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茂霖:我對周口店的點滴印象

日期:2018-08-29 10:45    來源: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3.jpg.jpg
  • 未標題-3.jpg.jpg

吳茂霖

  吳茂霖,1938年生於江蘇蘇州;1963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人類學專業;1963年9月—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要從事古人類化石研究工作;1998年底退休。

  1989年晉陞為副研究員。1996年晉陞為研究員。

  1995年被中國科學院授予管理人員突出貢獻津貼。1998年被大連自然博物館聘為客座教授。

  1989年除科研工作外還兼任研究所科技開發部副經理。1992年接任經理。主要負責對外舉辦我國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或模型)和古人類化石(或模型)展覽。在任期內對外展出的國家有:日本、南韓、新加坡、菲律賓、英國、德國、葡萄牙等,其中日本和南韓在多地巡迴展出。此外,1993年在香港地區舉辦了大型的中國古生物化石展—物競天擇。

  吳茂霖:我對周口店的點滴印象

  我當時大學畢業分配到所裏,周口店遺址是研究所的下屬單位。我們乘火車去的周口店,下車走不多遠就到。那個時候陳列室很小,好像就100多平方米,一排灰色的老房子。1968-1969年要拆掉老房子蓋新館,所裏就派一部分同志前往周口店幫助整改。記得那時周口店剛剛招錄了一批初中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來當講解員,他們對這方面了解很少,差不多是我們所裏的同志去講解,慢慢地讓他們背,當時也算不上培訓班。我們整改目的是想把陳列內容從周口店這個點變成線。除了重點介紹周口店外,還要把國內發現的其他一些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的人類化石、舊石器文化、共生的動物群等有系統地介紹給觀眾。此外還把國外發現的一些人類化石及地點有重點地介紹給觀眾。周口店第1地點除發現北京猿人外,在山頂還有個洞,在洞中也發現了3個頭骨,稱為山頂洞人,其地質年代已是更新世晚期了,國內其他晚期的人類化石也在整改中放進館內介紹。60年代整改,所裏去很多人,那時候我與幾個剛畢業的是最年輕的,排不上號。

  以後和周口店就沒有太多來往,一直到1990年左右,我們所在周口店又辦了一次培訓班,各個地方博物館中相關業務人員都來參加,我去講了幾次課。再有就是外賓參觀時,我陪他們到周口店來去過幾次,其他的就比較少了。真正和周口店聯繫比較多的時候,是我到所裏的開發公司以後,因為我們出去辦很多展覽,展品都是大傢夥,如恐龍等,裝箱後的體積更大,所裏沒場地,很多展品回來以後只能集中放在周口店。所裏的工人要到周口店去把這些展品維修、裝架、製作模型,以便到其他地點展出,因此我去周口店的次數也就增多了,有時一個禮拜要到周口店好幾趟。當時吃飯不方便,就在周口店辦了餐廳,以便有參觀的人來,也可以在那裏吃,到1997年辦不下去了,也就關了。

  我是人類學專業出來的,自然知道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是世界聞名的。但原來是從書本上學的東西,直到第一次去周口店,看到第1地點是什麼樣子,猿人是從什麼地方發掘的,才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參觀了才知道當時周口店還有許多其他地點也出土許多化石,如第5地點的哺乳動物,第3地點和第14地點的魚化石等等。

  1966年的發掘是裴文中院士帶領的邱中郎、張銀運等發掘的。他們發現的北京猿人頭蓋骨是僅有的一個真化石,其餘的頭蓋骨均在1941年下落不明,所以1966年發掘所得顯得格外珍貴,其餘留下的都是模型。1929年發現第一個頭蓋骨的也是裴文中先生,後來主要是賈蘭坡先生主持發掘,時間很長。

  現在我們在其他化石地點獲得的人類化石,不管是時代比周口店時代早的猿人(直立人)化石,還是時代比周口店晚的人類化石,其主要的體質形態對比對象就是北京猿人。可以説北京猿人是人類起源發展階段中一個重要環節。我國的早期智人或晚期智人化石某些特徵呈現出與“北京人”相似的共同特徵,説明中國的人類化石有傳承性,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

  19世紀末,在印尼爪哇島,一位軍醫找到一個不帶臉面部的頭蓋骨,次年又找到一根股骨,他給這個人類化石的學名定為直立猿人。但由於沒有石器等工具的發現,所以遭到了學術界的強力反對和質疑。最後連他自己也改變了觀點,認為這些化石是屬於一種大型的長臂猿。直到周口店遺址的人類化石、大量石器和6米厚的灰燼層被發現,人類學家們很快承認這是早期的人類化石,因此印尼爪哇島的人類化石也被大家承認。1980年10月古脊椎所在日本舉辦了北京猿人展,這次展品中有1966年發現的北京猿人真標本,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國務院批准的。日本也非常重視,聽回來的同事説,從過海關到展出地,是由警車開道送到展場。後來在1983年和1985年分別舉辦了中國古人類展和中國恐龍展,這兩次規模較大也比較隆重,展品很多,參觀的人也相當多。還有一次是1989年在日本舉辦的人類起源展,是日本《讀賣新聞》主辦的,展覽中一些人打扮成古人的樣子在製作石器,還有人做陶器,都是現代人模倣的,參觀的人也相當多,展覽辦得很成功。

  我想周口店有條件的話,是否也可以到外面去辦辦展覽。另外也像博物館一樣做一些研究工作,除展出外也可以開展一些發掘。另外展覽也要搞活,可以把其他遺址或博物館有關古人類研究的展覽請到周口店來,也可以把自己的東西搬到外面去,與別的單位合辦。總之要走出去、請進來,開拓思路,不能太死板。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早期人類發現都是在非洲,有的地點發現的化石被認為是能直立行走,生活時代是600萬—700萬年前。當然這種推斷不是被大家公認的,不少人類學家提出質疑。但南方古猿發現已達9種之多,時代是450萬年,這是被公認的。20世紀60年代對人類發源地是在非洲還是在亞洲爭論不休,但現在不爭了,因為早期人類目前均發現在非洲。不爭不等於沒有想法,雖然早期人類在非洲發現種類較多,但我們的祖先還沒有找到。人與猿分化是800萬年前,所以有些學者認為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隆起後,東南亞某些地方的古環境及古氣候特徵對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生存十分有利,而中國又發現中新世晚期古猿化石較多,相比之下非洲發現的較少,所以在東亞地區中國發現更早的早期人類可能性是很大的。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