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本場是系列主題發佈會的第十六場,通州區專場,主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成就。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一體兩翼中的重要一翼,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和新時代首都發展全局,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主題,聚焦回答好市委“二十年之問”,着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
為向大家更好地介紹副中心從生機勃發到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的華麗蛻變,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
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 鄭皓女士
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 王永傑先生
北京綠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乃祥先生
通州區通運街道紫荊雅園社區16號樓251單元樓門長 周治國先生
各位發佈人將向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女士介紹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整體情況。
-
嘉賓
鄭皓: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相關情況。
城市副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2023年,總書記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這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將繼續在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與社會各界一起講好新時代副中心故事,譜寫這座“千年之城”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下面,圍繞六個重點,向大家重點介紹一下。
第一,開展高品質的規劃建設,精心構築一流的城市框架。
2016年,城市副中心啟動建設。2018年,副中心控規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經過這幾年的實施推進,副中心控規實現率從29.2%達到52.7%。
在規劃建設中,我們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目前已連續四年保持千億投資強度,城市框架已然拉開。我們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階段性成果,行政辦公區自2019年初啟用到2024年初全面投用,約3萬人員遷入副中心。在做好功能承接的同時,我們也在高標準推進副中心城市建設。
在這裡,我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東六環創新發展軸的進展情況:依託東六環路,通過貨運功能外移和過境交通入地,結合東六環改造和高線公園建設,將打造一個功能融合、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這條軸線將是副中心最具吸引力和創新力的標誌性工程。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地下長9.2公里,最大埋深75米,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在東六環原有道路基礎上,今年我們將局部啟動六環高線公園建設,這個高線公園不同於通常意義的公園綠地,它將是一個世界級的公共活力空間,它主要體現在引領創新發展、彰顯高品質城市融合,成為近零碳排放示範項目。
作為高線公園,第一個高是串聯程度高,公園南北長14公里,寬300米-500米,我們將實現四道全線貫通,也就是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和無人駕駛游覽車道,整體串聯起副中心從北往南的文化旅游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文化旅游區,也包括我們的運河商務區。
第二個高是功能整合度高,包括國際交往、商業零售、親子互動、文化體驗等功能,也規劃了老百姓最急需的球類運動、極限運動、兒童拓展等200余處公共活動場地,同步建設花園城市樣板工程,這個區域城市綠色率將從50%提升到80%。
第三個高是輻射帶動力高,項目建成後將輻射帶動周邊約500萬平方米和十幾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間,不斷提升整體區域市場活力和價值要素。
在東六環路西側,我們正在加快建設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這是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的重要一環,預計今年年底主體基本完工。
這個項目主要有三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站城融合,真正實現了地下交通地上城。地下匯集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地鐵、公交、停車和大量商業配套;地上打造超百萬平方米的城市複合功能,包括辦公、企業總部、商業、酒店、住宅。岸邊我們會建設運河碼頭、水岸公園。
第二個亮點是綠色低碳、陽光站廳。我們所有乘客在地下32米深的候車站臺也能夠感受到自然的陽光,目前已經亮相的“京帆”屋蓋,不僅造型設計獨特,還融入了多種綠色節能建造技術,每年可以節約照明用電約50萬度。
第三個亮點是高效換乘、互聯互通。規劃建設了4條鐵路和4條城市軌道,同時佈局設置了160多個出入口,80%的換乘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我們地上的這些樓宇到地鐵站平均用時不超過4分鐘,真真正正做到了四通八達。
第二,副中心正在加快培育高品質的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
我們加快創新發展,重點打造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製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六大産業集群,佈局未來資訊、未來能源、未來健康三大未來産業。副中心投資熱度日益增高,今年1-8月新設市場主體2.5萬戶,居全市第一。金融業已經成為副中心支柱産業,全區累計註冊金融及關連線構460余家。數字經濟也成為副中心新的增長點,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建設,大力發展元宇宙、網路安全等數字産業。
