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吳計亮: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組織召開的“京津冀産業協同暨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新聞發佈會”,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吳計亮。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新十年的開篇之年,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成效,釋放先進製造業的強勁信號,今天發佈會專門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以及三地經信、工信部門有關負責同志為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 吳家喜先生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姜廣智先生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尹繼輝先生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 郝莉笑女士
下面,有請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先生介紹京津冀産業協同情況以及我國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的總體情況。
-
嘉賓
吳家喜: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新年伊始就與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工業和信息化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一起出席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三地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及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情況。也借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關心支援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京津冀三地視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對強化京津冀産業協同、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等提出明確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三地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三地工業增加值超1.8萬億元,同比增長6.3%,較全國增速高0.3個百分點。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産業佈局更加優化。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發佈《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升級轉移規劃》和《京津冀産業轉移指南》,引導京津冀地區合理有序承接産業轉移,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印發《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以“六鏈五群”為重點引導京津冀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三地産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北京高精尖産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天津全國先進研發製造業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河北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培育成效明顯。
二是強化鏈式突破,創新協同更加深入。會同三地聯合繪製生物醫藥、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6條産業鏈圖譜,開展跨區域強鏈、補鏈、延鏈,支援舉辦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推動三地建設動力電池等5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合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援三地培育建設7個國家高新區及2個國家自創區,推動成立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打造産業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2024年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2452項,成交額345.4億元,同比增長75.7%,一批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三是強化集群共育,産業協作更加緊密。指導三地立足積體電路、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安全應急裝備、生命健康等優勢産業,構建集群培育整體推進機制,進一步強化産業分工協作,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共同推動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京津冀産業聚集集群發展成效顯著,已培育7個國家級集群和30多個省(市)級集群,圍繞集群深化産業協同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
