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本場是系列主題發佈會的第四場,主題是“北京市國資國企高品質發展成就”。
高品質的發展離不開高品質的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拿出專門篇幅作了集中部署,在多個章節作出具體安排,既有方向性指引,又有實踐性的要求,為國資國企進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北京國資國企作為首都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黨建引領、服務大局,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
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張金玲女士
首鋼集團黨委副書記、職工董事、新聞發言人 胡雄光先生
京能集團黨委副書記、職工董事、新聞發言人 孟文濤先生
北辰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新聞發言人 楊華森先生
他們將為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張金玲女士介紹北京國資國企高品質發展情況。
-
嘉賓
張金玲:感謝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們,下午好!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國資委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援北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聞媒體、社會各界表示衷心感謝!按照今天發佈會的主題,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北京國資國企高品質發展情況。
北京市國資委成立於2003年,作為直屬特設機構,代表市政府履行國有資産出資人職責。目前,市國資委監管的市管一級企業共45家、全級次企業8603家,企業職工總數100萬餘人。
新時代以來,北京國資國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在履行“三大責任”、落實重大任務、服務保障重大活動等方面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國有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成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具體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一、國有經濟運作品質顯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市管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均相比2012年底實現了翻番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增長1.6倍,利潤總額翻兩番,累計上繳稅費1.2萬億元、國有資本收益574.05億元。今年上半年,國有經濟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市管企業營收利潤同比實現雙增長,12項GDP支撐指標中9項跑贏全市大盤。從企業綜合實力上看,2023年底8家企業資産總額和營業收入雙超千億,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市屬國企每年承擔約全市40%的重點項目,參與建設的大興國際機場、“冰絲帶”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順利完工。
二、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立足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頂層設計、機制創新、資金保障、考核聯動,科技創新能力和水準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創新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制定大力發展高精尖産業若干措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實施研發費用全額視同利潤等所有支援政策,率先開展國有企業研發準備金試點。2013年至2023年底,市管實體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627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到266.2億元,同比增長18.4%,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4.05%。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加強:聚焦解決“卡脖子”技術,出臺了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實施方案,明確高端裝備製造等8個原創策源領域,推動首批14家企業成為科技領軍企業。全系統共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約5.68萬件。2家企業入選全球“燈塔工廠”。1名個人、2個集體榮獲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加快構建“政産學研金服用”創新生態圈,56家國企成立科協,與高校院所、民營科技企業、中央企業開展創新合作項目千余項,取得一批核心成果。擁有9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7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234家“專精特新”企業。出臺市國資委系統推進北京高水準人才高地建設實施方案,採用“雙聘”方式引入科研人才。老字號傳承發展提質升級:北京國企老字號品牌已達68個,其中中華老字號42個,北京老字號66個。打出一系列支援國企老字號守正創新的組合拳,打造“京企直賣”線上平臺,聚合國企老字號品牌,推陳出新、跨界聯動,創新發展。
三、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健全完善“1+N”政策體系,科學搭建新時代國企改革“四梁八柱”,推動國企改革擴量增質,全面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截至6月底,改革任務實現“時間過半、任務超半”。國有資本佈局進一步優化:不斷加大高精尖産業領域投資佈局,2023年,市屬國企高精尖産業收入超過7300億元,佔比達到33.9%,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部分老舊廠房更新改造形成的文創園區成為首都文化新地標。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健全:率先研究制定董事會授權管理指引,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有效提升經營效率。市場化經營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市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從根本上得到確立。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主體任務圓滿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改戶數佔比超70%,2013年以來新增30余家上市公司。1.5萬名經理層成員全部實現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2023年,市國資委在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整體評估考核中獲得“A”級等次。