無人駕駛小巴已在城市綠心投用,高級別自動駕駛3.0示範區基本建設完成。醫藥健康産業成為副中心創新發展的重要新引擎,當前副中心匯聚了北大人民醫院、友誼醫院、東直門醫院等9家三級以上醫院,其中7家已運作,安貞醫院通州院區計劃將於今年年底之前開診,首兒所通州院區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這些醫療資源不僅使副中心的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也為我們醫藥健康産業協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區醫藥健康領域研發機構達到33個,醫藥健康市場主體近500家。我們依託高密度的醫産資源,出臺醫藥健康産業三年行動計劃,上線醫産協同生態平臺,全面促進院企合作。現在醫産協同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去年醫藥健康産業年收入超260億元,今年新落地醫藥健康企業110余家,增長近30%。
第三,副中心正在營造高品質的文旅體驗,不斷躍升我們的城市吸引力。我們深化文旅商體融合發展,副中心已經逐漸成為全國新的旅游目的地。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和位於公園西北方向的三大文化設施,今年以來已經接待游客超700萬人次,一躍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市民可以在城市綠心騎行、慢跑、散步、騎行,盡享四季風景。讀者可以在北京城市圖書館享受“臨山間、於樹下、勤閱覽”的意境,圖書館開館半個月就吸引讀者近18萬人次。觀眾可以在北京藝術中心享受藝術視覺盛宴,開幕已經有400場演出,暑假期間場場爆滿。歷史文化愛好者可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感受文物散發的文化自信,我們正在舉辦的“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一經亮相便成為頂流,讓博物館成為今年暑假北京最火爆的打卡地之一。
三大文化設施建成投用以來,有很多市民也給我們反饋意見和建議,提出在商業配套、出行、購物等方面的意見,在此,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和支援。
同時,我也向大家介紹一下目前我們正在建設約25萬平方米的地下共用空間,今年年底將陸續投入使用,目前停車場1700個停車位已經提供給大家,還有約14萬平方米的配套商業設施,也將在年底開業,包括美食餐廳、親子互動、商業購物、電影院等業態,相信這將給大家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環球主題公園自開園以來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迅速成為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去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輻射帶動環球商圈客流約1600萬人次。
為了豐富文旅産品供給,我們近期又將推出一些重點文旅項目。
下面我向大家重點介紹一下。
第一個重點介紹的,就是“灣裏”項目。“灣裏”項目總開發面積約50萬平方米,位於地鐵八通線與7號線的交匯處,計劃明年下半年開業。這裡有北京最大的奧特萊斯商業綜合體,也是全國首家藝術奧特萊斯,商業設計元素融入大量元宇宙概念,其中在一處中庭配置了高達30米的大型水幕裝置,相信會給購物者帶來滿滿的視覺衝擊感和藝術感染力,這裡還有商業小鎮,包含餐飲、社交、游樂、策展、科技體驗等,還有國家地理探索中心、小王子主題樂園等五個體驗中心。這裡的度假酒店配套了無邊泳池,在這裡可以直接欣賞到環球影城的煙花表演和燈光秀。“灣裏”將打造一個24小時不夜城。
第二個項目是頂點公園項目,這裡集合了小豬佩奇、芭比娃娃、托馬斯等國際頂級IP,特別是將建設全球首家小豬佩奇室內冰雪世界。目前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計劃在2026年暑假營業,相信一定會得到很多小朋友的青睞。
第三個項目是海昌海洋公園項目,這將是北京市自2000年以後新建的首座海洋公園,佈局了主題海洋館、主題酒店,將引入多樣化海洋生物、極地生物,包括海豚、白鯨、鯊魚、海獅、海象、企鵝等,將為大家提供一種集生態、娛樂、體驗、度假為一體的新型海洋度假生活方式。昨天,這個項目用地已經正式成交,將於今年年內啟動建設,這三個項目建成後,將為文旅區再帶來預計超900萬人次的游客。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魅力所在,我們副中心將不斷豐富我們的文旅場景,不斷提升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第四,副中心正在打造高品質的生態環境,着力提升綠色發展能級。綠色是副中心最鮮明的底色。
今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我們聚焦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産業三大關鍵領域,強化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目前已經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試點地區和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北京綠色交易所落戶副中心,並升級為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成功創建北京平原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全面啟動花園城市示範街區建設,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已經在慢慢變成現實。
第五,副中心緊扣高品質的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區域協同聯動。我們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通州區與北三縣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執委會掛牌成立、高效運作。京唐城際鐵路已通車運營,廠通路及跨潮白河大橋即將完工。北京城市副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運作。連續5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210余個,總體落地率已經達到89%。在全國率先實現政務服務跨域通辦,服務事項達到3600余項。
第六,副中心構建高品質的治理體系,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北京第一實驗學校等15所市級優質學校入駐,通過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方式,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今年9月進入先期運作階段,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人才培養基地項目,年內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預計在2026年建成。
