京各區和近300家博物館,以更多的精品展覽和品牌活動,推動博物館與旅游、商業、演藝等的深度融合,讓觀眾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博物館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館季就是我們城市的節日。
首屆北京博物館季將於5月18日至10月8日舉辦,從小滿到中秋,覆蓋暑期和國慶假期等博物館的參觀旺季,每月設置一個主題,推出:5月展覽月、6月科技月、7月文創月、8月研學月、9月教育月;將城市空間化為博物館的展廳,用文創作品呈現文化魅力,讓博物館優質資源直達基層,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
博物館季的活動到底有哪些呢?
——在綠意盎然的五月,我們將集中推介100項重要展覽,為您的假期計劃提供更多選擇,歡迎海內外游客“到北京看最好的展覽”。5月19日,《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覽之“看·見殷商”》展將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開幕,該展覽精選了全國28家文博單位的338件(套)商代珍貴文物,對商文明早中晚期進行全景展示,其中一級文物及重點文物多達54件(套)。5月20日,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經過全新改建後盛裝亮相,攜《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歷史文化展》《漢風轪華——馬王堆生活藝術展》兩大展覽重回大家視野。另外,故宮博物院《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國家博物館《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龐貝:永恒的發現》展、北京藝術博物館《瑞羽鳴祥——明清禽鳥主題文物展》也將與觀眾見面。
為方便大家全面掌握相關展訊,我們將發佈“暑期來北京,逛博物館帶上我——2025北京看展全攻略”“準備好!北京近期展覽來襲”等。同時,還將在各大網際網路平臺招募“北京博物館季推薦官”,邀請剛剛成立的北京博物館大V聯盟的網路達人推薦精品展覽,希望廣大市民游客和媒體朋友們多多關注。
——在夏日濃濃的6月,我們攜手市科委和海淀區、石景山區,聚焦“博物館+科技”,推出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數字展覽和活動,讓大家真切感受“玩得轉的科技,摸得到的歷史”。海淀區精心策劃了以“跨界、AI創、光影、科探”為主題的四大系列活動;石景山區博物館將發佈AI數字人“噗噗”,與觀眾分享歷史文化故事。為了給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互動體驗,我們還將招募博物館和科技企業,組織雙向深度交流合作,舉辦博物館科技成果路演,共同商討“博物館+科技”融合路徑和應用場景,實現博物館和科技企業的雙向奔赴。期待更多科技企業加入到文博行業中來,共同推出更多更具體驗感的“博物館+科技”新品。
——在驕陽似火的7月,北京將迎來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博物館季來到文創月,推出豐富多彩的“大文創”産品、文創市集、文創大賽,“把博物館的奇妙創意裝進你的生活”,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在朝陽區藍色港灣啟動消夏博物館文創“妙”會,在4大熱門商圈輪番開展文創促消費活動,打造“文化體驗+消費場景+科技互動”複合型空間;在全市舉辦北京博物有“吉”市,大家可以“一站式”購齊明星文創産品。文創月每週還將發佈“博物館大文創亮點預告”,推出打卡攻略和限量福利,請大家及時“查收”。
以“文博·創意·生活”為主題的2025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已於4月20日啟動,正在面向全國徵集作品,歡迎大家踴躍參與、分享創意。我們還將舉辦北京博物館文創品鑒會——“文博IP×品牌進化論”,為文創企業和博物館搭建合作平臺,推出更多文創精品。
——在丹桂飄香的8月,我們專門為博物館愛好者和大中小學生準備了研學月。我們將發佈《一圖讀懂研學月動作》,和大家一起“跟着展覽去旅游”,開啟study tour。東城區聯動各類文化資源優化以博物館為核心的研學課程;西城區依託北京金石博物館等文博機構,設計推出多款研學産品;通州區推出“踏水讀城——運河研學之旅”,讓學習更有趣、更好玩兒。這些研學産品和路線串聯起博物館和旅游景區、商圈酒店、體育場館,讓大家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也能有高品質的文商旅體融合體驗。
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北京文博護照”和博物館“通關文牒”,拿着它可以打卡博物館,也可以享受文創優惠;推出博物館電子徽章,還有“小小考古人”“文明解碼者”行動、“我的博物館研學”短視頻/vlog徵集,都等着大家來參與。
