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佈會。醫藥健康産業是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方向,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為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行動計劃”工作情況,今天我們專門邀請我市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繼紅先生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李昂先生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屈浩鵬先生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杜鑫先生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潘鋒先生
下面,有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理會黨組書記、主任 張繼紅 先生,介紹“行動計劃”主要亮點舉措以及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工作方案相關情況。
-
嘉賓
張繼紅: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我們也稱之為第三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下面,我介紹一下前兩輪“行動計劃”實施的情況和本次出臺的第三輪“行動計劃”的亮點和相關措施。
一、前兩輪“行動計劃”實施情況
醫藥健康産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領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産業的發展,將其作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接續實施了2018-2020年、2021-2023年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兩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全面佈局支援産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23年北京醫藥健康産業營收達到了9761億元,為實現萬億級産業躍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去年是124.6億元,比2018年翻了兩番多。
六年來,涌現出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創辦的前沿技術企業,上市企業數量新增50家,超過前些年的總和,累計達到84家。創新成果不斷産出,獲批上市的創新醫療器械50個,AI三類醫療器械産品31個,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獲批上市的創新藥14個,居國內領先地位。總的來看,醫藥健康産業已成為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堅實力量。
六年來,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磨合,我市也形成了一套市區兩級緊密協同、各單位有力配合的工作打法,持續優化了醫藥健康産業的創新生態,具體來説:
一是建立並持續強化推動産業發展的統籌調度機制。在市級層面,建立了北京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聯席會辦公室設在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成員單位包括人才、經信、財政、規自、衛健、醫保、藥監等18家和産業密切相關的部門和相關的區政府,在聯席會的調度下,着力解決醫藥健康産業主體的難題和急迫需求。
二是有效完善了空間、人才、資金等産業要素。空間方面,産業供地從3年1000畝,提高到每年1000畝。近三年為産業累計調度工業用地3663畝,提供標準廠房129萬平方米。人才方面,在醫藥健康領域設立全市首個細分領域的人才專項政策,服務引進了一批全球頂尖人才,形成了引進緊缺人才的有效路徑。資金方面,實施“財政支援醫藥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研發、轉化、落地等方面加強為産業進行資金的配套。
三是做優平臺、孵化器、特色園等産業載體。建成了10萬升的抗體藥CMO平臺,佈局小分子藥CMO平臺,搭建了脂質奈米顆粒載體、病毒載體等細胞基因治療領域的技術平臺。推動飛鏢二期、巢生等高水準專業孵化器投入使用,形成中關村生命園、大興醫療器械園等7家高品質的特色園區。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市區密集出臺配套支援政策。圍繞提高臨床研究水準、促進醫院成果轉化,市衛健委專門制定支援舉措,推動高博國際研究型醫院建成並啟用。為提高研發物品的通關效率,市藥監局牽頭出臺“白名單”政策。為支援創新産品應用,市醫保局推動實施創新藥械不納入單病種(DRG)付費政策。海淀、大興、昌平和經開區分別出臺了支援産業發展的專項政策。同時我們也積極爭取到國家支援,推動人遺項目審批試點、國家器械北京服務站順利落地等等。
二、第三輪“行動計劃”的亮點和主要舉措
本輪“行動計劃”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全力將北京醫藥健康産業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産業集群。主要呈現四個亮點:一是突出創新與“三醫”聯動協同,強化“三醫”改革,促進創新優勢的發揮。二是做強做大藥、械基礎板塊,着力壯大産業規模。三是加強佈局新興領域,在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醫療、合成生物製造等新興賽道鑄造新優勢。四是注重精準施策,全流程服務,打通堵點裉節,持續做優産業生態。
