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書店的另類生存之路

日期:2022-01-12 11:0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一家書店的另類生存之路
  • 一家書店的另類生存之路

晚上的阿果拉書店會變身,一邊是明亮的閱讀空間,另一邊是暗色的酒吧。

晚上的阿果拉書店會變身,一邊是明亮的閱讀空間,另一邊是暗色的酒吧。

  每到晚上6點半,阿果拉書店會變身酒吧,一道門將書店分割成一明一暗兩個世界,有的人在明亮的閱讀空間裏看書,有的人在暗色的酒吧裏聽音樂品酒,這家“不務正業”的書店正是為了好好賣書,才走出了一條另類的生存之路。

  圖書一律按折扣來分類

  “一進來黑乎乎的,是停電了嗎?”有讀者懵懵懂懂地走了進來。位於酒仙橋路畢淘買生活廣場三層的阿果拉書店,無論如何和我們印象中的書店不一樣。

  還沒到晚上6點半,店員就開始擺放起夜燈、燭臺,時間一到,頭頂的燈光瞬間熄滅,星星點點的小燈在暗夜裏閃亮。書架上的書,還有店主從日本背回來的灌籃高手手辦,頓時都成為背景,沉入到音樂中。這個時候,幾個大學生走了進來,來自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的他們,逛完798藝術區後,希望找個安靜的地方聚一聚。他們説,書店裏的酒吧更安靜。

  這幾位年輕人很快“聞”到酒單上的文藝氣息,每種酒品都以書的名字命名,如《純真博物館》《霍亂時期的愛情》《清單人生》《撒野》等,書裏的精彩句子也在酒單上呈現,總結、概括了全書的內容。

  書店也有不少在挑書的讀者,但張先生很快發現,這裡的書沒有文學、社科、經管等傳統分類,而是以3折、4折、5折、6折進行分類,在書架前粗看了一下,張先生給出了評語:“書品挺好的,很多書不好找。”

  再看這些打折書,大多是文藝青年好的那一口,3折區有《梁莊在中國》等,4折區有《梵谷畫傳》等,5折區有《絲綢之路與唐帝國》等,6折區有《尋路中國》等。

  書店恰好剛剛進了一批新書,還沒來得及上架,微信群裏的讀者已經開始爭先搶購了。書店工作人員説,等群裏的讀者都搶購完了,再上架。

  開業一年後,阿果拉書店於近日出示了一份成績單:僅用一年時間,就位列大眾點評北京朝陽區書店音像熱門榜第2名,並實現了營收持平,還做起了B端企事業單位的生意。

  只進優秀小眾圖書的尾貨

  阿果拉書店主理人馮宇享受着讀者搶購的快樂,他更像宣告一件喜事一樣説,現在圖書銷售額比最初增長了10倍。他特別清楚,他所擁有的快樂,完全是書店開業後的不斷入坑、不斷試錯才換來的。

  因為疫情,馮宇和朋友合夥開的一家電影院停業了,他轉而投身書店行業,那個時候,馮宇以為書店是個低門檻行業,但他的預判很快失誤了,頭一次花3萬元進了一批書,只賣出去一半,另一半當破爛賣了。馮宇説,這些書全是根據電子書單,只看了書名盲選的,書一上架,他就傻了眼,“我當初選的書,連雞湯書都不如。”

  馮宇不甘心,他進入其他書店的讀者群裏,想看看人家書店都進什麼書,讀者都買什麼書,結果他看到的情景讓他眼界大開。馮宇也會跟着“書店大佬”去進書,一到了庫房,他才明白當初買的那些書有多麼不堪。

  逐漸地,馮宇將自己的貨源定位為優秀小眾圖書的尾貨,“噹噹、京東暢銷書排行榜只有前10名,那後面的100名、1000名很多讀者並不知道,我們就相當於做買手店,把這些埋葬在書海裏被退貨的好書淘出來。”

  阿果拉書店現在已有3000種圖書,馮宇想達到5000種,甚至更高,“現在圖書銷售在書店銷售額中佔到30%至40%,希望能達到50%。”在馮宇看來,能賣書的書店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在他眼裏的好書店不是那些能當旅游景點的網紅打卡地,而是能賣書的書店。

  “趕緊!來新貨了!”馮宇説,一聽説圖書庫房來新貨了,他就會聞風而動,一大早出發趕往外地,一去就一天。他想讓讀者總能看到新書,因為他相信,如果書架上的圖書總是老樣子,讀者來書店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想讓飲酒者也來閱讀購書

  阿果拉書店圖書的貨源,大多來源於網路中盤和河北的一些中盤商。書店選書人舒裏説,她第一次到圖書庫房,身處於如山般的書海時,頓時覺得自己是如此渺小。

  除了在書海中選書以及整理書架,在適當時刻,舒裏還為客人推薦書籍,此時甚至有和讀者一起閱讀探險的感覺。有讀者想了解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但覺得過於晦澀難懂而猶豫不決,此時舒裏便會推薦《百年孤獨》的雛形之作——《枯枝敗葉》,供他們做些閱讀參考。雖然《百年孤獨》久負盛名,還是有不少人被這種魔幻現實主義題材所勸退,舒裏便會依據讀者的閱讀嗜好來推薦——若喜歡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便可以讀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平日愛看紀實題材的則可以看《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這樣或許會更容易接受馬爾克斯”,舒裏説。

  調酒師的到來,讓閱讀本身獲得新的延展。這位年輕的調酒師閱讀了不少書,將書的氣質化為一杯美酒,這是她的創意靈魂。“我們所做的這一切,是想讓喝酒的人也有閱讀和購書的想法。”調酒師讀過《純真博物館》後,認為這本書表面看起來是很單純的愛情故事,書裏的故事則讓人大為驚嘆。於是她用草莓牛奶,將其與45度酒相融合,將書的主旨揭示出來——“看起來單純可愛,但其實口感會給人反差感和驚喜感。”對於顧客而言,當酒和書裏的內容相匹配,他們會説,那些文字和滋味讓人感同身受。(路艷霞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一家書店的另類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