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本場是系列主題發佈會的第七場,主題是“全力突破科學城統領融合發展,更加奮發有為推動‘展翅騰飛看懷柔’”。
懷柔區是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生態涵養區,在首都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中肩負重要職責。近年來,懷柔區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全面推進懷柔科學城統領“生態涵養、科技創新、會議休閒、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懷柔科學城進入運作為主新階段,國際會都整體功能穩步提升,中國影都活力進一步釋放,生態環境品質指數連續9年保持全市前列。
為向大家更好的介紹懷柔區高品質發展工作成效,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
懷柔區委副書記、區長 梁爽先生
懷柔區委常委、副區長 丁明達先生
懷柔區政府副區長 孫樂女士
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委員、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區政府副區長(兼)蘭雄景先生
各位發佈人將向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懷柔區委副書記、區長梁爽先生向大家介紹懷柔區高品質發展總體情況。
-
嘉賓
梁爽: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下午好!
很高興參加市政府新聞辦組織的發佈會,與各位交流懷柔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首先,我代表懷柔區委、區政府和全區人民,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援懷柔發展的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年來,懷柔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首都發展,全面推進懷柔科學城統領“生態涵養、科技創新、會議休閒、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介紹懷柔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和階段性成效。
第一,全面落實區域功能定位,堅決扛起新時代首都發展賦予的職責使命。
懷柔是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生態涵養區,我們始終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把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作為全部要義來牢牢把握,加快構建以科學城為統領的“1+3”融合發展新格局。
全力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懷柔科學城進入以運作為主的新階段。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我們以“百年科學城、奮鬥每一天”的精神狀態,推動懷柔科學城建設實現新突破。懷柔科學城佈局落地了37個科學設施,集聚了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創新主體,已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最完善的地區。我們匠心打造科學家的“一生之城”,加速佈局住房、交通、教育、醫療、商業等功能,“遠看是花園,近看是家園”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在懷科研人員達2.3萬人,産出重大科技成果227項,形成了“聚人氣、聚科研氣”的良好態勢。
全力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雁棲湖國際會都影響力實現新提升。雁棲湖國際會都是“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可舉辦全流程主場外交活動的核心承載區”。我們主動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紮實推進擴容提升,圓滿完成APEC會議、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任務,成功舉辦G20能源部長會議、世界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2.25萬場,接待360余萬人次,雁棲湖國際會都已成為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重要功能設施。
全力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國影都涌現新活力。中國影都是國家級影視産業示範區,擁有亞洲最先進的數字製作系統,集聚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影集團、博納影業等影視核心資源,成功舉辦了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懷柔出品”影片連續三年佔全國票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我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構建“慢生活微旅游”消費場景,推出了電影嘉年華、雁棲湖音樂節、國潮文化節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歡迎廣大市民“來影都過周末”。
全面築牢首都北部生態屏障,着力打造“兩山”理論示範區。我們堅持生態立區不動搖,生態環境品質始終保持全市前列,PM2.5濃度連續5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生態健康綜合指數穩居全市前兩名,森林覆蓋率達到77.5%、排名全市第1,榮獲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我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成美麗鄉村243個,培育了懷柔板栗、西瓜李子等一批“小而精”的特色農産品,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近3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有一種生活叫懷柔”,懷柔的好山、好景和美食,讓熱愛生活的你住在自然裏,期待與您的相遇。
第二,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上積極作為。
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科學城科技創新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統籌謀劃全區産業發展。堅持空間規劃與産業佈局同步,形成了以科學城核心區為“一核”,北房、楊宋、廟城為“三區”,科學城産業轉化示範區為“一點”的産業空間格局,打造了金隅興發科技園、機械研究總院懷柔科創基地等一批特色産業園區。
