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本場是系列主題發佈會的第二十二場,主題是“北京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成效”。
近年來,北京市在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快速增長,相關企業呈現高精尖、高成長、高品質的特徵。為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我市持續聚焦培育、政策、服務、提升四個方面多措並舉,全力打造專精特新首善之都,努力為首都高品質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姜廣智先生
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北京市經濟社會調查總隊總隊長 張鐵軍先生
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 舒畢磊先生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 唐超女士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彭銳鋒先生
各位發佈人將向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向大家介紹北京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總體情況。
-
嘉賓
姜廣智: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首都經濟信息化工作的關注和支援。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非常高興與大家交流一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情況。
近年來,北京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專精特新企業的打造作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發展新質生産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有力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體系,擦亮“北京服務”品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促進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情況
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特徵,是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對推動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020年國家啟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我市共有專精特新企業8754家,數量比5年前增長了14倍,梯隊企業快速擴容。專精特新“小巨人”作為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品質效益優,是發展新質生産力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2020年底至今,我市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53家躍升到現在的1035家,數量增長近20倍,北京是全國第一個“小巨人”數量突破一千家的城市,我們也連續三年是全國“小巨人”第一城的地位。
總體來看,我市專精特新企業呈現“高精尖、高成長、高品質”,這“三高”發展特徵,已經成為首都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力量。
一是高精尖。我市專精特新企業近八成都屬於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大高精尖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産業集聚化特徵尤其明顯。四成以上企業的研發費用佔比在15%以上,14家專精特新企業榮獲2023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精特新企業以千分之四的數量貢獻了超過中小企業四成的技術創新的規模。同時,我市專精特新企業依靠持續創新和精益求精形成了很多自己的“獨門絕技”,近七成專精特新企業與産業鏈龍頭企業形成配套,超五成的企業在産業鏈關鍵領域實現“補短板、填空白”,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穩定産業鏈供應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高成長。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約四成都前瞻佈局了通用人工智慧、基因技術、類人機器人等未來産業的新領域新賽道,具有巨大的增長潛能。目前全市超五成A股上市公司是專精特新企業,去年全市新增上市企業有六成是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崛起正深刻影響未來的投資趨勢,成為引領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三是高品質。專精特新企業不僅注重技術創新,更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這裡體現在三個“10”:超四成的企業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0%,超過五成的企業深耕主導産品,在主要賽道上10年以上,超六成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超10%,持續引領我市200多萬家中小企業堅定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為首都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下面,向大家介紹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促進所做的工作情況
近年來,我們着力在抓“培育”、抓“政策”、抓“服務”、抓“提升”四個關鍵任務上下功夫,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和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專精特新首善之都,取得了一系列積極進展。
首先是抓培育助企,打造梯度培育“金字塔”。按照“築根基、廣聚苗;建模型、選好苗;精施策、優育苗”的總體思路,堅持敞口申報、達標即享的原則,最大範圍吸納優質中小企業入群歸隊。建立中小企業基礎數據庫,從企業資源、創新能力、成長潛力等方面構建評估模型,精選具有發展潛力的初創型企業納入培育視線。針對處於創新型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等不同梯級企業的發展定位和特點,分級分類地精準施策,不斷加速梯次轉化效率,形成滾動發展、靶向培育的格局。
二是抓政策暖企,打造營商環境“模範城”。圍繞聚資源、促溝通、穩運作,建立健全服務企業的體系。全面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了專精特新十大強企行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實施細則等所有專屬政策,圍繞着創新、融資、上市、人才等領域強化要素資源的保障。積極構建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通過座談調研、走訪回訪、問卷調查等方式,用心傾聽企業訴求,及時捕捉發展難點,優化政策設計、細化幫扶舉措。建立常態化專精特新動態監測體系,月度看動態、季度看趨勢、年度看成效,為政策的精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抓服務惠企,打造護企成長的“生態圈”。持續完善“1個中小企業服務市級樞紐平臺+17個區級平臺+300家示範平臺(基地)+輻射2000余家服務商”的立體化服務體系,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公共服務網路。依靠“市-區”兩級“服務包”制度,打造“服務管家”隊伍,全面覆蓋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一對一”的管家式服務。在全國首創專精特新服務站,已經建設了110家,形成“五公里服務圈”,試點建設了15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助力企業集聚成勢、融通發展。搭建政策整合服務平臺,歸集惠企政策2.7萬條,上線2600款優質的服務産品,實現企業服務“一站式”匯聚,專精特新惠企服務“工具箱”不斷豐富。通過打造“千億暢融”“一月一鏈”“益企京彩”服務品牌,舉辦“專精特新研究院”“局長處長上直播講政策”系列活動,構建助企發展服務的矩陣,擦亮北京專精特新企業的金字招牌。