“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三年的産業目標,到2026年,實現引領全球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5-8項,産業規模達到1.25萬億元,醫藥工業營收達到2400億元以上。結合發展目標,提出了34項重點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和重點區落實落細“行動計劃”,針對重點難點和裉節堵點,主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強化原始創新,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推動更多前沿技術成果産出,築牢北京創新優勢,重點做好“三個抓”:一抓重點團隊和機構。制定北京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重點團隊清單、機構清單,緊盯問題需求,全面服務創新研發和成果落地。依託首都醫科大學等具有優勢的創新主體,再佈局一批主體多元、機制靈活的新型體制機制的研發機構。二抓新興領域和新賽道。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腦機介面、合成生物製造、AI醫療等新興技術領域,加快佈局科技攻關項目,出臺細分領域支援政策,催生具有顛覆性、引領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三抓研究向應用的轉化。前期支援昌平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與朝陽醫院、天壇醫院、宣武醫院等優勢的臨床機構合作,探索了較好的協同科研模式,在這個基礎上,打造5-10個高水準的基礎與臨床結合的研究基地。同時,依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支援臨床醫生和科學家雙負責的模式開展聯合攻關,加快基礎到臨床的轉化速度。
二是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的協同,做大做強藥械板塊。
在臨床階段,重點提高臨床試驗效率,將流程由“串聯”向“並聯”轉換,推進立項審查、倫理審查、合同審查同步開展,將臨床試驗啟動的整體用時從目前的30周縮短到25周以內。在註冊階段,重點加速審評審批,加強創新品種研發進度跟蹤,依託國家醫療器械北京服務站和北京市藥械創新服務站,給予前置服務,將註冊審評審批由行政審批環節延伸至技術輔導與審評環節,幫助企業少走彎路。在採購階段,重點暢通入院的路徑,引導醫院每季度召開藥事會,支援企業參加國家醫保目錄談判,爭取讓更多的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推進國談藥“雙通道”試點,在3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鞏固。同時,持續服務已上市品種,支援上市後再評價研究,為拓展臨床應用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撐;支援創新藥械在全球註冊上市和銷售,提高北京創新成果在海外的影響力。
三是以數字化為切入點,打造交叉融合的特色優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醫藥健康産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北京擁有良好的人工智慧創新基礎,為了搶抓機遇,我們將加快醫療大模型落地應用,推動通用大模型開源,以單病種數據庫為切入,開展垂類大模型的訓練,先期推動面向藥物研發、醫療輔助、輔助診療、健康管理和中醫藥等五類場景的醫療大模型的開發和落地應用。搭建AI加速藥物研發、虛擬臨床試驗等研發輔助平臺,為診療新技術、新藥研發提供重要的支撐。支援腦機介面等醫工交叉創新産品研發。圍繞抑鬱症等疾病,推動創新企業開展數字療法産品的研發,推進建立數字療法産品註冊檢驗審評指導的規範,服務數字醫療産品的審評和審批。
四是打造優質産業生態,服務創新企業集群式發展。重點從加強企業服務,做強基金、平臺、人才要素等方面着力。圍繞初創企業、骨幹企業、領軍企業等不同的需求,市區協同,通過工作專班給予“一企一策”的精準服務。針對共性需求,及時配套支援舉措,加快總規模200億元的市醫藥健康産業投資基金的投資佈局,着力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引進培育高能級的新藥研發服務平臺,做強載體遞送、疾病模型動物等特色技術平臺;吸引更多國際領先的專業孵化器。進一步優化人才專項政策,提高人才引進的精準性和力度。辦好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生命科學國際論壇等品牌會議,推動創新主體在研發、製造、創投和臨床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五是着力強化保障機制,構建産業集群聯動發展的格局。持續優化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議機制,以項目化、任務化的方式,統籌推進“行動計劃”的落實。加強政策保障,推動“建立臨床急需進口藥械審批綠色通道”等先行先試政策加快落地,形成政策先發優勢。繼續加強醫藥工業用地的保障,三年規劃新增工業用地不少於3000畝,建設標準廠房300萬平米。做強海淀、大興、昌平、經開等産業主導區,支援城市副中心等具備優勢的區域加強産業佈局,構建“四核多點”的産業格局,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行動計劃”,力爭産出一批國際領先水準的原創藥,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實現倍增,加速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醫藥健康創新策源地和産業發展的高地,為北京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張繼紅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李昂先生 介紹北京市提升臨床水準促進醫藥産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
嘉賓
李昂: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市衛生健康委提高臨床研究水準,促進醫藥産業發展的具體舉措。
我委高度重視發揮高水準臨床研究的産業支撐作用,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在2023年12月11日,我委會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8個委辦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北京市臨床研究水準若干措施》及配套任務分工方案,部署8方面、32項工作措施,系統提升臨床研究水準,強化源頭創新和産業支撐能力。