系統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優先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懷柔科學城中心)掛牌運作,支援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近3年科技服務業收入年均增長18%。發展戰略性基礎産業,集聚儀器感測器企業325家,儀器裝備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打造生命科學和新能源新材料戰略性支柱産業生態,近3年産值年均分別增長11.5%和10.8%。科技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形成以賓士高端重卡等為引領的智慧智造汽車産業集群,建設北京都市工業生産製造基地。
着力打響“懷柔服務”品牌。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提升行動,全區政務事項100%實現“全程網辦”,國際人才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形成“足不出村辦政務”等懷柔經驗。用好“兩區”政策疊加優勢,全市首家外商投資培訓機構德勤書院落戶懷柔,國際影視攝製服務中心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出臺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指導意見等支援政策,成立科技成果轉化等産業基金,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全周期全流程服務。
第三,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我們始終把人民幸福安康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的,努力為群眾創造高品質有溫度的“懷柔生活”,“七有”“五性”監測評價連續4年全市第一。
堅決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在全市率先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建成全市首家農村老年配餐中心,提前完成普惠托位建設任務,讓“一老一小”在家門口享受更優質的服務。
持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引進了一零一中學、中關村一小等優質教育資源,配齊科技、法治和藝術副校長。深化區屬醫院與市級醫院託管合作,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舉辦長城馬拉松、“京韻滿鄉”文化旅游節等活動,群眾文體生活更加豐富。
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系統謀劃實施一批1-3年長期為民實事,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自2019年接訴即辦改革以來,解決率、滿意率分別提高了30個和16個百分點。
統籌發展和安全。創新構建應急工作體系,開展韌性城市示範區建設,近3年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年均下降9.9%,2023年群眾安全感指數排名全市第1。
下一步,懷柔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定不移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貢獻懷柔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謝謝各位!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梁爽先生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記者朋友們,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懷柔區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首都發展,堅定不移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請問,在規劃建設領域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京日報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懷柔區委常委、副區長丁明達先生來回答。
-
嘉賓
丁明達:感謝記者朋友對於懷柔城市規劃建設的關注。懷柔沿着首都城市戰略發展定位,不斷夯實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作用,“一城兩都”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第一,懷柔科學城已經進入以運作為主的新階段。“十三五”時期佈局的29個設施平臺土建工程全部竣工,年底均將進入科研狀態,“十四五”時期新佈局的8個科學設施年內將全部開工。起步區規劃實現率達到83%、基礎設施完成率達到91%、“四橫九縱”道路網全部通車、“三橫三縱”市政綜合管廊全部建成,“科學+城”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保障科研工作高效運作的同時,我們還努力為科學家打造“一生之城”。一是營造開放、包容、國際化的“懷柔生活”。今天也給記者朋友們帶了一張照片,這是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期間,在位於科學城起步區的活力客廳,我們聯合國家大劇院邀請國際知名鋼琴家陳薩,為中外科學家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鋼琴演奏會,呈現了一場“讓人沉醉、令人着迷”消夏音樂會,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的交融。在創新客廳的雅樂軒酒店,首次接待了200余位專家學者,住宿品質和服務水準得到來賓的高度讚譽,成為科學家們學術交流的新地標。二是提供便捷、高效的“懷柔服務”。北京市“長城友誼獎”獲得者,來自義大利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塞爾吉奧·切科蒂教授認為,雁棲國際社區的服務和設施都非常齊全,特別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這邊的服務效率。他説,這裡的生活很好很溫暖很幸福。目前,雁棲國際社區一期已有350余名科研人員入住,雁棲國際社區二期、城市客廳人才公寓也將於年底交付使用。公眾出行選擇更加多樣化,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了一張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火車票,是今年7月份國科大“萬人畢業季”期間,我們特意從西直門到懷柔為師生們發了兩趟專列,有1300多名師生乘坐專列來參加國科大在懷柔舉辦的畢業典禮。這個專列是“國科大1314號”(一生一世號),從國科大發往“家國天下”,應該説這場活動是我們與國科大共同打造,也凸顯了懷柔科學城在軌道交通上已經取得了更多更好的進展,為師生們提供了更好的服務。這場畢業典禮“服務有力、組織有序、懷柔有情”,為5000多名畢業生、7000多名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雁棲湖國際會都功能穩步提升。