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傅辰林: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和首都之窗聯合推出的線上訪談欄目,我是主持人傅辰林。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出行體驗,讓市民出行更便捷綠色,讓城市更有活力。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聊一聊公交軌道兩網融合發展的相關話題。您也可以通過首都之窗快手號以及首都之窗抖音號一起收看並參與本期的話題討論。
首先,我來介紹一下本次做客我們演播室的各位嘉賓,他們分別是: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地面公共運營管理處三級主任科員 楚佳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交通規劃所所長 劉雪傑
北京公交集團線網中心副經理 吳家慶
北京公交集團安全服務部副經理 張長濤
首先,歡迎各位嘉賓做客我們的直播間。既然今天聊到的是公交軌道兩網融合發展的相關話題,請嘉賓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北京市地面公交行業總體情況。
-
嘉賓
楚佳:好的,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市地面公交行業的總體情況。
我市公交行業可分為市區公交、市郊公交、郊區公交三大部分。其中,市區公交主要指城六區內的公交,市郊公交主要指城六區至郊區的公交線路,郊區公交主要指郊區內、郊區間的公交線路。
目前,北京市共有公交運營企業10家,其中市屬企業1家,就是北京公交集團,主要承擔市區、城市副中心以及市區至郊區公交線路的運營組織工作,同時受區政府委託,公交集團還負責懷柔區、房山區、門頭溝區、延慶區,區內公交線路的運營組織工作。順義、大興、昌平、平谷、密雲區共有9家區屬公交企業,受區政府的委託負責轄區內公交線路的運營組織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常規公交線路共計1600余條,其中由公交集團運營的線路近1300條,日均客運量約640萬人次;9家區屬公交企業運營線路300余條,日均客運量60萬人次。我市多樣化公交線路共計600余條,主要包括商務班車、快速直達專線、節假日專線、高鐵專線、就醫專線等,滿足市民差異化、多樣化出行需求。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通過您的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北京市的公交線網覆蓋的面積廣,而且線路也非常多。能不能介紹一下北京市公交線網總體規劃情況呢?
-
嘉賓
楚佳:現在北京市《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提出了我市公交線網“3+1”線網層級體系:“3”即幹線、普線和微迴圈線,統稱常規線路。“1”就是定制公交。
具體來説:幹線構成公交線網的骨幹網路,根據服務空間範圍的不同,分為服務遠郊區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市郊幹線,以及主要服務於中心城區的市區幹線,採取快慢結合的運營模式,可以彌補軌道的不足和分擔軌道壓力。
普線:主要服務中心城區,服務對象包括從居住區去往醫院、公園、商場等分散的中短距離出行,主要布設在快速路輔路、主幹路和次幹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彌補軌道服務的空白。
微迴圈線:主要服務軌道和公交幹線站點周邊,提供居住區、就業區與軌道站點、公交幹線站點之間的接駁服務或者短距離通勤通學服務,主要布設在次幹路、支路和小區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為軌道和公交幹線接駁客流的作用。
“1”就是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常規公交的補充和服務升級,通過線上預約、拼車同行、智慧調度等創新手段,滿足市民不同場景下的精準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
利用大數據等手段對我市公交線路進行梳理分析,識別出“八橫、六縱、三環、十放射”,一共27條主要的公交客流走廊,總體呈現出“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路結構。基於這27條骨幹走廊,既布設市郊幹線、市區幹線,同時根據客流的需求特徵,也布設普線、微迴圈線和多樣化線路,與軌道線路形成互補和換乘關係,推進公交軌道的一體化融合發展。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您剛才提到了軌道和公交推進融合與互補,可能有一些正在觀看我們節目的網友朋友們會有疑問,軌道和公交為什麼要融合發展呢?它這兩者都有哪些特點?又是在哪些方面能夠進行剛才提到的互補呢?能不能介紹一下。