副中心軌道交通里程在全市平原區是最高的,目前已經開通7條線路,軌道交通22號線預計在2025年建成通車,M101線一期工程也已經開工建設。
我們持續推進基層治理,以“基層治理年”建設為抓手,形成了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機制,建成投用全市首個“熱線+網格+接訴即辦”一體化平臺,構建了以黨建為引領的“副中心有我”社會動員體系,實現了基層工作人員和群眾的雙向奔赴,“黨建引領 多元有你”工作法,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十佳”案例。宜居性、便利性、安全性等民生調查指標逐年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下一步,通州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努力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正值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在這裡,衷心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也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女士的發佈。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人民日報記者:近年來城市副中心産業結構加快轉型,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能否跟我們介紹一下城市副中心在産業高品質發展方面的佈局以及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的成效?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個問題有請通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王永傑先生回答。
-
嘉賓
王永傑: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特別是對我們城市副中心産業高品質發展持續的關注。
在産業發展方面,我們已經明確了“四區三鎮三園”的産業發展空間。正如鄭皓區長剛才提到的,城市副中心正在着力打造“6+3”高精尖産業發展體系。
我展開解釋一下,六大産業就是以文化旅游區、大運河文化帶、張家灣、臺湖、宋莊三個特色小鎮為支撐的文化旅游業,以運河商務區為主要聚集地的現代金融業和商務服務業,以臺湖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張家灣設計小鎮、西集國家網路安全産業園為佈局的數字經濟,以臺馬協同區、漷縣醫藥健康産業集聚區為重點承載的先進製造業,以及以於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為支撐的現代種業這六大産業。同時,我們還在積極佈局未來資訊、未來健康及未來能源三大未來産業。“6+3”的産業體系構建起了城市副中心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和八柱。
在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們一方面強化功能承接,到目前為止,我們累計引入了央企二三級企業102家、市屬各級國企67家,首批6家市屬國企總部全部落地,其中,北投總部大廈已經正式落成投用、首旅集團總部大廈也已經全面進入裝修階段,華夏銀行、北建院、北咨公司新址正在加快建設。另外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第二批市屬國企總部搬遷,方案目前基本確定;
另一方面我們全力優化産業生態,正着力打造“綜合成本最低、審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務最好”的“三最”營商環境,我們在今年出臺了城市副中心産業高品質發展26條措施以及相關細則,形成所有政策,正在從多維度、全方位助力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當前,我們正在着手開展産業發展“三大工程”。
一是科創資源倍增工程。我們在向“三城一區”看齊,加強與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合作,落地一批重點實驗室,引進一批創新人才團隊,培育一批技術優勢突出的創新型企業。
二是“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建設工程。以自動駕駛、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領域作為重點,全面開放副中心場景資源,佈局一大批標桿示範場景,為新技術應用和企業發展提供廣闊舞臺。
三是“十百千”産業集群培育工程。圍繞“6+3”高精尖産業,不斷整合上下游、左右岸,梯度培育若干十億、百億、千億産值的産業集群,形成符合副中心定位的産業生態圈。
在一系列高效服務、助企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下,城市副中心對企業的吸引力日益增強,近幾年年均新設企業達到2萬餘家,累計落地金融及關連線構超46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100家,上市及掛牌企業達到36家,比2016年增長近一倍。
城市副中心經濟發展量質齊升、産業結構正在迭代升級。在這裡向記者朋友介紹幾個數字,2016-2023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2%,高於全市0.9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64.5%,比2016年提升6.5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發展成為第三大支柱産業,金融業增加值、稅收佔全區比重都超過1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體娛樂業增加值佔全區比重較2016年提升4.4個百分點。應當説,城市副中心實現了從“生機勃發”邁向“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的新階段,新質生産力賦能提質,經濟內生動力穩步增強。
這位記者朋友剛才提到了大運河,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我們一直在強化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制定了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這個規劃也是運河沿線最先發佈此類規劃的區縣城市,同時,我們也建立起“一河三城、一道多點”的整體保護格局,構築全方位的歷史文化傳承體系。
同時,我們圍繞大運河文旅商體融合發展,也做了相關的工作。
比如我們着力拓展大運河文化價值,深入挖掘獨具特色的漕運文化、古城文化、融合文化、創新文化,形成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大運河文化符號。今年2月,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文化旅游景區。