四、國資監管效能不斷提升。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積極探索完善監管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國資監管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準。全市國資監管“一盤棋”加快構建:創新實現了涵蓋金融、文化在內的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監管規範化體系化建設不斷強化:修訂權責清單,制定授放權清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不斷深化。市管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實現全覆蓋,完善派出總會計師制度,推動總審計師制度全面落實落地。積極構建上下貫通、實時線上的數字化智慧化監管體系,出資人監管信息化平臺正式上線運作,“三重一大”、大額資金動態監測等實現了委企對接,將“三重一大”決策運作監管系統向二級企業延伸。重大風險防範機制進一步健全:建立健全覆蓋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的責任追究體系,強化違規經營責任追究。嚴控非主業投資,健全重點風險預警和專班化處置機制,實現重大經營風險可控在控。積極防範境外經營投資風險,研究制定加強境外國有資産監管推動境外企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着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助推國企高品質發展:“滾動推進、分批解決”,幫助國企收回2億余元歷史欠賬、減輕30多億經營成本,解決了職工困擾多年的民生問題。
五、服務保障國家和首都大局更加有力。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着力提高“四個服務”水準,高效完成國家和首都重大任務服務保障。重大任務勇擔當: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游行彩車、游行群眾服裝、廣場“紅飄帶”等,處處彰顯了北京國企的“匠心獨運”;慶祝建黨百年,北京國企圓滿完成廣場活動場地佈置、文藝演出場地綜合保障、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設計建造等300余項任務;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北京國企參與了北京市8個競賽場館、16個非競賽場館及31項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國企全力以赴轉産擴産口罩、負壓救護車等防疫物資,全力保障了市民生活必需品儲備供應和城市平穩運作。在“23·7”特大暴雨災害面前,市屬國企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調集物資設備搶通“生命線”、實現“四通一保”,24家市管企業承擔災後重建項目507個,總金額355億元。京津冀協同發展結碩果:“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累計完成各類項目1640余處,涉及面積1380余萬平方米。北京國企積極參與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助推藝術中心、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築精彩亮相,環球主題公園成為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標,17家市管企業在雄安新區投資項目近百個。民生保障善作為:市管企業在保障首都水、氣、熱、路、運、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擔了北京市幾乎全部的公共交通服務、70%的城市供水量、96%的污水處理量、95%的燃氣供應量、40%的供熱面積、60%的垃圾處理量以及全部的市管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的日常養護。此外,截至目前,在北京市對口幫扶的七省區累計建設産業項目524個,吸納受援地區就業總人數17.6萬。
六、國企黨建優勢充分彰顯。堅定不移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為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保證。以高度自覺落實好“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紮實開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深化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出臺在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黨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項及程式示範文本、黨支部參與重大問題決策工作指引、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推動黨組織作用發揮進一步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圍繞黨建融入生産經營,實施“創先爭優”“三亮三比三評”“強黨建 促改革”等專項行動,推廣“黨建+雙碳”、産業鏈黨建、黨建引領老字號創新、“四融入”工作法等亮點經驗,激發基層黨組織內生動力,助推企業改革發展。增強戰略協同,整合系統內外監督資源,率先出臺構建“六位一體”監督協同機制,制定深化巡視巡察、審計整改及成果運用一體化貫通措施。組織開展常規、專項和交叉巡察。嚴肅查處“四風”問題和反腐敗案件,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擦亮清廉國企底色。
各位記者朋友們,下一步,北京國資國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完成服務“四個中心”建設各項目標任務,以改革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北京篇章作出國資國企新的貢獻!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張金玲女士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新京報記者:各位領導好,我的問題想提給首鋼公司的胡書記,我想問一下首鋼公司作為傳統的製造企業是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謝謝!
-
嘉賓
