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本場發佈會也是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2020年的首場發佈會,歡迎大家的到來。
近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正式印發了《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了幫助各位記者朋友更好了解《行動計劃》的相關內容,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有關的領導和專家,向大家發佈政策並解讀相關的資訊。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紹堅先生;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先生;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管理中心規劃發展處處長劉和華先生。
下面,首先有請劉紹堅主任介紹有關情況,有請。
-
嘉賓
劉紹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2019年12月9日,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正式印發了《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京文領發〔2019〕1號,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政策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內容。
一、起草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強調要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品質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新時期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主要着力點。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自2006年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文化産業以來,始終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持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多年來文化産業增加值佔比和增速保持全國領先,有力助推了全市經濟轉型升級。2019年,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市文化産業仍然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1-11月規模以上法人單位實現收入11146.2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文化核心領域實現收入9921.4億元,同比增長達10.1%。文化産業作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增強全市人民獲得感的幸福産業,已成為助推北京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進程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進入新時代,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要求,大力推進文化産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端化、融合化、集約化、國際化發展。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京發〔2018〕14號,以下簡稱《意見》),確立了由“兩大主攻方向、九大重點領域環節”構成的文化産業高精尖內容體系,並提出九大産業促進行動。為抓好《意見》落實,進一步推動我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將編制《三年行動計劃》列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11月25日,政策文本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給予高度評價。12月9日,《三年行動計劃》作為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2019年的1號文件正式印發。
二、主要內容
《三年行動計劃》全篇分為引言、重點任務、保障機制、重點項目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含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等內容。提出立足首都“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圍繞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和首都高品質發展新要求,聚焦內容創作生産、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融合發展等前沿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與消費模式。在目標方面,通過三年努力,着力實現創作生産精品化、文化創意品牌化、新興業態多元化、市場體系現代化,初步形成首都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體系,到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産業實現收入突破1.5萬億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助力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工作任務。
一是聚焦高品質文化供給,着力強化首都文化價值引領。把精品內容創作生産作為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健全生産、轉化、傳播全鏈條,推出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凸顯首都文化價值的精品力作。根據國家電影局日前發佈的數據,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642.7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國産電影總票房411.8億元,同比增長8.7%,市場佔比達到64.1%。年度票房前十名電影中,國産電影穩佔八席,總票房達到226.21萬元,覆蓋了動畫片、科幻片、公路片、青春片,以及國慶獻禮等多種題材和類型,其中很多的電影,都是由北京的公司投資、製作、發行的。所以,足見高品質的內容生産已成為引領産業發展方向的核心競爭力。
圍繞“聚焦高品質文化供給,着力強化首都文化價值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共提出了4項重點工作,分別是推動精品內容創作生産,提升知識産權轉化品質,暢通文化傳播渠道,打造國際一流的融媒體中心。