四是強化資源共用,要素配置更加高效。京津冀三地搭建國家高新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促進創新資源集中呈現和開放共用。實施“科技産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遴選109個早期項目和200余家創投機構,路演項目融資超過50億,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京津冀産業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持續提升京津冀千兆光網覆蓋廣度和深度,京津冀固定寬頻接入端口總數超過9300萬個,5G基站超過38萬個。通過資源共用、設施共建等方式,京津冀跨區域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品質深入推進的新階段。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思路,合力推動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統籌謀劃,加快形成高水準推進産業協同的思路舉措。會同三地整體謀劃“十五五”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完善空間佈局,圍繞産業協同凝練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推動形成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二是抓鏈群培育,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支援三地圍繞重點産業鏈和先進製造業集群統籌推進産業佈局優化、園區發展、項目建設和企業培育,完善産業配套,合力提升産業競爭力,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三是抓政策協同,加快探索跨區域産業協同新機制。支援三地圍繞産業協同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強政策先行先試和銜接配套,強化資源共建、利益共用,實現資質標準互通互認,加快探索構建跨行政區産業合作發展的新機制。
我就先介紹這些。謝謝!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吳家喜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介紹京津冀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的情況。
-
嘉賓
姜廣智:各位媒體朋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把積體電路、網路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部署,京津冀砥礪奮進,通過共同培育“六鏈五群”這一重要路徑,推動三地産業協同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前不久,工信部批准了京津冀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給予了我們巨大支援,我們深受鼓舞。剛才,吳司長做了整體情況介紹。下面由我介紹人工智慧、積體電路和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三個集群情況。
一、北京海淀人工智慧集群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作為人工智慧領域全國唯一的國家級集群,北京海淀人工智慧集群聯動北京各區,輻射京津冀,賦能千行百業。一是技術創新最活躍。北京人工智慧創新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二,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工智慧學者,集聚了智源研究院、國地共建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二是産業實力最領先。北京現有人工智慧企業超2400家,核心産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形成全鏈條完整佈局。大模型備案數量全國第一,佔比近四成,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成為國內首批破萬億級參數大模型。三是基礎保障最有力。北京市已建公共智慧算力2.2萬P,形成國內智慧算力和綠色算力資源最豐富的環京算力帶。率先建成人工智慧數據運營平臺,匯聚高品質數據集超150個。四是産業生態最完善。北京是全國唯一全市域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政策先行和機制創新優勢明顯。建設國內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一區三中心”。設立百億規模的人工智慧産業基金。實施人工智慧夥伴計劃,匯聚5類夥伴260家企事業單位。打造“人工智慧+”標桿應用工程,培育一批示範性行業應用。
未來,我們將堅持技術創新與多模態發展,加快智慧體的普及與應用,協同數據、算力和演算法的發展,力爭用2—3年時間,培育10家以上世界百強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2萬億元,打造成為具有技術主導權的國際引領性人工智慧産業集群。
下一步,重點推進四方面工作:一是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突破人工智慧晶片、算子庫等基礎軟硬體,培育國際領先的基礎大模型,加快形成全棧國産化根技術體系,期盼行業企業共同參與到産業創新工作中。二是基礎設施核心要素佈局,建設E級智慧算力高地,推進算力互聯互通和運作服務平臺匯聚更多算力資源,建好用好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為模型企業提供價廉質優算力供給以及數據訓練的豐富資源和安全環境。三是持續優化産業發展生態雨林,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高水準人工智慧人才特區。四是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建立賦能機制,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在製造業、教育、醫療重點行業應用落地。
二、京津冀積體電路集群
京津冀作為國內最主要的積體電路研發和生産基地之一,始終以“國之大者”的擔當,服務國家戰略。一是産業鏈條齊備完整。北京在積體電路設計、製造、裝備領域優勢突出,天津在半導體材料、設計、封測領域發展成熟,河北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具備特色優勢。三地協同開展製造産線關鍵材料研發和産業化驗證,京津共建“電子化學品基地”,有效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二是産業規模持續壯大。企業總量近900家,2024年1—11月,三地積體電路産量258.35億塊,同比增長19.8%,實現銷售收入約2600億元。三是協同創新成效顯著。組織實施“研發迭代+規模量産”的協同攻關模式,形成了持續開展自主先進工藝攻關、核心産品自主可控、前沿技術創新迭代的能力。
未來,我們將聚焦打造支撐我國積體電路産業自立自強發展的關鍵技術底座和前沿技術創新主陣地,全面推進京津冀積體電路産業“設計-製造-應用”全鏈貫通發展,力爭2028年實現銷售收入4500億,培育百億收入企業20家以上。
下一步,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形成産業聯合攻關、互補共建機制。深化“研發迭代+規模量産”的攻關模式。謀劃建設前沿技術攻關聯合創新平臺,組織企業開展先導技術探索。建好高性能晶片研發中試平臺、檢驗檢測服務平臺以及創新孵化平臺,推動先進計算架構創新迭代,為廣大企業的研發創新構建共性服務平臺體系。推廣集群內供應鏈協同、創新能力共用、數據協同開放和産業生態融通發展等新模式,打造更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二是加快設計、製造、應用全鏈貫通發展。通過組建IP服務平臺、加快EDA企業發展等舉措支撐京津冀高端晶片設計能力提升,以北京製造能力為依託,共同推動國産裝備升級、加快國産材料攻關,加速先進封測産線建設,打造全鏈條産業能力。三是加快建設多層次高水準人才隊伍。推動北京産教融合基地向津冀地區拓展,推動集群人才“共育”;試點建設集群人才聯盟,探索集群人才“共用”;用好京津冀各類人才支援政策,引入一批高水準領軍人才。
