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黃彥: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您收聽收看的是“市民對話一把手”系列直播訪談節目,我是北京廣播電視台城市廣播主持人黃彥。這次我們搭建的是一個全媒體的傳播平臺,您可以通過北京城市廣播、BTV新聞頻道、首都之窗、北京發佈、北京時間、北京廣播電視台官方音頻客戶端“聽聽FM”實時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並且和我們一把手進行互動交流。這個時段,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聚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來介紹一下坐我身邊的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陳局長您好。
-
嘉賓
陳冬:主持人好,大家好。
-
主持人
2019年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元年,這一年文旅局在推動文旅融合方面開好局,起好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們先通過一組大數據了解一下。
(播放VCR)
-
主持人
通過剛才的數據可以看到詩和遠方走到一起,從數據當中能感受到,我們也知道,去年的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有一個關鍵詞是融合發展。融什麼,怎麼融?
-
嘉賓
陳冬:按照北京市機構改革方案和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原北京市文化局和原北京市旅游委機構合併,成立了新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18年11月16日正式掛牌成立。詩和遠方走在一起。過去一年工作的關鍵詞是融合發展,圍繞着融什麼,怎麼融的問題,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首都城市發展戰略,不斷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厘清融合發展的思路,確定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堅持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針。大家知道,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北京名勝景點眾多,僅世界文化遺産就有7處,是一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旅融合,就是要將首都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人民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和旅游體驗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旅融合就是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旅游的品質和魅力;要充分利用旅游這個載體,在吃住行游購娛中拓展文化傳播空間,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因此我們明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尊重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律基礎上,盡最大可能去融合,不斷強化內容融合,拓展融合深度,做足融合文章,切實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升發展品質和水準,滿足廣大市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
主持人
我知道去年底咱們推出了北京文旅融合26條,很多媒體報道了,到底説了哪些內容?
-
嘉賓
陳冬:對,這也是前一階段媒體廣為宣傳的北京文旅融合26條,也是全國第一個文旅融合意見。文件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中央批復的首都城市總體規劃,緊扣全國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總體框架,突出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高品質發展這一核心主題。圍繞文化旅游“融什麼”“為誰融”“怎麼融”等問題,在資源利用、空間佈局、産品業態、公共服務、市場管理、對外交流、保障措施等七個方面,提出了融合發展的基本路徑和內容。這個意見的出臺,就是把融合發展從理念上的“寫意”,落實落細到操作層面的“工筆畫”,是北京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準上實現融合大發展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指南。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文旅融合的元年,文旅融合邁出堅實的一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為首都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
主持人
文旅融合從制度設計到政策初心,老百姓都在關心融合之後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切實的好處?
-
嘉賓
陳冬:文旅融合發展的目的是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具體來説,我們推出了三大行動計劃,進一步豐富廣大市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游提升計劃”。讓城市夜間文化空間亮起來,讓市民文化旅游生活活躍起來。為此,我們出臺了“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12條意見”,以文化旅游和節慶活動為載體,市區聯動,促進文化旅游與商業、體育、展覽有機結合,豐富夜間文化旅游産品,滿足廣大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
主持人
相信大家感受到了,現在晚上可玩的可逛的多了。
-
嘉賓
陳冬:對,一是推動首都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公園、景區延長晚間開放時間。二是指導全市演藝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演出活動。目前,北京每天晚上至少有70場營業性文藝演出。應該説,咱們市民的選擇性還是比較強的。第三是指導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和“閱讀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共閱讀服務。
-
主持人
讓市民朋友在夜間能夠有更多的文化選擇,這是很多上班族特別期待的事。白天上班,沒有時間,晚上有時間了,現在也有更多的去處逛一逛了。
-
嘉賓
陳冬:對。
-
主持人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新的線路推出?
-
嘉賓
陳冬:除了這個計劃之外,我們還推出了“漫步北京計劃”,重在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質,圍繞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城市公共空間,推出一批城市精品旅游線路,方便游客和市民在游歷中充分感受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北京獨特的城市文化景觀。前一段時間,我們開發設計了一條“北京南中軸傳統禦道文化探訪線”,重點突出了中軸線歷史文化,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民的體驗品質。
-
主持人
您提到的漫步北京計劃,對市民朋友來説京郊游是大家享受周末和長假很重要的去處,對於京郊游,市民朋友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我們記者前期做了採訪,一起來看一下。
(播放VCR)
-
主持人
大家提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請您介紹一下京郊游有什麼新線路和亮點?