在加強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方面。2014年本市啟動實施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支援醫務人員、科研人員以臨床問題和臨床需求為導向,開展高水準的臨床研究,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截至目前,首發衛生專項的成果已優化494項診斷方法、877項治療措施,制定或更新診療指南57部,申請專利600余項。
在提升臨床試驗服務能力水準方面。本市分三批建設30家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總床位達5500余張,確保了臨床試驗床位資源的有效供給。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統計,2023年度,北京市臨床試驗機構作為組長單位參加臨床試驗791次,佔全國總數的26.3%,較2019年提高了5.3個百分點,臨床試驗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未來三年,市衛生健康委將深入落實《行動計劃》,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水準。實施醫師科學家培養計劃,建設高水準臨床研究人才隊伍,開展卓越臨床研究,以國家醫學中心、研究型病房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組建床研究聯合體,強化臨床資源統籌協調,拓寬IIT研究籌資渠道,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源頭的創新能力。
二是進一步提升産業服務水準。優化臨床試驗機構啟動臨床試驗項目的流程,實現立項審查、倫理審查、合同審查同步開展,推進醫學倫理審查結果互認範圍擴大到全市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醫療機構並建立監測體系,提升互認效果,實施臨床試驗全流程監測,將監測結果與臨床機構後補助政策掛鉤。建立市臨床試驗資訊平臺,提升臨床試驗信息化支撐水準,力爭通過以上措施,將臨床試驗啟動用時壓縮至25周之內。
三是推動研究型醫院高水準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研究型醫院,支援其與京內醫療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吸引全球高水準臨床試驗和國內首創標誌性臨床研究項目,開展同步多中心臨床試驗;支援研究型醫院與創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打造創新藥械驗證與示範中心,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委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會同市相關部門,進一步改革體制機制,完善生態環境,弘揚創新文化,釋放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科技創新活力,增添科技創新動力,形成科技創新合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和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李昂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屈浩鵬先生 介紹註冊審批端支援醫藥健康産業相關情況。
-
嘉賓
屈浩鵬: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接下來,我向大家報告一下《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註冊審批端支援醫藥健康産業的相關情況。
一是在建立藥械審查聯動服務機制方面。近年來,市藥監局積極探索監管新政策、新舉措,全力支援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藥械創新。市藥監局會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研究制定“創新藥械全流程服務”相關政策,圍繞産品研發、臨床試驗、審評審批、市場應用等環節,加強創新産品的全流程服務,加快研發到應用進程。先後會同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北京市臨床研究水準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升藥械臨床試驗機構臨床研究品質和水準,支援研究型醫院建設。會同市醫保局等部門研究制定《北京市支援創新醫藥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鼓勵藥械創新打造新質生産力。積極組織我市創新企業就創新藥械研發上市落地的瓶頸問題、難點、堵點開展座談,研討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和産品落地的限速環節,為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二是在提高審評效率方面。市藥監局持續強化創新服務站建設,打造服務站“政企聯絡樞紐、溝通交流平臺、服務支援基地、培訓指導園地、宣傳展示窗口”等主要功能。積極整合國家和省級藥監部門的專業技術力量、科技部門的科技創新優勢、屬地政府的地緣特色,以及産業集聚“放大器”效應,為優質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與精準幫扶,加速創新藥械産品研發上市。積極推動“優化藥品補充申請”和“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改革”試點落地,推動提升藥品審評效率,助力加快我市創新藥品的註冊申報。通過“藥監政策進園區”宣講活動,深入園區、進入企業,解讀惠企政策、解決難點問題。針對第二類醫療器械,在現有行政審批改革措施的基礎之上,將“産品註冊審評審批提質增效措施”由行政審批環節延伸到技術審評環節,通過優化技術審評檢驗流程,壓縮技術審評檢驗用時,促進審批檢驗效率的整體提升。針對第三類醫療器械,充分發揮國家級創新服務站作用,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企業服務通道,開展精準服務和指導,助推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産品獲批上市。2024年以來,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註冊技術審評平均用時縮短至52個工作日,較法定時限(120日)提速57%,位居全國前列。