其中,推動精品內容創作生産,部署了抓好重點題材項目創作,鼓勵音樂、影視、網路文藝等作品創作生産,打造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等方面重點任務;提升知識産權轉化品質,部署了實施知識産權融合運營示範工程,打造以IP運營為核心的文化景區和特色小鎮,推進北京文化産權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建設發展,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和公共文化事業單位利用IP資源實現價值轉化等方面重點任務;暢通文化傳播渠道,部署了構建完善文化內容傳播體系,推進演藝之都、影視之都建設,完善實體書店佈局,培育發展網路視聽、移動閱讀、線上教育、網路文學、數字出版、知識服務、電子商務等新興網路平臺,加大影視譯製基地建設,推進文化企業海外佈局等方面重點任務;打造國際一流的融媒體中心,部署了實施媒體深度融合示範工程,打造“1+4+17+N”新型主流媒體格局,推動市區兩級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等方面重點任務。
二是加強創意設計服務支撐,着力提升文化産業發展品質。強化創意設計服務對文化産業各領域的滲透和支撐作用,促進産業品質和價值提升,推動首都城市有機更新與轉型升級。有4項重點工作,分別是強化創意設計服務的滲透和支撐能力,推動文博創意産品創新性發展,加強動漫游戲的中國創意表達,推動城市更新與文化功能有機融合。大家都知道,創意設計當前以其高知識性和高附加值的特點,一方面實現着自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其他行業領域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2019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創意設計服務業實現收入2490.9億元,已成為九大行業中僅次於新聞資訊服務的第二大支柱。其中,強化創意設計服務的滲透和支撐能力,部署了推進“設計之都”建設,培育領軍設計機構、高端設計人才、專業化設計園區,開展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認定,支援創意設計類眾創眾包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重點任務。目前,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建設“設計之都”的相關行動計劃,引領創意設計服務業實現新的騰飛。
推動文博創意産品創新性發展,部署了加大文化創意産品開發力度,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復興等方面重點任務;加強動漫游戲的中國創意表達,部署了推動網路游戲創新發展,支援原創動漫游戲産品開發,推動電競産業蓬勃發展等方面重點任務;推動城市更新與文化功能有機融合,部署了着力提升首都城市空間文化品質,有效盤活老舊廠N房資源等方面重點任務。媒體朋友可能都知道,市政府辦公廳於2017年底印發了《關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前不久,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指導意見》基礎上研究出臺了《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項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重點解決了項目改造如何走流程、怎麼辦手續的實操問題,在全國率先給出了系統解決方案,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根據前期調查,截至2019年9月,全市各區共梳理出老舊廠房資源774處,總佔地面積約3227萬平方米。《管理辦法》的出臺,將幫助越來越多記錄着新中國首都發展歷程的工業遺産成功轉型為文化空間,成為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力量。這一點,前不久我們搞了培訓,相關的媒體作了大量的報道,今天《人民日報》也發了文章給予高度肯定,這方面也謝謝各位媒體記者做了很多的工作。
三是推動文化與相關領域融合,着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旅游、體育等産業資源優勢,加快推動文化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有4項重點工作,分別是強化科技對文化的支撐作用,加快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推進文化與體育互融互促,推動文化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
強化科技對文化的支撐作用,將依託北京良好的創新生態,重點推進開展文化科技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認定,加快發展文化科技領域高端裝備製造等方面重點任務。當前,北京平均每天增加科技型企業大概200多家,創業投資額位居全國第一;獨角獸企業佔全國近一半;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2.5萬家。
加快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將重點着眼提升旅游文化品質和強化旅游對文化的傳播功能。推進文化與體育互融互促,將以籌辦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重點推進滑雪、滑冰等冬季項目與文化表演融合互動,開展5G+8K超高清體育賽事轉播創新試驗研究,着力提升品牌賽事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快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區建設。推動文化與其他産業融合發展,部署了實施“文化商圈”計劃,建設時尚之都,打造文化休閒娛樂精品項目,發展文化與健康、養老、養生、醫療等多業態融合的康養産業,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高品質發展等方面重點任務。
四是健全完善文化市場體系,着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有效激發文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促進金融、空間、人才等各類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全面提升首都文化産業發展品質和效率。有6項重點工作,分別是創新文化投資模式,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加強空間載體建設,大力促進文化消費,強化人才智庫支撐,做優市場服務環境。