三、京津冀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
京津冀作為我國重要的汽車産業基地,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示範等方面各具特色、優勢互補,正攜手向世界一流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邁進。一是區域合作緊密協調。京津冀內小米SU7零部件採購佔比22%、北京賓士採購額超50%;京津塘高速“燃料電池+自動駕駛+北斗導航”全線貫通;三地聯合建設8000畝京津冀汽車生態港。二是産業鏈攻關全覆蓋。我們以集群內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圍繞京津冀汽車産業鏈“卡脖子”環節,通過三地聯合開展旨在解決關鍵基礎技術和産品工程化攻關難題的産業築基工程等,推動22項卡點攻關,車載作業系統等4項卡點已實現規模應用。三是自動駕駛實現跨域全場景應用。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里程4311公里,完成測試里程6000余萬公里,全國第一。打造國內最大智慧網聯汽車城市級應用場景。制定出臺全國首部全環節規範自動駕駛汽車創新應用活動地方立法,實現三地政策互認,為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主體提供清晰、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範,自動駕駛車輛可便捷開展道路應用試點。
未來,我們將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聚焦整零協作配套,構建新型産業生態,力爭到2030年,形成3家生態引領型企業、萬億級産業規模,自主可控水準顯著提升,“車路雲一體化”跨區域多場景商業化穩健運營,躋身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行列。
下一步,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發揮集群內車企需求豐富優勢牽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供給端和應用端雙牽引,統籌推進車規級晶片、高階智駕系統、新一代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突破。二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按照統一規劃、協同招商、同步建設、分別管理的思路,將京津冀汽車生態港打造成為立足京津冀、輻射北方七省的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保障基地,國內領先的汽車零部件測試、驗證和生産基地。日前,生態港正在建設和招商,希望全國優秀企業前來考察,將來在此創業興業。三是打造開源開放的智慧網聯發展生態。發揮“智慧網聯汽車准入”與“車路雲一體化”試點示範作用,構建高效協同、互認互信的標準體系,擴大物流園區、重點場站、知名景點等跨域綜合應用。推動車路雲一體化數據上車、應用上車和服務上車,實現商業閉環、産業閉環和價值閉環,為全國智慧網聯汽車發展提供京津冀樣板。京津冀地區自動駕駛場景多、數據多,可供大家開放使用的基礎和條件好,歡迎廣大自動駕駛企業來測試新技術新産品。
以上是三個集群的情況,我就介紹到這兒,謝謝大家。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姜廣智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先生介紹新一代資訊技術、生命健康産業集群的情況。
-
嘉賓
尹繼輝:各位媒體朋友們。
近年來,天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2”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部署,去年以來,在工信部規劃司的有力指導下,當好産業協同輪值組長,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打造五大世界級産業集群實現落子佈局。下面,我重點介紹京津冀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和生命健康兩個集群有關情況。
關於京津冀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集群的情況
新一代信創是國家資訊安全的重要基石,京津冀三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着眼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資訊技術體系,全力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為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來,我們天津作為牽頭方,着力建機制、育鏈群、聚資源、搭平臺、拓場景、優生態,集群培育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綜合實力全國領先。集群總規模超過2萬億,佔全國比重超過一半。集聚3.3萬餘家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0家。構建了“CPU-作業系統-數據庫-伺服器-整機終端-超級計算-網路安全”全産業鏈條,是國內新一代信創産業佈局最為完整的産業集群。
二是優質企業匯聚雲集。全國6大國産計算晶片廠商佔據3家,分別為飛騰、海光、龍芯;擁有麒麟、統信國內2大通用作業系統廠商;4大數據庫企業擁有3家;4大整機製造商全球領先,聯想連續多年佔據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曙光連續11年穩居國産高性能電腦市場第一;全國4大中間件企業佔據3家;網路安全領域6家企業位列全國前十。
三是創新技術搶佔前沿。X86、ARM和龍架構三大國産CPU主流技術路線全部匯聚。擁有全國首臺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電腦“天河一號”,“天河三號”完成全國産化規模部署,200億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穩居世界第一;電科金倉、南大通用等數據庫打破Oracle壟斷;華大九天成為國內最強EDA企業。京津冀算力規模佔全國1/3以上,智慧算力佔全國比重超25%;文心一言、智譜華章、360智腦等AI大模型共有53個,佔全國45%。
四是集群生態國內一流。創新載體富集,集聚清華、北大、南開、天大、河北工大等百餘所知名高校,中科院體系機構超千家,建成609家國家級創新載體。領軍人才密集,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超500名,匯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人物。金融市場活躍,基金群總規模超5800億,融資案例事件數量和金額均居全國首位。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着力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到2027年,力爭推動集群規模達到3萬億元。具體從4方面發力:
一是構建自主可控産業體系。建強作業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體,夯實CPU、伺服器等基礎硬體,強化信創網路安全産品創新升級,實現全生態安全自主可控。
