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和首都之窗聯合推出的線上訪談欄目,我是主持人沈锎洋。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出行體驗,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綠色,讓城市更有活力。今天我們就要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全力以赴 高標準完成公路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的相關話題。您也可以通過首都之窗快手號和首都之窗抖音號觀看節目,並參與話題的討論。首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本期的嘉賓,他們分別是: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房山公路分局 副局長 王艷輝。您好,歡迎您!
-
嘉賓
王艷輝:您好,觀眾朋友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門頭溝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副科長 范虎彪。您好,歡迎您!
-
嘉賓
范虎彪: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
-
主持人
主持人: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門頭溝公路分局 工程管理科四級主任科員 鄭新赟。您好,歡迎您!
-
嘉賓
鄭新赟: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
-
主持人
主持人:歡迎三位的到來。我們都知道,其實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北京遭遇了一場特大暴雨,對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其實都有很大的一個影響,包括很多道路設施也受到一些損毀,可能很多觀眾朋友們和我一樣,非常關心目前我們這樣一個災後恢復重建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先請王局給我們介紹一下,房山區公路水毀恢復重建工作的一個總體情況吧?
-
嘉賓
王艷輝:好,“23·7”特大暴雨,房山區平均降雨量達到627毫米,持續降雨83個小時,暴雨導致道路積水、損毀非常得嚴重。為了應對降雨搶險救災工作,房山公路分局在市交通委和房山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立即投入搶險救災工作。雨聲就是哨聲,災情就是命令。洪峰過後,道路中斷,橋梁坍塌。路不通,其他都無從談起。“通路”成為“四通一保”的“關鍵點”,交通線成為搶險救援的“生命線”。7月31日,雨情稍緩,在市交通委與房山區委區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房山公路分局科學調度4家國企,還有3支武警及中部戰區部隊,以及山東、河南2支救援隊,共9支隊伍,協調聯動組建搶險救援的生力軍。
救援隊迅速調配搶險力量,每日投入大型機械1100余臺套、2300餘人,相繼克服洪水和地質次生災害頻發、通訊失聯、施工作業環境複雜等不利因素,經過晝夜連續奮戰,分別用兩天時間打通了108國道和四天時間打通了淶寶路兩條“主線生命通道”,伴隨着主線打通,搶險隊伍相繼鋪開,逐個打通了班陳路、軍紅路、賈金路、六石路等10條“支線通道”。8月7日完成縣級以上道路的全部打通。
搶通完成之後,我們在交通委的指揮下,立即轉入保通階段。所謂保通階段,搶通是咱們應急搶險隊伍可以走的,保通是保障咱們社會更廣泛的救援力量,包括一些普通的車輛、人員可以通行,事實上也提高了道路的標準。
在高品質保通階段,我們分局組織力量,認真分析研判形勢,理清保通工作思路。一是持續摸排點位,準確掌握災情災毀情況,為道路保通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二是夯實安全基礎,嚴密監測地質災害風險,對搶通階段應急措施進行提質升級,鞏固安全通行條件。因為當時降雨剛結束,山區裏面還有好多洪水,山裏面滲透的水流還沒有斷,要針對強搶通階段做的一些臨時工程進行加固、加寬等升級措施,鞏固安全出行條件。三是搶通後道路的養護,做好路側的清理恢復一些安全設施,尤其是臨水臨岩的安全保障設施和一些指示標誌。總體來説,就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狀態。
根據保通工作方案,分局克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等因素和要求,堅決貫徹市交通委保通任務,迅速調集力量,就地轉化,從搶險階段轉為保通階段,晝夜不停地開展道路的平整、加寬、清理,還有增加安全設施等作業。到8月19日,房山區受損的54條道路全部達到最低6.5米雙向通行條件的社會車輛通行標準。保通工作的高品質完成,為群眾出行提供了基本條件,為後續其他部門的搶險救災工作迅速展開提供了堅實的道路基礎,也贏得了屬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
這是保通階段,相當於到8月19日完成。
