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專場。
具身智慧作為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重要技術路徑,受到廣泛關注,為充分發揮北京在具身智慧領域的創新資源優勢,我市制定了《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今天發佈會專門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行動計劃》進行解讀並回答記者朋友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介紹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劉衛華女士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 夏翊先生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蘇國斌先生
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唐超女士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伊元甲先生
首先,有請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女士介紹《行動計劃》主要舉措情況。
-
嘉賓
劉衛華: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和區,共同發佈《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這也是我們未來三年具身智慧領域科技創新工作的施工圖。下面,我就《行動計劃》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內容向大家做簡要的介紹。
當前,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目前北京擁有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佔全國四成,其中獨角獸36家,佔全國超半數,2024年全年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北京已經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在全國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具身智慧作為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重要路徑之一,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産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北京始終面向未來,緊盯人工智慧下一代技術前沿,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佈局,以前瞻思路引領産業變革,將具身智慧作為産業佈局新賽道,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深度融合,加速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北京在具身智慧領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儲備了一批高水準研究團隊,形成先發優勢,涌現一批初創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創新動力強勁,擁有科研教育、工業製造、商業零售等一批適合具身智慧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並持續打造中關村論壇,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品牌活動。依託北京豐富的技術資源和産業基礎,三部門聯合出臺《行動計劃》,我們牢牢把握創新的總基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從技術創新、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等四個維度推動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
本次《行動計劃》圍繞“四新”着重發力。
一是技術引領“新突破”。聚焦多模態融合改制技術,大腦大模型、小腦模型技能庫、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部件、智慧晶片等具身智慧關鍵技術,促進産學研協同攻關。預期到2027年底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産出不少於10項世界領先的軟硬體産品。
二是平臺支撐“新引擎”。構建具身智慧世界模型倣真,多模態具身數據採集、具身智慧機器人中試驗證、真實場景開放測試等新型研究創新平臺,面向全市主體開放共用,提升産業整體迭代發展速度。
三是場景開放“新範式”。充分發揮具身智慧對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應用場景的賦能作用,按照場景成熟度、分批次、分階段加大開放,優先推動在科研教育場景擴大開發者生態,逐步推進在汽車生産、商業零售、安全巡檢等領域聯合研發和規模化場景落地,前瞻探索家庭服務、養老、助老場景等人機共生環境應用解決方案,力爭實現萬台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産業集群。
四是生態構築“新格局”。圍繞人才引育、開放合作、企業培育、産業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梯度培養一批極具創新能力的本土青年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建設不少於2個具身智慧特色産業集聚區,預計培育産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於50家,形成一南一北具身智慧産業發展高地。
下一步,我們將以《行動計劃》為指引,緊抓人工智慧技術前沿,充分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優勢,加強部門協同和資源整合,推動具身智慧技術創新與産業培育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營造開放合作的産業生態,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資源參與北京具身智慧産業發展。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劉衛華女士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夏翊先生介紹我市具身智慧創新發展相關支援情況。
-
嘉賓