三是在推進藥品和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方面。近年來,市藥監局充分發揮“三醫聯動”優勢,持續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産學研醫”融合創新,結合“市藥監局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創新服務提質增效行動方案”,充分發揮行政許可、技術審評和監督管理的專業優勢,以重點項目制管理為抓手,為進入申報註冊階段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實施專人對接、跟蹤服務。依託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積極與細胞基因治療、醫用機器人等前沿頭部企業建立溝通交流渠道,加強指導服務。2023年,支援服務3個創新藥和14個創新醫療器械産品獲批上市、169個創新藥申請獲批臨床,創新産品數量、研發活力均處在全國前列。目前,納入項目制管理的藥品品種累計已達144個,醫療器械品種累計達到62個。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屈浩鵬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杜鑫先生 介紹採購端支援醫藥創新發展相關舉措。
-
嘉賓
杜鑫: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北京市醫療保障局支援醫藥創新發展相關政策舉措。
一是加強服務創新藥申報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及時了解本市創新醫藥企業産品情況,積極開展政策宣講和培訓,支援企業參加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工作,爭取讓更多創新藥品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通過服務,近幾年我市醫藥企業藥品談判成功率均超過90%。
二是建立創新藥品挂網綠色通道。目前,我市累計為43個創新藥品快速挂網,其中包括培莫沙肽注射液等29個國産藥品,還包括注射用維泊妥珠單抗等進口藥品。
三是對創新技術項目優先啟動統一定價論證程式,同步研究納入醫保支付。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受理周期從每半年縮短至每季度,應用創新醫療器械産生的新醫療技術、新醫療活動不受受理周期限制,可通過綠色通道隨時申報。
四是為保障患者治療需要,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雙通道”保障國談藥品供應,已在31家定點醫藥機構開展“雙通道”管理試點工作,近期,將新增北京安貞醫院等5家定點醫療機構進行試點,待新增試點醫藥機構運作穩定後,將在全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範圍內開展國談藥品“雙通道”落地工作。
五是不斷完善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機制,對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費用,不計入DRG病組支付標準,單獨支付,目前已初步形成除外範圍名單。
六是對國談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涉及的診療項目,不受醫療機構總額預算指標限制,2023年我市醫保基金單獨支付創新器械診療項目和國談藥品達30億元。
七是建立“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藥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指導保險公司完成藥品資訊收集分析,初步形成2024年特藥清單調整方案,將於近期對社會發佈。
八是落實醫藥集中採購。在藥品集中採購方面,京津冀第三批37個藥品帶量採購中選結果於5月底在本市落地執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方面,推進京津冀“3+N”聯盟心臟起搏器類、冠脈藥物球囊等五類醫用耗材續簽採購協議申報採購需求量填報工作和超聲刀類、吻合器類落地執行工作。
九是按程式將研究型醫院納入我市醫保定點範圍,支援創新醫藥臨床應用。目前,高博醫院已納入定點醫療機構,支援其與創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打造創新藥械驗證與示範中心,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我向大家就介紹這些內容,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杜鑫先生的介紹。
下面,有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潘鋒先生 介紹支援重點項目産業化落地方面的情況。
-
嘉賓
潘鋒: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出席今天下午的新聞發佈會。我謹代表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感謝大家,尤其是我們的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北京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援。
我局始終把“抓項目、促投資”作為提升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議機制,我們擴大空間供給、優化項目的落地開工手續,確保重大項目快速落地。自2018年聯席會議機制建立以後,我市醫藥健康産業的固定資産投資連續5年實現了正增長,近三年均超過了百億規模。2023年我們完成了固定資産投資達到124.6億元,是2018年的4.5倍。
今年以來昌平、未來美城産業的創新基地、曼德卡爾AI藥物研發生産建設項目都實現了拿地即開工,諾華制藥、阿斯利康、丹納赫等跨國龍頭企業的新項目也即將落地。同時,我們也高舉數字經濟的大旗,加快數字賦能産業發展,成功打造了3家智慧工廠、12家數字化車間,樹立了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標桿。我們也組織天壇、安貞等6家醫院開展了醫療健康數據流通的應用試點,以可用不可見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激活了數據的價值,多輪次組織外資醫藥企業就數據出境進行多次輔導,打通了合規的路徑。首家企業的兩類57個數據項實現了合規、合法的出境。
為了搶抓産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和戰略窗口期,我局將重大項目謀劃落地和投資促進作為未來三年的最主要工作。具體來講:
一是瞄準重點領域。針對生物藥、醫療器械等領域,以及合成生物、腦機介面等未來産業開展項目佈局,加快創新攻關和成果轉化,搶佔發展先機,形成規模化的發展能力。