二是加快關鍵技術協同攻關。構築RISC-V開放指令集生態,建立中國的開源作業系統根社區,突破高能效智算體系結構,推進AI大模型規模化應用,構建國産工業軟體體系,為世界提供資訊安全中國方案。
三是強化場景應用牽引。加快在金融、能源、教育、衛生等13個垂直領域開放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全棧式”信創解決方案,推進産品和技術向“好用易用”快速邁進。
四是優化集群産業生態。用好支援濱海新區高品質發展、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等國家政策,發揮協會聯盟等“織網人”作用,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集群培育模式。
關於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的情況
生命健康既是面向未來的前沿産業,又是事關民生福祉的戰略産業,三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重要指示要求,傾力打造區域內首個國家級集群。近年來,我們
強協作、重創新、促提升,構建了“核心帶動、園區支撐、鏈群融合、協同共進”的産業格局,着力打造國內首要、國際一流的生命健康産業原始創新策源和先進製造高地。
一是鏈群共建實現躍升。聯合製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謀劃四大主導産業廊道,打造了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醫藥服務、BT+IT(生物技術+資訊技術)的全産業鏈,貫穿了“研發-臨床-生産-銷售”的全流程。集群企業超過6000家,總産值超過4000億元,佔全國比重20%以上。
二是創新實力全國領先。建成昭衍生物、凱萊英、華熙生物、藥明生物等多個領先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國家現代中藥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突破細胞凍存液、CAR-T藥物、微奈米注射劑、腦機介面晶片、CO2制澱粉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熱景生物、納通等在三地佈局研發中心,實現研發、生産、流通全流程協同。累計獲得創新藥37個,佔全國16.8%;創新醫療器械77個,佔全國28.3%。
三是龍頭企業群英薈萃。化藥領域擁有百濟神州、津藥集團、華藥集團等優質企業;中藥領域匯聚同仁堂、天士力、以嶺藥業等傳世民族品牌;生物製品領域擁有科興、康希諾、藥明生物等龍頭企業;醫療器械領域匯聚納通科技、超思醫療等重點企業,在新型多肽藥物、現代中藥製造、新型疫苗、數字醫療等方面具備先發優勢。
四是産業集聚效應顯著。北京形成“一南一北”産業格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昌平區、海淀區等4個主要産業區貢獻全市近八成産值;天津形成以濱海新區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特色發展的“一核多園”産業格局;河北打造“一廊一帶”産業發展格局,石家莊龍頭企業引領強勁,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産業園提質升級。
展望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強創新、拓應用、優生態,力爭2026年集群總産值突破5000億元,重點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用好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充分發揮現代中藥製造業創新中心牽引作用,加速生物藥新技術突破、中藥大品種開發、醫療器械應用拓展,打造全球生命科學創新高地。
二是進一步拓展産品應用。加快創新藥械在三地推廣應用,推動三地在國家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政策和先行先試方面取得突破。探索建立“互認互信、聯查聯審、共建共用”的長效機制,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三是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強化資本運作,發揮國投基金、海河産業基金作用,引育一批優質産業項目和龍頭企業在三地協同佈局;探索人才落戶引進、進口通關便利等政策創新,合力做優集群生態。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尹繼輝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郝莉笑女士介紹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産業集群的情況。
-
嘉賓
郝莉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近年來,京津冀工信部門一道,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部署要求,在工信部指導支援下,聚焦鏈群建設,共同培育建設京津冀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下面,我簡要介紹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兩個集群的情況。
一、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
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2022年獲評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目前,集群已匯聚企業6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473家,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個,産值由2022年1090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1558億元,先後榮獲國家可再生能源産業基地、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産業基地。
一是輸變電産業優勢凸顯。保定是全國變壓器三大生産基地,特高壓變壓器技術研發和生産能力、超高壓直流變壓器技術國際領先,特高壓變壓器國內市場佔有率33%以上,核電變壓器達到67%,水電變壓器超過70%,高鐵牽引變壓器50%以上。集群內企業核心零部件京津冀配套率達到85%。
二是風光氫産業勢頭強勁。英利集團承建我國首個光伏“領跑者”示範項目,建成首條國家級物理法光伏組件回收産線,國能聯合動力公司低轉速超大功率風電機組、巨型風電葉片研發生産能力行業領先,風電、光電並網裝機規模731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的66.3%。未勢能源是同時佈局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車載儲氫系統雙平臺的企業,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高功率電池電堆、高壓儲氫氣瓶等技術領先,氫能重卡汽車實現全商業化示範應用。
三是協同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建成光伏材料與電池、新能源電力系統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院士工作站、25個省級創新平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科院半導體所等科研院所在保定建設成果轉化基地。