其中,創新文化投資模式,部署了持續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鼓勵文化金融機制創新,優化財政資金支援模式等方面重點任務。為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困局,北京市綜合運用銀企合作、建立平臺、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培育上市、設立基金等多種手段,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文化産業投融資服務體系。為增強財政資金杠桿撬動作用,2017年起推出“投貸獎”聯動政策,通過“政策+市場化平臺+服務+生態圈”的模式,在大幅提升文化企業融資成功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截至2019年底,“投貸獎”累計支援項目2009個,支援金額12.1億元,拉動投資1071.8億元,放大倍數達88.4倍。上周,我們正式對外發佈了房租通的公告,對小微初創的文化企業提供房租支援。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推進打造“文創板”,推動創辦文創銀行,設立北京文化發展基金,進一步優化完善北京文化金融服務體系。
圍繞壯大文化市場主體,下一步將重點在培育壯大骨幹文化企業,支援中小微文化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發力。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實有企業中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共有32.8萬戶,日均新登記119.3戶,重點文化産業門類市場主體發展活躍。
加強空間載體建設,部署了開展市級文化産業園區和示範園區認定,支援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産業空間載體建設,推動我市文化産業園區品牌向京津冀地區輸出等方面重點任務。大力促進文化消費,部署了完善消費激勵引導機制,提升品牌活動發展品質等方面重點任務。2019年1-9月,全市文化和娛樂類服務消費規模達1350.7億元,同比增長7.4%,在全市服務消費中佔比12.3%,對總消費的貢獻率達到9.1%。下一步,圍繞激發文化消費增長潛力,我們將繼續發揮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等既有品牌活動的引導作用,同時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消費模式、文化消費場景,打造更多群眾身邊的城市文化空間。強化人才智庫支撐,重點圍繞人才培育、人才引進、人才合作,以及高端文化智庫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任務部署。做優市場服務環境,重點圍繞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完善中介服務平臺功能等方面進行任務部署。
第三部分:保障機制。包括強化工作統籌協調、健全配套政策體系、夯實統計監測基礎、營造發展良好氛圍、加強任務督查落實等五個方面內容,為《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切實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堅實支撐。
第四部分:重點項目。《三年行動計劃》以重點任務為主要內容,以具體項目為落實抓手,共梳理重點項目27個,其中既有以文化設施建設為主的“硬體”優化項目,也有以政策保障為主的“軟體”升級項目;既有年度性持續開展的常態化項目,也有將在未來三年內建設完成或取得重大進展的重點項目。相關項目將成為評估未來首都文化産業發展品質的重要尺規。
三、特色亮點
在《行動計劃》編制過程中重點突出創高端、抓前沿、促高效。
一是立足創高端。在框架結構上貫徹《意見》提出的“內容為王、創新融合”兩條主線,同時凸顯創意設計對品牌價值的提升作用,着力解決全市文化産業有數量欠品質、有高原缺高峰、有規模少品牌等制約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突出問題和瓶頸環節。在聚焦高品質文化供給方面,突出強調精品內容創作生産,通過健全內容生産、轉化、傳播全鏈條建設,力求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破解文化供給好不好、精不精這一根本性難題,不斷強化首都文化價值引領;在創新融合方面,注重科技應用的場景端、數字端“兩端”問題,強調文化與旅游、體育及其他産業門類的深度融合和互動發展,力求推出“文化+”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加快推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着力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
二是着眼抓前沿。聚焦文化産業前沿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謀篇佈局上着重體現動力變革和品質變革的發展導向,即以精品內容創作生産、文化融合創新發展等助力實現動力變革,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化;以加強創意設計服務支撐助力實現品質變革,強化創意設計對文化産業各領域的滲透、支撐和帶動作用,促進文化産品提質增效和産業價值鏈躍升,不斷拓展文化産業發展的廣度、深度。
三是力求促高效。按照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要求,重點抓好投資模式、主體培育、空間佈局、文化消費、人才智庫、營商環境等方面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各類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全面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效能和效果。通過不斷健全完善文化市場體系,着力推動文化産業提質增效,積極培育産業發展新動能,努力實現高效發展、貫通發展、精準發展、協同發展,推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以上介紹的就是《三年行動計劃》的起草思路和主要內容。下一步,市有關部門、各區將按照相關責任分工,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健全配套政策體系,抓好重要任務和重點項目落實,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機制和創新成果,進一步凸顯政策實效,推動北京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感謝紹堅主任的發佈,下面有請魏鵬舉院長來解讀《三年行動計劃》的相關內容,有請。
-
嘉賓
魏鵬舉:2020年1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的是關於文化和高品質的,我説足見北京市對於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以及全面實現高品質發展這兩項工作的高度重視,我本人參與了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相關論證,同時我帶領一個團隊在研製並初步發佈了全國的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基於這樣的背景,我對《三年行動計劃》來作專家的解讀,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方面是行動計劃發佈的時機意義重大。這個《行動計劃》是對於中央關於文化産業發展精神的及時響應和有效落實。這個《行動計劃》的發佈,也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進而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轉型期的一個標桿意義的《行動計劃》。北京在全國率先發起文化産業高品質行動計劃,不僅為我國高品質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經濟較發達區域的行動樣本,也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架構了可持續發展的高品質文化産業引擎。