——在金秋送爽的9月,為大家奉上教育月。一座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希望觀眾們走進博物館,“讀懂北京,給心靈一場文化SPA”。我們將推出“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尋文字的奧秘”兩節“博物館第一課”,並通過線上智慧課堂分享給全市中小學生;開展“‘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古都行,組織萬餘名首都高校新生,走進博物館這個大課堂與北京來一次親密接觸。還將舉辦“博物館之城圓桌對話”,圍繞10個大中小學校實驗組團,總結交流館校融合經驗,發佈博物館教育課件資源庫,推出博物館教育課程範本,搭建館校融合的廣泛平臺。
——10月,在博物館季的最後一週,精彩依舊。我們將通過網路調查、公眾投票等多種方式,聆聽來自廣大觀眾、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舉辦“歲月典藏·未來之光”北京博物館季成果發佈會,向大家推薦十佳展覽、科技、文創、研學、教育推薦項目;同時,也將緊緊圍繞展覽這個博物館的核心産品,舉辦北京策展人國際對話會,與國內外的行業翹楚、專家學者深入交流,汲取博物館在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多元探索和實踐智慧,提升“北京展覽”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2025北京博物館季,我們已經準備好啦!讓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愛上這座城”。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宋豪傑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郭京寧先生介紹“中華文明起源”系列——“看·見殷商展”相關情況。
-
嘉賓
郭京寧: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自2023年12月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即首博東館)建成開放以來,首都博物館已經發展成為涵蓋一館六址、藏品資源豐富、展覽體系完備、教育功能全面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為更好服務廣大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博精心策劃推出“中華文明起源”與“世界文明互鑒”系列品牌展覽,其中去年舉辦的“中華文明起源”系列首展“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特展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今年,首博將在首屆北京博物館季活動啟動伊始,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重磅推出“中華文明起源”系列第二展“看·見殷商”特展,這也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推出的首個收費特展項目。“看·見殷商”展全景呈現殷商文化面貌、揭秘殷商文明密碼,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商代文明大展,匯聚了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等全國28家考古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338件(套),展期自5月19日至10月12日。
“看·見殷商”展的看點有五:
一是展品豐富全面。展品涵蓋8處10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果,不少展品是首次進京亮相;集結了河南安陽殷墟、陜西清澗寨溝、湖南寧鄉炭河裏、四川成都金沙等遺址眾多代表性文物,珍品、孤品、名品雲集;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和銅鷹形鈴,江西新乾大洋洲的雙面銅人像、獸面紋青銅胄、蟬紋青銅大刀等一眾“明星”文物紛紛登場,一展眾覽殷商超重量級文物“天團”。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殷墟出土的一對青銅鸮尊和山東蘇埠屯出土的一對青銅亞醜鉞,將實現出土後時隔50年的首次聚首。此外,今年電影《哪吒2》火爆出圈,展覽特別設置了一個驚喜“彩蛋”, 以《哪吒2》所涉及的道具為線索,展出其文物原型。