-
嘉賓
陳冬:我們做了兩方面工作,一個是推出了“暢游京郊計劃”,圍繞三個文化帶,結合節假日和不同季節,發佈京郊旅游主題線路,方便市民出行。推出“住民俗、游京郊”主題線路,舉辦了“游客心中最喜愛的京郊美食”網路評選活動。
-
主持人
很受大家歡迎。
-
嘉賓
陳冬:根據季節特點,春季推出“踏青賞花”、夏季推出“消夏避暑”、秋季推出“金秋採摘”、冬季推出“溫泉滑雪”,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另外一方面,片子裏大家提到了農家樂,到現在應該説京郊已經發展到了鄉村民宿階段。
-
主持人
農家樂是過去的一種説法,現在是鄉村民宿。
-
嘉賓
陳冬:對,因為大家知道北京有個城市特點,叫做“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京郊地域廣闊,山區面積佔全市面積的62%,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地區,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文化底蘊,而且還有非常淳樸的風土人情,是廣大市民放鬆心情、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這些地區也是剛才説的三個文化帶的一個重要承載地,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京郊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發展京郊旅游也是落實“兩山”理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富民增收,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務實舉措,可謂一舉多得。
農家樂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還有市民的綜合文化需求,鄉村民宿也就應運而生了。在鄉村民宿方面,經營合法性,監管有效性,一直是個瓶頸,同時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針對這些問題,去年年底,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了《關於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突出了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品質發展、以農為本的工作原則,對鄉村民宿的經營主體、經營用房、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從業人員等進行了明確,解決了鄉村民宿合法經營的難題,讓曾經因證照難辦而游走於灰色地帶的鄉村民宿有了“身份證”,讓京郊農戶依託資源發展鄉村民宿有了政策依據。這個政策的出臺,讓鄉村民宿經營者更加安心,讓消費者住得更加放心。食品衛生、住宿環境、消防治安等都有了保障,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好政策,未來幾年在京郊建設2000多家佈局合理、類型多樣、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鄉村民宿和精品酒店,打造一批有故事、有體驗、有品位、有鄉愁的文化旅游新業態,提升京郊旅游發展品質,更好服務市民京郊旅游新需求。
-
主持人
剛才介紹了文旅融合很多老百姓的亮點,讓大家覺得非常高興,對老百姓來説,大家都希望最好文化的項目就在自己的家門口,服務在我們的身邊,我也知道,現在一些政府和企業合作的項目也在探索當中,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到大興的更讀書社看一看。
(播放VCR)
-
主持人
從打通公共文化最後一公里到服務就在身邊,讓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帶來的巨大好處,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哪些資源還會被繼續開放?
-
嘉賓
陳冬:剛才的小片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也是首都公共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公共文化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着“便利性”和“多樣性”,我們主要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入手,將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服務效能。
首先是擴大覆蓋面,織密、編好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網路。目前,全市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格局已經形成,公共文化設施總量達到6830個,覆蓋率達到98.78%,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方便了市民就近參加文化活動,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編好服務網路的基礎上,2019年,我們還着重抓了兩項工作。一是建設了一批標誌性的重點文化設施。比如剛剛開工、讓廣大市民非常矚目的城市副中心的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設施。其中劇院包括音樂廳、戲劇廳和歌劇院三個劇場。特別之處是有一個露天劇場,緊鄰大運河,一邊欣賞着大運河的美麗風光,一邊聽着優美的音樂,看著演出。圖書館是一個現代大型的公共圖書館,也是一個有親和力的公共開放場合,將成為市民會客廳,學習課堂和創意空間,方便實用。
此外還有博物館,三個項目建好之後,對北京市的文化設施又添了一個重大的亮點,這三個建築預計2022年底能竣工。
