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標題-3.jpg.jpg
同號文
同號文,1960年9月出生。於1978—1982年在西北大學(西安)地質係地質學專業就讀,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82—1985年在西北大學攻讀地層古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1985—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係博士研究生,獲得地層古生物學方向的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4月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至今;期間於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分別在法國里昂第一大學和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2003年1月被評聘為研究員,2006年5月被聘任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兼職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古人類遺址的伴生動物化石及相關進化理論與古環境等課題研究和講授“第四紀哺乳動物學”課程。近些年來,主持了周口店田園洞古人類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學術研究方面,主要對進化理論,第四紀貘類、犀類及長鼻類等大型哺乳動物有較多研究;此外,對古生物與環境的協同演化研究也有所涉獵。迄今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學術熱點綜述文章15篇、翻譯文章4篇、科普文章10余篇。在學術交流方面,先後到過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澳大利亞、南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野外考察方面,先後到過國內26個省市區。
同號文:期待發現更多有價值的化石
初到周口店的工作經歷
我本科是在西北大學學的地質學,碩士研究生讀的地層古生物學,就是研究古生物,研究生物進化及生物地層等。這期間也在生物系學習了一些動物學、植物學方面的課程。在同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也是讀的地質古生物方面的。畢業以後就被直接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
我第一次接觸周口店是在1989年,當時參加了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六十周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這個會上我主要擔任英漢翻譯。2001年到2002年的時候,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重新佈置,我當時具體負責展陳大綱的完善、有關科學內容的中英文校訂。當然這個展陳大綱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我重新把它充實和增加,更加完善了一些。我實質性接觸周口店工作,是起始於那次布展工作和後來的一個多月的化石整理。在這個布展過程中,我們把每一件標本和標籤嚴格對上,並且對化石標籤都進行了規範,標籤的內容、文字內容還有科學內容都認真做了校對。這是第一次把周口店展覽館那些標本規範化地進行陳列和展示。當時是祁國琴老師牽頭做這個工作,我和陳福友,好像還有張雙權,是研究所派我們幾個人具體來做這個事情。之所以要重新布展,是因為之前的展覽是從1973年開始的,很多展覽內容還有展櫃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的需求,所以研究所就決定把整個展廳進行重新佈置。其實在這之前展廳對外已經關閉有一段時間了,關閉以後社會上帶給博物館的壓力很大,因為周口店這樣的遺址博物館,很多人那麼大老遠去,結果沒有展廳了,很是有意見。當時研究所就決定儘快恢復展覽,重新佈置,這在當時是我們所裏很重要的一個任務。
當時我到所裏以後,和賈老有一點小小的接觸,因為當時有個中美合作的泥河灣的項目,我給他擔任了一些業務方面的翻譯。老一代科學家,首先我覺得他們的成果很豐碩,這一點我們打心裏敬佩。另外他們都是知識很淵博,研究的領域很廣泛,知識面很廣。現在作為我們新的一代要做到這點很難,像楊老和裴老的著作我們讀了很多,我們很佩服他們的工作效率和敬業精神。