夏翊: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具身智慧是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重要技術路徑,目前正處於技術突破性爆發、商業化落地前期的關鍵階段,進入産業發展元年。本市創新資源豐富、市場主體聚集,已經成為我國具身智慧重要的産業集聚區和創新策源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具身智慧創新發展,我委持續圍繞算力、數據、演算法和場景等要素保障,統籌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推動具身智慧引領發展。
在算力方面,推動一批單體大規模智算集群建設,已經建成若干萬卡級以上智算集群,在作為人工智慧創新高地的海淀區內建成智算集群規模已達萬P級。我委統籌算力資源支援一批具身智慧大模型等關鍵技術研發攻關項目,鞏固本市具身智慧創新引領地位。
在數據方面,上線人工智慧數據運營平臺,開放共用一批具身智慧數據集,有力支撐具身智慧大模型訓練。
在場景方面,發佈國內首個省級“人工智慧+”行動計劃,支援圍繞“人工智慧+機器人”組織實施一批綜合型、標桿性重大工程,以應用牽引具身智慧迭代演進。
為積極搶抓具身智慧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關鍵期,我委結合市固定資産投資,聚焦關鍵共性技術瓶頸、高品質數據集匱乏、應用場景釋放不充分等行業裉節問題,持續加大對具身智慧發展關鍵環節的政策覆蓋面和支援力度,正在制定專門支援措施,通過市固定資産投資支援具身智慧技術創新、數據突破、應用示範,單個項目支援項目金額最高可達到1億元。其中在技術方面,通過支援具身智慧本體和大小腦關鍵技術攻關、搭建具身智慧中試驗證平臺等,加速具身智慧前沿技術成果産業化和産品迭代。
在數據方面,支援建設具身智慧數據基地,形成數據採集、加工標注、模型應用一體化能力。鼓勵高品質具身智慧數據集開放共用。
在應用方面,支援“具身智慧+”應用場景建設,加快具身智慧在生産製造、特種服務、民生服務、文化休閒等領域應用推廣。推動更多具身智慧産品納入首臺(套)目錄。
我委將針對具身智慧行業、企業發展痛點,統籌資源持續發力,也希望能夠和業內各界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本市具身智慧創新引領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夏翊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先生介紹我市具身智慧産業發展情況和相關支援措施。
-
嘉賓
蘇國斌: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介紹一下北京市具身智慧産業發展情況。
北京市作為全國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已將具身智慧確立為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方向,並初步形成了“大腦、小腦、本體”協同創新的技術路徑。當前具身智慧技術正處於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化應用轉化的關鍵階段,我市具身智慧産業發展呈現了以下特點:
一是技術突破成果顯著。在具身智慧“大腦”大模型、多模態感知融合、運動控制演算法等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自主研發的“天工”機器人,能夠在有干擾情況下快速地通過雪地、沙石等複雜地形,實現“超百級、大高差臺階”的持續攀登,具備模糊指令理解和複雜任務執行的能力。我市具身智慧機器人企業發佈全球首個端到端具身智慧抓取基礎大模型,可以較低成本地實現有干擾複雜情況的泛化抓取能力訓練。
二是應用場景多元化。在園林場景落地了覆蓋清掃、消殺、巡檢等常用需求的具身智慧機器人成套解決方案。推動國産高端手術機器人在我市多家醫院投入使用。在我市中小學部署應用輔助教育機器人,展現了創新産品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潛力。通過實施百種創新産品、百個應用場景的“雙百”工程,已推動多款創新産品在工業製造業、商業服務、教育、醫療、農業、園林等11個領域內的應用場景內實現了示範應用。
三是産業集群初具規模。已經形成包括核心零部件、整機製造、場景應用等環節,覆蓋軟硬體協同、場景驗證、量産推廣的完整鏈條。在重點産業集聚區建設了超50萬平米的園區空間,聚焦人形機器人、通用具身智慧大模型等細分領域,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下面,我介紹一下北京市支援具身智慧産業發展的主要舉措。北京市聚焦産業高品質發展,圍繞技術攻關、生態構建、場景落地等關鍵環節,重點實施了以下支援措施。
一是強化資金與政策保障。設立了總規模1000億元、存續期15年的政府投資基金,重點支援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未來産業領域,積極地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産業化項目。
二是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國家級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通用具身智慧機器人母平臺——“天工”,構建具身智慧數據集、開源社區和共性技術驗證平臺,加速技術成果的轉化。
三是推動産學研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聚焦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首批掛牌十家未來産業育新基地,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産業集聚效應,依託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平臺,積極籌辦機器人馬拉松、世界機器人運動會等比賽,吸引國際頂尖機構和企業來北京創業,支援我市企業積極出海設立研發中心和銷售服務基地,提升全球的競爭力。
四是加快場景開放與規模化應用。發揮北京市總部型企業集中優勢,深入挖掘具身智慧應用的豐富場景,推動在京重點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主體開放場景,支援具身智慧産品快速迭代升級,持續提升行業的滲透率。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以“人工智慧+”行動為牽引,深化具身智慧技術研發與産業融合,力爭到2027年建成全球具身智慧技術創新高地,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蘇國斌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唐超女士介紹海淀區具身智慧産業集聚成效及創新培育舉措。
-
嘉賓
唐超:謝謝主持人。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分享海淀區在具身智慧領域的産業集聚成效和創新培育舉措。