保通階段完成之後,生命通道打通的第一時間,我們分局就組織勘察設計、工程檢測等單位開展道路沿線的設計工作,與咱們搶通、保通的施工、監理人員一道,逐個點位進行現場測量、核實、確認,對道路水毀情況開展全面調查。在3天時間裏,勘察設計隊伍累計行程2400公里,先後調查1000多個點位。完成了318座橋梁的緊急安全評估工作,為災後恢復重建、設計和後續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各個單位的不懈努力下,連續奮戰,9月30日,房山區水毀恢復項目全部正式開工建設。開工後分局也組織各參建單位投入最大力量,全面推進所有項目全面開工,所有參建單位也是加班加點,開足馬力,做好恢復工程建設。高峰時期,每日投入6100餘人,機械1100余臺套。在重建過程中,由於點多面廣,還有道路運輸比較集中,因為咱們只有生命通道可以走,所以説施工單位、各參建單位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繼續要求採取必要的灑水降塵、錯峰施工、夜間施工等方式,克服工期緊、交通壓力大、施工現場安全環境差等困難,在施工與道路通行保障之間爭取最佳平衡點。因為咱們這個道路既作為咱們施工的運輸通道,也作為咱們當地百姓和其他行業搶險救災的一個生命通道,所以説交通壓力非常大,把握好施工和保通兩方面的平衡,也是咱們工程上的一個難點。
-
主持人
主持人:既要施工,也要盡可能減少對咱們群眾的一些影響。
-
嘉賓
王艷輝:對,因為咱們施工的點段,就是咱們道路受災的點段,咱們臨時加固之後,先保證其他救援力量和群眾的基本出行,然後再在路側同時進行恢復重建的施工,所以這一塊,從安全上來説、從保障通行的道路水準、從安全管理、從環保等各方面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這方面,我們要做好錯峰施工,一般我們是夜間施工,還有工人三班倒,相當於是搶工期吧,爭分奪秒,儘早地把這個道路給它恢復到災前水準。
其中108國道和淶寶路等一批主幹公路,作為房山區的重要生命通道,歷經了搶通、保通和恢復三個階段,在2024年元旦基本實現了無中斷點全線通車,就是咱們的主體路基工程已經恢復完畢。然後以公路為載體,為各行各業恢復重建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山區老百姓溫暖過冬、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也提供了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這是在2023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們保證災區群眾安全暢通一條生命通道,基本上在春節之前完成了這個建設任務。
2024年經過累計8個月的加緊施工後,房山公路分局積極做好道路搶險救災及道路恢復工作,在經歷搶通、保通和災後重建階段的不懈努力後,全區54條縣級以上水毀道路恢復工程已於5月底全面完工。
這主要是房山區道路水毀恢復工程幾個階段的相關內容。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剛才房山區王局給我們介紹了房山區恢復重建工作的情況。下面,也請給我們介紹一下門頭溝區恢復重建的情況。
-
嘉賓
范虎彪:好的,主持人。“23·7”基本上過去快一年了,但是去年百年一遇的洪水確實給門頭溝區公路造成很大的影響,受損非常嚴重。當時門頭溝區整體平均降雨量也達到538毫米,當時區內9個鄉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毀損害。按照我們後期的統計,全部28條縣級以上普通公路、總共里程469公里,鄉村公路179條、一共392公里都發生了嚴重的損害。比方説有路基沖毀,有山體崩塌,橋梁受損是各種情況,有一些公路斷路,造成了咱們沿線的百姓出行困難。
當時按照市交通委的統一部署,我們也是按照三個階段來推進。第一個階段就是搶通階段,主要任務就是打通生命通道,讓救援設備、人員力量能夠上去。第二個階段就是保通階段,主要為了恢復社會車輛的正常通行,保證基本的生産生活。第三個階段就是恢復重建階段,也就是我們把受損的一些縣道,或者是鄉村公路,通過一年左右時間恢復到災前的正常水準。大概是分了三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搶通階段,我們分局在武警部隊的配合下,當時組織了像安能建設集團、中國交建、中交養護、北京建工4支搶險力量,總共是2100多人、500多臺套機械設備,從兩個方向,就是從門頭溝區的西側和東側,從河北懷來,包括北部的昌平,多個方向來進行推進。通過爭分奪秒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到3日左右109主線已經搶通完成,到6日左右基本完成第一階段的搶通任務。
第二階段是進入保通階段,保通階段也就是進一步提高道路的通行條件,恢復社會車輛的正常通行狀態。我們分局做了幾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以安全為前提”,紮實推進公路橋隧安全狀態評估,為道路保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援;第二方面是“以調查為抓手”,穩步開展公路、橋梁現場勘察設計調查;第三方面是“以工程為主線”,排查公路的堵點,完善路基路面、標誌標識、安全防護,提升保通的安全水準;第四個方面是“以養護為基礎”,持續高品質做好日常養護工作。
這個階段銜接比較緊密以後,我們進入到恢復重建階段,恢復重建主要目標是恢復到災前的水準。總共28條縣級以上公路,總共涉及到段點是1082個,總共恢復重建里程將近150公里,路基填方將近100萬方。總體施工計劃,當時是從2023年9月30日,完工是今年5月下旬,5月17日全部完工,總共歷時了8個月。
也是按照兩個階段來推進,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把損壞較輕,對群眾生産生活影響比較大的13個項目,我們分局提出“加速設計施工,一次性恢復到位”,這13個項目是在2023年12月底全部完工。受損較為嚴重的,可能恢復起來的周期要相對長一些,這裡麵包括像重要的109國道、234國道、清千路,重要的一些道路,我們要求施工作業做到“標準統一、形象統一、資料統一、品質創優、安全可控”,這塊最終是在2024年5月底之前全部完工。
這是門頭溝的一個整體的情況。
-
主持人
主持人:我們其實也了解到,在這個恢復重建的過程當中,門頭溝區其實也做到了幾方面提升,都取得了哪些成效,也請給我們介紹介紹吧,鄭老師?