二是學術研究深厚。展覽前期策劃、大綱撰寫階段,組成國內權威商周考古專家組,先後七次就內容進行論證,融入最新考古成果,如盤龍城、琉璃河都是今年最新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夯實展覽學術根基。伴隨展覽將同步推出多位知名學者領銜的線上直播、專家講座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公眾普及殷商文化知識。開展後會組織策展人帶領觀眾進行多樣化專家講解介紹。展覽圖錄也即將出版,作為可供觀眾帶回家的專業資料和觀展記憶。
三是觀展氛圍濃郁。展覽在空間氛圍、展陳細節、媒體手段上進行了大膽嘗試與突破:利用絲線的光影藝術、色彩的碰撞交融、AI活化歷史人物的“梗文化”,全方位、立體化營造商都的空間意向,讓觀眾跨越時空,身臨青銅時代。
四是科技賦能體驗。展覽借助科技手段,開闢“甲骨風雲”XR大空間沉浸展示空間,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感為一體的虛擬現實技術,還原大邑商歷史場景及甲骨文誕生背景,傳遞漢字文化價值;佩戴MR設備,猶如現實中一樣可以“拿起”文物仔細賞玩,親身體驗古代的鑄造工藝;展覽還開發全國首個融合體積視頻(真人錄製拍攝)+倣真體感地板(地面體感倣真系統)+氣味系統(嗅覺倣真系統)的VR技術,佩戴VR頭盔,可以行走於殷都祭壇,親手觸摸動態甲骨文,化身為商朝戰士,守護商代文明。
五是文創體驗多樣。特邀多位設計師設計推出極具特色的“殷商主題”系列文化創意産品。目前首批上線的文創已經達到280余種,是目前北京對單一展覽投入文創産品數量最多的一次,包括饕餮紋岩畫和青銅器版畫化身為3D禮紙包裝、立體摺紙青銅人像等。針對年輕觀眾,除了玩之外還有美食,開發出了手工gelato冰淇淋等創意産品。推動文物“活”起來,融入現實生活。
展覽期間,為方便公眾觀展,全方位享受文化套餐,“看·見殷商”展以展覽為中心,打造文商旅體融合。
“展覽+文藝”,打造消費升級新引擎。展覽與博物館、文化館、展覽館、演出單位等文化機構聯動。目前已與北京20余家博物館實現聯動,憑展覽票根可免預約參觀上述場館;與首旅集團旗下北京展覽館集團達成合作意向,建立“展覽+展覽”聯票;與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煤礦文工團、北方昆劇院等演出院團合作,展覽期間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組織文藝演出,並在雙方場館相互引流;與國家大劇院、廊坊“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運營方建立工作機制,推動聯票落地。
“展覽+商圈”,打造“文化消費新場景”。解碼“殷商票根經濟”,商圈會員、周邊居民可通過手機一鍵觸達線上平臺的各項疊加優惠。用青銅紋樣、甲骨文等殷商文化設計素材,在各大重點商圈設置殷商主題拍照打卡點。
“展覽+旅游”,打造“文旅融合新體驗”。目前,已與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簽訂《三方跨場景合作協議》,以實現首博地鐵聯名卡為目標,實現電子聯名卡的産品設計及應用落地。與大運河文旅集團達成合作意向,推動“展覽+遊船”聯票落地。
“展覽+體育”,打造“健康生活新方式”。正在積極與北京各大體育場館聯繫,推動“展覽+體育賽事”聯票落地,在重大體育賽事中宣傳展覽,在展館中宣傳體育賽事,共同開發設計聯名款IP形象。
我們期待通過“看·見殷商”大展,為公眾呈現一場探源中華文明的文化盛宴。歡迎大家來大運河博物館,看殷商大展。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郭京寧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先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我的問題是,近年來,朝陽區在“館城融合”方面做出了許多嘗試,那麼請問今年北京博物館季期間將推出哪些特色活動?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位記者,我們有請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尹圓女士來回答。
-
嘉賓
尹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朝陽區一直致力於探索具有朝陽特色的“博物館之城”建設路徑,圍繞着建設國際文博、時尚消費、傳統民俗、工業遺存、多元行業五類博物館集群,打造“一核四區”文博空間佈局,基本形成了城鄉統籌、多點開花、多元包容的全域博物館體系,“國家級博物館核心區”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城市文化會客廳”的帶動效應不斷彰顯。目前,朝陽區共有博物館90家,其中有中國電影博物館等國家一級博物館6家,遇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等非國有博物館44家,這個數量也是全市第一,全區80%以上的博物館實現了免費開放。我們也持續開展博物館“五進”工程,去年全年一共舉辦了各類文博展覽和主題活動3360余場次,花樣的創新創意和多元的消費場景讓更多市民和博物館雙向奔赴,朝陽博物館生活圈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日常。