-
嘉賓
劉雪傑:我從兩個方面給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軌道公交的融合發展是由兩種交通方式,它們的技術特點不一樣。比如説軌道相比公交而言,它的運送能力更強,而且速度也更快,而且軌道的站間距,就是站與站之間的距離會更長一些,所以軌道交通就更加適合布設在大容量大客流的公共交通走廊上,而且它主要是服務於長距離的出行。地面公交跟軌道相比比較靈活,所以無論是在佈線上還是運營調度上,它的靈活的特點都是更加具有優勢的。而且公交的站與站之間的距離相對來説比較短,比如説集中在300-500米的範圍,這就意味着地面公交的覆蓋性和最終的通達性要優於軌道交通,所以地面公交就比較適合布設在比較次一級的客運走廊上,而且它服務於中短距離的出行比較有優勢。因為它這種短距離的優勢,就比較適合於為我們軌道站點來接駁客流。所以這兩者的技術特點就決定它們雖然都是作為大容量集約化的交通方式,但是因為這種差異性,所以它們可以取長補短,實現互補式的發展。而且從我們現在大的綜合交通體系來看,我們已經進入了綜合交通發展的階段,也需要發揮不同交通方式的組合優勢,推動各種交通方式從過去相對獨立發展,到未來的綜合和融合發展。
另外一個層面是由北京市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可能大家也能感覺到軌道公交這些年發展的非常迅速。比如説2010年的時候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是336公里,目前地鐵這個層級就已經達到了807公里了,它在公共交通當中所佔的比例,也由過去的,比如2010年的時候不到30%,現在軌道在公共交通的比例當中佔到了將近60%了。所以我們整個公共交通的體系構成已經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從根本上,實際上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模式和出行的習慣。 又因為軌道線路建好之後相對比較固定,所以就要求我們結合軌道交通的發展來精準化的分析客流需求的變化,調整公交的定位,然後優化公交的線路,從而促進兩網的融合,共同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我們通過您的介紹也了解到了軌道和公交它們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特點,同時也能感受到為什麼要推動軌道和公交間的融合,其實也是不斷推動精細化的管理,來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出行需求。
其實您剛才提到我們有精準識別客流的需求,我們也知道無論是做怎樣的規劃,都是要精細的數據來作為支撐,我們要能夠了解到客流的需求,才能夠更好地服務於市民朋友們。我們如何精準的識別客流需求呢?因為我們現在知道大家的出行方式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了。
-
嘉賓
劉雪傑:對,目前這種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包括大數據的應用就為我們精準化的分析客流需求提供了保障。
舉幾個例子,可以通過公共交通刷卡的數據,分析乘客的規律。包括總量、時間空間分佈的特點,也包括出行的距離,以及花費在公共交通出行的時耗等等,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結合一些興趣點(POI)的一些數據來分析大家的出行目的。這樣我們對整個乘客的畫像就比較精準,利用這個畫像,根據我們公共交通的供給,我們就可以做供需匹配的分析,從而找到公共交通服務的短板。
另外一方面,通過各種交通分析的數據,來分析全方式,所有交通方式出行的特點,我們也會在其中挖掘適合公共交通出行的客流,有針對性地去培養這部分的客流。
其次,我們也可以通過融合不同類型的數據。因為剛剛有提到,我們現在的交通方式更加多元化,大家有可能在出行當中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一次出行的。所以我們通過融合不同類別的數據就可以描繪乘客在全過程當中的一個出行軌跡,識別大家全過程的鏈條,包括達到換乘的特點,比如説你在哪兒換乘、哪些地方的換乘比較集中,這樣就為我們將來提供一體化的出行服務,提供這樣的依據。作為公交而言,也會為我們設計公交接駁的線路,包括改善公交軌道一些接駁換乘的條件來提供依據。當然我們也會通過傳統的問卷調查方式來進一步了解乘客選擇的意願,也包括大家對公共交通的一些改善意見,依然可以通過傳統的方式來獲取。
-
主持人
傅辰林:聽了您的介紹,我們也能感受到科技也能不斷地輔助我們的工作,不斷推進。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咱們在軌道公交兩網融合的背景下,公交是給了自己怎樣的定位呢?無論是在空間的地域層面上,還是時間層面上,包括我們服務的人群方面,公交給了自己哪些定位呢?