圍繞“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可舉辦全流程主場外交活動的核心承載區”功能定位,持續推動環湖21平方公里賓館酒店資源整合,已具備17間總統套房、近千間客房服務接待能力。同時豐富拓展服務場景,擦亮會都品牌“金名片”。一是打造度假休閒目的地。去年以來,雁柏山莊、棲湖飯店相繼開業,與雁棲酒店、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等聯袂,形成了高品質環湖酒店群。雁柏山莊定位博物館酒店,汲取《千里江山圖》靈感設計,將傳統酒店體驗延展至2.7萬平米園林之中,移步換景,讓“人在畫中游”不再只是一種比喻。棲湖飯店三面環湖、一面望山,“度假大使”精準服務家庭客群,讓帶有小朋友的家庭享受到獨一無二的周末度假時光,成為市民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二是科技文化優勢賦能會展産業發展。隨着科學城“聚人氣、聚科研氣”,大量的科學科技産業類會議在會都舉辦,連續承辦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國際綜合性科學中心研討會、世界心血管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北京國際電影節、長城馬拉松賽等賽事活動長期落戶,今年成功舉辦了第十六屆北京市市長國際企業顧問會議,來自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50余名顧問代表,在這裡見證了全球智慧與首都發展的“雙向奔赴”。國際會都的品牌影響力,為懷柔發展會議會展産業提供了新引擎。
第三,中國影都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中國影都街區層面控規已經穩定,聚焦首都影視産業高地和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引導高端要素聚集,為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北京電影學院、博納影視懷柔産業園等影視文化産業發展夯實空間保障。一是為電影人打造活力影都。電影學院集租房交付使用,京沈高鐵懷柔南站周邊接駁道路加速建設,北京電影學院已有2000余名師生在此學習生活。承載許多北影人青春記憶的“黃亭子”咖啡廳已經正式開門迎客,成為青年學子、文藝愛好者創作交流的“夢想碰撞地”。二是影視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國家文化遺産研究院科技創新中心即將落戶影都。中影二期項目加速推進,以《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IP為核心,打造“中國電影公園”。中國影都在文化、科技等元素加持下,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為在懷柔工作、生活、學習的人群提供高品質的城市服務。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丁明達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新京報記者:謝謝,大家好!中國(懷柔)影視産業示範區是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産業示範區,被稱為“中國影都”,請介紹一下中國影都産業發展情況。同時我們知道,懷柔還是科學城,請問,在“影視+科技”上懷柔有什麼先進的做法?對青年影視人才有哪些支援政策措施?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新京報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懷柔區副區長孫樂女士來回答。
-
嘉賓
孫樂:感謝您的提問。
中國(懷柔)影視産業示範區成立於2014年,規劃面積6.99平方公里,以中影基地、北京電影學院懷柔校區為核心,輻射懷柔新城楊宋組團07、08街區。目前,集聚了中影、博納等1000多家影視及相關文化企業,累計拍攝製作影視作品4000多部,註冊企業達1.2萬家,《滿江紅》《流浪地球2》《消失的她》《志願軍:雄兵出擊》等年度熱映影片均由懷柔影視企業領銜出品,是北京“中國電影高地”的重要承載地。同時,我們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電影節、永不落幕的音樂節、永不落幕的中國節”,吸引更多市民“來影都過周末”。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近年來,懷柔區加快推動科學城統領“1+3”融合發展,中國影都也在不斷探索影視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在“影視+科技”融合發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加現有産品科技含量。聚焦視聽傳媒、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等領域,強化與中影基地、北京電影學院等企業高校對接聯動。完成中影基地高格式電影母版製作實驗室升級改造,“中影CINITYLED電影屏放映系統”成為全球首款支援4K120幀高格式的影院LED電影屏産品。二是引領全國虛擬拍攝發展。國內全片使用LED虛擬拍攝技術的院線電影《安國夫人》完成拍攝。元火數字實驗室正式成立,實現數字技術與實景製作工業化生産,並完成國內第一部虛擬短劇《太古至尊》的拍攝。三是加強科學城與影都聯動發展。精心籌劃影都發展論壇、科學家走紅毯等活動,推動科技、文化、藝術等元素在懷柔交相輝映,實現科學與影視的“雙向奔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力學研究所等在懷院所科研人員在《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中擔任科學顧問,為科幻影視作品提供科技助力。
為支撐中國影都建設和發展,我們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希望更多影視方面的人才能夠來懷發展。對於青年影視人才,我們在2024年第四屆中國影都發展論壇上,發佈了“中國影都青年影人優享計劃”。該計劃主要針對影視院係學生、青年影視人才和青年影人劇組,從拍攝場景、服化道、影視器材、餐飲服務等多方面提供低於市場價的優惠與支援。該計劃發佈至今,參與申報的劇組有《空空》《套娃》《不二車主》等,參與計劃企業已增加至35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人才引進支援工作,為中國影都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孫樂女士,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年初,“有一種生活叫懷柔”在網路上走紅,引發網友熱議,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請孫樂女士來回答。
-
嘉賓
孫樂:感謝您的提問。
懷柔區作為首都功能重要承載地和生態涵養區,將文化旅游與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統籌考慮、同步推進,通過搭建多樣化場景,拉動高品質消費,逐步形成了“慢生活 微旅游”式全域旅游新格局,營造了“有一種生活叫懷柔”的全域旅游氛圍。