1996年我進周口店研究中心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進入中法合作的周口店遺址的地質地球物理調查項目組。這個項目從1996年開始一直到2005年,前後持續了將近十個年頭。其中法國派出了好幾批專家對整個遺址進行了很詳細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最後階段還進行了鑽探。遺憾的是1998-1999年,我到法國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離開了兩年。但是這個中法項目的主要事件我都參與了。這個項目當時首先是完成了一個很詳細的調查報告,但是鑽探底下有沒有東西,或者是有沒有化石的堆積,現在還有待進一步確認,這些成果到現在還沒有正式發表。2005年以後這個項目就沒再做具體事情了,但是2016年九月份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總裁,相當於總館長訪問中國,要和科學院簽署一系列的協議,其中我們研究所是作為合作的重要對象之一,我想到時候肯定還會要有些關於周口店的內容。
法國的科研人員希望周口店遺址裏面還存在一些沒有發現的遺存。實際上當時聯合國組織這個項目的時候,主要是保護為主,後來就是適度進行調查,希望把這個遺址裏面的家底徹底調查清楚。當時主要是法國國家電力公司資助這個項目。
1998年我到法國主要是做古人類遺址動物遺存的研究,即動物化石的研究。我在巴黎也看了不少周口店的標本,沒想到在海外還能看到咱們周口店的標本,我當時感到很驚奇。這些標本可能是當時研究周口店人類使用工具和骨器的研究人員帶到法國去的,現在還保存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研究所。後來法國同行還帶我們到了在巴黎郊區另外一個法國古董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很大,那裏面也有不少中國的材料。因為在周口店發掘期間,法國當時最大的史前考古學家步日耶也曾到過周口店,後來他還寫了一部關於周口店的骨角器的著作。
致力於田園洞的發掘和研究工作
從法國回來以後,我最初是做周口店的一個項目,當時主要是化石保護及相關數據庫的項目。這是國土資源部的項目,我們把有關周口店的文獻、資料還有化石都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收集,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接下來還和徐欽奇研究員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合作,在周口店附近進行了兩個夏季的田野考古訓練,他們兩個夏天都派研究生和本科生來這裡實習、考察,我當時是作為中方的主要參與人之一。然後到了2002年,當時承包黃山店林場的田秀梅女士和她的法律顧問董同源先生到研究所裏,帶了一批標本要鑒定,研究所就委派我具體接待。看了標本以後我很感興趣,第二天我們就約定時間去考察了一下。考察時發現田園洞裏的堆積物已經被挖掉很多,可能是因為他們那時候要找水源或者有其他想法。後來我們在調查的時候,他們説實際上在“文革”期間,就是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那個洞口就被人挖開了,很多人到裏面去挖鐘乳石。鐘乳石在當地是一種很好的建築材料,那個時代還時興水磨石地面,不像咱們現在都是鋪瓷磚、木地板什麼的。當地人當時為了做水磨石地面,把那些方解石砸碎攪拌在水泥裏面,然後磨平以後是閃亮的,非常漂亮。當時田園洞實際上經過很多代人的擾動,在我們進去的時候堆積物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被挖掉了,現在中國的史前遺址絕大多數都存在這個問題,很少有一個原封不動的遺址。像我們研究所從50年代到最近幾年一直在廣西考察的這些洞穴,絕大多數的堆積物都被當地人挖掉了。
第一次去考察田園洞,我覺得很興奮。首先是化石很豐富,再一個地層序列很完整,這個我覺得很難得。因為過去我們搞古生物或者搞古人類的,碰到一些好的材料,就因為沒有好的原生的層位記錄,産地不清楚,就失去了它的科研價值。我們就希望能找到有很明確的地層層位,有確切的化石地點的洞穴,這樣就能做比較細緻的發掘和科研工作。後來就決定進一步發掘這個洞。但是要知道實現考古發掘有一系列的手續,首先得有經費支援,因為當時國家科研體制管理的要求,任何科研經費都是專款專用的,你不可能從別的課題裏來挪用經費;再一個還必須要從國家文物局獲得發掘執照。當年就忙於申請經費和發掘執照,到了2003年我們才正式開始發掘。2003年在中國有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就是SARS病毒傳播引起的“非典”,我記得整個春天幾個月大家都封閉在家不讓出門。我利用“五一”假期,自己坐長途車到洞裏再去考察。“五一”剛過,我們就立即進駐,開展發掘。第一年大概發掘了近兩個月,當時就有了很重要的發現。
