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河北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開展“我讀書我快樂”主題活動,引導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照片均為新華社發
圖②:市民在安徽合肥市瑤海圖書城內選購書籍。照片均為新華社發
圖③:4月22日,河北石家莊首屆“地鐵書香 乘讀有益”讀書日公益活動啟動。在石家莊地鐵博物院站,乘客手拿免費發放的書籍在交流。照片均為新華社發
原標題:書香中國更可期——寫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之際
作家梁衡常講起季羨林的《牛棚雜憶》和楊絳的《幹校六記》中的內容,身處逆境,這些學者從未放棄讀書,因為“只要有閱讀,人就不會倒,不會老”。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借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的詩句,表達自己的閱讀心境:沒有功利、不含機心,讀書就是生命最自然、滋潤而閒適的狀態。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説,閱讀力是一個人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全民閱讀,特別是深閱讀,是國民素質提高的正途,怎麼提倡都不為過。”
全民閱讀在中國走過了12年曆程,這期間文化立法工作穩步推進,“書香中國”系列活動每年吸引8億多人次參與,出版精品力作成為行業追求。如今,“讀不讀”“為何讀”再不是問題,人們更加關注如何更好地發掘閱讀的樂趣,將全民閱讀引向深入,讓善讀之風深入民族骨髓。
文化立法:全民閱讀有了主心骨
未來的某日,人們回顧全民閱讀的來時路,一定會因文化立法的“風景”而心潮澎湃。為文化立法,為閱讀護航,都是為民族精神鞏固主心骨。
2016年12月,我國首個全民閱讀規劃——《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發佈,首次明確全民閱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隨後,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都對開展全民閱讀提出明確要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送審稿)》已經提交國務院等待審議。
近年來,江蘇、湖北、遼寧、四川、吉林、黑龍江、深圳等多個省市先後頒佈了地方全民閱讀立法,將全民閱讀納入法制化軌道。
黨的十八大報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全民閱讀納入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全民閱讀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文化支撐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文化立法的進程,直接推動了全民閱讀的發展。”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表示,公共圖書館法要求公共圖書館把全民閱讀作為重要功能,意味着圖書館要從藏書、管書為主,轉向提供閱讀服務為主;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則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閱讀納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中,這也為一些社會組織參與全民閱讀建設提供了機會。
徐升國期待着,在越來越多的政策和法律支援下,全民閱讀工作會有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氛圍營造:閱讀活動更“走心”
在政策的支援下,書香漸濃。
當下,我國的所有省份都已經開展了全民閱讀活動,其中400多個城市常設讀書節、讀書月等。“書香江蘇”“書香荊楚”“南國書香節”等活動,均成為當地品牌活動;“北京閱讀季”以“閱讀點亮中國夢”為主題,打造“六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推進書香首都建設;“書香新餘”則全面實現了6個街道44個城市社區“幸福書屋”全覆蓋。
“以前的工作更多是在營造閱讀氛圍,但如今愈發‘走心’,閱讀服務也趨向日常化、精準化、專業化。”徐升國説。比如媽媽讀書會的閱讀推廣人培育項目,使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一系列面向西部、面向農村的送書活動,也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一個社會的閱讀力,就是這個社會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更是這個社會的凝聚力、幸福力、競爭力。閱讀是我們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之一。”聶震寧説。徐升國相信,通過這些有力舉措,全民閱讀更加輕鬆地貼近讀者生活、更加深刻地洞察讀者需求,讓讀者真正感覺到,閱讀就在身邊,閱讀使我快樂。
優質內容:傳統出版、數字出版都要精品化
推動全民閱讀最主要有三項工作:一是激發大眾閱讀興趣;二是提升閱讀能力;三是最重要的,就是向大眾推薦優質讀物。
“讀好書,就像與良師益友打交道,可以啟迪心智、陶冶情操,真正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韓敬群認為,好書的生命力非常持久,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每年發行量近百萬套,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近40萬冊。十月文藝出版社一年出版新書不過五六十種,卻可以在市場競爭力方面穩居全國前列,由此也可證明精品出版的重要意義。
“真正的好書不會沒有市場,沒有市場就是書沒有做好。”商務印書館行銷中心主任何光宇表示,商務印書館把出版傳世精品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注重夯實自身最擅長的領域,比如中外學術經典、傳統文化典籍、語言文字類等。此外,還會着眼於學術思想的大眾化表達,適當向可讀性強的大眾文化閱讀延展,比如自然類和博物類圖書已成為深受讀者歡迎的産品線。
如今,隨着數字閱讀的興盛,在提供優質內容方面,數字閱讀出版企業也責無旁貸。2014年,掌閱成立“掌閱公版”項目組,對傳統文化經典進行內容選擇、編輯、註釋、排版和封面設計,現已上線《史記》《詩經》《紅樓夢》等200余本,總下載量超7000萬次。同時,掌閱還引入了《圍城》《喬家大院》《繁花》《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等多部國內外著作。掌閱創始人張凌雲表示:“數字閱讀企業更要堅持正版內容,堅持弘揚和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堅持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積極踐行推廣全民閱讀的社會責任。”
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數字出版,提供精品內容、推動全民閱讀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儘管全民閱讀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瑕不掩瑜,書香中國建設的未來,更可期。(李苑 孫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