來懷柔,可以感受“一城兩都”建設的現代感,這裡有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的國際會都,有國家級影視産業示範區的中國影都。來懷柔,可以領略鬼斧神工的山水傑作,懷柔區擁有等級旅游景區17家,有雄關峻秀的慕田峪,也有碧波蕩漾的雁棲湖,有千年古剎紅螺寺,也有高峽平湖青龍峽。來懷柔,可以感受“京郊明珠”的魅力,懷柔是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也是“中國天然氧吧”,全區有各具特色的民宿1800余家、“村咖”100余家,是首都市民旅游首選目的地。來懷柔,在綠水青山間,呼吸清新空氣,聆聽蟲鳴鳥叫,享受優質服務,親身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懷柔”。
今年年初,我區召開了“有一種生活叫懷柔—來懷柔”系列活動發佈會,“懷柔生活”也被大家熟知。我們也順勢推出了四季精品旅游路線,並將全區的文旅資源縮略成“懷柔全域旅游數字地圖”。此外,我們以申報第二批北京市旅游度假區為契機,整合懷柔特色文旅資源,增加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帶動懷柔文旅産業不斷提質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山水懷柔”旅游金名片,吸引更多人來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懷柔”。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葉昶:好的,謝謝孫樂女士,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人民網記者:謝謝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撐,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地。請問,當前懷柔科學城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人民網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 蘭雄景先生來回答。
-
嘉賓
蘭雄景:感謝記者朋友對於懷柔科學城的關注。
懷柔科學城戰略定位是建設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自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得國家部委批復以來,經過七年的努力,在央地協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動下,我們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典型成效:
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基本形成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物質、空間、生命、地球系統、資訊與智慧五大科學方向,聚焦新材料、空間探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細分領域,佈局了37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已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之一。這37個設施平台中,“十三五”時期佈局的29個設施平臺土建工程全部竣工,三分之二進入科研狀態,年底均將進入科研狀態。大家關注的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全環貫通並進入聯調階段,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加快開展國家驗收。“十四五”時期新佈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擬裝置等8個科學設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二、基礎研究核心技術重大成果競相涌現
堅持邊運作、邊産出、邊轉化,累計産出“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等重大科技成果227項,其中,“冰表面原子結構和預融化機制”“聚合物多周期異質結熱電材料”等引領性原創成果今年相繼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懷柔科學城科研單位的13項成果摘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出束等4項世界級科研創新成果在2024中關村論壇集中發佈。
堅持原始創新助力高品質發展,今年以來,類腦智慧和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實現轉化。新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懷柔中心,重點打造國家顛覆性技術轉化平臺和懷柔原創性技術加速平臺,以顛覆性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成立中國技術交易所懷柔科學城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建成64萬平方米城市客廳,打造18平方公里高端儀器感測器産業示範區,構建與基礎研究相適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體系。
三、國際開放創新生態活力凸顯
科學設施開放共用態勢良好,截至目前已有10個平臺實現開放運作,對外開放機時近90萬小時。其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已開放運作3648小時,吸引百餘家國內外用戶開展380余項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産權的完整地球系統模式發佈,加速推動我國地球系統模式達到國際頂尖水準;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為一批國內外科研項目提供重要支撐,並取得了“自旋超固態及其巨大磁卡效應”等多項創新研究成果。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等第一批交叉研究平臺累計開放機時超過60萬小時。國際影響力競爭力逐步增強。今年,我們將舉辦近百場次國際學術活動,參與交流人員將達到3萬餘人。上個月落下帷幕的2024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吸引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名科學家參加,其中包括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眾多國際科學大獎得主,舉辦高水準學術報告500余場,吸引線上線下500余萬人參與,會議規模、參與人次以及影響力實現新提升,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基礎科學交流合作。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蘭雄景先生。
時間關係,今天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發佈會,為大家介紹懷柔區高品質發展成就。也請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注和報道北京市“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如果有採訪需求,大家也可以跟我們聯繫。
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