一個遺址在正規發掘之前的保護是個問題。因為好奇心是一個很大的驅動力,所以當地人也時不常去刨一刨,結果他們就刨出來人類遺骸。當時我就很着急了,人類遺骸一齣來我們就立馬過去進駐,去發掘。在正規發掘期間我們又發現了一些人類的牙齒,還有一些腳上和手上的骨頭,同時也發現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
當時承包黃山店林場的田秀梅女士很支援國家的科研事業,他們把這個遺址無償捐獻給了研究所。鋻於他們為了維護周口店的金字招牌,為了推動周口店的事業發展而做出的貢獻,地方政府在田園洞發現一周年的時候還特別對他們進行了物質獎勵。林場原本叫黃山店林場,後來才改稱田園林場。2003年8月16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協調委員會為新發現的田園洞正式命名。人類化石當然是田園洞的主角了,大家都很希望發現人類化石。在人類化石之外還有很多的動物化石。當時我還考慮,如果沒有發現人類化石,我會把它命名為豪豬洞,因為那裏面發現大量的豪豬。豪豬是一種嚙齒類動物,所謂嚙齒類俗稱就是老鼠一類的。豪豬現在在我們國家南方很普遍,它的身上長了很多的刺。原來70年代的時候在秦嶺以北的渭河盆地還有,但現在在秦嶺以北幾乎沒有豪豬了。周口店田園洞的豪豬,代表着豪豬在華北平原最北部最晚的生存情況,具有很重要的古環境和古地理意義。當時我發現這麼多豪豬是很興奮的,當然有人類化石以後就把豪豬的事情沖淡了。我們後來對豪豬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後,還寫了幾篇文章把豪豬化石進行了描述和研究,以及對它的意義、科學價值進行了報道。這個洞穴裏面還有大量梅花鹿,説明當時人類在狩獵這種動物。但是很奇怪,真正大型的食肉類動物比較少,只有幾件黑熊和狼的標本,也就是説這個洞穴是以人類狩獵為主的場所。田園洞裏既有人類化石,又有動物化石,那麼該如何區分呢?如果是一個完整的骨骼,對一個經過很好專業訓練的研究人員來説,是不難區分的。如果是殘片或一個片段,區分的話就需要很深的功力,一般情況下有關節頭的都沒有問題,就是那種沒有關節頭的骨骼,區分起來比較困難,但也不是不能鑒定,只是花的時間會多一些。
我們在田園洞裏發掘的時候,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採光問題,裏面是黑漆漆的,尤其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更黑了,沒法發掘。後來我們就和當地林場協商,希望從林場駐地拉一根電線,他們很支援,很快就給我們把線路接通了。這樣的話洞裏面的工作就很順暢了。我們當時嚴格按考古學的發掘方法,探方是一乘一米,按水準層來發掘,因為洞穴裏面不像曠野那樣打格子很方便。實際上洞穴堆積物是最複雜的,層是傾斜的,做水準層的時候不太好測量,我們把所有的布方點都打在洞頂上,然後垂下來一條繩子,這樣的話我們的布方是永久的。現在曠野遺址在平面布方,遺址挖完以後,這個方的情況就消失掉了。我們現在打在洞頂的岩石上,那些釘子是永久保存的,我們這個方號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檢驗,重新工作,這在我們國家應當是首次採用的一種方法。我們把這些資料永久保留下來,隨着科技手段的提高,隨時都可以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就是當時這些骨骼在堆積物裏面是怎麼保存的,相互的位置關係將來都可以進行3D重建,可以恢復起來。
2004年再發掘的時候出土物比較少,只有一些很小的骨骼,並且布方的時候已經到了堆積物的週邊,化石相對很稀少了。2004年第二次發掘之後就沒有再進一步發掘了,我就是想保留一點堆積物讓大家去檢驗、去參觀,這樣對保留洞穴的原貌情況是有好處的。如果你把堆積物全挖空以後,游客和學生他們腦子裏就沒有對當時地層是什麼樣的,怎樣分佈的,化石在裏面怎麼保存的直觀感受了。我覺得一個遺址必須保留一部分原始的堆積,實際上考古行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像在國外,法國有那麼多史前遺址,剖面化石隨處可見,但是人家一直保留在那裏不動,留着後人來參觀,來展示給大家看當時化石在地層裏是怎麼埋的、怎麼保存的。大規模的發掘現在不太可能了,因為堆積物確實不多了。因為那個洞確實規模也不大,但是我們希望將來在周邊能找到一些同類的相似的洞穴,這是將來我們工作的重點所在。房山區周口店一帶是石灰岩山體,因為它是溶於水的,長期發展下去會出現一些溶洞。這些溶洞當時都作為動物或者古人類居住、活動的場所,因此既然有周口店這樣一些遺址群,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二十七處,我們希望周邊還會發現有更多的遺址。