-
嘉賓
劉雪傑:在軌道公交兩網融合的背景下,我們其實會更加強調兩者實現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比如説空間層面上,我們剛剛也有提到軌道交通更適合服務更大的客流走廊。比如説在主要的客流通道上有軌道交通覆蓋的區域,我們還是以軌道交通為主,在一次次要的客流通道軌道並沒有覆蓋到的,以地面公交為主。當然在主要的客流通道裏面,除了軌道交通服務之外,我們地面公交也可以服務一些沿線的中短距離的出行的客流,也包括可以給軌道的站點提供接駁的服務,發揮它的短途出行的優勢。
在時間層面上,其實考慮到我們運營的成本,包括維修保養的難度,尤其是在夜間軌道停運之後,大家可能注意到還是有一部分夜班的公交線路在運作,這樣就保證整個城市是24小時公共交通全覆蓋的。
另外在服務群體方面,相比軌道交通的價格其實比公交要稍高出一些的。也包括軌道交通在進出站,包括換乘方面還是相比地面公交更加的複雜一些,所以地面公交就是一種面向各個收入群體,更加友好的交通方式。隨着城市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未來出行服務的基本保障方面的作用也會更加突出。
此外,隨着技術的發展,大家也注意到我們有很多的定制公交,包括一些特色的公交線路,所以未來這部分的公交其實會承擔越來越多的城市中,比如説個性化的、零散化的、多元化的出行需求,進一步豐富公共交通的服務模式。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其實您提到了未來在空間的地域區分上包括時間上,公交也都給了自己的定位,也都有了相應的未來的規劃。就目前而言,在咱們兩網融合的背景下,地面公交線路的優化情況是怎樣的呢?能不能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嘉賓
吳家慶:好的。2021年,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已經提出了促進地面公交與軌道兩網融合發展的工作要求,推動地面交通與軌道交通是從功能、線網、站點、運營四個層面來進行互補融合。近些年以來,公交集團一直以《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的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為指導,落實“兩網融合”的工作要求,主要以“城優郊進”和“減重復、加服務、便接駁”為工作思路,以提升服務水準為出發點,不斷地滿足廣大乘客出行需求。“十四五”以來一共新開、調整、撤銷公交線路共380條次,其中圍繞“減重復”,我們主要落實的是“兩網融合”的工作要求,持續對公交線路之間、公交線路與地鐵之間的重復路段進行優化調整。目前除全市地面公交線網總規中明確的規劃幹線外,已經沒有與地鐵並行超過10公里以上線路了。中短距離並行的線路主要承擔地鐵接駁、旅游、就醫、購物等生活出行,以及老年乘客的出行需要,與地鐵網形成協同、互補的地面公交線網佈局。近期,我們已經正在研究,準備對地鐵8號線南段較長距離並行的部分公交線路進行優化調整,推出地鐵8號線行駛的南苑路沿線。
圍繞“加服務”,我們主要利用“減重復”釋放出的運力資源加服務,將運力資源調配至新增出行需求、地鐵沒有覆蓋到的地方,“十四五”以來已經增加337公里地面公交線網覆蓋,方便了400余個小區居民出行。一是圍繞新建小區、地鐵和公交相對薄弱的地區增加公交線網覆蓋。比如説我們將與地鐵8號線並行重復的部分線路平移至舊忠路、廡殿路、光彩路,方便沿線小區的居民出行。第二是利用一些沒有地鐵覆蓋的高、快速路開行大站快公交線路。6月份我們新開了由城市副中心經由京哈高速往返中心城區的649路,打造副中心往返中心城區新的快捷通道,方便通州城區南部的乘客通過京哈高速快速到達十里河、方莊等凍南三環沿線,與地鐵10號線、14號線以及300路等三環公交幹線形成接駁。10月30日我們新開了由春明西路開往大郊亭橋西的803路,方便了朗清園社區的乘客通過廣渠快速路、運通隧道,由地鐵郝家府站一站直達大郊亭橋西。三是增加末端、末梢線網的覆蓋。今年主題教育期間,公交集團開展了全系統的“真情大調研”活動,我們根據乘客需求建議和外部設施的完善,優化調整線路走向,完善線網佈局。比如:開通了臨7路解決恭和家園養老社區“百級臺階”乘車難的問題;延長專33路至西峰寺實現西峰寺村民幾十年來對於公交服務的期盼;調整專166路響應翠城地區乘客前往社區菜場的生活出行需求等等。四是打造中心城區週邊跨區域線路。今年已開行懷柔-順義-副中心861路、大興-亦莊-副中心913路、門頭溝-延慶920路、良鄉-雲崗953路等多條郊區、週邊功能組團之間的跨區域線路,下一步還將繼續挖掘週邊跨區域的客流需求優化線路,構建中心城區週邊公交聯絡線。
圍繞“便接駁”。隨着地鐵新線的開通和地鐵網的完善,我們通過新開、調整線路,增移站位等方式不斷完善與地鐵的接駁。目前我們共有1058條線路可與地鐵接駁,佔公交集團線路總數的82.5%,城六區這個比例達到94.2%。地鐵站點50米內公交接駁比例已達85%。一是,每年我們配合地鐵新線開通,都同步新開、調整接駁線路,實現地鐵新線新站的公交接駁,年內我們還將隨地鐵17號線北段開通,在未來科學城、天通苑等區域優化3-4條線路。二是,結合地鐵成網後的客流需求變化,及時開調線路響應乘客新需求,比如:今年我們新開專125路、專126路等微迴圈線路接駁地鐵郭公莊站、豐臺科技園站,調整390路方便程莊路沿線乘客就近接駁地鐵。三是我們積極推動政府部門優化完善接駁站臺建設,增移站位縮短與地鐵站的接駁距離,到“十四五”末地鐵站點50米內公交接駁比例達到90%。
下一步,我們繼續按照上位規劃、“兩網融合”的工作要求,“減加結合”動態優化地面公交線網佈局,努力實現地面公交與城市發展的協同、服務供給與乘客需求的匹配、有限運力資源的高效利用。除上面提到的工作之外,我們近期還將針對副中心、清河小營電科院社區等乘客需求較為集中的區域開展線路調整工作。同時持續關注地鐵新線開通帶來的客流需求變化,對周邊公交線網進行完善。