當前,海淀區正在加快構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彰顯海淀特色的“1+X+1”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其中第一個“1”是以人工智慧為引領,最後一個“1”是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具身智慧正是“X”戰略新興産業中最重要的一環。依託海淀區豐富的創新資源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海淀區具備培育具身智慧産業得天獨厚的發展根基。目前,區內已經集聚具身智慧企業297家,具身智慧機器人企業167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22家,開設具身智慧及機器人相關專業的院校21所,擁有喬紅、王田苗、黃強、趙明國、王鶴等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知名學者,形成了以“大腦、小腦、本體”為核心的具身智慧全産業鏈條,並成功入選工信部2024年度機器人産業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
為搶抓具身智慧産業發展機遇,2024年4月,海淀區在市級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率先發佈全國首個具身智慧三年行動方案,全力打造全國具身智慧創新高地。一是前瞻佈局産業創新平臺,支援成立北京唯實具身智慧研究院,構建能夠實現“本體-控制-智慧”系統自主設計和快速迭代的具身智慧“大工廠”;支援建設具身智慧創新平臺,搭建世界級具身智慧數據採集平臺,開發跨本體、跨場景、多模態、強泛化能力的具身智慧大模型;佈局機器人概念驗證與中試測試平臺,提升快速製造的公共服務能力,強化産業支撐。二是謀劃具身智慧産業空間。昨天,“中關村(海淀)具身智慧創新産業園”在國家火炬科創學院第二期“IQ Talk”活動中正式揭牌,該産業園為全國首傢具身智慧特色園區,落地在海淀區東畔科創中心,面積25萬平方米,將依託專業孵化器,吸引集聚具身智慧頭部企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球優秀人才,打造具身智慧創新策源地和産業高地。三是積極打造標桿應用場景,以人工智慧全景賦能行動為引領,圍繞醫療、商業、工業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具身智慧應用示範工程,促進創新産品落地應用。四是深化資本與産業雙向聯動。近期,發佈100億元的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三期基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織密投資網路,打造母子基金投資矩陣,着力構建“投資+産業+服務”一體化的協同模式,助力具身智慧企業發展。此外,通過在香港等地建設海外創新加速平臺,支援企業“借展出海”,多層次提升國際化水準。
未來,海淀區將以《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為指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完善的生態,與各界攜手,共同譜寫具身智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唐超女士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伊元甲先生介紹北京經開區具身智慧産業聚集情況及支援舉措。
-
嘉賓
伊元甲: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北京亦莊作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未來産業發展機遇,全景佈局六大未來産業,落子類人機器人、人工智慧、商業航太等20個細分領域,重點佈局58個産業園,超600萬平方米的産業空間,系統推動未來産業領航發展。在具身智慧領域集聚了小米機器人、優必選等具身智慧及智慧製造生態企業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的“1+6”産業體系,基本形成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場景的具身智慧産業鏈體系,是北京市重要的具身機器人産業集聚區。
我們緊緊圍繞具身智慧機器人産業領航示範新城建設目標,打造了龍頭引領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國地共建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引領作用,加強具身智慧核心技術攻關和開源開放,發佈全球首個實現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實現全球首例室外百級臺階攀登、雪地高速奔跑;清能德創、靈足時代等企業關鍵零部件産品實現了自主可控。打造了功能完備的産業創新平臺,掛牌全市(唯一)類人機器人未來産業育新基地,建設全市首個機器人柔性敏捷製造平臺,對外開放行業首個全類機器人場景展示中心,運營標桿機器人孵化器,構建“成果轉化+中試熟化+孵化加速+檢驗測試+應用示範”全鏈條創新孵化模式。打造了要素集聚的科技創新生態,佈局25萬平方米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園(亦莊)。支援百億機器人産業基金落地經開區,推動機器人率先賦能工業製造、商業服務、醫療康養等重點領域。發佈國內首個基於綜合任務執行能力的人形機器人分級評價標準,引領具身標準體系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生態。
面向未來,經開區將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支援産學研融合,協同開展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本體”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全面提升機器人操作性和泛化性,構建安全可控的自主技術體系。進一步推動産業鏈聚合,謀劃機器人零部件産業園,集聚力觸覺感測器、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企業,建設機器人智慧製造基地,佈局中試生産線,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化。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支援軟硬體平臺開源開放,構建高品質自主具身智慧數據集,推動硬體平臺開源開放,組織人形機器人馬拉松等賽事活動,提升創新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強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具身智慧專項支援措施,全要素賦能具身智慧機器人企業發展,全力支援九大標桿場景建設,推動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打造具身智慧産業創新發展的“亦莊樣板”。
我們將全方位開放經開區場景資源,以精準的政策、高效的服務、完備的生態為具身智慧企業提供創業發展的機會,做好全方位的服務保障,與大家共同打造充滿活力、創新引領的具身智慧機器人産業領航示範新城。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伊元甲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您好,想請問北京市科委,目前北京在推動具身智慧領域發展方面已經開展了哪些工作?2025年我們還將圍繞哪些方面進一步推動這個産業的發展?
