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余俊生: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由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組委會組織召開的“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新聞發佈會”,為讓大家更好了解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籌備情況和特色亮點,今天發佈會專門邀請了大會組委會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向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黃璐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籌辦工作組組長;
秦懷金,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領導小組副組長、籌辦工作組組長;
許心超,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籌辦工作組組長;
舒畢磊,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
下面,我們有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籌備工作組組長黃璐琦介紹大會的總體情況。
-
嘉賓
黃璐琦:各位媒體朋友,很高興與大家在這裡見面。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召開在即,下面我代表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籌辦工作組,對11月7日媒體推介會以來,本次大會籌備的最新進展情況做一個介紹。
一、大會基本情況
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將於明後兩天,即2024年12月3日至4日,在中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舉辦,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大會還成立了由國內外傳統醫藥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對大會的籌備給予了大力支援。
本次大會主題是“多元、傳承、創新:讓傳統醫藥造福世界”。舉辦此次大會,是順應人類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國政府推動世界傳統醫藥發展的具體行動。作為傳統醫藥大國,中國政府一直大力支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傳統醫藥發展中發揮作用。此次舉辦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就是要搭建世界傳統醫藥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世界各國傳統醫藥交流互鑒合作,實現世界各國傳統醫藥共同發展,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本次大會將由開幕式、全體大會、政府論壇、平行論壇和閉幕式組成。大會議程是,12月3日上午舉行大會開幕式和全體會議,3日下午舉行政府論壇;12月4日全天舉行平行論壇;4日下午5點舉行大會閉幕式。參會嘉賓均線下現場參會,會議使用中英兩種語言。大會還安排了其他配套活動,包括世界傳統醫藥展覽展示、中醫藥體驗活動,以及北京市城市健康考察等,豐富大會的活動內容與主旨內涵。
截至12月1日,本次大會共有3585位參會人員,含85個國家和地區的611位境外代表,佔參會總人數的17.04%。政府論壇及平行論壇、特邀演講和交流嘉賓共223位,其中境外參會代表115位,佔總參會代表的51.57%,他們將為大家帶來129場高水準演講和報告,以及13場交流對話,其中境外嘉賓報告79場,佔報告總數的61.24%。出席大會的中外院士有28位,國醫大師有5位。
二、大會亮點、重點及預期成果
大會政府論壇將邀請參會多國衛生部長、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學者等,聚焦世界衛生組織未來十年《全球傳統醫學戰略》重點領域,圍繞傳統醫藥在初級衛生保健中的作用、加強傳統醫學服務品質和産品監管等議題發表主旨演講並進行深入交流。主旨演講之後,以“傳統醫學與循證依據和傳統醫藥與初級衛生保健”為題舉行兩場專題討論會。
其他九個平行論壇,將邀請中外傳統醫藥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圍繞不同議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九個平行論壇分別是:草藥品質與安全論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融合論壇、針灸論壇、科學研究與循證傳統醫學論壇、傳統醫藥教育論壇、傳統醫藥産品與監管論壇、傳統醫藥標準論壇、先進技術與數智傳統醫藥論壇,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主任論壇。
最後,本次大會將發佈《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北京宣言》,呼籲、鼓勵並支援世界各國繼續推進傳統醫藥融入初級衛生保健體系,繼續推進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融合發展,繼續推進世界各國在傳統醫藥領域政策法規、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科學研究、産業發展、文明互鑒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總之,作為一次“高規格、高水準、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大會,此次大會必將成果豐碩、亮點紛呈。敬請期待。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大會的介紹,感謝大家長期的關注與支援,此次大會讓國內外傳統醫藥專家共聚中國首都北京,有助於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傳統醫藥力量。預祝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圓滿召開。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好,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大家有問題可以舉手。
-
記者
新華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本次大會設置的平行論壇數量較多,它們將具體圍繞哪些方面進行呢?分別對世界傳統醫藥哪些方面具有特定的意義?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好,這個問題請秦懷金組長給回答一下。
-
嘉賓
秦懷金:謝謝您的提問,這是一個我們特別關注的問題。因為平行論壇是這次大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參會代表交流世界各國傳統醫藥發展的一個主要平臺,所以從一開始籌備我們對這個問題就高度重視,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論證,同時我們也和聯合舉辦方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溝通,最後達成一致。