在即將開始的北京市博物館季活動中,按照北京市文物局的統一部署,朝陽區充分發揮博物館之城建設優勢,攜手北京市文物局在7月聯合舉辦“文創月”重磅活動,依次用4個周末在4個商圈,輪番開展文創促消費活動。
7月的第一個周末,我們將在藍色港灣舉辦“北京消夏文創妙會”。活動有三大版塊:其中文創市集,我們將會邀請全國各大博物館的頂級“網紅”文創,齊聚朝陽,打造一場大型線下“粉絲見面會”。非遺展演板塊,將會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點翠等非遺技藝,讓年輕一代能夠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數字文博板塊,策劃了數字展覽沉浸式體驗項目,展現科技讓文物活起來的震撼效果;第二個周末,我們將在合生匯舉辦打卡集章主題市集,引入蓋幫大會、李萌蘭等印章工作室,設置網紅潮牌快閃店、時尚潮玩聯名店,還將首發朝陽區10家特色博物館的限定印章;第三個周末,將在僑福芳草地舉辦文旅融合主題活動,屆時我們會邀請攜程、美團、馬蜂窩等頭部文旅企業,聯合我區的多家博物館,發佈我們的文博研學旅游産品和暑期特惠活動;第四個周末,我們將在DT51打造體育文博新浪潮主題活動,聯動體育主題博物館,通過科技交互裝置、AI體育競技等形式,將體育歷史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年輕化表達,讓青年群體在趣味探索中主動傳播文化魅力。
在市、區聯動活動之外,朝陽區還將以推動館城融合,打造全域博物館為核心,開展“融榮共生 城市中觸手可及的博物館”主題活動季。活動季從6月開始,至9月結束,涵蓋“1+2+3”6大類200余場主題活動。
1即1場博物館建設大會引領全季。
6月底,我們將召開博物館之城建設大會,發佈朝陽區博物館在地貢獻報告、朝陽博物館共建計劃和朝陽博物館支援政策等,並分享博物館參與城市塑造、推動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
2即2場融合活動貫穿全季。
一是“文脈隨行·遇見博物館”活動。我們將把十大優秀展覽送進酒店、交通場站、商圈、社區、學校等,讓市民游客“轉角遇見五千年”。
二是“全民文化探享計劃”,我們將面向公眾發放20萬張文博消費券,內容涵蓋文商旅體近百項優惠,實現文化惠民與品質生活一券通達。
3即3項主題活動環繞全季。
“文創連結美好生活”主題活動,我們將舉辦“潮young好禮”文創設計大賽。選拔一批代表朝陽城市形象、傳播文化內涵、符合大家愛好的文創作品,獲獎作品我們將會授予朝陽禮物稱號,並且頒發最高5萬元獎金。
“博物新知”主題活動,將會推出“公益展廳”計劃,邀請市民游客走進博物館和藝術館,體驗“大師講堂”“非遺手作”等課程,活動設置5000個免費名額,向公眾開放。
“教室裏的國家寶藏”主題活動,我們將聯動朝陽區各中小學校,通過學校點單、博物館接單的形式,將博物館資源送進課堂。
各位朋友,精彩的文博盛宴已經準備就緒,在這個夏天,我們誠邀您漫步北京朝陽,在博物館觸摸時光經緯、共賞藝術星河,共赴千年文化之約!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尹區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謝謝,聽了剛才的發佈對其中提到的“科技賦能博物館”很感興趣,在北京博物館季·科技月期間,博物館和科技企業將如何雙向奔赴,請介紹一些具體內容?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海淀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楊海林先生來回答。
-
嘉賓
楊海林: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要指示的征程中,在積極推動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落地的道路上,我們滿懷熱忱地迎來了2025北京博物館季·科技月這一文博科技盛事。在市文物局的統一部署下,6月,海淀區與石景山區將攜手為大家拉開這場盛宴的精彩帷幕。
海淀區,作為北京市的文物大區和科技強區,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留存着329處不可移動文物,坐落着35家博物館,“三山五園”更是作為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地標。與此同時,區內全國重點實驗室達92家,佔全市比重的63.4%、佔全國的17.9%;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95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家,佔全市38.6%,獨角獸企業51家,佔全市45%,構建起全國領先的科技創新生態。隨着“兩區”建設加速推進,人工智慧算力平臺、區塊鏈實驗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不斷涌現,為文化數字化轉型築牢了堅實根基。
