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堅守空天夢 巡天探宇問蒼穹

日期:2023-10-10 18:02    來源:北京市海淀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
字號:        
  • 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堅守空天夢 巡天探宇問蒼穹
  • 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堅守空天夢 巡天探宇問蒼穹

  2017年5月5日,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國産大飛機C919,搭載着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校旗在上海圓滿首飛。
  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奔赴蒼穹。一位戴着眼鏡的年輕面孔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航太員桂海潮的亮相讓他所執教的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師生熱血沸騰。
  逐夢蒼穹,空天報國。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從烽火硝煙中走來,成長於激情燃燒的歲月;它胸懷空天報國的使命擔當,在天地往返間譜寫了萬丈榮耀,本期《鎮“淀”之寶》,我們來到了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太高等學府——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這裡有着一座獨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來看看這些展品背後,航太人如何帶着飛天夢想逐夢蒼穹。
  1952年,由當時清華大學航空係等8所院校的航空院係,合併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太高等學府——北京航空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誕生了。航空報國的紅色基因自那時起就融在每個北航人的血脈之中。
  1985年10月20日,北航成立33年校慶這天,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的前身——北京航空館成立了,它也是新中國的第一個航空航太綜合科技館。
  博物館現集教學、科普、文化傳承為一體,展區面積8300平方米,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空天走廊、神舟問天4個展區,是航空航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空航太科普與文化、北航精神、青少年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它們主宰着夜空
  銀鷹巡空展區是整個航空館的核心展區,陳列了北航自建校以來收藏的近三十架各型實體飛機。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用途的飛機,講述了一段段關於天空和飛翔的故事。它們有的立下赫赫戰功,有的曾為人民服務。這些實體飛機藏品展示採用地面與空中立體式的展陳方式,極富有視覺衝擊力。
  其中,就有一架P-61夜間戰鬥機。據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講解員董天駿介紹:“P-61夜間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諾斯羅普公司設計製造的一架雙發重型夜間戰鬥機。它通體漆黑,外形神秘,綽號為‘黑寡婦’。它是世界上最先出現的幾種夜間戰鬥機之一,整合了當時許多尖端的航空科技。同時可容納三人機組。”
  “黑寡婦”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擊落了上百架敵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立下汗馬功勞。並且,“黑寡婦”還和中國廣大的愛國軍民一道,一同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有效遏制了日軍對我國西南後方的襲擊和轟炸。
  根據各種公開資料顯示,全世界公開展出的“黑寡婦”僅有四架,P-61B這一型號僅存兩架,其中一架就是保存在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的這架戰鬥機,它在北航已經保存了七十餘年,具有非常巨大的收藏價值和歷史意義。
  70多年過去了,這架P-61夜間戰鬥機雖然已經無法再次飛上藍天,但昔日的榮光讓所有見過它的人都深刻感悟到那段難以忘卻的歷史。
  百日造機神話
  展廳中的“北京一號”(原名“北航一號”)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和研製的輕型旅客機。也是65年前北航學子的畢業論文。為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北航校領導與老師們決定,要讓畢業生設計一種真實而完整的飛機。
  於是,在1958年,北京航空學院一千四百多名師生奮戰100個晝夜,完成了一架飛機自第一張圖紙到首飛的全過程。1958年9月,“北京一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首飛成功,北航師生僅用100天,便將“北京一號”送上藍天。“北京一號”先後進行了46次飛行,飛行時間29小時,其極快的研製歷程創造了世界航空發展史上的奇跡。
  “北京一號”身上火紅的涂裝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了那個火紅的年代。它所展現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知行合一、空天報國的理念,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北航學子矢志向前,成為了北航學子心目中一座不朽的豐碑。
  百天奮戰,自行設計,“北京一號”的轟鳴聲中帶着屬於北航師生的喝彩,它更像一座精神豐碑,永遠激勵着一代代北航人不忘初心,矢志空天報國。
  我們追上來了
  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有一款戰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那就是由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的殲-10戰鬥機。作為中國獨立自主設計製造的先進戰機,殲-10的各項性能都達到了世界第四代戰機的技術標準,是一款中型、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優勢戰機。
  據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講解員胡楊介紹:“殲-10系列戰鬥機是我國空軍現役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中國空軍八一表演隊使用的表演機。1982年2月,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參加中國新一代戰機研製方案評審論證會;1984年,殲-10開始研製;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2004年殲-10開始交付使用。這期間,殲-10飛機的設計團隊克服無數困難,創造了我國歷史上的多個第一。收藏在北航的這架殲-10戰鬥機是當時最早的幾架殲-10原型機之一,主要用作地面上進行的各項試驗,因此並沒有飛上過天空。”
  我國的航空設計師們上下求索、嚴謹創新,為殲-10戰鬥機選擇了前衛的中距耦合鴨式氣動佈局,這種佈局也在當時的發達國家中,被使用到了自己的最新銳的戰鬥機上。鴨式佈局帶來的渦升力可以大幅提高全機升力,增加機動性。
  ?當殲-10戰鬥機第一次衝向天空劃破蒼穹的時候,它寄託着航空人的夢想與希望,更承載着奮鬥與突破。
  “飛天”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夢想,而追夢則是北航人的使命與追求。我們在北京航空航太博物館看到了新中國航空航太事業的點點積累和巨大成就。
  新中國的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追逐跟跑到與世界大國同臺競技,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一代代航空人的辛苦付出。
  殲-20、運-20、直-20、C919、天宮二號、神舟十六號……一個個大國重器呼嘯而出,每一步跨越都刻印着航空航太人的追求與信仰。
  仰望星空,我們用中華民族獨有的浪漫和詩意。星移斗轉,歲月變遷,唯有空天報國夢始終不變!我們在這裡看到《鎮“淀”之寶》中的科技初心志,我們在這裡看中國航太夢,巡天探宇問蒼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