-
主持人
傅辰林:好的,感謝您給我們詳細的解答。剛才提到了其實我們現在的乘客對於出行方式的選擇不但是更加的多元化,其實對於我們公交線路服務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關於公交軌道兩網融合發展這方面,公交在服務上有沒有哪些做法呢?能不能和我們介紹一下。
-
嘉賓
張長濤:地面公交和軌道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兩種主要形式,也是廣大市民綠色出行首選的公共交通,按照市交通委提出的“推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兩網協同佈局、地面公交線網‘減量提質’”的工作思路,北京公交集團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城市總規,堅持以乘客為中心,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提升服務品質狠下功夫,着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城市客運出行綜合服務體系。並以公交出行基礎功能為載體,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滿足廣大乘客多元化、高品質、互動式的美好出行新嚮往,一方面,優化線網逐步構建“幹、普、微、定”線網體系,特別是開通定制公交滿足不同乘客群體出行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圍繞着人、車、線、站等公交元素,以強服務意識、鑄線路精品、促企業發展、提乘行品質為着眼點,積極推動品牌線路建設,並按照“打造標桿、提升品質、發展特色、豐富體驗”的總體思路,全力建設符合首善標準、突出首都特點、具有首創精神的多層次、有影響、受歡迎的品牌線路集群,帶動整體服務品質跨越提升,積極踐行出行即服務、出行即生活理念,不斷豐富服務體驗、增強服務黏性,踐行“讓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務”的企業使命。
-
主持人
傅辰林:好,感謝您的介紹。包括剛才大家提到的定制公交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在兩網融合的背景下,做好地面公交線網的佈局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除了剛才提到的定制公交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內容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嘉賓
劉雪傑:總的佈局思路,就是通過我們公交線網的“減量提質”,來推進公交與軌道交通兩張網的協同佈局,逐步形成我們軌道交通服務中長距離為主,地面公交服務中短距離為主,這樣一個公共同協同發展的模式。
我們覺得線上路優化當中應該重點突出四個方面:
一是做強幹線,與軌道形成公共交通骨幹線路。這裡面主要就是面向於跨區域的長距離的通勤通學的出行,我們重點在軌道覆蓋不到的走廊,或者説雖然已經有軌道,但是軌道的滿載比較高,在這樣的走廊我們都可以通過大站快的公交的運營組織模式,包括通過公交專用道和信號優先這樣一些保障措施,來提供公交高頻率和快速的公交服務。同步,我們也要消減沿線重復的一些公交線路,也就是讓我們的資源更加集中配置在主要的線路上去,進一步來整合我們的資源配置的效率。
二是做優普線,總體上也是按照“減優結合、規模適度、服務精準”的原則,來提高公共交通的兜底服務和特色服務。比如説針對軌道、公交幹線服務不到的區域或者走廊,我們提供公共交通的基本的出行服務,而且要通過大幅消減一些低效的還有長距離的線路,來提升線路運營的效率,也包括圍繞着學校、醫院、商圈、景點布設特色的公交線路,滿足不同人群的出行目的。
三是做密微迴圈線,剛剛也提到我們的軌道交通的發展非常的迅速,所以我們的軌道接駁出行的服務需求也是比較旺盛的,這就要求在精準分析乘客接駁需求的基礎上來做優我們的微迴圈線路,方便乘客在社區端的便捷出行。同時也讓大家能夠很快的裏接入我們的軌道交通網,同時做好運營時間方面,包括站點方面等等一些銜接的保障。
四是定制公交這塊。我們想未來要做大定制公交線,提供高品質、多樣化的,而且是與小汽車具備競爭優勢的公交的出行服務。這裡面就可以依託大數據平臺和通信的技術,來充分發揮我們公交調度靈活,還有通達性好、資源節約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定制公交服務的範圍,來滿足多場景下大家出行的服務。其實也是填補我們在個體化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之間的空白。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多次提到了定制公交,感覺這也是這幾年特色的服務,比如説定制的通勤的巴士,包括通學的定制公交,還有一些旅游專線的特色公交線路,深受大家的好評。除了咱們定制公交以外,其實我們的夜間班車,包括很多網友朋友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坐哪條公交線路能夠一次性打卡中軸線景觀、打卡長安街景觀等等等等,其實有很多線路都是深受大家的好評和喜愛,在定制公交服務以及地面公交打造品牌線路方面,咱們有沒有哪些具體的內容和做法呢,能和我們詳細的聊聊嗎?