第二個我的解讀看法是本行動計劃的方案合理施策精準。
計劃對於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內涵把握合理。高品質發展的實質是高品質供給和高效益産出,本計劃因此聚焦優質內容生産與創意設計服務,聚焦文化與科技、旅游等産業的融合發展,聚焦完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聚焦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與消費模式。
第二方面是計劃對於北京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定位準確。中央財經大學與新華網在海南博鰲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表明,北京排名全國之首,以此為基準,行動計劃確定的頗有前瞻性的發展目標是適當的,即着力實現創作生産精品化、文化創意品牌化、新興業態多元化、市場體系現代化,初步形成首都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體系,到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産業實現收入突破1.5萬億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按《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和我們對全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31個省市的總體指數測算,北京的定位是適當的、合理的,而且也應該有此定位。北京應該成為全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龍頭和示範。
本計劃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具有較好的實施性。有限時間有限目標,我們的《行動計劃》是三年,2020年至2022年,本計劃的具體內容總體上比較務實,所提出的三年內要開展的任務和項目整體上都具有基礎良好、主體明確、示範性強的特徵。這是第二方面的一個總體看法,我認為本行動計劃的方案合理,施策精準。
第三方面的解讀是想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基於我們的研究,對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現狀的一個總體判斷。由中央財經大學課題組編制,新華網發佈的《2019中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顯示,北京市的總分居全國之首,值得關注的有這麼三點。
首先是北京文化産業社會效益優先,雙向統一的割據初步彰顯。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始終是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原則。從本次相關指數得分來看,北京市文化産業社會效益指標包括了二級指標和與它相關的三級指標,得分均居全國的榜首,經濟效益得分也較為靠前。
第二方面是文化精品內容創作生産能力全國領先。長期以來,有高原無高峰始終是制約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發展的重要瓶頸。北京市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文化引領作用,在黨委政府舉辦的國家級文藝評獎獲獎作品數量和文化企業著作權數量方面全國領先。
第三點值得關注的是北京文化産業對資本的吸引力相對突出。受資本寒冬和日益規範的文化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因素影響,近年來文化産業領域投融資整體出現降溫現象,從本屆全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資本進入相關分級指標來看,北京市文化産業對資本的吸引力仍相對突出,全市文化企業吸納資本規模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當然北京市的文化産業發展品質放在全國的大格局中我們注意到有一些提升的空間和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問題。
第一是北京文化産業規模以上文化産業發展引領水準,從我們比較的全國前五強來看,還有一個相對不足的問題。對比指數總分排名前五的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五大強省市看,北京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比重,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規模,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資産規模三個指標表示較為一般。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總量指標在相關省市中,也就是前五強的省市中得分相對較低。
第二是北京文化産業單位價值産出能力有待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提升是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內涵。從本屆全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文化企業部均産出指標得分來看,北京市的文化産業單位價值創造能力相較其他四個省市有一定的劣勢。其中,上海規模以上的文化産業總量體量較小,但單位價值創造能力卻不小,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個相對需要優化的地方。
第三方面是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發展引擎仍需強化。剛才介紹的時候特別強調文化科技融合方面,這也是北京市理所應當做好的事情。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始終是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主線,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有推動文化産業和科技創新發展的先天優勢。但從我們指數的情況來看,文化企業獲得軟體著作權數量,文化企業獲得專利數量等相關指標得分角度,北京市區域文化的創新引擎仍需進一步強化,文化企業創新發展效益也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第四個也是最後一點需要注意的一個相對不足的問題是,北京高品質文化和旅游貿易格局有待進一步完善。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是我國整個服務貿易逆差佔比中最大的一塊,按照2019年12月世界旅游組織發佈的最新統計,2018年我國游客國際支出2770億美金,我們大概收入國際旅游方面的是400多億美金,逆差達到2366億美金,較2017年這個逆差擴大了115億多,這是全國的整體情況。北京作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區域,示範效應就目前來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為我們看到的數據,2018年北京市入境旅游人數400萬,出境旅游人數511萬左右,從絕對的出入境人數來看,其實顯然也是有一個逆差的。旅游服務貿易方面,有一定的倒挂。所以,我們也還是期待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能帶動中國服務貿易更高品質的發展,北京在這方面也因此能發揮龍頭和示範作用。