四是抓提升強企,打造梯隊企業“領頭雁”。聚焦企業獲得融資難問題,加強貸款中心建設,強化專精特新企業信貸供給,“專精特新貸”産品惠及企業超過4000家,落地融資金額超過1600億元,節約融資成本超過5億元。7月末,全市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1501億元,同比增長34.7%,有貸款戶同比增長34.7%。發揮北交所主陣地作用,在全國首批設立專精特新專板,已經有406家企業進入了這個專板進行培育,支援這些企業融資超過80億,全國首家企業通過“綠色通道”審查機制在新三板掛牌。
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提質增效,實施“創新領航”行動,調優技術中心的創建標準,首批支援近百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設立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近兩年,通過1.5億元市級財政資金支援了620家專精特新企業大幅度提升數字化水準。促進專精特新企業“融通入鏈”,建立“鏈主企業出題、中小企業答題”的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幫助專精特新企業引進關鍵核心技術人才超過1000人,推動超七成專精特新企業與産業鏈龍頭企業形成配套關係。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好發揮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優勢,加力打造專精特新首善之區,力爭年底實現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營收規模突破“1萬億”,這兩個“1萬”的目標,以優異成績和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的發佈。
下面,有請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北京市經濟社會調查總隊總隊長張鐵軍先生,向大家介紹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特點。
-
嘉賓
張鐵軍: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們多年來對全市統計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援。近年來,市統計局不斷加強專精特新企業監測工作,深入開展企業調查調研,監測分析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從統計部門數據來看,截至目前,在全市專精特新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佔比接近6成,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佔比超過8成。數據顯示,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
一是企業集中在高精尖産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133家,主要為具有高度專業化、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高精尖企業,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三個行業數量最多,分別為1836家、1377家和889家,合計佔全部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的近8成。
二是企業經營狀況較為穩定。今年6月末,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吸納就業超過70萬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85.6億元,同比增長2.8%。企業數量最多的三個行業吸納就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佔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的83.3%和79.3%,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較好,增速均為5.6%。
三是研發創新保持活躍。研發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成長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研發費用464.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1%,明顯高於規模以上企業平均水準。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研發投入強度居前列,兩個行業的企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6.6%和11.9%。
四是“小巨人”企業發展較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是推動産業升級、增強産業鏈韌性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83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91.4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兩個行業規模最大,企業數量合計佔比達到8成以上,營業收入合計佔比近9成。
總體來看,我市規模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集中於高精尖産業,表現出較強的創新能力,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下階段,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立足北京發展實際,持續做好經濟社會領域統計監測分析工作,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紮實推進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統計力量。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北京市經濟社會調查總隊總隊長張鐵軍先生的發言。
下面,有請朝陽區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先生介紹朝陽區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
-
嘉賓
舒畢磊: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向大家報告朝陽區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情況。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朝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援。