-
嘉賓
張長濤:好,為了更好滿足廣大市民美好出行新需求,也是滿足北京城市發展的需求,北京公交集團認真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等相關精神,努力構建常規公交+定制公交“3+1”多級線網體系,加快推進定制公交業務,截至目前,北京公交集團定制公交運營線路達到631條,包含商務班車線路579條,區域巡游定制公交覆蓋28個區域,通勤定制22條,還有相應的節假日定制公交。
通過不斷的運營積累豐富服務品牌品類的經驗,形成了商務通勤、巡游定制公交、通學定制公交,和景區定制公交等多元化的服務業態和服務模式。同時在服務方面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以下幾個特色,我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是量身定制,依託數字化平臺,服務更加精準。
線上路定制方面,定制公交特色服務以人性化的設計、貼心的服務為核心,為市民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出行選擇。特別是根據市民的實際出行需求和路線,量身定制了精準服務。市民只需提前預定,即可享受到專屬於自己的定制公交服務。我們通過定制公交小程式、APP等平臺徵求乘客的出行需求,包括出行的起始站、想要到達的目的地等,通過對數據跟蹤、分析,對線路安全性、便捷性重點環節進行審核,達到線路開行的標準,及時匹配運力,實現快速響應,為廣大市民提供個性化的出行服務。
在便捷出行方面,通過數據化平臺服務,打破了常規公交原有站位設置的模式,設置定制公交虛擬站位,乘客可利用專屬平臺精準定位,抵達他提出的候車點位,出行更便捷。乘客還可根據個人出行的時間需求,提前定制預約時間匹配的線路班次,節約了出行時間,有效做好時間的管理,切實提升乘車的體驗感。
在服務乘客方面,每條線路都設有專屬的微信客戶群,實現跟蹤服務管理,安排“出行服務管家”,也就是我們的專業管理人員,推行“五星好評”機制,乘客出行結束後,對我們的服務體驗進行評分,“服務管家”根據評分結果分析總結優點及不足。對收集乘客需求變化情況,針對性優化服務方案。通過收集之後我們更加優化下一步的服務方案,遇線路走向,到達時間發生變化時,“服務管家”還可第一時間通過客戶群進行溫馨提示告知乘客,方便乘客合理安排出行計劃。
例如:今年6月份,針對長陽地區人員密集,居民早晚高峰往返地鐵通勤需求大的情況,通過定制公交平臺廣泛精準的徵集了乘車需求,並利用大數據演算法,開通巡游線路。通過跟蹤服務,適時優化調整了服務方案,及時增加點位,加大了區域覆蓋面。短短半個月時間,日均服務乘客由800人次增加到1600人次,實現翻番,也獲得了廣大地區乘客的好評。
二是注重品質,提供配套服務保障,服務更加貼心。
定制公交在車輛選型方面:北京定制公交特色服務在運營過程中注重細節,致力於為市民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配備了多種車型,基於乘車人數,線路運營長度,道路通行狀況,合理匹配大中小不同車型,立足於乘客乘車更安全更舒適;從提升乘客乘車體驗感方面,促進服務保障的設施升級,車輛也採用舒適的軟包座椅,提升乘座舒適度,同時按需定制,一人一座,使乘客通勤不再擁擠。注重服務軟體的提升,強化駕駛員服務意識為乘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讓每位乘客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溫暖。
三是打造品牌,出臺規範和服務標準,服務更優質。
為促進和規範定制公交服務,打造高品質服務定制公交品牌,樹立品牌影響力,集團公司出臺制定了《定制公交服務規範》企業標準,明確定制公交的服務要求和管理要求,標準中還明確了駕駛員工作職責、儀錶儀容、車輛安全服務設施規範,包括車輛清潔以及一日出乘工作流程,等等相關一系列的服務規範。通過服務品質的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服務的範圍也將不斷地擴大。定制班車、區域巡游、景區定制公交等服務品類獲得廣大市民的好評,現在單日最高客運量已突破了5萬多人次。
今年,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首都中小學通學公共交通運營管理體系,就是剛才説的通學公交。切實解決通學中的痛點堵點,減輕家長接送負擔,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工作要求。從9月1日,通學公交在西城、朝陽、豐臺,和海淀,這四個區正式試運營。截至11月15日,共有線路40條,服務學校18所,設站142處,日均運送學生達到了3800餘人次,我們的準點率100%。通學車的開通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普遍歡迎,並産生了良好的連鎖效應。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專班的帶領下,隨着通學公交的推廣,服務範圍和規模的擴大,公交集團也將提前着手新型通學車的採購,現在已經開始了,以及駕駛員、乘務員的選拔培訓工作,為通學公交下一步大面積推廣夯實基礎。