二是強化項目的招商。下力氣聚集領軍企業,充分協同創新和臨床資源,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發揮研究型病房等平臺作用,進一步開放應用場景,吸引龍頭企業來京加大投資,支援在京企業引進領先的技術和品種,提升産業的能級。
三是抓好平臺佈局,聚焦産業創新,中試驗證、共用加工、檢驗檢測等共性需求,創建了一批産業創新中心、中試服務平臺、企業技術中心,培育了一批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小微型企業的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等服務載體。
四是深化産業協同。加快推進京津冀生命健康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的建設,強化整體規劃、政策協同、要素配合,依託三地共同繪製的産業鏈圖譜,深化上下游産業鏈的一體化推進,推動一批項目在京津冀範圍落地。
為了更好做好這些工作,我局會同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聯席會議機制,全力做好項目落地保障工作。具體來講:
一是持續擴大産業空間。今年新增3000畝以上的工業用地,推動建成1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新開工標準廠房達到180萬平方米,同時我們也在推動老舊廠房的更新利用,支援産業空間集聚和專業園區建設,為企業和項目的落地提供充分的空間保障。
二是持續加大資金支援。充分利用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和設備更新改造政策;豐富資本市場供給,發揮耐心資本逆周期、跨周期等調節作用;優化升級市級高精尖資金和中小資金實施指南政策(體系),突出達標即享,持續推進免申即享。
三是持續加強政策協同。進一步融通“研、産、用”政策,強化高精尖産業項目庫與創新品種目錄、重點企業名錄的聯動,深化“服務包”機制和市區兩級協調服務機制,通過融媒體、北京企服APP等途徑增強政策的觸達,形成對重大項目集中支援的合力,確保同時持續做好企業上市的輔導工作,營造登陸北交所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保障項目的快速有序推進和落地,力爭未來三年每年都形成投資百億以上的規模,有效地支撐我市(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
我就先向大家介紹到這裡,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潘鋒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新華社記者:想提問繼紅書記,當前以腦機介面為代表的原創技術正在嶄露頭角,請問下一步如何發揮北京的創新優勢支援腦機介面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和産業落地?謝謝!
-
嘉賓
張繼紅:好,感謝記者的提問。去年底的時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和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腦機介面作為生物智慧和機器智慧融合的關鍵性技術,是新質生産力的一個典型代表。
正像您剛才所講的,北京的腦機介面技術也是屢獲突破。近期,清華大學團隊和天壇醫院、宣武醫院開展合作,在脊髓完全性損傷的患者中率先開展了無線微創腦機介面的臨床試驗,實現了患者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準確率超過了90%。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自主研製的“北腦一號”和“北腦二號”産品近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下一步要重點發揮好北京的基礎研究、臨床、審批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從技術突破、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方面做好佈局和服務。
一是強化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神經信號的採集、解碼、控制和反饋等關鍵環節,推動醫療機構和高校院所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加速産出一批原創性的成果。
二是強化人才支撐。吸引聚集高層次技術人才和國際領先的團隊落地到北京,特別是要培育醫工交叉、醫研結合的複合型人才,為産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三是加速成果轉化進程。建立適合腦機介面系統的技術檢測服務平臺,發揮國家醫療器械創新北京服務站的作用,前瞻做好監管技術的研究。進一步補齊産業鏈的關鍵要素,加快産出一批服務國家科技戰略、解決臨床需求的産品。
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謝謝主持人。這個問題提給市衛健委,請問:在加速創新藥械入院應用方面的措施有哪些?謝謝您!
-
嘉賓
李昂:好,謝謝您的提問。關於加速創新醫藥産品入院這個情況,我們衛生健康委會同市裏相關部門開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動建立醫療機構藥事會的規範化流程,國談藥目錄公佈以後一個月內各家醫院必須要開藥事會,而且全年藥事會召開頻次不能少於4次。
二是加強學術交流活動,鼓勵臨床應用研究,要及時形成專家共識。
三是取消醫療機構藥品數量限制,也就是將國談藥使用情況納入本市公立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對需要開展績效考核的醫療機構,剔除國談藥、包括創新診療項目對每人平均藥品費用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等相關指標的影響。
四是推進《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産品目錄》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産品進醫院,實施創新藥械能夠“隨批隨進”。
我就講這些,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李昂先生的介紹,請繼續提問。
-
記者
記者:謝謝主持人。下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藥監局的屈浩鵬先生,後續關於藥品創新服務有什麼工作計劃?謝謝!
