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烊”的閱讀

日期:2020-11-12 10:49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分享:
字號:        
  • “不打烊”的閱讀
  • “不打烊”的閱讀

夜幕降臨,請為讀書人留一盞燈。

  深夜屬於閱讀,書店也好,書房也罷,那一盞盞不滅的燈火,正是城市的溫度和情懷。一方書桌、一盞燈、一本書,對於熱愛閱讀和思考的人而言,足夠。

  在如今快節奏、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您已經多久沒有好好坐下來靜靜讀一本書了?近年來,隨着24小時書店、24小時無人值守城市書房的出現,這些“不打烊”的閱讀空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2019年5月1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一家24小時書店——“閱青山”開始試運作,2019年8月18日開啟不打烊模式……

  2019年年底,貢院小學、潞河醫院、臺湖公園等35處24小時智慧微型圖書館投用……

  2019年11月7日,城市副中心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城市書房——“閱空間”在宋莊鎮小堡文化廣場啟用。2020年12月,位於車站路和張家灣設計小鎮的第二家和第三家24小時無人值守城市書房也將投用,2020年年底前,這樣的城市書房將達到8個。

  閱青山書店是城市副中心第一家24小時運營的實體書店。

  24小時之實體書店

  提到24小時書店,人們往往會先想到台灣的誠品書店,那兒有最動人的台北夜景。

  家住群芳園小區的王君最喜歡的書店夜景就在“閱青山”。

  閱青山書店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一家24小時運營的實體書店,也是北京市首家24小時運營的文創産業園區的特色書店。店名源自清代才子紀曉嵐書齋的題聯“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

  閱青山書店深居通州區九棵樹西路92號的東郎文創産業園內,雖然毗鄰人來人往的羅斯福與家樂福商圈,卻很安靜,有點大隱隱於世的意思。

  書店共有兩層,9米高的中庭空間,工業風的裝潢設計,原木色的主色調,鬱鬱蔥蔥的綠植,明亮溫暖的大吊燈,和琳瑯滿目的圖書組合在一起,滿滿的文藝氣息。店裏有圖書萬餘品類,從歷史哲學到兒童讀物都有。每週還會為讀者增添更多新書和暢銷書。

  店裏還展賣各類文化創意衍生禮品和手工藝品,精緻的團扇、迷你版的富春山居圖、通州燃燈塔的金屬書籤……讓人心生喜愛。

  閱青山書店倡導讀書為樂、自在隨心的閱讀態度。自2019年5月18日開業以來,先後舉辦了青山學院讀書會、青山觀影會、詩歌與民謠之夜、手衝咖啡分享會等廣泛且豐富有趣的文化沙龍活動,建立了自己的讀者群,王君就是其中一員。

  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在一傢俬企做市場拓展的工作,平時壓力挺大,業餘時間他喜歡寫東西,多是一些科幻和民俗題材的文字,在網上分享。

  “我去閱青山多是為了寫東西,也帶書過去看,一般都是晚上。晚上有氛圍,人比白天專注,也更容易找到靈感,最久的一次待了有十幾個小時。偶爾也會和其他夜讀的人聊聊,這些都可能成為我寫東西的素材。閒的時候一週會去兩三次,忙起來最多兩周也得去一次。”王君直言。

  於王君們而言,“閱青山”不僅是讀書人的隔壁書房,也意味着一種有趣的文化生活。

  “我喜歡書店的燈光,尤其是晚上,好像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閱讀,每個閱讀的靈魂都在空間裏瀰漫。”閱青山書店的負責人高岩坦言,初心就是希望能給附近居民打造一間“隔壁書房”,為更多人打開一扇通往閱讀的門,哪怕只是身心疲憊的時候過來小憩片刻。

  因為是24小時運營,還有不少備考的年輕人在這兒背題刷題……高岩表示,為了解讀者喜好,在選書的時候,書店還通過大數據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結合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的銷售記錄,推出主題榜單,比如“浩瀚人類文明榜”“戰火硝煙風雲榜”“俊采風流詩文榜”等——這些特色榜單與個性書目標籤,成為閱青山書店的一大特色。

  “人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處讓你鍾愛的書店。閱青山書店正是這樣一家願意提供24小時文化服務的書店,由衷地希望書店的燈光能在黑夜的城市裏點燃閱讀之火。”高岩説,“2020年以來因為受疫情影響,書店從24小時臨時調整為每天8點半到22點,讀者也給予了充分的理解,相信疫情過去,我們很快就會恢復24小時服務。”