-
嘉賓
劉衛華:感謝記者的提問,當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點打造人工智慧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産業高地。2023年北京市就在全國率先發佈了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促進通用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兩項指導性文件,開啟了全面系統推進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在兩項政策指引下,北京已成為引領全國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的“領頭羊”,併為自身智慧的發展提供了強支撐、厚基礎。
我們一直着力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前瞻性地佈局了4家人工智慧領域的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支援開展具身智慧前沿技術創新,圍繞多模態大模型、具身大模型、具身倣真平臺等産出一批國際領先成果,夯實具身智慧核心技術底座基礎。
我們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依託市區兩級人工智慧産業投資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孵化培育了20余個具身智慧的核心技術企業,爭當産業發展的“主力軍”。
我們還堅持戰略科技力量引領,服務建設了一批高端創新載體。人工智慧領域近三成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在京落地,位居全國首位。認定了首批23家人工智慧領域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有組織推進基礎理論、核心演算法及關鍵技術的深入探索與應用實踐。
作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兩大前沿技術的結合,具身智慧産業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是《行動計劃》實施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強部門協同、市區兩級聯動,把握具身智慧發展新機遇,打造新引擎,擴大新優勢。
一是打造具身智慧新賽道。通過揭榜挂帥、賽馬等機制持續突破具身大腦模型、小腦技能庫、智慧晶片等關鍵技術,提升具身智慧機器人複雜任務處理能力,強化産品硬實力。
二是做實做優中關村國際機器人産業園、中關村具身智慧創新産業園;支援開展成果早期驗證與孵化、技術轉移與應用,産品落地推廣,提升企業服務能級,支撐一南一北具身智慧産業發展高地建設。
三是做大做強世界機器人大會、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和機器人運動會、智源大會三大品牌活動,促進學術分享與交流、産業合作與互動,推動産學研用聯動發展。
四是做精做優4個新型研究創新平臺,支援領軍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主體牽頭建設世界模型倣真、多模態數據採集、本體中試驗證等共性技術平臺,打造海淀公園機器人開放訓練場,面向全市開放共用,構建協同創新生態。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衛華女士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想請問一下市發展改革委領導,剛才在支援具身智慧創新發展您提到市發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專門的支援措施,能不能請您詳細介紹一下相關情況?謝謝!
-
嘉賓
夏翊:感謝您的提問。
我再補充一些細節的內容,目前我委正在研究制定具身智慧專門支援政策,主要是整合了市固定資産投資首臺(套)等相關政策,圍繞技術、數據、場景等方向,推動具身智慧的創新發展。其中,在技術方面,主要是針對具身智慧底層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着力補齊晶片、精密感測器等關鍵零部件短板,完善國産軟體生態,提高模型的準確率。
圍繞計算智慧本體、大小腦關鍵技術等方向,遴選一批優質項目開展攻關,支援具身智慧中試驗證平臺的建設。
在數據方面,主要是針對目前高品質數據仍然匱乏,以及具身智慧真實場景採集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重點支援具身智慧數據基地的建設,搭建具身智慧數據實景採集和虛擬倣真平臺,形成數據採集、加工標注、模型應用等一體化能力。同時支援高品質具身智慧數據集開放共用,對符合條件的數據集按照服務合同實際執行額給予一定比例的支援。
在場景方面,主要是針對應用場景釋放還不充分、應用推廣還需加強問題,加快建設一批“具身智慧+場景”,圍繞生産製造、特種服務、民生保障、文化休閒等領域擇優建設標桿示範場景。推動更多具身智慧機器人産品納入首臺(套)目錄,支援首臺(套)産品在京産業化,開展示範應用驗證平臺。
同時支援具身智慧新技術、新産品開展數字化車間以及智慧工廠改造。該專項擬於近期發佈,歡迎大家關注市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展北京#微信公眾號。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夏翊先生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鳳凰衛視記者:謝謝發言人。想請問北京市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具身智慧産業發展中是什麼定位?主要開展的是哪些工作?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先生來回答。
-
嘉賓
蘇國斌:好,首先感謝媒體朋友對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的關注。
創新中心的定位,是致力於成為行業資源的組織者、産業發展的培育者、落地應用的推動者,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與應用示範高地。重點聚焦開展三方面的相關工作。
一是加強行業研究。繪好産業發展的路線圖,包括跟蹤評估具身智慧機器人産業發展技術路線,研究判斷具身智慧機器人在應用場景落地的趨勢和節奏,為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路線頂層設計和産業佈局提供相關的參考。
二是聚焦共性技術突破,打造創新的策源地。聚焦通用具身智慧機器人、具身智慧“大小腦”、高品質數據集和工具鏈底座等共性技術攻關,並牽頭建設、運營開源社區,共用相關的成果,賦能産業加速發展。目前,創新中心自研的“天工”全尺寸通用機器人母平臺,已面向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源,業內首個高品質數據集RoboMIND也已經於2024年年底進行了開源發佈,包括五類場景、279項任務的10萬條真機操作數據都已開源供大家使用。
三是深耕産業鏈協同,培育産業的生態圈。聯合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等具身智慧領域的優質資源,加速科技和産品的創新,力爭孵化和引進一批産業鏈環節優勢的企業。積極主導和參與制定具身智慧機器人相關標準,開展具身智慧機器人分級評價、測試驗證標準等相關研究,構建産業標準化體系。深化與具身智慧創新主體、應用場景建設單位等合作對接,積極推動具身智慧機器人在工業製造、商業物流、安全巡檢、養老護理等場景落地應用。
未來,創新中心將繼續發揮“國家隊”的引領作用,推動具身智慧機器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賦能千行百業,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蘇國斌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佈人,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歡迎各媒體繼續關注報道《北京具身智慧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計劃》實施情況和進展成效。如果有進一步的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