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上“重塑”
原標題:雲上“重塑”
中華書局在2020年嘗試直播。
2020年,馮驥才嘗試直播。
每一幀光影,每一句聲音,每一段文字,無不記錄着和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2020年,無不記錄着2020年出版業的自救、轉型、重生。2020年,在雲端的日子裏“重塑自我”,傳統出版業以堅韌的努力做到了。
年度熱詞 全行業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常態化2020年成為國內出版業的熱門話題。不僅編輯、社長、行銷直播帶貨,書店、電商也加碼直播賣貨。連在書房裏孤獨寫作慣了的作家也走出書齋,平生第一次直播帶貨,大有成為“全能選手”的節奏。
“我是馮驥才,這是我的抖音號,今後我將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人生的四駕馬車……”馮驥才2020年添了一個新身份——“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領讀人,並首次開了抖音號,他給自己的新書《藝術家們》打着文藝的廣告,分享寫作感悟,帶來了可觀流量。
作家祝勇一定沒有想到,2020年他創下圖書行業直播帶貨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祝勇在快手平臺以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新書《故宮六百年》雲發佈會,直播線上人數達到神奇的1800多萬人次。
萬物皆可帶,更何況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呢。2020年7月30日夜,莫言試水直播時身穿30年前的條紋衫,但衣着的舊反而襯托出他思路的新。在直播中,莫言發揮幽默本色,在至少150萬圍觀群眾中,伴隨着滿眼的禮物和表情侃侃而談,開心聊新書《晚熟的人》,還創下2小時35000冊圖書的線上銷售紀錄。
全城聯動直播帶貨的奇觀,我們在2020年有幸見證了。2020年6月12日晚,“2020北京書市·書店之夜”直播系列活動當晚,近100場書店直播活動在全城舉行。在朝陽公園的書市現場,至少有十場直播同時開啟,昔日熙熙攘攘的人流,代之以一個個展位前的燈光、機位,還有像説着脫口秀一樣的出版人。時代變了,直播帶貨這股熱潮,傳統的書店、出版社不能缺席。
年度創新 像點餐一樣點書
年度創新其實源於自救,這場自救有着悲情的開始,但更有充滿力量和溫暖的延續。孩子學校第二天要求帶《鄉土中國》,美團下單30分鐘後圖書送達。當快遞小哥寒夜裏將包裹嚴實講究的圖書送達時,這份溫暖的傳遞飽含了驚喜。
像點餐一樣點書,這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創舉和自救,至今這項創舉還在服務讀者。2020年3月,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協定,72家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的示範企業。雲端上,實體書店的自救行動,在政府協調、組織下,充滿了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色彩。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2020年舉辦各類閱讀活動3萬餘場,影響和覆蓋人群達2000萬人次以上。而在2019年,北京閱讀季活動場次為1萬場,參與人數為上千萬人次。2020年活動場次和參與人數大幅攀升,正是源於實體書店、出版社、讀書會線上開啟的一系列創新之舉。
這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帶着讀者雲游名人故居,雲上相會名家,近百場線上活動開啟了這家文學“老字號”的新生命。中信出版社各類線上活動超過400場,在最艱難的日子裏,以平均每天2至3場的頻率帶讀者抵禦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一道道線上文化風景生動而美麗。
古人云游四方,今人云游書展。當倫敦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博洛尼亞童書展紛紛停辦,唯有34歲的北京圖書博覽會首辦“雲書展”,不論在電腦WEB端還是在手機移動端,網上推介、貿易對接、線上洽談等服務一網打盡。3D、VR、全景等多重數字展陳形式,大有開啟國際書展新紀元的氣勢。
年度驕傲 文化抗疫反應快
疫情爆發後,出版界第一時間出版防疫指南,海量數字資源免費開放,書寫了“文化抗疫”的奇跡。多家出版社火速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等電子書和有聲讀物,在20家網路傳播平臺和數字閱讀平臺上線並免費傳播,對病毒的傳播、症狀、預防及診療等進行權威、通俗的解讀,給公眾服了一粒“定心丸”。
如何充實“宅”在家中人們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抵禦孤獨、焦慮和無助,出版界緊急行動。中信出版社免費提供3000多種電子書及600多種有聲書,還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提供全年的“好書快聽”權益;北京出版集團通過多種形式為全社會提供更多的防疫科普知識和文化産品,開展線上公益課程及講座;喜馬拉雅免費開放包括兒童閱讀在內的多項會員節目;噹噹免費上線電子書,京東免費開放數字資源……大眾可免費獲得的資源數不勝數。
全球文化抗疫,中國沒有缺席。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發起成立生命樹童書網,推出了全球抗疫童書互譯共讀11種圖書。300名中國志願者日夜兼程,協同翻譯,一批中國原創抗疫童書,以各種語言形式陪伴各國兒童共同戰勝新冠肺炎疫情。
“跟媽媽吵架了想一個人靜靜,但哪兒也去不了”“在手機上刷疫情資訊,越刷反而越焦慮”,孩子們一度出不了家門,那些關愛的目光紛紛投向他們。繪本《溜達雞》作者戴蕓、李卓穎聯手,通宵達旦兩天,創作出《溜達雞》番外篇《這個春節不溜達》,以數字繪本形式送給所有宅在家裏的小朋友。凱叔講故事等多家兒童閱讀平臺,免費向讀者提供線上讀物,撫慰了孩子,溫暖了公眾。(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