  區文化館旁的一處智慧微型圖書館古色古香。

  24小時之微圖書館

  緊隨閱青山書店之後,同樣提供24小時閱讀文化服務的還有充滿溫度的街頭智慧微型圖書館。

  其實早在2018年初,通州就開始佈局智慧微型圖書館建設。2019年底,建在貢院小學、潞河醫院、後北營家園等場所公共區域的35個智慧微型圖書館投用。這些充滿溫度的街頭圖書館,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微空間。

  李麗英家住貢院小學附近,經常來貢院小學西北角的智慧微型圖書館借還書。因為臨近學校,這兒的自助圖書館裏有更多親子類書籍,很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我女兒剛上幼兒園,正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我們從區圖書館借的書,一般都從這兒還,離家近。我也從這種自助圖書館借過幾次書,選擇雖然比大圖書館少,但勝在便捷,從家走過來不到十分鐘。如今的公共服務做得越來越好,希望孩子們都能愛上閱讀,這是我們家長最希望看到的。”

  據介紹,智慧微型圖書館又叫第三代自助圖書館系統,能集網路技術與智慧控制系統為一體,借助便捷的終端設備為大眾提供人性化的自助服務,可實現辦證、借閱、電子資源閱讀借閱、移動端應用等服務。

  通州區圖書館館長楊蘭英介紹,智慧微型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功能的補充,是公共圖書館延伸出的神經末梢。館藏圖書雖然僅有300冊左右,卻能提供24小時閱讀服務,且讓閱讀距離讀者更近一步。陳列的圖書品類也有所側重,並定期有針對性地進行圖書更新,比如在醫院附近的智慧微型圖書館多是健康類圖書,在學校附近的智慧微型圖書館多是教育、親子等類別的圖書,在幼兒園附近的智慧微型圖書館裏繪本就多一些,更好地拓展全民閱讀空間。

  “全市各區圖書館借閱的圖書,都可以和智慧微型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最大程度方便讀者借閱。”楊蘭英介紹,除了借還書外,智慧微型圖書館還有辦卡功能,讀者可現場辦理借閱卡,即刻借閱圖書。

  楊蘭英説,智慧微型圖書館打造的是一種開放式的閱讀體驗空間,不僅打通了閱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還激發了人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效率,讓閱讀成為了一種享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作為“書香通州”建設的一種有益創新嘗試,街頭隨處可見智慧微型圖書館,已讓閱讀日益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推進全民閱讀的文化風景線。

  貢院小學附近的智慧微型圖書館方便市民就近借還書。

  24小時之城市書房

  與24小時書店和24小時智慧微型圖書館相比,24小時無人值守的城市書房科技含量更高,也更值得期待。

  2019年11月7日上午,通州區首家24小時無人值守城市書房——“閱空間”在宋莊鎮小堡文化廣場亮相。

  作為通州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中的創新之舉,“閱空間”最大的特色就是24小時“不打烊”,全天候智慧管理。目前,受疫情影響,該處城市書房正在等待恢復開放。

  據悉,該空間內充分運用了現代科技,採用了2019年亮相北京文博會的“黑科技”——危險行為AI監測系統。該監測系統可識別跌倒等四類常見危險情況。這是該技術在全國首度應用於閱讀空間。

  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像“閱空間”這樣的24小時智慧文化空間將增加到8個。目前,位於張家灣設計小鎮恒基雲谷和車站路的兩處“城市書房”已經裝修完畢,進入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

  車站路上的“城市書房”外觀比較低調,進入其中才發現書房分上下兩層,面積約300平方米。書房內鋪好了木地板,靠墻的一組組書櫃直抵屋頂,藏書上萬冊綽綽有餘,為讀者準備的桌椅也已經悉數到位。

  看似只是一個書房,其中的科技含量卻不容小覷。智慧門禁系統、圖書防盜門、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遠端監控系統、緊急呼叫系統、智慧照明系統、遠端控制系統、AI行為管理平臺系統、朗讀亭……這些科技手段有的是為了給讀者提供自助辦證、借閱、閱讀等基本圖書服務,有的是為智慧文化空間的安全運作及運營提供服務。

  比如門禁系統,可識別讀者身份,並自動解鎖開門;待讀者完成借還書手續後,通過智慧安全檢測通道,門禁可開啟。

  還有最新的AI行為管理平臺系統,可以迅速識別緊急情況,然後將現場發生的異常情況截圖發送至手機APP。

  位於車站路的24小時“城市書房”已經裝修完畢,2020年12月即將投用。

  據介紹,讀者可以持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刷卡進入,也可利用人臉識別系統進出城市書房。這裡可實現全自助辦證、借閱、續借、還書等流程。

  今後,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還將根據市民閱讀需求,繼續佈局建設24小時無人值守的城市書房,在其中開展非遺互動展示、親子閱讀分享以及泥塑、扎染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打造一批城市文化新地標,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引領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新風尚。(張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不打烊”的閱讀