在積極發展需求響應公交公共出行服務供給的同時,我們還重點在提升服務品質,加強乘客體驗上我們狠下功夫,着力打造暢享公交品牌線路體系。我們以服務為先導,以文化促提升,以品質增體驗,通過排摸、調研,圍繞古都文化、京味文化與公交企業文化,結合線路資源特點正在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歷史內涵、時代特徵和服務特色的品牌線路,形成暢享公交品牌線路體系,北京公交品牌線路體系分為標桿線路、品質線路和特色線路,三大類,並細化分解為涵蓋了示範效應、教育、文化、旅游、服務、共建等方面特色的21個主題。我們分了3類,21個具體。
具體來説,標桿線路定義為公交典型服務的代表。綜合服務水準最高、硬體設施最好、科技運用最多、社會影響最大,引領着時代風尚和公交發展,是公交服務的“代表隊”,高品質服務的“領頭羊”。這裡包括“神州一路”領先線、“首善同行”示範線2個主題。
品質線路是公交優質服務的代表,在服務、安全、運營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社會影響較大,是公交服務的中堅力量,包括“優質服務”真情線、“文明禮讓”安全線、“敬老助殘”愛心線、“便捷通勤”惠民線4個主題。
特色線路,也就是公交增值服務的代表,它的資源特點比較突出,服務特色鮮明,體驗感受豐富,包括“進京趕考”紅色線、“守望中軸”文化線、“古都記憶”京味線、“遠山呼喚”為民線、“深夜擺渡”暖心線、“法治相伴”宣傳線、“巾幗建功”貼心線等15個主題。
總體來講,我們旨在通過推動品牌線路的建設,讓我們的公交線、公交車成為流動的宣傳站、移動的博物館,運動的大講堂,並將線路的特色融入到日常車廂服務當中去,有的乘務人員變身為古都文化的宣傳員,公交文化的推薦官,把更多的紅色故事、北京故事、公交故事講給乘客聽,增強沉浸式體驗,用優質貼心的服務給公交出行的乘客們,提供多彩的文化旅程,讓乘客暢享公交,感受美好出行。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其實您剛才介紹了非常非常多豐富的內容,包括您提到了深夜擺渡的暖心線,我們也知道很多乘坐深夜公交班車的是外賣小哥還有負責代駕的工作人員,他們有時候會隨身攜帶腳踏車和電瓶車,我們針對這些小的細節方面是不是給他們也有一些改進的溫暖的設施呢?
-
嘉賓
張長濤:從今年我們啟動品牌線路以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打造了50多條不同主題的品牌線路,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是將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與北京公交為民服務初心使命有機的融合起來。以行駛在長安街上肩負重要政治使命的1路為重點打造“神州一路”領先線,打造人文服務+智慧車廂,充分發揮1路導游式服務和雲游一路小程式的作用,增強乘客的沉浸式體驗,展現首善標準和服務標桿。比如説在1路,在提升人文服務的基礎上,按照我們的服務規範在做的基礎上,展現了首善標準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數字化賦能雲游智享,讓他線上上可以互動。用這些科技的應用為重點,進一步增強乘客出行的科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比如説他上車之後可以通過掃碼,就可以知道大1路沿線哪兒有好玩的、哪兒有好吃的,1路線路的發展史,我們的歷史、公交的百年史。
-
主持人
傅辰林:也可以讓乘客在乘車的時候更有沉浸感。
-
嘉賓
張長濤:對,沉浸感,還有互動、趣味性。而且讓乘客還感受到導游式的服務,坐車當中通過掃碼,比如説這一站到哪兒了,他通過手機下載可以看到窗外的真實的情景,還能夠聽到智享雲游介紹的,比如説人民紀念碑、天安門、軍事博物館,它的來歷、它的前世今生是什麼樣的,大家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加了趣味性,這個也感受了廣大的乘客的好評。
-
主持人
傅辰林:就像您説的咱們的公交車變成了移動的博物館。
-
嘉賓
張長濤:對,流動的大講堂。而且我們把沿線的一些紅色故事、百年公交歷史也融入到了其中去。這是我們大1路,通過1路的主題文化,讓乘客感受,快速了解我們北京的文化,感受到北京的溫暖。