胡雄光:好,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首鋼是始建於1919年,是傳統的鋼鐵製造業,也是我國鋼鐵工業的一個縮影,也是工業企業改革的一面旗幟。針對剛才記者朋友提的這個問題,首鋼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方面的做法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問路”,就是我們問路在何方,就是在探索新時代新征程發展新質生産力這個課題中,找準首鋼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鋼以改革創新“投石問路”,以科技創新“轉型突圍”。我們在過去這些年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學技術獎23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被授予“國家知識産權示範企業”“專利創新極強企業”等榮譽稱號。通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我們明確提出“推動技術創新成為首鋼第一競爭力,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深度融合、與商業模式創新深度融合,以技術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首鋼場景”,我們把它概括為“一引領兩融合”,作為我們首鋼下一步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性選擇和實施路徑。“十四五”前三年,首鋼取得建廠百年以來最好的經營業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都創出了歷史最好水準,我們集團定義的三大戰略産品——汽車板、鍍錫板、電工鋼等,在市場佔有率都是穩居國內前三,今年一季度我們也實現了“開門紅”,上半年也如期實現了“雙過半”。
第二個關鍵詞是“引路”,主要含義就是要堅持技術創新的“C位”部署,引領鋼鐵業鍛造核心競爭優勢。
首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做法是堅持科技創新、數字化賦能和綠色發展,在以下三個方面重點發力、培養我們的核心競爭能力。第一個方面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們來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有沒有這些産品和服務去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們要做好原創技術的策源地。這些年我們加大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方面的研發力度,努力去解決産業鏈、供應鏈上“卡脖子”“掉鏈子”的問題,比如首鋼研發了一些高溫的合金材料,應用於一些重大的工程和領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回顧2023年取得的成就的時候,提到了科技創新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中談到了航空發動機以及燃氣輪機,我們首鋼研發的高溫合金材料就助力了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臺樣機的成功總裝下線;同時我們也研發了0.01毫米的合金鋼絲,我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蠶絲鋼”,就跟我們蠶吐的絲一樣,0.01毫米直徑。這個材料是用於什麼呢,用於一些我們城市清潔能源的蓄能、新品硅片的熱處理,它作為一種材料,應該説這個材料也解決了國産燃燒器行業基礎材料的關鍵問題。這是第一方面的抓手。第二個方面是面向産業結構調整的新需求解決我們去解決我們的材料好不好的問題,打造細分市場的“金剛鑽”。國家現在七個新興戰略性産業所需要的新一代材料也為我們鋼鐵産品提供了新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我們也攻克了一批在極高強度,極耐腐蝕、極端溫度和極限規格的一些新材料,用於一些重點行業和領域。我們研發的極薄規格,也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蟬翼鋼”,就是跟蟬的翅膀一樣,這種鋼是一種鋼板,用手就可以撕開,極限厚度我們現在做到0.07毫米。黨的二十大的時候,我們把它做成了“長城頌”的明信片,北科大也用我們的“蟬翼鋼”作為錄取通知書的材料,這個材料我們已經應用於5G基站(設備),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中樞平衡器,這些高端電子産品領域。我們也研發了新能源汽車用的電工鋼,這個電工鋼我們開發出來後比較好地解決了低損耗、高轉速和高扭矩這個在行業內叫“不可能三角”的問題,目前國內每3台新能源汽車中間就有1台是用首鋼的電工鋼材料做成的鐵芯來作為驅動的一個核心部件,我們也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首鋼芯”。第三個方面是面向已經超越了我們現在鋼鐵産品大綱覆蓋領域的一些新需求,解決我們敢不敢去做的問題,積極去拓展産業發展新的空間。現在氫能源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但實際上在制氫、輸氫和儲氫方面對於這些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抗腐蝕性、強度、焊接性能等等,很多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從0到1,我們一點點做,在這個過程中間首鋼也成功開發輸氫管線鋼並實現批量生産,現在目前已經應用到國內首條摻氫高壓輸氣管道工程。
前面講到了我們“問路”“引路”,第三個關鍵詞是“闖路”,它的內涵就是要瞄準未來産業的新賽道,加速打造首都長安街西軸線上的重要城市功能區。大家知道,首鋼老廠區位於長安街的最西邊,老廠區因夏奧而搬遷,因冬奧而復興,在園區的建設過程中間,牢牢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落實産業規劃,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首都城市發展規劃,提出來要“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鋼高地、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首鋼支點”,這作為我們首鋼園區的戰略目標,着重打造好科幻、人工智慧、Web3.0、航空航太等産業,我們把它叫“1+3+X”現代産業體系,重點目標是推動一些高端的産業要素加速在首鋼園區的聚集。到目前為止,首鋼園區整體入園企業831家,註冊資本超過750億元,其中創新型科技企業達到了412家;國高新、“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等企業資質超過150項。可以説首鋼園成了網紅打卡地,首鋼園每天也在“科技上新”“面貌煥新”。産業的集聚也帶來了消費活力,從2020年5月首鋼園正式開園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活動700余場,入園游客流量累計突破2100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扣中國式現代化主題,把握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首鋼“一引領兩融合”落地見效,把“創新力”切實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生産力”,為首都現代化建設貢獻首鋼力量。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首鋼集團黨委副書記、職工董事、新聞發言人 胡雄光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人民日報中國城市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我的問題提給孟書記,京能集團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涌現出哪些好的成效?謝謝!