我們創新推出“運河有戲”演藝品牌,制定“副中心演藝20條”,打造大運河音樂節、開心麻花喜劇生活節等演藝標桿,謀劃推進沉浸式演出、大運河實景演出等精品旅游産品;我們還持續擦亮“通通來運動”體育品牌,精心組織運河騎游季、運河賽艇大師賽、龍舟賽、槳板賽、城市副中心馬拉松等系列活動,同時,最近我們還將新增一批觀光船和擺渡船,加強優質産品供給,精心設置運河水上觀光旅游線路;
我們依託大運河文化資源,堅持水上岸邊室內互通,將在大運河西岸東關大橋至玉帶河大橋段,新增一處集親水、潮玩、體育與文旅於一體的濱水時尚活力空間,在大運河東岸,對標國際一流濱水案例,打造多元融合的國際濱水空間示範段,推動大運河濱水岸線文旅商體融合發展。
同時我們還在緊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着力串聯三大文化設施、大運河5A級景區、環球度假區、三個特色小鎮等文旅資源,佈局建設更多文旅新場景,打造“環球影城×大運河”的國際消費體驗區,構建全域文旅商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描述的不僅是城市副中心的城市風貌,更是産業動力內核及城市發展活力的日新月異,在這裡,誠摯地邀請各位朋友,有時間能夠到我們城市副中心走一走、看一看,我們一同參與、見證副中心蓬勃發展的未來。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王永傑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香港商報記者:謝謝主持人,剛才也聽鄭區長介紹到,北京綠交所已經落戶運河商務區,請問綠色交易所將在通州區綠色發展和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過程中發揮哪些作用?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這個問題有請北京綠交所董事長王乃祥先生回答。
-
嘉賓
王乃祥:好,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非常感謝您對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的關注。
北京綠色交易所是生態環境部授權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運作和市委、市政府管理機構、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權試點交易平臺,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載體。
在的統一部署下,我們在2022年9月遷至運河商務區辦公。2024年2月7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其中提出要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為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城市副中心迅速將《實施方案》細化為141項重點任務,分別聚焦在建築、交通、産業三大關鍵領域,強化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在全市率先實現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入選全國首批智慧建設試點城市,三大文化設施、副中心交通樞紐等一批重大工程成為踐行綠色理念的生動實踐。
綠心森林公園入選自然資源部第四批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同時,副中心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應用,廣泛應用地源熱泵等技術,行政辦公區實現100%綠電供應。綠色已經逐漸成為副中心看得見、可體驗、有內涵的深厚底色。
近年來,北京綠色交易所立足服務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參與通州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從完善碳交易市場機制、建設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和探索金融産品創新等方面開展了很多有益嘗試。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我們開發建設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結算系統,研究編制了自願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今年1月,國務院宣佈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全國統一的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落戶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這將從産業聚集、技術和産品創新等方面為副中心發展創造巨大的市場機遇。
在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開發建設了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並依託該系統為通州區搭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組織開展項目入庫審核、評價、投融資對接等工作。截至目前,通州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已入庫項目達到158個,涵蓋可再生能源發電、低碳交通、降低工業過程排放、節能技改和綠色建築等領域,總投資金額約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
在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方面,我們依託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與北京銀行合作創新推出綠色貸款“碳e貸”産品和“碳惠融”服務。2023年6月,全國首筆“碳e貸”産品落地,用於支援城市副中心項目建設,待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500噸,這什麼意思?用一種通俗的語言來説,它就相當於大約850輛燃油車車輛停駛一年的減排量。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在政策範圍內推動綠色金融産品創新,探索依託碳普惠機制推動全民參與節能降碳,不斷強化綠色定價、綠色量化、綠色資金配置三大核心能力,發揮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的平臺作用,構建良好生態,吸引綠色低碳産業聚集城市副中心,為城市副中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加快實現。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王乃祥先生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我注意到樓門長周治國也來了,大家都採訪過您很多次,請您介紹一下“副中心有我”的故事?