-
嘉賓
鄭新赟:好,總的來説,本次恢復重建的工程,我們通過對沿線路基擋墻的加固、橋梁主體結構的完善、沿線地質災害隱患治理,還有急彎處路基性能的加強,從四個方面實現了門頭溝區山區公路防災韌性的提升。具體來説:
第一方面路基方面,本次恢復重建修建路基下擋墻一共60萬方,我們通過路基擋墻由原來的漿砌片石升級成片石混凝土,同時也進一步加大了擋墻的埋深,能夠有效地降低洪水再次到來時候對路基沖刷的影響。
第二個方面橋梁這一塊,本次拆除新建的公路橋梁一共有10座,主要是通過加跨來增加咱們橋梁的過水斷面,由擴大基礎改為樁基礎,同時再結合山區橋梁漫水橋設計,也能夠保證洪水過後橋梁主體結構的完好。咱們以青白口橋為例,具體來説門頭溝區109國道大部分都是山區沿西線,109國道多次跨越永定河,部分橋梁建設的年限比較早,標準相對來説也比較低,在這次水毀災害中,橋梁災水病害也非常嚴重。原來的青白口橋始建於1964年,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簡支整體現澆板梁橋。橋梁長度是107米,寬度是8米,凈寬是7米。上部結構它採用的是12×8米的簡支空心板,下部結構採用的是重力式墩臺。這次災害原橋的擴大基礎被沖刷破壞,部分橋墩(柱)整體下沉,呈現V字形破壞。本次新建的青白口橋全長增加到127米,它的寬度增加到11米。上部結構採用4×30米預應力混凝土現澆箱梁,跨徑由8米增加到30米,這樣極大地提升了咱們橋梁的過水能力;同時橋梁基礎由原來的擴大基礎調整為嵌岩灌注樁基礎,最深的樁達到了18米,也增強了基礎行洪的穩定性。另外,青白口橋作為109國道施工的重要節點,它的建設也是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是青白口橋橫跨永定河,永定河的水量也比較大,施工導流和降水難度隨之也就比較大,我們修便道、導流、圍堰這些工作量也是相當大。施工期間,還面臨永定河春季補水這些不利的因素。第二個方面,就是項目工期相當緊張,同時還跨越冬季進行施工,我們也採取了一些保溫措施,這樣也加大我們的施工難度,同時對咱們施工品質控制要求也就更高。這個點位在高峰期的時候,投入了大概有110人左右,施工人員是加班加點,可以説是佔滿了空間、佔滿了時間,才保證青白口橋如期完成。第三個方面,青白口橋涉及到國防光纜、水務、電力,還有地方政府等多個部門,需要多方共同協作、多方配合,統籌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大。門頭溝區公路分局和各參建單位,克服各項困難,這個橋梁在2024年5月4日,實現了主體完工通車。
第三個大的方面就是地質災害的防護能力的提升。我們已經治理過的地質災害點位,採取了治理措施,在“23·7”極端強降雨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説咱們上防護網,它能攔截住崩塌的岩體,在一定程度上就減輕了咱們道路阻斷程度,為咱們搶通階段也爭取了寶貴時間。本次咱們又新增了上防護的面積大概是28萬平,主要採取了削坡、清除危岩、設置柔性攔擋等措施,能夠降低崩塌、落石等地質災害對公路的不利影響,也能進一步降低咱們日常養護過程當中道路阻斷的頻率,同時對於咱們生命通道保證它的暢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方面我想説的是在急彎處路基性能的提升。在109國道法城口以東河道的較窄處,我們為了增強急彎處道路的整體性能,進一步增大河道的行洪斷面,我們修建了60米長的結構化路基,這種以橋帶路的形式也能夠充分提升咱們道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
主持人
主持人:剛才我們了解到門頭溝區公路防災韌性實現了四個方面的提升,其實我們也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房山區的公路水毀恢復重建工作當中其實也是有很多的亮點,請王局來給我們繼續介紹介紹吧。
-
嘉賓
王艷輝:好,在整個應對災害和後續搶險救災工作中,房山區公路分局有這麼幾個方面的亮點。
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制度體系方面的亮點。面對歷史性強降雨,在前期預警階段,分局第一時間啟動了最高級別的防汛預案應對,全體人員停休到崗,成立由分局領導挂帥,以黨員幹部為骨幹的防汛搶險專班,下面設平原組和山區組、綜合組等8個專項工作組,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堅持24小時高強度滿負荷密集調度搶險救災工作。組建了360餘人的應急搶險常備隊伍,包括120余臺套機械設備,做好雨天全天后勤備勤。派出141名巡查人員對全區17下凹橋和62處地質災害點位進行巡查值守。根據降雨情況和水位肇始情況,指揮部統籌調度、科學研判,預防性拆除了千河口橋漫水橋的橋梁欄杆,保證了橋體的過水安全。因為這個橋也是處於一個山路的鴻溝,一個跨河橋是漫水橋,它這個欄杆如果面對大雨它會産生阻水的作用,我們是在發佈橙色預警到紅色預警轉變過程中,就採取了預防措施,就把這個橋梁的欄杆拆掉了,也是為了保證後期洪水下泄過程中,對這個橋梁和泄洪都有一個雙重的保護作用。