這次論壇設計,主要遵循三方面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緊扣大會的目的、定位和主題,致力於打造高水準的交流平臺,每一個論壇的設置都要體現“多元、傳承、創新”。第二個原則,我們聚焦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傳統醫藥戰略的四大戰略重點,一是推動跨部門的合作、二是注重循證、三是加強監管、四是促進整合。第三個原則,聚焦當今世界傳統醫藥發展的熱點、重點和前沿。我們圍繞着傳統醫藥的政策環境設計了若干論壇,我們圍繞着草藥、針灸和傳統醫藥和現代醫藥、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等方面的研究進展設計了幾個論壇,我們還圍繞着傳統醫藥人才培養培訓設計了幾個論壇。我們還圍繞着現代科技,像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等先進技術,在傳統醫學應用(方面)設計了一些論壇。
所以到目前為止,如同璐琦局長剛才已經講到,大會設計了政府論壇和九個平行論壇,包括草藥品質與安全論壇等等九個論壇,我就不重復了,因為剛才璐琦局長已經講過了。政府論壇,將邀請參會的中外衛生和傳統醫藥行政部門的部長、政府官員、國際組織官員,以及專家學者等,聚焦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發展戰略所關注的一些問題發表演講,並圍繞傳統醫學與初級衛生保健的整合、傳統醫學循證醫學等主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討。
平行論壇將邀請中外傳統醫藥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圍繞不同議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其中草藥品質與安全論壇將重點圍繞着傳統藥物的資源、可持續供應、品質可控性和安全性、標準設計研究、新藥研發等開展研討。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論壇,將重點圍繞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傳染病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中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研究的進展成果進行研討和交流。針灸論壇,將重點圍繞針灸體系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的科學理論、實踐經驗、療法案例、整合健康服務開展研討。科學研究與循證傳統醫學論壇,將重點圍繞着複雜和整體干預的傳統醫藥研究方案設計方法學和傳統醫學循證研究進展等開展交流研討。傳統醫藥教育論壇,將重點圍繞傳統醫學教育開展研討。傳統醫藥産品與監管論壇,將重點圍繞國家草藥典、國際草藥典、傳統醫藥産品監管等開展研討。傳統醫藥標準論壇,將重點圍繞傳統醫藥標準設置開展研討。先進技術和數據傳統醫藥論壇,將重點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真實世界在傳統醫藥中的應用進行研討。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主任論壇,將圍繞世界衛生組織新十年傳統醫學發展戰略進行研討。
論壇設計除了對論壇議題設計以外,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選擇演講嘉賓。本次大會在演講嘉賓選擇和邀請上,也是按照“高水準”的定位來進行的。除了考慮國別和專業領域分佈及代表性以外,本次大會我們的選擇,力求達到演講嘉賓均是國際國內在該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頂尖專家學者,國內演講嘉賓基本上是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和國際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境外演講嘉賓基本上是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領域國際著名的頂尖專家學者。所以説這次的論壇學術報告交流對話都緊扣大會主題和各論壇議題,演講嘉賓將向大家報告本人和他的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對傳統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觀點,與會代表將就論壇議題和嘉賓報告進行深入地對話交流。應該説,我們相信這次大會,特別是論壇的交流對話、學術報告,將是一次精彩的學術盛宴,也是我們為全世界在這個領域的專家提供的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場所。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謝謝秦組長,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本次論壇的三家主辦單位,特別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為大會的順利組織舉辦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請市政府副秘書長、籌辦組組長許心超來回答。
-
嘉賓
許心超: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謝大家對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關心關注和支援幫助,我用四個詞來介紹北京做的一些工作。
第一個是高效率籌辦好一次大會。就像剛才璐琦局長和懷金組長所介紹的一樣,本次大會人多,3585人,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85個國家和地區)611人,“1+9”總共10個平行論壇,特點是專業性強、嘉賓數量多,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北京市從註冊登記、抵離交通、會議住宿、飲食,全過程全方位來提供便捷、貼心、有溫度的服務。
第二個是高品質舉辦好一個展覽。這個展覽包括兩部分,一個是大會公益展覽,主要介紹包括世界傳統醫藥發展及現狀、中國中醫藥高品質發展成就和北京市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情況;再一個部分是傳統醫藥展,主要包括中醫藥展區、天然健康産品展區、數智化創新展區和服務貿易展區,旨在展示傳統醫藥的發展和創新應用。
第三個是高水準設計好一次考察。我們聚焦科研、産業、文化、健康體驗這些場景來請大家參觀中國中醫科學院,去了解中國醫史和典藏;走進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物館來參與視聽互動;參觀北京同仁堂了解中醫藥的産業過程、産業發展和傳統工藝;在北京按摩醫院體驗中醫藥健康服務等等。
第四是高標準組織好一場體驗。大會設置了中醫藥體驗區,北京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等成熟體驗項目將放到該區。體驗區包括中西醫檢測、健康管理、文化科普、互動體驗融為一體,為每一位訪客提供中醫藥的全感官體驗和健康指導。
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開幕在即,我們期待着全球傳統醫藥界的朋友相聚北京,互學互鑒、共謀發展,也真誠地歡迎媒體朋友們積極參與大會報道,為傳統醫藥發展發出更響亮的聲音。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謝謝心超秘書長。我們繼續提問。
-
記者
中國中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中國中醫藥報提問,朝陽區作為北京唯一一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點,此次也是本次大會的承辦單位之一,想請問在推動傳統醫藥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後的計劃是什麼?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你問的是關於朝陽區的問題,我們請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作回答。