下一步,圍繞打造“風光氫儲輸”協同發展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重點實施四個行動:一是産業強鏈行動。搶抓國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機遇,推進特高壓、低壓成套等電力裝備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延伸光伏組件、太陽能電池等優勢産業鏈條,打造共用儲能、虛擬電廠等創新商業模式。二是創新強企行動。加快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推進數字能源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援中小企業深度融入大企業供應鏈,推進集群電力裝備在能源領域重大工程應用。三是融合賦能行動。圍繞提升電力裝備的智慧化水準,深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在電力系統等領域應用。圍繞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固態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新技術新産品産業化進程。推動製造企業向“産品+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四是開放合作行動。每年舉辦“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發展大會”,發佈創新成果,促成項目合作。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産品供需對接、上海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等專題招商活動,引進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支援企業採取工程承包、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強與海外能源領域合作。
二、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集群
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集群於2024年獲評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按照“龍頭帶動、串珠成鏈、鏈群協同”的思路,發展形成了以石家莊、唐山為核心區,豐臺、房山、濱海新區、張家口、邢臺、秦皇島為重點區的“2+6”産業集群格局。
一是綜合實力較強。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産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企業眾多。現有安全應急裝備企業3219家,規上企業1331家,2023年集群産值2189億元,建成唐山開平應急裝備産業園、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等5個國家安全應急産業示範基地(含創建),培育了遠東通信、際華集團、天地偉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在疫情防控、“7.31”洪澇災害等重大安全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創新資源集聚。京津冀三地科研實力雄厚,集聚了中國科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天津大學等安全應急相關專業院校80余所,擁有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82家,主持或參與制定45個國際標準,獲批PCT國際專利授權631件。全國首所應急管理大學選址河北廊坊並同步規劃應急産業園,國家華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即將投入使用。
三是競爭優勢明顯。集群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71家,上市企業10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1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4家。涌現出無線集群通信系統、城市內澇監控預警裝備、消防救援特種機器人等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産品。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創新引領、場景牽引、區域聯動,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實現産業實力、企業競爭力、産業發展生態大幅提升。重點開展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建強産業鏈條。編制重點裝備産業鏈圖譜,選育一批“鏈主”企業,通過“母子工廠”“共用智造”等模式,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品質標準品牌賦值行動,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專精特新企業支撐、中小企業配套的緊密型發展格局。二是強化科技創新。依託中國科學院、中國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應急管理大學(籌)等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一批安全應急裝備領域重大創新載體,提升石煤機、航景創新、移山重工等領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動新興技術與安全應急裝備深度融合。三是拓展場景應用。聚焦安全生産、城市內澇、消防救援、家庭安全應急等場景需求,鼓勵生産企業與應用方聯合打造典型應用場景。發佈應用典型案例,打造實戰實景測試、場景化培訓平臺,加快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四是推動産業協同。加強區域內安全應急裝備産業發展頂層設計,強化區域聯動和政策協同,實施鏈群協同、示範基地提升、領航企業培育等系列行動,全面提升産業鏈上下游協作水準,形成優勢互補、創新資源融合的發展格局。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郝莉笑女士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們,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北京總站記者:據了解,自工信部啟動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作以來,先後80個集群成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請問一下吳司長,今年在支援京津冀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方面將開展哪些具體工作?謝謝!