第四方面的解讀也是我對這個文件實施的一個期待,具體有五方面:
第一是期待落實上下真功夫;第二是期待希望在監督上立真規矩;第三個期待是監測上建立有效指標,高品質發展的監測是一個新的命題,我們做了一點嘗試,也明白需要進一步優化,我們只是在全國大的範圍內,31個省市的大格局內做了高品質監測。接下來北京發佈了《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我們的高品質發展指數能不能具體落實到北京市,我們的這個區縣的高品質發展的監測上。第四期待是北京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能帶動並引領全國。《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國首發,我也特別期待北京在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實踐上也能真正帶動和引領全國。第五個期待是北京在高品質國際文化貿易上有實質性的提升。文化産業品質高不高,一個方面是我們自己有一個尺子,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尺子毫無疑問是放在開放的競爭環境下,看你得不得到別人的認可,有沒有競爭力。所以我第五個期待是北京在高品質國際文化貿易上有實質性的提升。謝謝。
-
主持人
感謝魏院長的解讀,下面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
-
記者
中新社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提問魏鵬舉院長,檢驗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手段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您認為北京市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謝謝。
-
嘉賓
魏鵬舉: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也是我國文化産業改革開放的窗口,北京的文化貿易貢獻處於全國的前列,這次我們的《行動計劃》的方案裏面,我也注意到,我們列了後面的具體的項目,項目排在前兩位的,我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前兩位的分別是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環球主題公園,這兩個項目作為本次行動計劃的重點打頭項目,也體現了北京文化産業國際化的重要努力。實事求是地説,我國的文化貿易品質的確有待提高,尤其是體現軟實力的文化和旅游服務貿易方面,剛才我介紹了,按聯合國的數據看,我們這方面的貿易逆差確實非常大,中國服務貿易逆差70%以上都是由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形成的,這方面的逆差從國際統計來看還是比較大的。北京應當在服務業開放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並爭取文化旅游貿易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政策,為我國高品質文化旅游貿易做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對北京在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國際競爭力方面的我個人的看法,也是一個期待。
-
記者
北京新聞廣播記者:我想問一下劉主任,《行動計劃》已經發佈了,下一步的具體落實有一個什麼樣的打算?尤其是裏面提到要重點發展文化+的新業態、新産品、新模式,有沒有具體項目?謝謝。
-
嘉賓
劉和華:2020年的首場發佈會,非常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北京文化産業以及北京文資中心工作的關注報道和支援。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講了一個問題是《三年行動計劃》如何落實,特別是圍繞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有什麼想法。
應該説從落實角度來説,《行動計劃》是貫徹一個創新發展的理念,求高效發展,融通發展,集約發展。剛才劉紹堅主任在介紹中把相關的內務,既把保障機制做了一個明確的建設。我們前期在起草和策劃過程中,也感覺到創新融合成為文化産業發展的強力動力,新業態、新模式、新模式層出不窮,産業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這些都對文化産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記者朋友們都知道,2018年,我們發佈了《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這個《意見》是北京市在構建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中的“1”,隨着這個“1”的出臺,形成了一系列“1+N”的模式政策體系。這些政策的出臺制訂,給産業發展釋放了巨大的政策紅利,同時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這次《三年行動計劃》就是圍繞創新意見,來落實提供一系列的行動安排的。如果説創新意見重在定計劃,《行動計劃》就是解決落地的問題。剛才魏院長也提出來,希望下一步《三年行動計劃》能做到五個真,落實上下真功夫,監督上真規矩,監測上提供真數據,實現真實效益,這也是我們的希望,也是我們未來工作中的決心。
《三年行動計劃》每項任務都明確了“幹哪些、怎麼幹、誰來幹”等問題,有清晰的進度表、路線圖;下一步,各牽頭單位將針對任務制定實施方案,出臺相關推進措施,跟蹤任務實施進度,及時解決實施中的問題,確保每一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我們希望通過三年努力,力爭實現創作生産精品化、文化創意品牌化、新興業態多元化、市場體系現代化,推動首都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邁上新臺階。特別是這次《行動計劃》是以具體項目落實為抓手,梳理了27個重點項目,這些項目影響力大、帶動作用強、示範效果好,我們也希望通過以點帶面,優化産業功能佈局,通過這27個項目的落實落地,成為推動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抓手。目前新業態,新的模式確確實實都是在蓬勃發展,我們在這方面也在安排一些相應的大項工作來體現我們的創新發展。比如説今年,我們將開展電競産業的大活動,可能很快了,相關的一些工作方案將在適當的時機進行發佈。