近年來,朝陽區加快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和服務工作,着力構建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體系和梯度成長的培育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有力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截至目前,區域內有創新型中小企業93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5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2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在全市持續保持第2名,專精特新企業的隊伍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優化。圍繞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工作,我們主要開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改革,加快建設朝陽區政務服務監測平臺,用朝陽速度展現朝陽服務。建立重點企業“服務包”工作機制和“鳳鳴計劃”常態化政務服務機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企業服務效能。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工作理念,尊重市場規律,做“有為政府”,服務和支援“有效市場”,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二是分層分類建庫,健全梯度企業培育體系。應用大數據智慧化手段建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等中小企業的數據庫,動態跟蹤監測,分級分類管理,強化多部門協同聯動服務。目前已入庫企業7000余家,有力支撐形成了全區“一盤棋”共同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整體格局。制定《朝陽區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若干措施》,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分級給予資金的獎勵,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研發項目給予資金支援,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
三是完善挖潛機制,強化源頭培育。舉辦國際人才創新大會、“創客北京”大賽等前沿賽事,打造國際創業投資集聚區“創投會客廳”等品牌活動,挖潛更多的創新企業,支援優質人才、優質項目來到朝陽區發展。加強與北工大、北理工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建設網易(北京)數字産業中心、北京數字人基地,啟動星地AI應用孵化器,打造“醫工創谷”孵化平臺,強化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分類分級的管理,鞏固科技企業基本盤、壯大科技企業梯隊,金字塔形的梯度培育的結構初具雛形。
四是加強資源統籌,打造全流程全要素的服務體系。打造併發放了專精特新的服務包,支援阿里巴巴、360等行業龍頭企業為區域的中小企業提供研發測試、雲服務、算力服務,以及網路安全服務,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積極推動朝陽區的專精特新梯隊從“重認定輕服務”向“以服務促培育”轉變,探索“向前一步、向下半級”的服務思路,推出高成長企業培育計劃,打造“專精特新成長營”“小巨人衝刺營”等品牌活動,針對有梯隊成長意願的企業提前開展服務。2024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數量達到112家,創歷史新高。搭建了“科技金融産品超市”、舉辦了“科技金融會客廳”,構建多維度的金融服務矩陣,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落地了北交所朝陽服務基地,完善境內外上市支援政策和服務措施,助力優質企業在境內外的資本市場發展壯大,35家企業進入北京“專精特新”專板。
五是深化政企合作,優化企業的公共服務體系。成立了科技企業賦能站、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中金公司等13家機構掛牌市級的專精特新服務站,望京科技園入選全市首批的專精特新特色園區,積極謀劃國家專精特新賦能中心的建設,着力搭建國家-市-區-服務站四級的服務網路,優化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吸引12家國際科技組織入駐,匯聚國際化資源開展交流對接活動。連續4年參與承辦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為企業提供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交流合作平臺;啟動“雨燕行動”,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國際科技服務站點,36家機構加入首批“科技新航海”生態合作夥伴,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構建科技創新的開放環境。
各位朋友,着眼未來,朝陽區將不斷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改革,依託豐富的國際化、應用場景以及空間資源的優勢,持續做好梯度企業的培育工作,當好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將朝陽區打造成為活力迸發、開放包容的創新沃土。
歡迎更多的人才、企業和服務平臺來朝陽投資興業。讓我們共同成長,共用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先生的發佈。
下面,有請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女士向大家介紹海淀區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
-
嘉賓
唐超:謝謝主持人!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海淀區的關心和支援,很高興就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這個主題和大家交流。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海淀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支援引導更多科技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截至目前,海淀區共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63家,佔全市三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4家,佔全市四成。企業創新活力強、發展勢頭旺。我們主要開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升級政策支援體系。海淀區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加快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其中僅“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一項,2023年,海淀區全區1.3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進行達1453億元。同時針對人工智慧、醫藥健康、商業航太、具身智慧等重點産業領域分別制定了相關的專項支援政策,比如説《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大模型創新發展10條措施》《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20條措施》,全力打造全國人工智慧創新高地等相關方案,圍繞着重點産業鏈的關鍵環節、基礎設施、人才、空間等要素供給提出具體的支援舉措。同時,我們發佈了“科技中小企業15條”,以支援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為主線,配套專項資金和權益保障、人才培育、應用場景等多方資源,助推企業高速成長。