還有一個組織方面的亮點,是發揮黨組織的優勢、組織作用,還有黨員的先鋒作用,在搶險救災階段、搶通階段,在賈金路、軍紅路等施工現場,分局與咱們主要參與搶險救災的單位,比如説北京建工機施集團、北京城建公司分別成立了聯合黨支部,黨員帶頭,參與一線的搶險救災,連夜調集了900余名人員、300余套機械,以最快的速度搶通生命通道,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先後用時7天時間,全區691公里的生命通道全部搶通,為後續的通水、通電、通信、其他的救援恢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一點,咱們在後續恢復重建施工過程中發揚工匠精神,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強化品質、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各項管理,在計劃工期內保質保量,完成了整體恢復重建工作任務。這是在組織過程當中的一些亮點。
在設計階段也有一些特色,在本次水毀恢復工作中,房山公路分局統籌恢復重建與抗災韌性提升,在工程設計階段就考慮提升涉河交通基礎設施的抗洪防災能力。主要是幾個方面:
一是路基抗沖刷能力的提升。就是將原來道路的路基防護由漿砌片石擋阻墻提升為混凝土澆築擋阻墻,累計澆築(片石)混凝土117萬立方米,整體提升了路基防護設施,就是擋墻的抗沖刷和抗災能力。同時加大擋墻的埋深,抬高了臨河側路基的高程,全面提升路基的抗沖刷能力和道路防災水準。
二是針對橋梁(抗洪能力提升)。一是針對六渡橋、七渡橋等23座橋採取橋梁增加橋梁跨徑措施,增加河道的過水斷面,降低了洪水的衝擊力;二是創新橋梁結構和欄杆形式,提升防災韌性。我們組織幾家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創新型裝配式可拆卸欄杆體系,應用於全區31座重建和修復的橋梁,這個欄杆是什麼意思,就是這次洪災好多洪水水位已經淹沒了現有的橋梁,咱們橋梁原來的欄杆都是固定式的,這個欄杆在洪水漫過橋梁以後,它起到一個阻水的作用,比如説洪水來了之後,洪水的表面漂浮着一些樹木和一些雜物,這些東西遇到咱們的橋梁欄杆就被欄杆阻擋住了,反而降低了行洪的斷面。所以本次受災的好多橋梁欄杆已經被沖毀,跟這個因素有關,我們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就提前組織設計單位針對這個情況進行了研究,把橋梁的整體形式改為可裝配式,就是遇到剛才前面介紹的千河口橋一樣,下次再有洪水、有預警,我們可以提前將這個欄杆拆掉,減少橋梁的阻水面積,從根本上提升整體橋梁的抗災抗沖刷能力,這也算是一個技術上的創新。
-
主持人
主持人:也就是説,咱們不僅是恢復重建,其實也在恢復重建過程中增加了一些橋梁的,比如説抗洪或者泄洪的這些能力,以備以後遇到這樣相同的情況,可能有更好地一些應對措施。
-
嘉賓
王艷輝:對,所以從設計上、技術上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提升抗災抗洪的能力。
三是針對山區公路地質災害,對公路沿線山體採取了削坡、清除危岩、增加防護網,還有設置柔性欄擋等措施,累計清理浮石8981立方米,安裝防護網69000余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山區公路靠山一側的抗地質災害能力,有效保障道路通行的安全。
房山區交通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完成後,受災道路通行能力達到了災前水準,修復後道路的抗災能力和抗災韌性大幅提升,生命通道得到了進一步鞏固,服務沿線群眾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為做好今後防汛工作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從設計上。