-
嘉賓
吳家喜:感謝你的提問。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先進製造業集群,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意見》。我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先後組織4輪集群競賽,培育了8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從領域看,主要分佈在高端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汽車等製造業重點領域。從區域看,主要佈局在26個省級行政區,東部有47個,中部有13個,西部有13個,東北地區有7個。京津冀地區擁有7個國家級集群,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突出戰略導向,7個集群中有5個由京津冀三地聯合共建,形成了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涵蓋了積體電路、生命健康、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安全應急裝備、人工智慧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産業。三是注重産業關聯,京津冀部分集群之間産業聯繫緊密,如積體電路集群為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集群提供關鍵支撐,人工智慧集群可深度賦能其他集群智慧化升級。下一步,我部將以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為抓手,進一步提升京津冀産業競爭力和協同發展水準。
一是加強精準指導。指導京津冀完善國家級集群支援政策,“一群一策”開展集群培育提升行動,引導基礎優越、競爭力強的國家級集群對標國際一流水準,明確向世界級培育提升的路線圖。
二是深化要素賦能。支援京津冀圍繞集群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引導三地集群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共建創新平臺,加強金融機構與集群企業精準對接,用好各類人才支援政策,促進更多科技、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京津冀集群聚集。
三是促進協同聯動。推動成立京津冀集群聯盟,打造高端交流平臺,深化京津冀各集群之間的合作互動。開展集群與園區的對接,促進京津冀地區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與國家高新區協同發力。加強京津冀集群與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地區集群交流,更大範圍推動跨區域的産業協作。
四是建強促進組織。加強對京津冀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的指導,通過專題培訓等方式引導促進組織提升專業化服務水準,探索可持續運營模式,形成自我造血能力,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有力支撐集群核心競爭力提升。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回答,謝謝。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吳司長。第二個問題。
-
記者
北京廣播電視台記者:我們都知道北京人工智慧具有領跑全國的優勢,北京市能否介紹一下人工智慧是如何賦能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的?謝謝!
-
嘉賓
姜廣智: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謝謝您的提問。剛才我介紹了,北京海淀人工智慧集群在創新資源、基礎設施、産業規模、發展生態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我們政府各個部門通過組織重大項目攻關、資源供需匹配和特色場景示範,推動形成標準化、規模化、跨界協同的應用落地路徑,加快實現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工業是人工智慧“施展拳腳”的重要舞臺,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較好實踐。比如,北京首鋼冷軋薄板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利用AI輔助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帶鋼表面品質實時檢測和産線自適應控制,每年減少次品3600噸。再比如,高鐵的一個核心供應商縱橫機電,是北京高端裝備領域的一個領軍企業,在“復興號”核心裝備製造過程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運作狀態監測與潛在故障預警,顯著提升了高鐵運維效率和安全性水準。今年我們將在這些典型企業取得成效基礎上,圍繞産業集群建設,繼續以龍頭企業為牽引,帶動更多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化轉型。今年我們將出臺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的行動方案,圍繞積體電路、智慧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太、生物醫藥等産業領域和一些重點産業集群,實施人工智慧賦能行業高品質發展工程,聚焦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産製造、行銷服務、運營管理五個關鍵環節,推動集群內企業全流程智慧化轉型。這個文件的出臺和推進的工程已經列入了我們今年的重點工作計劃,後續工作成效及時向大家彙報。
謝謝。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姜局長。下一個問題。
-
記者
青年日報社記者:京津冀三地已經建立起一個産業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天津市工信局作為輪值組長單位,牽頭推動産業協同取得哪些積極成效?謝謝!