二是建設轉化孵化平臺。目前海淀區已建成以“集中辦公區-眾創空間-加速器-産業園區”為載體的服務鏈條,匯聚179家創業孵化機構,孵化總面積200余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75家、國家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24家;9家孵化載體獲評北京市首批標桿孵化器,佔全市近四成。目前已建成行業應用軟體、積體電路設計、機器人等3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各類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數量居全市首位。今年我們還發佈了“創新服務平臺15條”,進一步發揮轉化孵化平臺能力,全生命周期賦能科技創新企業。
三是構建金融支援體系。在投資方面,我們打造以母基金、成長型直投基金+政策性資金配套為特色的投資矩陣,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支援企業加速成長。中關村科學城一期的投資企業中,專精特新企業佔比超過七成。目前我們正在實施中關村科學城成長基金的二期,總規模是50億人民幣,預計可以撬動社會資本200億,進一步連結社會資本和創新資源,同時我們也在積極謀劃中關村科學城成長基金三期,持續投入,致力於將海淀區打造成為“最具投資價值之城”。在優化融資環境方面,海淀區還搭建了“財金協同平臺”,集合銀行貸款、融資擔保、企業需求等多個功能,三年來共資助2635家中小微企業,解決4670筆貸款需求。發放貸款總額170億元。同時設立了海淀區科技擔保扶持基金,為區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023年服務317家企業,總擔保額超過20億元。
四是做好人才服務。在優質醫療、教育供給上加大突破,同時提升國際化配套服務。做好外籍人才“兩證聯辦”工作,市區聯合共建中關村國際人才服務功能區,持續優化國際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深入實施“海英計劃”,為全球頂尖人才、創新領軍人才、創業領軍人才等七類別人才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實施“薪火共燃”計劃,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初創型潛力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為企業家搭建學習交流、共促提升的新平臺,探索建立政府引導、高校培養、企業參與的企業家培訓新機制。
後續海淀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政策支援、孵化轉化、投融資、人才服務等方面全力支援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發展。在此,我們也非常歡迎各位企業人、企業家、創新創業團隊在海淀投資興業,深耕發展,我就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女士的發佈。
下面,有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彭銳鋒先生,向大家介紹經開區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模式、機制。
-
嘉賓
彭銳鋒:謝謝主持人。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向大家介紹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情況。
2023年9月,李強總理到經開區專題調研專精特新企業,他當時強調支援廣大專精特新企業聚力科技創新,深耕細分領域。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穩定産業鏈供應鏈發揮更大作用。
經開區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推動完善以專精特新為導向的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十四五”以來,已初步形成“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以及“獨角獸”、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雁陣式”的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格局。截至目前,我區擁有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4家,數量在國家級經開區中長期位居前列。
經開區作為北京改革開放的窗口、高品質發展開路先鋒,始終堅持以服務企業立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們聚焦創新支援、平臺建設、政策支撐、金融服務,着力打造了“四位一體”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模式。
一是強化創新支援,持續營造專精特新創新發展生態。優化“科創二十條”政策,助力打造專精特新創新發展生態。發揮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分中心作用,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一站式”知識産權綜合服務。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科技産業園”孵化加速體系,引導各類創新孵化載體加大資源整合,支援孵化器對於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和加速。
二是推進平臺建設,持續打造高水準的專精特新服務載體。積極搭建創新化、生態化、共用化服務平臺,精準賦能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全市首家專精特新服務站,大族專精特新服務站落地經開區。截至目前,經開區佈局這樣的服務站12家,專精特新特色園區3家,強化市區兩級聯動,持續推進高水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基地建設。今年以來,新增獲評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9家,總數達到33家。新增獲評北京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3家,總數達到13家。
三是完善政策體系,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我們按照産業發展的規律,聚焦企業發展需求,制定了覆蓋不同行業領域針對企業共性需求的普惠型政策,有效賦能企業發展。為強化專精特新企業的引進與培育,經開區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優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專項政策體系,累計支援專精特新企業超過300多家,做到了政策支援既有力度又有效果。
四是加強金融服務,持續優化專精特新金融支援體系。經開區已經建成“産業升級基金+專項子基金+市場化子基金”,較為完備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體系,覆蓋企業發展的種子期、天使期、VC和PE階段的全生命周期,總規模達100億元。設立了首期規模10億元的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機制更加靈活,更加精準有力的融資服務。
未來,經開區將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為主線,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深化市區兩級聯動,完善專項政策體系,加強政策供給和精準服務,擦亮專精特新企業服務的“亦莊品牌”,提升中小企業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彭銳鋒先生的發佈。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第一排這位女士。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想提問一下朝陽區的舒區。您剛才介紹了朝陽區為完善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和服務體系,出臺了很多真金白銀的政策還有舉措。想讓您具體介紹一下咱們有哪些政策,具體的落地情況怎麼樣?謝謝!