施工中主要是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搶通、保通工作迅速完成,為山區群眾打通了生命通道,保證了基本的出行條件,快,就是我們響應速度快,搶通迅速;保通工作銜接的也非常地緊密,保障了沿線群眾和後續搶險救災的連續性,提供了堅實的道路基礎。第二是針對時間緊、任務重、面廣、交通壓力大等特點,做好施工組織工作,在品質、安全、進度,各方面都有保障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整體搶通、保通及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
主持人
主持人:您看剛才我們了解到,門頭溝區,包括房山區,在恢復重建工作當中的一些提升以及一些亮點,其實我們也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有非常多的難點,包括剛才就講到,比如説時間緊、任務重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又有哪些管理措施可以保障恢復保障工作的順利完成呢?請范科長來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
嘉賓
范虎彪:好的,就像剛才主持人説的,其實恢復重建工作困難非常多,就像剛才提到的,因為涉及到損毀的道路比較多,點段也非常多,像門頭溝區剛才説到1082個段點,28條縣級以上的公路,197條鄉村公路,所以説這個點段是非常多。
第二個地域廣,因為它的全部道路本身是服務我們日常的生産生活,也跨區域、各個鄉鎮都有,所以地域也特別廣。同時,按照咱們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要求,要求一年之內基本恢復,就是在一年之內要把恢復工作基本完成,保證道路的條件達到災前的狀態。這是一個整體的任務,所以説這個任務是非常得重。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整體情況,所以説困難非常多。
同時我們在時間緊、任務重,我們還要保證工程品質,恢復完成已經讓大家走的很放心、走的順心。
再一個,我們還要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一個是施工安全,還有過程中保證交通的正常通行安全。在時間緊的情況下,我們還面臨着冬季施工,相應的要上一些保障措施,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困難。
還有過程中因為涉及到各種交叉作業,比方説有電力施工,因為它也要恢復重建;包括周邊的河道,或者園林綠化,各種部門都在進行恢復重建工作,在場地當中相互協調交叉的情況非常多,協調配合的難度非常大,都在搶時間、都在搶節點。
所以我們總結了五個方面,我簡要説一下兩個方面,後面三個方面由我同事再介紹。
第一個方面,就是剛才説的時間,我們主要是通過健全管理體系,按照一年恢復的總體目標,盯緊這個“時間表”,確保按時完成任務。分局也是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領導的工作部署,積極組織,勇於擔當,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明確各級職責分工,層層(壓緊)壓實責任。按照我們的組織體系,我們建立了由市交通委建設處進行行業監督、交通執法總隊十六支隊進行品質安全監督,分局作為建設單位、作為行業區域管理部門牽頭,組織了6家監理單位、7家施工單位,同時聯合諮詢,包括勘察設計等各個參建單位,多方聯動這麼一個項目綜合管理體系。
同時實行日報和周簡報制度,定期組織(召開)工作例會,通過下發項目管理文件,制定獎懲措施,倒排工期計劃,把這個目標明確下來、分解下去,加快加緊過程中的協調,這樣推進整體進度的落實。
同時,我們按照什麼原則呢,就是完工一段我們就驗收一段、通車一段,儘快地恢復道路的正常通行狀態。所以説我們在9月底開工以後,一個月把城區內3個主幹路完成了;在12月底,我們把淺山區的累計13條道路全部完工;到第二年春天以後,今年一季度完成了80%;到5月份,不到8個月時間,提前實現28條道路全部完工。所有的人員可以説不分晝夜、不畏嚴寒,而且不辭辛苦,克服一切困難,保障了道路的儘快暢通。
第二個方面,我想説在過程中我們嚴把“品質關”,着力打造品質工程,全面提高工程品質水準,把這個工程打造成一個放心工程、品質工程、合格工程。所以這是壓實主體責任,強化過程中的品質監督。