-
嘉賓
舒畢磊:感謝中國中醫藥報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大家對朝陽區中醫藥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作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範試點單位,朝陽區在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也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借此機會,向大家簡要介紹朝陽區開展的相關工作。
在朝陽中醫藥早已經融入了居民百姓的生活,我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在2023年朝陽區在中醫藥門診人次已經達到860萬人次(2024年1—10月為857萬人次),佔總門診數量的26.5%。家庭醫生團隊通過中醫調理和治療服務居民440萬人次(2024年1—10月為251萬人次),佔總服務人次(數)28.1%。
為了能讓朝陽居民能更好地享受中醫藥的服務,我們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把中醫院“建到”家門口。通過優化區域醫療資源佈局,讓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質的中醫藥服務,目前全區有860家醫療衛生機構設置了中醫科(中西醫結合、民族醫科),集聚了263家中醫類醫療機構,佔全市19.6%。實現了中醫藥服務在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全覆蓋,全區有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100%設置了中醫科和中藥房,18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開設中醫藥服務。
二是培養高水準的中醫人才隊伍。通過實施中醫藥薪火傳承工程,我們從北京市各大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引進中醫專家上百位,建立基層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站等385個,培養學員600余名。
三是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我們在雙橋燕京中藥飲片廠建立了“燕京炮製技術傳承基地”,實現了中藥飲片從傳統生産方式向標準化和規模化的轉變。我們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數智中醫藥谷”,來推動中醫藥科研與成果的轉化。
四是促進中醫藥的文化傳播。依託朝陽區國際化資源的優勢,我們在CBD、使館區,開設了多家涉外中醫醫療機構,與58家駐華使館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全區20余家醫療機構可以使用外文來提供中醫診療服務,區內有2家中醫藥醫療機構走向世界,走到日本。另外,全區建成15家中醫藥主題公園、6個中醫藥文化體驗館以及7家中醫藥文化旅游示範基地,也邀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來共同參與“亮馬河畔説中醫”活動,讓更多人來了解中醫藥文化。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讓優質中醫藥服務離居民百姓更近。一是加快完善中醫藥服務供給。推進中藥醫聯體建設,將優質中醫資源進一步下沉到居民身邊,同時積極探索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來有效減輕居民的負擔。
二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援數字醫療方向的行業領軍企業來參與中醫的數字化建設,推動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力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傳播。培養中醫藥雙語人才隊伍,來提升中醫藥國際化服務診療能力,大力拓展“中醫藥康養+文旅”模式,在開展中醫診療服務的同時,來推廣中醫藥文化,目前我們已經開通了2條中醫藥康養和文旅路線,歡迎大家來到朝陽體驗,我們相信能夠保障中國人民健康的中醫藥一定能夠造福世界人民。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余俊生:謝謝畢磊區長,請繼續提問。
-
記者
鳳凰衛視記者:謝謝主持人。我們了解到本次大會專門設立了專家委員會,請問這個專家委員會是由哪些專家來組成,他們又為大會的籌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這個問題請籌辦工作組組長秦懷金給我們作回答。
-
嘉賓
秦懷金:謝謝您的提問。
為了辦成一屆“高規格、高水準、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大會”,提高大會的品質與水準,大會籌備領導小組決定專門設立專家委員會。
這次專家會在選擇上,緊扣這次大會的定位,遴選了傳統醫藥相關領域國際國內頂尖的科學家和管理專家來組成。給大家通報一下,專家委員會現在有三位主任委員,他們分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創始院長陳馮富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先生。這三位擔任主任委員,也可以看出專家委員會權威性。
專家委員會成員包括10名中方專家和9名外方專家。中方專家均為中國兩院院士和傳統醫藥領域的資深專家。外方專家來自8個不同國家,均為世界傳統醫藥領域知名科學家、重要國際組織或科研機構管理者,以及對傳統醫藥國際傳播作出傑出貢獻的資深學者。
大會專家委員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對大會的主題、議題和論壇等活動的設計方案進行把關,提供意見和建議,確保大會整體佈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對演講專家的遴選邀請和演講題目內容進行審核,確保大會演講報告內容的多樣性和代表性;三是對大會成果,特別是大會宣言內容進行審核,確保大會成果的權威性和可行性;四是為大會的各項學術活動進行指導,確保大會學術交流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總的來講,這次專家委員會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也代表籌備工作組感謝專家委員會的每位專家對本次大會召開所作出的貢獻。
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謝謝秦組長,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交通廣播記者:您好!請問北京市作為主辦單位之一,此次大會期間將如何展示傳統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北京實踐?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這個問題也是涉北京的事,還是請許心超秘書長給作一下回答。
-
嘉賓
許心超:謝謝關注。北京市在這方面一直持續推進,做了六方面工作,給大家彙報一下。
一是在診療方面,完善中醫服務體系。北京市千人中醫師比例是1.14人,同時擁有國家唯一的中西醫結合醫學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驗區,國家中醫優勢專科、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項目,數量均居全國之首。同時在中醫發揮優勢的兒科、養老、婦幼、保健等方面,實現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中醫診療區、體驗區全覆蓋。