還有,我們以深入大山解決村民“出行最後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位於京西南森水村,我們打造了森水線和富合線,以及連接懷柔城區至湯河口的H11路和通往京北,北京最北端的端喇叭溝門,端喇叭溝門鄉缸房溝的H16路等為重點打造“遠山呼喚”為民線,助力“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我們打造這個可以説解決了老百姓的不光是最後一公里,它既是老百姓的生命線,也是老百姓的購物線,也是親情線,也是我們鄉村振興線。比如説森水區,它是在京西南最南端的村,還有富合線富合村,是我們在懸崖上的村莊,這都是常年不通車的,我們在當地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援和協助下,開通了森水專線和富合專線,村民多年來就醫只有這一條路,其他車都上不去。我們把車輛小型化,想進到村去看個孫子,那裏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説又是他的親情線,又是他買東西,以前出來就讓司機帶,帶不如自己去選,所以就是購物線。剛才我説的H11到H16,這又是我們振興鄉村經濟,帶動京北旅游的鄉村振興線。所以説公交員工將暖心服務、特色服務延伸到了山區百姓的心坎深處,可以説架起了連接城市與大山深處的一座“連心橋”,也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百姓的心坎上。這是我們打造“遠山呼喚”為民線的宗旨和目標,也是對於老百姓深山呼喚的回應。
再有就是以深夜守護、情暖歸途、凸顯首都真誠友善金名片的,以夜7路、夜22路、夜34路等為重點,我們打造了“深夜擺渡”暖心線。通過暖心線來傳遞城市的溫度。剛才主持人也提到,包括最典型的夜7路,在京南主要就是一些代駕小哥和一些上夜班的,可能有一些是外來務工人口,針對這些我們一方面對乘務員的服務進行了專項培訓。再有包括您説的上來的折疊自行車,在夜班是可以的。小哥上來之後他的車放在車上也很不安全,我們夜7路員工給他安排了暖心帶,一根彩色的絲帶給它拴好定好,避免了他的車在車上由於剎車、由於拐彎,來回的碰撞帶來不安全的隱患。包括我們的司機師傅會把一些暖心的音樂在車上播放,使這些忙碌了一天的小哥們或者叫外來京的務工人員讓他感覺到北京的溫暖,這個城市給予他的溫暖,也展現了我們公交的服務溫暖,這也提升我們的服務品質。
-
主持人
傅辰林:沒錯,可能從一些很小的細節就能夠體現到公交人文的建設。同時也能夠讓我們乘客更加的有溫暖,能夠感受到北京這座城市的溫度,包括您提到的跟一些偏遠地區鄉村的公路,就像您説的不單單是交通線,也是購物線,也是親情線,其實我覺得這些公交線路也促進了咱們北京全域的協同發展,大家一起共同的進步。
-
嘉賓
張長濤:對。還有以女性駕駛員為主力,彰顯溫柔體貼、周到細緻服務特色的,比如T115路、專166路等為重點打造“巾幗建功”貼心線,主要是發揮女駕駛員的溫暖、體貼、細心的特點,在細微的服務上也展現了我們公交的真情實意,用女同志這種細緻周到再次展現了公交無人售票、友情服務。
二是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興盛首都文化與北京公交的同行文化一脈相承。剛才主持人提到的,比如以串聯起奧林匹克公園、鼓樓、永定門等中軸線上的重要遺址景觀的82路、5路、2路等為重點,我們打造“守望中軸”文化線。通過把2路、5路、82路相連接,像一條五彩斑斕的絲帶,將鳥巢、水立方、奧運觀光塔等新北京地標建築串聯起來,傳承歷史的文脈,“守望中軸”文化線也通過這三條線完美的展現出來。也是我們北京公交傳承着京味文化、歷史文化、古都文化,也助力着北京明年中軸申遺成功貢獻我們公交的力量,我們也通過車廂沉浸式的打造,把一些中軸上的建築講解融入到我們的車廂當中去,乘客在車上能沉浸在古都文化和古都風雨當中去,這也是給乘客帶來不一樣的文化旅程。
還有以穿行於古都文化遺址、京味文化濃郁的鼓樓老街景等107路、縱貫京城南北的141路,還有與共和國同齡的23路,還有宣傳大運河文化的T116路等為重點打造“古都記憶”京味線,感受古都風韻,留住京味兒鄉愁,也助力老城保護。比如説107路,針對107線的線路特點和關注度,對它的沿線的關注度,我們把《鼓樓》這首歌曲融入到了107的車箱當中去,每當每一輛107路經過鼓樓的時候,《鼓樓》這首歌曲應時應景放出來,好多的年輕人、外地人,和一些老北京人前來坐這個車觀光打卡,感受京味京韻的氛圍。通過各方面的點擊率也小有名氣,也成了小的網紅打卡地。
還有141路,以“逛京城、品京味、聊京事、聽京腔”為特色打造“北京印象”品牌線路。因為141路從北到南貫穿了北京的地標,基本上能夠滿足您的享受。一站式打看北京城了。一條公交線解讀了半個北京城,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參觀打卡。