恢復重建項目,我們剛才説28條路,但是分步分項的話,像分項工程我們達到了4000多個分項,工序比較多,點位也比較分散,不易管理,相當於這個難度相當大。我們分局,堅持“嚴標準、強規範、促落實”的原則,在開工的時候嚴格履行品質報監手續,在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品質體系進行一個工序驗收;同時我們把關鍵材料,像混凝土原材進行一個主要材料的管控。同時進行“樣板制”,就是所有項目中第一個打的擋墻要做出一個樣板來,後續的擋墻全部參照這個樣板來執行,這樣就叫 “首件驗收和樣板先行制”。
同時我們在一些特殊的工序上要進行一個試驗段,完成以後進行總結,這樣達到一個標準化的工藝,預防後期的品質通病。
同時,我們督促各個參建單位,比如説我們有代建,加強過程中的巡查、督查,監理加強旁站,加上巡視檢查,同時我們還有委託的試驗檢測單位,也就是第三方試驗檢測機構,加大檢測的頻次。
總體來説,採取各種措施,狠抓關鍵部位的工程品質,增強各個參建單位的(品質)意識。總體來説有效提升了公路設施的防災韌性。後面當然還有一些安全方面,由我同事來繼續介紹。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下面接着有請鄭老師繼續介紹一下。
-
嘉賓
鄭新赟:好,我來接着介紹,我們恢復重建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嚴格落實安全風險防控。恢復重建工程投入管理人員有280多人,勞務人員最多的時候能夠達到3500多人,300多臺機械設備,這麼多人員和機械同期施工的情況下,我們安全管理的壓力也是非常突出的。為了能夠保證項目安全穩步實施,門頭溝公路分局組織各家參建單位全面深入開展北京市安全生産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項目開工以來,我們督促7家施工企業完成了“企安安”註冊,並每天使用“企安安”進行檢查。針對交通導改、臨邊防護、臨電作業、動火作業和高空作業等幾個比較大的風險點,制定了專項安全監督方案。同時,我們聯合代建管理單位定期組織“安全品質周”專項檢查,不定期開展“四不兩直”抽查。我們在工程過程中發現的所有隱患都能夠及時進行整改閉環。
同時還在恢復重建工程當中開展“平安工地”建設工作,進一步規範我們施工現場和安全資料的標準化,進一步推動我們安全管理的程式化、現場防護的標準化、風險管控的科學化、隱患治理的常態化、應急救援的規範化,切實保障恢復重建工程安全有序穩步推進。
針對剛才提到的冬季施工這一塊,我們首先是搶抓施工的“黃金期”,全力來推進我們工程的總體進度。在推進進度的同時,我們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保證冬季施工的品質。北京冬季時間也比較長,門頭溝區又是山區,在11月中旬到3月中旬期間,可能4個月時間,在海拔比較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氣溫可能都在零下,我們總體工期有8個月時間,這樣看來我們可能有一半時間都屬於冬季施工。就像剛才説的,我們既要保障工程5月底總體完工的進度目標,還要保證在最冷的時候,可能零下十幾二十度混凝土的工程品質,所以我們就必須要採取一些科學合理的冬施措施。首先是我們對冬施方案進行進一步優化。主要是混凝土擋墻主要是採用綜合蓄熱法和保溫養生法。橋梁工程主要採用搭設暖棚的方式進行冬季施工,係梁墊層澆築完成後就立即搭設暖棚,係梁、橋臺和臺帽都在暖棚內進行施工。係梁、墩柱澆築結束後立即用塑膠薄膜進行包裹,同時再覆蓋上棉被以及草席進行保溫,然後再用套筒和蒸養的形式進行養護養生。為了保證混凝土強度達標,我們必須要保證施工過程當中和養生過程當中的溫度,室外氣溫和環境溫度必須要做到實時監測,混凝土的出罐溫度我們要求和規範它不得低於10度,入模溫度不能低於5度;混凝土養生期間在沒有達到受凍臨界強度之前,每隔4-6小時就要檢測一次,直至我們的混凝土達到受凍的臨界強度。同時我們也加強冬季施工期間的安全監管工作,來遏制和防止各類品質安全事故的發生。
另外,根據冬季施工的獨有特點,我們以“防火、防凍、防滑、防墜落、防坍塌”為重點,全面開展施工現場的隱患排查治理,重點盯控橋梁施工,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的冬施安全教育,進一步壓實咱們參建企業的企業主體責任,同時也安排咱們相關單位,包括我們做好值班值守,保證咱們道路的安全暢通。