-
嘉賓
周治國: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給我一個與大家分享的機會。我叫周治國,是來自通州區通運街道紫荊雅園社區251樓門的樓門長,2024年全國社區春晚小品《好人周治國》,講的就是我的故事。
樓門長雖然帶着一個“長”字,不是社區幹部,其實就是樓門的義務服務管家。我所在的樓門一共54戶,是小區當中住戶最多的樓門,曾經也是樓道雜物成堆,小廣告滿天飛,自行車、電動車隨處可見,居民怨言不斷。我通過挨家挨戶到府介紹自己,建立樓門微信群,使樓門微信群成為樓門“網上議事廳”,讓居民們相互熟悉起來;牽頭制定了樓門公約,設計樓門文化墻,營造良好的樓門氛圍,讓居民逐步參與進來;共同開展義務勞動,激發大家參與樓門自治意願,將居民逐步組織起來。經過幾年努力,形成了“樓門是我家 維護靠大家”的好風氣,往日的問題樓門,而今變成了樓道環境乾淨整潔、鄰里和諧的示範樓門。去年鄰居田阿姨家廚房跑水,我在微信群裏發出倡議,極短時間內,就有十多位鄰居趕到田阿姨家幫忙處理,不到一小時,就解決了這一燃眉之急,讓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了“熟人社會”的溫暖。
我和我的樓門的故事只是“副中心有我”基層實踐的一個縮影,更是通州區成千上萬個樓門長的一個寫照。我所在的通運街道形成了“鄰家鄰”基層品牌,即通過舉辦樓門長培訓學校,設立社區級“樓門長理事會”,組織開展樓門“微治理”,形成黨建引領樓門共同體,採取打造樓門共同空間、倡導樓門共同協商、講好樓門共同故事、開展樓門共同活動、醞釀樓門共同文化、培育樓門共同情感等方式,形成居民自治、共治、共用的良好風尚。
在通州區,除了“鄰家鄰”基層品牌,還有張家灣鎮“一核多元”、潞城鎮“文明銀行”、楊莊街道“紅楊先鋒”、玉橋街道“玉見騎士”等一系列基層治理品牌,是“副中心有我”社會動員體系的生動體現。是以“熱線+網格”為支撐,切實把老百姓參與共建共治共用的實踐,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共同智慧,持續地提升副中心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為了推動“副中心有我”深入人心,區委社會工作部還將廣泛徵集“副中心有我”的品牌LOGO和主題歌曲,重點挖掘先進典型和人物故事,精心製作《副中心有我》主題MV,通過系列活動和倡議,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基層治理,讓“副中心有我”不僅是一句行之有效的口號,更是老百姓心中公認的基層治理品牌。
今後,我將繼續發揮樓門長橋梁紐帶作用,與居民雙向奔赴,共同解決好身邊“點滴小事”,帶領更多居民參與到樓門自治中來,參與到“副中心有我”基層治理實踐中來。
在此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夠加入我們,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同心共築“大城善治”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樓門長周治國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發佈會,向大家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也請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注和報道我們的系列主題發佈會,如果有進一步採訪的需求可以和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