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山革命紀念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偉大精神
一輛軍用吉普車、一個“七一”證章、渡江戰役時期使用的木船、開國大典上使用的“九頭鳥”喇叭、天安門城樓懸挂過的大紅燈籠……在香山革命紀念館6000平方米的展廳裏它們訴説着一段段紅色的歷史。
它們從歷史中走來,折射出革故鼎新、星火燎原的光輝。
它們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指引着中國共産黨前進的方向。
它們猶如香山金秋的漫山紅葉,映照着中國共産黨人的火熱初心。
這一集《鎮“淀”之寶》,我們沿着“進京趕考之路”來到了香山革命紀念館,探尋革命烽火中的歷史記憶。
“進京趕考” 進駐香山
“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進京趕考去。”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對周恩來説。從1949年3月25日進駐香山,到9月21日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同志在香山共居住了181天,留下了數不盡的紅色印記。
“這是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繳獲的戰利品,是1942年美國道奇公司生産的軍用吉普車。與普通吉普車相比,這輛吉普車身較長,空間十分寬敞,它是毛澤東同志從西柏坡進京時乘坐的同款吉普車。”香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徐子添向記者講述了這輛吉普車的故事。
這一時期的香山還有一所神秘的大學,對外稱作“勞動大學”,展館中的這枚證章正是“勞動大學”的通行證章。這枚證章一元硬幣大小、金屬質地,上面有一顆紅色五角星,除正面“七一”字樣及背面編號外,沒有其他標誌和文字,保密性極強。
徐子添告訴記者:“目前展出的這枚證章是1949年中央作戰處參謀趙光琛使用的,是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軍委機關人員出入香山所使用的通行證,記錄着中央機關將‘勞動大學’作為代號的一段歷史。”
渡江戰役 解放全國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香山期間,中共中央指揮的渡江戰役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進軍號角。
香山革命紀念館中這艘渡江戰役時期使用的木船,向每一位觀眾無聲講述着那時的驚心動魄。
“整條船長約8米,寬約1.6米,由實木木板通過榫卯工藝拼接而成。渡江戰役發起之前,國民黨將長江北岸能夠找到的船隻全部拖到長江以南或直接沉到江底。為了順利渡江,人民解放軍發動群眾打撈船隻、搶修船隻。”徐子添説道。
據不完全統計,在渡江戰役中,解放軍共徵得船隻3萬多條。但比起參與渡江的人數,船隻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到最後,浴盆甚至是門板都成了渡江的工具。在人民群眾的幫助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全國各地勝利大進軍,徹底結束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
開國大典 開啟歷史新紀元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兩盞開國大典上懸挂過的大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
“這八盞大紅燈籠都是用生長3年左右、高3米多的毛竹、不褪色的紅士林布和松木製作而成的。每個燈籠上下部貼有金黃色的雲朵,底部配有黃色流蘇,十分莊重、美觀。算上流蘇,每個燈籠高3.3米,重約80公斤,3個人手拉手才能環抱,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燈籠。”徐子添説。
開國大典當日,八盞大紅燈籠高懸於天安門城樓,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也照亮中華兒女熱切期盼的美好未來。1994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見證歷史的八盞大紅燈籠被替換成折疊式的新式燈籠,結束了它們的歷史使命,光榮“退役”。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內,還有一件展品與開國大典的成功轉播密切相關,它將毛澤東同志清晰、洪亮、飽含力量的聲音傳向現場30萬群眾,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傳遍了全中國、傳向了全世界。
北平解放後,陜北新華廣播電台於1949年3月25日開始在北平播音,呼號也改成“北平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轉播任務由他們負責,而要想獲得最佳的轉播效果,音響是關鍵。
徐子添告訴記者:“開國大典現場有30萬人,受當時技術限制,最終決定將九個喇叭分成三排,一排三個,同時焊在一塊鋼板上,俗話叫‘九頭鳥’。經過試驗,‘九頭鳥’喇叭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將毛主席的聲音響亮地傳播出去。 ”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2周年,我們立足香山革命紀念館,追尋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們的足跡,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前進力量,讓歷史照亮未來,前方征程未有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