在冬季施工期間,我們完成了下擋墻片石混凝土澆築11萬方,路基挖方22萬方左右,路基施工2.9萬平,路面攤鋪3.4萬平,防護網施工1萬平,橋梁樁基完成22根,墩柱14根,橋梁承臺8座,橋臺9座,還有蓋梁1座。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在冬季期間已經基本完成,我們各個參建單位人員克服了寒冷天氣的影響,為咱們整體工期的保障也做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另外,我們在交叉施工作業這一塊,門頭溝區各個部門的恢復重建工作和公路也都一樣,都在緊鑼密鼓地同步實施,尤其是我們在跟水務、河道,包括供水管線、污水管線、熱力管線、通訊管線、電力線桿,以及門頭溝區山區這邊部隊比較多,還涉及到一些軍纜的遷改等,各家單位都存在着多處交叉施工,工作面嚴重衝突,影響了咱們的工程進度。為了能夠保障我們工作的有序開展,門頭溝區分局積極協調,定期與各家單位進行溝通,同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深入進行探討、認真進行分析,大家合理劃分工作區域,安排交叉施工的先後次序。同時,我們還制定了工作面移交時限,在各方的配合下,各個部門相互理解、相互支援,我們保證各個施工工序繁而不亂、有序推進,同時也保障咱們工程的成品,就是修完路以後不出現二次損壞的情況,不返工、不浪費。各部門可以説是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齊心協力把門頭溝在受災狀態中儘快恢復,為咱們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的家園做出各個部門自己的努力。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我們知道現在其實已經進入7月份,北京也進入了主汛期,想請問一下今年咱們為防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請王局來為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工作吧。
-
嘉賓
王艷輝:經歷過去年“23·7”特大暴雨災害之後,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突出。我們分局也高度重視今年的防汛工作,充分總結“23·7”特大暴雨應對經驗,對2024年防汛預案進行了總體修訂,並開展了針對道路積水、山區公路地質災害、風倒樹等針對性的防汛應急演練。建立了“一辦五組”指揮體系。由分局局長任總指揮,“一辦”即綜合辦公室,“五組”包括公路巡查搶險組、隱患評估論證專家組、遠端巡查監控組、應急資訊管理組、防汛後勤保障組等五個部門。在發佈暴雨藍色及以上預警時,防汛指揮部、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按照“一辦五組”指揮體系立即採取相應措施,持續做好防汛保障各項工作。
同時,分局從汛前的設施維護、隱患點治理、防汛力量儲備、重點部位布控準備、加強與各部門聯動配合、宣傳引導、應急值守等多個方面統籌做好汛期準備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細準備工作,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防汛處置。
主要是包括這些內容。
-
主持人
主持人:除了防汛相關的一些準備工作以外,咱們門頭溝區未來還有哪些工作計劃呢?請范科長給我們介紹介紹。
-
嘉賓
范虎彪:好的,目前我們按照一年左右時間,恢復重建工作基本已經完成,告一段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是“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品質發展”這麼一個整體思路,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三年全面提升”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致力於提升道路通行條件的同時,同時提升道路的防護標準,也是吸取既有“23·7”的經驗,增強防洪抗災能力,進一步織密路網密度,推進安全韌性的道路水準,和人居環境改善有機結合,進一步打造“暢安舒美靜心”的公路環境。
目前,現在有一些公路建設項目都在穩步推進過程中,像包含108國道三期等9個項目已經列入了建設清單,像原來108三期我們已經完成了監理施工的招標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前期施工準備,計劃今年開工建設。
我把這幾條的簡要情況,也給大家通報一下:
像108國道三期是位於門頭溝區南部潭柘寺鎮,也是跨門頭溝區和房山區的一條國道,與現在二期相接,終點到房山區河北鎮,總長是9.82公里。門頭溝區段總共是3.7公里,這是一級公路,項目建成後,也將成為北京市西南方向一個重要的運輸幹線,可以説對本地的經濟發展、旅游、戰備都意義重大。