-
嘉賓
孟文濤:好,謝謝您的關注和提問。首先,我謹代表京能集團,向長期以來關注和支援首都能源事業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京能集團是一家以熱力、電力、煤炭為主業,集健康文旅、金融服務等多業態於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集團,作為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標桿企業,京能集團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打造“黨建+雙碳”品牌,以黨建引領推動國企改革。始終堅持立足首都、服務首都,切實肩負起為首都“傳遞光明、溫暖生活”的企業使命,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市國資委的決策部署,當好首都能源保障的主力軍。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談京能集團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着力優化産業佈局,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京能集團堅定立足於“三個京能”建設。近年來,我們確立了打造綠色京能、數字京能、創新京能的“三個京能”戰略目標。在“綠色京能”方面,我們主要是打通“綠電進京”這個通道,在河北、內蒙古等地建設了一大批百萬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項目。同時,我們在京內大力拓展光伏項目,特別是我們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提供綠色電力,助力北京冬奧首次實現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我們也是“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的主要實踐者。目前,我們的電力裝機超過了5000萬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近三年,京能集團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年均增速超過54%。在地方能源企業中,京能集團可再生能源裝機和佔比都走在了前列。在“數字京能”方面,我們實施了數字底座建設,“京能雲”投入運營。同時,建立了清潔能源智慧監管中心、熱力調度指揮中心、財務共用中心,打造了不動産經營管理系統,包括我們的智慧黨建、智慧工會等平臺,目前“數字京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在“創新京能”方面,成立區域黨建共同體,創新開展“鏈上黨建”,在智慧供熱、新型儲能、綠色建築、為老服務等産業上推動“黨建鏈”賦能“産業鏈”。建立了“1+1+N”科技創新體系,科技研發投入連續4年達到全國同行業優秀值(以上)水準。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9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近三年高新技術企業收入佔比超過40%。
二是着力激發企業活力,不斷完善新型市場化經營機制。我們最實的舉措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近年來,京能集團敢於啃“硬骨頭”,在三項制度改革方面下功夫,應該説一年比一年力度大。我們制定了集團(中層領導人員)能上能下辦法、任期制契約化等一系列改革制度,逐步推動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普遍推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包括全員績效考核等市場化用工制度。同時,我們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中推行了職業經理人制度,有效打破了“大鍋飯”的固有模式。在管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簽約、考核、兌現率達到100%,就是我們同企業同職級經理層成員之間,績效年薪檔差拉大超過1倍。另外我們有250余家企業開展了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
三是我們着力做強做優國有企業,不斷做精做強主業。我們最大的亮點是能源板塊企業實現上市公司全覆蓋。近年來,我們通過上市公司提高資産證券化水準,有序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我們收購了熊貓綠能,2022年收購了華通熱力,實現了上市公司主業全覆蓋,目前京能集團控股有清潔能源、京能電力、昊華能源、京能置業、京能國際、京能熱力6家上市公司,集團産業鏈韌性不斷地增強。另外,最直觀的就是我們的各項指標大幅攀升。2023年末集團資産規模、年營收利潤總額比2012年底分別增長了3.4倍、3.2倍、2.2倍,連續5年被北京市國資委評為A級企業。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我們生産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保持了穩中有進、提質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指標再創新高,圓滿完成了“雙過半”的任務目標,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為首都經濟回升向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京能集團生根於北京,也全力服務於北京。今後,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的領導下,錨定首都能源主力軍定位,不斷深化(國企)改革,大力激發企業活力。持續優化産業佈局,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爭做首都綠色能源供應鏈鏈長,為新時代首都高品質發展貢獻京能力量。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您的提問。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京能集團黨委副書記、職工董事、新聞發言人 孟文濤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青年報記者:謝謝,我的問題提給北辰集團的楊書記:作為以會展業為主業的市屬國有企業,北辰集團在服務保障“四個中心” 建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
嘉賓
楊華森:謝謝北京青年報這位記者朋友對北辰集團的關注和提問。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謹代表北辰集團,向長期以來關心北辰和支援首都會展事業發展的新聞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為唯一以會展業為主業的北京市屬國企,北辰集團始終堅持以服務國際交往為己任,致力於打造全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國際會展品牌企業,在服務保障好“四個中心”建設中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我們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也是突出了三個“高”字——高水準保障重大活動、高品質打造金字招牌、高標準建管精品場館。
第一個“高”字是高水準,高水準服務好、保障好國家主場外交和重要國際展會等重大活動。北辰集團成立於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前身是亞運村服務管理中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北京舉辦的外交活動日益增多,北辰集團主動擔當,積極將企業的發展融入首都發展,自持場館共承擔國家主場外交和國際會議展覽活動任務65場次,包括APEC領導人會議周、杭州G20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2008年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歷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服務任務,被譽為服務保障高端國務政務活動的“國家隊”。
同時,北辰集團發揮會展業全産業鏈的發展優勢,在主承辦和自主組會組展方面持續發力,目前主承辦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養蜂大會、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國際製冷展等30多個高端的國際展會。2012年以來,北辰集團自持場館服務保障了各類會議15788個、展覽764個。
