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雪蓮(《我不是潘金蓮》女主人公)對家裏那頭牛説‘你相不相信我不是個壞女人’的時候,她身邊有第二頭牛,他叫劉震雲”,4月13日晚,著名作家劉震雲以此形容自己所理解的作者的作用。
這位曾經以《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作品探索中國文學“現實魔幻主義”的中國作家,近日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
劉震雲在創作中保持平民立場,主人公均為普通小人物,他以簡潔直接的白描手法,講述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對於其中顯現的人性,劉震雲的小説有着冷靜卻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因為劉震雲對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荒誕”和人的異化持續揭發,他也被認為開創了中國文學的“現實魔幻主義”。
作為一名獲獎頗多、並在普通讀者中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一向言語幽默的劉震雲當晚在談及文學作者的作用時頗為動情,他回憶稱,《我不是潘金蓮》用荷蘭語出版,在與讀者交流的時候,一位荷蘭女讀者説,“我看這個作品從頭到尾都在笑,唯一一個地方哭了,就是當這個婦女對世界上所有人來説這個話都不被相信的時候,她開始對家裏喂的那頭牛説,‘你相不相信我不是一個壞女人,這個狀到底告還是不告’,而牛不會説話。”
“她説一個人的話語被別人當作笑話來看,她説話在地球上一個郵票的位置都不佔,她一生就是要把自己的悲劇講成喜劇,所有人都在取笑她,她只有説給牛聽,我當時明白,她身邊有第二頭牛也在聽,他叫劉震雲。一個作者是什麼,他就是一頭牛。當這些在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人,他們的心事和肺腑之言無處訴説的時候,這個作者他的作用就顯現了。我是當時的另一頭牛,我明白了。”劉震雲説。
對於自己的小人物情節,劉震雲説,“比如坐高鐵我特別喜歡坐二等座,大家覺得二等座太嘈雜,有的乘客把手機聲音放得很大,在看直播,孩子跑來跑去,但這些給我的感覺挺溫暖,每個人都在關心自己的事,我覺得這是這個民族特別大的進步。我也特愛吃速食麵,滿車廂速食麵的芳香。我覺得他們生存得特別有價值和特別有尊嚴。”
劉震雲坦言,李雪蓮是自己最喜歡的小説女主人公,“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事都是對的,也並不是每句話都是對的,伏爾泰説‘我可以不同意你説話的觀點,我誓死捍衛你説話的權利’,我覺得李雪蓮會是伏爾泰特別讚賞的一個中國女士,當然遺憾的是他倆之間沒通過電話。糾正一件事困難,糾正一句話更困難。為什麼困難呢?是因為大家明明知道這個話是不對的,但是所有人的話都還按照這個話來做。久而久之,把悲劇就變成了喜劇,變成喜劇其實是一個悲劇。這是我寫《我不是潘金蓮》裏邊的李雪蓮最主要的一個動因。”
劉震雲的很多作品因為被改編成影視劇而受到廣泛關注,日前有消息稱,他與老搭檔、知名導演馮小剛將合作《手機2》,劉震雲擔任編劇,他當日表示,“現在我唯一能透露的是,《手機2》文學到電影的進程非常順利。”(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