還有23路用自己70余載的風雨歷程,它是1949年有的這條線路。所以它用70年的風雨歷程記錄了城市的發展變化,實際上公交的變化也就是城市的發展變化,也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的變化。這條線路不僅在沿線上通過車廂文化內外展示出來,同時也應了廣大乘客和網友的要求,把我們公交的一些代表意義的23路用過的車型變成文創産品,也搬上了我們的23路,也就是當年稱作23路感受文化的同時也可以帶走文化的印記。我們把一些老車票,老的街景,擱在車廂文化上。而且您還可以預定,看完之後可以預定我們一些文創産品,就是23路曾經用過的主力車型,可以把公交文化記憶、城市的記憶可以帶回家去留存,這個挺有意思的。我們把它變成公交移動的展廳。這也是受到了廣大乘客的好評。
三是將全國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與北京公交線路特點高度契合。以關聯治安、消防、交通安全、法治等線路號,比如110路、119路、122路、F1路等為重點打造“法治相伴”宣傳線。通過這個我們傳播法規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我們的法治觀念。今年119路和東城區消防支隊搞了很大的活動,請乘客到我們的車宣講一些消防知識,122路又和北京市交管局,在前天開展了一個重大的活動,把交通安全法通過我們的宣傳傳達給路讓,進校園、進社區、進到社會,這是發揮我們的品牌線路的責任,也體現北京公交的責任擔當。
通過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喜聞樂見的普法新方式,為廣大乘客營造了沉浸式的普法課堂。通過移動的公交車廂,將百姓最想了解、最需要、最貼近的生活法律知識運送至一站又一站,傳播了一家又一家,讓廣大乘客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角度多維度感受不一樣的公交出行服務,出行更有安全感。
以上只是對品牌線路中的一些代表給各位做了一些介紹,同時也歡迎各界朋友感受一下北京公交帶給您的不同的體驗、不同的服務。
-
主持人
傅辰林:也感謝您生動又詳細的介紹。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的公交有非常非常多的線路都已經完成了品牌化,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隨着未來品牌化的不斷推進,説不定到了哪一天北京每一條公交線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其實現在的北京公交線就像您剛剛介紹的,有些線路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未來説不定每一條公交線路都會有大家不同的想要留念、想要追尋的一種記憶。
-
嘉賓
張長濤:我們也是力爭到2025年要達到“10+100+N”,就是打造10條標桿線路,100條品質線路,實現N條特色線路。為廣大市民呈現更好的公交體驗,也展現我們公交更好的服務品質。
-
主持人
傅辰林:沒錯,咱們公交也是作為北京市的一部分,更好地宣傳北京的文化,宣揚古都的文化底蘊。剛才聊了非常非常多相關的內容,我們很想知道下一步北京市的公交軌道兩網融合的整體工作思路是什麼?能不能暢想一下未來。
-
嘉賓
楚佳:我來介紹一下。下一步,我們公交軌道兩網融合的總體方向是持續開展線網優化,促進公交地鐵“一張網、一張圖”的融合發展。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即“四個融合”。
一是促進功能融合。公交主要服務中短距離出行,軌道主要服務中長距離出行,可以發揮它們各自獨特優勢,加強公交線網的頂層規劃設計,進一步優化公交網路,實現公交軌道功能互補。
二是促進線網融合。發揮地面公交佈局靈活的優勢,圍繞軌道線路的佈局和服務特點,精準匹配公交出行需求,持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比如説在軌道線網比較密集的地區,可以加強地面公交接駁線路,減少長、大的線,還有與地鐵重復的一些線路;在軌道交通覆蓋不足的市郊地區,可以適當的發展一些公交的長線。
三是促進公交站點融合。適當增加公交站點,對具備條件的既有軌道交通點進一步完善接駁設施,推進公交車站與地鐵接駁設施的改造工程,改善接駁換乘條件;對軌道新線,我們將提前介入站點方案的設計,積極創造接駁換乘條件,縮短乘客的換乘距離、換乘時間,進一步提高換乘距離小於50米軌道站點的覆蓋比例。
四是促進運營融合。我們將結合客流需求,組織運營企業提供設置擺站車等方式,積極做好公交首末車時間與服務軌道站點運營時間的銜接,方便乘客換乘出行。
-
主持人
傅辰林:感謝您的介紹,通過今天的交流我們也能感受到北京公交也是通過非常多的舉措來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百姓,來完成大家出行的計劃,幫助大家更好更方便更快捷的出行,再次感謝各位嘉賓做客我們的直播間,也感謝螢幕前觀眾朋友們的收看,今天的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