通過對田園洞兩次發掘採集的樣本進行研究和分析,最主要的就是現在對古人類化石的研究,從形態學角度和歐洲的古人類進行了對比。另外還採集了一些古人的遺傳物質,進行了古DNA方面的研究,這個引起了很多國際古人類學界的關注。田園洞的動物標本、古人類標本保存得特別好,裏面有很多的有機質物質的殘留,骨膠原保留的比較多。從人類骨骼上面直接採集骨膠原所做出最老的年代就是田園洞了,在咱們東亞地區,其他的遺址裏面沒有保存這麼久遠的骨膠原的。但現在有些遺址的動物、人類遺存很快就石化了,石化就等於是有機質全部喪失掉了,不可能有骨膠原。像有些墓葬,在酸性很強的環境下,甚至兩千年的整個屍骸都消失掉了。骨膠原是測年還有古DNA分析的最基礎的物質,也就是説田園洞將來重要的方向就是古DNA的研究,因為在其他的洞穴,其他的史前遺址裏面沒有發現過如此豐富的骨膠原,將來深入研究還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通過對骨膠原的提取做分析,從目前測年來看,田園洞人比山頂洞人要早一萬年左右。至於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關係,現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從出土物來看,山頂洞確實是有更進步的文化遺存,那些項鍊、鑽孔的東西,這些確實是要晚一些。田園洞人生存的時間應當在大概四萬年到三點五萬年之間,這是目前最新的測年結果。田園洞和北京猿人遺址的時間還不是一碼事,周口店第1地點是代表直立人的時間段,時間跨度應當是二十萬年以前的。田園洞人是現代人了,和我們現在的人類在解剖學結構上基本上一致了。
我希望把田園洞的研究再繼續下去,同時我也希望在周邊還有機會再找到類似的或者是更好的化石點,這是我最大的願望。首先從人類化石本身來講,它是實實在在的人類化石的標本,這個時期的標本,山頂洞人的標本已經丟失了,田園洞的標本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當時的缺憾。關於田園洞人類化石的形態學研究和古DNA研究都有一系列的重要成果發表,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我自己做的動物群形態學研究、生物地層研究以及古環境推斷也有一些初步的成果。未來我們希望全面開展古DNA方面的研究,從古人類一直到各種動物都要做,這個我想將來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現在我們研究所也新成立了一個古DNA的實驗室,也具備這些條件了,希望在這些方面能全面和深入地做下去。
祝願周口店永葆青春
院市共建之後,首先很感謝市裏對遺址做了更加精細的管理,遺址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我覺得目前對科研方面還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因為周口店的標本和遺址,我們如果要研究的話,隨時都可以去,標本大部分還都在所裏,在遺址博物館的標本只是少量的。遺址博物館裏的動物標本有少量模型,但是人類化石肯定是模型了,因為真標本已經丟失了。解放後發現的人類化石標本很少,並且很零碎,不像解放前發現的頭蓋骨那麼有展陳效果;另外,古人類化石很少,真標本不可能長年展覽,再説了,國內外的科研人員要經常不斷來研究,真標本放在所裏更為方便和安全。從我個人感受而言,周口店科研方面最迫切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周口店出土的、現在仍保留下來的標本家底儘快摸清。因為周口店遺址被發現到現在已經經歷了近百年,其標本不僅保存在中國的幾家博物館,而在好幾個國家的博物館裏也多少都有收藏。像最初期出土的標本都保存在瑞典,儘管當時是國民政府跟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有協和醫院都簽了協議,標本只能留在國內,但是當時很多外國專家參與了研究,也不排除有個別標本被帶了出去。但在國外的標本畢竟是少數,大量的還是在國內這幾家博物館。根據當時發表的發掘報告和專著來看,應當有更多的標本,但是現在這些標本都不是集中存放,資源不能共用,這點是影響周口店深入研究的很致命的一個方面。