第二個“高”字是高品質,我們高品質地塑造好、輸出好“北京服務”金字招牌。作為首都會展行業的龍頭企業,北辰集團在多年的服務保障工作中打磨歷練出了一支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服務保障隊伍,完善了各類服務和管理標準,參與編制了會議和展覽行業國家標準——《會議分類與術語》,自主形成了416項標準體系,涵蓋安全與應急、資訊、會議服務、展覽服務、餐飲服務等主要內容。在服務保障大國外交活動中,北辰集團始終保持着“空杯心態”,以“首善標準”的“北京服務”,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的美好形象,北辰集團的優質服務也引來全國各省各市會展場館伸來的戰略合作的“橄欖枝”。
截至目前,北辰集團自持的國家會議中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順義新國展二期、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長沙北辰國際會議中心等5個場館,受託運營管理着全國25個會展場館,自持和受託運營管理的場館總面積超680萬平方米,這也是國內運營會展場館數量最多、整體規模最大、承辦的會議檔次最高的國際會展龍頭企業。
第三個“高”字就是高標準,我們建設好、運營好會展重要硬體設施精品場館。由北辰集團投資建設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新國展二期,都將在2024年底完工,2025年投入運營,這兩個項目都是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硬體設施,將大大提升首都國際交往活動的承載能力。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也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的收官之作,“鯤鵬展翅”的造型,周正沉穩、舒展大氣,項目總建築面積約78萬平方米。2022年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圓滿完成了保障任務,它建成後將常態化地服務於重大國務政務活動和高端會議會展,並且將與國家會議中心一期共同組成總規模超過130萬平方米的世界級會展綜合體。這座“帶有綠色名片的新型智慧場館”,將為中國主場外交再添一座“國際交往會客廳”。
在首都機場國門區域內,新國展二期建築在陽光下格外璀璨奪目。場館東西兩側對稱排列,中間以絲帶形狀連廊相連接,美稱“紫金絲帶”,寓意着共建“一帶一路”,象徵着中國與世界開放包容,促進互聯互通。“紫金絲帶”建成後,將成為北京建築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性會展場館,可以舉辦國際大型會議展覽、國際峰會等重大高端國際會展活動,這又將為北京對外交流和國際交往再增添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會展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對經濟社會進步,都具有極強的拉動效應。北辰集團將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積極扛起首都會展這一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服務保障重大國務政務活動的核心優勢,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用心用情助力“兩區”“四平臺”的建設,全力以赴為“四個中心”建設,作出首都國資國企更大的北辰貢獻。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北辰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新聞發言人 楊華森先生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您好,我的問題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又作出了重大的部署,下一步市國資委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方面有哪些考慮,請您介紹一下?謝謝!
-
主持人
葉昶:這個問題我們有請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張金玲女士來回答。
-
嘉賓
張金玲:好,謝謝我們這位記者同志的提問。
應該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鮮明標定了國資國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節奏和工作的重點,為我們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實現改革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市國資委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和決心,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
一是堅持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立足政治引領、夯實基層基礎,健全國有企業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慎終如始抓好黨紀學習教育。持續深化“強黨建 促改革”專項行動,推動黨建、業務雙融雙促雙提升。壓緊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做實做細全面從嚴治黨動態抽查和日常監督,運用好市管企業監督協同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取得預期成效。
二是堅決落實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全力攻堅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錨定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的目標,聚焦卡點堵點,注重協同聯動,跑出國企改革加速度,確保明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順利收官。在此基礎上,系統謀劃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強化戰略協同,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
三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深化機制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人才關鍵要素、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健全有利於促進原始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激發人才活力的制度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援行業領軍和專精特新等重點企業深化改革形成突破性系列舉措,不斷以科技創新開闢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四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持續深入推進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加快破除發展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企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弘揚企業家精神,爭創更多産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謝謝!
-
主持人
葉昶:好,謝謝北京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 張金玲女士的回答。
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
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出席發佈會,為大家介紹北京國資國企高品質發展成就,請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注和報道北京市“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主題新聞會,大家如果有採訪需求可以跟我們聯繫。
本場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