本次北京博物館季·科技月以“玩得轉的科技,摸得到的歷史”為口號,生動展現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的美好願景。在科技月期間,海淀區將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文化、科技資源,緊密聯動市文物局,全力推動文物事業邁向高品質發展新臺階,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精彩的文博科技盛宴。
活動第一週,舉辦“科技企業參訪博物館”活動。為科技企業與博物館搭建深度交流的橋梁,科技企業能夠深入博物館挖掘應用場景,精準把握博物館對科技的需求,為後續雙方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周的“博物館參訪科技企業”活動同樣值得期待。我們將精心挑選區域內高科技企業資源,組織北京地區博物館行業代表走進企業,親身體驗前沿科技的開發及應用現狀,探索“文博+科技”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第三周的“博物館科技融合圓桌對話”為本次科技月的核心亮點。屆時,科技企業、博物館、大學及科研機構、行業協會與學會代表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等近百人將齊聚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展開深入交流。峰會期間,專家們將圍繞《數字展覽:科技重塑博物館展覽新形態》《文化遺産永續傳承:博物館人的文保使命》《博物館教育模式創新的路徑與實踐》《科技助力文物修復的新進展》4個主題進行主旨演講分享。同時,針對“科技如何深化博物館展覽的互動性與體驗感”“文保科技應用現存問題及未來發展”兩個重要議題展開圓桌研討,共同描繪前沿科技在博物館領域應用的美好前景。
第四週還將舉辦科技企業科技成果路演,圍繞博物館科技成果轉化,邀請文博科技企業進行技術推介路演、展示,推進項目合作與簽約。
以上是市區聯動活動。除此之外,海淀區還精心籌備了以“跨界、AI創、光影、科探”為主題的四大系列活動。
“跨界·博物館”市集活動將於6月前兩周在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和海淀公園舉辦。市集匯聚了博物館、相關高校和企業在博物館科技應用方面的創意與創新成果,公眾可通過展示和互動,沉浸式感受文博科技的獨特魅力。
“AI創·物館”活動聚焦人工智慧領域。6月上旬,科技專家、博物館館長將走進海淀區的中小學、高校、園區、社區和街鎮,圍繞“AI 數字藝術”“科技賦能文化”“創新型博物館”等主題開展宣講。同時,我們將發佈博物館徵集活動,面向海淀區中小學徵集人工智慧、“文化+科技”數字藝術作品,優秀作品將在“文博科技融合發展峰會”活動現場進行展示。
“光影·博物館”露天放映活動將於6月第四週在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活動期間,將放映博物館相關題材影片和紀錄片,展示前沿AIGC影片創意風采和數字三山五園復原最新成果,同步開展影片徵集。此外,利用燈光、投影等技術打造的Mapping光影表演,也將在博物館建築外立面呈現,帶來科技與文化碰撞的視覺震撼。
“科探·博物館”活動將貫穿整個6月。海淀區域內各博物館將結合自身館藏特色,圍繞科技主題開展豐富活動。同時,我們還將發佈“科探體驗行”主題線路,以“科技探索”為核心,串聯圓明園博物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中關村村史館等特色場館,全方位展示海淀區科技創新在博物館領域的智慧科技應用場景,激發公眾對科技探索的無限熱情。
此外,貫穿2025北京博物館季,海淀區還圍繞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中關村科技創新文化精心打造三條博物館主題游徑。誠邀社會各界走進海淀、走進博物館,在觸摸歷史中感受科技溫度,在玩轉科技中傳承文化基因。
最後,我謹代表海淀區人民政府衷心預祝北京博物館季取得圓滿成功!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書寫“文化+科技”的時代華章。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楊區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謝謝主持人,想問一下,這次通州區是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的承載地,通州區會不會借助這個契機在博物館季期間推出一系列的活動,具體有哪些工作呢?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有請通州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林正航先生來回答。
-
嘉賓