田園洞的動物化石等我們研究完了以後大概也可以在周口店博物館裏面展覽,但這要納入院市共建的框架下。不過,田園洞標本的展示效果有限,它是較晚期的古人類遺址,對動物資源的利用很充分,沒有發現一件完整的動物頭骨,也就是説這是徹徹底底的古人類遺址的特徵。田園洞就在最底層發現了一件梅花鹿的後腿骨,是最完整的一件標本,其他的全是破碎的,大量的碎骨片。
周口店遺址是一個遺址群,自從20世紀20年代末開始在國際上被發現,影響力一直很大。實際上現在世界上很著名的古人類遺址都不是單一的,像南非的人類搖籃地區斯泰克方丹就是由好幾處早期人類遺址組成,西班牙的阿塔普爾卡也是最近十幾年來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最為豐富的遺址群。周口店之所以著名,不僅僅是北京猿人這個地點(周口店第1地點),其他的還有第4地點、山頂洞及第15地點和13地點等,包括現在新發現的田園洞,這些化石點都很重要。在不久的將來,周口店地區的家族也有可能繼續擴大,發現更多的古人類遺址。自從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周口店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周口店的影響確實是越來越穩固。從專業方面來講,周口店確實是世界上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一個遺址群。從第四紀這方面來講,這個遺址群裏有不同時間段的洞穴,不同時間段的動物群和人類生存的證據,實在是太難得了。另外,它有大量的動物化石,對恢復當時的環境,還有探究人類和動物的依存關係都有很重要的科研價值。周口店遺址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針對一個遺址出産了這麼多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到目前為止,有關遺址的著作大約有六十部,研究論文大概有四百多篇,有些可能我還沒統計到,這是很令人震驚的。周口店遺址發掘到現在近一個世紀了,但它一直受世人關注,它是永葆青春,永葆魅力的。近些年還有美國專家寫了一部關於龍骨山的著作。
周口店是我們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科的發源地,也是我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發源地。對我本人來説,我從周口店的化石和文獻整理開始做起,然後進行展覽館的佈置工作,最後到了田園洞的發掘和研究,就這麼一步一步走來,可以説我真正的科研事業就是從周口店開始做起的。此外,我在閱讀大量有關周口店遺址的科研文獻的過程中,了解了當時世界上一些頂級的專家。再後來通過周口店的各種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我又實際接觸到當今活躍在一線的一些著名的專家和科研人員,這些都是對我的科研事業很有幫助的。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周口店仍然承載着保護、傳承和探究等方面的重任。科學研究工作是專家的使命,而遺址管理處和博物館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學普及工作,因為人類社會是一代一代的傳承,科普教育也是一代一代必須做下去的,儘量利用當代的各种先進媒體設備和展示手段。另外還要擴大宣 傳,走出去,現在他們已經做得很好,經常和外面進行交換展覽。不管怎麼説,周口店遺址在世界上還是獨一無二的,它的影響力、重要價值是無可取代的,應當讓它更加深入人心。
從人類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時起,我估計人類就開始考慮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在孩提時代,每個孩子都會問媽媽,自己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我估計大部分人小時候得到的答案都是從路上撿的,大人編造了各種傳説。但現在人類衣食無憂之後,思考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程度會直接影響到現在的生活狀態和工作狀態,也就是説只有我們正確地認識了人的由來,生命及自然界發展演化的客觀規律之後,我們的思想認識才會得到提升,我們才會更好地把握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人類在更透徹地了解了人類發展的自身規律之後,對正確的精神世界觀的建立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