二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設置中醫館、配置中醫醫師。全市83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建設中醫特色診區,同時建立名中醫團隊走訪基層服務的常態機制。
三是我們做好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傳承。北京市擁有院士7名、國醫大師26名,全國名中醫24人,岐黃學者55人,青年岐黃學者32人,首都國醫名師199人,我們健全中醫藥傳承體系,建立國家及各類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92個,市級傳承工作室(站)306個,累計遴選指導老師千名,培養學術繼承人2000余名。
四是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建設30個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和40個基層中醫藥學科團隊基地,實施“中醫藥高品質研發工程”,同時發揮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優勢,促進中西醫藥循證醫學發展、標準化建設和知識産權保護。數字賦能中醫藥産業,保障中藥産品品質安全。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
五是打造中醫藥科普文化活動集群。圍繞“三帶一軸”,在永定河、大運河、長城、中軸線等標誌性區域打造中醫藥文化活動品牌,其中隨着具代表性的地壇中醫藥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第17屆。
六是推進中醫藥對外開放共用。推出59家北京中醫藥文化旅游基地、13條中醫藥養生旅游路線、40個國際醫療旅游服務包,連續11年舉辦服貿會中醫藥主題系列展,在此次大會期間我們將通過多種形式,全面呈現北京在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同時,借此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的契機,充分展示北京古今交融、中西交匯的發展特點,更以此為動力加快推進中醫藥高品質發展,並以中醫藥為紐帶,連接世界各國朋友在北京共用機遇、共謀發展、共創美好未來。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謝謝心超秘書長。請繼續提問。
-
記者
總台央視記者:謝謝主持人。中醫藥是世界傳統醫藥的傑出代表,請問下一步我國將如何持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高品質發展?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好,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黃璐琦院士給作一下回答。
-
嘉賓
黃璐琦:好,謝謝你的提問。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就作出了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的重要部署,我們將全面深化中醫藥改革,進一步促進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將從六個方面來推動中醫藥事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強化中醫藥發展政策支撐。發揮好改革試點的示範突破作用,有力帶動全局性改革協同推進,健全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的政策機制,促進中醫藥融入醫改所有政策。推進建立適應中醫藥行業特點的公立中醫醫院薪酬制度和編制動態機制調整,建立完善中醫藥全面融入健康中國建設的長效機制。
二是健全優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系。強化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緊急醫療救援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重大項目的區域帶動作用和基層輻射能力,持續推進縣級中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促進中醫優質醫療資源提質擴容和均衡佈局,強化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提高中醫臨床療效和綜合救治能力,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
三是深化中醫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高品質中醫藥教育體系,健全完善醫教協同工作機制,調整優化中醫院校學科專業佈局,深入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加快構建領軍人才、青年優秀人才、基層實用人才梯次銜接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暢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中醫藥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重點實驗室、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推動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實施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推動新增中醫藥重點專項,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推進提升高水準中醫醫院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能力試點成果産出,加快構建現代化中醫藥産業體系,以創新新質生産力促進中藥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五是促進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挖掘釋放中醫藥的文化價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深入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優化優質中醫藥文化服務和産品供給機制,鼓勵發展中醫藥文化新業態。
六是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推動中醫藥高品質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中醫藥海外中心、中醫藥國際標準、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中醫藥類産品海外註冊服務平臺等建設,實施新時代“神農嘗百草”工程,探索在條件成熟的國家建設中外友好醫院,持續派遣中醫援外醫療隊。
主要是從以上六個方面來推進中醫藥高品質發展。謝謝!
-
主持人
余俊生:好,謝謝黃璐琦局長。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兒。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對2024世界傳統醫藥大會進行全面、深入、準確地宣傳報道,同時也希望各媒體做好這次大會相關內容和成果的國際傳播。大家如果有什麼進一步的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