-
嘉賓
舒畢磊:好,感謝北京日報的提問,也感謝您對朝陽區專精特新發展的關心。
今年,為了更好地支援科技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支援優質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我們制定並實施了《朝陽區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若干措施》。這個若干措施裏面涉及到10條支援措施,包括8條資金類支援政策和2條服務措施。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在提質升級、研發創新、人才服務、融資貸款、品牌提升、政務服務以及權益保障方面來提供資金支援和資源保障,同時也支援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來完善公共服務的全要素服務體系,實現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政策實施以後,朝陽區將每年設置這個專項政策的資金大概2億元,預計每年能支援超過800家的企業,來加快推動中小企業的梯度成長。我們今年已經完成了今年的政策申報以及項目徵集,並且形成了今年的支援方案,預計將有超過890家的中小企業獲得1.8億元的資金支援,其中這裡面專精特新企業365家,支援金額超過1億元。
謝謝,我的回答完畢。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第二位。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請問目前在海淀區發展的專精特新企業具有什麼樣的特點?謝謝。
-
嘉賓
唐超:非常感謝記者的提問,也感謝您對海淀區專精特新企業的關注。
我把海淀區專精特新企業總結了四類特點:
一是“高精尖”,從事領域特質突出。海淀區的專精特新企業超過九成都是北京十大高精尖産業的主導産業所屬的企業。其中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超過八成。並且有一半以上都是來自軟體和資訊服務、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大資訊的産業,同時智慧裝備、積體電路、醫藥健康也集聚了很多專精特新的企業。
二是發展快,規模不大但動力強勁。強電去2563家專精特新企業,超過四成的企業成立不到10年。從劃型來看,小微企業的比例佔比超過六成。眾多年輕的小企業進入專精特新的行列,也是海淀區科技企業高潛力、高成長性的一個縮影。
三是重創新,研發投入成效顯著。在海淀區的專精特新企業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30%的企業約有八成,近半數的企業每年研發費用投入近千萬元,對於研發的高度重視也為企業帶來了豐碩的成果。海淀區專精特新企業累計已有發明專利3萬餘件,軟體著作權超過9萬項,平均每家企業擁有50件知識産權。
四是受認可,融資活躍加速快跑。海淀區專精特新企業普遍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資本市場被廣泛認可。近三年累計融資額超過千億元,有130家企業已經成功上市,其餘企業中也有近半數的企業有上市的計劃。
以上四點就是海淀區專精特新企業的相關特點,謝謝!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唐超女士的回答。請繼續提問,右邊第二排。
-
記者
新京報記者:我想把這個問題提給經開區的彭主任。經開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數量名列前茅。我們想知道經開區在專精特新發展方面有哪些特色?下階段又有哪些具體打算?謝謝。
-
嘉賓
彭銳鋒:謝謝您的提問,也感謝您對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關注。
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具有鮮明的高精尖産業特徵,較為突出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向新發展趨勢明顯。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超前佈局未來産業賽道,以前沿技術創新為導向,産業生態與創新生態融通發展,加快打造新質生産力。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為例,6G通訊、光電子、元宇宙等多個未來資訊前沿領域均有佈局,涌現出了比如像神州光大、亮亮視野等多家代表性企業。二是産業聚集效應突出,經開區專精特新企業分佈與區域主導産業發展匹配度高。今年新增的4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八成屬於經開區的四大主導産業,是産業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
下一步,經開區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全面形成工作合力,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集群發展,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多樣化、精準化、便捷化的服務。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彭銳鋒先生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新華社記者:謝謝主持人,來自新華社記者的提問。我的問題提給經信局的姜局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前段時間工信部也發佈了《進一步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賦能”。請您介紹一下,北京下一步專精特新工作的發力方向和具體舉措。謝謝!
-
嘉賓
姜廣智:謝謝新華社的媒體朋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指明瞭新的方向。前段時間,工信部也專門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具體行動舉措》,一些政策提出了新的支援措施。下一步,北京市要全面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市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精神,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專精特新企業促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集聚資源,用情用心用力地做好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工作。
具體來講,我想下一步我們從三個方面還會有一些新的舉措。
一是我們要全力優化政策供給,在助企發展上還要出一些新的實招。我們今年計劃要出臺《北京市關於促進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這個措施也是我們進一步升級政策舉措,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打出系列的“組合拳”,為企業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也希望廣大記者們關注。
二是我們要全面升級服務體系,展現服務生態的新面貌。我們將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建設專精特新賦能中心,這是一個國家級的賦能中心,工信部支援我們北京率先建立。打造一個從“央-市-區-服務點位”四級聯動的賦能體系,做優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我們北京是一個旗艦店,我們要把這個體系建起來。也希望大家近期關注我們這方面的新動態。
三是全速提升發展水準,譜寫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我們後續工作將以規模和品質雙提升為目標。剛才我介紹了一些我們規模上的數字,後一步我們會更加重視品質的提升。聚焦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用好我們的企業座談、企業調研走訪、企業服務包等各項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首都科創資源的優勢,強化配套支援。我們有幾個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的重點服務品牌,大家可以多關注。一個是“千億暢融”,就是幫助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解決貸款問題、資金問題。還有一個品牌叫“益企京彩”,幫助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升數字化水準,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活動。還有一個活動叫“一月一鏈”,就是每個月我們會聚焦一個産業鏈,幫助專精特新企業和産業鏈的鏈頭企業、鏈主企業建立合作配套關係。這幾個問題也是企業現在迫切需要的,我們都有專門的促進工作來推動。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將在專精特新企業升規上市、數智轉型、大中小融通發展上能夠爭取更進一步的好處,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度。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情況,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成效。各位記者朋友如果有進一步的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