還有像軍紅路,是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呂家村,終點至房山區大安山村,也是一條跨區公路,全長20多公里,門頭溝區段是8.4公里,建成以後相當於打通了“三橫五縱”中的一縱,相當於連接108國道和109國道這個通道就打通了。同時作為京西旅游環線公路的一部分,也能促進深山區的發展。
還有一條跨區公路就是高芹路,這也是門頭溝區和昌平區跨區的一條公路,它是到昌平區流村鎮馬刨泉村,門頭溝區這邊是從雁翅鎮楊村開始,全長是6.2公里,設計規劃等級是二級公路,門頭溝區段是2.5公里,這段建成以後進一步提升道路的設施水準,完善山區的路網結構,提升區域的防災減災和交通聯絡的能力。
區域內就包括雙大路三期,這個主要是在齋堂鎮和雁翅鎮,從齋堂鎮沿河城村到雁翅鎮大村,連接國道234,全長16.9公里,也是門頭溝區公路“三橫五縱”規劃的北橫線,聯繫北部村鎮的一個重要通道。
還有呂北路,位於齋堂鎮呂家村,與軍紅路相接,這塊是二級公路,新建10.8公里,建成以後也成為“三橫五縱”中南橫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部地區村鎮之間的東西向的重要聯絡線,應急搶險環線中的重要一環。
潭柘寺鎮還有兩條公路,叫新潭王路和潭九路。新潭王路也是與目前的108二期的終點相接,然後把這個線況穿村段做一個新的潭王路,終點到南辛房村,總體不長,主要是建成以後把這條通道整體情況提升,提升了區域的防災減災和應急搶險能力。還有一條是潭九路,也在門頭溝區潭柘寺鎮,終點到龍泉鎮九龍路,九龍路目前是一個鄉村公路,全長是2公里,也設了一條將近2公里的隧道,建成以後可以説是打通了斷頭路,從潭王路到龍泉鎮就不用再繞到王平鎮,109這麼繞了,就可以通過潭九路直接達到龍泉鎮,這麼一個通道可以説也是為應急搶險建立了一個新的通道,提升門城地區、龍泉鎮、潭柘寺鎮、王平鎮之間的一個聯繫,也會提升市民的出行水準。
這是簡要介紹一下幾條路的情況,這幾條路目前都在穩步推進過程中,有最新的消息到時候再和觀眾朋友們分享。
總體來説,門頭溝區公路分局可以説是把握公路人的精神,持續努力,為門頭溝區美好的公路出行環境會一直不懈地努力。
-
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最後請王局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房山區關於高品質提升“兩橫三縱”方面又有哪些工作。
-
嘉賓
王艷輝:好,為了整體提升房山區的路網韌性和山區交通生命線的防災減災能力,針對房山區西部山區整體道路等級低的特點,充分發揮高等級公路抗災能力強的優勢,我們也正在構建山區“兩橫三縱”骨幹交通網路。兩橫(東西方向)啟動了108新線高速和淶寶路新線高速(京昆高速-G95)的建設,做好與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G95)的銜接,高等級道路對防災減災的能力。三縱(南北方向),是指108三期,從門頭溝區過來一直跟房山區的108相接,還有國道234、勝南路、軍紅路等6條道路,打造房山區西部山區1小時進出主通道。同時做好“兩橫三縱”主通道與現有鄉鎮公路的銜接,優化高速公路出入口設計,為鄉村振興提供整體的交通保障。這就是主要的咱們馬上要實施的“兩橫三縱”的一些工作,目前也在積極地推進,包括跟門頭溝區同時建設的108三期等項目已經完成了招投標工作,正在進行入場準備。我們也會積極推動房山公路網的建設,努力把咱們區域的路網結構和道路等級進一步提升,包括咱們的通行條件和全面防災減災的能力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和質的提升,為這方面而努力。
-
主持人
主持人:其實今天通過各位嘉賓的介紹,也讓我能深切地感覺到,其實在我們看不到的很多地方,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地付出,可以説爭分奪秒、全力以赴,為的就是早日恢復我們美麗的家園,同時也是為了給我們一個更加安全通暢的道路環境。所以在這兒,對在座的三位,包括所有我們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大家辛苦了!
好的,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了,感謝三位的到來,也感謝大家的收看。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