比如説大家關注到動漫游戲,音樂産業,在相關的新興領域方面,北京市都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也會採取一系列務實的精準施策的工作措施來體現對新模式、新業態的把脈、落實、促進。謝謝大家。
-
記者
《中國婦女報》記者:我的問題是此次北京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起草和出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創新?謝謝。
-
嘉賓
劉和華:謝謝《中國婦女報》的記者朋友。剛才紹堅主任在介紹中説了,這次《三年行動計劃》有着非常鮮明特點和特徵。應該説,我們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這幾年在經濟面臨複雜環境和持續下行的壓力的情況下,仍然實行了穩中有進,進中有新。這次《行動計劃》的起草和出臺,貫徹了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個是在謀篇佈局上,切切實實體現了三個變革。按照首都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行動計劃》立足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突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圍繞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和首都高品質發展新要求,聚焦內容創作生産、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融合發展等文化産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着力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與消費模式,在謀篇佈局上體現了動力變革、品質變革、效率變革的産業發展導向。
二是在內容框架上貫穿兩條主線。圍繞《意見》和市級相關政策落實,《行動計劃》在充分研判未來文化産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與《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市級相關規劃及經濟政策進行充分銜接,在內容框架上貫徹“內容為王、創新融合”兩條主線,按照聚焦重點、扭住關鍵、精準發力的要求,梳理安排了一批近期服務我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遠期推動文化産業發展引領區建設的改革創新舉措和産業重大項目。
三是在任務安排上保持一以貫之。是參照文化産業統計新口徑,大家都知道,北京市原來是叫北京文化創意産業,2018年全國統一口徑為文化産業。那麼參照文化産業統一,《行動計劃》不僅充分體現了首都文化産業發展特色,同時也與國家文化産業統計新口徑進行了無縫銜接,在重點任務安排上始終與新口徑保持一致,圍繞一些核心領域,比如説內容創作生産、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新聞資訊服務等文化核心領域和北京市優勢領域進行了重點部署。在一以貫之中間還體現了核心和優勢,謝謝大家。
-
記者
人民網記者:我想提問魏院長,當前我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總體情況如何?按照優勢互補的高品質發展格局北京應如何作為?謝謝。
-
嘉賓
魏鵬舉:謝謝。按照我們做的學術意義上的測算,2019年,我國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數總體情況來看,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這是排名前五的,這五個省市得分在60分以上以外,其他均在60分以下,這也就説明我國文化産業仍處於由高速增長向個品質轉型發展的一個攻堅時期。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整體呈現低水準狀態,這是我們的一個判斷。
之所以這麼判斷是因為我們也做了分析,以平均得分為原點,橫坐標是産出效益,縱坐標是投入水準的象限分析。按這個象限分析,全國27個省份的産出效益得分總體低於投入水準,19個省市是處於第三象限。第三象限是在投入和産出方面都是負的、低的。所以從全國來看,應該説我們還處於高速增長向高品質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北京目前來看,得分排名全國第一,無論是投入水準還是産出效益,的確都排名全國第一。但是,從北京的總體定位來看,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得分排名第一,還是要發揮龍頭引領作用,發揮比較優勢。重點在內容版權,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貿易方面實現高水準創新與突破,進而通過産業鏈整合輻射帶動中西部乃至東北部。現在我們分四個板塊來看,包括東北,中部的東中西和東北。除了東部的整體文化産業發展品質水準較高以外,中部、西部西北和東北,總體水準還比較弱,北京需要通過全國文化産業的産業鏈整合輻射帶動中西部高品質發展。謝謝。
-
記者
《中國文化報》記者:剛剛在咱們的介紹裏面提到投貸獎政策對資金放大起到了88.4倍的放大效應,在未來三年裏面,對文化産業長期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在《三年行動計劃》還會有哪些具體措施去推動金融對文化産業的撬動作用?是否會在無形資産評估,知識産權流轉,以及信用評估方面有一些突破?您提到的要打造文創板的概念,是否會在北京打造一個類似於科創板的新興市場呢?謝謝。
-
嘉賓
劉紹堅:感謝《文化報》的記者對這個問題的關心。從文資中心成立以來,在首都的融資體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創新和探索,現在我們也是在不斷調整過程當中,目前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説房租通針對小微初創型企業,剛創立的房租比例大致佔30%,這個階段重點提供房租的支援。成長性比較好的通過投貸獎的體系,怎麼給它貸款貼息、貼保也降低融資的成本。還有是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即將上市的企業,上交所、深交所建立培育基地,加大上市的扶持力度,整個體系比較完整。
對文化産業來講,您的問題非常好,無形資産的評估下一步怎麼破題,我寫在逐漸探索,包括文創板的問題,因為北京文化産業在全國是非常大的比重,我們也在跟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希望這方面做一些突破。我簡單回答這些。
-
主持人
感謝紹堅主任的回答。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劉紹堅主任、魏鵬舉院長和劉和華處長來出席發佈會,並且解讀《三年行動計劃》的內容,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時間對我們的文化産業的《三年行動計劃》給予充分地報道,如果有一些採訪的需求也可以會後聯繫我們,本場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