林正航: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很榮幸參與今天的發佈會。
通州區位於千年大運河北首,百里長安街東端,既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生機勃發的現代化新城。很榮幸作為“2025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承辦地,期盼大家來到“運河上的通州”。接下來我着重介紹一下通州區在北京博物館季期間的主要活動和工作舉措。
一、一核多點,從華夏之源到時代新篇
博物館是守護人類文明的精神殿堂,承載着文明傳承的時代薪火。作為“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大運河博物館將啟幕“看見殷商”大展,以珍貴文物為鑰,解鎖華夏之源密碼。以此為契機,在5月19日至10月12日期間,我們將精心打造“運河上的通州”文博季。
以大運河博物館為起點沿運河延展,文博畫卷在通州徐徐展開。向北,通州博物館坐落於明建通州古城的萬字會院,這裡珍藏着運河千年記憶,5月13日重裝開館後,成為解碼通州歷史的重要窗口;繼續向北,宋莊藝術區的巴林石博物館、琺瑯藝術博物館、上上美術館、宋莊美術館等上百家藝術館與工作室恭候您的蒞臨;向南,大運河龍燈文化博物館、啟奧布藝地毯博物館、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等特色場館,展現“小而精”的文化韻味;繼續向南,走進張家灣博物館,觸碰“大運河第一碼頭”的千年脈搏。
在“運河上的通州”文博季期間,全區21個特色博物館及類博物館、41個村史館、37個非遺工坊、30個文化園區和文化空間、15個美術館和藝術館等共計144個文博空間全面開放運營。
大中小博物館各美其美,老中青藝術家美美與共,通州正成為深度文博愛好者的新選擇,努力爭做運河上的“博物館之城”。
2025博物館季,歡迎來通州,遇見最博學的自己。
二、水脈相連,走十佳路線至百村百園
走出大運河博物館,擁抱碧水藍天,盡享牧歌田園。我們設計了十佳路線,尋味運河上的互動體驗。一選大運向北,觀古塔凌雲,游三廟聖地;二選舉步向南,看設計小鎮,品時尚魅力;三選蕭河西渡,游環球影城,戰功夫熊貓;四選六環入地,逛宋莊小堡,定滿載而歸;五選大運南向,邂逅牡丹花海,享國色芳華;六選西集漫步,嘗鮮香櫻果,探陽光新韻;七選臺湖逛游,沉浸演藝小鎮,感劇場光影;八選尋跡馬橋,探神駒妙境,品鄉村美學;九選梨園聽曲,賞當代藝術,探秘美林文苑;十選第五季踏訪,與萌寵樂園零距離。
走十佳路線至百村百園,到仇莊感受孝文化的魅力,到老槐莊做採蘑菇的小姑娘,到唐大莊體驗一下懷舊暖唐,到神駒村享受縱馬馳騁的樂趣,到沙古堆村真正擁有櫻桃自由,到張灣村觸摸通運橋的歷史印記。如仍有“電量”,綠心的飛極迦、文景的斯巴達也一定能夠讓您用盡全力,以便充分休息。無論你想動還是想靜,百村百園都在這裡等你。
2025博物館季,歡迎來通州,遇見最放鬆的自己。
三、寵客依舊,從心出發歡迎河粉
今年春節開始,我們推出了寵客“十條”,“北副馬”我們打造了最寵跑者的馬拉松;今年五一寵客“十一條”隆重上線;這個博物館季,寵客“十二條”應運而生,大運河博物館周邊4000多個車位虛位以待,從停車場到博物館交通接駁便捷,貼心防暑。吃、住、行、游、購、娛,殷商大展一票在手,300余項優惠福利盡收囊中,大禮包總額度近萬元。您可能是為殷商大展而來,但也許會為運河流光喝彩;您可能是大包小裹而來,但卻可以解放雙手樂游;您可能是身輕如燕而來,但一定會滿腹“成就”而歸,因為咯吱盒、燒鯰魚、糖火燒不允許你不打招呼就走。
首開萬象匯、遠洋樂堤港、萬達、領展、源·心、愛琴海折扣季同步上線;龍舟賽、帆船賽、槳板賽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飛盤賽、擊劍賽、馬術賽火熱登場、亦可賽艇;時尚鄉村大集熱鬧依舊,主打一個“實惠”;希爾頓開心麻花煥新登場,保證一個好笑;十七條時尚新船將從下月開始陸續啟航,運河西岸將於月底煥彩亮相;“公共藝術扮靚城市”讓您走進城市裏的藝術館;金角銀邊小修補讓您遇見生活中的小確幸。古樹、花香、開心、農場,這裡正“運河有戲”,歡迎“通通來運動”。
2025博物館季,歡迎來通州,遇見最被寵的自己。
博物館季既是為游客提供的饕餮大餐,也是我們文旅大廚們亮相的高光時刻。我也提議我們每一位文旅工作者珍視這個展示服務品質和城市魅力的機會,全心全意為每一位走大運的游客提供值得回味的品質體驗,我與凌雲古塔、千年運河和呆萌的雙面神人青銅像期待您的蒞臨。
“千年運河通天下,運河博物聚京城”,運河“西望”是北京,但北京“希望”在運河。歡迎大家來通州,共博物、走大運、向未來!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林區的回答。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為期五個月的2025北京博物館季即將拉開帷幕,歡迎各媒體繼續關注報道北京博物館季的相關活動,宣介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的有關舉措和工作進展。如果大家有進一步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