第二項工作是補短板,強弱項。北京市個別的村和社區文化設施還有空白點,個別的大型居住區文化設施和活動還不足,針對這一情況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扶持等方式,擴大文化設施覆蓋面。比如説在城市核心區,充分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和老工業廠區的騰籠換鳥,新增了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像東城區的角樓圖書館,西城區的紅樓藏書樓,這是以前的紅樓電影院改造而成,拓展了公共文化空間。再比如針對回天地區,也就是回龍觀、天通苑地區,一方面推動當地文化設施建設,新增了綜合文化中心和圖書館。另外一方面,持續輸送各種市級優質文化資源,豐富當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19年全年全市輸送各類演出展覽到回天地區達到160場,平均每週有近3場的文化活動。
-
主持人
每週近3場。
-
嘉賓
陳冬:對。送文化的同時也注重種文化,加大對當地文化骨幹的培訓,開展了回天地區各級公共文化負責人群中文化組織員的培訓,提升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準。
第二是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精準對接百姓需求。一是暢通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渠道,採取“功能表式”管理,“訂單式”服務,由原來的“我送什麼你看什麼”,變為群眾點菜,文化機構送菜,服務的精準度,有效性得到提升,市民更滿意了。二是完善公共圖書、文化活動、公益演出配送體系建設。根據群眾需求,有針對性的將圖書、演出、文化輔導、培訓送到群眾身邊。三是提高現有文化設施利用率。出臺了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標準,規定了文化設施的開放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同時也倡導設施錯時開放,方便市民就近參加。
-
主持人
下了班還能來。
-
嘉賓
陳冬:對。第三是充分發揮市民主體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市民群眾既是文化成果的共用者,也是文化建設的創造者,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北京充分注重發揮市民主體作用,搭建了平臺、出臺了政策、讓市民唱主角。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依託“歌唱北京”“舞動北京”“戲聚北京”“藝韻北京”“影像北京”“閱讀北京”這六個板塊,貫穿全年,覆蓋全市,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全年開展文化活動達到23000場,其中在基層開展的活動超過76%,群眾演、演群眾,演給群眾看,成為首都群眾文化的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線。目前全市常年開展活動的群眾業餘團隊超過1.7萬支,常年參加活動的群眾也超過50萬人。有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去年10月1日晚上,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聯歡活動的人員有6萬多人,沒有一個專業的歌舞演員。其中參加十個區塊群眾聯歡的活動達到3.5萬人,都是群眾文化的骨幹,平常活躍在城鄉、農村和社區,國慶聯歡活動充分體現了人民性和群眾性,也可以説是對北京群眾文化成果的一次大檢閱,一次成果的大展示。
-
主持人
再過十天左右就是春節了,每年春節會讓大家過一個充實歡樂的文化年,今年春節期間又有什麼樣的文化活動?
-
嘉賓
陳冬:今年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讓廣大市民過一個歡樂、喜慶、祥和、有文化韻味的春節,這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今年我們在抓好“文化三下鄉”惠民活動的同時,將送上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比如説春節期間將組織文藝演出、民俗表演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2000余項,4300余場,圖書館裏過大年,文化館裏過大年將成為常態,成為新的時尚。北京的演出市場也是好戲連臺,今年安排營業性演出124台,300余場,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舉辦了戲韻動京城————第三屆京津冀戲曲院團新春演出季,將有31台京劇、崑曲、評劇等在京演出。舉辦第四屆北京冰雪旅游節,持續到元宵節結束,內容包括冰雪賽事、冰雪體驗,歡迎廣大市民參與。除了這些之外,我們今年繼續開展文化惠民逛廟會,歡歡喜喜逛大年,春節廟會贈送活動,計劃從1月17日開始。
-
主持人
這周六小年。
-
嘉賓
陳冬:連續三天採取搶票方式,面向全市免費發放30萬張門票,請廣大市民關注文旅北京和北京旅游兩個微信公眾號,同時還可以掃描北京衛視、《北京日報》等媒體公佈的二維碼,參與我們廟會文化的體驗。
-
主持人
我趕緊掃碼去,特別感謝陳局長作客節目介紹了這麼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感謝你們做的工作,也希望在你們努力下,讓我們的文化生活能更加豐富多彩起來。謝謝您。
-
嘉賓
陳冬:謝謝主持人,謝謝大家。
-
主持人
好的朋友們,稍候將聚焦冬奧會、冬殘奧會,稍後作客直播間的是北京市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和北京重大項目辦黨組書記王鋼,一會兒歡迎您繼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