-
嘉賓
屈浩鵬:好,感謝您的提問。
市藥監局將持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強化科學監管,紮實落實《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藥品安全及高品質發展規劃》服務支撐高品質發展相關要求,服務創新藥品的研發及註冊申報,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
一是繼續建立健全創新服務站運作管理制度體系,完善服務站工作機制建設,推動創新服務站成為政企聯絡站點、溝通交流平臺、政策輸出陣地、服務指導策源地和宣傳展示基地。
二是全力支援企業加強新靶點、新機制、新類型創新藥的研發佈局,特別是在腫瘤免疫治療、CAR-T細胞治療、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領域,助力臨床急需藥品的研發和産業化進程。通過與企業及生物醫藥産業園區主動對接、走訪座談等方式,加強政策宣貫解讀,了解培訓需求,針對性組織開展專題培訓,進一步強化對創新藥研發、申報單位的法規和業務培訓。
三是加強與國家藥品審評審批部門(六大中心)的交流合作,結合北京市醫藥産業發展、科研和監管需求,高效服務北京“兩區”建設、生物醫藥全産業開放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協調、爭取國家藥品審評檢查部門加強對北京地區創新藥研發、申報單位的業務培訓指導,加速創新成果的落地轉化。
最後,再次感謝您對藥品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援。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好,謝謝北京市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屈浩鵬先生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謝謝,我想請問一下醫保局杜鑫局長,北京市近期出臺了支援醫藥創新高品質發展的32條,裏面提到了很多醫保相關的支援政策,想問一下:針對CHS-DRG新藥新技術除外工作的支援政策,現在的工作流程和進展是什麼樣的?謝謝!
-
嘉賓
杜鑫:感謝您的提問。
為了穩妥推進我市CHS-DRG付費工作,在發揮CHS-DRG這種支付方式引導規範醫療行為作用的同時,尊重臨床技術不斷進步的學科特點,我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於印發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按照這個文件的要求,藥品及耗材由企業進行申報、診療項目由醫療機構進行申報。申報範圍包括三年內新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增加功能主治或適應症的藥品、新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因我市價格調整新增的可另行收費的醫療器械,以及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我們先對申報産品進行形式審查,再組織臨床專家論證,同時通過數據驗證其對DRG支付標準的影響。結合專家論證和數據驗證的結果,最終確定DRG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的範圍,根據使用情況統一據實結算,有效期三年。目前已初步形成首批除外範圍名單,下一步將向社會發佈。
我回答的就這麼多。謝謝!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北京市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鑫先生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鳳凰衛視記者:謝謝主持人。醫療器械産業是醫藥健康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北京市經信局在促進醫療器械提質增效方面將開展哪些工作?謝謝!
-
嘉賓
潘鋒:謝謝你的提問。
北京市醫療器械産業呈現的特點是“創新快、産品優、賽道新”的特點。我市現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超過了1000家,規模以上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49家,去年我們實現的産值是352億元,同比增長15.4%。我們已經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97家,其中小巨人企業57家。去年新獲得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的證號11個,累計獲批63個,數量在全國位居第一。
具體我們大概做了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立足科創中心攻關“卡脖子”事項,我們通過揭榜挂帥助力航太長征國産化ECMO註冊並且成功上市,産業築基圍繞着醫療機器人領域開展了像光學定位等關鍵一些部件的攻關組織;
二是聚焦前沿技術佈局開發創新新的品種,把握産業數字化方向,推動數字技術賦能醫療器械行業,獲批人工智慧三類醫療器械證33個、手術機器人註冊證24個,數量都在全國位居第一;
三是圍繞産業鏈效能提升來強化各個環節的佈局,支援大興區成功創建醫療器械産業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佈局建設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推動醫療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持續擴大CDMO服務能力,全市備案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和動物實驗企業機構(數量)全國第一。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工作:
一是強化醫工協同。鼓勵醫療機構、生産企業協同創新。
二是完善産業鏈建設。梳理亟需發展的關鍵産品,明確龍頭企業,針對元器件、特殊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通過揭榜挂帥等方式來組織專項攻關。同時也深化京津冀協同,推動上游電子和機械製造、醫用材料等零部件的落地。
三是加速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器械産業創新的應用,強化醫療數據流動和賦能。提升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打造一批智慧化製造標桿工廠。
四是推進示範應用。突破創新醫療器械進醫院“最後一公里”,發揮《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産品目錄》和首臺(套)的指導作用,建立醫用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培訓中心,加快創新醫療器械的推廣使用。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
-
主持人
主持人:謝謝北京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鋒先生的回答。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發佈人向大家介紹“行動計劃”的整體情況,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本場發佈會的採訪、報道。如果有進一步的採訪需求,各位記者朋友也可以跟我們聯繫。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