-
嘉賓
尹繼輝:2024年,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作為産業協同專題組輪值組長單位,在工信部規劃司、京津冀聯合辦的有力指導下,三地工信、經信部門協同聯動,建機制、育鏈群、優生態,産業協同邁上新臺階。
過去一年,我們“一盤棋”統籌,機制建設持續深化。三地建立完善“3+3+3”三個層面的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周溝通、月調度、季會商,召開30余次工作會、對接會。與科創組、招商部門握手對接,協同開展卡點攻關、堵點招商;與統計組簽署合作協議,初步建立統計監測體系框架。
我們“一張圖”推進,六鏈圖譜加快落地。印發實施6鏈圖譜落地方案。開展兩批京津冀高精尖産業築基工程項目揭榜,7個“卡點”實現突破,75個“卡點”加快攻關。逐鏈出臺招商方案,寧德時代電芯工廠、中國軟體信創總部、鴻蒙氫能離網制氫等70余個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我們“一股繩”發力,集群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京津冀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創新等5個區域集群在國家集群競賽中勝出。印發實施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2個國家級集群工作方案,加快提升集群影響力和競爭力。
我們“一體化”佈局,示範場景加速涌現。國內首條跨省智慧駕駛測試道路京津塘高速自動幹線全線貫通,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成功開園,京津南港電子化學品基地加快建設,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揭牌落地,2024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京津冀産業協同縱深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深化三地産業協同機制,推進更深層次對接、更高水準聯動、更大力度協同,為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提供堅強産業支撐。
我就介紹到這兒。謝謝!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尹局長。下面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河北日報記者:2025年由河北工信廳擔任輪值組組長,對於産業協同發展和集群培育方面,今年的思路和重點方向是什麼?謝謝!
-
嘉賓
郝莉笑:十分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2025年,作為産業組輪值單位,河北省工信廳將充分發揮産業組輪值組長作用,會同京津工信部門強化“一盤棋”思想,攜手攻堅、合力聚勢,共同推動産業協同再上新臺階。
一是持續強化産業協同工作機制。鞏固“國家+省市+部門”三級産業協同推進體系,完善資訊共用、工作通報機制。深化三地工信部門“3+3+3”協商溝通機制,解決産業協同中體制障礙和行政壁壘。印發2025産業組工作要點,清單化、臺賬式推動實施落地。強化與科技、商務、統計等專題工作組的橫向協同。
二是深化區域重點産業鏈合作。持續完善6條重點産業鏈圖譜,建立重點産業鏈“卡點”“堵點”季通報制度。開展産業鏈卡點攻關,圍繞卡點清單,遴選一批技術(産品)開展“揭榜挂帥”攻關。實施産業鏈堵點招商,圍繞堵點清單,開展聯合招商。
三是提升區域産業集群競爭力。制定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提升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年度工作要點。結合三地比較優勢,發展壯大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引導資源要素向集群匯聚,形成“科技+産業+金融+人才+政策”集群産業生態。
四是打造區域産業協同載體。建設一批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推動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和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建設,實施京津冀算力互聯工程。共同打造京津冀生物醫藥、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産業園區,形成産業協同示範效應。辦好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開展系列産業對接活動,落地一批産業協同標誌性項目。
五是共同支援雄安新區建設。高標準舉辦2025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加快工業設計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共同辦好第二屆雄安國際機器人大賽。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吳計亮:謝謝郝廳長。
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
大家都知道,加快構建“六鏈五群”産業協同新格局,是京津冀三地高品質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一年來,三地以更加擔當的責任意識,更加主動地積極作為,共同扛起産業協同的重任。工作卓有成效,成績可圈可點,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品質深入推進的新階段,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將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作為推進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工信部的指導下,着力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合力推動産業協同發展再上新臺階。我們也真誠地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們繼續關注和報道京津冀産業協同及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的情況,大家如果有進一步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保持聯繫。
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